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 班级演唱组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乌苏里船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乌苏里船歌》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乌苏里船歌》问题。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乌苏里船歌》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乌苏里船歌》重点,强调《乌苏里船歌》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乌苏里船歌》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3.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了《我的祖国》等歌曲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和音调等。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用正确的音调和节奏进行演唱,并能与他人合作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唱。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民族音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音乐表现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学习,喜欢通过演唱和演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乌苏里船歌》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乌苏里船歌》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乌苏里船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初步理解音乐中“重复”的手法。

教学目的:1、在观赏及仿照中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宠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唱唱的爱好。

2、通过精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通过创作简洁乐句,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开展的重要手法。

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精确演唱这首歌曲。

2、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的手法,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洁的乐曲片段。

教学难点:力求精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及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心情。

教学打算: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音程概念2、听三组音(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3、构唱四度音程:2-5、5-2、5-1.4、用构唱的音程进展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1、倾听范唱,找出有四度音程出现的乐句,并加以模唱。

2、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开展手法。

3、学唱重复局部的旋律。

4、模唱或听记最终一乐句乐谱。

5、初次完好演唱作品,发觉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并刚好解决。

6、讲解曲式构造。

三、特点分析1、分析作品内容、风格特点。

2、观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版本,仿照并体会其特点。

3、逐句听唱歌曲中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北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4、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学问拓展以黄河为题,独立或及别人合作用“重复”的手法创作2-4个乐句。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观赏歌曲《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2、学习、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目的:1、通过观赏民歌,初步理解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观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采纳比照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3、驾驭“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构造形式,并可以敏捷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1、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特点。

初中音乐班级演唱组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班级演唱组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班级演唱组合》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班级演唱组合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正是基于这一点,本单元围绕学生很喜欢也很熟悉的演唱形式一一“组合演唱”来安排本单元教学内容。

它包括两大块:一是学唱《踏浪》、《青春舞曲》、《世界需要热心肠》、《同一首歌》四首歌曲;二是进行班级演唱组合展示活动。

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第二部分的展示活动提供演唱素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二部分的活动材料并不只局限于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从而充实、拓展本课的教学内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能自信的、有表情的当众演唱所学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演唱活动中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坐简单的评价。

对应课标1、能够主动的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2、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够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

3、能够用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参与合唱,懂得保护嗓音的方法。

1、演唱组合除了这种边歌边舞的形式,还有许多有特色的演唱形式,看看同学们是否留心观察了呢,说出主题单元问你的想法。

题设计2、什么是合唱,合唱的起源与发展,3、根据你对组合演唱的了解,说说它有哪些特点,专题一:欣赏《世界需要热心肠》、《同一首歌》和《踏专题划分浪》三首歌曲。

专题二:探究性学习《青春舞曲》。

专题三:音乐知识:学唱活动的展示。

欣赏《世界需要热心肠》、《同一首歌》和《踏浪》三专题一首歌曲。

所需课时课内2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知识技能:聆听和欣赏这三首歌曲,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

七年级上期人音版 音乐学案第四单元(全单元)

七年级上期人音版 音乐学案第四单元(全单元)

七年级上期人音版音乐学案第四单元(全单元)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桑塔·露琪亚》《桑塔露琪亚》课标分析:本单元选择的欧洲民歌及民间乐曲,从内容上说,是学生通过教科书初次接触世界范围的民族风格或地域风格的音乐。

选编这些内容,不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是为了引导他们逐步地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在欧洲民歌中,意大利民歌、俄罗斯民歌苏格兰民歌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而在欧洲民间音乐中,一些欧洲特有的民间乐器所演奏的民间音乐,又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

因此,选择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可谓是在欧洲民歌中优中取优。

因为它们曾经在世界音乐文化活动中发生过并且在今后还将继续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欧洲的民间乐器中,西班牙吉他、罗马尼亚排箫都颇具民族特色。

用这些乐器演奏的民间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同样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而西班牙吉他曲《爱的罗曼斯》,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都是这类民间音乐中不可多得的代表性曲目。

选择这些曲目,一方面出于它们的经典性和普及性,也出于它们适宜学生的可接受性《桑塔.露琪亚》教材分析:《桑塔.露琪亚》这首歌的歌词,将夏日的美丽夜景展示在人们面前。

