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图学
地图学课件第三章地图数据源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发展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采集技术不断发展,例如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 时获取各种交通信息和动态数据。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例如智能交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 对实时地图的需求越来越大。
实时地图数据源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用户 隐私和数据安全。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不断发展,可以将 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地图数据进行整合 和融合,形成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地图。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 化成为重要方向,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 和规范,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多源地图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 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 域,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物流配送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地图专题数 据了解道路状况、交通状况等 信息,优化配送路线。
灾害应急
在灾害发生时,可以通过地图专题 数据了解灾区的受灾情况、救援进 展等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04
网络地图数据源
网络地图数据源的种类
商业地图数据数据。
地图学课件第三章 地图数据源
目录
• 地图数据源概述 • 地图基础数据源 • 地图专题数据源 • 网络地图数据源 • 地图数据源的发展趋势
01
地图数据源概述
地图数据源的定义
01
地图数据源是指用于制作地图的 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来源,包括 地图、遥感影像、GPS数据、测 量数据等。
02
地图数据源是地图学中非常重要 的概念,它是地图制作的基础, 直接影响地图的质量和精度。
卫星地图
在气象预报、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 用。
(地图学课件)第2讲链接(第三章我国地形图采用的地图投影)

此投影在纬度60°以内,采用经差6 °、
Nn=1
纬差4 °为一图幅。经纬线间隔1 °。经线
均为直线,中央经线左右各2 °的经线,
保持长度不变,中央经线的长度较实际长
度略小。纬线为圆弧,边纬线垂直于中央
经线,并保持实长,其余纬线长度较实长
为小。由于每一幅地图的范围不大,所以变形也小。 Ns=1
第五节 我国地形图采用的地图投影
第五节 我国地形图采用的地图投影
我国地形图的投影,除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国际投影和等角圆锥 投影外,其余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一、国际投影(又称改良多圆锥投影) 5、对多圆锥投影原理的解释 多圆锥投影,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且保持长度不变,其余经线投影为对
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赤道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 圆心位于中央经线上,各纬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且与中央经线正 交。
我国地形图的投影,除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国际投影和等角圆锥 投影外,其余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一、国际投影(又称改良多圆锥投影) 3、拼接时产生的后果 由于各幅地图均系单独投影,虽然同一列与同一行图幅可以密切拼接,
但上下左右四幅拼接在一起,则发生裂隙。如果九幅或更多幅地图 拼接在一起,则变形更大,但仍可有效的进行研究地区的阅读。 4、七十年代以前,我国1/100万地图一直采用国际投影,现在改用等角 圆锥投影。
第五节 我国地形图采用的地图投影
我国地形图的投影,除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国际投影和等角圆锥
投影外,其余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一、国际投影(又称改良多圆锥投影)
这种投影既不等角也不等积,中央经线是一条没有变形的线,离中央经
线越远,变形越大。
1、此种投影方式应用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
地图学

第一章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三项基本特性:严密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科学的地图概括。
3、地图的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坐标系统、控制点、地图投影、比例尺)、辅助要素。
4、大于或等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而小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第二章1、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2、参考椭球体:在地球表面适当位置选择一点p,令p的铅垂线和椭球面上相应P0点的法线重合,并使P0点椭球面与其大地水准面相切,这里的P点就称为大地原点,旋转后的椭球面成为参考椭球面,其包围的形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3、大地原点的选址应该符合:地质构造稳定、离开大城市,附近无大的工矿区、地形开阔,便于从事高精度测量、便于管理与保护、大致位于整个大地坐标系覆盖地区的中部等条件。
4、地理坐标系:是用地理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在大地测量学中,地理坐标系又可分为:天文地理坐标系、大地地理坐标系、地心地理坐标系。
5、大地测量学中,常采用天文地理坐标系;地图学中,以大地地理坐标系更好。
6、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为基准地心坐标系: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参考椭球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其中心位于地球质心附近,与地球质心不重合总地球椭球与全球的大地水准面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其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7、国家大地控制网: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广大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并使其依一定的几何图形构成网状,在网中测量角度、边长和高差,然后在一个统一坐标系统中算出这些点的精确位置,这个网状的统一整体,称为国家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
