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 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课题:《峨眉山月歌》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科课后古诗。
教材分析:篇幅短小,易懂,适于初中学生“初步鉴赏浅易古代诗词”的要求。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诗词阅读的兴趣不浓,欣赏诗词的能力停留在对诗词内容的感性认识阶段。
2.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在读,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激发学习诗词的热情和兴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诵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诗的节奏、重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诗的节奏、重音、情感。
六、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
七、教学准备:新浪微博、微课。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设置情境,由平时积累的诗词引入本课内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恣意狂妄的李白喷涌而出的情感,至今读来仍血脉偾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6岁的白居易就写出寓意深远,经久流传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年轻的杜甫登高一览,豪情冲破云霄,今天依然激荡。
这些千百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今天我们借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来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体会那历久弥新的诗句。
【设计意图】教师分享微博图片,共同欣赏峨眉山景观。
同学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吗?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李白幼时跟随父亲迁居四川,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蜀地所做。
【设计意图】写作背景在过渡语和微课中介绍。
(二)初读1、教学内容。
朗朗的吟诵,体会音韵美。
①范读(配乐范读)②同学自由诵读古诗。
③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字音强调:羌、渝)④请同学读,再读,齐读。
2.师生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练习朗读。
把易读错的字标注在书上。
【设计意图】诵读的第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
(注意纠正,评价)【多读】认识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范读)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设计预案:篇一一、导入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
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
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李白及诗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深入理解: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
情感。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与难点。
5.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篇范例)
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眉”,掌握书写要领,学生初步认识主笔。
2、通过学习“溪”和“峡”,掌握三点水的写字要领及左窄右宽和左短右长结构字的特点书写要领。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生写字兴趣,渗透育人教育。
增强观察比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和自然,感受汉字的造字特点和字形美。
2、掌握掌握三点水的写字要领及左窄右宽和左短右长结构字的特点书写要领。
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PPT、实物投影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师:同学们,知道这节课咱们来干嘛的吗?(写字)课题是——峨眉山月歌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会读吗?齐读——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师: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全诗意境清朗秀美,语言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再次感受到了年轻的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情,和离开家乡对亲朋好友的恋恋不舍的无限情思。
过渡语:好诗配好字,怎样才能练得一手好字呢?咱们先去东晋时代向一位大书法取取经,他来了——PPT出示书法家故事《王羲之吃墨》,观看要求:师:同学们看到这,都有哪些收获?师小结:过渡:是啊,不管练习软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都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不管哪种风格的字,只要遵循书法的规则,都是美的。
同学们,想写好美美的钢笔字吗?那就开启我们的写字之旅吧二、出示“眉”1、师:这个字读什么?看字形,说说“眉”是指什么?自古以来,夸人家眉毛长得好看,都是怎么夸的,说一个词语?慈眉善目,眉清目秀,那道浅浅的眉毛宛如风中的柳叶飘逸出尘柳眉星眼螓首蛾眉眉清目秀眉目如画眉似新月浓眉大眼贼眉鼠眼就是某一种外貌的标注的,眯眯眼,短眉毛,瘦削脸,尖鼻子。
(师:所以呀,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许多爱美的姐姐、阿姨和妈妈,还有奶奶们,都)2写好主笔师:中国汉字的书写也是符合我们的审美眼光的,“眉”整个字形看上去显得很舒展修长。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书:课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板书:月半轮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
《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精选12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精选12篇)《峨眉山月歌》篇1教学古诗《峨眉山月歌》时上得十分开心,学生的激情感染了我,而他们也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诗与诗外的丰富感受。
1、拓展知识,燃热情。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前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齐读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板书:李白)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李白的知识。
生: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诗人。
生: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生:我还知道与他的雅号齐名的“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李白爱喝酒,而且常在酒后写下名篇佳作。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通过介绍把李白带到了我们中间。
[感想] 在日常的古诗教学中导入往往是不被重视的,可当学生讲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酒后写作后,我惊喜地发现了在学生眼中闪烁的知识积累被肯定后的愉悦,这就是学习古诗的动力。
想起我们儿时的学习经历,被刻在记忆深处的有时就是那么一句有关联的题外话,一个新鲜词眼便会让自己兴奋不已,这种学习的热情不正是教师想为学生点燃的吗?2、学诗立意,先抓情。
师:你能背几首李白的诗吗?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还有《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也是李白的诗。
师:这些诗分别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心情?生:思念家乡、怀念友人、赞美河山。
师: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心声,古人写诗也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感想] 由众多的情感表达引入本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既是一个铺垫,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诗歌中的情感是条主线,是理解内容的突破口,紧扣情感进行教学能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包含的意蕴。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峨嵋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学实录(送教课)(简)时间:9月11日地点:新教育小学小圆厅班级:四(4)教师:张立华诵读诗歌张老师在台前一站,给人感觉很沉稳。
