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对策

合集下载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1. 培养幼儿的关爱意识:教育幼儿要关心他人,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可以通过模仿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关爱意识。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育幼儿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可以通过团队游戏、合作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教育幼儿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和经验。

可以通过分享故事、分享玩具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4. 培养幼儿的友善意识:教育幼儿要学会友善待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礼貌和友好行为,如问候、道谢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友善意识。

5. 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教育幼儿要学会承担责任,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可以通过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班级职务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6. 培养幼儿的公平意识:教育幼儿要学会公平对待他人,不偏袒、不歧视。

可以通过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的不同、不同意见的平等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

7. 培养幼儿的帮助意识:教育幼儿要学会帮助他人,乐于助人。

可以通过模仿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帮助意识。

8. 培养幼儿的倾听意识:教育幼儿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尊重他人的声音。

可以通过教育他们用心倾听、不打断他人说话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倾听意识。

9. 培养幼儿的宽容意识:教育幼儿要学会宽容他人的不足和错误,不轻易批评和指责他人。

可以通过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的选择、接纳他人的不同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宽容意识。

10.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育幼儿要学会感恩他人的帮助和付出,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可以通过教育他们感谢他人的帮助、给予他人鼓励和赞赏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通过以上建议,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应该以身作则,给予幼儿正面的引导和榜样,营造良好的亲社会环境。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教师如何培养幼⼉亲社会⾏为教师如何培养幼⼉亲社会⾏为⼀、教师应多注意观察幼⼉的亲社会⾏为,分析幼⼉产⽣此⾏为的原因及其⼼理特点多注意观察幼⼉的亲社会⾏为,这是教师对幼⼉的亲社会⾏为进⾏⼲预的前提条件,教师应有意识的加以注意。

⽽且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幼⼉的亲社会⾏为进⾏观察,这样有利于对亲社会⾏为的分析。

最后对幼⼉产⽣的这种⾏为利⽤⼼理学或是教育学的观点进⾏分析,分析幼⼉产⽣此⾏为的原因及其⼼理特点,以求能充分的了解幼⼉,并以此来设计教育⽅式。

⼆、运⽤多种教育⽅式,让幼⼉充分理解并实践亲社会⾏为在观察幼⼉的亲社会⾏为,分析幼⼉产⽣此⾏为的原因及其⼼理特点的基础上设定教育⽅式,要以幼⼉能接受为标准,⽽且要采取正确的、适当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式。

这样幼⼉就能很快的接受并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育⽅式,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1、塑造良好的亲社会⾏为环境(包括道德环境,班级舆论和评价体系)研究中发现:幼⼉在园近20%的亲社会⾏为是模仿当时情景中的其他幼⼉的⾏为,且多是模仿助⼈⾏为。

幼⼉有近50%的亲社会⾏为是与其他幼⼉或教师⼀起完成的,⽐⼀个⼈完成的亲社会⾏为要多⼀些。

幼⼉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更倾向表现亲社会⾏为,其⾏为多指向同伴。

教师应该在班级中积极倡导亲社会⾏为,⾝体⼒⾏并及时给予表现亲社会⾏为的幼⼉以积极的反馈。

另外培养师⽣之间、同伴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环境⽓氛,对幼⼉产⽣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重视安慰⾏为在研究中可知,安慰是最少的亲社会⾏为,为什么?原因有以下三点:(1)在集体教学或是在集体谈话中教师强调要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很多,⽽提出要安慰他⼈的很少。

(2)安慰⾏为给予幼⼉的⽰范很少,安慰针对的对象为个体,教师都是进⾏个别安慰,其地点和场合都不为幼⼉们所注意。

(3)在幼⼉园中,幼⼉们需要安慰的事件较少。

当犯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时,⼏乎所有的幼⼉都认为是必然的,也不会、不应当去进⾏安慰。

教师在倡导助⼈、合作的同时,要倡导安慰⾏为,同时,在集体的场合多给予幼⼉以具体事件的安慰⾏为⽰范,让幼⼉感受并学习去做。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一、引言亲社会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互动中展现出的合作、分享、关心、帮助等社会性的行为。

