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使用工具观察事物,记录观察结果。

2. 实验法:设计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假设。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

4. 资料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生物的生长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三、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植物的生长条件:光照、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营养繁殖(如扦插、压条)。

四、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再到繁殖下一代。

2. 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3. 动物的适应性:动物通过进化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五、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

2.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可以以不同形式存在,如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并且在转换过程中总量守恒。

3. 能源的利用:人类如何获取和使用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等。

六、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引起的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3.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4. 宇宙的探索: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包括星座、星系、黑洞等。

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反应类型、条件、产物。

4. 常见物质的用途: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等。

八、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科学五年级苏教版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苏教版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苏教版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五年级的苏教版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五年级苏教版科学的主要知识点:一、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2. 植物和动物的适应性:学习植物和动物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

3. 生态系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形态: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相互转化。

2. 物质的性质: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等。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三、力和运动1. 力的作用:推力、拉力、摩擦力等。

2.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旋转运动。

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四、能量的转换和传递1.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2. 能量的转换:如摩擦生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3. 能量的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

五、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

3. 太阳系: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知识。

六、科学探究方法1. 提出问题:学会如何提出科学问题。

2. 收集信息: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法收集信息。

3.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

4. 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实验或调查。

5. 分析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6.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结语通过五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这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不断发现科学的奥秘。

江苏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江苏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江苏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江苏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内容:一、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 植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整个生长过程。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学习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3. 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究植物如何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4. 植物的水分循环:理解植物如何吸收和利用水分。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1. 动物的生长发育:观察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了解它们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动物的繁殖:学习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等。

3. 动物的适应性:探究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三、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三态变化:了解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

2. 物质的密度:学习密度的概念及其在不同物质中的应用。

3. 物质的溶解性: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四、力和运动1. 力的作用:理解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2. 重力:学习重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摩擦力: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能量的转换与守恒1. 能量的类型:了解机械能、热能、电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

2. 能量的转换:学习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如何转换。

3. 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能量守恒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六、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太阳系:学习太阳系的构成,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3. 宇宙的奥秘:探究宇宙的起源和宇宙中的其他星系。

七、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与记录:学习如何科学地观察自然现象并记录数据。

2. 实验设计:掌握设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数据分析:学习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主动探究科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课题1 物质世界1.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物质性质,了解物质的分类;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3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实验操作。

1.5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实验材料。

1.6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思考物质的特点和分类。

(2)新课: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世界的奥秘。

第二章:课题2 地球与宇宙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 教学重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4 教学难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5 教学准备:地球模型、宇宙图片等教学资源。

2.6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和宇宙,思考地球和宇宙的特点和组成。

(2)新课:讲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展示宇宙的组成和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第三章:课题3 生物与环境3.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图文彩色版)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划重点

(图文彩色版)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划重点

-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光源可以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像太阳、闪电、萤火虫等这样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

(2)像电灯、蜡烛、烟花等人工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4.按光源的发光原理,可以把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1)如太阳、闪电、蜡烛、白炽灯等通过发热激发出光的光源叫热光源。

(2)不需要发热就能发光的光源叫冷光源,如萤火虫、LED灯等。

5.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1)蜡烛燃烧发光: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2)给细钢丝通电,让钢丝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

6.通电时千万不要摸钢丝。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激光笔发出的光在玻璃容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3.当三张硬卡纸的小孔与手电筒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4.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射击瞄准、排齐队列、皮影表演等。

5.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6.做小孔成像实验。

(1)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

(2)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2.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镜面、玻璃表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静的水面等物体的反光效果都很好。

3.月球本身不发光,当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时,在月球表面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一部分光进入人眼,因此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亮的。

4.两面镜子夹角越小,镜中出现的像就越多。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实验梳理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实验梳理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第2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设计制作。

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是(相反)的,利用(镜子)、(水雾)或(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4、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5、(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

第二单元热传递第5课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4、(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

也就是说(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

5、(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学习观察的基本技巧,如顺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进行实际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1.2 实验法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测量、称量等。

进行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掌握物质的三个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 分子与原子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学习分子模型的制作。

掌握原子的结构,学习原子模型的制作。

第三章:力学3.1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2 压强与浮力学习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学习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能量与能源4.1 能量的基本概念学习能量的定义,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4.2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我国主要的能源类型,学习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5.1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

5.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生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

第六章:地球与宇宙6.1 地球的构造学习地球的地理位置、结构及地表特征。

进行地球仪的使用练习,了解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6.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七章:人的身体与健康7.1 人体结构学习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作用,探讨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7.2 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八章:生活中的科学8.1 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消化、清洁剂的作用等。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
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回顾和复。

