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学期导学案目录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二节内能第三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一节热机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三节电阻第四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测量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第一节电能电功第二节电功率(第一课时)第二节电功率(第二课时)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四节焦耳定律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明确学习内容教材P1-5●厘清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实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
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
●激情导入十分拿一瓶香水打开盖,学生闻到香味。
展示PPT3教师:“香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
”教师:“那你们看到香水分子了吗?为什么看不见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很小。
”教师:“小到什么程度,谁知道?谁能描述?可以看书回答?”学生描述分子。
展示PPT4教师:“你们闻到香味了吗?香水在瓶子里,你怎么会闻到?(怎么会到你的鼻子里?)”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运动”并板书。
教师:“物体运动与分子运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你们看给分子运动起个什么名好呢?”引出“热”并板书●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扩散现象,了解分子的热运动1.演示实验:课本P3图131—2,学生观察并思考:(1)该实验说明了。
(2)叫扩散。
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最新教案第二节内能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
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观看视频思考二、新课教学(一)内能的概念【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________。
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 。
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2、3小题回顾机械能便于同内能进行对比学习4、5小题便于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观察对比】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小结:互相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小结: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所以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内能》。
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是理解热量传递、温度变化等物理现象的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掌握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理解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的原理。
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举例说明。
4.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评价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变化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机械能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探讨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4. 学习改变内能的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实例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五、检测与作业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及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3. 布置适量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研究目标1.了解物质的构成,掌握分子的尺度。
2.认识扩散现象,理解其背后的道理。
3.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直径约为1×10^-10m,需要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①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接触时自发地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被称为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即时训练】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2.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热水杯中的水先变红,这表明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知识点三: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②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即时训练】3.实验情境1和2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实验情境3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巩固诊断1.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是A.丹桂飘香B.落叶纷飞C.雪花飘临D.灰尘漫天。
2.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的现象表明分子不断运动。
3.XXX同学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发现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自查记录今日之事,日积月累成大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2节内能一、研究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2.认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区分。
3.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知识点一:内能是指物质分子内部的能量,包括分子的热运动、势能和化学能等。
检测及课堂展示分子具有分子能是因为热运动,同时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具有分子势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的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

热传递从高温的鸡蛋向水传递。
学生讨论,举例。
冬天利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是增加的;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内能减少。
内能
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分子具有动能吗?
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力,还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分子势能吗?
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播放视频:神舟九号火箭载着国人的梦想飞向太空。
设疑;神舟九号发射时,为什么要携带大量的燃料?火箭利用哪种能量做升空的动力呢?
小结: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一种能量。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大小
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
小结:
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有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2内能》优秀教案

学
难
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演示讲解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
课时
安排
1课时
备
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强化对内能的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学生观察下图,思考、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单位:焦耳J(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
·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才能叫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传递了多少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
《内能》教学设计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内能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13.1 温度与内能一、学习目标1.知道内能的概念、单位。
2.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认识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二、预习题1.分子动理论表明: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
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且分子间有间隙,因此,物体的分子之间还具有。
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和。
3.热量: .三、导学题(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物理学中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___。
物体的内能与________有关,同一物体_______________,内能越大。
注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讨论:物体的内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练习:1.两个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则热水的内能________冷水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0℃的水的内能比30℃的水的内能多 B.2kg的水的内能比1kg的水的内能多C.水结冰后,内能消失了 D.0℃的水内能不为零(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思考:冬天手很冷时,你都是通过什么的方法使手暖和起来的?这些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是否相同?观察课本35页的实验,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的空气______。
棉花燃烧起来表明筒内的空气内能______,温度_____,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表明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________。
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阅读课本36页,小组交流、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叫热传递。
(2)热传递有哪几种形式?(3)热传递的实质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 滑下时摩擦发烫了 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热传递 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 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热传递 和 做功2.物体内部 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 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 增加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 热传递 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B.物体放热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发生转移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转移到(不同物体之间)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晒太阳 烧水水变热 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在《内能》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包括内能的定义、分类及与热能的关系等。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题目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 复习内能的定义及其与热能的关系。
- 理解内能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 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与思考:- 设计并记录一次家庭实验:通过双手摩擦产生热能,感受内能的增加。
记录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 结合实验结果,思考日常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如热水变冷等,并分析其原理。
3. 探究拓展:- 阅读有关内能的科学文献或网上资料,了解内能在日常生活及科技领域的应用实例。
- 小组讨论,共同提出与内能有关的问题,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内容,认真完成所有习题及实验记录。
2. 家庭实验应保证安全操作,观察准确,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拓展阅读应选取可靠的信息来源,并做好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及个人见解。
4. 小组讨论应积极发言,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在班级交流时做好汇报准备。
5. 作业需字迹清晰、格式规范,按照教师要求上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及创意性进行评价。
2. 对基础知识巩固部分的习题答案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实验操作与思考部分将评价实验记录的详细性、实验结果与分析的逻辑性及准确性。
4. 探究拓展部分将评价学生资料收集的丰富性、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及课堂交流的表现。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加深理解。
2. 对于优秀作业及有创意的见解,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3. 教师将根据作业情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内能》的相关知识。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学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含答案)

