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2)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9课 第1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新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9课 第1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新

2015高中政治第4单元第9课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本框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识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结合史实,理解近代中国关于先进文化求索的历史结论。

理解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本堂课应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

(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3)赏析法。

(4)实例分析法。

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反思评价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教学重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三、教学难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四、教学建议教师通过课前的小组调查、讨论,课上的介绍分享,与探究谈论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是讲授、探究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1)情境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

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校园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教学活动【导入】实例导入材料: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问: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包含哪些内容?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哪些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经济道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学生阅读P98,老师指导总结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主题)坚持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针;这是一条強基固本之路: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強基固本;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旨归;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坚持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博采兼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创新之道。

【活动】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探究一:观点1: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

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代表人物:胡适:“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观点2、“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
1.了解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历程。 2. 记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 理解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重点)
3. 理解文化强国目标的特点 , 深刻理解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 及其与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关系。(重点) 4. 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来源、表现和要求 , 理 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难点)
特别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三、全面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
(1)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 (2)坚持一个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把握一个主题:科学发展。 (4)围绕一个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的深厚实践基础。 (2)不正确。我们强调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 满信心,而不是认为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秀。 题中观点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所以是
错误的。
【配套练习】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与席 琳·迪翁合唱的中国名曲《茉莉花》,让观众感到东方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历程
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 的巨大冲击,曾经辉煌的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进行了 艰难的探索。探索历程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1、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无法使 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 振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历史地承担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使中国走上复 兴之路。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2: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2: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教材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高二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及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三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四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史实,理解近代中国关于先进文化求索的历史结论。

2.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3.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4.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3.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

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政治必修三教案新部编本:第四单元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政治必修三教案新部编本:第四单元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材内容分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框共有三目内容:第一目“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本目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出路;二是马克思主义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四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第二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本目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应该怎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是要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矛盾。

第三目“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本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二是该怎样高举这面伟大的旗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探索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历程;2、识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3、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先进性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通过展示图片和名人名言,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概括分析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力2、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明确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尊重文化的文化多样发展是一致的,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展示图片):现实生活怪异的发型、服式和腐朽落后文化的图片(师)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发展先进的文化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安徽省宿州市高二上学期理综-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 (共18题;共45分)1. (2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课题。

下列物质属于新能源的是A . 氢气B . 煤炭C . 天然气D . 石油2. (2分) (2016高三上·滕州期中) 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X物质,发生反应3X(g)═Y(g)+Z(g)△H<0,反应一定时间后改变某一个外界条件,反应中各时刻X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反应时间(min)05151720X的浓度(mol/L) 1.00.40.40.70.7A . 0~5 min时,该反应的速率为v(X)=0.12 mol/(L•min)B . 5 min时反应达到第一次平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数值为0.625C . 15 min时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升高温度D . 从初始到18 min时,X的转化率为30%3. (2分)(2020·嘉兴模拟) 600℃时,在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 和 H2O,发生反应: CO(g)+H2O (g) CO2(g)+H2 (g)。

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0~5 min 用 CO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1·min−1B . 该反应在 10 min 后才达到平衡C . 温度升高至800℃时,反应平衡常数为 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60 molCO 和 1.20 molH2O,达到平衡时 n(CO2)=0.4mol4. (2分) (2016高一下·沙市月考) 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 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B . 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C . 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D . 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5. (2分)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 2CH4(g)+4O2(g)=2CO2(g)+4H2O(g)△H=+890kJ•mo l﹣1B . 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C . 1/2 CH4(g)+O2(g)=CO2(g)+H2O(l)△H=﹣890kJ•mol﹣1D . 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6. (2分) (2019高一上·扶余月考)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MgSO4溶液时,下列情况可能导致实际浓度偏高的是()A . 称量时部分MgSO4吸收了水蒸气B .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上的刻度线C . 洗涤后的容量瓶中有少量水珠D . 溶解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烧杯外7. (2分)(2020·承德模拟) 实验室模拟从海带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B . 操作1为过滤,操作3为蒸馏 H2SO4(aq)C . 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 H2O2后,碘元素发生还原反应D . 含I-和I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I-+IO3-+6H+=3I2+3H2O8. (2分) (2018高二上·武清期中) 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B . 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静态平衡C . 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D . 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9. (2分) (2016高一下·怀仁期中)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的是()A . 2Na2O2+2H2O═4NaOH+O2↑B . Mg3Cl2+2NaOH═Mg(OH)2↓+2NaClC . 2NaOH+Cl2═NaOCl+H2OD . NH4Cl+NaO═NaCl+NH3↑+H2O10. (3分)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高中政治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教学内容必修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