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促进与他人的良好关系,还有助于他们的情绪发展和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一些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

二、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早期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能力往往预示着他们在学校和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助于幼儿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也是他们道德行为的基石,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1. 观察学习幼儿往往会模仿他人的行为,所以观察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正面的榜样,如细心倾听他人的发言、主动帮助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等。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有机会观察到他人的亲社会行为,也可以启发幼儿模仿学习。

2. 游戏角色扮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幼儿可以模拟各种社交场景,在其中学习和探索亲社会行为。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如家长、朋友、老师等,让他们体验到不同社交角色的行为和情绪,从中学习如何合作、分享、沟通等。

3. 有效的表扬和奖励积极的表扬和奖励可以激发幼儿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

教师和家长在发现幼儿展现出亲社会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奖品、星星卡片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他们积极表现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激励他们继续培养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分工合作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创设各种合作的机会,如合唱团、拼图游戏、合作绘画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价值。

角色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角色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角色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角色游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可以模拟不同的角色和情境,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和解决冲突。

下面是一些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1. 提供多样的角色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角色游戏材料,如家庭、医院、超市等的玩具,可以让他们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了解不同的社交情境。

2. 给予模仿和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观察和模仿其他人的行为,例如可以让他们模仿老师的角色,与其他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也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学会与他人交流。

3. 引导幼儿解决冲突:在角色游戏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引导幼儿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例如通过沟通、合作和妥协来解决问题。

可以利用角色游戏创设一些冲突情境,并指导幼儿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到解决办法。

4. 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在角色游戏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他人的情感表达,并适时给予支持和安慰。

也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理解和共情他人情感的能力。

5. 提供合作的机会: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合作完成任务。

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境,例如扮演家庭成员一起做饭、一起修理玩具等。

通过合作,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共享资源等。

6. 设计情境变化: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的变化,让幼儿面对不同的挑战和问题。

让幼儿扮演家长照料小孩,或者扮演顾客和销售员进行交流。

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应变能力和处理不同情境的能力。

7.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在角色游戏中,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成就和自信。

可以通过表扬、赞赏和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幼儿继续参与角色游戏,并不断提升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幼儿可以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亲社会行为,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和解决问题。

也要注意引导幼儿理解社交规则和价值观,以及建立积极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关注和满足他人的需要,具有协作、合作和乐于助人等特点。

以下是一些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1.观察、模仿:家长或教育者可以通过向儿童展示正确的行为模式,如善待他人、关心他人等,然后激励他们模仿这种行为。

2.鼓励和夸奖:当儿童展示出一些带有亲社会行为的行动时,家长或教育者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强化这种行为的习惯和意识。

3.利用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协作和合作意识,例如一些合作游戏,如搭积木、扔球等,都能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4.着重培养同理心:家长或教育者要鼓励儿童体验同理心,了解别人的情感体验,理解他人的需求,进而指导他们如何通过行动来满足他人的需求。

5.锻炼沟通技能:有效的沟通技能对于培养亲社会行为至关重要,家长或教育者应该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与他人交流沟通,以及学习如何解决冲突和合作。

6.提供机会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儿童可以了解社会和社区的需求,以及如何帮助他人,进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总之,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需要家长、教育者、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生活场所也可以为此提供支持与帮助,从而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以及亲社会行为的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一、优化家园环境,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当一个人心情愉快的时候,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幼儿在情绪良好的时候也更乐于做出友好举动。

因此,不管家庭、幼儿园或社会都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优美、清洁的环境,使幼儿感到舒适、愉悦,从而增强其亲社会性。

我们不但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鼓励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还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精神环境。

1.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

在外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设立开放、自主的活动空间。

丰富的物质环境能充分支持幼儿的自由自主的活动,也可以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争执,这对于喜欢模仿同伴的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宽松、接纳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比外在的物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深刻和持久。

首先,教师应与幼儿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

其次,家长与幼儿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最后,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感受邻里间的和睦、社区的精神文明、家乡的文化等,激发幼儿爱家乡、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

