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国际法述略

合集下载

第一届张晋藩法律史学基金会获奖论文名单

第一届张晋藩法律史学基金会获奖论文名单
丁义娟
中国古代的立法比较实践活动
吉林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刘永锋
唐律立法理论的基本前提——儒家的人性思想——从《名例律》的立法思想谈起
曲阜师范大学社会与政治发展学院中国哲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张海峰
律条与实践的冲突——唐代妇女连坐问题初探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博士研究生
李 群
清代漕运法中的官吏、绅民——以漕粮征收为视角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李明倩
《司马法》中的国际法思想述略——兼评古代“国际法”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博士研究生
沈玮玮
兵法与礼法:荀子法律思想的渊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 敏
论先秦儒法两家刑法观之异同
中山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林志坚
论清代的比附制度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硕士研究生
赵 佳
南京国民政府书刊审查法律制度研究——以政治类禁书为视角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余煜刚
传统典制在民国民法中的重述:结构、要素与话语
中山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蔡亚飞
清代乡土社会民事调解制度的再审视
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雷安军
美国现代司法审查的兴起——基于历史的考察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博士研究生
第二届张晋藩法律史学基金会获奖论文名单
一等奖(以姓氏笔画为序)
南杰·隆英强
从藏族法文化到中华法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为视角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博士研究生
周? 浩
“罗文干案”与民国司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瞿? 见
清中后期黔东南文斗寨苗族典制刍论

2017年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历史之秦朝概述、国际法之经济区制度

2017年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历史之秦朝概述、国际法之经济区制度

2017年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历史之秦朝概述、国际法之经济区制度历史之秦朝概述【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历史之秦朝概述(四)》。

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前247—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

这个的疆域,东起辽东,西至玉门关、陇西,北抵长城,南达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的个皇帝,即始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三世皇帝。

他认为帝王死后以其行为为谥的制度,是“子议父,臣议君”,有损于帝王的尊严,所以宣布取消。

他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

周朝以来建藩建国的封建制度,与皇权专制和统一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须加以改变。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

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这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

国际法之经济区制度【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国际法之经济区制度》。

1.沿海国拥有以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域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海水、风力利用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

明末清初国际法“曲高和寡”原因析

明末清初国际法“曲高和寡”原因析

明末清初国际法“曲高和寡”原因析明末清初国际法曲高和寡原因析摘要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其著述中介绍了欧洲法律,并将拉丁文国际法著作《法律及神作为立法者》译成中文,开启了国际法在华的星火传播。

1689年中俄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西方国际法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运用。

但总体而言国际法在当时的中国曲高和寡,反映出国际法输入中国并非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传统中国以天下观为中心的对外秩序与西方国家主导的近代世界秩序碰撞和消长的过程。

关键词国际法传教士天下观世界观作者简介:王超杰,肇庆学院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7-023-0216、17世纪,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欧洲形成和发展,而当时大一统的中国封建王朝仍然奉行华夏中心主义的天下观,自居世界的中心豍。

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度,国际法犹如天方夜谈。

明末清初,中西礼仪之争已经出现,中国传统对外秩序中的朝贡制度,及其对于来华外国人化外人制度已经受到西方基于主权观念之上的国际法秩序的冲击。

这一时期,来华的西方商人之外主要是传教士,他们受到当时皇帝如万历,顺治和康熙的重视。

在17世纪中后期,传教士最早尝试将西方的国际法著述译成中文,并推动国际法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得以适用。

这也是国际法输入中国的起点。

在此意义上,更深刻的印证了一句经典:国际法史不应当同宗教史、思想史相分离。

豎国际法的观念不可能孤立传入中国,只有伴随着国人对中国以外的世界的认识,才可能奠定对于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及其所构成的国际社会的初步认识,进而近代国际法观念才能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豏。

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卫匡国(martinomartini,1614-1661)作为颇具国际影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试图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

他于1648年至1650年在华人教徒朱宗元帮助下,翻译苏亚利兹的国际法著作《法律及神作为立法者》豐,但并未完成出版豑。

与此同时,意大利传教士维多利奥·利奇(vitto ricci,1621-1685)1646年离开欧洲并于1648年到达菲律宾,而后又来到中国厦门,1655年在那里定居下来。

古代中华国际法的历史和发展

古代中华国际法的历史和发展

古代中华国际法的历史和发展在探讨古代中华国际法的历史和发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古代中华国际法的背景和意义。