二、教材分析第九课主要讲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所确立的目标、道路和任务,主体是国家。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本框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究竟该“怎么办”。

第八课我们带领学生领略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并学习了面对各种问题、现象时,如何做出选择。

第九课开始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3.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4.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能力目标1.通过“给中华文化点个赞”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掌握并区分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2.通过“2015春晚总导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设计创意和策划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六、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七、教学思路该教学设计立足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采用了“点赞中华文化”的复习导入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讲解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结合学生熟知的素材,如“最强大脑”“感动中国”“爸爸去哪儿”“米歇尔写书法”“春晚”等节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接下来,结合教材98页,让学生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为什么这么设计?小组讨论,请四位“学生导演”发言。

高中政治 专题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专题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重难点“精讲”】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探寻中华文化复兴的曲折的道路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知识拓展: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①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

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②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

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

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拓展:准确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质的要求;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应具有的时代品格。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

高二政治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发展道路》十七导学案教师寄语:【为理想而战,其乐无穷;为击败对手而战,其乐无穷;为实现目标而战,其乐无穷。

】一【课程标准】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学习目标】1、结合近代历史及二、三单元所学,能归纳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坚定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阅读课本及前三单元知识,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课本中的四个视角,能说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注重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3、分析导学案中的材料,分析出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学习重难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重要性及内容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四【评价设计】1、通过导学案的检查,90%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导学案-课前导学部分,以检查学生对所预习知识的掌握情况;2、结合师生、生生提问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90%的学生能够背熟,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3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以致用的习题,90%的学生能够完成选择题上的题目,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3的达成情况。

3、通过自评和互评相结合,90%的学生能够掌握本框题的重点知识。

【课前导学案(15分钟)】——相信自己、我能行!【自主导学——基础知识,自主探究】温馨提示:对照新坐标和下列问题看书对应页,把新坐标的填空填好,把问题具体落实到课本上划清楚并做对应的课前评价题;在我的困惑中写出不懂的问题。

㈠、基础知识梳理见学案65页到67页预习课本并落实。

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内蒙古开鲁县高中政治 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内蒙古开鲁县高中政治 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2、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3、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展道路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1、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文化复兴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
国需要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实现。所以本节课里学习第一个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
3、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措施
3.课堂小结:
4、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图片展示——我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教材中三大点。
图片与材料展示完毕——那么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呢?
知识拓展——二者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就需要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可以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中政治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课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在近代中国,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3)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4)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表现及要求。

2.能力目标:(1)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能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预习检测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历史证实了一个结论:奉行①论或②,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③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④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⑤的,民族的⑥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⑦的梦想。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⑧。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⑨。

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⑩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的关系。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

4[1].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学案(人教版必修3)

4[1].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探究点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1)中国近代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重振标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想一想:“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什么关系?提示:“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

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判一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提示:错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探究升华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1)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化重振中起了什么作用?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2)我们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什么要发展这种文化?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对文化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中华文化复兴指明了方向。

②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doc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doc

【重难点“精讲”】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探寻中华文化复兴的曲折的道路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知识拓展: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①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

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②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