宽松、接纳的精神环境最直接和显而易见的意义是能赋予幼儿一个良好的社会界定,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他人眼中的自我”,使幼儿积极、自信,有利于其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二、挖掘生活素材,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生活教育,即生活与教育的结合,是生活对教育的影响。

同认知教育相比,社会性教育更具有贴近生活的特征,它不像认知教育那样脱离生活进行。

亲社会教育需要教师在大量的生活细节中,将与某种生活内容或生活方式相应的社会性目标结合进去。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的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

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教育,能使幼儿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真正意识到生活中的好与坏、善与恶。

同时,教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高度关注,能使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在班级里形成积极的、良性的循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培养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培养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培养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一、社会行为指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交往和合作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知社会世界和社会规范,能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至关重要,这不仅对幼儿本人的发展有益,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而自觉地遵循社会规则,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行为。

这种行为是社会和个体共同提高的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增强社会凝聚力。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凝聚力的一种体现,它能够促进个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理解,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从而使社会更加稳定和和谐。

2. 培养健康人格。

亲社会行为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健康人格,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 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

亲社会行为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增强幸福感和满足感,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益。

三、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方法1. 为幼儿创造亲切友好的教育环境。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亲切、友好的教育环境,注重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引导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比如,在幼儿园里建立亲情角落,让孩子们自由表现对家庭的感情;在教育活动中积极鼓励幼儿的表现,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情感,提高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基础,而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家长和教师应该通过模仿行为、爱心教育、环保教育、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需要,理解社会正义,为社会作出贡献。

3. 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当引导和规范。

幼儿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手段,但应注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在引导过程中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家长和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帮助他们寻找正确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性行为_家庭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性行为_家庭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性行为_家庭教育什么是亲社会性行为百科解释: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

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性行为1、提供亲社会行为的榜样。

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多采用较为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说理方式来教育幼儿,幼儿也从父母的教育、教养行为中习得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同时,家长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积极合作,并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等,优化幼儿的生活环境,让幼儿从中找到学习、模仿的良好榜样。

2、移情训练。

移情训练是指引导幼儿体验在某些情境下他人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作出恰当的反应。

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比一味地限制、要求等外部约束要有效得多。

幼儿遇到类似情境时,在作出消极行为前,便会回忆起以往的体验,浮现出受害同伴痛苦的表情,于是便会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而做出互助、分享等积极行为。

3、表扬和奖励幼儿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

因此,精神奖励对巩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幼儿一旦出现了亲社会行为,家长要及时强化,如表扬、奖励等,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达到逐渐巩固的目的。

反之,习得的亲社会行为可能会消退。

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4、进行“同情心”的培养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处境、遭遇在情感上能激起共鸣,能分担他人的苦难忧愁,并发自内心地在行动上给予应有的慰籍、关心和帮助的道德情感。

这是一个适应社会和群体合作的道德基础。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富有同情心,我对幼儿进行“帮助弱者”培养同情心的道德教育。

5、分享行为的培养分享行为是指把自己的快乐和需要与他人联系在一起,克服自我中心,学会把自己的快乐分给别人,与他人共同享用属于自己的东西。

简述帮助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

简述帮助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

简述帮助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引言在幼儿阶段,培养亲社会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文将简要介绍帮助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示范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示范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来帮助幼儿学习和模仿。

成年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展示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行为。

例如,与其他人友善相处、分享玩具或食物、尊重他人的意见等。

这样,幼儿可以观察到这些行为,并尝试模仿,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策略二:提供积极鼓励和奖励积极鼓励和奖励是帮助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另一个有效策略。

当幼儿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可以给予他们及时的赞扬和奖励,例如夸奖、鼓励、小礼物等,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幼儿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的,从而更加倾向于积极参与亲社会活动。

策略三: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对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至关重要。

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例如团队游戏、合作拼图等,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协作。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团队项目,让他们在团队中分工合作,相互支持,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和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策略四: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幼儿在发展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这些时候,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者可以倾听他们的感受,给予安慰和鼓励,并指导他们如何处理问题和解决冲突。

通过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幼儿可以感受到关心和尊重,从而更有动力去发展亲社会行为。