明月、银星、碧波微风、小船歌声、、海滩与女神....这一切都充满浪漫色彩,使人陶醉,使人们难以忘怀。

这首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

即:歌曲的结构为“一段体"(或称单二部曲式”)。

全曲共16小节,每8小节为一个乐段,每4小节为一个乐句,每两个小节为一个乐节。

依据歌词的需要,每个乐段的旋律都有次重复。

总起来看,歌曲多级进和小跳,因而给人以优美流畅的感觉。

而有时出现的大跳旋律,又让人产生一种悠然自得、兴奋昂扬的情感共鸣。

歌曲的伴奏,有的使用乐队,有的使用钢琴,钢琴则模仿吉他的风格,从而增强了民间歌曲的音乐意境。

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可谓是雅俗共赏、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班级演唱组合》音乐教案

《班级演唱组合》音乐教案

《班级演唱组合》音乐教案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演唱组合这一艺术形式。

3、设计演唱组合并展示。

课型:综合课教学年级:七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充满自信,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所学歌曲《青春舞曲》2.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情绪和意境3.能在演唱活动中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歌曲表现并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控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准备:音乐课件笑脸哭脸牌音响资料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是学唱歌曲,二是进行班级演唱组合展示活动。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为第二部分的展示活动提供演唱素材。

我根据这几个教学内容设定本节课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青春舞曲>,基于有些学生心理素质差,不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而设定第二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所学歌曲。

第三个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演唱组合的特点,并能在演唱活动中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亲爱的同学们:一提起流行歌曲,很多同学都特别的喜欢,而且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好多自己喜欢的歌曲和歌手的名字。

现在老师把自己喜欢的几首歌曲唱给大家听,请你们猜猜歌名和它的演唱者。

老师演唱歌曲片段,学生说出曲名和演唱者。

如:自由飞翔是谁在唱歌温暖了寂寞白云悠悠蓝天依旧泪水在漂泊在那一片苍茫中一个人生活看见远方天国那璀璨的烟火棉花糖你就是我心中的棉花糖甜蜜的梦想有你世界都变了就算天快亮能不能就这样自由的去游荡爱在我们心间悄悄绽放许下愿望学生谈谈演唱者是谁,会发现歌曲的演唱者都是以组合的形式进行演唱的。

请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组合的名称。

(棒棒糖东方神起飞轮海 TRY南拳妈妈……)【二】了解演唱组合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个组合的表演,大家来说说这些组合各有什么特色!1、播放组合演唱片段MV,学生欣赏。

2012年湘版七年级音乐班级演唱组合

2012年湘版七年级音乐班级演唱组合
第四单元
——班级演唱组合
你认识他们是什么组合吗?听过他们的歌吗?
阿里郎组合又称阿里郎,被誉为“内地音乐第一组合”,现组合成员为权赫 (大头)、崔金水、金君龙,三人均是吉林延边人。 2002年,一曲改编自家喻户晓的朝鲜族民歌《阿里郎》,让阿里郎组合在内地 歌坛异军突起,一炮走红,发展势头强劲。 阿里郎扎实深厚的演唱功底、独具特色的三部和声、劲爆震撼的舞台表现力、 国际化多元的音乐风格与时尚造型让他们的专辑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原组合成员张晋佑于2010年退出组合 ,金泽男、金润吉、权赫(大头)“三 人行”组合形式在2013年宣布解散 。 2017年阿里郎以权赫(大头)、崔金水、金君龙三人组合形式复出。 代表作品:《兰花指》 《忘记你太难》《戴着面具的女郎》等 电视剧主题曲:《不求名来名自扬》 经典作品:《无论何时》《情侣酒吧》《兄弟》《我们一起飞》《最爱》《朋 友》《大明星》《我想回家》《放肆温柔》《飞起来》《龙的精神》《没问题》 等 优秀作品:《云雾中的高速路》《我愿意》《再次爱上你》《错爱》《多爱她 一点》《爱活着》《给我一个梦想》《天与地》。舞台表现作品:《三人行》 《猜不透》《出人头地》等 民歌作品:《阿里郎》《桔梗谣》《茉莉花》《泰州情》等 红歌作品:《走进新时代》《红太阳照边疆》《东方红》《美丽的岳西》等
《洗衣歌》
• 李俊琛作词,罗念一作曲,创作于1964 • 这是一支在当时中国舞坛广为流传的优秀舞蹈 作品,编导李俊琛长期在西藏工作,深深懂得 珍惜汉、藏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重大意义。 • 作品的内容是表现了一群藏族姑娘去河边挑水, 偶然发现班长在帮战友洗衣服,于是让小姑娘 乔装扭了脚而合伙骗走班长,然后兴高采烈地 帮他洗起衣服来。班长回来才知道上了当,于 是帮姑娘们把水挑回家。揭示出军民之间,汉、 藏民族之间血脉相连、亲密无间的鱼水深情。

