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 认识液体》教案
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物,因此烟是固体。
生活百科:引导:烟是固体,为什么不落在地上呢?解释:烟是固体,烟的密度比空气大,足够长的时间之后是会落到地面上的。
但是点燃的香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出现热对流,于是随暖空气一起上升了。
如果是室内焚香,烟会随热空气上升继而吸附到房顶上,在空气冷却后也不会落下;在室外,烟在上升的同时会被逐渐吹散。
所以我们很难看到烟落下。
展示流动的沙图片,解释:沙在沙漏中快速流动,但它是由微小的沙粒构成的,每一粒流沙都是固体,因此流动的沙是固体。
二、不同液体性质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用眼睛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和流动性,用鼻子闻液体的气味,找出它们的特点并记录。
观察记录:得出结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教师总结: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液体的共同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三、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学生猜测答案并回答。
思考、记录、讨论、总结思考并猜测答生活百科拓展,让学生学会思考。
通过观察记录使学生明白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使学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
(2)量筒必须放平稳后才能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观看视频《量筒的使用方法》2、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实验材料:材料:量筒或量杯、烧杯、水等实验步骤:(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将一定量的水分别倒在不同容器里,再倒入量筒中测量它的体积。
观看实验视频《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实验结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五、比较不同液体的质量实验材料:电子天平、量筒或量杯、同样大小的小烧杯、水、油等。
实验步骤:(1)利用量筒或量杯分别测取50毫升的水和油,分别倒入相同型号的小烧杯中。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第9课 认识液体
9.认识液体【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2课。
本课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液体,了液体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体积、质量等方面的常见性质,引发学生对液体种种性质的认识。
教学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描述所知道的各种液体的性质。
教科书第27页提供了一个场面,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而且越多越好。
课文还提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常见的液体:食用油、水、蜂蜜、牛奶,让学生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它们的性质。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进一步发现液体的性质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第28页的第一幅图是比较四中液体的性质,把三种不同的液体倒入斜放的板上,通过液体流动速度的快慢,说明不同的液体,粘稠度不同,通过对四种液体的比较,发现它们的颜色也是不相同的。
第二幅图是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并重点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第三幅图是量出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在天平上比比看,谁轻谁重?称量与水体积相同的油和蜂蜜的重量,通过比较说明同样多的水和油,油比水轻。
这里暗含着“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的知识。
第二、三幅图都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得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固定的体积和质量。
这一部分内容,涉及的实验所用仪器比较多,难度也较大。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低年段,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对于科学研究也有着极高的热情,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实验。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没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水知道了水的基本特征,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感官认识物质,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液体关于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轻重等性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3.9 认识液体(教案)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三课《认识液体》的内容。
本课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液体的性质。
其内容明显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知识线索,一条是方法线索。
在知识线索中,教材按教学的一般过程,先从学生的已有前概念出发,在本单元第一课区分固体与液体的基础上,让学生尽量多地说出液体的名称,其目的是扩大学生液体概念的外延,以便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树立起液体的概念。
这也是三年级上册学生在认识水的性质活动中初步建立起液体概念的延伸。
其后,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概括液体的性质,最后再设计活动,指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识液体间的性质差异。
在方法线索中,主要是一个从不自觉运用到有意识明确的过程,即先让学生不自觉地运用方法探究,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小结运用的方法,揭示要用多种方法认识物体的科学原则。
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在认识水的性质活动中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液体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究基础。
但是学生在本节课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细致指导每个环节的实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掌握液体的质量大小、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气味、透明度、质量大小、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2.过程与方法:运用用眼看、用鼻子闻、动手做等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合作交流、乐于分享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质量大小、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难点:认识液体质量大小、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教学准备: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滴管、天平、纸巾、一次性塑料杯、表面光滑的板子、蜡纸、实验记录单等。
3-9《认识液体》(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液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液体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强化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
(2)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各种液体的形状、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等现象,进而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释。
(3)液体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将所学液体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解释生活中的液体现象、提出合理的液体使用建议等。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液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液体现象,并提出合理的液体使用建议。例如,学生能够说明为什么液体会有流动性,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液体等。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与他人交流讨论,共同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通过合作,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共享意识。
4.学生对科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对液体知识充满好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激发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液体的流动性:液体会流动,填充容器。
-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表面趋于收缩,形成表面张力。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的特征。
巩固: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液体特征的理解。
提问: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教学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液体知识。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9.《认识液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9.《认识液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9.《认识液体》》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液体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涉及到液体的密度、表面张力、流动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对液体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液体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的性质和特点,知道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液体、容器、测量工具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液体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液体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的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液体的密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液体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液体性质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思考。
8.板书(5分钟)绘制本节课的板书,突出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苏教版小学《认识液体》教学设计.doc
(2)学生讲,师简记。(重量、黏稠度、表面张力)
(3)提问:要研究液体的这些性质,还需要哪些工具?