第三章 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婴儿期。初生婴儿分个清自身与环境,处于混沌状态。如可爬的场所,可 摸、可看、可听、可嗅的对象,对他们早期智力的发展和环境认知能力都至 关重要。
2.前运算阶段
学前期。 这一阶段出现了语言和行走能力,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 形成最早的空间意象。然而这种意象建立在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即只有亲眼 看到过的对象才能形成记忆并进行空间定位,而且只注意一维空间。为这一 年龄段的儿童多提供主动探索和主动游戏的机会,会促进思维与空间认知能 力的发展。
2.标志
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环境中的标志 一定是引人注意的目标和醒目的图形。在没有路径(如沙漠和草 原)、路径不明(如山林)或路径混乱(如大城市)的大尺度环境中 标志尤其重要——因为无法看到或了解环境全局,只有依靠标志 识别环境。
标志可以是日月星辰、自然山川、岛屿、大树,也可以是人工建筑物或构 筑物。例如在中东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生活的贝都因人,只好堆石作为识别环境的 标记。密林中的探险者常刻树为标记。而在城市环境中,高塔、桥梁、纪念碑、 雕塑、造型特殊的建筑、牌楼、喷泉等部可能成为引人注目的标志。有些特殊的 标志,如纽约的自由女神象、旧金山的金门桥、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东方明珠 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悉尼的歌剧院等,还升华为城市或国家的象征。
一、被试者个人背景 二、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
三、风景质量评价
四、讨论和建议
1、点缀磨山 2、扩大湖心岛 3、美化长堤
第四节
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
一、研究对象概述 二、比较:范围、结构、同一性和意象元素
(—)公共意象范围 (四)一般意向元素 1.建筑 2.道路 3.场所 4.标志 5.区域和边界 (五)特殊意象 1.中心 2. 简略意象 3. 感觉品质
地图学习题及答案3

第三章地图概括习题及参考答案习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夸张并不是没有章法的夸大,没有夸张就不成为地图符号。
2.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3.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以数学方法及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综合概括已逐步发展起来。
4.当比例尺缩小以后,是保存零碎的地物而不是强调它的地理适应性。
5.地图从设计图例开始便采用了夸张的方法。
6.地图的比例尺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7.地图用途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8.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河流、井、泉附近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基地。
制图规范对这些地区规定必须表示全部河流、季节河和泉水出露的地点。
9.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
10.分级越少,地图概括的程度越小。
11.所谓资格排队就是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12.空间数据包括图表、影像、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
二、名词解释1.地图概括2.分类3.符号化4.定额指标5.资格排队三、问答题1.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3.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4.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5.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6.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二、名词解释1.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2.分类: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3.符号化:将空间信息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制定成的各种图形。
4.定额指标:是按成图上单位面积的选取个数确定的。
5.资格排队:就是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三、问答题1.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数据质量、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图解限制。
第三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2

2.非透视方位投影
非透视方位投影是借助于透视 投影的方式,而附加上一定的条件, 如加上等积、等距等条件所构成的 投影。在这类投影中有等距方位投 影和等积方位投影。
二、正轴方位投影
投影中心为极点,纬线为 同心圆,经线为同心圆的半径, 两条经线间的夹角与实地相等。 等变形线都是以投影中心为圆 心的同心圆。 包括等角、等积、 等距三种变形性质,主要用于 制作两极地区图。
切圆锥投影,视点在球心,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仍是圆,不同的纬线投 影为不同的圆,这些圆是互相平行的,经线投影为相交于圆锥顶点的一束直 线,如果将圆锥沿一条母线剪开展为平面,则呈扇形,其顶角小于360度, 在平面上纬线不再是圆,而是以圆锥顶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弧,经线成为由圆 锥顶点向外放射的直线束,经线间的夹角与相应的经差成正比但比经差小。 在切圆锥投影上,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一条纬线投影后是不变形的线。叫做 标准纬线。它符合主比例尺,这条纬线通常位于制图区域的中间部位。从切 线向南向北,变形逐渐增大。
等角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 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点对于航 海航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有 这个特征,航行时,在墨卡托 投影图上只要将出发地和目的 地连一直线,用量角器测出直 线与经线的夹角,船上的航海 罗盘按照这个角度指示船只航 行,就能达到目的地。 但是等角航线不是地球上两 点间的最短距离,地球上两点 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的大 圆弧,(又称大圆航线或正航 线)。大圆航线它各经线的夹 角是不等的,因此它在墨卡托 投影图上为曲线。