七年级湘版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

七年级湘版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

想边歌边舞的演唱组合 2、以和声表现为主的演唱组合 3、边沿走遍演唱的组合
范唱 伴奏
《洗衣歌》
• 李俊琛作词,罗念一作曲,创作于1964 • 这是一支在当时中国舞坛广为流传的优秀舞蹈 作品,编导李俊琛长期在西藏工作,深深懂得 珍惜汉、藏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重大意义。 • 作品的内容是表现了一群藏族姑娘去河边挑水, 偶然发现班长在帮战友洗衣服,于是让小姑娘 乔装扭了脚而合伙骗走班长,然后兴高采烈地 帮他洗起衣服来。班长回来才知道上了当,于 是帮姑娘们把水挑回家。揭示出军民之间,汉、 藏民族之间血脉相连、亲密无间的鱼水深情。
范唱
伴奏
请几组同学上来唱一唱
• 风采展示
组合一
组合二
组合三
谢 谢
第四单元
——班级演唱组合
你认识她们是什么组合吗?听过她们的歌吗?
东方神起
你还知道那些组合?
飞儿乐队、牛奶咖啡、信乐团、至上励合、BY2、 南拳妈妈 Twins、苏打绿、动力火车、水木年华、 东城卫、羽泉、青鸟飞鱼、T.R.Y、阿里郎、 Super Junior-m、神木与瞳、糖糖乐团、龙井说 唱、魔幻力量、 Dance Flow、大嘴巴

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教学设计

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教学设计1、《洗衣歌》教学目标1.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2.《洗衣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洗衣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3.充分了解藏族民歌及藏族舞蹈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难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引导法、设问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青藏高原》。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大屏幕)藏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师:藏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

三、新课教学:(一)初听歌曲《洗衣歌》。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听完以后,师生畅谈听后感。

3.教师介绍作品:歌曲《洗衣歌》作于1964年,是藏族舞蹈《洗衣歌》的主题歌,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和舞蹈特色。

歌曲歌唱了人民解放军和藏族人民之间的深厚的鱼水情谊。

歌曲以藏族民间音乐朴实健康的音调为素材,既保留了风格,又有所创造。

曲调起伏跌宕,充满欢乐与激情。

(二)复听作品。

1.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歌曲带给我们的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

(复听歌曲)2.舞蹈片段欣赏《洗衣歌》,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并欣赏藏族美丽的舞蹈。

(三)跟唱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四、课堂小结: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青春舞曲》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017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湘教版

2017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湘教版

XX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湘教版(湘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分为三个层次:1、七个基本音级的随意组合。

2、认识和体验基本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潜存于朴素的民歌之中。

3、通过遵循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两到四小节的曲调创作。

二、教学目标:、能大胆地参与音乐“组合游戏”,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2、进一步了解、喜爱中国民歌,能用探究的方式从熟悉的音乐材料中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3、体验流畅曲调的美感,发展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时安排:一时。

四、型:综合。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题。

、播放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DREi》2、出示题:流动的音符。

(二)新教学:、出示七个音符的小卡片,告诉学生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是由这七个音符组成的。

这七个音符就象童话中的七个神秘小矮人。

他们可以有千变万化的组合。

(出示乐谱),我们一起来哼哼。

=2/4234|6|6716|—|6i6|63|2123|2—|234|6|67i|6—|6i6|63|2123|1—‖2、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调遣他们。

让我们来用这些小矮人,根据老师写给同学们的节奏,组合成小旋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请个别学生唱出作品后,记在黑板上,然后进行点评。

)2/4××|××‖2/4×××××|3、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难听。

怎样才能使音乐好听?其中有没有规则?平时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今天我们就从学唱民歌开始。

