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自主阅读 蜘蛛教案 北师大版
课题
蜘蛛
备课人
杨金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生动性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方法目标
学习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及文体知识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
平实性说明与生动性说明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质疑问难
5.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逻辑顺序。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等。
学习了本文,使同学们认识了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了解了其产生的生理机制,丰富了同学们的生物知识,开拓了视野。
请同学们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
教师口述
学生记录
学生查工具书自己处理字词
学生在熟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思考作答,教师点拨
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增加知识积累
扫清字词障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阅读、分析、表达的能力
加强对说明文写作的实践。
板书设计:
蜘蛛
记叙“捉飞将”的情景
引出对象蛛丝产生的生理机制织网捕食(特点)
人类对蛛丝的利用
表----里此----彼
教学感悟:
蚋引用诗谜的作用?
明确:饶有兴趣,吸引读者。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蜘蛛捕食的几种情形:
明确:1)克敌制胜
2)势均力敌
3)反遭暗算
3.蜘蛛织网的生理机制是怎样的?
明确:蜘蛛的腹内有数种腺体。
4.文章围绕蜘蛛的什么特点介绍了它的哪些知识?
北师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生之机趣日历课时:2课时主备人:张有志审核人:周俊兰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字词,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2.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
3.学习平实语言中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领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品味格言式的优美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冯骥才(1942~)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等。
2.朗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注音。
同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了.无( ) 黯.淡( ) 侥.幸( ) 魅.力( ) 废墟.( ) 镶嵌(...)倒行逆施:。
刻骨铭心:了无:。
侥幸: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导学1.提问作者及生字词。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1.朗读文章,感知文章深意。
(1)本文是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的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
清理请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
(2)选读课文,选择自己感触深的句子反复品读,谈谈你的感触。
(请在书上标注)(3)我感触深的句子是:(4)我的感触是:(三)研讨交流:1.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2.反复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三、课后巩固1.抄写生字及词语、解词(各两遍)2.摘录惜时的名言锦句3条,写于笔记本上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自主品读课文,体会本文主旨。
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导学1.老师提问课前预习知识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1.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 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自主阅读《蜘蛛》教案
《蜘蛛》优教教案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作品。
2.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3.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4.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2.学习本文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描写文字各占一半,文风清晰生动的特点。
3.理解课文运用夸张描写的笔调体现生命的顽强,学习蜘蛛坚强不屈、毫不气馁的精神。
评价任务: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能区分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描写文字。
3.能条理清晰的说明蜘蛛的某一特性。
教学过程:一、出示“蜘蛛”图片,导入新课。
指名学生谈对蜘蛛的印象,说出它的特点,其他同学补充。
提示:像这种介绍事物特点的文字叫说明文。
而科学小品文也属说明文的范畴,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它的笔法来写,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它的特点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2.字词音。
3.层次划分。
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完成,互相补充。
三、初读课文。
根据提示填空:1.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中,蜘蛛最()。
2.天然的生理机能还赋予这种动物以一种(),使之能拉出粗细均匀的丝。
3.当一只蜘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时,它就不可能()到俘获物,最后将死于()。
思考:文章围绕蜘蛛的什么特点,介绍了它的哪些知识?其中说明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指导学生独学后对组交流,组内协调,准备派代表展示。
答案提示:围绕蜘蛛“聪明”的特点,介绍了它织网过程、战斗生活、捕食习性、成长过程,重点说明它的生存特性,表现蜘蛛坚强不屈、毫不气馁、不向生活妥协的品质和精神。
【教育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蚂蚁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15
4. 蚂蚁1教学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文章所写内容,借助字词典解决文中字词。
2、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老师所提的问题,正确理解本文主旨。
3、通过列举具体语句,体会文章“大词小用”的表达效果。
2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篇幅相对短小,可以一课时完成。
文章内容是作者记叙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并由此生发了一些对人生的感慨,对生命的认识,文章语言浅显平实,表意明确,运用了“大词小用”的表现手法,富有幽默风趣的艺术特点。
但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比较隐晦的,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明确表达,只是说自己看到蚂蚁后产生了很多“感慨”,但具体有哪些感慨,文中并没有明确说。
因此本文看似浅显,但需要深挖的,值得探究的东西很多。
而对于人生、生命的感受想法本来就是很大很深的话题,所以老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对本文的主旨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面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精要地设计一个可以概要文章主旨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才能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章内容。
所以我要采用“一问式”的方法教授本课,设计一个核心问题就成了解读本文的关键。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十四五岁了,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他们对社会、家庭、人生、生命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想法,因此这篇谈论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感慨的文章是可以交由学生讨论探究来完成的。
通过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作者的目的和意图,理解文章的主旨。
因此本文采用“一问式”教学法是可以的。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老师所提的问题,正确理解本文主旨。
