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
2.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4.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胰岛素:由人和哺乳动物胰脏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在生物和人体中,蛋白质的 种类很多,有的起结构作用,如骨…;有的起催化作用, 如胰蛋白酶;有的起运输作用、有的促进生长、有的免 疫… 胰岛素是激素蛋白的一种,由动物胰脏中的胰岛细 胞产生的。它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有调节血糖代谢的 功能,如果人体内缺少它,血糖含量会升高,从而引起 糖尿病。人胰岛素与牛胰岛素的构造大体相同,将从动 物中提取的胰岛素注入人体,对治疗糖尿病很有效。世 界上有几百万糖尿病患者,多数人的宝贵生命因此而得 救。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还为工农业生产以及医药卫 生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863计划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 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 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 远翻不了身。——《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 术的建议书》
王淦(gàn) 昌 863倡议人 之一,中国 科学院院士、 著名高能物 理学家。
王大珩(héng)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要诚实友好交流 要增强自护意识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侮辱欺诈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同学们,你们做到了吗?)
学习目标
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牛胰岛素的人 工合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 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计算机网络 技术的应用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通过对一些杰出科学家成才经历的了解,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争攀科技高峰的能力。 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 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通过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了解和对我国 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状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 识、竞争意识。

八年级历史学案第18课__科学技术成就(二)[1] 2

八年级历史学案第18课__科学技术成就(二)[1] 2

永和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件课型:新授备课人:梁小东审核人:班级:姓名:授课时间: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学习目标】1.知道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3.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怎样去适应时代要求。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知识回顾:列举出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的科技成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863计划实施的背景:国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叫863计划,同时期其它国家实施了哪些计划(4)《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重点领域?(5)人类进入了高度的______________时代,是要20世纪末。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使用网络有哪些影响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P95动脑筋(此题可演变为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当堂检测】1.我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人们真正做到这样,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A 读书B 看报纸C 打电话D 上网、看电视2.面对网络的发展,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你对青少年健康上网提几条建议。

四、课后作业目标检测五、课后反思。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8课《科学技术》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8课《科学技术》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8课《科学技术》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863”打算的制定与实施2、能力训练(1)通过认识、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极其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能力。

(2)通过对一些杰出科学家成才经历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和争攀科学高峰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差不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二、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养、“863”打算。

三、教学难点简明扼要的讲清一些科技成果的原理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具预备:多媒体教学形式:新授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红河谷片段),让学生在中英战场上的实力对比中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1、同学们谁明白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然而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确实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世界上最早研制原子弹的国家是?——美国二战中美国把两颗原子弹投降日本,图片展现所造成危害。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那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什么缘故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庞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逼,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逼,人民才能过上安静的生活。

)4、周总理为何会如此兴奋?(图片)研制过程的艰巨:苏联撤走外国人的断言中国经济的困难(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选择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夜以继日地工作的结果。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18课科学技术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知识。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史料,视频材料,图片,认识、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杰出科学家优秀品质和卓越成就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争攀科技高峰的崇高理想。

重点:“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863”计划难点:对科技成果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设计导课(图片导入)一、自主学习1、年,中央决定发展中国的原子弹事业,研制核武器。

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的行列。

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

2、“两弹一星”指、、。

3、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用的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4、年10月,成功培育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5、年3月,四位科学家联名上书党中提出跟踪世界水平,加快发展我国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当即组织专家,制定出中国高技术的发展计划纲要,这项计划又称。

6、年,中国开始网络建设,年正式与国际互联接通。

以此为技术依托的到2000年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二、感知历史:科学家的故事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合作讨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么做?三、思考、探究、展示成果1、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的标志是什么?近年来我国在航天事业还取得了哪些新成就?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什么意义?(合作讨论)3、我们的“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合作讨论)4、在“863计划”的推动下,近几年中国在高技术领域还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5、总结“ 863 ”计划顺利实施的意义?四、小结完成P116也表格五、课堂检测(绩优学案本讲)六、作业布置。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

第 18课科学技术教学目标:•知识识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863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能力培养:( 1 )通过认识、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能力。