第2节内能学习目标: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
③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内能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分子具有___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它们的动能越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能。
3、物质内部____分子热运动的____能与分子____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___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
4、铁水具有____,冰块也具有____,一切物体,不论____都具有内能。
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和分子间的____有关,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一种形式的能。
自学指导二:内能的改变1、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对着手呵气均可使手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使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____物体温度升高,____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作热传递。
物体间存在____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一直进行到物体的温度____为止。
3、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即是____的转移。
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____,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____,因此,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____。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____,这是因为________,使______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_______,使棉花燃烧。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公开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共2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3. 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课前学习任务】复习:1.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 热运动的概念。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了解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单位:()。
注:内能是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呢?如:。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
学习任务二:学习、了解热传递及生活中的相关实例:1、热传递:温度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温度,我们称这个过程为热传递。
(1)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可以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
(3)热传递的方向:能量从物体传向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向部分。
(4)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多少。
热量的符号:热量的单位:()说一说:【作业设计】1. 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和能的总和。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0℃的冰不具有内能B.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而不具有内能C. 一个小球运动的速度越快,它具有的内能越多D. 一块铁烧红时具有的内能比它冷却时具有的内能多3. 用天然气烧水时,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参考答案】1. 动、分子势2. D3. 热传递第二课时(共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能够分析实验过程;3.知道声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课前学习任务】复习:1.内能的概念;2.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了解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功:1、做功可以物体的内能。
当外界压缩气体做功,能转化为能,气体内能;当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时,能转化为能,气体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提交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和预期结果。
5.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内能和能源的科普文章,了解内能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你对内能和能源的认识。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思考,充分发挥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物理素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共同进步。期待大家的表现!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它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密切相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物质的状态改变,内能也会发生变化。"
2.介绍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通过外力对物体做功使其内能增加或减少;热传递是内能在物体间的传递,可以是热量的传递,也可以是能量的辐射等。"
为了巩固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二节后的习题4、5、6,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内能的变化。
-解释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内能的变化。
2.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要求:
-对于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互动交流,提升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沟通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 内能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 实质是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
展示4:群策群力
1、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1.小明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增加;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____减少了,于是李文静同学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展示交流(17min)
达标检测(5min)
课堂小结(3min)
指导要求:
明确、具体、具有操作性;联系实际
讲究策略、方法
展示一:主题
要求:思路清晰、描述准确、操作规范
展示二:主题
要求:思路清晰、描述准确、操作规范
题目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题目难度体现层次性
本节知识点、公式、定律
1、内能定义的得出
2、改变内能的方法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
展示3: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

