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历史高考卷含答案
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一项是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A. 朝贡贸易B. 丝绸之路C. 茶马古道D. 海上丝绸之路答案:A2. 清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中,哪一项是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在海南出生的?A. 海瑞B. 苏东坡C. 宋庆龄D. 张之洞答案:C4. 以下哪一项不是海南岛的地理特点?A. 热带雨林B. 珊瑚礁C. 火山D. 沙漠答案:D5. 海南岛历史上曾是哪些朝代的流放地?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所有选项答案:D6. 下列哪一项不是海南岛的著名旅游景点?A. 天涯海角B. 分界洲岛C. 五指山D. 长城答案:D7. 在海南历史上,以下哪一项是关于黎族的描述?A.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族B. 黎族主要生活在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中C. 黎族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生活方式D. 黎族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答案:A8. 以下哪一项是海南岛历史上的著名事件?A. 郑和下西洋B. 鸦片战争C. 辛亥革命D. 抗日战争答案:A9. 海南岛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答案:C10. 海南岛的省会城市是?A. 三亚B. 五指山C. 琼海D. 海口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 简述海南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答案:海南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位于中国南海的中心位置,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更远地区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
海南岛的港口如海口、三亚等,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港口,为中外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12. 描述海南岛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近现代历史中,海南岛的地位和影响显著。
2023年高考海南卷文综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旳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旳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旳这一说法反应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旳家中“遍观子弟”。
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旳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重要反应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根据制度占有一定数量旳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规定男子到达l5岁、女子到达13岁,必须嫁娶,不得迟延。
均田制旳目旳是A.克制土地吞并 B.增进人口增长C.增长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5.唐代否认了按门第选官旳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旳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旳科举制,这反应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认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材重视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停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
这表明A.外来文化变化了唐代旳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旳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7.明中后期简介商路、商业信息旳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旳《天下水陆旅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旳里程。
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海南卷(2)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海南历史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2.“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进行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四洲志》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
这表明()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不确定答案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
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分析
海南高考历史真题第Ⅰ卷(带答案)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B【解析】儒家注重等级和名份,法家主张用法制来维护秩序,B项是儒家和法家的共能之处。
A项只符合法家;厚古薄今是道家和儒家的主张,法家主张变革,C项错误;D项只符合儒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
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3.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答案】A【解析】汉初,经济凋敝。
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汉武帝时经济发展,马匹大量增加,A项正确。
汉武帝初,张骞尚未通西域,B项错误;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是魏晋南北朝,C项时间不符 D项并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经济发展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答案】D【解析】谣谶并不能预示历史发展的走向,更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AB 两项错误;谣谶与历史上某些现象的吻合只是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的,C项错误, D项正确。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一、选择题1.西藏地区考古资料显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卡若遗址出现了粟的栽培和猪的饲养;在昌果沟遗址发现了距今3370年前后的炭化粟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遗址发现了2—4世纪的茶叶、丝绸以及青铜与铁等金属制品遗存。
这有力佐证了西藏地区()A.生态环境受到新物种引进的严重影响B.与其他地区存在持续的物质文化交流C.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D.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2.狮子不是中国本土物种。
有学者研究认为,狮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为中国人所了解,其形象从汉代起扎根于中国艺术,代表有看门狮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装饰以及狮子舞等,舞狮作为中国民间节庆常有的节目,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
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见贤思齐的重要内涵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点C.崇德尚贤的思想理念D.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3.隋末起义的领导者成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乡民、贵胄大族、豪族官吏三类,起自民间者不占优势。
起义从当初逃兵役、反暴政的行为演变为推翻隋朝的政治斗争。
《唐会要》记“创业君臣,俱是贵族”。
这说明()A.隋唐的选官制度发生了重要的转变B.唐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C.隋唐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了新阶段D.唐初统治仍以士族地主为政治基础4.南宋初年在邕州(今广西南宁一带)设有买马司,专门负责从大理等地区买马的事宜。
在贸易中除使用银钱以外,还以盐和锦、彩等丝织品进行交换。
陆游诗中咏道:“国家一从失西陲,年年买马西南夷。
”这一举措()A.加深了民族间的交融B.缓解了南宋财政危机C.体现了羁縻政策失效D.推动了南宋文化繁荣5.图1是《东坡笠屐图》。
其文本故事最早的叙事是:东坡在儋耳→观闵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归→归女小儿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陆续增加了“遇雨”“从农家借箬笠穿屐而回”“东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阅柳宗元文集”“东坡看过其笠屐图像后自为题咏”等情节。
《东坡笠屐图》的故事不断被演绎的主要原因是()图1A.文人通过艺术创作还原真实历史场景B.民众借助历史人物故事表达精神诉求C.理学思想强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根深蒂固6.晚清秀才刘绍宽在1894年前就阅览过《物理小识》等西学书籍,但仍学经义。
2023年海南历史高考真题(含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海南省)(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 军事理论的形成B. 生产方式的变革C. 政治制度的演进D. 地形地势的利用【答案】B【详解】A.周武王时期也有军事理论只不过战国时期伴随着兵家的出现,军事理论更系统,A错误;B.根据材料可知周武王时期,军队较少,战国晚期各诸侯国军队数量大为增加,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在人口迅速增加的基础上,军队的数量也必然增加,B正确;C.“政治制度的演进”说法笼统,指代不明,政治制度与军队数量的多少没有必然关系,C错误;D.材料仅显示周武王至战国晚期军队数量明显增加,据材料无法得出是因为战国时期战争中人们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导致军队数量增加,D错误。
故选B。
2. 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
