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共4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同意。理由:商鞅变法 ①通过“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 础,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 制;实行县制,打破了分封制,奴隶制的上层建筑逐 步被瓦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了国家赋税标准,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 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 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 重被刑大小。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 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 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 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 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 秦策一》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 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 食货志》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 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 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 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大宗、小宗示意图
材料一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 公元前720年 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 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向鲁国求赙(助葬费用)。 )。桓王 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向鲁国求赙(助葬费用)。桓王 死后,因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 死后,因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 材料二 春秋时几个诸侯国借着天子名义,打着“尊王攘 春秋时几个诸侯国借着天子名义,打着“ 的旗号讨伐小诸侯国,壮大自身。 夷”的旗号讨伐小诸侯国,壮大自身。 材料三 春秋时期,权力下移,以至于“ 礼乐征伐出 春秋时期,权力下移,以至于“ 自诸侯,礼乐征伐出自大夫” 自诸侯,礼乐征伐出自大夫”。
影 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 响 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盗法》 《贼法》 《囚法》 《法经》 《捕法》 《杂法》 《具法》
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 涉及公、 的法律 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 安全的法律 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 有关审判、 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 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 有关处罚狡诈、越城、 贪污、 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 法律 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 则的法律, 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 法典的总则部分
公元前408年 公元前408年,吴起一举攻下秦国落水以东五座 408 城池,设立了西河郡,令秦军望而却步。 城池,设立了西河郡,令秦军望而却步。
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从主要内 容上看不同是 什么 ? 1、春秋时期:主要针对的是经济方面的 改革,没有触及上层建筑;战国时期改 革根本任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2、战国时期变法是在春秋改革基础上进 行的,而且更加彻底更加全面,涉及政 治经济军事法治各个方面。

(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 【含解析】

(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 【含解析】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课。

从中国改革变法史来看,本节课是开篇之作,利用本课的教材地位,对后续改革加以铺垫。

本课分四部分完成,第一,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三大方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理解各国变法的必要性。

第二,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何顺势而变。

第三,理解各国变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创设情境体会改革家的爱国情感,理解改革的艰难与多样,坚定当代改革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运用历史学习的方法上,已经具有一定水平,因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自主学习完成。

同时高二学生在必修三册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动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认识相对割裂,利用本课加以系统认识,从而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领域变动使各国变法具有必然性。

最后结合学生在必修学习时提及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当代改革开放部分,加以深入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自主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主要内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魏文侯改革)。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认识改革的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1、利用学案,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提升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师提供一系列史料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加强反思、感悟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时,渗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等唯物史观。

2、通过创设情境,体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的观点,感受改革的多样性与艰巨性,学习改革人物“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

3、引导学生坚定当今社会变革的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主要内容。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岳麓版)(课件):选修一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共48张ppt)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岳麓版)(课件):选修一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共48张ppt)

1.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春秋时期,由“天下共主”至维护周王统治的 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最能够说明周王室的衰 微。 答案: C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本 课内容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着手,主要 讲述了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变法活动。 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工商业,整顿 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魏文侯先后任用 一批有识之士进行改革,李悝、吴起的政治、 经济及军事改革,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 了国力。魏文侯变法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 序幕。各国的变法使新兴地主阶层地位得以强 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 立奠定了基础。

(3)大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求富国强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出现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春秋 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 确立,进一步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也 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2)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 为了在战争中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 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原因,要充分理解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道理。下面图示 提示了几者之间的关系:

