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阁夜》
《阁夜》优秀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阁夜》诗;(2)理解《阁夜》诗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阁夜》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阁夜》诗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析;(3)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主题的把握;(3)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阁夜》诗的题目,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阁夜》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阁夜”、“五更”、“鼓角”等;(2)分析诗中的情感,如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3)揭示诗的主题,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阁夜》诗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阁夜》诗;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阁夜》诗;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阁夜》诗全文、注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2. 教学资源:搜集与杜甫及其诗歌相关的资料,如生平介绍、作品选集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阁夜》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传达;3. 诗歌创作背景对诗歌意义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社会意义。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解决字词解释和翻译问题,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诗歌品鉴:学生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美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6. 情感体验: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课后心得体会。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课程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阁夜》教案
《阁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阁夜》这首诗;(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意境的理解;(2)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成就;(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阁夜》;(2)让学生自主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3)让学生自主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感悟。
四、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的结构、韵律特点和意境主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诗歌。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阁夜》;2.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写在日记本上;3. 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鉴赏,写下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阁夜》为例,讲解古典诗歌的欣赏和鉴赏方法。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阁夜》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歌背诵、结构分析和欣赏鉴赏。
《阁夜》教案6篇
《阁夜》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阁夜》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阁夜》教案1学习目标: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学案: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
《阁夜》一诗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乱,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全诗格调低沉,诵读时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苍凉凄苦的心。
2、概括全诗内容:答: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有什么作用?明确: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明确: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一)课堂练案:国殇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
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阁夜》诗文;(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无奈;(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3)学会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3)诗文意象、节奏和韵律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2)作者情感的把握;(3)古典诗词欣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前置课程,复习相关知识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诗歌记忆。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诗中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思考。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阁夜》诗文;2. 书写《阁夜》诗文;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书写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设计》《阁夜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在夜晚的宁静环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份完整的《阁夜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文学创作与鉴赏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2. 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提高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对夜晚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教学内容:1. 文学鉴赏:挑选几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或散文等,让学生在夜晚的安静环境中阅读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2. 文学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在夜晚的灵感下进行创作。
可以提供一些创作题目,如夜晚的美丽、夜晚的寂静等,或者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夜晚的观察与感受:组织学生进行夜晚的观察和感受活动,帮助他们对夜晚的环境和氛围进行深入感知。
可以进行夜晚的自然观察,如观察星星、月亮、昆虫等,也可以进行夜晚的人文观察,如观察夜市、夜景等。
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或绘画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夜晚的音乐或展示一些夜晚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夜晚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文学鉴赏:教师选择一篇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分析指导。
学生可以在夜晚安静的教室里阅读作品,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3. 文学创作:教师给出文学创作的题目或让学生自由选择创作主题,学生可以在教室或室外的安静环境下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4. 夜晚的观察与感受:教师带领学生外出进行夜晚的观察和感受活动。
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观察的地方,如公园、校园等,学生可以以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回到教室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评价:1. 文学鉴赏: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阁夜》诗文。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词句,感知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阁夜》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感受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2. 诗中较为生僻的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诗文译文、作者简介、诗文背景、鉴赏分析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资料:包括古文词典、参考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阁夜》,提问学生对“阁夜”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2)提醒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6. 作业布置(1)背诵《阁夜》诗文。
(2)写一篇关于《阁夜》的鉴赏心得,包括诗文的理解、意象分析、情感感悟等。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其他描写冬夜的诗篇,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比较不同诗人对冬夜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阁夜/杜甫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
阁夜/杜甫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阁夜/杜甫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题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
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