老师显然准备了课件,因为没有电脑,而上课钟已响,张老师果断地开始上课了。
板书了“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
四年级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
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
学生依次背诵了《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背诵的节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学生平素的古诗积累功夫很扎实。
了解了李白,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
老师请学生跟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了课题。
老师问,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
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2、读诗。
老师请大家自由练读。
学生读了大约两三遍,只是没有自由读,一直是齐读。
老师要求大家停下,请了两位女同学来读诗。
读后,老师问刚才读过的一首诗的节奏是什么?学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
那么——这首诗押什么韵呢?学生也能很准确的说出诗押的是什么韵。
了解了这些之后,老师又请一位同学进行了朗读,提示注意节奏。
理解诗意理解诗意,张老师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点。
1、圈画诗中地名。
张老师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
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仅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学生一般都能找出三处以上的地名,少数同学能找出四处,全班只有极个别同学找对了五处地名。
张老师再提示: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他们的意思是老师告诉大家呢?还是你动脑筋思考思考呢?请默读古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峨眉山月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如“青冥”、“澄澈”等,以及古诗的对仗、韵律特点。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背诵、创作中体验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惜家园的情感。
2.通过学习《峨眉山月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进行写作,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峨眉山月歌》的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采用启发式、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诗词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诗词填空,巩固词汇和句式。
"下面是一道诗词填空的练习,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将空缺的词语填写完整。"
2.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峨眉山月歌》为蓝本,创作一首描绘家乡的诗歌。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峨眉山月歌》为参考,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家乡的诗歌。"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7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7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书:课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板书:月半轮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
《峨眉山月歌》 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峨眉山月歌》。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峨眉山月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思乡之情。
(2)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如“半轮秋”“影入平羌”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出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峨眉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峨眉山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美丽的山景,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峨眉山有关的古诗——《峨眉山月歌》。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半轮秋”“影入平羌”“思君不见下渝州”等词句。
(2)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峨眉山月的美丽和诗人旅途的孤独。
5、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峨眉山月?峨眉山月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2)探讨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如何通过峨眉山月表现出来的?(3)让学生思考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简洁明快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等。
《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
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1. 前言峨眉山月歌是一首美妙的中华民族传统民歌,其曲调悠扬,优美动人,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它的演奏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技巧,今天我们来详细讲解这首曲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优秀的传统民歌。
2. 曲式分析峨眉山月歌的曲式非常简单,由前奏、主歌、间奏、主歌、间奏和结束部分组成。
下面是峨眉山月歌的各个部分的简要分析:2.1 前奏前奏部分主要是以Bf小调为主调,采用一些音符的重复和变换,来达到渐入佳境的效果,为后面的主歌部分做好铺垫。
2.2 主歌主歌部分是整首曲子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为美妙的部分,其旋律优美动人,气贯长虹,要求演奏者对旋律起伏把握到位,力度把握得当,才能够真正表达出这首曲子的情感。
2.3 间奏间奏部分主要是通过采用一些突出节奏的方式来起到过渡和转换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和前面主歌部分的衔接,使整个曲子流畅演绎。
2.4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是整首曲子的结尾,通常可以采用渐弱的方式来结束,使曲子渐进平稳,最终结束。
3. 演奏技巧下面是演奏峨眉山月歌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与要点:3.1 音乐基础演奏峨眉山月歌需要练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基本的音符、节拍、乐器演奏技巧等。
同时要注意自己的呼吸、姿态等基本要素,保证演奏技巧的稳定、准确。
3.2 奏气技巧峨眉山月歌曲调悠扬,需要演奏者注意调整节奏、力度和音色值等。
3.3 情感表达峨眉山月歌作为一首民歌,其曲调凄美情感比较深沉,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演奏时,可以通过调整演奏的力度、速度等方式来表达传统民歌的情感。
4. 结论总的来说,峨眉山月歌是一首传统民歌,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内涵。
为了演奏好峨眉山月歌,首先要掌握基本的音乐学知识,其次是学会合理地运用各种演奏技巧,并注重情感表达。
掌握了这些技巧和要点,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演奏出一首优美、动人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7篇《《峨眉山月歌》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7唐代诗人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 年)。
李白的出生地现在尚无定论。