3.研究各种液体的不同重量(密度)。
(1)认识天平。可以把各种液体与水倒在天平上进行比较。
(2)提问: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3)学生思考:注意变量的控制。
(4)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后汇报。
(1)谈话: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研究水的性质时,发现水有表面张力的性质。现在的这些液体也有这种性质吗?
(2)提问:我们怎样证明?
教师可出示蜡纸,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方法。
(3)方法:用滴管把各种液体滴在蜡纸上,观察它们能不能在纸上聚成“露珠”状。
(4)学生演示实验,并记录。
(5)总结:液体都具有表面张力。
教后记
(2)提问: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观察这些液体?用什么方法?
研究方面(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形状),方法(用眼看、用嘴尝、用鼻子闻)。
(3)学生观察、描述这四种液体,并记录下来。
提醒学生注意分工、保持卫生。
(4)汇报观察结果并汇报。
(5)总结:没有二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是液体。
第二课时
2,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其它性质。
学生准备:油、水、蜂蜜、牛奶、筷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出示一杯水,谈话:这是什么?像水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还知道哪些液体?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描述所知道的各种液体的性质。
(1)出示常见的四种液体:油、水、蜂蜜、牛奶。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共含2课时)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共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一是观察不同液体的性质,二是探究液体沸腾的现象。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液体的特性,从而达到认识液体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液体物品并不陌生。
但学生对液体的性质和液体沸腾的现象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认识。
此外,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性质,能简单描述液体沸腾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性质,能简单描述液体沸腾的现象。
2.难点:液体沸腾的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品,对液体有一定的认识。
2.教师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如各种液体、烧杯、试管等;提前观察并了解液体沸腾的现象,以便引导学生。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物质?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特殊的物质——液体。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液体物品,如水、酒精、盐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2课时)》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液体的特征,以及液体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也日益增强。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各种液体,对于液体的特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液体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液体的特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液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的特征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描述液体,液体密度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液体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液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1:观察液体。
让学生观察不同液体,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特征,如颜色、透明度等。
3.探究活动2:液体密度。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密度的大小,探究液体密度与生活现象的关系。
4.探究活动3:液体用途。
让学生分析不同液体的用途,了解液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液体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课题:认识液体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归纳液体的共同特点。
2.能够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并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能够观察并归纳水平面的特点,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液体,了解液体的特征,学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平仪、常见的液体等。
预要求: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液体,了解这些液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谁来说一说固体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师提问:既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固体的体积大小呢?学生回答:拆分法、量筒测量法、埋盐法。
教师介绍: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液体。
二、观察液体,初步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教师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液体,并问为什么称它们为液体。
学生交流讨论,发现图中的液体有打针的药水、池塘里的水、头上流下来的汗水、小狗撒的尿、妈妈做饭用的食用油、醋、酱油水、牛奶、汽车加的油等等。
学生还举出了生活中其他的液体。
教师出示烟和沙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它们是否也是液体。
教师出示放大的烟和沙的颗粒图,让学生认识到烟和沙子的颗粒虽然很小,但它们都有固定的形状,因此不可能是液体。
教师总结: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与烟和沙子的物质构成有本质的差异。
三、研究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师出示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教授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出示测量液体质量的工具,教授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进行比较。
四、研究使用水平仪教师讲解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并示范如何使用水平仪。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研究如何使用水平仪。
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液体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液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液体的理解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概念、性质和用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难点:液体的性质的实验验证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液体的概念、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对液体有全面的了解。
3.观察与实验:安排学生观察不同液体的特点,进行实验验证液体的性质,如流动性、不可压缩性等。
4.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成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液体的特点和性质。
6.拓展与思考: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液体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讨论等。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液体》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液体的定义、液体的特性以及常见液体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液体的概念和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液体物质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对于液体的概念和特性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和掌握液体的特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液体的定义,知道液体的特性,能够分辨常见液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的定义和特性,常见液体的特点。
2.教学难点:液体的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和掌握液体的特性。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液体物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液体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概念。
3.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液体的特点。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的特性。
5.巩固提高: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液体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液体的特性和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观察和记录生活中不同液体的特点的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液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具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2.特性:流动性、表面张力、不可压缩性。
