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阶段划分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知识分享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知识分享
改 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 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 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 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 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 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 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 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 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 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 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 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 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 高的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 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这就是" 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 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 康他社说会:形"我成们不社了会"主。义原制因度何是在?大一对个科重学要发历展史观贡作献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 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 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 小康社会。"他的意思是说, 在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收 入来讲生活并不富裕,但由 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 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 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 有太穷的人。

第07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第07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C 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 )
A.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B.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成熟 D.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7讲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01
Part One
基本考情
5年8考,侧重考察经济建设成就和对外开放水平
课标要求及备考策略
一、课标要求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
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 统一的重大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二、备考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是高考的长效热门考点,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 立、对外开放历程等经济建设成就的识记和理解。新教材大篇幅的增加了21世纪以来的内容, 史实下限截止党的十九大,但是对应内容的时政敏感度较高和政治学科重复度也较高,在高 考中出现的频率相对会比较小。在复习过程中,最值得重视的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调整的主 要特征和意义,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必然是前途光明的。 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现在)一、世界历史背景经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后,在70年代初出现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等国还出现了“滞胀”现象。

随后,各国进行了改革,并向国际联合方向发展,90年代兴起了一种新的经济──知识经济。

社会主义苏联改革陷入困境;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发展引人注目,使亚洲成为最具活力的地区。

政治: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美苏争霸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且随着经济的多极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体化:苏联的解体宣告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使世界政治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且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外国势力的影响美苏争霸第三阶段在哪一时期,争霸的优劣状况如何?(P87)何时出现苏东剧变?剧变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P101-106)此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如何?(P106-114)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一)政治①阶段划分、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何事为开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根本任务是什么?(P126、P133)?②民主建设:在何时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P126)在何时的哪次会议上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之一?(P134)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何时在哪次会议上怎样对建国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进行了科学的总结?(P127)但平反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怎样的错误思潮?(P134)其出现的国际、国内原因有哪些?(P101-106)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进行斗争的?(P134)③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首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何时的什么文件上?(P137)首次阐明统一后对台湾基本政策是何时的什么文件?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并在何时的哪次会议上获得通过?(P138)在此指导下,首先解决了香港问题:香港回归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经过了哪三个阶段?意义如何(P139)?然后解决了澳门问题: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在台湾问题上,是哪些因素严重阻碍着和平统一进程?(P141)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目标是什么?为此,在兵种、兵役制、军衔制、高尖国防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怎样的建设?(P152)(二)经济①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是哪次会议?(P126)此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中国现代史(政治经济文化详细分类)

中国现代史(政治经济文化详细分类)

时段划分:过渡时期(1949——1956)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上,革命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国家性质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起步。

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消灭私有制,经济基础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到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逐步消灭或改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政治:民主法制建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祖国统一: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初,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建设: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

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1953——1956年,三大改造。

1956年,中共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大众传媒):1950年,中央政府制订《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现在)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现在)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及三反五反运动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导学引思题】 1、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2、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一: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予我们 时间,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 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 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 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 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信 材料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 从不也永不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 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 不理。”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对美国的警告
新中国的诞生和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一 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2、开国大典 ⑴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 为施政方针。 ⑵接着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诞生了。
新中国的诞生和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尚未稳定的新中国有没有必要入朝参战? 请陈述理由.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及三反五反运动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背景: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织“联 合国军”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第七舰 队开进台湾海峡,严重危胁中国的安全。 2、原因:朝鲜政府的请求;保家卫国(目的)。 3、概况:时间:1950年10月至1953年夏;领导人: 彭德怀;结果: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美国失败。 4、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 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 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 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对外政策的调整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字
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
●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实现了中国 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访问
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
4 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
1、确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 2、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二大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方向和发展道路
结论:提前进入社会主义和选择苏联 模式的结果: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 产力共存。
●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落 后的生产力【1956年,在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没有根 本改变】
● 在社会制度上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但并 未拥有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未经过发达 的市场经济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杜艳华
专题: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
化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的现代是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
2、中国现代化的类型特点——追赶形 的现代化。
这个特点决定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3、中国近30年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 这个成就证明:开放符合中国国情;符合 中国现代化规律。
●历史的逻辑:体制不改革现代化无法 实现;而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 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上,推进民主 化进程。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的 巨大推动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与 中国现代化局面的打开
1、改革开放的前奏 ●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
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 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 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 高的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 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这就是" 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 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 康社会形成不了"。原因何在?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 他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 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 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 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 小康社会。"他的意思是说, 在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收 入来讲生活并不富裕,但由 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 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 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 有太穷的人。
总 结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 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 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 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 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 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 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 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按照GDP来算, 中国在世界上占第二位。已经赶上日本。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 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 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现在中国拥 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 改革开放的结果。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 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 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小平同志讲,我们 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 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 突出的。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当然我们要吸取历史 教训:"大跃进" .在生产发展同时 要实事求是,立足于该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 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这样中国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祖国统一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日益完善,开展全方位外交,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提出并成功运用,海峡两岸不断交流和发展。

2.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4.外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召开:1978年12月。

(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内容:①政治: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②经济: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③思想: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组织:强调民主法制,拨乱反正;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党历史上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927八七会议: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949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2.平凡冤假错案(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表现: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②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解读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解读

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我国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 行了全面的思考和艰难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 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 理论是他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 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 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实行对外开放是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 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 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的实施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这是邓小平对于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远见 卓识。根据这一时代特点和我们国家的根本 利益,邓小平对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制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战略,为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关系。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突出贡献,是 系统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理论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 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 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阶段划分

