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师版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最新版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最新版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三章“诗歌的形象”,详细内容包括:形象的含义与分类、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形象的含义与分类,提高对诗歌形象的识别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独特形象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的含义与分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形象的含义与分类,结合教材中的例诗,分析形象的表现手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找出其中的形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讲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形象鉴赏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诗歌形象鉴赏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形象的含义与分类2. 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3.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鉴赏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这首诗歌描绘了(形象),通过(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情感)。

我个人感受到(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塑造独特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鉴赏方法。

2.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分享感受。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案例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案例

2014.02学教育96水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的参军,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年轻妇女们在斗争中的锻炼成长,都是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出现的。

这里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突出作品主题、促进情节发展的作用。

因此,笔者就这段描写先放一段录像,既能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印象,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加深对作品主旨的理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自主探究这是一个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根据学习提示,打开有课文内容的CAI 课件或相关网页,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链接转入不同知识点的学习。

如在学习了李白的《将进酒》后,教师可在专题网站上设立“拓展阅读”专栏,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内容包括《将进酒》与李白同时期的诗歌的比较阅读;与杜甫几首代表性诗歌的对比阅读;名家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后人对李白这位诗仙的评价等等。

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或根据需要进入该栏目进行阅读,如果发现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自己上网搜索解疑,也可通过电子邀请请求其他同学乃至教师的帮助来解难。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指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开展自评、自纠,互评、互帮的学习活动,综合自主学习信息、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

如果组内解决还有困难,则可通过人机交流实现进一步的合作学习。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笔者开通“师生论坛”、“生生论坛”,学生可在论坛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有个组的学生在论坛中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有人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是英雄,有人认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是英雄,对此我们应怎样看?很快就收到同学的回复,有的提供了专题网站中的讨论结果;有的利用网络找到了资料拷贝到了论坛中;还有一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就直接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5、成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整理后,可通过表格、演示文稿、专题网页等形式,利用教师机的“学习辅导”功能向每台电脑展示,让每位学生参与交流和评价。

如在学习了《燕歌行》一诗后,学生开展了以“边塞诗”为主题的学习成果展示。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学会从诗歌的形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古代诗词中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中形象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 诗歌形象的作用: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如衬托、象征、寓意等。

3. 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形象入手,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经典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特点和艺术魅力。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陌生的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学会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作用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实践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俺的定稿 教师版)诗歌形象鉴赏之景物形象

(俺的定稿   教师版)诗歌形象鉴赏之景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读懂诗歌并了解古代诗歌形象的类型 A2、掌握诗歌鉴赏中景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 C教学过程:一、积累·思考 A1、诗歌形象的类型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之形象、景之形象和物之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景物类型:(1)景象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色彩描写。

二、归纳答题步骤: B例1:下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B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①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初春景象。

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请概括答案组织的步骤: C①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②结合诗句具体叙述;③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例2: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B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

答:①本诗塑造了瀑布胸怀大志、不畏艰险的形象。

②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聚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③作者通过对瀑布这一形象的塑造,以此自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志向高远、不达目标誓不休的精神。

请概括答案组织的步骤: C①概括物的突出特点②具体叙述③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志向。

三、领悟·应用 C1、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B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训练(教师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训练(教师用)
但使众生皆得饱,Biblioteka 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答: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仰视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俯视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诗中的人是渔民形象。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答:我同意这种说法。诗中刻画了“孤桐”傲立群林、茂盛向上、奉献自我的形象。这种卓尔不群、生机勃勃的“孤桐”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喻,联系诗人力主变化、改革朝政的政治主张便知。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献身变化、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感情。
三.比较阅读下列词曲,回答问题。
【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答: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提示〗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但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和方法:回放历年高考诗歌中鉴赏形象的题目,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掌握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古诗词中的形象考查主要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象、物象、景象、事象等,而意境则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而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命题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两个方面。