古代中华国际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处理国家间关系、外交事务和国际争端的法律准则和制度。

尽管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概念,但实际上,古代中华国际法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中华国际法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下面将分别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四个阶段,探讨古代中华国际法的演进过程。

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国际法的萌芽阶段。

此时,诸候并立,为了维持秩序,出现了以天子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准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法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例如,春秋时期的楚国和晋国之间就存在一种名为“朝贡”的外交礼仪制度。

秦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国际法开始向国内法转型。

这一时期,法律制度发生了变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汉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法律文化。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古代中华国际法受到了挑战,逐渐向近现代国际法转型。

古代中华国际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关系的理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际礼仪等。

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以“礼”为核心的交往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在国际礼仪方面,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国际交往的形式和内容。

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有关边境、贸易、海事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习惯做法。

古代中华国际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表现为外交使节、朝贡贸易、领土争端等方面。

以外交使节为例,古代中国政府派遣使节出使外国,以传达皇帝的旨意和要求,这不仅是一种外交手段,也是一种礼仪形式。

在朝贡贸易方面,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以朝贡和赏赐为主要内容的贸易关系,这种贸易关系反映了当时国际法中的“宗藩关系”。

领土争端也是古代中华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实践领域。

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大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山东滕州岗上遗址(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属大汶口文化中期)新发现的墓葬中,最高等级的男性贵族墓葬普遍随葬一大一小两把玉钺(象征权力的瑞器),还有作为“人殉”的人骨架。

材料表明,当时A.玉器制造水平较高B.阶级社会即将来临C.墓葬规模大小不一D.私有制已普遍存在2.孟子“养浩然之气”与宇宙天地相交通;墨子认为荣辱、安危等一切系于人的努力;庄子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兵家充分发挥高度冷静的理智;韩非子对待人生如战场。

上述思想家对人生、生命、生活的认识A.注重伦理和政治秩序的重建B.极大推动了兼并战争的爆发C.是中华思想文化的丰富养料D.都满足了统治者争霸的需要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济活动的增加促进了货币的使用,但是,币制混乱,而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

秦朝统一全国后,在废止六国货币基础上发行了通行全国的货币——半两钱(见图1)。

秦朝此举图1秦朝统一货币示意图A.有利于国内各地区经济联系B.旨在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C.展示了青铜制造的最高水平D.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4.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期,淳于缇萦的父亲被诬告受肉刑,淳于缇萦上书称死者不能复生,断肢体不能再续,愿代父受刑。

皇帝为之感动,并说不可未经教化就施刑,于是宽免其父并废除肉刑。

从中可以看出A.政府取消了对民众的刑罚B.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D.统治者重视德政和孝道5.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一些少数民族以儒学为中心,认为自己是中华正统。

曹植的《神农赞》、牵秀的《黄帝颂》、《北齐五郊乐歌·黄帝文明乐》等诗歌皆咏唱炎黄。

这反映了,当时A.南北政权更替频繁B.文化认同不断增强C.文学艺术成就突出D.北方民族关系融洽6.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经学、政事、文学,明经科考经学、史学、文学,明法科考法学,明书科考艺术,明算科考理学,还有临时设置的制科选拔特殊人才。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述略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述略
— —
先 秦
我 国 文 化 有 悠 久 的 历 史 , 字 起 源 可 上 文
溯到夏代 , 载夏太 史令执 “ 史 图法 ” 桀 , 谏 这种 图法可 能就 是 典籍 、 史事 档 案 。商 代殷 墟 甲 骨是 我国 期 文字 的主要载体 。《 尚书多 士》 称 殷 先人 , 册有典 ” 有 典 册 , 有专 司 惟 有 , 就
书馆 。东汉桓帝 延 熹二 年 (5 ) 秘 书监 , 19 设 是
盛 , 表人物 为孔子 。 代
古 代 的图书馆学 家不断在 实际工作 中进行探
索、 结 , 总 出现 了许 多 关 于 图书 馆 学 方 面 的 论
述, 这对我 们借 鉴 古代 图书馆 学 理 论 , 古 为 “
今用 ” 提供 了 资料 。 l 以 实体 感 知 为 基 础 的 图 书 馆 学 萌 芽 时 期
信 。周代 史 官 制 度 更 加 完 备 , 分 工 明 确 。 且 我们 可以把我 国商 代 甲骨 文 的收藏 视为古代 藏书 的萌芽 , 把周代 史官之 收藏 , 视为古代藏
书 的成型 。
发展 的每个进程 , 都对 近 、 现代 图 书馆 学理论 的嬗 变发 展 产 生很 大影 响 , 而促进 图书馆 从 学理 论体 系的不 断完善 。 中国对 图书馆学 的
图籍文 书 , 着 手建 多处 宫廷 藏 书 处 , 粟 、 并 石 天禄 、 麒麟 、 台、 兰 石室 等成 为 我 国早 期 的 图
( ) 藏” “ 2 “ 、辟藏 ” 。藏 指分官 收藏职权 范
围内的典 籍 , 即分 官守 书。“ 辟藏 ” 取 出所 指 藏典籍 的 意思 。《 札' 出这 两个 概 念 , 周 提 除 分官守 书外 , 还记 载 各 种 典籍 的复 本 按 其 内 容的不 同 , 送各 自“ 府” 分 策 收藏 , 这是 图书馆 藏 书管 理 知 识 的 早 期 记 载 。清 人 阮 元 说 :