出示歌谱x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A、学生跟琴视唱歌谱。

B、分析歌曲的分句。

(2)出示歌谱《小白菜》A、教师范唱,学生将歌曲进行分句。

B、分析两个乐句之间的关系。

(节奏相同,音高不一样)(3)出示歌谱《嘎达梅林》A、欣赏旋律一次,然后学生跟旋律视唱歌谱。

七年级音乐《班级演唱会》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班级演唱会》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班级演唱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班级演唱会,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选择:挑选适合七年级学生的歌曲,包括流行歌曲、民族歌曲等,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

2. 演唱技巧:教授基本的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等,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演唱指导。

3. 舞台表现:指导学生如何在舞台上自信地表现自己,包括站姿、手势、面部表情等,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提前安排好班级演唱会的时间、地点,准备好音响设备、麦克风等演唱所需的物品。

2. 课堂指导:在课堂上,先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

对学生的演唱技巧进行指导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演唱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小组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4. 班级演唱会:在班级演唱会当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上台演唱。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服装、道具等,以增强舞台表现力。

教师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技巧的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班级演唱会,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的进步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 学生舞台表现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包括自信程度、表情、动作等,评价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练习的积极性、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拓展1. 组织班级间的演唱会比赛,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邀请专业的音乐教师或歌手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演出,让学生接触到更专业的音乐表演,拓宽视野。

3. 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音乐比赛或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舞台经验。

六、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音响、麦克风、支架等。

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青春舞曲教学设计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青春舞曲教学设计七年级音乐上册

教学模块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名称Βιβλιοθήκη 《青春舞曲》本节课
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班级演唱组合”。这首维吾尔族民歌,节奏明快,富有动感,歌词朗朗上口,适合学生边歌边舞的组合演唱。基于学生的认知需求,重点激发学生参加班级演唱组合的表演形式,通过学习、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律动美,丰富学生的音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音乐。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
环节五:
课堂小结
1.教师归纳总结
2.德育教育,情感升华
1.分享收获、谈谈感受。
2.积极参与班级组合演唱会。
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知识的学习,拓宽音乐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音乐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青春舞曲》
1.聆听——听一听、拍一拍
2.调号—— 1=F d小调 民族调式
拍号—— 4/4
速度—— 中速、欢快、活泼地情绪
参与歌曲的编创,学会用不同的形式表达音乐。
新课标的
内容标准
1.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
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自信地用自然的声音演
唱歌曲。
2.难点:积极参与歌曲编创,用
教学策略
制定
教学方法
模唱法、聆听法、启示法、对比欣赏法、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媒体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
及名称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激起兴趣

部编部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部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部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知识点整

本文档整理了部编部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内容。

1. 旋律感知
- 了解旋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研究如何准确地辨认和模仿简单旋律。

- 研究如何运用动作、口型等方式表达旋律。

2. 节奏感知
- 研究节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通过打拍子、跳舞等方式感知和表达节奏。

- 研究如何配合乐器演奏和歌唱,准确把握节奏。

3. 音高音色
- 了解音高的基本概念和音高的分类。

- 研究大、小调的区别和基本特征。

- 了解音色的基本概念和管弦乐器、民族乐器等不同音色的表现特点。

4. 音乐形式
- 了解音乐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研究常见音乐形式如ABA和沙皮舞曲等。

- 通过听音乐作品,理解不同音乐形式的构成和发展。

5. 音乐文化
- 研究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

- 研究如何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

以上是部编部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的学习内容和练习材料请参考教材。

2016七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湘教版【推荐下载】

2016七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湘教版【推荐下载】

2016七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湘教版2016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湘教版(湘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分为三个层次:1、七个基本音级的随意组合。

2、认识和体验基本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潜存于朴素的民歌之中。

3、通过遵循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两到四小节的曲调创作。

二、教学目标:1、能大胆地参与音乐“组合游戏”,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2、进一步了解、喜爱中国民歌,能用探究的方式从熟悉的音乐材料中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3、体验流畅曲调的美感,发展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型:综合课。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播放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2、出示课题:流动的音符。

(二)新课教学:1、出示七个音符的小卡片,告诉学生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是由这七个音符组成的。