①意象。

意象的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范围寻找相应意象,如2006年广东卷“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一是探究意象蕴含的思想感情(即其中的“意”),如湖北卷对“水”的寓意的理解。

②意境。

意境考查也是两种形式:一是描绘意境,如天津卷要求描绘“无数铃声遥过碛”一句表现的边塞景象;二是鉴赏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四川卷考查“竹窗斜漏补衣灯”画面蕴含的感情。

形象的考查今后肯定是古代诗歌鉴赏的热点,因为形象的描摹必然是为文章主旨与情感服务的,所以考查形象既能考查考生对形象的具体感受能力,又考查了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方法指导(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与技巧)1、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①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例1、长干行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分析】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

例2、《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

1高三研讨课鉴赏古典诗词中的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教学难点:形成对诗歌形象化鉴赏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诗歌) 教学工具: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诗歌的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比如,想念不直接说,却要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表达,可见中国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塑造各式各样的形象来隐藏他们的感情,所以,破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也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也就成为了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歌的形象世界,进而走进诗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PPT 幻灯片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和他人,景物形象在高中我们常称之为意象,这些景物形象经常交织成一个富有感情的画面空间,我们叫它意境。

这节课我们集中时间来赏析诗歌形象中人物形象。

诗歌篇幅大多非常短小,大家想一下,作者在这么有限的诗歌篇幅中塑造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思想感情。

所以,诗歌形象的鉴赏是由形象分析到主旨的过程。

3、PPT 幻灯片①今天我们主要集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个见到心上人来了很慌张,害羞地逃走,同时又非常想看看心上人的样子,所以还故作聪明地假装嗅青梅,一系列动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害羞的闺阁女子,也表现了李清照早年少女情怀中对爱情的追求。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人物的动作。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分析4. 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5.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并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诗歌人物形象,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3.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分析指定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其对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的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中运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升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选集:用于分析和讨论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歌。

2.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诗词鉴赏之形象

诗词鉴赏之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题点1 人物形象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 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 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自我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 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就是诗人自己的 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 和想象到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目要比较苦笋和魏征的相似点,是用人物形象比较事物形象,体察诗
人的“志”与“物”的结合点。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抓住事 诗歌首联写见到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直
物特点 接描写苦笋:“骈头脱襁白玉婴”“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挖掘事 物内涵
诗人将“苦笋”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 俱来的,进而联想到魏征。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 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相似。
析作用 意象
分析意象的方法
意象的“象”大多是名词。 找意象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换
为“细柳”“红花”。 动词 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蕴性上去体味。
抓内涵 形容词
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 色彩。
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 及独有情味。
析作用 意象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表情达意,感发兴寄。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 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 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即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 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 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 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教师用)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教师用)

五、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教师用)1、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1)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苏轼的《定风波》中的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仕人形象。

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借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这首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优质教案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优质教案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这一主题,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章《诗歌的鉴赏》。

具体包括: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类,掌握如何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会评价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

2. 学会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3. 能够评价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评价其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学会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不同人物形象的诗歌作品,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人物形象分类,结合教材中的诗歌实例进行分析。

a. 知识讲解:介绍人物形象的分类(如英雄、美人、隐士等)及其特点。

b.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课堂互动。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并进行课堂展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分类:英雄、美人、隐士等。

2. 分析、鉴赏方法:观察、联想、对比等。

3. 艺术价值评价: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感染力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描绘其中的人物形象,并评价其艺术价值。

2. 答案示例:以教材中的《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其中的诗人形象,评价其艺术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创作诗歌过程中的表现,指导他们提升写作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示例的详细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鉴赏诗歌的形象 教师版

鉴赏诗歌的形象  教师版

三、参测评明概念题型一人物形象(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考查的是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首先注意诗下的注解:“居士,指文人雅士”。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陈居士”人物形象的大致轮廓,然后根据[满分导考]中的解题思路,依次分析:先找出有关人物形象的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其次,分析人物形象的表层含义,喜饮酒,爱写诗;然后联系全诗主旨。