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研究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了解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和气味
- 熟悉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如水、空气和木头
第二单元:力的传递与受力分析
- 研究力的传递和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 了解物体受到的力的作用和效果
- 掌握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描述方法
第三单元:日常生活中的杠杆
- 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 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杠杆,如剪刀和钳子- 掌握杠杆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第四单元:生命活动与健康
- 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
- 掌握健康饮食的概念和原则
- 研究保护眼睛、耳朵和牙齿的方法
第五单元:自然界的变化与规律
- 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
- 了解常见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 研究如何观察和记录变化
第六单元: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 了解各类生物的特征和性
- 研究如何观察和记录生物的特征
以上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的研究和复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教授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自然科学基础1.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过程。

2.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以及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二、植物与动物1. 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 动物的分类:学习如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三、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 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以及能量的流动。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2. 太阳系:学习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

五、天气与气候1. 天气现象:了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如云、雨、雪等。

2. 气候类型:学习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等。

六、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与实验: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科学知识。

2. 数据记录与分析:掌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

七、科学与生活1.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知识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尊重。

结语通过学习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程,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精华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一课《光源》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⒉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常见的自然光源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 常见的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 开启的电灯、发光二极管)。

3.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 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 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5.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二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2000多年前, 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 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且(左右颠倒)。

5.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小孔后成像, 如果物体是彩色的, 像也是(彩色)的像与物体的颜色(完全一样)。

第三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 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2.(万花筒)和(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3.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4.(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5.两面直立的镜子的夹角(越小), 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6.(猴子捞月、杯弓蛇影、圣火采集)等情形, 都属于光的反射。

7.像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都具有(光滑)的特点它们的反光效果好。

第四课《七色光》1.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 形成(彩虹)。

2.(阳光明媚且光线具有一定的角度)是形成“彩虹”的必要条件。

3.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 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4.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一、小范围重点内容
1.能量和变形
(1)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运动、发热、照明等活动的能力;
(2)能量的转换及其应用;
(3) 力和变形的关系;
(4) 力的作用及其应用;
(5) 静力的作用及其应用。

2.物质的性质
(1)定义和特性;
(2) 物质的分类;
(3) 物质的成分及其特性;
(4) 物质的性质;
(5) 物质的变化。

3.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1)物质组成;
(2)物质变化的类型;
(3)物质变化的条件及其现象;
(4)物质变化的实验;
(5)物质变化的应用。

4.太阳系
(1)太阳系的组成;
(2)太阳系中的行星特征;
(3)月球的特征及气候特征;
(4)木星及其卫星的特点;
(5)地球的位置和特征。

5.宇宙的构成
(1)宇宙的构成;
(2)宇宙中的星体;
(3)银河系的特征及类型;
(4)宇宙中的能量及其转换;
(5)宇宙中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

二、学习重点
1.正确掌握定义,特征及其应用。

2.掌握科学实验的知识,做出证明。

3.培养认识宇宙本质的能力,掌握其物理知识。

4.系统地学习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5.提高锻炼自身认知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总结 新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总结 新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如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自然光源(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

2.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3.像蜡烛那样通过燃烧发光的光源: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

4.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5.像钢丝那样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6.闪电是碰撞摩擦发光。

烟花、炸药是爆炸发光。

7.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束射出,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8.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墙上形成倒立的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在空气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9.我的解释: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10.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在众多的物体当中,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因为镜子表面非常光滑。

镜子的成像特点:光路是可逆的。

镜子中的像与实物左右相反两面直立的镜子夹角越小成像越多11.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白天看清楚路面,是因为路面反射太阳光。

在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因为水反射太阳光。

夜晚我们能看见月亮,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

我们能看清楚书上的字,也是因为光的反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就是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

“阳光接力打靶”游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用一面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12.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月光是从哪里来的?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所谓的月光不是月亮发出来的,而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单元一:科学探究的道路1. 科学家是谁- 科学家是一群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并倾向于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去探究真相的人。

- 科学家需要具备好奇心、刻苦精进、准确性和好奇心,他们能够发现新知识,并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2. 科学实验的思路-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有:假设、实验分析、结论。

- 实验分析中的活动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

- 假设是实验分析中的起点,而结论则是活动的结束。

3. 科学调查的方法- 科学调查有两种方法: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

- 实地调查指的是亲自前往实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 问卷调查指的是发放调查问卷,让被调查者回答问题。

