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复习巩固知识整理课件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复习巩固知识整理课件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1)自身进行民主改革
(2)重视教育、科技
(3)政府制定正确经济战略
内因
(4)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
“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5)美国的扶持
外因
(6)抓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机会
2.表现: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70年代 日本重新崛起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复习策略
1.理清一条基本线索: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趋势。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 形成、瓦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 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1)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2)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 趋势,但不可避免。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 化,它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 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知识整合
一、两极格局形成
1、背景:
雅尔塔体体系----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2、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奠定基础: (2)揭开冷战序幕: (3)冷战表现: (4)正式形成:
3、影响: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复习策略
2.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
(1)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的最主要因素 是实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但关键因素是经济;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 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 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 而漫长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共28张PPT)

军事方面: 成立北约: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2) 性质:是事一政个治反集对团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
(3)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
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 “冷战”的程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学习重点: (三)苏联的冷战
1、经济:经互会
时间、国家、目的 (看书) 2、军事:华约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2)影响
苏联 300 75
0 190
亚军 冠军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基本 特点是?
“冷战”中的“热战”
1.为什么“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 由于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 也为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的各国人民所反对; • 而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将两败俱伤。
2.“冷战”当中为什么又会发生热战?
2、基础: 美苏均势
3、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
框架。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
与军事力量。军事上,
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美国白宫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 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
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
第8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介绍:
1、政治格局的含义:
是指在国际舞台上主要 政治力量(大国或国家集团)从 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 期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 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
2、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源
国家的综合国力 3、二战后政治格局演变过程
欧洲为中心
两极格局
二战后出现

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单元总结8

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单元总结8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即 时 巩 固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网络构建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专题归纳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一、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 1.两极格局形成 “二战”后,世界大国基于自身的实力,按照雅尔塔等 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1949 年、 1955 年先后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 华约组织, 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 成。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3.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1)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①“冷战”结束给西欧的联合发展带来机遇,欧盟的 成立使欧洲经济政治进一步地联合,欧元运行,经济一体化 加快,西欧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②日本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 位。
单元总结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八单元
单 元 总 结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单元总结成才之来自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二、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特点 1.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并非通 过战争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2.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并不是因为多极化格局已经发育 成熟所致,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 可能一蹴而就。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8单元第26课同步课件44张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8单元第26课同步课件44张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1949年毅然宣布实行从小 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免费教育。日本政府每年用于教育支出都在国家当年预 算总支出的20%以上,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英、法、美、德等国而居世界首 重视教育、人才培养 位。 ——《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材料三 日本是二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家,它充分利用“后 发优势”,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成功建立自己的科学体 重视科技 系。 ——《湖南日报》
硬币
欧元
欧元为欧盟的统一货币,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 。
材料三 1951年,法、意、比、荷、卢、西德六国决定把各自 的煤钢工业臵于共同的管理之下,建立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 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 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 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 经济的发展。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 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 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 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了“欧洲联盟”。 请思考:根据材料三说明西欧国家在联合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1)1992年,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 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 约”)。
(2)1993欧盟成立,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 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目前欧盟总体人口约 4.5亿,整体国内生产 总值10万多亿美元,经 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
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诞生。欧盟还 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3)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4)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总复习课件(共5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总复习课件(共59张PPT)
汉武帝时开始实行, 以选举贤良;魏晋时 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 选才
背景
发展 情况
隋唐时创立和 完善;明清时 八股取士
考点六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措施 (中央) 措施 (地方)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布政司、都 指挥司、按察 司)分管地方 行政、军政和 监察
朝代
作用影响
相制被废,君主 专制达到新的高 度;内阁实质是 内侍机构,无决 策权,是君主专 制强化的产物, 不可能制约皇权 军机处的设置标 志着君主专制达 到顶峰
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课堂检测

1、宗法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 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3、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作用是: A、加剧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C、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4、中国历史上省制开端始于: A、隋唐 B、北宋 C、元朝 D、明清 5、我国古代的内阁制度形成于: A、唐朝时期 B、宋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6、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严酷的文字狱 7、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学思想的启示
人民抗争
近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旧 民 代 主 中 主 国 义 的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 革 民 命 主 革 命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1949)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单元-第26课时ppt课件(有答案)-(高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单元-第26课时ppt课件(有答案)-(高一)

2.东欧剧变 (1)背景: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2)含义: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各国的执政党纷 纷丧失政权,① 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表现:② 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89 年,③ 被拆 除;1990 年 10 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实现了统一。
2.世界形势的变化 (1)特点:⑤ 、和平与动荡并存。(2)表 现:1991 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9 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 权”的旗号发动科索沃战争。“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呈 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001 年 “⑥ ”事件后,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注释]②美苏“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 机遇,欧盟成立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国际 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注释]③即以中东为核心,西起北非摩洛哥,东到高加索和 中亚穆斯林聚居的呈“新月”形状的地带。 (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一中的作者为什么说 “冷战仍在继续”?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 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了我们 怎样的启示。
1.趋势加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 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⑦ ;1993 年,欧盟成立,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俄罗 斯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⑧ ,反对霸权主 义,维护世界和平。 2.当今世界格局的新特点:呈现出“⑨ ”的局面,多
2.能否说“‘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就已经形成了”?
【答案】 不能。 “冷战”局面结束即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 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力量在牵制着国际格局,世界 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因而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世界多 极化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 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共4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共48张PPT)