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陈居士”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动作、神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一个真性情的生命个体,畅饮美酒三日不醒,平日就拿着最普通不过的葫芦瓢,不讲究酒器,只在乎心情。

悠哉游哉,醒来之后,面对满园美景,找寻着能足以展现美景的诗文佳句。

其闲适放达高雅之形象也就不难概括出来了。

【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意】几杯楚酒,让人委顿,三天长醉;一夜风雨,园花如洗,百般艳红。

风吹长袖,我在长亭畔寻诗觅句,没有人能够刻画描绘。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 形象分析(教师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 形象分析(教师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形象分析(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

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常考形象汇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能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难点:如何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幅古诗词画卷为导入,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画卷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登高》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让学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以《江雪》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词鉴赏之——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七、作业设计1. 请分析《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孤高坚韧的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是幽静寒冷的江雪景象,事物形象是孤舟和翁。

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我感悟到诗人以自己的坚韧和孤高,面对寒冷和孤独,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品格。

2. 请课下阅读一首古诗词,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形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及作用;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准确地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诗歌中形象的含义、作用及表现手法。

详细过程:教师讲解,举例分析,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形象,进行鉴赏。

详细过程:教师给出例诗,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中的形象,巩固所学。

详细过程:学生独立分析,教师巡回指导,共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之形象》2. 主要内容:形象的含义与作用形象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下面这首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略2. 作业要求:请用不少于200字的篇幅,详细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形象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下节课分享;推荐阅读:推荐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书籍,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及作用”;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准确地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形象进行鉴赏;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下面这首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古代诗歌作品形象的鉴赏专题练习之二(教师)

古代诗歌作品形象的鉴赏专题练习之二(教师)

古代诗歌作品形象的鉴赏专题练习之二(教师版)大连市旅顺中学语文组对作品形象的鉴赏在诗歌中,诗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就成为诗歌鉴赏的常规性内容。

诗歌中有人、物、景等各类不同的形象,但涉及到鉴赏的往往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了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的意象,而意象一般又可分为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一)对描述性意象的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试题: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1小题)所谓描述性意象,就是意象的直接运用,即直接使用由自然界的“物象”和人事界的“事象”构成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本诗上阕写的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都是诗人直接以自然景物构成的意象来表达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的。

(二)对比喻性意象的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上海卷)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试题: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16题)“雪”即如雪的白发,是以借喻的修辞手法形成的比喻性意象。

以“雪”喻白发,多含愁义,这在古诗中是常见的。

“雪争出”“朱早凋”不仅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同时也明显地表达出了不该出而出,不该凋而凋的意思,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三)对象征性意象的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湖北卷)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四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1996年高考的“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也是在刻画功高盖世的诸葛亮;1998年高考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通过环境的荒僻塑造了李凝的隐者形象。

后者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旅夜抒怀》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

诗人在诗中刻画人物自有其用意,同病相怜或英雄所见略同,因此用来自比。

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宫怨”诗中寂寞孤独的宫女与怀瑾握瑜不被赏识的诗人自己等等;或是以之与自己对比,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周郎与“早生华发”的“我”;或是寄托追慕、景仰或惋惜、同情、讽刺批判之意,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仰慕),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惋惜),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同情赞美),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唐玄宗的讽刺与批判)。

所以在鉴赏人物形象时,既要把握准人物,又要搞清诗人的用意,搞清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作者形象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比较一下《江城子.密州出猎》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的诗人形象的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①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

④酒酣胸胆尚开张。

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

⑧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

苍:苍鹰。

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

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

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

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

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我们首先来分析这两首词都写了哪些人物。

孙权、魏尚、周瑜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

所以诗人形象的共同之处就是都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

不同的是,《江城子》是自比英雄,《念奴娇》是拿英雄与自己对比。

所以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乐观自信,有昂扬进取的精神;后者则多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还有,《念奴娇》里还有人生如梦的佛家“空”的观念与寄情山水的道家出世情怀。