学 生 活 动 课 前自学,把左边内容写 在导学案上。
合作探究,自主研修:
(一) 实验探究:不同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吗? 提出问题: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 温度相同吗? 做出假设: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 温度__________。 设计实验:阅读课本11——12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小组讨论,学会有关问题, 各小组在黑板上 展示。
(1)这个实验为什么要保证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
(2) 怎样保证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 的? 2、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一)比热容 ⑴从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物质具有一种特性,就是它们的吸热 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表示这种特 性,请你给比热容下个定义。 (可借鉴密度的研究方法) 定义: 根据老师讲解,记住要学会 的内容
交流二:课本 13.2-5 甲实验中,乙醚为什么会燃烧?
针对复杂问题,老师进行讲 解,
课本 13.2-5 乙实验中,为什么瓶口出现白雾?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 完成下列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并提出对于本节 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进行课堂小结。
符号: 物理意义:
单位:
⑵观察P132―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说出各种物质比热容的意 义,并解释下列现象。 ①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不大。 对这些问题尝试解释。
②为什么沿海地区冬暖夏凉
③为什么暖气片中用水循环供暖,汽车的发动机冷却用水, 而不用其它物质
(三) 热量的计算公式Q = c m △t, 其中Q表示__________ ; 记住吸放热公式 c表示__________;m表示__________; △t表示___________。 吸热的计算公式:Q = c m (t1 – t0) 放热的计算公式:Q = c m (t0 – t1) 例题:要把 2kg 水从 20℃加热到 100℃,至少要供给多少热 量?(请将老师板书过程记下来) 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

小结:
⑴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和,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⑵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差。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
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⑶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
课堂小结:
6、“热”字有着多种含义,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还表示内能。请说明以下例子中“热”所表示的物理量。
A.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B.0℃的冰内能为
C. 20ml的水的内能比200ml水的内能小
D.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2.下面小芳同学对内能和机械能的一些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具有内能时,就一定具有机械能
B.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同时也具有内能
C.物体不具有机械能时,但它具有内能
⑵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
课堂练习
1.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主备人肖永军审核审批姓名组别授课时间
课题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二节内能
分子动能就越,物体内能也就越。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四)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思考1:
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__ 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分析得出: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导学案由于没有具体的导学案内容,以下为一份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的通用学习资料框架示例:一、第十三章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直径约为10⁻¹⁰m。
- 扩散现象。
- 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如,将墨水滴入水中,墨水会扩散开来。
- 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 分子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 内能。
- 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 单位:焦耳(J)。
- 影响因素:-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 质量: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 状态: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内能不同(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例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 热传递:-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比热容。
-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
- 公式:c=(Q)/(mΔ t)(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质量,Δ 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 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C)。
- 水的比热容较大,c_水 = 4.2×10^3J/(kg·^∘C),其应用有:- 冷却剂: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作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及这两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烧杯、酒精灯、火柴、压缩空气引火器、硝化棉、烧瓶、打气筒、导管、橡皮塞。
学生:铁丝。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播放“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的视频,“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后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
在“天舟一号”发射过程中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互动新授】内能1.定义:播放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请同学们说出抛到空中运动的球,其具有的能量: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
将分子运动与其进行类比,球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而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具有势能,从而总结得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教师补充:内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且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提出问题:(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2)物体的内能和什么因素有关?(3)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炽热的铁水、冰冷的冰块。
学生分组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分别把手放入其中进行感受,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呢?学生讨论,教师必要时提示可以从内能的定义和分子的状态进行思考。
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一杯热水和一桶凉水,哪个内能大?为什么?学生讨论:无法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邹康斌备课组长:审核:
课题内能课型新授课备课日期 2013-9-8
班级小主人姓名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内能
【课前抽测】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新知探究】
一、预习检测
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
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
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二、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原因:,说明:。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
瓶内的变化,原因,说明。
小结:⑶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
物体对外,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主备人:邹康斌备课组长:审核:
【基础演练】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物体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D.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内能就为零
3.在温度为0℃时,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
A.只具有内能 B.只具有机械能C.既具有机械能又具有内能 D.既没有机械能又没有内能4.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的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5.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A.热量 B.温度 C.比热 D.质量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 B.抛有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
C.0℃的冰不具有内能 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综合提升】
1.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和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 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
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
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大 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C.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可能降低
3.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4.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B. 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
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多 D.无法判断
5.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
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的内能变化多少,物体的热量就变化了多少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8.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知识整合】
【课后反思】
2、大小相关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其大小跟物体的_____有
关。
物体的_____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______降低,内能减小。
3、改变内能方法: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内
能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