( 2 )通过对上些杰出科学家成才经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争攀科技高峰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杰出科学家优秀品质和卓越成就的学习、了解,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争攀科技高峰的崇高理想。

( 2 )通过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了解和对我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状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科学技术发展对提升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天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瞩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得了不少重大科技成就,这一课,我们来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所取得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

•新课:•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提问: A 世界上哪些国家最早制造原子弹?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是什么时候?B 中国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巨大意义(国防)?介绍:中国研制原子弹艰难历程插图:提问:两弹成功爆炸标志什么?•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提问:中国最近发射的系列飞船叫什么(神舟号)结合神舟号成功发射,导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过程,人造卫星的了发射标志着什么?•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A 简要介绍“胰岛素”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B 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制。

•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提问: A 中国最早是在什么时候种水稻的。

B 杂交水稻与普通水稻的不同。

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4 、“ 863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A “ 863 ”计划的由来和内容(重点是必要性和重要性)B 了解“ 863 ”计划实施取得的成果(图文结合)C 总结“ 863 ”计划顺利实施的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A 明确网络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在当代社会的重在性。

第18课 科学技术整套教学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18课 科学技术整套教学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从袁隆平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锲而不舍、刻苦钻研、淡泊名利等
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水稻
放眼看世界
1.美国提出“星球计划” 2.西欧提出“尤里卡计划”
3.日本提出“在今后十年科学技 术振兴政策”
1.时间: 1986年3月 2.提出者: 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
3.主要内容:发展高新技术 4.实施时间: 1987年 5.意义:
5.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 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 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我国在空间技术取得的成就:
zX.x.K
6.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 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7.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 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 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目的:为了打破超级大国核威胁和 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 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从邓小平的话中,可以看出两弹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 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 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 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 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部编八下历史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八下历史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主要介绍了中国在“两弹一星”、“七五”、“八六三”计划等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

教材通过详实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这些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这些成就对中国的国防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些主要成就。

但对于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专业的科技名词和术语,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在“两弹一星”、“七五”、“八六三”计划等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认识这些成就对中国的国防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家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两弹一星”、“七五”、“八六三”计划等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

2.难点: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相关内容,掌握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中国在相关科技领域的成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在“两弹一星”、“七五”、“八六三”计划等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成就。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了解的成就,并共同探讨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 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 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学案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学习内容 科学技术 主备 课时五、分层练习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 )A.1955年B.1964年C.1966年D.1999年 2、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赵忠尧 3、“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4、连线 中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70年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1965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1964年5、看图回答问题 (1) 上图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字叫什么? 东方红一号(2) 我国何时开始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图中 的卫星是何时发射的?1965年 1970年 (3) 这一卫星的发射成功有何意义?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 6、就有关“863计划”回答问题(1) 这项计划为什么叫“863计划”?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因为这一计划是在1986年3月提出并决策的。

主要内容是: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 重点,后又将海洋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 “863计划”是哪些人提出的?它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3) 在“863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在哪些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生物工程药物、通信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平台、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航空航天、激光技术等国际高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

(4) 实施“863计划”有何意义? “863计划”的顺利实施,为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错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增强增综合国力产生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识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学习流程: 一 、复习上节内容 二、1、认真阅读课文第一目明确 ①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 ②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认真阅读课文第二目明确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3、认真阅读课文第三目明确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 4、认真阅读课文第四目明确 863计划的①制定背景 ②实施概况 5、认真阅读课文第五目明确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三、知识结构 四、自学检查 1、 年10月,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教案2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教案2

第18课科学技术一、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师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有关造纸术、航天技术、核技术、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二、教学方法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适当给予点拨。