单元二:植物的生存条件1. 不同植物的生长性- 彩色植物:生长较快,容易吸引昆虫来传粉。

- 落叶植物:受气温和日照时间等影响,将叶片脱落。

- 绿色植物:生长地点广泛,适应性强。

2. 生长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太阳光:太阳光对植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

- 空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温度等对植物生长都起着关键作用。

- 土壤:土壤中的水分、有机物和养分等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

3. 植物的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花粉经过传染到雌蕊上,受精后,花就会结出果实。

- 无性繁殖:植物不需要花粉和配子,就可以通过自身组织生长产生新的植株。

单元三: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针对不同物质,物质的三态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等。

- 物质状态的转化也有三种:凝固、熔化和升华。

2. 物质的成分及混合物-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或化学手段分离出不同的组成部分。

- 混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但仍可分离出各自的成分。

3.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作用,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物质通常可以通过电解、加热、灼烧等方式进行化学变化。

单元四:自然之风1. 风的成因和分类- 风是由于地球的旋转、温差等因素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课题1 地球上的水1.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1.2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水分布及水循环过程。

1.3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1.4 教学准备课件、地球仪、图片等。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水的分布。

1.5.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介绍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水域。

1.5.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流入地下水、流入海洋等。

1.5.4 案例分析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1.5.5 课堂练习学生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

1.6 课后作业查找有关水循环的资料,了解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课题2 天气与气候2.1 教学目标认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2.2 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3 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4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气象器材等。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

2.5.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2.5.3 课堂讲解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等。

2.5.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气象站,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

2.5.5 课堂练习讨论天气与气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出行等。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注天气与气候的重要性。

2.6 课后作业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异。

第三章:课题3 生物的多样性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3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4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

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5、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

6、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7、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9、光是一种能量。

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2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

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单元一:生命科学基础1.1 课时一:观察裸露种子的发芽- 目标:通过观察裸露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需要的条件。

-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发芽需要的条件。

- 教学准备:裸露种子(如豌豆或玉米种子)、水、、土壤。

-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裸露种子的外观特点。

2. 将裸露种子放入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3.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 结合观察结果,讨论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需要的条件。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2 课时二:植物的养分与吸收(一)- 目标:通过探究植物吸收养分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养分。

- 教学重点:植物的养分需求及吸收方式。

- 教学准备:小麦或玉米种子、硬纸板、保鲜膜、、水、土壤。

- 教学过程:1. 提供小麦或玉米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特点。

2. 制作一个简易的水培装置,将种子置于水培装置中,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

3. 观察种子在水培装置中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以及植物的养分需求。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3 课时三:植物的养分与吸收(二)-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过程。

- 教学重点: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

- 教学准备:小麦种子、密封袋、黑纸、棉花、水、高锰酸钾溶液。

- 教学过程:1. 将小麦种子分成两组,每组10颗。

2. 在两个密封袋中分别放入一片潮湿的棉花,放入5颗小麦种子,并封好袋子。

3. 在其中一个密封袋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4.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5.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单元二:物质的分离和组成2.1 课时一:物质的三态和混合物- 目标:通过实物实验,探究物质的三态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测试1.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早上太阳高度低,中午太阳高度高,傍晚太阳高度低。

2.一天中太阳方向的变化规律: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头顶(偏南),傍晚太阳在西方。

3.一天中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早上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脚下(偏北),傍晚影子在东方。

4.太阳中或日晷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制作的,用来计算时间。

5.手掌日晷的玩法: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上午左手食指代表早上6点,下午右手食指代表傍晚6点。

6.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月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7.地球上位于东面的国家比位于西面的国家,较早看到日出,较早看到日落。

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出和日落的国家是日本,韩国等。

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12小时,当我国是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

8.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圈是一天,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四季变换;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是农历一个月,导致了月相的变化。

9.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

10.月相变化规律是:从新月开始,先变成蛾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1.新月在初一,这一天在天上看不到月亮。

12.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13.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4.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5.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6.小孔成像是由我国古代的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物体影像,方向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7.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曲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

它们都不是透明的。

凸面镜的表面是突出的,凹面镜的表面是凹陷的。

凸面镜最主要用在倒车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凹面镜常见于哈哈镜或勺子背面,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

18.光的折射:看到水面处的铅笔发生了弯折,说明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是,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9.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他们是透明的。

20.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可以聚光,主要用于放大镜、远视眼镜和老花镜。

21.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有缩小作用,可以散光,主要用于近视眼镜。

22.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彩虹,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了色散,从而形成了彩虹。

23.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白光透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4.牛顿最早发现了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25.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

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26.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