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伊拉克战争2003年
法国 日本
参加了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
成为战争的大后方
强烈谴责 不直接参与
苏联 支持中朝作战 (俄罗斯)
立即停止战争
中国 遭受侵略,抗美援朝
政治解决
第27 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007年某国际知名品牌秋冬季推广活动的广告
俄罗斯资源丰富,幅员辽阔,科技实力雄厚,至 今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俄罗斯小组
提问:俄罗斯是如何应对两极格局解体 后的世界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 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 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 的改善。
中国小组
苏联 支持中朝作战 (俄罗斯)
中国 抗美援朝
法国总统希拉克
法国:“强烈谴责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 的情况下单方面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日本:“对美国的行动表示理解,但日本 不直接参与战争。”
俄罗斯总统普京
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伊拉克的战争…… 俄罗斯倾向于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伊拉克 问题,任何其他手段都将是一个错误,将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整个国际局势的动荡。”
中遇难丈夫的葬礼。
911事件: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
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和华盛顿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被撞之后
2001年阿富汗战争:
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基地组织基本被消灭。
战争带给人们的……
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 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国 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 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21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21张ppt)

2、表现:
冷战
欧洲:德国分裂(1949) 亚洲:朝鲜半岛分裂(1948)
(重点欧洲) 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热战
(重点亚洲)
亚洲:朝鲜战争(1950 — 1953) 亚洲:越南战争(1961—1973)
3、影响:
(1)积极: 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总体保持和平; ②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亚非拉国家掀起了不结盟运动,促进第三世界崛起。
(2)消极:
①恶化了国际关系(两大阵营对峙); ②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局部战争不断,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
探究: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 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③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界各地有驻军;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并拥有占世界3/4的黄金储备量。
杜鲁门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 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 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 事实料力仅3次:主于要(美苏国国联;家二苏战军政后驻治)扎拥在力有欧量世亚界许对上多比最地强区发大;生的19陆变49军年化,苏整联个爆军
高二历史复习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课标及其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基础知识梳理
【时空坐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
B
《北大西洋公约》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 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 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 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 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 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 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 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 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 力之使用……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政治:杜鲁门主义 加强党领导的政权
经济: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北约 华约
欧共体的形成 日本的崛起 第三世界的崛起 中国的振兴
形成 冲击
两极格局 呈 现 多极化趋势 瓦解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加强
促成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背景、过程、影响)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共体形成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中国的振兴
• 二、形成的过程
1、奠定基础:美苏均势 2、初步形成: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3、最终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1、什么是“冷战”? 2、“冷战”的主要表 现 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的标志)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加强共产党对政权的领导 (如成立情报局)
经互会(目的?)
华约组织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世界一分为二,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欧洲:德国分裂 (2)亚洲:朝鲜分裂 (3)亚洲:朝鲜战争爆发(1950~1953) (4)亚洲:越南战争(1961—1973) (5)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3、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便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 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美苏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 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 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第 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 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 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 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 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 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回答:“经济健全的常态”是指什么?美国为实现 “彻底治疗”开出的药方是什么? 正常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马歇尔计划。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 慷慨的举动”。 美国是慈善家吗?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想达到 什么目的?“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有什 么联系和区别?它有没有进步作用?
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 战后至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形成到瓦解;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90年代至今:多极化趋势加强,但尚未形 成新的格局。
单元知识结构
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欧、日衰落,美苏均势) 冷

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国家利益对立 战
•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 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 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 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说明二战后形成的 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 ) • A、出尔反尔 B、美苏均势 B • C、多极格局 D、单极格局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 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 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 乱。 …… 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 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 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 能享用我们的援助。─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尔大学的演说
• 中国漫画家黄远林曾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请 问:漫画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 B、杜鲁门主义 • C、马歇尔计划 • D、北在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 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实 际上是( ) • A、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 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持西德 • 杜鲁门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核桃的两 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 •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 C都着眼于反共反苏 • D都为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当今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特点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25课)
• • • • • • • • • 一、形成背景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欧日:实力削弱; 美国:实力大增,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苏联:努力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 3、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4、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 5、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不是。目的:帮助欧洲复兴经济,稳定资本主义政局,联合 西欧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确立霸权地位。 区别:杜鲁门主义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冷战的开 始;马歇尔计划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 的双重任务。 联系: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 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霸权地位。
返回主页
雅尔塔体系
1.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 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 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 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美苏均势 2.基础: 3.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4.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极少数国家或大国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 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 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13)
概念
• 世界政治格局: • 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