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一
、
献,就在于确立了读者在文 学作 品研究 中的中心地位。 首先,没有读者 ,就没有文学作品,其文学价值也无法 得以实现 。因为文 学作品的服务对象是读者 , 它必须得到读 者的接受,“ 文学 的价值关系只能在读者的 阅读欣赏 中现实 地生成。 2 p ’ 次,读者 的接受是 一种 能动性的创造, ”[ 其 j 而非被动 的接 受。 品文学价值 的形成 , 作 需要读者创造性劳 动 的直接参 与。“ 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 ,读 者 绝不 仅 仅 是 被 动 的部 分 ,或 者仅 仅作 出一 种 反 应 ,相 反 , 它 自身就是历史 的一个能动的构成。 一部文学作品的历 史生命 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只有通过读 者 的传 递过程 ,作 品才进入一种连 续性变化 的经验视野之 中 。 3‘4 因此 ,读 者 的 阅 读 活 动 是 一 种 积 极 、主 动 的再 ”[ p 12 创造活动 ,作品文学价 值的实现 离不 开读者 的能动参与。 2 期待视野 , 期待视野是接 受美 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 它强调接受者的 既往经验 ,重视理解的历史性。“ 任何一个读者 ,在其阅读 任何一部具体的文 学作 品之前 , 已处在一种先在知识的状 都 态。没有这种先在理解 与先在知识 , 任何新东西都不可能为 经 验 所 接 受 。这 种 先 在 理 解 就 是 文 学 的 期 待 视 野 。 【 ‘ ’ ” lp J“ 同时,任 何一部文 学作 品,“ 即使它 以崭新的面 目出现,它 也不可能在信息真空 中以绝对新 的姿 态展示 自身 。 3( ”【 P I 它 总是要通过预告 、 暗示 、 信号等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 定的 接受趋 向,唤醒读者过去 的阅读记忆 , 将读者带入某种特 定 的情感态度 中, 唤起一种期待 。 读者带着这种期待进入阅读 过程 ,并在阅读中修正、改变或实现这些期待。因而期待视 野并非 固定不变的 , 它是不停发展变化 的,读者对 文学作 品 的接受过程就是不断建立、改变 、修正 、再建 立期 待视野 的
儿 童 文 学 是 儿童 间 接 了解 世 界 的 早期 启 蒙 食 粮 , 儿 童 对 的成长有深远影响和 重要作用 。自 “ 五四”运 动以来,我国 引进 了许多优秀的外 国儿童文学 作品, 些年来 , 有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近 亦 外 国儿童文学作 品不 断引进或是重译 , 其中许多优秀译本广 受儿童读者 的喜 爱。 而,儿童文学翻 译理 论领域 的拓展似 然 乎远远滞后 于儿童文学翻译实践 , 儿童 文学 的翻译研 究似乎 直走 不 出成 人 文 学 翻 译 研 究 思 路 的 局 限。 果 把 翻 译 视 为 如 文学多元系统 中的子系统 , 翻译研究显然处于边缘领域 , 而 儿 童文 学翻 译 无 疑 就 处 于 边 缘 领 域 的 边 缘 地 位 。 近 年 来 , 童 文 学 翻 译 研 究 有 了一 定 的发 展 , 仍 然 没 儿 但 得 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和认可, 因而 尚待广大翻译研究者从 各种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 接受美学的导入 , 为研究探 讨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入了新的活力,对 注 儿童文 学翻译理 论与实践 的发 展都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 和指 导意义 。 接受美学的主要观 点 2 纪 6 代 ,接 受 美 学 ( ee t n A s e c) 悄 O世 0年 R cp o et t s i hi 然兴起。 接受美学又被称为“ 接受理论 ”“ 受与效果研 究 ” 、接 、 “ 接收美学 ”等 。接受美学 的创始人是前联邦德 国康 斯坦 茨 大学的青年学者汉斯 ・ 罗伯特 ・ 姚斯 ( n o  ̄Ju s Has b as)和 Re 沃尔夫冈・ 伊瑟尔 ( l agI r ,故也被称为 “ Wof n e) g s 康斯坦 茨 学派 ” 97年 ,姚斯受聘为康斯坦茨大学文学教授 。在就 。16 职演 说上 ,他发表 了题为 《 究文学史的意图是什 么、为什 研 么?》的演说 ,语惊 四座 ,在 当时一潭死水 的德 国文坛掀起 了巨浪 。与姚斯在就职演说上发 出的 “ 挑战 ”相应 ,伊瑟尔 也在 6 年代末 发表 了著名演讲 《 0 本文 的召唤 结构 》 ,该文也 成为接受美学奠基的力作。 姚斯和伊瑟尔的演讲宣布 了接受 美学理论 的诞生。 接受理论一反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专注于 作者和作 品的研究格局 ,“ 一次从本 体论高度 ,提出 了历 第 来为人所忽视的读者和阅读接 受问题 。, ‘ ’ ,”p 它强调读者在 I 7