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2、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
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3、岁暮/阴阳/催短景,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天涯/霜雪/霁寒宵。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夷歌/数处/起渔樵。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卧龙/跃马/终黄土,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二、具体分析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注释:• 阁:指四川夔州西阁。
• 岁暮:年终。
• 阴阳:指日月。
•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 霁:雨停初放晴或雾散了、雪不下了,都可用「霁」来形容。
• 寒宵:寒冷的夜晚。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分析】首联对起,点出时间和地点,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凄苦悲凉的心境。
阁夜教学设计(优秀5篇)
阁夜教学设计(优秀5篇)阁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力能:了解杜诗歌风格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方法,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析象解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及朗诵方法。
教学方法:朗诵涵咏探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导读(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这册书中已学习了杜甫的《蜀相》和《登岳阳楼》这两首诗歌,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创作风格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阁夜》。
1、指名背诵这两首诗歌。
2、指名介绍作者(师补充,多媒体展示)。
3、师介绍《阁夜》的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二)朗读引导,整体感知1、回顾本单元对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2、学生自读感知诵读提示:此诗对仗工稳,音节齐整,读时要结合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师从诗歌押韵、节拍、平仄、对仗、感情几个方面进行朗读引导(多媒体展示)。
4、采用自读,指名读等方式掌握朗读方法。
5、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问题:读了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总结:示例:看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听到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
二、析象解意——赏读合作探讨,赏析诗文1、分四个小组分别探讨四个问题。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2、小组交流,发言汇报,师生互评。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阁夜》全文;2. 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阁夜》的阅读与理解;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4. 课文的背诵与默写。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践法:课文的背诵与默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表现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3.2 课后作业评价1. 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课文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材:《阁夜》原文;4.2 参考资料:关于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4.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第五章:教学时间安排5.1 课时:本课文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5.2 具体时间安排:第一课时:课堂讲解和讨论;第二课时:课后作业布置和相关练习。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开展以“阁夜”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描绘自己心中的阁夜景象;3. 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6.2 活动组织与实施1. 提前布置活动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2. 在课堂上组织活动,确保活动有序进行;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高三语文《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本诗归属“因声求气”单元,编者意图通过吟诵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走回诗人的情感世界。
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夔府时期,此时杜甫的艺术造诣已臻至善。
二、教学目的的确立1、文本字音层面,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这是文章最基本的要求2、文本韵律、节奏层面,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及韵律3、文本感情层面,通过诵读,领悟作者情感,勾画诗人形象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用好常规武器,突出“四读”2、符合选秀要求,突出“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高中所学杜甫诗歌导入(二)题解(三)诵读品味诗歌一读: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再读:读出韵律(根据课后的诵读提示,读出节奏,读出韵律)1、学生分组诵读,学生点评,教师点拨2、教师范读3、学生根据节奏、韵律再齐读三读:读出情感(自由读)通过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分组讨论,课堂展示)学生一:有三种感慨,一对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二是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三是对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师:这位学生领悟的比较准,把握住了最为关键的几种感慨。
还有没有学生要补充的?生二:思乡之情,主要是从第一联下句看出的生三:客居天涯的感慨更准确些,因为这个词语更能体现出诗人的孤寂与凄凉。
生四:对人生无常的悲哀。
这从尾联第一句可以看出来。
师:总结前面几个学生的回答。
(多媒体出示总结的几种感慨)四、品读探究找出诗歌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联,并赏析(提示:从语言和意境上分析)小组讨论生一:我认为最好的一联是尾联,它写出了诗人因人生无常,亲朋音信全无的寂寥和无奈,把诗人晚年孤苦的形象给我们展现的淋漓尽致。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要说的?生二:颔联:上句的“声”是从听觉写的,下句的“影”是从视觉写的。
前句“鼓角声”“声悲壮”与“五更”的巧妙结合,显示出夔州一带的战争气氛浓厚。
《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阁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描写了在高高的宫阁中,自己与友人一起经过了一夜的诗酒谈话。
此篇文章可以作为人教版高二选修的教学内容,下面将就如何进行《阁夜》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1、知道七绝是唐诗中的一种形式,熟悉上古阳刚诗风2、学习押韵格律并体会唐诗中的华丽文字及思想深度3、理解唐代文学艺术特色,了解唐代宫廷生活及宫廷诗歌作品4、学会把自己的感觉及思考结合到文学作品中,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文本分析通过阅读《阁夜》这首唐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唐诗中的常见格式。
让学生分辨出什么是七绝的格式。
结合全诗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例如:“瑶池”“云阙”等有文化内涵的意象,并结合诗的结构、韵脚等研究唐诗的形式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恰当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风格鉴赏让学生结合诗的上句、下句分别分析韵部的对仗关系,并重点阐述诗歌中针砭人性的思想。
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唐代文学中的创作精神及几何学上的秩序美学。
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较深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课时:唐代文学及宫廷诗歌教师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并围绕宫廷诗歌这一主题展开讲述。
课上通过引导学生一起深入研究《阁夜》这首诗,教师创设思考场景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构思与讨论。
第四课时:形式特点及感受表达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唐诗形式的特点,以及实例加强深度剖析。
接下来性探讨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在诗歌中。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诗中情感的表达,通过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转换做了理论知识的结合,让学生们熟练使用唐诗中的一些词语句式。
第五课时:学生分享朗读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古诗朗诵,让所有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表现自己,借此机会使大部分学生深入理解《阁夜》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价值。
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次授课中,我将运用多元教育技巧,让学生在各种形式中认知《阁夜》。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阁夜》全诗;(2)理解《阁夜》的诗意和艺术特色;(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4)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阁夜》的诗意;(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诗中的家国情怀;(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阁夜》全诗;(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分析诗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2)诗意的深入解读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诗作,如《春望》、《登高》等;(3)激发学生对《阁夜》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阁夜》,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的大意;(3)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2)学生朗读、背诵《阁夜》的情况;(3)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翻译诗句、分析意象的准确性;(2)学生对诗意的深入解读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阁夜》原文;2. 参考资料:关于杜甫的生平介绍、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等;4.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杜甫其他诗作,如《春望》、《登高》等。