阶段划分

阶段划分: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指导: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2)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3)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会(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化3、实施: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4)成果及意义: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①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③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4、三大改造(1)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①农业改造:初级社(特征: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到高级社;②手工业过程跟农业大体相似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途径:国家资本主义;过程: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创举:和平赎买)(二)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八大(1)时间:1956年(2)内容: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3)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2、左倾错误1)表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2)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①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②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3、纠“左”举措(1)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核心内容是“调整”——调整工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2)结果: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3)实质;纠正“左”倾错误(三)文化大革命1、时间:1966——1976年2、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3、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实行改革开放、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3)意义: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3、改革的实行:农村率先进行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开始:安徽、四川②前提:土地公有制③特征:包产到户④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乡镇企业的发展: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引进来)1、特区的设立(1)五大特区:1980年起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2)原因: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或港口;离港、澳、台较近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3)目的: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4)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5)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珠三角、长三角和闽南三角区;1990年开放浦东4、内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2001 .11.11.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世贸组织的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3、历程: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中止/1981年/1986年/ 2001年4、意义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四、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国内生产总值(GDP)1、含义:2、变化情况(1)建国初: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2)1978年前:仍位居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3)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3、影响: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4、目标:2002年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城镇化进程1、含义: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2、进程:改革开放前: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大大加快;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3、动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突起;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加4、模式:发展小城镇5、类型: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1956—1966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十年)。

第三阶段:1966.5—1976.10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十年)。

第四阶段:1978—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

(①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②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3作用: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方向选修:关于改革开放史的分期

方向选修:关于改革开放史的分期

第一专题关于改革开放史的分期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改革开放史还会继续延长。

研究通史,绕不开分期问题。

如何划分改革开放的段落,是研究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当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不同,分期也会不尽一致。

一是三段论。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回顾中共历史时,把改革开放新时期划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共十六大以来三大阶段。

陈述认为这实际上是形成了一种改革开放新时期三阶段历史分期的观点,即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至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前。

第二阶段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至2002年党的十六大前。

第三阶段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开始。

赵智奎主编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思想史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史主线,依照中共十七大报告将改革开放思想史分为三大段。

上篇——以邓小平理论为主要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和奠基时期(1978—1992);中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和丰富时期(1989—1992);下篇——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时期(2002—2008)1 二是四段论。

郑必坚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落是新时期头4年,即1978年到1982年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4年。

第二段落是从1982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是开始全面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本路线并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10年。

第三段落是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六大之前,是经受住政治和金融风波考验而更加坚定奋进,有系统地确立指导理论、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的10年。

第四段是最近这6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明确界定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6年。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批改,共同讨论答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2.设计一道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论述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历史事件、政策、成就等方面进行论述,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4.布置一份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专题手抄报,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主要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目标、战略部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6.创设课后实践任务,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专题手抄报等,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PPT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PPT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
识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体制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从思想上打开突破口
中共十四大
计 划 经 济 时 代
80年代的布票、料票(上) 70年代的豆腐票、粉票和粮票(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自主权,不能发 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大量的浪费,影响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十四届三中全会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时间: 1993年1月 • 地点:北京 • 主要内容:
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历史性的跨越
4特区,1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 开放区,海南特区,开发开放浦东
92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成小康社会
十二届三中全会

方谈话
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五大
十六大 八大
十七大 十
谢 谢!
• 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 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中共十五大
• 时间:1997年9月 • 地点:北京 • 主要内容: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 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

高频考点解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高频考点解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考点热度 ★★★★★ 内容索引核心考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核心考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核心考点3:对外开放的过程2021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 1、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改革开放的基本线索和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突出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2、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建设的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21 辽宁卷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及影响(2021 全国甲卷 31)供销社改革反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21 江苏卷 1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21 福建卷 1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21 浙江卷卷1月 15)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21 江苏卷 1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过程 (2021 福建卷 10)选项B(2021 浙江卷卷1月 15)选项C【作为迷惑性选项,体现对外开放过程的时空定位】改革开放的意义(2021 海南卷 13)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特点(2021 山东卷 09)1979年高频词汇反映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2021 湖北卷 10)女排精神重要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建设的内涵及成就,突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价值观。

核心考点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人民公社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

1978年11月生死文书;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春,四川、安徽试行安徽省和四川省率先放宽政策,鼓励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发展

“文革”结束后,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依然
展,推进了城乡人员的流动,城乡二元社会结
很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
构出现新变化。在教育改革方面,从 1977 年恢
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
复高考时,党和国家对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整
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建设的思想。
顿。1985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 《关
走”的发展战略,描绘了经济增长和民生建设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社会建设
的发展历程
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这一阶段,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带动
社会建设,社会领域的改革逐步展开。1978 年
1978 年至 2012 年党领导下的社会建设,依
底,为彻底纠正“左”的错误,党和国家为各
次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阶段、经济体制
实施作了规定,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医
路”。第三,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中共
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党和国家开始探索新型
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改革城镇医疗保险制
的决定》 要求建立起“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
度。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劳动保险体制
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提
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以江泽民
出,“力争到二〇〇〇年在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
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
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正确
程度”。1999 年 1 月,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
类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阶段划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阶段划分
第四阶段: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六大召开(1997年9月-2002年11月),是改革开放的深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的阶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982年10Biblioteka ),是拨乱反正实现和改革开放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夕(1982年9月-1992年1月),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
第三阶段: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1992年2月-1997年9月),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党的三大历史经验(3)

党的三大历史经验(3)

党的三大历史经验(3)党的三大历史经验篇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中国当时处于以下有利条件:1、经济条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2、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982年10月),是拨乱反正实现和改革开放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夕(1982年9月-1992年1月),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
第三阶段: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1992年2月-1997年9月),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第四阶段: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六大召开(1997年9月-2002年11月),是改革开放的深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