三、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2、知道“863计划”的制定。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掌握四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提出,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了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能力目标:通过对建国以来科技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如何对待上网两个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和表演能力,主动查阅、收集资料,以及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查找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浏览报刊杂志和上网等手段搜集大量的有关新技术的文字、图片、音像等方面的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课内资料与课外资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上网利弊,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技成就的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 导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 导学案
A邓稼先 B袁隆平 C爱迪生 D达尔文
3.“863”计划在我国科技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863”计划的提出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改革开放把世界的眼睛吸引到了东方这个古老而又新生的国家
B失去了苏联的支援,我国只有自立自强
C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4)为什么要实施“863”计划?取得了哪些成果?有何意义?
(5)用史实说明“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二)第二环节:“测”,自主测评
1.1964年10月,我国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2.美国经济学家曾赞誉一位世界名人:“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指的是( )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学 习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第一步:教师导入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制造了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是什么时候?
第二步:展示目标
第三步:教学过程
一、第一板快:学
(一)第一环节:“学”,阅读感悟、预习质疑
1.第一阶段:晒晒小组的水平
明确:美国、1945年
提示:人物见课本110页
巡视,了解自学情况。并进行方法指导
巡视掌握讨论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自主测评,并检测自学成果
组织课堂展示
教师讲解,重难点指导
教师指导归纳
教师注重方法指导




科学技术
科技领域
主要成就

华东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新时期的科技》优质课教学设计_7

华东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新时期的科技》优质课教学设计_7
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及自学水平。
2、投影仪表现表格中空白处的答案。
3、问题:通过观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发展一览表,概括其发展的特点。
教师补充讲解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和神舟十号的相关知识。
1学生核对答案
2观察表格并实行讨论。
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交流能够使学生产生思想的火花,同时,提升学生的概括水平。
讨论交流、回答
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水平。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小结
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把握
课后拓展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新时期我国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
拓展本节课的内容。
我教学感悟
本节课能恰当的用到多种多媒体手段,尤其是视频这种手段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距离学生较远的知识,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了直观的学习。整节课的师生互动也比较好,流程比较流畅,有效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是本节课的不足便是没有做到新时期的科技与中国以前科技的对比,所以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点落实有些欠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时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技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本节课所学到的科技已跻身于世界先实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历史知识的储备,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不过他们的历史事件的概括水平还很欠缺,更是对历史知识所要传递的家国情怀不能感同身受,这无论是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还是从应试的角度来讲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历史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水平的提升,更要他们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新时期的科技》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新时期的科技》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新时期的科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时期的科技》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

内容涵盖了我国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科技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学生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数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掌握我国科技事业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及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我国科技成就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讨论。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生活动安排: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科技发展的图片,如航天、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大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发展速度?”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以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8新时期的科技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8新时期的科技

《新时期的科技》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的内容,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医学精英屠呦呦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18课 科学技术》word教案 (6)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18课 科学技术》word教案 (6)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识记与理解]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2、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

3、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1、通过课前分组收集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

2、让学生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在世界领先或处于先进水平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决心和信念。

[重点]1、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方面的成就。

2、“863”计划[难点]1、科学技术成就中涉及的科技成果原理2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教具]教材、插图[教法]读书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式[导入新课]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今天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

[讲授新课](板书)一、“两弹”的成功研制思考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原子弹?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是什么时候?讲述背景:西方大国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进行核讹诈。

读书,找出: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时间。

讨论: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找出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成果:讨论:怎样理解“我国能够制造核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小结:以中国国情和当时的经济基础来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根本无法和西方国家相比。

然而,中国人民却接连创造出人间奇迹,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让所有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8课科学技术 课件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8课科学技术 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863计划的领域与主题 (一)生物技术领域 (二)航天技术领域 (三)信息技术领域 (四)激光技术领域 (五)自动化技术领域(六)能源技术领域 (七)新材料领域 (八)海洋技术领域
1983年11月我国第一台被命 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 算机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成为 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设 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
第18课 科学技术
课标要求: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
术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能从“两弹一星”、牛胰岛素、杂交水稻、
“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五个方面讲述新 中国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重点) 2、会从经济、社会、民生和国家等方面分析科学技 术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难点) 3、体会杰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树立向其学习、报 效祖国的信念。(难点)
2009年“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 级计算机系统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 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 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感动中国”评委会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 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 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 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你知道他是指谁吗?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科发明和近代科技的衰落
1965年9月17日,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牛胰岛素。牛胰岛素的 人工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 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 典例分析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 典例分析