智慧树答案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国际法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法》,其作者是()答案:格老秀斯2.国际法在西方文献中曾先后使用过“万国法”“国家间的法”等名称,首次使用“国际法”的学者是()答案:边沁3.下列关于国际法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答案:国际法是通过特定的权威机关强制各国执行国际法的4.由于对国际法效力根据的不同认识,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国际法学派,主要有()答案:格老秀斯法学派;自然法学派;实在法学派5.国际法直接调整的法律关系包括()答案: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国家间的关系6.现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是()答案:俄国十月革命7.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规则是()答案:一些国际法因素的萌芽,与现代国际法没有直接的联系8.以下关于国际法效力根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答案: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体现各国的协调意志的协议9.关于国际法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国际法独立于国际政治并不明显受国际政治的影响10.国际法的阶级性体现为()答案:各国统治阶级之间的协议意志第二章1.国际法渊源是指_______。

答案:国际法的表现形式2.________所提出的七项原则标志着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趋于完善。

答案:《联合国宪章》3.下列哪项不是国际强行法的特征()答案:条约抵触无效4.和平共处原则的含义()。

答案:指多种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5.司法判例和权威最高公法学家的学说可以作为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资料的原因是下列哪些选项()答案:它是确认法律原则的补充资料;它是某些规则存在的证据;它的法理具有权威影响;它是国际惯例存在的法律证据6.在国际法历史上,最古老的国际法渊源是()答案:国际习惯7.当国家参加的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义务发生冲突时()答案:《联合国宪章》的义务应优先履行8.下列属于国际法基本原则核心的是()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一般认为对国际法渊源作了权威性说明的国际文件是()答案:《联合国宪章》10.被作为联合国宪章所载国际法基本原则之首的原则是()。

第一讲 国际法的历史(二)

第一讲 国际法的历史(二)

二、近代中国(清后期-1949年)与国 际法


(一)清后期,中国开始逐渐接触一些西方近现代国际法的 思想与著作。 1、1662—1690年,中荷为解决台湾问题进行谈判 2、1689年,中国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3、1839年,林则徐广州禁烟时委托翻译 原著:瑞士国际法学家瓦特尔(E.De Vattel,1714—1767)《万国法》 翻译:美国传教士伯驾(Peter Parker) 译著名:《各国律例》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
丁韪良,美国基督教长 老会传教士。字冠西,号惪 三。1846年毕业于印第安 纳州大学,入新奥尔巴尼长 老会神学院研究神学。 1849年被按立为长老会牧 师。1850~1860年在中国 宁波传教。1858年中美谈判 期间,曾任美国公使译员, 参与起草《天津条约》。 1863年,翻译《万国公法》 一书。
第一讲 国际法的历史(二)
中国与国际法
一、古代中国与国际法

(一)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之间交往规则:‚礼、信、敬、义‛
礼:国际规则——"未成行列不击"、”不伐丧乱"、"不 杀俘虏" 信:国际道德——宋文公十六年,楚庄王围困宋国 都城五月不解,宋城中绝食,于是宋相华元缒城夜见 楚军主将子反,俱以实告,两人遂私自和解。等到第 二天,子反才向楚王报告。‚王问:‘城中如何?’ 子反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楚王曰:‘诚哉 言!我军亦止二日粮。’以信故,遂罢兵而去。‛ 敬:国际礼让——齐桓公十三年,齐侯会鲁侯于柯, 对鲁侯非常无礼。于是鲁侯随臣曹沫怒而劫之,要求 齐侯道歉并归还侵占鲁国的领土。‚十三年,鲁庄公 与曹沫会齐桓公于柯,曹沫劫齐桓公,求鲁侵地。已 盟而释桓公,桓公欲背约,管仲谏,卒归鲁侵地。‛ 义:国际公理

