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与培养
中学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与培养一、核心理论: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基本原理:①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⑥阶级分析方法;⑦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⑧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实验(指自然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承认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应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
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1)唯物史观在多年来的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高考命题之中。
要注意以下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
(2)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如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是因为它不符合当时诸侯国争霸战争,富国强兵的需要;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就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
二、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作者:韦宝玉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25期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无论社会处于哪个时期,历史诠释都要以当下时代意识及特点为主。
因此,教师需要从以往教学形式中跳脱出来,凸显“以生本理念”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将学习需求与新高考需求相衔接,围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及唯物史观等内容展开学习,站在历史全局角度,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进而提高自身历史核心素养。
一、培育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点(一)基础知识众所周知,历史作为时间与空间相互交融的博学学科,若想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教师先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其在对历史知识全面掌握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历史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应着重带领学生巩固历史基礎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以其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为基准,拓宽历史视野,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忆古思今,提高学生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科学思维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但相同的是这些学科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
高中历史对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学生能利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对事件展开全面分析,深挖事物的本质。
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剖析相应的内容,对事件的起因、结果及影响有所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应用科学思维看待问题的习惯,并对事物之间的关联予以精准把握。
(三)学科能力阅读理解与归纳总结应是高中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导,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协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捋顺国内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仅是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观需求。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予以整体把握,思考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及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效及质量。
浅谈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doc
浅谈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向“素养立意”转变,这种命题特点给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2015年10月推出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中也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将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能力作为最终目的,而应该把它们作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那么,什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本文以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复习为例,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为:“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
一、制作年代尺,形成时空观念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习的两大基本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发生的,因此,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
由于普通高中教材采取模块加专题的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历史时空知识、时空思维能力、时空意识的薄弱。
因此在期末复习中,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中国古代史的年代尺,通过年代尺的制作,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朝代的更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进特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强化思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发展趋势,并根据这个趋势思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了体现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时间与空间关系,通过朝代疆域地图了解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各个朝代的行政规划,从而更好地认识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地方管理措施。
试论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试论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邓正莲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9年第08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在教育细节中的渗透,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实施。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开展。
在日常的常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目前历史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思考,认为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围绕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以及唯物史观等几个不同的内容进行。
基于此,站在高中一线历史老师的角度,对此进行逐一探讨,希望能够通过思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并为历史同行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的学习过程,是以一种观念的引导为基础进行开展,在每一种社会的状况下、每一个时代中都有能够表现出时代意识以及社会特点的历史解释方式。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从旧的窠臼中脱离出来,以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思考在历史学习中自己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考试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改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成绩。
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常规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对于目前历史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思考。
一、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培养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历史研究中,占有绝对性的主体地位。
在唯物史观的引导中,学生需要了解历史并非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是由无数的人民所共同推动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
在今天历史的推动中,高中生同样是推动今天历史进步的一份子,需要具有自我的历史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唯物史观的中心性观点,是明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对于历史研究的所有内容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及相关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思维作支撑,只有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才能在面对学科问题时,基于学科知识合理的思考,进而探寻正确的答案。
而在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之中,唯物史观的学科思维是高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学科素养之一。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摘要】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两方面入手,明确了该研究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新高考改革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讨了高中历史教育的特点与挑战,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策略。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与素养培养的关系,并提出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
总结指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多方合作,新高考下历史学科教育将迎来新机遇,未来研究方向可展望。
综合观点,本文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动历史学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新高考改革,核心素养,教育特点,挑战,培养策略,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评价体系,合作,新机遇,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高中历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水平,已成为历史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开展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历史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指导,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具竞争力。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增强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领域发展的需要。
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命题,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应深入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的以后学习和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以及高中历史新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框架得到不断完善,对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中关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提到的相关内容,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1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就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来说,由于历史教师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意义的探究,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类的重要学科,其核心素养的内容较为丰富和复杂,具体包括:学生运用历史观和唯物观来看待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运用超越时空的观念和抽象的思维来进行历史资料的佐证和判别,同时能够通过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解释某一现象等等。