二、自我测评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转 型?它们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各 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国都面临着社 会转型。各诸侯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 行变法改革,以争夺号令诸侯的霸主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及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及商鞅变法
目的是否达到。
-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时期方面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时代
社会转型开始,旧制度 开始遭破坏,新经济、 新阶级发展刚起步
不 性质 奴隶制改革 同 内容 经济(赋税制度)
影响
一定程度上起到富国强 兵的作用;但对社会变 革的推动作用不大
(1)时期: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2)环境:诸侯争霸激烈。
阶级: 奴隶主贵族没落,
大变革:
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奴—封 )
政治: 周王室衰微,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思想: 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大动荡:军事: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变法与改革浪潮的原因
大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私有制确立 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⒈全面性 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方面)
⒉有效性 增实力,促统一;建统治)
⒊彻底性 除旧布新
4、长久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措施最全面、实行最 有效彻底、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三、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特别是它在历史上起过什么积极作用?其成功 的原因有哪些?)
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梭伦
公元前6~3世纪,相当于中
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和中国都
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社会制
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改革浪潮中实
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措
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
的改革。
商鞅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 ⒈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背景)。 ⒉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措施、特点)。 ⒊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影响)。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阶级: 军事: 思想: 直接原因: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的提高)
公田抛荒,私田增多
土地逐渐私有化
生产关系变革的核 心是生产资料所有 制的变化:各级奴 隶主贵族—私田主
人(地主)
新兴地主阶层 的日益壮大
封建生产关系出现
合作探究: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 的必然性。
请思考: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
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 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惩治)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 日(第二天),秦人皆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说明:改革的阻力来自上层;打击了守旧 势力;商鞅具有巨大的勇气和斗争精神;通 过严刑峻法推进改革;树立了变法的权威。
1、军事改革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 功,设立军功爵制度。
2)严肃军纪
3)建立什伍组织 作用: 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保证兵源。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年之 间,秦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 129万,拔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
3、从春秋战国改革家们的身上,你可以 得到什么启示?
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 时代精神和改革勇气
课标要求: 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落实课标一:商鞅变法背景
铁器和牛耕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井田
经济: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逐
渐形成
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年王,只曾得平派定人其向弟鲁共—国叔—求段助《叛丧论乱葬语。费·季继。武氏桓》

春秋战国变法

春秋战国变法

变革潮流 时代要求
变革潮流 变革潮流 变革潮流
变革潮流
变革潮流
一、时代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社会转型)——奴隶社会迈向C,合称东周时期) 春秋(770BC-476BC) ——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 战国(475BC-221BC) —— 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 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三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因势利导,适应土地私有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 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1、生产工具改进,社会生产力提高
新兴地主
以前我们虽然 掌握了一部分 土地,但是丌 许买卖,土地 是国有的。我 们做官的人很 少,政治地位 较低。
旧贵族
我们以前一生 下来就是小贵 族,吃穿丌愁, 丌用劳动,丌 用打仗,可以 继承祖辈的爵 位和财产。
农民
我们毫无人 身自由,没 有自己的土 地和财产, 命真苦啊!
军士
国君
秦国如此落后, 我们没有立 如果丌能富国 功受赏的机 强兵,就有被 会,拼死沙 列国兼并的危 场毫无回报! 机,现在最缺 的就是贤能之 士啊!
思考1 材料一改革产生什么影响?实质是什么? ①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②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③使齐国在争 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④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实质: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思考2 在内容上材料二不材料一的改革有什么相同点和丌同点?
相同:实际上都在废除井田制。丌同:材料一主要在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 而材料二丌但改革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上也迚行了大力改革。 思考3 材料二不材料一的改革在本质上有什么丌同? 材料一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面,维护的是奴隶制统治;材料二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 到上层建筑,要完成社会的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考纲】商鞅变法【知识结构】【互动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背景材料一:(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史记•楚世家》材料二: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四: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争霸不断,到战国七雄,此时出现局部统一,其间纵横捭阖,战争仍频。

根据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即社会转型(大变革)的表现。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

②经济:生产力的提高;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③思想: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法家学说更是为各国的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

④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一)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1. 目的: 2. 内容 3. 意义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

其他改革: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来源于农业并由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赋,已在中国存续了2600年之久,期间共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和变化。

总的看来,历史上农业税制变化的趋势是由繁到简,但无论形式多变、名称多变却未改变农业税作为国家主要税种和收入来源的地位与作用。

商鞅变法(学案)