难点:通过列举具体语句,体会文章“大词小用”的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1教学策略和手段:采用“一问式”教学法,通过对老师所提的核心问题的分析探究,正确理解本文主旨。
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自我诵读——合作讨论——指导深入——交流感悟——课后检测”五个环节,深入浅出完成整个教学内容。
2教学活动课前准备:(一)学生的准备:1、你对自然界中的微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和想法?2、理解“义无反顾”“重大判断”“信念坚定”的含义和常规的使用对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蚂蚁》教案 北师大版
《蚂蚁》几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联想,慨叹蚂蚁的幸福货真价实及人在天地间的渺小。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理解生字词;2、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3、加深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感和人文悲悯情怀。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理解生字词;2、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相关图片若干张;2、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蚂蚁是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你仔细观察过他们吗?观察过他们后有什么感想吗?写下来过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帆的《蚂蚁》,看看南帆是如何观察,如何联想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作者介绍:南帆,原名张帆,学者。
1957年生,福建福州人,主要学术著作:《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阐释的空间》《冲突的文学》。
在学术研究之余,写一些“智性散文”。
散文集《文明七巧板》、《叩访感觉》、《追问往昔》等。
2、积累字词:畏畏缩缩 wěi 偷渡 tōu 透彻 chè谨慎 jǐn shèn 左顾右盼 pàn 试探 tàn 摇晃 huàng 嗅 xiù义无反顾 gù饼干屑 xiè打量 liang 瞬息 shùn 涵义 hán 渺小 miǎo 怜悯 mǐn 居高临下 lín 顷刻 qǐng 捻成 niǎn 碎末 suì蹒跚 pán shān 戳破chuō感慨 kǎi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讲述了一只蚂蚁在我的书桌上发现了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
2、若是将课文分层,可以怎么分?(1—5段)一只蚂蚁爬上书桌并发现了饼干屑的过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蚂蚁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
4. 蚂蚁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发出的感慨。
2.欣赏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细致描写。
3.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4.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感悟。
2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改过本文主要内容,体会简洁美。
2.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如何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生动形象的。
3.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理解,感悟生之机趣,培养学生的爱心。
3教学过程一、感知蚂蚁形象美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
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
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感受描写细致美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
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蚂蚁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
4. 蚂蚁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2.学会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解读蚂蚁;3.学会品析文章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2学情分析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较容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品形象,但对于后文作者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我通过让学生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来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从而降低难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学会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解读蚂蚁;2.学习本文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4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蚂蚁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动物。
如果一只蚂蚁此时爬到了你的书桌上,你会怎么办呢?(生笑:捏死它。
生:把它捏走扔掉)也许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当代学者南帆,在面对书桌上的蚂蚁时,却有了不同常人的表现和思考。
那么,他究竟会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蚂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帆的《蚂蚁》,探个究竟。
二、了解南帆三、检查预习情况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请大家读一读。
畏、怯、谨、嗅、渺、悯、顷、捻、蹒、戳2.请大家用组词的方式读。
3.请大家齐声朗读,每个词语连读两遍。
畏畏缩缩、胆怯、谨慎、嗅觉、渺小、怜悯、顷刻、捻碎、蹒跚、戳破四、多媒体展示本课时学习目标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完成这样八个字的任务“阅读赏析、能力训练”。
请看屏幕:活动一: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活动二: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解读蚂蚁。
活动三:品析文章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五、阅读赏析、能力训练(一)品析能力训练一: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提示:可以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地描写,引发了作者……”的句式来概括。
请大家自由诵读课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提示一下,大家可以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地描绘,引发了作者……”的句式来概括。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蚂蚁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
4. 蚂蚁1教学目标知识点学习目标:1.把握朗读基调,渗透情感准确的朗读文章。
2.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能力提升目标:1.注意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2.培养学生以课本为基础,有效地进行课外积累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目标:感悟蚂蚁精神,领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学情分析学生缺乏个性化思维。
在课堂上既有个人个性化思维的空间,又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我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朗读基调,渗透情感准确的朗读文章。
教学难点:感悟蚂蚁精神,领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4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二、动口、动心读文章,积累词语畏畏缩缩义无反顾居高临下竭尽全力胆怯(qiè )谨(jǐn)慎渺(miǎo)小怜悯(mǐn )主宰(zǎi )捻成(niǎn)戳(chuō)破嗅着(xiù)饼干屑(xiè)蹒跚(pán shān)(重点词语识记,易记错的字音重点记忆。
在文章中画出这些词语。
)三、动容地读仔细地品(动容地读是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读出文中角色的情感、心理,也就是声情并茂地读。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点评,老师做好引导、更正、收束、总结工作。
)2.学生动容地读第三自然段或第五自然段。