春秋战国时期布衣将相形成原因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布衣将相形成原因探究

内容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经历着一系列深刻变革,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周天子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迭起;官学衰落,私学产生,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原来以血缘为基础世卿制度也相应地遭到严重的破坏。

至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列国改革与变法风起云涌,再加上各国开明统治者为了进一步的加强中央集权,开始逐步地削弱了贵族世卿之势力,大都采取了一种不问出身、不重门第的“见功与赏、因能授官”的多元化选官委任制度,传统的世卿制度逐渐地被官僚制度所取代,以上种种之因素无疑为下层的平民百姓进入官僚集团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政治平台。

至此,一大批“布衣将相”开始作为一个特殊政治群体积极活跃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舞台上。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布衣将相 世卿制度AbstractIt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of time that the spring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Dynasty is Chinese ancient history.There are experiencing a profound change all aspects of society during this period.The destruction of well-field system.the emergence of land private ownership.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Rite System.the struggle for hegemony repeatedly feudal states.the decline of official schools and the production of private school and a strong centralized government begin to form.The basis original blood of Shi Qing system suffered to damage seriously also. the stratum of general scholars began to ris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The reform of the various countries political have really taken off and some enlightened rulers began to gradually weaken the forces of nobility Shi Qing system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entralization of power.Consequently,they began to adopt a variety of Election System,which it is not born and family status,but according to contribution and ability.The conservative of Shi Qing system has gradually been replaced by the bureaucratic system.All the factors create a good political platform,what the general public get into the bureaucratic system.At this point, a large number of “Commoner Generals and Ministers”started as a special political groups to went up on the political stage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Keyboards: Spring and Autumn Commoner generals and Ministers Shi Qing system绪论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毋庸置疑,春秋战国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有着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①时期。

古代中国主导的国际法:理念与制度

古代中国主导的国际法:理念与制度

第21卷第5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1No.5 2015年10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Oct. 2015古代中国主导的国际法:理念与制度汤岩(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摘要:近代西方国际法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物,与欧洲法律传统一脉相承,随着欧洲对外扩张逐渐成为了今天全球性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础。

我们对中国古代国际法的研究不能受制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国际法的理论预设,而应当采纳一种与国际体系相适应的“国际法观”。

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天下观”是基本的世界观,“礼”是国家间的主要规范,包含了精神层面的“礼义”和制度层面的“礼制”,反映了儒家“礼治”思想在国际治理上的扩展。

古代中国在周边区域主导的这套“国际法”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具有规范性,为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国际治理历史上的重要财富,也能为现代国际法研究和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古代国际法;中国国际法;天下观;礼义;礼制中图分类号:D9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5)05−0099−06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噶尔尼使团奉英王乔治三世之命访华,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

乾隆皇帝在热河接见了马噶尔尼,期间马噶尔尼代表英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在北京设立常设使馆,派驻英国人以协调贸易。

然而乾隆皇帝对这一请求委婉回绝,并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中详细陈述了理由: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向来西洋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原准其来京,但既来之后,即尊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

此系天朝定制,想尔国王亦所知悉。

……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断难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致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1]在这篇敕谕中,乾隆皇帝一再强调“天朝体制”“天朝定制”和“天朝百余年法度”,这显然是一套区别于西方近代外交领事制度的国际交往制度。

中国古代情报资料工作述略

中国古代情报资料工作述略

各 地 区 和世 界各 民 族



地 区 的 很 多成果
同时 也 通 过 各种 途 径 把 自己 的 许多 成果 贡 献给 全人类
、 、 ,
翻 开 我 国古代

的思 想 史 萌芽 等
。 。

教育史 和 科技 史
,
在 每 一 历 史进程 中 几 乎 都浸透 着情 报资料 工作 的 贡 献 教育 的 发 展
,

随 着 生 产 力 以及 科学
文化
我 国 古 代 很 早 就 出现 了 情报 交换 工 作 的
在 文字 出现 以前

情报 手 段 主 要 是 口 耳相传
,
行 动模 仿
,


烽火


结绳 和 刻岭遗 址 可 以 看 出

在 氏 族 社会 里
既是 庆典
,
就 已 萌发 了 最 初级的 知识 选举 集 会 的场所 也是
,
一 来J 为 流 传 的教科 书
西 汉 时 期 已 开 始 出现 的学术讨 论 会
,
为 沟通研 究信 息 提供 了一 种 汉 成帝 时
;
,
新形 式 何 图书
,
,
从 另 一 个 侧 面反 映 了 中 国古 代情 报交 流 的新水 平