从目前我国高中历史的教学来看,教师在实际课堂讲解的知识往往符合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对于人类发展的脉络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描述和正确揭示。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结合高中历史学科内容进行复习和讲解,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并对历史的教训和经验进行总结,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判别和解释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确保课堂学习的顺利完成。
同时,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后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2.1 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形成观察历史的科学眼光想要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首先要重视唯物史观在历史学习中的基本地位和重要性。
试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试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高考改革的热点话题。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的权威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每个方面具有不一样的功能:“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围绕这五大块来进行。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各学科建设提出来的一个热点名词。
它是该门学科的育人价值的综合结晶与集中体现,所有的学生正是通过该门学科学习,从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历史学科,试着结合高中教学实际谈谈核心素养。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外延(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历史学科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是人类传承文明、追求进步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从哲学、政治、文学等学科综合考虑。
具体来说,其核心素养具有三个维度:过去观念、当代品格和未来能力,“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组成部分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的权威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每个方面具有不一样的功能:“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我们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对象。
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方法与策略、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教师专业发展。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新高考、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内涵、方法与策略、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总结与展望、培养路径、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研究如何有效培养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将对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促进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提高历史思维和历史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为未来高中历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历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深入研究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1. 引言1.1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历史学科教育强调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认知、分析与解决,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关注历史现象和问题,这一切都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历史教育在新高考下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积极推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历史学科的影响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历史学科考试注重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知识的记忆和背诵,而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历史故事的背后含义,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变革。
老师不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新高考改革也推动了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更加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历史学科的影响是积极的。
它促使历史学科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核心素养。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2.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具有历史逻辑性和思辨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而新的高考改革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能力。
那么,在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和方法呢?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
1. 历史思维的培养在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思考的能力,使他们真正具备历史思考的能力。
历史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引导他们用历史思维去解决历史问题。
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历史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得到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能力的培养。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科的学习。
学生需要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更要主动参与历史研究和历史实践,让他们深刻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
3. 注重课外拓展在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通过注重课外拓展来实现。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历史知识,更要在课外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实践,拓宽历史视野,提升历史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课外读物、历史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培养其历史意识和历史能力。
试论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试论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近几年,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仅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了解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特点,通过拓展观察视角、组织辩论活动、完善时空坐标、引入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等策略,为高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引言对于历史这门课程而言,其属于一门综合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处都能够接触到历史知识。
高中时期开展历史学科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较为丰富的历史知识,核心目的是想要借助历史教学实现立德树人,并且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一项技能或者是能力,这样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成长打下较为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其作为自身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来看待。
1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在学习历史、认识历史、解释历史、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
在政治思想上必须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在道德人格上,必须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健全人格;在史学品格上具有求真精神、贯通意识和批判思维。
同时也需要学生拥有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国家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素养形成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解决历史问题,使学生能够客观且深入地认知历史。
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就是历史解释的集中体现。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9年第18期(总第342期)课程教学▲【摘要】新高考改革实施推动了高中教育选材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育人过程。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针对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文章结合高中历史实践教学,分析核心素养五大方面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高考;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 陈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思路、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发生了明显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从这五大素养出发,重新组织和构建高中历史课堂,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不断融合核心素养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且,从近些年高考真题解读方面来看,历史考题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传统文化内容,注重爱国主义思想的引导和史料实证的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高中历史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从唯物史观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全面认识历史一直是教学难点和重点。
学生在学习历史内容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认识,只单独认识其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无法全面认识历史,更不要说从历史的发展中看问题。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总趋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论点是,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点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与政治教学的结合点。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与技能、历史情感态度和历史创新能力。
下面将分别阐述这些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培养。
一、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文献的分析、比较、推理和评价等方式,建立起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历史思维包括多视角思维、综合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对历史学科概念、方法、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基础。