第3 0卷
第l 0期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m  ̄ o u iTV ou fH Be Uni  ̄iy ve t
V 1 0 No 1 o . , .0 3
21 0 0年 1 0月
Oc o e . 0 0 0 9 0 0 tb r 2 1 , 8  ̄ 9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刘春 智
( 四川 理 工学 院 ,四川 自贡 6 30 ) 40 0
[ 内容提要]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 儿童 文学翻译 ,指 出儿童文学翻译 应以儿童本位 为原则 。在翻 译策 略的选择上 ,应准确把握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 和接 受能力,优先考虑译文 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 [ 关键 词] 接受美学:期待视野;儿童文 学翻译 ;儿童本位 原则 [ 图 分 类号 ] 10 . 中 2 78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4 7 (0 0 1-0 90 文 0 87 2 2 1 ) 00 8 -2
过程 。
作为阅读的前结构 , 期待视野是定向期待 与创新期待的 对立统一【 ( ’ 2 P 。读者开始阅读后 , I0 在心理上便处于一种矛 盾状 态。一方面,长期形成的阅读习惯让他不知不觉地按既 定的期待视野去审视作品,如果合他 “ 口” 胃 ,就会满意、 肯 定 。另一 方 面 ,读 者 求 新 的欲 求 会 上 升 ,不 会 满 足 于 老 一 套的 炒冷饭 ” ,他要搜索新 的东西来 “ 刺激 ”自己,这样 , 原有视 界逐渐被打破 , 的审美经验形成并进入新的期待视 新
、
献,就在于确立了读者在文 学作 品研究 中的中心地位。 首先,没有读者 ,就没有文学作品,其文学价值也无法 得以实现 。因为文 学作品的服务对象是读者 , 它必须得到读 者的接受,“ 文学 的价值关系只能在读者的 阅读欣赏 中现实 地生成。 2 p ’ 次,读者 的接受是 一种 能动性的创造, ”[ 其 j 而非被动 的接 受。 品文学价值 的形成 , 作 需要读者创造性劳 动 的直接参 与。“ 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 ,读 者 绝不 仅 仅 是 被 动 的部 分 ,或 者仅 仅作 出一 种 反 应 ,相 反 , 它 自身就是历史 的一个能动的构成。 一部文学作品的历 史生命 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只有通过读 者 的传 递过程 ,作 品才进入一种连 续性变化 的经验视野之 中 。 3‘4 因此 ,读 者 的 阅 读 活 动 是 一 种 积 极 、主 动 的再 ”[ p 12 创造活动 ,作品文学价 值的实现 离不 开读者 的能动参与。 2 期待视野 , 期待视野是接 受美 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 它强调接受者的 既往经验 ,重视理解的历史性。“ 任何一个读者 ,在其阅读 任何一部具体的文 学作 品之前 , 已处在一种先在知识的状 都 态。没有这种先在理解 与先在知识 , 任何新东西都不可能为 经 验 所 接 受 。这 种 先 在 理 解 就 是 文 学 的 期 待 视 野 。 【 ‘ ’ ” lp J“ 同时,任 何一部文 学作 品,“ 即使它 以崭新的面 目出现,它 也不可能在信息真空 中以绝对新 的姿 态展示 自身 。 3( ”【 P I 它 总是要通过预告 、 暗示 、 信号等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 定的 接受趋 向,唤醒读者过去 的阅读记忆 , 将读者带入某种特 定 的情感态度 中, 唤起一种期待 。 读者带着这种期待进入阅读 过程 ,并在阅读中修正、改变或实现这些期待。因而期待视 野并非 固定不变的 , 它是不停发展变化 的,读者对 文学作 品 的接受过程就是不断建立、改变 、修正 、再建 立期 待视野 的