同时指 定刘向 在 天 禄 阁 主 持 皇 家 图 书馆 的 整 理 校 勘 工 作
湖 北 师 范 学 院 学报
一 九 八 六 年第 二 期
中 国 古 代 情 报 资 料 工 作 述 略
郑 育 华
中 国 是 一 个 有 五 千 年文 明 史 的 伟大 国 家

春秋战国时期存在“国际法”吗?

春秋战国时期存在“国际法”吗?

作者: 辛万翔[1];曾向红[2]
作者机构: [1]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730050;[2]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730000
出版物刊名: 国际政治研究
页码: 153-16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国际关系理论;春秋;战国;国际法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存在产生"国际法"的条件,原因在于春秋时期诸侯国正从中央与地方的"宗藩关系"中发生转型,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地方行政单位性质而转变成独立的国家实体;战国时期的"列国"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但是"列国"交往的本质是通过兼并战争恢复"封建割据"破坏的统一,所以并不存在"国际关系"。

同时,那种认为"周礼"及"诸子百家"思想中产生和存在"国际法"规范与原则的观点,是对"周礼"和"诸子百家"思想的一种脱离历史语境的误读。

国际法刘万啸

国际法刘万啸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增进了近代国际法旳发展 欧洲协作时期(1815-1914),在许多方面发明性地
发展了国际法
➢ 1.开创和发展了定时多边会议制度 ➢ 2.增进了外交制度旳法典化 ➢ 3.带来了国际公约数量旳明显增多和种类旳多样化 ➢ 4.明确禁止奴隶买卖,为后来旳反对种族歧视和人
权法旳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索题
1. 比较国内法与国际法,论述国际法旳基本特征。 2. 论述国际法与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之间旳相互 关系。 3. 在国际法与国内法旳关系问题上旳代表性学说有哪些?你 旳看法是什么? 4. 近代国际法有哪些主要特征?其进步性、不足和反动性是 什么? 5. 怎样认识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当代国际法所作出 旳贡献?
强了国际法旳强制效力 3.二十一世纪旳国际法人本化趋势尤为突出 4.二十一世纪初常设国际刑事法院旳建立,实现了国际刑事责任制度旳历史性
突破 挑战:
例如,在反恐领域、人权、环境等领域旳体现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法
一、中国古代国际法旳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间旳关系规则类似于近代国际法规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进入了长达两千数年旳大统一旳封 建帝国时代,国际法没有存在旳社会基础
第二节 国际法旳形成与发展
国际法旳产生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1.若干国家同步并存; 2.这些国家进行交往与协作而形成多种国际关系。
一、古代社会及中世纪旳国际法
虽然古代没有国际法旳词汇和概念,但在某些文明古国 (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确实存在一定形 式旳国际法,对于后来国际法旳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特点:内容零散,形式原始,与宗教观念相混合,分别在 不同旳地域形成和合用,并无普遍效力,带有明显旳区域性。
四、新中国对目前国际法旳贡献

2016年司考三大本——三国.

2016年司考三大本——三国.

2016年司法考试三大本——三国国际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渊源和基本原则一、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一)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InternationalLaw)是一个与国内法相对应的法律体系。

它是国家间交往中形成的,以国家间协议制定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际法与国内法二者共同构成了当代人类社会完整的法律秩序。

“国际法”一词准确地反映出该法律体系的所覆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该词由英国法学家边沁最早运用,后被广泛采用,今天已为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及各国际组织)所通用。

有人使用“国际公法”(PublicIntemationalLaw)一词来称呼这一法律体系(其传人中国早期,也被称为“公法”),强调的也是其调整国家(政府)与国家(政府)间关系的这种特征。