第18课科学技术例1 对于我国的“两弹一星”,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邓稼先、钱学森等人功不可没B.“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分析“两弹”不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两弹”指的是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和导弹,此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故答案为B。

例2 我们坐在家里,能收看到许多电视节目,这主要得益于哪方面技术的发展( ) A.空间技术B.核技术C.生物技术D.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近几十年来,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极大方便和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此题旨在考查分析能力和对科学技术的了解程度。

故答案为A。

例3 下列不属于"863"计划成果的是( )A.开发出高新技术的生物工程药物B.开发出高性能计算机C.开发出高新技术的人工晶体D.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分析此题用排除法,前三项不很熟悉,但第四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

故答案为D。

例4 国际上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甚至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这位“杂交水稻之父”是( )A.邓稼先B.王大珩C.袁隆平D.钱学森分析此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回忆教材知识,可知正确答案为C。

例5 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科学家袁隆平,他的主要贡献是( )A.研制“两弹”B.研制“一星”C.研究核潜艇D.研制“籼型水稻”分析此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故答案是D。

例6 “东方魔稻”——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 )A.张謇B.侯德榜C.詹天佑D.袁隆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主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属于识记层次方面的考查。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教案3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教案3华东师大版

第18课科学技术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

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

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

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 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

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华东师大版初二下册历史(2022)教案:18新时期的科技

华东师大版初二下册历史(2022)教案:18新时期的科技

华东师大版初二下册历史(2022)教案:18新时期的科技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动身,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关心学生迅速而正确地明白得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进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爱好,期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成效。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时期通过活动交流,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进展成就的讲述与缘故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验时期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现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

导行时期过程中始终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专门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材分析[来源:ZXXK]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的内容,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宽敞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困难奋斗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医学精英屠呦呦等成为我们宽敞青青年学习的榜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并把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进展成就的讲述与缘故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科学技术【内容标准】(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863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知识;通过认识、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上些杰出科学家成才经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争攀科技高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杰出科学家优秀品质和卓越成就的学习、了解,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争攀科技高峰的崇高理想。

【教学要点】重点:“两弹一星”气功研制难点:简要地讲清一些科技原理。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升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瞩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技成就,同学们一定想要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技成果。

【新课探究】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一)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下列知识点:1.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2.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3. 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二)课堂讨论探究1、提问: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制造了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在什么时候?2、学生介绍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艰难历程20 世纪 50 年代初,西方大国家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进行核讹诈,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为核讹诈,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省衣节食研制原子弹,当时主持这项工作的张爱萍将军说: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的棍。

3、指导学生看教材第 111 页插图,并强调:历经艰难后,于 1964 年 10 月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间隔两年零八个月,中国第一颗氢弹也成功爆炸,我国国防军事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

原子弹与氢弹先后成功爆炸,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4、人造卫星成功发射1970 年 4 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之后,又多次成功发射了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5、提问:中国最近几年的航天成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空,费俊龙,聂海胜绕地飞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搭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升空,其中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出舱太空行走。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相继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嫦娥奔月的成功为我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以及向包括火星等在内的更深的空间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世界华人的欣喜。

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一)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如下知识:1.开始:1958年。

2.成功: 1965年9月。

3.地位: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二)讨论探究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 113 页小字内容。

了解胰岛素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作用。

2、在科学家的努力下,于 1965 年 9 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总结巩固】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军事、生物技术方面来说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取得成就的重要意义。

【真题训练】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 B )A、1955年B、1964年C、1966年D、1967年2、下列不属于我国研制原子弹目的是( D )A、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B、加强国防建设C、奉行自卫原则D、在战争中获得胜利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卫星向地面反复播放的乐曲是( B )A、《义勇军进行曲》B、《东方红》C、《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D、《我的祖国》4、创新思维:假如你是一名外交部发言人,当某位西方记者针对中国“两弹一星”提出这样的观点:“两弹一星”对中国周边国家及亚洲地区构成威胁,对此你如何回答,既驳斥这位刁蛮的记者,又表明中国拥有这些技术的坚定立场?【教学实践与反思】第18课科学技术(二)【内容标准】(1)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参见(一)【教学要点】重点:“灿型杂交水稻” 的培育; 863 计划。