结论通过示范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提供积极鼓励和奖励、培养合作与团队意识以及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这些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积极的行为,也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建立更健全的人际关系。

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采取这些策略,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幼儿教育: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措施

幼儿教育: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措施

亲社会⾏为是指⾃愿地做出有利于他⼈、表现出正向的社会⾏为,如分享、同情、谦让、助⼈等。

幼⼉期亲社会⾏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良好的⼈际关系及⼼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

如果只重视幼⼉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忽视幼⼉亲社会⾏为的教育与导向,则会导致幼⼉发⽣⾃私、任性、缺少同情⼼等问题,不利于幼⼉的⾝⼼健康。

基于此,我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以促进幼⼉亲社会⾏为的发展。

⼀、移情训练法 这种⽅法主要培养幼⼉理解和认识他⼈的情绪情感,引起幼⼉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幼⼉⾃发做出亲社会⾏为。

为此,我设计了“画脸谱”、“幸福拍⼿歌”“认识表情”等⼀系列活动。

如在“画脸谱”活动中,我先让每个幼⼉都照照镜⼦,观察⾃⼰做的各种表情,然后画出⾃⼰认为看的表情脸谱,结果画⾼兴脸谱的⼈最多,因为⼤家都觉得这个样⼦看。

⼜如在“认识表情”活动中,我分别出⽰了⾼兴、伤⼼的脸部表情,引导幼⼉进⾏描述和谈论,猜测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情,当⾝边的⼈出现伤⼼的表情时我们怎么办?最后通过模仿游戏,学习同情与安慰他⼈的语⾔与动作。

此外,我们在班上还设⽴了悄悄话区域”,幼⼉在这⾥可以毫⽆压⼒,和⾃⼰的好朋友说说⼼⾥话,和喜爱的娃娃说说悄悄话,将⼼中压抑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游戏教育法 游戏是培养幼⼉亲社会⾏为的有效⼿段。

幼⼉在游戏中需要相互适应,服从共同的⾏为规则,从⽽逐渐摆脱⾃我中⼼意识,学会与别⼈交往的正确⽅式。

以“迷路的⼩花鸭”为例,我和幼⼉⼀起设计了错综复杂的⼭林道路,把⼩花鸭扮演者“丢”在⼭林⾥,安排幼⼉扮演樵夫、⼭林管理员、游客等,看⼩花鸭是如何向他们求助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

我还设计了⼀系列问题:⼩花鸭为什么哭了?樵夫不给⼩花鸭指路对不对?游客给⼩花鸭指错路对不对?⼩花鸭为什么笑了……幼⼉通过回答问题,进⼀步明确了应该帮助别⼈以及如何帮助别⼈的意识。

在游戏结束后,我对表现正确的幼⼉进⾏肯定、赞赏、⿎励,使幼⼉产⽣⾃豪、羡慕、向往、愉快的体验;对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的幼⼉,我也及时批评指出,使之改正,将负⾯的道德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健康、肯定性的亲社会⾏为。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家长对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问题建议通过分析Z园中班亲社会行为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家庭因素,为了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正确的道德观念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培养。

(二)树立正确的榜样示范因为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存在意识薄弱的问题,作为家长需要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作用,因为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在幼儿初期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周围成人,通过观察周围成人的语言、动作、行为进行模仿活动,因为幼儿不会分辨行为是否正确,只会观察模仿,所以导致幼儿可能会将一些不好的行为模仿学习并实践在生活中。

在幼儿初期时的观察模仿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注意言行举止,从而促进幼儿树立亲社会行为观念和培养亲社会行为。

中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正在发展的重要阶段,每个幼儿的亲社会交往水平也正是和幼儿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息息相关的。

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他们的引导都十分的重要。

科学的指导,树立正确的榜样示范,并帮助幼儿亲社会行为能力从低水平呈阶梯式上升。

(三)建立道德规则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一步一步,一点一滴,逐渐的、慢慢的形成。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而在坚持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应的规则,不能越过规则的底线。