此处“公”的含义与当代有些学者在国内法研究时所使用的“公法”一词中“公”的含义或范围有所不同。

从法律体系上看,国际法体系是与整个国内法体系相对应的,而不是与“国际私法”或“国际经济法”等词所指代的内容相对应或相并列。

后者往往可以是在某个领域的国内法规则与国际法规则的集合体,且在性质、范畴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理解和争论(见后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编)。

国际法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

它要求既有“国”(主权独立国家),又有“际”(国家间的交往),才能存在和发展。

古代社会虽然有一些关于条约、使节等方面的规则和制度的雏形,但它们是零星的、小范围的和萌芽性的。

关键问题就在于那时或者“有际无国”(交往的实体不是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比如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或者是“有国无际”(国家间受制于环境,缺乏稳定、持续交往,比如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与中国之间)。

因此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体系存在。

1643~1648年结束欧洲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诞生,标志着近代主权独立国家体系的出现,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起点;同时它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也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开始。

《尉缭子》军事思想述略

《尉缭子》军事思想述略
朴素唯 物主 义战争观 、 强调“ 制 必先 定” 的 法 兵 家治 军 思想 以及 重视 灵 活机 动 的 兵形 势 家作 战 思
想, 使 此 书在卷帙 浩繁 的古代兵 书 中独具 特 色, 为研 究古代 军事 思想提 供 了重要参 考依 据 。
关键 词 : 《 尉 缭子》 ; 军制 学; 兵 形势 家
中图分类号 : E 8 9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2 6 1 8 ( 2 0 1 3 ) 0 5 —0 0 9 4— 0 4
《 尉缭 子 》 乃 战 国 中 期 尉 缭 0所 著 兵 书 ] 。北宋
缭子》 一 书 的 中心 思 想 极 为 重 要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一 O 2
作者 简 介 : 孙
江( 1 9 7 6 一) , 男, 浙 江义 乌人 , 讲师 , 军 事学 博士 , 主要 从事 军事历 史 、 军 制学研 究 。
E - ma i l : s u n j i a n g @f o x r n a i l . t o m

答, 即全 书 第 一 句 “ 梁惠 王 问尉缭 子 日” 。全 书 似
为 尉 缭 对 梁 惠 王 一 个 问 题 的 回答 。所 以 , 弄 清 梁 惠 王所 处 的时代 背景 和他 想 要 什 么 , 无 疑 对 认识 《 尉
① 关 于尉 缭 的生 活年代 历来 存争 议 。秦王 赢政 时期 亦 有国 尉名 缭 。但 从《 尉 缭子 》 一 书开 篇 即有 “ 梁 惠王 问尉 缭 子 日” , 书 中多 以魏 国 为 中心 论事 , 又 多推 崇长 期与 秦作 战 的吴起 来看 , 作 者应 是 战国 中期 魏惠 王时 期魏 国人 , 而 非秦 尉缭 。但《 尉 缭子 浅说 》 的作 者徐 勇认 为两 人可 能 为一 人 , 年轻 时仕 魏 , 年迈 时入 秦 , 参 见徐 勇著《 尉 缭子 浅说 》 , 解放 军 出版社 1 9 8 9年 出版

【推荐下载】古代中华国际法的历史

【推荐下载】古代中华国际法的历史
了。贼是指杀、伤人。荀子曰:伤良曰谗,害良曰贼。郑玄注虞书曰:强取为
寇,杀人为贼。贼亦被称之为皋陶之刑所规定的罪行。据《左传》记载,:己恶
3
[键入文字]
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
也。即夏朝的《禹刑》已载昏、墨、贼三种应该处以死刑(杀)的犯罪,其中,
贼,无变斩击之谓,是指肆无忌惮地杀人,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而
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尽管约法三章被班固形
容为网漏吞舟之鱼,但也说明史上最宽简的法亦要规定杀、伤、盗三大类犯罪。根
据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和汉初的《二年律令》,法三章其实为盗、贼二事。换句
话说,在当时社会,解决好盗、贼问题,就可维持社会治安,此亦不难理解战国李悝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论断。不仅仅是秦汉之交,纵看中国传统社会的来自史,盗贼国际法渊源的概念
法律渊源有其特定含义。从国内法看,法律渊源是指法律规范表现的形式,或
形成的程序。从国际法看,渊源是指有效地国际法规范产生或形成的过程、程序,或
这些规范表现的形式。周鲠生先生认为国际法的渊源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国际法作
为有效地法律规范所以形成的方式或程序;其他是指国际法的规范第一次出现的所处。
从法律的观点说,前一意义的渊源才是国际法的渊源;后一意义的渊源只能说是国际法
的历史的渊源。在前一意义上,国际法的渊源,应该说是只有惯例和条约两种。在后
一意义上,国际法的渊源则可说是于惯例、条约之外尚有各式各样的渊源。
王铁崖先生认为,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的形式渊源,也包括实际渊源。国内法
4
[键入文字]
世界中央的意思。外国人将中国称为Thinai、Sina、China,此词来源于秦朝的秦。也