总
结
正轴圆柱投影特点:经纬线是互相垂直的直线,经纬 线方向是主方向。切圆柱投影,赤道是一条没有变形的线, 离开赤道越远变形越大,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平行线 状分布。 根据圆柱投影变形分布规律,这种投影适合绘制赤道附 近和沿赤道两侧呈东西方向延伸地区的地图。
(完整版)地图学第三章

Cii = ( Bi+ Bi+1 ) / 2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等 选取间隔 距离分级
比
长短分级
数
> An
列
… B1 ~ B2 B2 ~ B3
Bn-2 ~ Bn-1 Bn-1 ~ Bn
C11
模
An-2 ~ An-1
C21
C22
式
…
… ……
A1 ~ A2
Cn-1,1
… Cn-1,2
Cn-1,n-1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 线状 C2 = MA / MB
√ 面状 C3 = (MA / MB )2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线状 C2 = ( SA / SB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MA / MB )2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 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河流选取指标
河流条数 指标
比例尺
NA NB
1:10万 → 1:25万 X=2 59 25 (24)
1:25万 → 1:50万 X=3 25 11(9)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3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3.1 分类 —— 聚类或分群的过程
1. 层次归类 2. 数量分级 3. 等级合并 4. 降维转换 5. 分区选取
行化简 形状、数量、质量 概括的目的:突出制图对象的类型特征,
抽象出其基本规律,使用地图图形传递 信息,并延长地图的时效性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1 地图概括概述
1.1 地图概括的性质
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 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 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完整版)地图学基础知识

地图学:第一章:现代地图学概论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地图的基本特性:1、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地图的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3、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功能2、信息传输功能3、客观模拟功能4、认知与感受功能现代地图分类(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普通地图: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1:10 万),地市规划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 万,小于1:10 万),国家或省级规划小比例地图(1:100 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第二章: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一、地图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地理坐标系: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天文经纬度: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经纬度:大地经度L: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B:大地纬度是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等同于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体面上的任意一点和椭球体中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图学中常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 = A1 · i -1 r
河流间距分级 B1, B2,… Bn 符合等比关系 B = B · i -1 i 1 p C11, C22,…, Cnn 为河流应保持的最小间隔,则
y = axb a,b 为待定系数
23
经全国抽样计算 地形图上居民地 选取的回归曲线
24
1:10万地形图居民地选取指标
25
5. 开方根规律的应用
德国地图学家特普费尔 (F.Topfer) 提出的 方案:
新编地图所应选取的地物数量与原始地图地物 数量之比符合原始地图与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 之比的平方根。
同一种地理要素的选取也受地图主题的影 响。
10
1.3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2.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 主要因素,限定了制图区域幅面和要素总量 地图比例尺的变更,制约图上地物的质 量特征 要素质量特征的表示受幅面限制
11
比例尺影响地图概 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12
1.3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36
3、居民地的形状概括
(一)城镇式居民地的形状概括——其目的在于保持居民地 平面图形的特征。从内部和外部轮廓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内部结构——指街道网的结构,即街道网的几何形状,主 次街道的配置和密度,街区建筑密度和重要方位物。主次街 道决定了街区的形状,建筑面积和空旷地决定了街区的类型 ——建筑密集街区和稀疏街区。
2.2 开方根规律的应用
符号尺寸改正系 数C的三种情况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 数D的三种情况
⑴ 很重要:D1 =√MB / MA
⑵ 一 般 : D2 = 1 ⑶ 次 要 : D3 =√MA / MB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线状 C2 =√MA / MB 面状 C3 =√(MA / MB )2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线状 C2 = ( SA / SB )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 (MA / MB ) √
2.1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4. 回归分析法
地图上居民点的选取程度,同实地密度之间存 在着相关关系。
r
( x x)( y y) ( x x) ( y y )
i i 2 i i
2
xi 为居民点实地密度 x 为居民点平均密度 yi 为图上选取数 y 为选取的平均数
建立回归方程:
NB = NA √MA / MB
N 为图上地物数 M 为比例尺分母