正确的将被允许、错误的将被丢弃。

就亲社会行为而言解释为:好的正确的行为将被允许,而错误的的行为将被丢弃。

即为增加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降低不良行为的频率。

(四)引导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作为家长在日常的一日活动中,要会用眼睛观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例如中班的幼儿在动手能力中穿衣的系列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穿衣方法,改进不足之处,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体验不断成功的经验,感受喜悦的情绪,收获满满的自信心。

简述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简述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简述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培养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亲社会行为。

1.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和共情他人感受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倾听他人的故事,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以及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来培养同理心。

2. 鼓励合作与分享:合作和分享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小组项目或团队合作,与他人共同努力并分享成功和成果。

3. 培养友善与尊重:友善和尊重他人是亲社会行为的基石。

我们可以通过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以及避免歧视和偏见来培养友善与尊重。

4. 培养感恩之心:感恩之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激的态度。

我们可以通过每天写下一些值得感激的事情,或者向他人表达感谢来培养感恩之心。

5. 培养关爱他人的习惯: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幸福,关注社会问题,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以及帮助他人的日常行为来培养关爱他人的习惯。

6.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

我们可以学习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并尝试解决冲突和问题的沟通技巧。

7. 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对社会问题负责并积极参与解决的意识和行动。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来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培养亲社会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利于他人,也会带来自身的成长和满足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亲社会的人。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导言: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帮助、合作和分享等积极行为,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期是人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此,提供适当的培养策略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介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

一、家庭培养策略幼儿家庭环境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中的父母、亲属和其他成员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家庭培养策略的具体介绍。

1. 角色建模与示范父母是幼儿最重要的角色模型,家庭成员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会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

父母应该展示积极的亲社会行为,例如帮助他人、分享和合作。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示范这些行为,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回馈和鼓励。

同时,父母也需要在家庭中强调与他人相互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

2. 温暖和支持的家庭氛围温暖和支持的家庭氛围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基础。

父母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爱和关怀,建立稳固的感情纽带。

同时,家庭成员要保持积极的情绪和相互理解,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和谐的家庭环境。

3. 培养自我调控的能力自我调控是幼儿发展亲社会行为的重要能力,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父母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和约定,并教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和需求。

当幼儿表现出积极的亲社会行为时,父母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加强这些行为。

二、学校培养策略学校是幼儿社会化和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场所。

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者的角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学校培养策略的具体介绍。

1.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合作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共同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育者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境,学习关心他人、分享和合作等亲社会行为。

2.榜样示范:家长、教师和其他成人应该成为幼儿的榜样,展示亲社会行为,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等。

3.情感教育: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4.鼓励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分享玩具、食物等,让他们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5.合作游戏:组织幼儿参加合作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协作、配合和支持他人。

6.表扬和鼓励:当幼儿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7.解决冲突:教导幼儿如何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商能力。

8.培养责任感:让幼儿承担一些家务或班级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9.多元文化教育:通过接触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让幼儿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培养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10.社区活动参与:鼓励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如义工活动、环保活动等,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他人,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指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注重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即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会行为。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一、实施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可以组织幼儿参与一些集体游戏、团体活动等,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快乐,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懂得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倡导分享文化,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强调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关心他人。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倡导分享文化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传递分享的理念,让他们懂得分享的快乐,懂得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强调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社区、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他们接触社会、感受社会,学会与陌生人交往、学会照顾自己,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五、模范行为示范,引领幼儿的良好社会行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强调通过模范行为示范,引领幼儿的良好社会行为。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孩子们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人相处,从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社会行为模范。

简述如何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

简述如何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

简述如何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
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是指教导和帮助儿童发展积极的社会技能和行为,使其能够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合作和共享。

以下是一些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1. 以身作则:成为儿童的榜样,展示积极的亲社会行为,例如友善、尊重和关心他人。

儿童经常模仿成人的行为,所以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应该积极参与亲社会行为。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导儿童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包括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鼓励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帮助他人满足他们的需要。

3. 培养同理心:帮助儿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情感和同情心的故事书,讨论他人的感受,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帮助他人的活动。

4. 鼓励合作和分享:教导儿童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的概念。

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小组活动和家庭任务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5.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儿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找到互惠关系的机会,并解决冲突的技巧。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正确表达情绪:教导儿童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控制和管理情绪。