商鞅变法(学案)
诸侯国官吏 地方县吏
县 制
(三)军事方面:
根本目的:实现强兵。 内容:
(1)建立军功二十级爵制。(以军功行赏为中心) (2)废除“世卿世禄制”。(无军功不能享受贵族待 遇) (3)实行什伍制度。(满足征兵的需要)
作用:
(1)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 在秦孝公父祖辈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 贵族特权,只是秦国传统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 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 秩等级”的特权体制。——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 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观点:商鞅变法用军功贵族体制取代血统贵族体制。 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社会结构:传统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 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尚武的社会风气形成。
政策: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意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 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国力。
3、军事上: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王安 石 政策:奖励军功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 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 食货志》 (1)材料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事实:“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发 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材料一: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 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 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 食足而知荣辱”。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 辱”,管仲这句名言体现了当今一个什么 哲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材料二:“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春秋 时代,作为诸侯国统治的世家,没有连续执 政超过五代的。引申为今天之意,财富与地 位不能永远世袭下去。 (2)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君子之泽, 五世而斩”的现象? 春秋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局势动荡。旧贵 族势力受到冲击,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也随之瓦解。
材料三:“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位尊而 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 长安君之位,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 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3)材料三显示了社会上的什么政治风气? 贵族的世卿世禄制逐渐瓦解,贵族子弟只 有立下军功,才能享受政治权力。 (4)三则材料体现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逐渐确立。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 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 特征。
一、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二、改革变法内容
三、春秋、战国改革变法比较
一、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1、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2、经济: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井田制逐渐 瓦解,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 3、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势力越来越大,要 求废除贵族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成为变法的 理论武器。 5、目的: 富国强兵,争夺霸主。
总之: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 大转型: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卿大夫崛起,政变不断。 特征 大变革:改革变法,应对挑战。 大发展: 经济、思想、文化有了 很大发展。 效果: 春秋时期冲击了旧制度, 战国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

专题二商鞅变法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专题二商鞅变法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专题二商鞅变法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①经济改革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农民,可以免除徭役;凡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改革:废除“世卿世禄制”,贵族没有立军工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

③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二十等爵制,按军功受爵。

④思想文化改革:“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制定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⑤社会风俗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国力: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派人来称贺3、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4、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战国策〃秦策》记载:(公元前 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 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 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 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C、新兴地主 B、立功将士 D、富裕农民
作法自毙
商鞅变法规定,告发奸人可以得到奖赏,不告发 的则处以腰斩。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 否则店主连坐。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 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这些人煽起了秦惠王 (即太子驷)的仇恨情绪,唆使他发布了逮捕商鞅的 命令。商鞅听到消息,带着手下和老母逃跑。他们一 直逃出京城,想找个客栈投宿。客栈的主人不敢收留 商鞅,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 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又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 为他曾带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也被拒之城外。无 奈之下,商鞅只得重返商地,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 后人就用“作法自毙”来形容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 害的。
吴起
军事: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直接动力
文化: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 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民族关系上: 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
大发展 大动荡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百家争鸣
大变革
经 济 基 础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上 层 建 筑
重点突破:从商鞅的个人命运看改革成败
依据和成败因素 (1)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 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 到维持。
要点解读: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成功的原因
1、结 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 了富国强兵。 2、成功原因: ⑴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 会的历史趋势,合乎秦国的国情,这是成功根本 原因。 ⑵秦孝公大力支持:由于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 法措施得以坚决实行,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⑶商鞅的政治才干:敢于同反对派进行斗争, 赏罚分明,取信于民。 ⑷变法深得人心:变法施行十年,百姓有较长 时间适应及接受。

历史选修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课春秋战国变法运动

历史选修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课春秋战国变法运动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 转型的表现是什么?
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
(一)政治上: 1、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壮大。 2、宗法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 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 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 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 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 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 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 《史记·楚世家》
春秋列国


燕 齐
பைடு நூலகம்
赵 秦 魏


战 国 时 期 黄 河 、 长 江 中 下 游 地 区 图
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 (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李悝和吴起的从那些方面对魏国的社会制度 进行了改革?每一项改革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人物




“选贤任能,赏罚分 政 明”,改革旧的世卿 治 世禄制度 魏 文 侯 变 法
问题思考:春秋时期改 革有什么特点?原因是 什么?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一)改革内容:
(二)作用: (三)春秋时期改革的特点: 不彻底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 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仍然发挥作用。
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 1、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2、内在动力:富国强兵
李 悝 经 “尽地力”的农业政 济 策 法 强调法治作用,制定 律 《法经》 吴 起 军 创建强大军队“武 事 卒”,
改善了吏治,削弱 了旧贵族特权
“废沟洫”,铲除 井田的疆界 我国第一部法典; 维护秩序,稳定政 局 使“秦兵不敢东向”