难点:简要地讲清一些科技原理。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升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瞩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技成就,同学们一定想要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技成果。

【新课探究】三、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1、提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谁?培育: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xiān)型杂交水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请学生朗读第 113 页最后一段小字:了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的艰辛,阅读 114页小字,列举出多项荣誉,感受成功者的荣耀。

2、学生讨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有哪些优点?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病毒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3、推广:1975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多点种植示范。

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3、探究意义: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4、最新科研成果超级稻计划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成为国内外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

近20多年来,这一研究在全世界进展不大。

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国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起步虽晚却进展迅速。

由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并经国内育种专家广泛讨论,确定我国超级稻育种的一、二、三期目标。

第一期育种目标到2000年亩产达到700公斤;第二期育种目标到2005年亩产达到800公斤;第三期育种目标到2010年亩产达到900公斤。

通过国内水稻育种和栽培专家的共同努力,第一、二期育种目标已如期实现。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他有信心在2010年实现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确保粮食安全实现超级稻一季亩产900公斤,早稻亩产650公斤,晚稻亩产700公斤。

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这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

2008年为科研攻关协同建立的三个百亩片试验基地均设在湖南,分别位于邵阳隆回、郴州汝城和怀化溆浦。

2008年8月21日,隆回召开的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第三期攻关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现场会,取得初步成功,隆回县率先实现袁隆平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目标,大面积示范种植部分丘块亩产冲刺900公斤,尚属首次。

这意味我国超级杂交水稻攻陷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第三级难关已现曙光。

四、“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阅读教材,了解背景:世界高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明确制定的过程,了解 863计划的由来和内容。

(1)时间:1986年3月(“863”)。

(2)倡导者:王大珩(héng)、王淦(gàn)昌、杨嘉墀(chí)、陈芳允。

(3)“863”计划的内容: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纲要。

3、指导学生看教材第 115页上图,议论一下,近几年中国在高技术领域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4、总结“ 863 ”计划顺利实施的意义:对中国的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1986年,中国开始网络建设。

199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通。

2000年,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2、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

A 明确网络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在当代社会的重在性。

计算机网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继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而且还是一个服务系统,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段和工具为用户服务,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

B 图文结合明确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党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分不开的。

C 利用网络查找信息资料,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总结巩固】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军事、生物技术、农业、网络技术等方面来说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取得成就的重要意义。

我国各领域科技的进步和成功的取得,是中国进步的表现。

但相对于世界前沿科技来讲,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认识任重道远。

【真题训练】1、被誉为“两弹元勋”和“杂交水稻之父”的分别是( B )A、袁隆平、邓稼先B、邓稼先、袁隆平C、王进喜、袁隆平D、王淦昌、袁隆平2、我国提出的“863”计划是指( C )A、研究863项科技创新计划B、关于基因组工程的科研计划C、加快发展我国高技术的计划D、加快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计划3、2000年,中国的第一大产业是( B )A、钢铁工业B、信息产业C、汽车制造业D、房地产业4、下列被称为“第四媒体”的是( A )A、计算机网络B、书籍报刊C、无线电广播D、有线电视5、古老的汉字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新时代主要得益于( C )A、新材料技术的发展B、能源技术的发展C、信息技术的发展D、航天技术的发展6、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而靠袁隆平。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 A )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研制“两弹一星”获得成功C、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提出“实业救国”的思想7、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制定计划。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的计划是( D )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C、“2000年科学技术综合纲要”D、“863”计划8、下列成就是在《863计划纲要》制定之后取得的是( D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9、2005年,载人航天飞船经过5天的太空飞行,成功返回地面,本次的英雄宇航员是( A )A、“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B、“神舟”五号杨利伟C、“神舟”五号费俊龙聂海胜D、“神舟”六号杨利伟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展示两段材料,引导学生讨论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