其次,需要注重历史文献的教学。
历史文献是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地图、图片等文献资料,能够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历史知识与技能历史知识与技能是指学生掌握历史基本概念、事实以及研究方法和技能的能力。
历史知识和技能是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目标和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与技能,需要增强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要注重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和细节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对常用历史名词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历史研究方法的能力,即探究史实,提出提纲,搜集材料,分析材料,总结结论。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并拓展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分析技能。
三、历史情感态度历史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人文关怀、敬重和理解,以及自己强烈的历史归属感和历史责任感。
这种情感态度是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生动体现。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态度,教师应该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注重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人文关怀和敬重。
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史实,也是人类的生活体验,其中往往有着鲜明的人文情感。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历史命运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原因和结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21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文/颜林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的任务已经不是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而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真正的核心能力。
高中历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门人文学科。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高中力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课后也要研究如何能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立德树人逐渐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历史教师不再继续沿用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之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充分认知到“光明的未来=勤奋+努力”的道理,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又有利于积极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推动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
1 教学方式的调整按照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多半都是教师单方面的理论输出,师生间几乎全程无互动,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基本不关心,学生学习历史的流程也始终固定为背书、解题、考试三项,这样每日机械化的学习日常并没有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反而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停滞不前,甚至还有退步的征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感官越来越差,最终造成厌学、弃学的后果。
对此,教师理应将核心素养科学、合理的引入进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增加深入学生之中的频率次数,以及时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整教学重心,改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能够正视历史科目的学习。
具体操作如下:①教师务必要先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而后方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朝着更好、更优秀的方向前进、发展,教师应做好表率工作,帮助学生戒骄戒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的主要重点放置在背书、做题之外,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用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方面,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充分的突显学生的历史观念,在教师和学生间“你来我往”的探讨、互动中,逐渐改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态度;②教师理应在班级范围内全面贯彻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内涵和要求,以便于有效促进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加强,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充分结合自身具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的调整与转变,教师应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观点,而是让学生在充分地了解历史、建构历史观念和实现独立的历史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逐渐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历史素养,教师理应开拓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而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利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同时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自己的思想融合,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历史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赜
新高考在选考科目、考试命题、考查内容、评分方式等方面均进行了调整。
随着新高考的推广,“走班制”逐渐取代“班级授课制”成为主流教学方式。
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并采取恰当手段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成为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
教师应根据新的教学需求调整工作,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培育内容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此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基于新高考的具体要求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对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讨。
一、新高考概述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化考试命题改革”,根据高校人才选拔标准进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同时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同年,《中国考试》专题刊登高考9个学科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公布高考评价体系与各学科高考内容改革框架、考查体系。
新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核四层四翼”。
其中,“一核”为高考的核心功能,包括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三者相互作用,彰显高考选拔人才、引领人才培育的教育功能。
“四层”为高考考查的四个层面,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落实在历史学科高考中,“四层”主要表现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唯物史观、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掌握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历史知识,学会用唯物史观反思当今社会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关联不同时间、空间所发生历史事件的历史观念等;运用收集、分析、论证的方法验证史料真伪的思维能力、建构历史模型的模型认知能力等基本能力;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等基础知识。
“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包括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四方面。
落实在历史学科高考中,“四翼”主要表现为:命题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隋唐时期文化等历史知识的了解,应用唯物史观分析史料并解释问题的基础技能;命题要注意创设生动情境,激发考生应用历史学科知识、方法解释生活中现象、社会热点的热情;命题要注意综合《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教科书考点;命题要注意综合历史学科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考点;命题的内容、形式要新颖等。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高中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习过程,导致教学与社会的发展并不匹配,使教育一度陷入困境。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育重新焕发了生机。
教育目标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
山东省新高考就是建立在核心素养基础之上的全新的教育评价方式,这也使得核心素养成为不同阶段不同学科共同发展的目标,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山东省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以历史习题为核心的教学思路,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史料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依据,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跨越时空的背景下厚植家国情怀,使其更积极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
一、教师需要在观念革新中创新教学方式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保障高中历史教学能力与山东省新高考的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此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首先需要准确地定位自己,改变以往以历史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将历史课堂转变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价值观的平台。
此观念的转变是让教师摒弃以往“唯分数论”的理念,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历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主体,由以往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
历史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探究历史,让学生能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且辨别历史的本质,真正地以史为鉴。
最后,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树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态度,加强自身对核心素养内容的解读,并且能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做到核心素养的渗透。
只有创新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才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