A —— 原始图 B —— 新编图
26
2.2 开方根规律的应用
开方根规律的扩展
以比例尺为主,地物选取还受其他多种 因素的影响, 公式扩展为:
NB = NA · · √MA / MB C D
符号尺寸改正系数
C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 D
27
选取间隔 长短分级 > 14.8 11.4 ~ 14.8 8.8~ 11.4 6.8 ~ 8.8 距离分级
1.5 ~ 2.3 2.3 ~ 3.4 3.4 ~ 5.1 5.1 ~ 7.6
列
法
…
1.9 2.3 2.9 3.8 2.9 3.5 4.3 4.3 5.1 6.3
实
例
…
4 ~ 5.2
…
7.2
…
7.5
视觉分辨能力; 印刷与绘制技术;
地物和地理环境
14
§2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2.1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要求:
① 反映制图空间数据的类型及其区域差异 ② 反映制图空间数据在不同比例下的信息容量 ③ 反映空间数据的精度
15
2.1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常用数量分析方法:
图解计算法
等比数列法
用于居民点选取
8
1.3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2.地图比例尺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4.数据质量
5.图解限制
9
1.3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编图目的与任务不同,图上反映空间数据 的广度和深度亦不同,地图的用途是地图概括 的主导因素。
地图主题决定要素的重要程度和选取,必 然影响地图概括。
40
城镇居民地概括原则
39
城镇居民地概括原则
3、正确反映街区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 在街道密集的地段,街道选取的比例较小,但街道选取的 绝对量和舍弃的绝对量都较大;相反,在街道稀疏的地段,街 道选取的比例较大,但其选取的数量和舍弃的数量都比密集地 段小。这样能符合选取的基本规律,既保持街道密度对比,又 保持街道大小对比。
②复杂弯曲:在一级的 套形弯曲和菌形弯曲发 育成的复合弯曲。
34
概括河流弯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保持弯曲的基本形状。 2、保持不同河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3、保持河流长度不过分缩短。
35
2、真形河流的图形概括
真形河流指能依比例尺表示其真实宽度的大河。 ①表示主流与汊流的相对宽度以 及河床拓宽和收缩的情况。当主 流的明显性不够时,可以适当的 夸大,使其从众多汊流中突出起 来。 ②河心孤岛单独存在时,只能取 舍,不能合并;当它们外部总轮 廓一致时,可以适当合并。 ③保持河流中岛屿的固有特性:河心岛屿多数是沉积物堆 积的结果,它们朝上游的一端宽而浑圆,朝下游的一端则 较尖而拖长。这些特征可以间接地指示水流方向。
… …
Cn-1,n-1 Cn,n-1 Cnn
C11 C22 1 r i 1 Ci1 C11 1 p 1 p
C33 C22 1 r i 2 Ci 2 C22 1 p 1 p
19
等 以河流选取为例( r = 1.3, p = 1.5 ,长度小于4cm全舍,长 于15cm全取,间隔小于1.5也全舍) 比 数
用于河流等线状地物要素的选取
区域指标法
回归分析法
适用于各类要素的选取
适用于某一类要素的选取
开方根规律
用于从大比例尺编制小比例尺图
16
2.1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1. 图解计算法
以地图符号的面积负载量 (S) 确定符号选取数量指标的方法。 S = n (a + p) n/cm2为居民点个数
r
注记面积 p
2
1.2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1.分类 2.简化(选取和化简)
3.夸张 4.符号化
3
1.2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方面
1.分类
—— 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地图内容的分类是依照地物的 属性划分。(自然要素 :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社会人文要素:居民点、交 通网、境界线)
在同一类别上可以继续细分,在实施地图概括时,可 以利用分类系统的低级分类向高级分类合并的方法。
3.夸张
—— 提高或强调符号的重要特征 图例设计中的夸张
强调重要的地物,符合 审美和寓意的需要。
7
1.2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4.符号化
——将空间信息通过 分类、简化、夸张等方 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 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 性和相关位置制定成的 各种图形。
制作符号:使空间信息成 为视觉可见的图形——视 觉化
29
NB = NA · (MA / MB )X √ NB = NA · SA / SB ) · (MA / MB )X ( √ NB = NA · fA / fB ) · (MA / MB )X (
√
x 的选取级,可设为 0, 1, 2, 3
河流选取指标
河流条数 指标
比例尺
1:10万 → 1:25万 X=2
4
1.2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2.简化
显示空间信息的重要特征,删弃次要的细部, 包括地理信息的取舍和图形化简两个方面。 依据制图目的简化概括:
依据制图目的、区域特征的空间信息选取。
依据比例尺简化概括:
依据比例尺变化而设定取舍标准和图形的化 简。
5
因比例尺变化产生的简化概括
6
1.2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南京市
字宽d
S = n (pr 2 + 3.5 d 2 )
r
居民点面积负载量:每100mm2 居民点面积的总和
SSi/100mm2 = (Spri2 + S3.5 di2 ) / 100mm2
此方法一般用于确定居民点选取数额
17
2. 等比数列法
2.1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用等比数列确定地图要素选取的方法——苏联学 者鲍罗金根据心理物理学试验,察觉到同一要素的等 级差别常遵循等比数列的规则。是以物体的大小(长 度)和密度(间隔)作为取舍标志。
32
§3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3.3 夸 张
1. 局部夸大
2. 位移 3. 合并 4. 分割 为突出基本特征 为表达正确的相互关系
强调整体特征
刻画基本特征
33
3.4常见地理要素概括
1、河流的图形概括
——舍弃小的弯曲,突出弯曲的类型特征,保持各 河段的曲折对比关系。 河流弯曲的形状——简单弯曲和复杂弯曲 ①简单弯曲:微弯曲 、钝角形弯曲、半圆 形弯曲、套形弯曲和 菌形弯曲。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区域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同样的地理事物在不 同地区具有不同意义,因而影响对区域的表达。
4.数据质量
地图概括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数据的种类、 特点及质量直接影响地图概括的质量。
13
1.3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5.图解限制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 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