我国古代关于国际法的研究

我国古代关于国际法的研究

我国古代关于国际法的研究我国古代对于国际法的研究始于商朝和西周时期。

在商朝时期,商王朝的王室和贵族已建立起不断战斗的联盟以与北方部落作斗争。

为此,商王朝建立了多个战争势力,涉及到方阵的协调,以及起义的取消等问题。

这些战时的需求的提高,促使了法律的制定和发展。

同时,在西周时期,国际关系保持着正常的互动。

周朝周边诸侯国家的诉讼案件,交战协定等问题开始得到认识,因而也促进了国际法的制定。

其中,远古时代的著名国际法专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它是中国武力史上的一部分。

中国史书记载古代战争史纪律、民间故事等等,战争法律纪律罚款升级处理上也有着深刻的说法。

在战争征服中,远古时代的中国人重视战争的道德和原则,也考虑到了应付后遗症及其余故事。

例如,“信义宽厚”的兵法,在历史上发展至极致。

中国古代重视宽恕,在与夷狄交往时,常常采取从容不迫的宽恕方式来化解不和,并常常利用盟誓、孝义的代价,表面上安抚一时,石沉大海。

同时,中国官方保持对于自身利益的观察,为此,制定了多个法规和协定。

其中最著名的是《百家争鸣》将丰富的观点和见解囊括其中,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一面。

元朝时期,国家与国家的外交关系正式确立,以汉族为主的元朝政府开始发展贸易活动。

与此同时,元朝也开始制定了《元统一战争法》、《元定都律》等外交法规。

这些法规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与外国的贸易日益增多。

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对各种问题的法规制定。

明朝制定的《四洲志》对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情况进行了描述,对于当时诸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中国古代关于国际法的研究始于很早以前,尽管那时的国际法还不成熟,但这不影响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中国古代的贡献和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试论何炳松的教育研究

试论何炳松的教育研究

试论何炳松的教育研究1931年9月,何炳松在《商务印书馆创立三十周年纪念刊》上,撰写了长达4万余字的《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大学教育》一文。

该文分为三大部分,着重介绍和评述了1896一193年的中国大学教育,并在第一部分对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1840一1894)的晚清教育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反思。

何炳松认为,晚清新式学堂,如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和京师大学堂等的相继设立,是缘于“国壁患深”,清朝外交受挫,因政治上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但由于“学生的流品既然非常低下,学科的性质又复非常肤浅”,新式教育在甲午战争前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有限的。

尽管如此,较之过去只知用选举和考试甄拔人才,而不知用教育培养人才的消极教育政策而言,仍不失为一种历史的进步。

甲午战争后,开始了较有系统的新教育运动甲午一役,在中国新教育运动史上是一副极有力的强心剂。

“因为我国人从此以后渐知要和外国争强,不仅在枪炮和战舰的设备,更不仅在外国语言文字的粗通,而在于学贯中西的人才的培养。

关于大学教育的发韧时间,何炳松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的几年间。

清朝管学大臣张百熙所拟订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以及1909年获准颁布的《奏定大学堂章程》,对大学教育作了如下规定:①通儒院—学生在斋舍研究,随时请业请益,不上堂,不计时刻;②大学本科—分八科,京师应都设,外省至少设三科;③废除科举;④设立学部;⑤教会大学仍其存在,日后予以整顿。

民国初期(1912一1921,亦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大学教育,伴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在教育制度方面开创了新纪元。

何炳松认为,1921年以前“我国大学教育上最显著的进步恐怖要以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后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为第一。

……乃于校内鼓吹新文学和新思潮,校外则结合同志发行书报以宣传其主张。

全国的教育界和思想界顿呈活泼气象。

……自新文化运动起而学生的知识欲勃起,研究学术的兴味颇浓。

自五四运动起而学生对于国事的热度增高,民族主义的觉悟更加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