二、新高考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一)唯物史观的培养历史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记忆。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进行历史知识点的灌输,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相匹配,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对于学科的掌握程度也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当前的新高考背景下,为历史学科制定的相关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认真理解其包含的五大核心素养,而“史料实证”作为研究历史的关键步骤,更应当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史料实证在新高考背景下,推出高考科目“3+1+2”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依据兴趣选择科目,也意味着历史学科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需要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依据史料来获得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新高考的改革形式,主张建立“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也对历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科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让素养提升贯穿课堂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历史“史料实证”素养。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贯彻“史料实证”思想历史作为涵盖古今中外的一门学科,是学生了解过去、以史为鉴、放眼未来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下,却成为了让学生“死记硬背、叫苦连天”的负担。
在“分本位”的思想下,教师一切从分数出发,依据高考考查频率制定繁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沉浸于把时间用来背诵各类历史必考知识点,被要求完成大量练习来积累做题经验,却忽视了去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给予历史事件的认知仅仅停留于课本,对课外历史事件的补充也仅仅停留于题目和答案解析,缺乏自我思考能力,也不清楚“史料”的概念,更不具备“史料实证”思想。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侧重于鼓励学生获取史料知识,让学生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基础上,对于“史料”有自己更加透彻深刻的见解,来不断锻炼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在客观事实当中建立正确的认识,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更应该是灵活贯通、知其所以然。
浅谈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路径
浅谈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路径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成为必然,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目标都在发生明显变化。
历史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探索历史教学中如何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显得难能可贵。
一、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
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在高中历史课程的选择上,应坚持历史知识的基础性与时代性,教学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体现时代精神。
但多年来,在以分取人的传统高考模式下,历史教学忽视时代性,使历史教学与现实脱节,缺失应有的社会功能;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历史教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缺失真正的教化功能。
三是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缺失人文精神培养,影响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为了改变“应试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取消了文理分科,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培养综合人才。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变“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低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的综合能力。
首先,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历史题目逐渐由传统的提问式题目转变为以图片、材料为主的新型线索题,教师可为学生搭建一个历史知识学习平台,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概括能力。
其次,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历史试题已经逐渐向口语化发展,题目通俗易懂,更加生活化。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氛围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将历史知识融入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再次,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与优势,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基本原则1.学生主体。
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
2.活动育人。
在课堂中,让学生参加讨论、辩论、演讲、写小论文等活动,课后让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和一些古迹等,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_1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06-18T11:35:35.16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作者:孙争光[导读] 高中新课程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综合核心素养为主要任务孙争光沽源县第一中学 076550摘要:高中新课程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综合核心素养为主要任务,在新高考模式视角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人才是高中教育的重要方向。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有:爱国情怀、唯物主义、以史为鉴等,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老师应逐渐调整教学策略,结合创新历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价值观。
综上所述,本文总结新高考形式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渗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到历史课堂,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引言创新高考改革措施逐渐落实,意味着成绩不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在高中教育中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主要任务,老师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应逐渐渗透核心素养到历史课堂,调整教学重心,满足新高考改革模式。
现阶段重视成绩忽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方向,老师调整教学理念,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到教学任务中,最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品格,德育教育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历史教材内的德育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终落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目前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是现阶段的具体教育方针,在课堂上引入“树德立人”教学理念,渗透德育教育到历史课堂,在根本上调整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关系到未来学习和生活发展,以新高考改革措施为教育方向,提升学生综合社会能力为目标,完成良好的高中历史学习,历史学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爱国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奠定学生基本素养。
浅谈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浅谈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发布时间:2021-05-20T16:08:29.4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作者:尚天林[导读]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尚天林甘肃省景泰县第二中学 730400摘要: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倡导采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随着新课程理念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不断深入人心,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熏陶。
即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也得以培养,能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从而达到读史明智的学习层面,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以熏陶。
1 高中历史科目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高中历史科目的核心素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的能力和个人思维品质,让高中生通过学习对历史知识和历史需要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其中包括历史情操、历史价值观、历史观念与历史的核心理论等多个方面。
而历史的核心理论主要是希望学生可以利用历史知识,揭示我国历史人类的发展旅程和人类的发展规律,其次,历史的核心理论也包括历史客观基础,其中主要凸显的是核心思维、科学关系、方法论,它们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如果需要对历史的核心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内容分析,可以利用历史材料进行证明,通过可靠性的、准确的历史材料重新展现历史真实的历史观念与历史态度。
把历史作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基础,就要对历史的核心伦理和历史事物进行客观的、理性的分析与评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试论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邓长平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9期
摘要:历史的学习过程,是以一种观念的引导为基础进行开展,在每一种社会的状况
下、每一个时代中都有能够表现出时代意识以及社会特点的历史解释方式。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从旧的窠臼中脱离出来,以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思考在历史学习中自己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考试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改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了解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相应的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真正对历史这门学科感兴趣,带着兴趣学习历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对于历史这门课程而言,教师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教学压力。
由于知识点多、杂、散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苦恼。
并且历史有其文科固有的特征,即背诵内容较多,这对学生的耐心以及记忆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方法上探索,让教学过程变得不那么枯燥。
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他们忘记知识点的繁杂。
其中,利用多媒体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创新。
不同于以往多媒体的使用方法,教师不必用课件演示将课本内容复述给学生,而要是在其中加入新的内容。
当前,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内容,将其与自己所讲的内容相结合,并在讲解过程中有效穿插进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课本内容,还能对其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历史教学中的内容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很多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师不妨借用这个机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真正从历史角度出发去思考现实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
2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锻炼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
而探究历史问题靠的是对有价值的史料进行分析,用实证的方式,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因此,建构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史料研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