(老师指导)3.展示读(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根据第三自然段与第五自然段的语言特点以及学生的点评老师做好引导工作。
重点点评出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文中修辞,用词特点,描写方法。
)小结: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语言幽默风趣地刻画了一只谨慎、信念坚定、执着、勇敢、知足、幸福的蚂蚁形象。
四、深沉地读认真地悟1.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
(朗读要求:深沉地读)2.男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朗读要求:深沉地读)3.女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朗读要求:深沉地读)4.合作探究:第六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研读第七自然段,作者由蚂蚁联想到人,此时作者在思考什么?五、拓展延伸我的人生感悟1.学生通过学习本文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也是前置作业检查。
北师大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版]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仰望苍穹1 日出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观察日出所产生的不同感受。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写法。
3.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如何借助衬托、对比等写法,表现壮观和瑰丽的日出。
难点:文章细述两次未见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描写,对后文描写日出起了什么作用。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带学生去观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小作文。
观察前指导:①用心灵去亲近自然。
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受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
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观察要细致。
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
并用心体验:这些景物景象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和想象?③描写也要细致。
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
批改时注意:①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
②生动细致的观察与描写。
(二)安排本文的预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以讲评上一课时的小作文引入。
讲评的着重点:能观察和写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孩子的个性化体验形成的不同情趣;描述景物的语言的生动性。
现在我们来阅读欣赏《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和描写日出的。
(二)解题参见本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介绍写作时间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让孩子挑选他们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可集体读,也可分组或一个一个轮流),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1、朗读指导:注意重音与节奏。
如: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在一瞬..的/云天....,面对着/弥漫....,或是站在/大海岩头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来到人间。
..怎样一起..、光明这线/红.得透亮../一直向上冲....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这时..,如同沸腾../一下抛溅..,闪.着金光..的溶液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出来的/一刹那。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蚂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4《蚂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1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
2、朗读文章,把握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
2学情分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难度不大,但对于所写对象的描写以及对课文语言特色的分析仍是一大难题,本课对蚂蚁的描写以及描写的语言极富特色,值得学生探究学习。
3重点难点朗读文章,感知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初谈蚂蚁印象谈谈自己心目中蚂蚁的形象是怎样的。
惯常的,蚂蚁在人们心中是勤劳的、团结的、未雨绸缪的等这样的正面形象,给人以积极的启迪。
(这环节中先由学生畅谈对蚂蚁的了解及评价,尔后由教师引导转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探索。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感受蚂蚁形象学生浅谈初读课文之后的收获: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是怎样的?活动3【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幻灯展示公布本课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朗读文章,感知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朗读文章,感知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
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
活动4【活动】学生整理文中字词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整理字词,查字典解决幻灯展示检测:1、字音字形:拭shì去蚱zhà 蜢měnɡ蹭cènɡ到一边豌wān豆扬镳biāo卸xiè下褒bāo扬2、词语解释:莫名所以:说不出原因来。
欺世盗名:欺骗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着什么的样子。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扬镳,驱马前进。
北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列宁格勒的树》教案
北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列宁格勒的树》教案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标出疑问之处。
2.收集整理二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背景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者的内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研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文章的主旨。
2.感受和学习列宁格勒人民的高贵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评价任务:1.较好的完成预习任务:收集整理背景资料,熟练识记字词。
2.学习以树衬人,写树颂人及对比在文中的应用。
3.感受和学习列宁格勒人民的高贵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吗——第二次世界大战围城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的一场战役叫什么吗?生答——列宁格勒战役,或列宁格勒保卫战,也叫列宁格勒围城战。
下面请1-2位同学介绍一下列宁格勒保卫战,学生介绍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文字: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4年1月27日围攻全面结束。
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包围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列宁格勒被围困时间长达900天,该市共约64.2万人饿死和冻死,2.1万人死于德军的空袭和炮击,但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战,挫败了德军占领列宁格勒的战略目标,并把强大的德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在苏联西北战场上,从而有力地支援了苏军在其他战场的胜利。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3 日历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日历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冯骥才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
2、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能用平时的语言表情达意。