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

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拓展:准确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质的要求;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应具有的时代品格。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九课第一框题第三目知识: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设文化强国的途径有初步了解,但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缺乏辩证全面认识。
从生活经验看——学生对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初步感受和认识,但对于具体做法缺乏理性思考。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含义
能力目标:
〔1〕学生在寻找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提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理性精神。
〔2〕学生通过比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卑、文化自负,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团体意识和分享的意识。
2源于实际,回归生活。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应用。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起点,挖掘课程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创新课堂形式,最终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思考,用真实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这遵循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规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生活与知识的有机对接。在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中,学习运用知识,感受文化自信,凸显思想政治学科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分析,寻找文化自信,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理性精神;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团体意识和分享的意识。
10分钟
寻找文化自信之红色革命文化篇
组织学生寻找革命文化中的文化自信
1.回忆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并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过程中,即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找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树立文化自信,自觉践行文化自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中政治第4单元第9课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3【新课推进】[教学过程]通过第八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们第三九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板书)中国文化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如何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是几代中国人的求索。

第一目“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教师提出问题:在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观点:(学生看课本)一是全盘西化论,二是文化复古主义,请同学用我们学过的知道评析。

学生思考回答:“全盘西化”论这种观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犯了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

我们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文化复古主义这种观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犯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

教师总结: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教师提出问题:那什么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学生阅读课本,明确结论。

(学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了旺盛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

”教师总结: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华文化开始由衰微走向重振。

因而,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师提出问题: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坚持?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见学案)明确知识:⑴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注:把握其要点:①指导思想:②目标:③特点:④本质: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⑶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学生阅读课本P97~98,概括总结。

①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们要建设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③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④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大业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性。

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是需要主心骨。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第三目“永不褪色的旗帜”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在不断地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对其丰富和发展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因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又分别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明确学案内容:自学指导三中的⑴教师提出问题:【智能提升】: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并回答)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师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那现阶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求我们怎样做?学生看书明确自学指导三中的⑵【回顾旧知】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②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有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③关键:与时俱进④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⑤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选择题四川省十分重视用形式多样和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牧民的业余生活,积极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在广大农牧民中倡导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向上精神。

近年来,通过“文化列车”等送文化、送科普知识下乡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健康的、科学的思想占了主流,那些封建迷信等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自然被削弱了。

可以说是“先进文化进了村,封建迷信关了门”。

据此回答1~4题。

1.四川省通过“文化列车”等送文化、送科普知识下乡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这说明发展先进文化必须。

()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②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③要继承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④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广大农牧民欢迎形式多样和健康的文化活动表明()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B.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是统一的C.先进文化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3.“先进文化进了村,封建迷信关了门”表明()A.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B.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并没有多大影响D.封建文化残余以及其他落后文化已被彻底清除D.封建迷信在农村没有市场4.四川省十分重视健康的、科学的思想积极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表明()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④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并不矛盾。

这是因为()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③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6.宁波市党组织改变了简单说教、灌输的传统做法,借助于漫画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廉政教育,在梁祝文化公园举力的“梁祝杯”中国廉政漫画展人气旺盛。

这次漫画荟萃了我国漫画大师华君武、丁聪、方成、廖堂等名家的作品,共有来自北京、辽宁、河南等23个省、市、自治区的漫画精品230多幅。

随后推出的由宁波鄞州区委主编,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国廉政故事》《中国廉吏》《中国廉政文化理论》《中国廉政格言警句》《中国廉政漫画》共5个系列2OO余万字的《中国廉政文化丛书》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廉政文化。

(1)中国廉政漫画展人气旺盛的原因何在?(2)宁波市党组织催生一种新的廉政文化,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有何启示?答案1.D (解析:“文化列车”等送文化、送科普知识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培育农村文化市场等面向广大人民多样化的内容,体现了“三贴近”。

③所反映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2.B (解析:形式多样和健康的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表明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是统一的。

A、C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错误。

)3.A (解析: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在我国尤其是农村根深蒂固,彻底清除封建文化残余以及其他落后文化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B、C、D表述是错误的。

)4.A (解析:题干没有强调多样化问题,故④与题意不符。

)5.C(解析:①没有说明题干所指的原因。

)6.(1)中国廉政漫画展人气旺盛的原因在于:①随着政治文明的进步和思想解放,社会大众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给予了强烈关注。

②廉政教育改变了简单说教、灌输的传统做法,用讽刺、幽默这种最受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2)①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②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③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是统一的。

没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①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发展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