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解放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介绍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地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国民经济恢复的措施产生疑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过程和意义,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2.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采取的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性。
八下历史第三课笔记
八下历史第三课笔记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笔记如下:1、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②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2、概况: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开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3、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开始标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开始。
5、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6、内容、具体办法: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②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③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7、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8、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9、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的措施:①西藏和平解放;②土地改革;③抗美援朝。
10、易混点:①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成立”;⑤“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17)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练习题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17)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练习题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同步练习知识点l彻底改革土地制度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2019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3.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是在______后普遍实现的 ( )A.新中国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D.辛亥革命济B.打击投机倒把,平抑物价,稳定金融,统一财经C.认真贯彻了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D.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8.到l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 )A.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B.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C.市场物价稳定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综合点土地改革9.阅读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l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天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到l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请回答:(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是何时?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2)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拓展点新中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到l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并概括指出它们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
岳麓版本-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 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 济,在两千多年的更件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时间:1950年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性质: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重要的土地法 成果:除少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
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 建国后(50年至52年):新解放区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新中国成立前,封建土地制度仍然维持 2、农村土地结构不合理 3、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4、解放区的农民迫切需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思考:
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农民分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把土地分给农民? 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压迫的总根子,严
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岳麓版 历史八年级下册 作业课件 1.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பைடு நூலகம்
• 第四级 • 第五级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 岳麓版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学目的: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人民政府采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实现收支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
“三反”“五反”运动。
教学重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三反”“五反”运动。
教学难点:恢复国民经济措施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板书)让学生阅读P148-149内容。
思考:新中国建立进的基本国情是怎么样的?经济趋于全面崩溃。
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板书)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以稳定市场物价。
3、统一财政经济,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4、合理调整工商业,以发展生产。
让学生阅读找出上述措施,然后老师逐一讲解。
让学生背诵上术措施,默写。
经过三年努力,物价稳定,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这就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让学生看P151“1957年二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三、“三反”“五反”运动(板书)1、“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是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起的猖狂进攻,不法资本家的“五毒”,使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和经济部门滋长了“三害”。
这不仅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作,而且腐蚀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机体。
2、“三反”“五反”的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私营工商业中)3、刘青山、张子善。
4、意义:“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对革命队伍的腐蚀,清除了内部的一批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干部,加强了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公开课PPT课件_2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 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 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
农民拔出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1) 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约7亿亩土 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及房屋。
第三课
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文本标题内容
40%
(1) 地主凭借其占有的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地主土地所 有制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和生产工具。
四川贫困地农主民
收
家
租
庭
住
处
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 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 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THANKS!
感谢聆听!
(2) 不必每年再向地主缴纳地租。 (3)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 革基本完成。
1953年春,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中国2000多年的
土 改
封建剥削制度。
第 一
(2)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年
农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民
(3) 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丰 收
(4)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文本标题内容
文本标题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打击投机 倒把,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 支平衡; 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大量节减国家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3《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课件
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 103亿公斤, 1952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产量1 639亿 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 公斤,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
材料二: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 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 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土地改革。”
改革。
2. 全国 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
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 和房屋等生产及生活资料,每年免交 地租350亿公斤粮食。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1950年颁布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
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
4. 土地改革的意义
会蠹虫,进行了两大战役,即“银元之
战”和“米棉之战”。
采取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打击投机倒把
效果
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生产发展,人
统一财政经济
调整工商业 三反五反运动
民生活改善,国民经济明显好转。
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 高水平,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取得根本 好转,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
知识结构