3、感悟文中乐观、向上、高贵、不畏艰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体会作者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2重点难点1、了解有关作者冯骥才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
2、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能用平时的语言表情达意。
3、感悟文中乐观、向上、高贵、不畏艰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体会作者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3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前准备活动1、学生熟读课文2遍。
2、收集作者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1、日历是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每一天,它结束昨天、开启今天,又让人期待明天,它带给人希望,让人思考,让人珍爱岁月的每一天。
2、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冯骥才,1942年出生,当代作家,某某人。
任某某市文联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神鞭》,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平庸yōnɡ蹒跚pánshān嵌入qiàn冯骥才jì消耗hào废墟xū海鸥ōu一缕lǚ饼干屑xiè涵义hán捻成niǎn戳破chuō怜悯mǐn嗅着xiù2、解释词语。
三、学习课文:1、学生先来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分析作者所讲的日历的含义是什么?课后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1、了解有关作者冯骥才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
2、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能用平时的语言表情达意。
3、感悟文中乐观、向上、高贵、不畏艰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体会作者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问题设计3、日历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熟悉,但是我们是不是注意这生命的意义呢?4、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很独特。
四、文章以“日历”为题,后面为什么很多笔墨去写“记忆”?文中有一句话:“有时看起来你很激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列宁格勒的树》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列宁格勒的树》教案北师大版列宁格勒的树课题列宁格勒的树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教者地点多媒体教室时间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情感目标: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表现群体的崇高品质。
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教学过程补充一、情景导入说明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出示目标)二、基础累计 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踉跄(liàng qiàng)冻馁(něi) 不堪回首战云密布阴云惨淡魔剑高悬座无虚席 2.作者简介 3.了解时代背景三、.自主学习,共同探究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最使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找出来细细读一读,品一品,讨论交流:哪些细节、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重点讨论分析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
2、本段写了悲惨的一幕,但作者用平静的笔触进行了简洁的叙述,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是哪三个细节呢?明确:小棺材、冻馁而死的孩子、旧铺板。
4、作者一边进行冷静地叙述,一边又在叙述中进行对比,请同学们说说对比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一方面是如此严酷的饥寒,“人们卖房屋,变卖首饰,变卖家具,卖一切可卖之物,只为换取一点可怜的口粮和棉毯”;另一方面却是:“在最艰苦的900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生计砍伐过一棵树”、“没有谁去砍树生火取暖”。
5、作者在此基础上,又采用了议论、抒情手法加以补充,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
把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是怎样的人们?那是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起了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
6、本文仅仅写的是树吗? 7、能用《日历》里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他们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写作《篇章:整体构思》教案
《篇章:整体构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什么是篇章,什么是整体构思。
2、理解篇章结构的共同特征。
3、学会对文章进行起承转合的整体构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把握篇章、整体构思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合作探究学会对文章进行整体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文的整体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篇章结构的共同特征。
2、学会对文章进行起承转合的整体构思。
【教学难点】理解篇章结构的共同特征。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预习任务:熟读课文,查找资料完成下面自主学习任务单:1、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章思路。
2、结合课文理解篇章结构的共同特征。
3、搜集篇章结构的资料,理解起承转合。
4、准备自己的一篇作文,分析起承转合。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买过水果吗?你买水果的时候一般如何挑选水果?对,应该挑选个大的,外表好看的,没有残缺的,新鲜的。
如果一个水果缺了一块,或者多了一个畸形,你都不会选择。
其实,我们写文章也是这样,应该写完整的作文,要让我们的作文整体构思协调。
今天,我们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2,篇章:整体构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篇章,什么是整体构思。
2、理解篇章结构的共同特征。
3、学会对文章进行起承转合的整体构思。
三、理解篇章结构同学们,什么是篇章结构,在文章中怎样划分篇章结构呢?现在我们进入“读、写、说互动”环节,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
请你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有关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
1、什么是篇章?点拨:篇章是说文章如何谋篇布局,整体构思,怎么开头,怎么展开主体,怎么结尾。
2、分析《日历》的开头、中段、结尾,说一说开头、中段、结尾分别是哪一部分?点拨:开头:“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为什么?”(第一自然段)中段:文章除去开头结尾后的中间部分。
结尾:“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历》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本文字词,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
2、学习平实语言中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3、珍惜时间生命,走好人生的每一天。
教学重点: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学习平实语言中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为主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日历”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每一天,它结束昨天、开启今天、又让人期待明天,它带给人希望,让人思考,让人珍爱岁月的每一天。
二、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
一九四二年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三、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了无(liǎo)黯淡(àn) 侥幸(jiǎo) 魅力(mâi) 废墟(xū)2、解释词语: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社会正义和时代进步方向。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不忘记。
了无:一点也没有。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害。
四、合作探究:1、反复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明确:感受到明天的希望;思考如何珍惜时间;知道生命的意义。