这七个音符就象童话中的七个神秘小矮人。

他们可以有千变万化的组合。

(出示乐谱),我们一起来哼哼。

1=C 2/41 2 3 4 | 5 6 5 | 6 7 1 6 | 5 — | 5 6 i 6 | 5 6 3 | 2 1 2 3 |2 — |1 2 3 4 | 5 6 5 | 6 7 i 5 | 6 — | 5 6 i 6 | 5 6 3 | 2 1 2 3 |1 —‖2、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调遣他们。

让我们来用这些小矮人,根据老师写给同学们的节奏,组合成小旋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请个别学生唱出作品后,记在黑板上,然后进行点评。

)2/4 ×× | ××‖2/4 ××××× |3、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难听。

怎样才能使音乐好听?其中有没有规则?平时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七年级音乐教案上册4单元1课时

七年级音乐教案上册4单元1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第一课时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唱、视唱、演唱、欣赏、讨论、分析情感与价值态度观:学唱了《黄河船夫曲》,知道陕西民歌豪放、高亢、粗犷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初步感受陕西和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并由此认识到风格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1.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民歌的风格特点2.培养学生听辩民歌所属类别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优盘、教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

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其它流域。

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

黄河船夫的身影,凝聚着华夏五千年不怕乌云压顶、不怕浪涛如山、一路咆哮、拥抱大海的民族精神!黄河船夫曲是中华民族创作史上的一个经典。

用交响大合唱的形式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幅原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生活在各地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1、音乐知识:什么是民歌?——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口头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2 黄河简介:黄河起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大海。

黄河上中游河水惊涛骇浪,气势磅礴。

李白就有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思考:1 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2 歌曲表达什么?赞美什么?——歌曲描写了黄河的艰险和迷人奔腾咆哮、迂回曲折、地形复杂的黄河水路。

表达了黄河船夫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歌颂祖国的壮美山河。

湘教版音乐七上第五单元《班级演唱组合》ppt课件1

湘教版音乐七上第五单元《班级演唱组合》ppt课件1

第一环节: 准备 第二环节: 创作 第三环节: 表演
准备一: 歌曲两首 准备二: 节奏型
节奏型
铃鼓 1、 ‖ × × 〞 × × 〞‖ 沙棰 2、‖ × ×× × ××‖
木鱼 3、‖ ×× ×× ×× ××‖
1、分组,自由组合 班级演唱组合
2、为自己的组合取名字
3、演唱组合排练要求
演唱组合
SHE
花儿
twins
飞儿
五月天
1983
水木年华SHE花儿Fra bibliotektwins
飞儿
五月天
1983
水木年华
羽泉
演唱组合排练要求:
任选《青春舞曲》和《踏浪》 两首歌曲中的一首,表演形式不限, 人人参与,可以任选老师提供的一 些打击乐器或者自己所带的乐器伴 奏,最好组成唱、跳、奏三结合的 组合,表现形式有创意、表演充满 自信、有表情。选出一名组长,合 理进行角色分工、确定所选乐器和 歌曲。(组长领取乐器)

七年级音乐上学期 班级演唱组 课件

七年级音乐上学期 班级演唱组 课件
课前预习:
请同学们翻一下课本,当看到本单元的内 容时,你想从中学到那些内容呢?(分小 组交流探讨,制定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歌曲的不
同特点与风格,各小组

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

地进行表演唱。
目 标
2.能自信地、有表情 地演唱《青春舞曲》
3.能在演唱活动中对 自己、他人、集体的演 唱作简单的评价。
谷建芬:祖籍山东威海
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41年回国定居大连; 1941年—1942年双叶幼稚园; 1942年—1950年就读于大连西岗子 公学堂、大连实验小学、大连女子中学、 大连第二中学; 1950年—1952年参加旅大文艺工作 团,担任钢琴、巴扬(手风琴)伴奏; 1952年—1955年就读于东北鲁迅艺 术学院音乐系本科,东北音乐专科学校 作曲系毕业; 1955年至今任中央歌舞团(现中国 歌舞团)创作员。
3.从三首歌中能感受到什 么寓意呢?
内容拓展:
《青春舞曲》:维吾尔族 民歌、王洛宾 曲
《踏浪》:庄奴 词 、古 月曲
《世界需要热心肠》:乔 羽 词、谷建芬 曲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12022/1/112022/1/111/11/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12022/1/11January 11,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12022/1/112022/1/112022/1/11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班级演唱组合永春县第一中学林燕妮班级演唱组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第一课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正是基于这一点,本单元围绕学生很喜欢也很熟悉的演唱形式——“组合演唱”来安排本单元教学内容,它包括两大块:一是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二是进行班级演唱组合展示活动。