3.常见液体:水、盐水、酒精、油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9节《认识液体》第3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9节《认识液体》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9节《认识液体》第3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液体的一些基本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一步了解液体的其他性质,如密度、表面张力等。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液体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液体的密度、表面张力等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液体的这些性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的密度、表面张力等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乐于探究液体的性质,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液体的密度、表面张力等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液体密度、表面张力知识解释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发现液体的性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硬币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一些特殊性质。
2.观察与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一些性质,如表面张力、密度等。
3.引导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解释原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液体》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9课《认识液体》,主要围绕认识液体展开,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认识液体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液体的流动性和适形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液体的性质和特点,流动性和适形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实验中认识液体的性质。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对液体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感受上,对其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几种不同的液体,如水、酒精、食用油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液体的外观和特点。
老师可以用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用过哪些液体?这些液体有什么特点呢?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通过这些问题,老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活动一:观察液体的流动性老师将几个透明的容器摆放在讲台上,并分别向其中倒入水、食用油和酒精。
老师可以邀请几名学生前来观察和描述不同液体的流动情况。
学生们可以用手指轻轻在容器中搅动,观察液体的流动情况,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归纳,比如“水的流动性最强,酒精次之,油的流动性最弱”。
3. 活动二:探究液体的适形性老师准备了圆柱形、方形等不同形状的容器,并邀请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用水、油等液体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液体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变化。
学生可以用手轻轻倾斜容器,观察液体的形状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9.认识液体---水平面》公开课教学设计
《9.认识液体---水平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2课中的第2课时。
本课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水平面,指导水平面的定义,认识水平仪,学会用水平仪测量物体是否水平。
教学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水平面,认识水平仪。
教科书的第29页通过观察两个瓶子里的水认识水平面,知道人们利用水平面制作了水平仪。
这一环节为后面学生如何测量物体是否水平做铺垫。
第二部分,这部分课本中有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学生测量窗台是否水平,第二幅图是学生测量课桌是否水平。
第一、第二幅图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并学会使用水平仪测量物体是否水平。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发现水平仪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低年段,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对于科学研究也有着极高的热情,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实验。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没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水,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感官认识物质,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水平面,了解水平面的定义。
2.学会用水平仪测量物体是否水平。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水平仪测量课桌、窗台等物体是否水平。
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科学态度: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2.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渗透水平仪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水平面,掌握水平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水平面,掌握水平仪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物体是否水平。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水平仪。
学生材料:水平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认识水平面1.师:孩子们,上节课咱们认识了液体,你们还记得咱们讨论了液体哪些方面的性质吗?生: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体积……2. 师:非常棒!上节课咱们讨论了液体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体积方面的性质。
9认识液体(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9认识液体(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三年级上册科学《认识液体》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1)班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上午第一节课4.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液体的基本特征,了解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液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液体的分类和常见液体3. 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液体的环保意义和节约用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液体,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15分钟):讲解液体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介绍常见液体及其特点。
3. 实践操作(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液体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性质。
4. 课堂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节约用水的意义,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观察家中常见的液体,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提出可行性建议。
3. 查阅资料,了解液体对环境的影响,写一篇短文。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液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学生能举例说明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关注环保,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
4.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1. 提高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液体实验,发现液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增强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实践能力:能够动手进行液体观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树立环保意识:能够关注液体对环境的影响,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5. 发展合作能力:能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与同伴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有较高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9 认识液体(教案)
不是,它是气体。因为质量很轻,飘在空中,形成了烟。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烟雾和流沙都不是液体,因为液体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是固体与液体的、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二)研究油、水、牛奶和蜂蜜四种液体的颜色、透明度、气味、形状、流动性,做好实验记录。
思考,回答。
通过谜语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出示:课文中的图片
找一找图中的哪些是液体,为什么称它们为液体?
汗水、针管里的药水、孩子啼哭的泪水、雨水、牛奶、酱油、食用油、自来水、汽油等都是液体。
因为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那么,流动的沙子是液体吗?