历史课程标准: ⒈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历史课程标准: ⒈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 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 “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 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 分封制;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 禄”;精简裁汰“无能”、“无用”和 “不急之官”;……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 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 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 止。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私田大量出现 角色转换 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 农民
平民和逃亡奴隶 奴隶主贵族
地主
井田
国有
产品要向周王进贡
私田
奴隶主私人占有
不用进贡
井田制的瓦解
私田越来越多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 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 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 隶制的消亡。
井田制是商周时代的土地制度。这种 土地制度一是土地为国家公有,二是把方 《农政全书》所绘“屋三为井”示意图 圆九百亩的土地按“井”字形划分为九区, 中间一区(百亩)为公田,其余八区(八 百亩)为私田,分授给八家农户。公田首 先由八家农户集体种植,收获全归国家, 每家农户再种植自己的百亩土地。西周时 期实行这种制度,是因为生产力低,生产 工具不发达,农户也没有更多的力量来耕 种更多的土地。
公叔痤又召来卫鞅,抱歉地说道:“今天 大王询问相国的继任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 的神色并不同意。我先君而后臣,对大王说如 果不能用你,就应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 你应该赶快离开,免遭擒杀。”卫鞅回答说: “大王既然不能采纳您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 能采纳您的意见杀掉我呢?”于是没有离开。 惠王离开公叔痤病榻后对身边人说:“公叔痤 的病情很重,他竟然要我把国政交给卫鞅,后 又劝我杀掉卫鞅,真是太糊涂啦!”果然没有 考虑公叔痤的意见。

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基本史实,认识春

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基本史实,认识春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材料四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战国策· 秦策三》
统一度量衡 方便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 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 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 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明清时期,不仅阻碍工商业的 发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形态,而且造成资本主义萌芽的 缓慢发展,这是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变法内容
4.革新社会风貌的社会习俗改革
材料 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禁男女杂居、父子同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小家庭
变法评价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 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秦策三》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 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 食货志》 除旧布新,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四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 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 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以也夫! ---《史记· 商君列传》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性质)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 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
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保障了兵源,使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 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习 “塞私门之请”,“分异”令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

经济实力
商鞅变法的结果?———— 商鞅虽死,新法未废
孝五公月行而之秦八孝公年卒,,疾太且子不立起。,公子欲虔传之商徒君告,商辞君不欲 受。 反孝,公发已吏死捕,商惠君王。商代君后亡,至莅关政下有,顷欲舍,客商舍君。告客归人。不知 其君魏身是喟人危人商 然 怨。说君叹其今惠也 曰 欺秦王, : 公妇曰曰 “ 子人:: 嗟 卬“ 乎 而婴“商,破儿大君为魏皆臣之法师言太法之,商重,敝弗君者舍一受之国人至。无此商法危验 哉 君,,者 ! 欲莫左坐 ” 之言右之 去 他大太。 之 国王亲” 魏 。之商 。 魏者 人法曰。:是“商商君君反,为秦之主贼,。大秦王强更而为贼臣入魏也,。弗且归夫,商不君可,。” 遂固内大秦王。仇商雠君也既,复入愿秦大,王走图商之邑。,”与其商徒君属归发还邑,兵惠北王出 击车郑裂。之秦,发而兵秦攻人商君不,怜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 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战灭国商策君·之秦家策。一》
军事、文化;结合必修1、必修2和必修3内容)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根 本原因社是会什生么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2. 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铁器、牛耕使用
3. 生产力的发展对当时的生产关系又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新生产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1、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
1、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分别是什么? ⑴商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⑵商周的经济制度 性质: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

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

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 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 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 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 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 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 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大变革时代—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
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 •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和宗法
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 思想:私学兴起,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法家思想顺
应时代潮流。 • 春秋战国时期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风起云涌。 •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直接动力: 称霸天下的欲望. • 目的: 富国强兵.)
(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 推行
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 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3、阅读下列评价商鞅变法的材料: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 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 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 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 样的消极影响?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dìwáng)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 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 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 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
第八页,共三十七页。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 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 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前338年,秦孝公崩, 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 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
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
旋踵灭亡。”
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时间:
原因
必然性: 可能性:
经济
商 鞅 变 法
军事 措施(cu政òs治hī)
司法 文化
习俗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 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 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影响 习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
小家庭政策,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
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biàn fǎ)
时间:
必然性: 原因(yu可án能yīn性) :
经济
军事
商 措施 政治
鞅 变 法
司法 文化
习俗
积极
影响
消极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战国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新兴地主阶级推动 C.封建经济发展 D.大量水利工程修建
第二十页,共三十七页。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