帮助他们识别不同的情绪,并提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和寻求帮助。

7.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加强他们的积极行为。

也要及时指出不适当的行为,并提供建设性的指导。

通过以上方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帮助儿童培养亲社会行为,从而促进他们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和他人更好的进行交往,而我国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一些孩子根本没有为同伴谦让的习惯,也没有替他人着想的意识,再加上电子时代的高度发展,电子幼儿产品的大肆横行,减少了幼儿间的交流和沟通,严重可导致幼儿交流障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这对于发展幼儿优秀的人格,让幼儿学会与他人的分享,培养幼儿健康的品质具有深远意义。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造温馨合理环境幼儿园教室活动空间相对拥挤,幼儿人数过多,造成人员拥挤,极易产生冲突和摩擦,增加幼儿的攻击性,消极的社会行为会因此产生。

但是活动空间过大,人员过于分散,又影响幼儿间的正常交流,很难产生默契和合作。

因此,幼儿的活动空间大小要合理,既能满足集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又能满足幼儿进行比较私密游戏的需求。

空间的规划要“疏密有致”,能加强幼儿亲社会性的培养。

环境的创设时,要以幼儿亲社会性的行为培养为主题,有意识的创设一些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真实的感受互助、互爱、合作的快乐。

例如活动空间设置互助区和爱心区,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和做提高学习亲社会行为,提升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教育事半功倍。

活动空间内的摆设,玩具的种类,幼儿的游戏方式都会对培养教育产生影响。

因此,合理创设活动空间,温馨进行装饰布置。

二、树立榜样积极引导对幼儿而言,贪玩好奇是他们的天性,四周的所有事物都能让他们印象深刻,特别他们最亲近的家长和教师,家长和教师的言行都是他们效仿的对象,在他们心里,家长和教师象征着权威,幼儿能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

所以家长和教师要给幼儿树立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培养幼儿亲社会性的行为。

教师和家长的示范作用能否对幼儿产生正确影响与其个人修养和思想息息相关,原因在于人的思维观念和思想意识指挥着人的动作行为和处世态度。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注意思想的上进和思维的更新,加强个人道德素质修养和品质提高,在幼儿面前注意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起到示范模范作用,如仪容仪表,为人处世等等。

3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3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3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如下:
1. 意识教育和家园合作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应该从幼儿园的意识教育和家园合作开始。

教师在幼儿园中应该注重给幼儿传授礼仪规则、互助合作、感悟美好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在家庭生活中推广这些理念,让家长与幼儿园建立稳定的互动渠道,共同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品格的形成。

2. 引导幼儿感受共情
幼儿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独立判断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即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关注到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且给予帮助和安慰。

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防止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3. 课程内容和学习环境的优化
课程内容和学习环境的优化也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体验性,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空间,同时确保幼儿
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发现和体验,从而慢慢积累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优化环境设计、建立让幼儿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安全的学习环境也是重要的对策。