沙子虽然会流动,但不是液体,它是固体颗粒。
小组活动,交流观察的发现和结果。
掌握水平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静止的水面一般保持水平。()
2.牛奶是透明的。()
二、选择。
下列是液体的()
A、塑料膜
B、化肥
C、流水
D、树叶
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
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认识液体的方法。
苏教版科学三上3.9《认识液体》教案
课题
认识液体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透明、轻重、粘稠度等方面的性质。
2.知道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3.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重点
知道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透明、轻重、粘稠度等方面的性质。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 教案教学设计
出示填写好的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4种液体不同的性质。
学生完善好自己的活动记录单。
三、测量液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液体和固体一样,也有一定的体积,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出示课本上测量液体的操作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了解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点。
如果我们把烟的颗粒和沙的颗粒进行放大,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放大的烟的颗粒图和放大的沙子的颗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识到烟和沙子的颗粒虽然很小,但它们都有固定的形状,因此,不可能是液体。
老师小结:飘动的烟,流动的沙,它们与液体的流动有着本质的差异,烟尽管在飘动,沙尽管在流动,可是构成烟和沙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因此,他们是属于固体,而不是属于液体。
板书课题:18、食物的旅行
二、食物的旅行图
教师引导: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经过体内的哪些器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说一说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小结:所有的这些器官,我们统称为消化器官。
板书:消化器官
教师:大家想不想画出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图呢?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题目,要求学生画出人体内的各种消化器官,并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消化道模型各个部分的衔接要紧密,不要漏气。还要注意各个器官的顺序和位置是按照人体消化道系统进行组装的,不要把顺序弄错乱。
学生分小组制作消化道模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并加以指导。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消化道模型。
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制作好的消化道模型,来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2023-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2课时)》教案
1.分发量筒,让学生观察量筒。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量筒的量程、刻度值。
4.视频播放使用方法。
5.请学生代表总结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6.谈话:现在我们来量一量这些液体的体积是多少。并完成记录。如果液体洒落桌面,用毛巾擦拭干净。
7.分发待测量的液体(50ml),学生动手实践。
6.学生分组测量前面的50ml的水的质量并完成实验记录。
7.汇报实验记录。
8.师生小结:水虽然没有固定形状,但是有确定的质量。
四、水平面与水平仪
1.谈话:通过前面这么多关于水的学习,我们对水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大自然中的各种水。出示海洋、瀑布、河等图片。有时候水很平静,有时候水很激动,当水平静的时候,它的水面一定是平的。出示平静的河面、放平的水杯。我们称这种状态叫做“水平面”。
8.学生汇报展示。
9.师生小结: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
三、测量液体的质量
1.谈话:既然液体是有确定的体积的那它有确定的质量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
2.学生提出电子天平。
3.出示电子天平,学生代表复习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4.提问:水没有固定形状,我该如何测量它的质量呢?
5.学生汇报方案:可以先称一下空烧杯的质量,再称一下装了水的烧杯的质量,两次的差值即为水的质量。(此处是第一单元探究空气的质量的实验的演变,学生很容易联想到)。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 题
3.2认识液体(2)
共2课时
科 目
科学
年级
三
主备人
执教人
教 学
目 标
1.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2.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第9课 认识液体
9.认识液体【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2课。
本课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液体,了液体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体积、质量等方面的常见性质,引发学生对液体种种性质的认识。
教学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描述所知道的各种液体的性质。
教科书第27页提供了一个场面,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而且越多越好。
课文还提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常见的液体:食用油、水、蜂蜜、牛奶,让学生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它们的性质。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进一步发现液体的性质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第28页的第一幅图是比较四中液体的性质,把三种不同的液体倒入斜放的板上,通过液体流动速度的快慢,说明不同的液体,粘稠度不同,通过对四种液体的比较,发现它们的颜色也是不相同的。
第二幅图是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并重点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第三幅图是量出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在天平上比比看,谁轻谁重?称量与水体积相同的油和蜂蜜的重量,通过比较说明同样多的水和油,油比水轻。
这里暗含着“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的知识。
第二、三幅图都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得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固定的体积和质量。
这一部分内容,涉及的实验所用仪器比较多,难度也较大。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低年段,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对于科学研究也有着极高的热情,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实验。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没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水知道了水的基本特征,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感官认识物质,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液体关于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轻重等性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9.认识液体【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内容。
从课标上看,本课属于物质领域。
从课程结构上来看,本单元共有4课:“8.认识固体”、“9.认识液体”、“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1.把盐放到水里”。
认识液体是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后续学习第11课的基础。
本课从内容上看,分为4个部分,一是通过生活情景图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二是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三是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四是测量液体的质量。
五是认识水平面并学习使用水平仪。
从能力培养上看,主要是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使用量筒和电子秤测量液体体积和质量的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对科学有较浓的学习兴趣,能够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但是不会利用工具测量体积和质量。
对于液体司空见惯,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液体概念和液体的性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液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2.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科学探究:1.能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2.会用量筒或量杯正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能比较相同体积的水和油,质量不同。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液体特点的探究兴趣。
2.能以探究数据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液体体积和质量测量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意识到人类对水平仪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难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线香、火柴、植物油、水、牛奶、蜂蜜等适量、有起点线和终点线斜面板1块(可以在棱台水槽内画线制作)、100ml量筒1个、500ml量杯1个、颜料适量、沙漏1个、50ml烧杯4只,电子台秤1只,两个矿泉水瓶子、蓝水、牙签1根、水平仪、激光水平仪(8组)学生材料:空矿泉水瓶2只(8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测量体积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教师再次强调,读量筒上的数字时,目光要平视。
四、比较液体的质量
引导:液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用量筒去量,那么液体的质量我们该如何去测量呢?