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第二部分展示活动提供演唱素材。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选中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从而充实拓展本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通过小学音乐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这为初一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初中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对来讲,学生喜欢音乐课,但是对于音乐知识不是太喜欢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多鼓励他们。

设计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共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本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流行乐坛几个组合演唱片段,让学生了解演唱组合,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的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意境。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准备歌曲演唱风格,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老师带学生参与打击乐伴奏,学跳新疆舞。

最后本课用一句歌词作为教学结束语,启迪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活,体现情感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能充满自信,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所学歌曲《青春舞曲》2、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情绪和意境3、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风格,从中体会到青春易逝、珍惜光阴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1、用自然、轻快地声音演唱表现歌曲2、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歌曲表现并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控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老师演唱歌曲片段,学生说出曲名和演唱者。

如: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牛奶咖啡的《越长大越孤单》五月天的《突然好想你》2、请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组合的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教学设计1、黄河船夫曲教学目标: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点: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学难点: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走进西部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

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

”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

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

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进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1、介绍地域环境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

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

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师: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人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背景1.本节课程是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的一部分。

2.本节课程教授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经典音乐作品。

3.音乐素养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本节课程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

2.听懂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中的基本乐理和乐器演奏情况。

3.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并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4.学会协作合唱,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讲解第九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步骤二:音乐欣赏1.播放《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让学生先自由欣赏一次,体验音乐的魅力。

2.通过再次播放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了解基本的乐理元素和乐器演奏情况。

(例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等)3.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和情感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合唱学习及练习1.分发歌词,让学生跟随歌词感受合唱的魅力。

2.指导学生学会协作合唱,并在教室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

步骤四:合唱表演1.感性理解音乐后,学生将分组进行小规模合唱排练和表演。

2.通过表演,鼓励学生们彼此协作和互相帮助,并提高他们的合唱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老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1.学生对歌曲的感性理解;2.学生合唱排练和表演的表现;3.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度。

总结本节课程通过对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本节课程能给学生带来不同寻常的音乐体验,开拓他们宏大的音乐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舞曲》
教材分析
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

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

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教学目标
1、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青春舞曲》,并使学生体验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为《青春舞曲》配伴奏,编排舞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情绪,并充分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难点
学生对《青春舞曲》的再创编活动(配伴奏、编排舞蹈等)。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对于我所教的学生,虽然他们从小跟音乐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却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

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知识树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通过歌舞欣赏,回答问题—这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三)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

通过展示新疆的沙漠、盆地、内陆河流、高山湖泊、传统小吃、服饰、乐器等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总结新疆音乐的特点:
1、歌与舞紧密结合,具有舞蹈性。

2、节奏密集。

3、旋律情绪活泼、色彩明快。

(四)听赏全曲,并说一说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通过前面的新疆歌舞欣赏,学生们很容易就总结出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活泼、充满青春力量的音乐情绪。

(五)学唱歌谱,并贯穿音乐知识的学习。

利用钢琴伴奏,老师教唱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这里教唱两遍,老师在教唱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音准,特别的地方特别教唱。

学习音乐知识反复记号、“鱼咬尾”的概念,并观察乐谱中有几处这样的创作手法。

共8处。

整个乐曲都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乐句之间,环环相接,连绵不绝。

(六)按要求朗读歌词:按照歌曲节奏朗诵→用拍手的方式把节奏表示出来→加身体律动(通过逐步增加难度的节奏训练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第二次听赏,并小声跟唱。

(这里要提问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进一步感受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


(八)课内拓展:了解曲作者、感悟歌词中蕴涵的人生道理说出你知道的名言警句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讨论歌词中用“别得哪呀”的含义和作者的用义。

歌曲中“别得哪呀”是维吾尔族语“小鸟”的意思。

用“别得哪呀”这几个字一方面符合这首歌曲一音一字和节奏密集的创作规律,一方面适合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另一方面符合新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更有民族的味道。

(九)师生共同无伴奏轻唱歌曲,并选用课本节奏型二为歌曲进行拍手伴奏。

再次提示歌曲的演唱情绪。

(十)小结
在《金梭银梭》的歌曲声中,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

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