3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3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3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职责
1、教会孩子如何尊重他人:通过实例教育孩子基本的礼节,如问候别人、站起来让座等,让孩子明白尊重有利于他与他人的和睦相处;
2、培养孩子把有限的资源与他人共享的意识: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要贪图别人的东西,分享自己的物品,学会为他人着想;
3、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不断给孩子思考题,让孩子分析两种行为的后果,这有助于孩子做出明智的决定,养成自律、守纪守法的好习惯;
4、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在生活中经常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学习如何和他人合作,有效利用各自的力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增强孩子的自尊自爱
1、给予孩子充分的爱: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关心,及时给予孩子安全感,这将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2、注重孩子的发言权: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有被听取意见的自信,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坚实的根基;
3、及时为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有信心,自我价值感获得提升,有助于他们在社会环境中更加自信;
4、设立规则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为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做有效的沟通,并明白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等都会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例如,父母温暖、民主的教养方式 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而惩罚、冷漠的教养方式则可能阻碍幼儿亲社会 行为的发展。
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2、教育因素:幼儿园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教师的教育方式、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都会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例如,民主教育方式的 教师更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权威教育方式的教师则可能抑制幼儿亲 社会行为的表现。
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包括社区、媒体、 文化等。这些因素会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产生影响。例如,在媒体暴力的影 响下,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而在和谐社区的影响下,幼儿可能 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三、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
以小明为例,他是一个4岁的男孩,在幼儿园中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通过 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小明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和严厉的教养方式,导致小明在 家庭中很少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在幼儿园中,小明常常与同伴发生冲突,对于教 师的提醒和批评也常常不予理睬。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 因素与对策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幼儿亲社会行为 发展的制约因素
03 三、促进幼儿亲社会 行为发展的对策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自愿地、自发地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行为。它是人类 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 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社会、学校以及个体自身等因素。本次演示 将探讨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对策
发表时间:2018-05-18T16:25:08.84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作者:李静来
[导读]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李静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将对其今后社会的发展、稳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幼儿
中图分类号:G6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8)05-00052-01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也是其社会性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于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作用,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形成阶段的儿童来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幼儿的理解、分享、关爱他人,与人友好合作、互相关心、帮助,有利于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一、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情感体验缺乏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让孩子热爱生活、亲近他人,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氛围。

幼儿入园后由原来的父母密切关系转化为与教师的密切关系。

再加上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具体的行为是最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学习的。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小朋友,所以而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我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是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如对上幼儿学不哭的幼儿,给予夸奖,鼓励,对于那些哭的小朋友,老师多接近他,与他说话,说笑玩耍,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渐渐的孩子把老师当成了可以依赖的人,消除了入园的焦虑,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有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回到家里说不愿上幼儿园,对于这样的孩子,建议家长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客人来访时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与交流,使孩子变得开朗,活泼,喜欢和别人交流,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在幼儿园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老师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做游戏,让孩子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给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在具体活动中指导幼儿的行为
我在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时,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交往积极性,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这将使孩子一生受易。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

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随分享、合作、交往。

通过交往,幼儿的社会行为才能以表现和发展,积累经验,提高行为水平。

家长或老师应该向孩子提供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多让幼儿和不同龄的幼儿一起游戏,使幼儿在交往中体会互相间的友好相处,如果争抢玩具或其他,小朋友就不喜欢。

在幼儿的交往中,个别幼儿的孤僻、退缩、自私等行为逐渐减少,而友情、同情、合作的行为显著提高,但是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观察,做到及时引导教育,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以发展。

如观察到幼儿乱扔东西(玩具、果皮、纸屑)时,要即使给予提醒,玩具玩完了要指导收拾好,并放回原来的地方;玩纸活动中,剩下的费纸或糖纸、卫生纸等等要指导幼儿不要乱扔,要放到垃圾箱里;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在这样有意识的指导训练下,幼儿就可以逐步养成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家长、老师对幼儿进行这些行为训练时不注意态度、方法,或者认为这些都是小事,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都会造成幼儿不良行为,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的行为,多鼓励多表扬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隐含着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应合理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如晨间接待时,教师与幼儿主动问“早”,培养幼儿亲善的行为,又如:在语言教学游戏“请到我家做客”中,幼儿先通过看表演的形式知道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做客人,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你好、请进、请坐、谢谢、我和你一起玩玩具好吗?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紧接着让他们扮演角色进行游戏,此时幼儿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合作、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我们提倡鼓励赞赏的言行,采用多种方式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鼓励。

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

因此,对于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我们应及时地表扬,哪怕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应如此。

孩子对地上不知道谁扔的纸屑常常都是置之不理,一次睿睿发现了它,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我立即表扬了了他。

亮亮虽然有攻击性行为,但是我总是努力地找到他的闪光点。

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摆好圆圈后,顺口说了一句,我还没有小椅子,亮亮马上给我搬来了一把小椅子,我当时非常激动地抱着亮亮说谢谢你,从此以后,每次活动前,都有一把小椅子在安静地等着我,而且是不同的孩子搬来的。

教师还可以通过物质鼓励:奖状、小礼物等来激励幼儿,我还通过亲一亲、抱一抱等肢体鼓励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肯定。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