出示实验室天平,引导学生认识天平,教师相机讲解使用实验室天平的方法。
三、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液体,那么它们的性质都一样吗?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牛奶、蜂蜜和油这4种液体的性质。
出示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了解我们需要比较的是哪些液体?比较哪些方面?
性质
液体
油
水
牛奶
蜂蜜
颜色
气味
透明度
黏稠度
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相互交流,并填好活动记录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指导。
教师出示一个装着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平放在讲台桌面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杯水的水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水面,发现水平面非常平。
教师再把这半杯水倾斜放在讲台桌面上,引导学生再看一看水平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尽管玻璃杯已经倾斜了,但是水平面仍然是平的,并没有受玻璃杯倾斜的影响。
出示句子: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总结,引导学生说一说液体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没有确定的形状。
出示固体的性质,引导学生把液体的性质和固体的性质进行比较,发现液体和固体的差别在于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而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这是区分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固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并交流。
各小组交流观察比较的情况,共同完成活动记录单的填写。
出示填写好的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4种液体不同的性质。
学生完善好自己的活动记录单。
三、测量液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液体和固体一样,也有一定的体积,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出示课本上测量液体的操作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了解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点。
除了图中观察到的这些东西是液体之外,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液体?
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液体,如饮料、眼泪、血液、柴油等等。
出示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两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也是液体吗?
教师引导: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这种飘动和流动跟液体的漂动和流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布置活动任务:请各小组量出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比一比它们的质量相同吗?不同的话,谁的质量大一点,谁的质量小一点?
教师强调实验步骤:要先用量筒分别量出50毫升的油和50毫升的水,再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油放在实验室天平上,进行比较,看看谁的质量大,水的质量小。
各小组进行活动测量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测量情况,并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课 题
9、认识液体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归纳液体的共同特点。
2.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观察并归纳水平面的特点,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液体,了解液体的特征,学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难点
体会液体的性质,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了解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师进一步讲解:水平仪里面有一个水泡,当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时,气泡如果稳定在中间,那么这个物体的表面就是平的,反之,水平仪中的气泡在哪端,说明物体的哪段就偏高。
学习了水平仪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利用水平仪来测量一下我们的课桌、讲台、窗台、地面等等,看它们是否是水平的?
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测量的物体,利用水平仪进行测量,看一看被测的物体表面是否是平的。
学生读一读,了解水平面的水平面的特点——始终保护水平。
认识水平仪
引导:因为静止的水平面一般都保持水平,聪明的人们根据水平面的这一特点,发明了水平仪。
出示水平仪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水平仪。
水平仪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出示文字: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做判断。
如果我们把烟的颗粒和沙的颗粒进行放大,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放大的烟的颗粒图和放大的沙子的颗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识到烟和沙子的颗粒虽然很小,但它们都有固定的形状,因此,不可能是液体。
老师小结:飘动的烟,流动的沙,它们与液体的流动有着本质的差异,烟尽管在飘动,沙尽管在流动,可是构成烟和沙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因此,他们是属于固体,而不是属于液体。
拆分法、量筒测量法、埋盐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液体。
板书课题:9.认识液体
二、观察液体,初步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
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找一找图中哪些是液体?为什么称他们为液体?
全班交流讨论,图中的液体有打针的药水、池塘里的水、头上流下来的汗水、小狗撒的尿、妈妈做饭用的食用油、醋、酱油水、牛奶、汽车加的油等等。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活动的过程及时活动的结果。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可以看出来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他们的质量各不相同,50毫升的水的质量要大一些,50毫升的油质量要小一些,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水和油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学习到。
五、认识水平面和水平仪
认识水平面
教师特别强调:在把液体倒进量筒的时候,量筒要略倾斜,烧杯口要紧挨着量筒口;滴落的液体要用专门的抹布擦拭,不要用手去摸;在读量筒上的数字时,眼睛要平视,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
教师出示一杯盛了液体的量筒,引导学生读一读上面的数字,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读取量筒数字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测量一杯水的体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平仪、常见的液体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液体,了解这些液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谁来说一说,固体有哪些性质?
一般来讲,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既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固体的体积大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