建功立业是儒家“入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中的苏轼是复杂的苏轼,儒之进取、佛之空幻、道之旷达都在他的思想里占有一席之地。

(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

如2000年“闲敲棋子落灯花”,通过一个动作“敲”,就写出了作者久等友人不至的烦躁心情。

2002年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写送别的古诗中常见的动作形象,怀有惜别怀远之意。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樽还酹江月”这一动作暗含着志向难酬的诗人转而向自然山水寻找寄托和慰藉的情怀。

辛弃疾《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这一动作则刻画出了一个渴盼建功立业却年华逝去报国无门的悲壮形象。

鉴赏动作形象一定要用心揣摩细节。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写人物神态,只一句写景,以娇花带露写词人“薄汗轻衣透”的形象。

下片写词人乍见来客的种种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

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举止不凡、风度潇洒的翩翩少年。

“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

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

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这样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轻薄,“和羞走”则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则少女窥人之态可掬了。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明大白地去见的那种微妙而细致的心理。

(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大类叫“咏物诗”即是托“物”言志。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对咏物诗的鉴赏,不要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要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的契合点。

如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与诗人“不畏挫折磨难”;“粉身碎骨”与不惜牺牲;“清白”与诗人的节操皆有对应关系。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小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他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杜荀鹤虽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不久就因重病而死。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从两个方面归纳)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如“蝉”在古诗中是“高洁”的象征。

1999年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借蝉自述追求高洁人格的决心。

蝉虞世南垂逶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

首句看似写蝉的形状与饮食,其实处处有比兴象征。

“垂逶”暗示显宦身份,这“清”与“贵”的统一,正是为下面“清”无须“贵”做凭借的反铺垫;二句写蝉声之远播,“疏”更显梧桐之高挺清拔,“流响”长鸣不已,悦耳动听,“出”仿佛使人听到蝉声的响度和力度,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句的发挥才有根据。

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落花象征青春消逝,大雁与思乡相连。

送别诗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杜鹃、鹧鸪等意象,表现志向气节常用松、竹、梅“菊”、“兰”等意象。

(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

如1994年元稹“遍绕篱边日渐斜”的《菊花》,就蕴涵了作者对菊花的高洁品质的认肯和追慕之情。

1997年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看似纯粹写景,实际上还是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对高旷脱俗的境界的向往。

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表明自己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月影靠人很近,是因为“江清月近人”,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白鹭曲着身子三五成群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与宁谧的环境极为和谐,同时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之人才能体会到。

正当诗人沉浸在这和平宁静的境界之中时,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诗人猛地惊醒,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一静一动,相反相成,写得逼真亲切又传神。

中国古诗讲究意境。

意境就是意象组合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同是写“愁”,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阔大,诗人的愁绪如无边落木,滚滚江水,落不尽,流不完,充塞天地;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意境优美朦胧,将那种飘忽不定又绵绵不绝挣脱不掉的闲愁写到了极致。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自”和“空”,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意境荒凉、孤寂,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训练板块1.请分析归纳《观猎》诗中“将军”的形象。

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答案: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有力地写出了将军武艺高强、英武豪迈的气概。

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

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英姿。

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

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2.阅读高适的《营州歌》,分析诗中的少年的形象。

营州歌唐·高适营州少年厌注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注:厌:通“餍”,饱。

这里是饱经、习惯之意。

答案:诗中的少年是勇敢尚武的边塞少年的典型。

他英武洒脱,粗犷豪放,剽悍勇敢。

3.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山中寡妇”的形象特点。

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答案:山中寡妇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生活困苦,面容憔悴,丈夫死于兵役,自己寡居深山,但仍逃脱不了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作者借此揭露了赋税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4.阅读《登幽州台歌》,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登幽州台歌注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