目前学界有四种说法,蜀中说、碎叶说、条支说和长安说。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李白五岁时随家人迁涉入蜀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邮)。
李白的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少年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离家远行,开始的时候他主要在蜀中游历。
他出行的路线是从绵州昌隆出发,南下成都,大约在开元九年(公元721 年)21岁的时候,李白到达了成都,写出了《登锦城散花楼》,《白头吟》等诗篇。
此后又游历了彭山、峨眉、乐山等地,给后人留下了铁杵磨成针等传说。
李白真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 年)是年李白25岁。
就在这个时候,李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1274年前的初秋,李白从清溪驿登船,顺流而下,开始了他长达近40年的人生漫游。
这首短小的绝句,28个字,嵌入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也是仅见的。
“四句入地名五,古今目为绝唱”。
表现出李白的诗在青年时代已经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那么,李白所说的地名都在哪呢?峨眉山即现在的峨眉山,现在有峨眉山市。
平羌江即现在的青衣江。
源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入岷江。
清溪在现四川楗为县境内。
渝州即现在的重庆市。
还有三峡。
提起三峡人们普遍认为是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现在很多出版物上关于这首诗的注解,也是认为是长江三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范文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美感。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美感。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峨眉山月歌》、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简单交流,询问学生对峨眉山的了解程度,并引入本课《峨眉山月歌》。
2.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
•随机提问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美感。
3. 语言点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4. 朗读训练(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分角色进行小组朗读。
•鼓励学生模仿声音、语调和表情进行表演。
5. 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学生讨论分工合作,设计表演动作和表情。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
6.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词语解释等方面的练习。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意境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课文《峨眉山月歌》的意境和美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朗读训练和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和表演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拓展练习,巩固了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
改进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例如设置小组比赛、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点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本节课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峨眉山月歌教案 (2)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诗词和山水意境。
2.学习并掌握《峨眉山月歌》的歌谣形式与旋律。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峨眉山月歌》歌谱。
2.录音机或音乐播放器。
3.PPT或黑板、粉笔。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1.引入话题:出示峨眉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对峨眉山的认识,并与其它著名山区进行对比。
2.演唱《峨眉山月歌》的歌谣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学习歌谣的旋律1.教师演示并学生跟唱《峨眉山月歌》的前两句歌词,帮助学生熟悉歌谣的旋律。
2.学生分组合练歌谣的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第三部分:学习歌谣的歌词1.教师分段教授歌谣的歌词,帮助学生了解词义和歌词的韵律。
2.学生分组合练歌词和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第四部分:理解诗词和山水意境1.教师解读歌词中的诗句,讲解其意义和背景。
2.引导学生观察峨眉山的图片,感受其中的山水意境。
3.学生撰写关于峨眉山的描述,用诗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部分:艺术欣赏和表演1.教师播放经典的《峨眉山月歌》演唱录音,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其中的表演技巧。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合唱表演,体验音乐和歌词的结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峨眉山的图片,与学生进行讨论。
2.演唱片段:学生欣赏并学唱《峨眉山月歌》的前两句歌词。
3.学习旋律:学生分组合练歌谣的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4.学习歌词:教师分段教授歌词,学生合练歌词和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5.理解诗词意境:教师解读歌词中的诗句,学生观察峨眉山图片并撰写诗词。
6.艺术欣赏和表演:教师播放经典录音,学生分组展示合唱表演。
7.总结回顾: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1.合唱表演的评价:包括合唱的协调程度、音调准确性等。
2.个人表达的评价:包括诗词的内容、表达方式及情感的准确传达程度。
3.学生的参与度: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分组合作的表现等。
《峨眉山月歌》课堂实录
《峨眉山月歌》课堂实录《《峨眉山月歌》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你能背几首李白的诗吗?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还有《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也是李白的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齐读课题。
二、作者介绍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李白的知识。
生: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诗人。
生: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生:我还知道与他的雅号齐名的“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李白爱喝酒,而且常在酒后写下名篇佳作。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通过介绍把李白带到了我们中间。
现在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
三、背景介绍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
李白是蜀人,李白年轻时满怀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踌躇满志离开蜀地辞亲远游。
因此峨眉山之月也就是故乡之月。
这个青少年离开生活过的蜀地之后,心中充满着留恋。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创作而出的。
四、学习《峨眉山月歌》1、下面请听听录音朗读(师板书诗歌)2、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读诗歌,读准字音。
3、老师找个别同学试着读一读,学生个人读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请同学们再次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读完老师标出停顿)5、同学们,在这首诗标题里有一个地名,能找出来吗?简介“峨眉山”。
语文教学——《峨眉山月歌》教案讲解
语文教学——《峨眉山月歌》教案讲解教案讲解《峨眉山月歌》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高远的气势、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中华的无数读者,成为了经典名篇。