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 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答案】D【详解】A.材料中没有将东汉中枢权力部门与之前的朝代做比较,无法得出中枢权力扩大的认识,A错误;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和皇权与相权两对关系,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B错误;C.材料没有突出传统道德秩序走向规范,材料旨在通过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反映本质问题,C错误。
D.根据材料可知,在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上,朝廷各部门各司其职,说明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D正确;故选D。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A.商B.周C.秦D.唐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3.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4.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5.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6.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7.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A.马丁·路德B.俾斯麦C.加尔文D.歌德8.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
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含答案及解析】
(1)根据材料,概括苏轼在海南的主要业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轼对宋词的突出贡献。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
——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和特点。
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通过对王族的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也拓展了周王朝的疆域,A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B排除;皇权的统一是在秦朝,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B. 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 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 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20.如图是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 受到了印象画派的影响B. 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C. 展现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全貌D. 凸显了“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C. 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
D. 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9.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 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
历史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解析:C。
“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体现了墨家“非攻”的思想。
2.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在农民战争基础上创建的王朝是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解析:D.历代封建王朝建立的方式有外戚宦官、大将夺权夺权等。
明朝是在经过元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
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解析:C.租佃关系是伴随着土地兼并而出现的,宋代以至到明清逐渐普及;从农民人身衣服关系的松弛、生产积极性提高,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身份提高,生产自主权也大大提高。
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解析:B。
分权的目的是集权,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化相权来加强皇权.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解析:C。
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 1 是 2003 年济南出土的甲骨文(局部)。经过对已经发掘出的 8 片有文字的甲 片进行清洗缀合,7 片构成了一个几乎完整的龟腹甲,上面有 25 个清晰的甲骨文字。 方辉表示,这 25 个文字讲述了是否以及怎样对“母”进行祭祀。
A.民族文化差异逐步消失
B.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加强
C.民族关系得到极大缓和
D.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
4.据研究,东汉时期能看出知识背景的公府属吏共 120 人,具体情况见表。这表明东
汉时期( )
类别 通经达传的懦吏 能吏和文法吏 通黄老与尚玄虚之史 任侠、好武吏
人数
106
7
7
6
比重
88.3%
5.8%
5.8%
正在向官僚政治转变,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D
【详解】根据“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
皆越王勾践之后也”“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等内容可得出,研究的内容都强调
少数民族与中原的民族是有关系的,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
5%
注:有些属吏不是单一的知识背景,故统计时重复计算。A.儒学之外的学说逐渐消失 试卷第 1页,共 7页
B.儒学的影响力增强
C.察举制的选官标准较客观
D.官僚队伍素质提升( )
5.东汉时期盛行乡阊评议,本地世家大族的评议可以在荐举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曹
魏时期曹丕为重整官僚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中正官,而根据规定,中正官一般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A. 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 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 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 反对百姓追求富裕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
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 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 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 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 促成了国家统一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A. 瓷器B. 茶叶C. 棉布D. 白银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 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 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 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
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A. 南北朝B. 唐朝C. 北宋D. 元朝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A. ①B. ②C. ③D. ④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
”据此可知,该官员A. 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 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 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8.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A. 降低生产成本B. 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 加强国防安全D. 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
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23题
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23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夏朝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B. 夏朝的统治者称为“王”C. 夏朝没有文字记载D.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洛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焚书坑儒C. 分封土地给功臣D.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扩大明朝的领土B. 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C.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D. 展示明朝的国威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县制,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1)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2)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前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哪些影响?(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是什么?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简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论述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2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份。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宜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