六、教学步骤1. 诗意解读:(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阁夜”、“五更”、“山雪”等;(2)理解意象背后的寓意和象征意义;(3)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时空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高中语文《阁夜》教案
高中语文《阁夜》教案
教案:高中语文《阁夜》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阁夜》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2. 通过阅读文本,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和分析《阁夜》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
2. 分析小说的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阁夜》的艺术特色和细节描写。
2. 理解小说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
1. 导读法:通过对文本的精读,导引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2. 课堂讨论法: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 归纳总结法: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总结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导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入主题。
2. 学习分析《阁夜》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 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 分析小说中的事件和情节发展。
- 探究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
3. 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和描写手法。
-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表达方式。
- 总结作者的描写技巧和语言特点。
4. 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 分析作品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 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5. 总结课堂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的参与程度。
2. 学生对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对作品主题和情感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阁夜》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3)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层的含义;(2)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时代背景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含义;(3)让学生初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四、作业布置:1. 背诵《阁夜》全文;2. 完成练习题,包括字词解释、意象分析、情感态度等;3. 写一篇关于《阁夜》的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读后感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深度和情感体验。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3.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阁夜》与其他诗歌的异同;4.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明确1: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明确2:颔联的妙处在于气象雄浑。拂晓之前,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前句写听觉,后句写视觉,具有穿透力的鼓角声和峡江星河壮阔的波动使西阁的夜显得这样惊心动魄。上句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
学
重
点
1、因声求气。了解诗词格律,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2、吟咏诗韵。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
学
思
路
层层深入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主要教学方法
1、涵咏。
2、自主研读法。
湖南省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
授课教师:陈惠兰地区:永州学校(通信地址):湖南省永州市蓝山二中
邮编:425800电子邮件:CHHL520@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阅读欣赏《阁夜》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3学段
教
学
目
标
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
1、我看到了
2、我听到了
3、我想到了
4、我感受到了
点评学生的习作,幻灯展示范例: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2、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明确3: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使忧国忧民的诗人倍感悲伤。
明确4: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更感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3、合作探究法。
教
学
资
源
1、《唐之韵》——千秋诗圣。
2、PPT课件。
3、《阁夜》音频诵读。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以第一单元所学的《蜀相》、第二单元的《登岳阳楼》导入,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蜀相》一诗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和仰慕之情,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2、各组代表朗读习作,交流意见。
1、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七、当堂
背诵
指导背诵
学生齐背
培养学生的速记能力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1、紧扣单元重点“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层层深入把握诵读,引领学生体会诗意。
2、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初读要求:
1、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2、节拍,读出节奏美。
二、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正音:①景:yǐng日光;②霁:jì雪止;2、押ao韵,偶句押韵;3、节拍:2—2—1—2 2—2—1—2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学生自由朗读。
2、找出本诗的对仗规律及平仄特色。
3、分两大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交流意见。
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格律美。
四、
三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诵读提示(教材P43):1、此诗对仗工整,音节齐整,诵读时要深情、顿挫。2、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缓;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应引吭高歌;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应转为悲抑;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怆然有无穷之思”。
1、请学生朗读,探讨:①本诗的韵脚;②划分本诗的节拍。
2、讨论后,选代表交流意见。
3、齐读本诗。
1、疏通认读障碍。
2、初步感知节奏美和音韵美。
三、
再读诗歌,进一步感知诗歌格律
一、注意:诗歌的对仗和平仄。
二、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1、对仗。律诗中,颔联和颈联是严谨的对仗,如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2、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去、入三声。平仄在诗词中是交错使用的。可概括为: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如本诗前两联为: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PPT课件展示:
意境:雄浑开阔;风格:沉郁顿挫;感情:悲怆、悲凉;人格:忧国忧民。
1、学生分四组合作探究。
2、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成果。
培养学生对诗文的解读能力,理解诗歌的大意。
1、体会杜甫诗中写景句的雄浑开阔。
2、领悟杜甫诗的沉郁顿挫。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六、
吟咏诗韵,感受意境
用诗化的语言诠释诗歌。
二、指名学生诵读后加以点评,再播放音乐让学生齐读。
1、学生放声朗读,自行感知诗歌的情感。
2、指名学生朗读。
3、配乐齐读。
进一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五、
合作探究赏析诗文
分四个小组分别探讨四个问题。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登岳阳楼》作者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之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齐背《蜀相》、《登岳阳楼》,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解的关于杜甫的知识,结合课前所观看的《唐之韵》——千秋诗圣,谈谈对杜甫的认识。
1、温故而知新,了解大诗人杜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和节拍
3、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4、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1、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选一题,根据诗意写一段话(对偶句或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