如何教学这样一首经典诗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来讲解《峨眉山月歌》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峨眉山月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了解《峨眉山月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使学生能准确、全面地把握作品的艺术价值。
2.透彻理解《峨眉山月歌》的主旨和思想内涵,在从艺术方面领悟作者思想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知识的储备、思维的深度和思考文学作品的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艺术欣赏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峨眉山月歌》的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语言基础,能够准确理解和口吐诗的全文。
2.对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和思想内涵,会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来体现作者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3.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从文学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思考,发现和感悟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捕捉诗歌的思想,从而对《峨眉山月歌》产生兴趣和领悟出该诗的艺术价值。
2.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通过诗歌鉴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语言素养和文学情趣。
四、教学方法1.教师采用直观的方式,将《峨眉山月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内涵意义、艺术特色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2.在课堂上进行文本的解读,教师可以运用“五步阅读法”或“四步解析法”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表达主题、描绘景色、运用修辞等方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教育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教学古诗《峨眉山月歌》时上得十分开心,学生的激情感染了我,而他们也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诗与诗外的丰富感受。
1、拓展知识,燃热情。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前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齐读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板书:李白)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李白的知识。
生: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诗人。
生: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生:我还知道与他的雅号齐名的“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李白爱喝酒,而且常在酒后写下名篇佳作。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通过介绍把李白带到了我们中间。
[感想] 在日常的古诗教学中导入往往是不被重视的,可当学生讲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酒后写作后,我惊喜地发现了在学生眼中闪烁的知识积累被肯定后的愉悦,这就是学习古诗的动力。
想起我们儿时的学习经历,被刻在记忆深处的有时就是那么一句有关联的题外话,一个新鲜词眼便会让自己兴奋不已,这种学习的热情不正是教师想为学生点燃的吗?2、学诗立意,先抓情。
师:你能背几首李白的诗吗?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还有《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也是李白的诗。
师:这些诗分别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心情?生:思念家乡、怀念友人、赞美河山。
师: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心声,古人写诗也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感想] 由众多的情感表达引入本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既是一个铺垫,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诗歌中的情感是条主线,是理解内容的突破口,紧扣情感进行教学能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包含的意蕴。
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品)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教学古诗《峨眉山月歌》时上得十分开心,学生的激情感染了我,而他们也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诗与诗外的丰富感受。
1、拓展知识,燃热情。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前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齐读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板书:李白)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李白的知识。
生: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诗人。
生: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生:我还知道与他的雅号齐名的“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李白爱喝酒,而且常在酒后写下名篇佳作。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通过介绍把李白带到了我们中间。
[感想] 在日常的古诗教学中导入往往是不被重视的,可当学生讲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酒后写作后,我惊喜地发现了在学生眼中闪烁的知识积累被肯定后的愉悦,这就是学习古诗的动力。
想起我们儿时的学习经历,被刻在记忆深处的有时就是那么一句有关联的题外话,一个新鲜词眼便会让自己兴奋不已,这种学习的热情不正是教师想为学生点燃的吗?2、学诗立意,先抓情。
师:你能背几首李白的诗吗?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还有《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也是李白的诗。
师:这些诗分别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心情?生:思念家乡、怀念友人、赞美河山。
师: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心声,古人写诗也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感想] 由众多的情感表达引入本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既是一个铺垫,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诗歌中的情感是条主线,是理解内容的突破口,紧扣情感进行教学能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包含的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
本文是关于《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古诗《峨眉山月歌》时上得十分开心,学生的激情感染了我,而他们也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诗与诗外的丰富感受。
1、拓展知识,燃热情。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前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齐读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板书:李白)
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李白的知识。
生: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诗人。
生: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生:我还知道与他的雅号齐名的“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李白爱喝酒,而且常在酒后写下名篇佳作。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通过介绍把李白带到了我们中间。
[感想]在日常的古诗教学中导入往往是不被重视的,可当学生讲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酒后写作后,我惊喜地发现了在学生眼中闪烁的知识积累被肯定后的愉悦,这就是学习古诗的动力。
想起我们儿时的学习经历,被刻在记忆深处的有时就是那么一句有关联的题外话,一个新鲜词眼便会让自己兴奋不已,这种学习的热情不正是教师想为学生点燃的吗?