儿 童 文 学 是 儿童 间 接 了解 世 界 的 早期 启 蒙 食 粮 , 儿 童 对 的成长有深远影响和 重要作用 。自 “ 五四”运 动以来,我国 引进 了许多优秀的外 国儿童文学 作品, 些年来 , 有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近 亦 外 国儿童文学作 品不 断引进或是重译 , 其中许多优秀译本广 受儿童读者 的喜 爱。 而,儿童文学翻 译理 论领域 的拓展似 然 乎远远滞后 于儿童文学翻译实践 , 儿童 文学 的翻译研 究似乎 直走 不 出成 人 文 学 翻 译 研 究 思 路 的 局 限。 果 把 翻 译 视 为 如 文学多元系统 中的子系统 , 翻译研究显然处于边缘领域 , 而 儿 童文 学翻 译 无 疑 就 处 于 边 缘 领 域 的 边 缘 地 位 。 近 年 来 , 童 文 学 翻 译 研 究 有 了一 定 的发 展 , 仍 然 没 儿 但 得 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和认可, 因而 尚待广大翻译研究者从 各种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 接受美学的导入 , 为研究探 讨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入了新的活力,对 注 儿童文 学翻译理 论与实践 的发 展都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 和指 导意义 。 接受美学的主要观 点 2 纪 6 代 ,接 受 美 学 ( ee t n A s e c) 悄 O世 0年 R cp o et t s i hi 然兴起。 接受美学又被称为“ 接受理论 ”“ 受与效果研 究 ” 、接 、 “ 接收美学 ”等 。接受美学 的创始人是前联邦德 国康 斯坦 茨 大学的青年学者汉斯 ・ 罗伯特 ・ 姚斯 ( n o  ̄Ju s Has b as)和 Re 沃尔夫冈・ 伊瑟尔 ( l agI r ,故也被称为 “ Wof n e) g s 康斯坦 茨 学派 ” 97年 ,姚斯受聘为康斯坦茨大学文学教授 。在就 。16 职演 说上 ,他发表 了题为 《 究文学史的意图是什 么、为什 研 么?》的演说 ,语惊 四座 ,在 当时一潭死水 的德 国文坛掀起 了巨浪 。与姚斯在就职演说上发 出的 “ 挑战 ”相应 ,伊瑟尔 也在 6 年代末 发表 了著名演讲 《 0 本文 的召唤 结构 》 ,该文也 成为接受美学奠基的力作。 姚斯和伊瑟尔的演讲宣布 了接受 美学理论 的诞生。 接受理论一反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专注于 作者和作 品的研究格局 ,“ 一次从本 体论高度 ,提出 了历 第 来为人所忽视的读者和阅读接 受问题 。, ‘ ’ ,”p 它强调读者在 I 7
第3 0卷
第l 0期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m  ̄ o u iTV ou fH Be Uni  ̄iy ve t
V 1 0 No 1 o . , .0 3
21 0 0年 1 0月
Oc o e . 0 0 0 9 0 0 tb r 2 1 , 8  ̄ 9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刘春 智
( 四川 理 工学 院 ,四川 自贡 6 30 ) 40 0
[ 内容提要]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 儿童 文学翻译 ,指 出儿童文学翻译 应以儿童本位 为原则 。在翻 译策 略的选择上 ,应准确把握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 和接 受能力,优先考虑译文 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 [ 关键 词] 接受美学:期待视野;儿童文 学翻译 ;儿童本位 原则 [ 图 分 类号 ] 10 . 中 2 78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4 7 (0 0 1-0 90 文 0 87 2 2 1 ) 00 8 -2
过程 。
作为阅读的前结构 , 期待视野是定向期待 与创新期待的 对立统一【 ( ’ 2 P 。读者开始阅读后 , I0 在心理上便处于一种矛 盾状 态。一方面,长期形成的阅读习惯让他不知不觉地按既 定的期待视野去审视作品,如果合他 “ 口” 胃 ,就会满意、 肯 定 。另一 方 面 ,读 者 求 新 的欲 求 会 上 升 ,不 会 满 足 于 老 一 套的 炒冷饭 ” ,他要搜索新 的东西来 “ 刺激 ”自己,这样 , 原有视 界逐渐被打破 , 的审美经验形成并进入新的期待视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