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2022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海南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
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
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
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A.人们的审美观念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2.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
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
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
这反映了()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
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4.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
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
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5.《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
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
”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
2021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
以下哪项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对外交流事件?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鉴真东渡日本(正确答案)
C. 郑和下西洋
D. 马可·波罗来华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以婉约词风著称?
A. 苏轼
B. 李清照(正确答案)
C. 辛弃疾
D. 陆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对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正确答案)
D. 火药
下列哪个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正确答案)
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属于哪一学派?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正确答案)
D. 法家
下列哪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转折点,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正确答案)
清朝前期,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实行的政策是?
A. 文字狱(正确答案)
B. 焚书坑儒
C. 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
下列哪部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春秋》
B. 《资治通鉴》
C. 《史记》(正确答案)
D. 《汉书》
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哪位思想家?
A. 林则徐
B. 魏源(正确答案)
C. 严复
D. 康有为。
2021海南高考历史题
2021海南高考历史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载“殷人尊神”,大事小事几乎无不求神问卜。
周人灭商后,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理论。
这一变化()A.奠定了宗法制的思想基础B.拓展了周代的统治疆域C.重塑了政权的合法性来源D.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成熟2.楚汉战争一结束,汉高祖便将战乱中的流亡者归于本土,恢复其故爵田宅;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者,一律恢复其平民的地位。
汉初的这些措施()A.恢复了地方自主发展的动力B.迎合了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3.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
唐代这些规定体现了()A.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C.土地私有制受到严重冲击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4.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擅长抒写幽微细腻的男女之情,其作品因感情坦率真挚而备受人们喜爱,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怀着“乐闻其词而厌薄其人”的态度。
这反映了北宋() A.词作风格深受理学影响 B.士大夫内敛的文化心态C.市井文学的发展很迅速D.知识分子阶层出现分化5.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
据此可推断元杂剧()A.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B.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C.蕴含儒家精神D.塑造英雄形象6.18世纪末,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使团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英国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天朝体例。
这表明当时()A.中英两国利益冲突加剧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英国经济实力超过中国D.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外交7.1890年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以培养近代军事、科技人才为宗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海南历史高考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
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
据此可知,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
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
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11.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13.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
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14.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
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
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
据此可知,在古代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
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19.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的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20.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
这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二、非选择题:共60分。
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4~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45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材料??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
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
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
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
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9分)?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
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
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
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
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
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
——据《毛泽东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
(8分)?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
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
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
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
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8分)?(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在第24~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
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
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
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