27.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如钢尺,铁钉等。

大地和人体都是导体。

28.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如塑料,橡胶等。

29.不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太多的用电器,或者长时间使用电器,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30.使小灯泡更亮的方法:①加电量,主要指添加有电的电池;②减电阻,主要指使导线变细变短或减少同一电路中的灯泡。

31.使小灯泡更暗的方法:①减电量,主要指减少电路中的电池;②加电阻,主要指使导线变粗变长或增加同一电路中的灯泡。

32.磁铁最主要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3.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用字母N(North)表示,磁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用字母S(South)表示。

3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引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引磁铁的S端。

与此相反的,大小差不多的两个磁铁遵循磁铁最主要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5.磁化缝衣针的时候,需要强调沿着同一个方向摩擦。

本册中另一个需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进行的实验是在制作电磁铁时,缠绕在铁钉上的线圈也应该是同一个方向的。

36.不能靠近磁铁的物体有软盘、磁卡和磁带。

因为他们的关键部件是用磁性材料制作的,长期接触磁铁会损坏关键部件。

37.增加电磁铁的磁力:①增加电量,主要是增加有电的电池;②增加线圈的匝数。

38.减少电磁铁的磁力:①减少电量,主要是减少电池数;②减少线圈的匝数。

39.改变电磁铁的磁极:①改变电池的正负极;②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

40.电磁铁和磁铁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电磁铁的磁力和磁极可以改变,而永久磁铁则不能。

41.呼吸和心跳会随着运动而加快。

42.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特别注意,口不是呼吸器官。

43.血液循环器官有:心脏、血管。

44.我们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5.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人的肺活量。

儿童的肺活量比成人的小,因为儿童的肺小,这也导致了单位时间(一分钟)内儿童的呼吸次数比成人的多。

46.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脑、心脏、胃、肝脏等器官,尤其是肺。

47.肺里密集地布满了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48.心脏位于左胸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大小如紧握的拳头49.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人体的血管大体分为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

人体的血液大体分为静脉血和动脉血。

动脉血含氧量高,静脉血含氧量低。

50.心跳和脉搏的次数是一致的,在劲动脉和桡动脉都可以摸到脉搏。

51.心脏不生产血液,也不贮藏血液,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

52.血液循环的作用: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53.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都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54.解释:我们既要善于观察,又要勤于思考。

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是一个充满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55.解释不一定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56.关于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涉及到五位科学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以及阿拉伯物理学家阿尔哈曾。

57.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图形和公式也是模型。

58.模型举例:三球仪、植物细胞模型、水的循环模型、桃花模型、手臂活动模型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测试59.如何测量太阳的高度?60.手电筒模拟太阳位置变化的实验,各个实验器材分别代表什么?61.如何玩手掌日晷?62.用幻灯和地球仪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地球仪转动的方向,被幻灯照射的部分是白天?63.用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是延直线传播的?64.小孔成像原理图?65.潜望镜原理图?66.制造彩虹?67.如何制作开关,连接简单电路?68.如何利用磁铁和缝衣针制作指南针?69.如何制作电磁铁?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力?70.如何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71.如何测量肺活量72.如何保护呼吸器官?呼吸器官有哪些?73.如何保护心脏?血液循环器官有哪些?74.如何模拟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75. 如何做出正确的解释?五年级科学上册重要概念日晷太阳钟,地心说,日心说,小孔成像,反射,折射,导体,绝缘体,心跳,解释,呼吸器官及作用,血液循环器官。

一年级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班级: 姓名: 等级:一、基j ī础ch ǔ知zh ī识sh í。

(60分)1.把b ǎ生sh ēn ɡ字z ì和h é相xi ān ɡ对du ì应y īn ɡ的de 音y īn 节ji é连li án 起q ǐ来l ái 。

(10分)2. 读d ú拼p īn 音y īn 写xi ě词c í语y ǔ。

(16分)p ín ɡ ch án ɡ d ì ɡu ā zh ōn ɡ t óu j ìn l áih ái y ǒu y ǐ j īn ɡ w én m ín ɡ li án zh ǎn ɡ3.在z ài 下xi à面mi àn 的de 的de 两li ǎn ɡ个ɡè框ku àn ɡ里l ǐ各g è选xuǎn 一y ī个g è字z ì组z ǔ成ch én ɡ词c í语y ǔ写xi ě在z ài 田ti án 字z ì格ɡé里l ǐ。

(6分)往 空 下 人 包 开 让 找 天 书 来 坐 x īnbi àny ì zhu ī h óu h ǔ ch í g āng di ū y ì 新 刚 丢 意 遍 猴 追 虎 迟 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