2、请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题.明确: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3、文章前面说翻起一本新日历,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后边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还说我们的日历大多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为什么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4、第15自然段应怎样理解?5、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6、文章前面说翻起一本新日历,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后边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还说我们的日历大多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为什么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7、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
在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请写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四、检测提高阅读全文,完成下列练习(1)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一diã()用过的日子xiānɡqiàn ()()(2)“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3)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4)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说说文章第⑵段中用“笑嘻嘻地等着”形容新的一天的到来有什么好处?(5)文章第⑹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请自行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1)学生以同桌2人或前后桌4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性的句子。
(2)学生交流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3)教师点拨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
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3.质疑与总结。
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要,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
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课后第一题:这篇文章主要不是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人生”也是平常的话题,它以什么特别之处打动读者?明确:特别之处:以日历谈时间,构思巧妙,角度新奇,议论形象化;充满格言式哲理句课后第二题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
“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
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课后第三题:时间是抽象的,文章如何把它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明确:文章通过日历这种具体可感的日常事物,通过这“生命的页码”,把时间化为有形的实物,使人看得见,摸得着,一页一页的日历显示着时间一天一天的存在。
使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课后第四题:篇末对“喜欢用日历,而不用月历”所做的回答,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明确: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思考任何珍惜它。
语言赏析1.“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有魅力的字眼。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赏析:“明天”是个未知数,“明天”隐含着一种希望,所以说它富有魅力,永远招引你去追求灿烂的明天。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活着,而活着就能迎来崭新的一天。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就是拥有明天。
2.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赏析:“昨天”已经过去,它已成为永远也无法更改的历史。
而“明天”还没有到来,你完全有时间去准备好如何度过明天。
“明天”将这样度过,主动权在你的手里。
好好把握,不要让明天成为遗憾的昨天。
板书设计日历冯骥才提出问题————引出下文感受明天的希望引出思考珍惜今天的时光感知生命的意义回答疑问————归结全文课外练笔文中作者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也思考“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充实这空间。
联系实际想想,在生活中你已经或者打算拿什么把自己的日子填满?请写出一段话表述出来。
(不少于50字)蚂蚁(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本文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一只小蚂蚁爬上了我的书桌,同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出了“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蚂蚁是最令人感动的动物”这样的慨叹。
作者在感思蚂蚁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做了思考。
文章充满了理趣,让人深思。
全文在记叙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描写,并适时地议论突出主题。
语言生动、形象、活泼,诙谐幽默。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对蚂蚁生动传神的描写,感悟作者由蚂蚁所引发的感慨,同时还要学习这种感悟式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教学难点】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蚂蚁(第1课时)【教学建议】1.激情导入。
生活中,我们往往较多关注我们个人自身,我们人类自身,对其他一些生物,特别是一些小生物关注探究的不够。
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写些什么呢?是蚂蚁的勤劳,还是蚂蚁的渺小,还是生命力的顽强。
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观察它,定会有许多收益。
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2.简介作者的生平与作品。
南帆本名张帆,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
同时为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帆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与感悟》《冲突的文学》等学术著作。
他写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与植物》《追问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
3.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
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
本课生字词较多,重点字词如下:一缕lǚ饼干屑xiâ涵义hán捻成niǎn 戳破chuō怜悯mǐn嗅着xiù(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4.整体把握文章。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1—5自然段为第一层次;第6—9自然段为第二层次。
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5.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①第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
请同学们专注朗读第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②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
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③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
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①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
请同学们细读第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种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种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②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③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