材料三: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 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四: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 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2. 土地改革的开展
起止时间:1950年 — 1952年底 指导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具体办法: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 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 力。 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取得成果 1. 到 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名师教案 岳麓版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学目的: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人民政府采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实现收支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
“三反”“五反”运动。
教学重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三反”“五反”运动。
教学难点:恢复国民经济措施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板书)让学生阅读P148-149内容。
思考:新中国建立进的基本国情是怎么样的?经济趋于全面崩溃。
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板书)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以稳定市场物价。
3、统一财政经济,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4、合理调整工商业,以发展生产。
让学生阅读找出上述措施,然后老师逐一讲解。
让学生背诵上术措施,默写。
经过三年努力,物价稳定,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这就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让学生看P151“1957年二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三、“三反”“五反”运动(板书)1、“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是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起的猖狂进攻,不法资本家的“五毒”,使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和经济部门滋长了“三害”。
这不仅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作,而且腐蚀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机体。
2、“三反”“五反”的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私营工商业中)3、刘青山、张子善。
4、意义:“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对革命队伍的腐蚀,清除了内部的一批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干部,加强了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第3课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土地改革运动 (1950-1952年)
1.土地改革的背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时间、地点:1950年6月、新解放区
3. 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 4. 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5. 土地改革的成果 6.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 国民经济的恢复
广大人民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年份
1948年
雇农
83
贫农
197
中农
116
富农
18
新富农
0
地主
27
其他
2
1953年3Βιβλιοθήκη 743550
4
0
7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4.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两张图片, 它们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A.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年(%) 人口比重 贫农、中农 富农、地主 85.5 14.5 土地占有比重 45.2 54.8 1954年(%) 人口比重 92.1 7.9 土地占有比重 91.4 8.6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包产到户”的实施
B.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 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
5.1950年新中国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 这次土地改革( )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 度被彻底摧毁,主要是因为(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优质课教学设计_5
第三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1)引导学生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步骤及顺利完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2)启发学生归纳中国历史上相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发散思维的水平。
(3)要求学生走访当地老人,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重大意义和长远影响,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水平。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感知、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水平。
(2)要求学生整理出知识要点,巩固本课知识,提升自学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对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对土地改革中相关政策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准确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明确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
重点和难点重点:土地改革运动。
难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涉及的内容繁杂,很多措施不易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提问:二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军事强国。
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能够打败美国侵略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由此引出国内土地改革。
因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之一。
导入新课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占有情况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受尽剥削,不得温饱。
这是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压迫、贫穷落后的根源。
二、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刘少奇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时指出: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救济贫困农民,而是为了要使农村生产力从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下获得解放,以便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岳麓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课件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取得根本好转。
⑵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⑶为开始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基
础条件。
课堂小结
背景 内容 意义
土地改革
国民经济 的恢复
措施
结果
巩固练习
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
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 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B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
地主
农民
四川一个贫苦农民的住房
地主收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地主富农 贫雇农中农 人口 三维柱形图 2 土地
请你结合以上图片、表格和课文内容,谈谈解放后土地改革的背景
土地改革的背景: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农村经济和中
土地改革运动
思考
趣味拓展
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约为中农土地的一 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 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 雇农是最穷的,穷到一无所有,只能给别人打工
,被别人雇佣。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一般
占有土地,拥有一部分牲畜和劳动工具,生活来源
你知道贫雇中农
是怎么划分的吗
国社会的发展 (2)农村土地结构不合理 (3)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4)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需求进行土地改革、
获得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01
02
03
时间
1950年—1952年底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
改革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3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临湘七中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投影)二、自学探究知识点1 彻底改革土地制度依据: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
内容: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 开辟道路。
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 ,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到 年春,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彻底摧毁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 ; 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 大大提高; 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知识点2 国民经济的恢复背景:全国解放之前,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和长期战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 ;打击投机倒把,稳定 ;统一 ,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合理调整现有 ;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结果:到 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取得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
影响:为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 准备了基础条件。
三、合作交流国民经济恢复过程中,没收官僚资本的情况是怎样的?四、课堂反馈知识点1 彻底改革土地制度1.如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A .《土地法令》B .《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 .新中国的成立B .政协会议的召开C .西藏和平解放D .土地改革的开展3.从标语中寻找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等口号出现的时期是( )A .抗日战争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抗美援朝时期D .土地改革时期4.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二次备课: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知识点2国民经济的恢复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而采取的措施(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C.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6.到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这主要是由于( )A.新中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D.国家采取措施恢复国民经济五、巩固提升7.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