2、学诗立意,先抓情。
师:你能背几首李白的诗吗?
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还有《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也是李白的诗。
师:这些诗分别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心情?
生:思念家乡、怀念友人、赞美河山。
师: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心声,古人写诗也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感想]由众多的情感表达引入本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既是一个铺垫,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诗歌中的情感是条主线,是理解内容的突破口,紧扣情感进行教学能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包含的意蕴。
3、身临其境,显真情。
师:这首的妙处在于这短短28个字的诗中却有五处地名,你能找出来吗?
生: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勾勒“峨眉山、明月、平羌江、三峡”图。
)
师:读读古诗,你能把这几个地名都标在图上吗?(了解李白的行程)
师:读读诗句,看看书上的插图,结合黑板上的图,找出你不理解的诗句或词语。
生:“半轮秋”什么意思
生:从图上看出就是“秋月半轮”的意思。
师:古人常说人月两团圆,可此时作者抬头所见却是清秋半轮月,他的心情又会如何呢?
生:他会埋怨道:半轮月亮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圆呢?我什么时候才能和朋友再相聚呢?
生:“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影”是什么?
生:看图我猜是月影。
师:你有过这样一种“我走月亮也走”的感受吗?说说你的经历。
生:夏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散步,月亮老是跟着我。
生:有一次我晚上坐船去上海,月亮倒映在江水中,船走月亮也走。
师:古人常常对月抒情,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
师;“月是故乡明”啊!
生: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表达了对弟
弟的思念。
师:作者随江而下,月如影相随。
这是哪里的月?
生:故乡的月。
生:与朋友别离时的月。
师:月亮为何总跟着作者?想想李白此刻看到这个情景,会是什么心情?他会说些什么?
生:月亮舍不得李白离开。
生:是友人舍不得李白离开。
生:是李白舍不得离开故乡和朋友。
[感想]月亮本是诗中一个普通景物,但古人对月亮往往有着丰富的情感。
教学中抓住月亮这个感性的景物,由景入诗,由诗及人,由人及己,层层深入,步步入境。
在生活经验与体悟诗歌的基础上让作者的感情从学生的口中自然流露,娓娓道来。
看似无情却有情的月亮成了学生们走入李白内心的桥梁,成了作者和读者宣泄感情的共同媒介。
4、反差体验,悟深情。
生:“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君”指谁?
生:是李白的好朋友。
师:李白连夜赶路行程匆匆,也许还没来得及向朋友、亲人告别呢。
想想这时李白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无可奈何。
生:渴望与朋友再欢聚。
师:你有好朋友在外地吗?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你的思念的?
生:打电话联系,表达思念。
生:写信给他告诉他很想他。
生:还可以发电子邮件给远方的朋友表达思念。
师:你愿意送李白一部手机让他在孤寂的夜行船上和朋友再聊一聊,以表思念之情吗?同桌互演李白和朋友打电话,倾诉思念之情。
师:手机是我们送给李白的,当时的他可是一无所有。
船越行越远,思念也越来越长,李白只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借酒浇愁。
生:对月感慨。
生:吟诗思友。
……
师:哎,“夜发清溪向三峡”,(引读)——“思君不见下渝洲”。
师:你理解李白此刻的心情吗?再读诗体会体会。
(自由读,齐读)
[感想]古诗中的“思君”一词点明了诗的主旨,诗中的人与景无不关合着一个“情”字。
今天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如此的迅捷明了,与作者的“无处寄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的心理体验让学生更进一步领悟到诗人的情真意切,思念无人与说的无奈。
在角色体验之后,在“情”字入心之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的语言妙处的领悟皆通过朗读表现了出来,真正是情由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