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第二章 国际收支 《国际金融》PPT课件
2.4.1 弹性分析法
(1)弹性分析法的前提假设 (2)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3)对弹性分析法的评价 (4)贬值效应的时滞问题——J曲线效应
弹性分析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 家琼·罗宾逊最先提出,后经美国经济学家勒纳等的 发展形成的。
该理论建立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的基 础上,把汇率水平的调整作为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 基本手段,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探讨货币贬 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3)直接管制 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当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须针对形成的原 因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同国内经济目标发生 冲突
直接管制:为国际经济组织所反对,又会引 起他国的报复
2.4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2.4.1 弹性分析法 2.4.2 吸收分析法 2.4.3 货币分析法 2.4.4 几种主要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比较
3) 对货币分析法的评价
主要贡献:
◆突破了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的局限,因
此对国际收支的分析比较全面,也比较符合经济 运行的实际情况
1)弹性分析法的前提假设
◆假定其它一切条件(利率、国民收入等)不变, 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假定存在非充分就业,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 弹性
◆假定没有劳务进出口和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完全 等同于贸易收支
(2)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假定出口需求弹性为DX,进口需求弹性为DM, 当 DX DM >1时 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3)对弹性分析法的评价
弹性分析法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 支作用的片面看法。但是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
◆弹性分析法将国际收支局限于贸易收支 ◆弹性分析法以小于“充分就业” 为条件 ◆它是一种局部的均衡分析说 ◆弹性分析法是一种静态分析说 ◆技术上的困难
国际收支理论
0人民币
880人民币 950人民币
经常项目
弹性计算:ηx=0.1/0.25=0.4,ηm=0.05/0.25=0.2 情况二:贬值不对经常项目产生影响($1=¥10) 本国出口 115 8人民币
−7美元
−70人民币
92美元
920人民币
本国进口
经常项目
18.4
5美元
92美元
0美元
920人民币
0人民币
弹性计算:ηx=0.15/0.25=0.6,ηm=0.08/0.25=0.32 情况三:贬值导致经常项目顺差($1=¥10) 本国出口 本国进口 经常项目 弹性计算:η =0.25/0.25=1,η =0.2/0.25=0.8 125 16 8人民币 5美元 100美元 80美元 20美元 1000人民币 800人民币 200人民币
收入机制
信用本位下固定汇率制度的自动调 节机制
相对价格机制
本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通过国内外商品价格
的相对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的调整 将会带来国内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 变化,这意味汇率的稳定是以牺牲国内经济目 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为代价
信用本位下浮动汇率制度的自动调 节机制
M-L条件的推导(以外币表示的国际 收支)
dB d [(1 S ) PX x PM m] 1 1 dx dm 2 PX x PX PM dS dS S dS dS S
1 S dx SP M m S dm P x ( 1 ) 2 X S x dS PX x m dS 1 SPM m P x ( 1 m ) x 2 X S PX x
利率机制
通过本国利率的自动变化引发国内外利差的方向性改变,由资本 与金融项目(不含储备项目)收支的改变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当本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外汇储备下降,国内货币供应量相 应地减少,利率上升,国内投资支出减少; 在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水平,也会直接减 少国内消费和投资。 伴随着投资和消费的缩减,国民收入随之下降,导致进口需求下 降,假定出口不变,本国国际收支逆差得以逐渐消除。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课件
吸收分析法
总结词
吸收分析法主要关注国内总吸收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活动 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详细描述
吸收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而非货币问题。通过增加国 内投资和消费,提高国民收入和总吸收,可以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进而改善国 际收支。
货币分析法
总结词
货币分析法强调货币供求关系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主张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需求来维持国际收支平 衡。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课 件
•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概述 •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 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
01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是研究一个国家在 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 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性记录和 总结的理论。
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记录一国居民与外 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性报表,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等。
产生与发展
产生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产生于18世纪,随 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不断发展, 学者们开始关注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和相互影响。
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 段,包括重商主义、古典学派、金本 位制、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货 币分析法等。
理论框架与特点
理论框架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涉及国家经济政策、汇率 制度、国际市场等多个方面。
财政政策的优点在于其针对性强,可以直接 对特定领域或行业进行调节。然而,财政政 策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其对政府财政状况的
影响以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直接干预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等手 段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手段。例如,政府可以限制某些商 品的进口或出口,或者限制资本流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2、第二章:国际收支理论
货币分析法的政策主张
☻ 所有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性的,因此,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
☻一国国际收支逆差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故对
它的对策是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增 长保持一致的速度;
☻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
制等贸易和金融干预措施,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 求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Ⅳ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紧
缩
恶
化
3、支出调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
支出调整政策:改变支出(总需求) 水平的政策,如货币财政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不改变支出水平而是 通过改变支出方向(结构)的政策, 如汇率政策、直接管制等。
一、米德冲突
一国如果只使用一种支出调整政策 或支出转换政策追求内外均衡,将会导 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将(X-M)用B来表示,将(C+I+G)称 为吸收,反映本国居民的支出,用A表示: B=Y-A
(三) 吸收论的评价
将国际收支决定和变动与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
贡献
来分析,有助于对国际收支失衡性质的认识。
缺陷
1、该理论假定生产要素的转移机制可以轻易实现,
背离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
2、该理论以单一国家为分析模式,未涉及其他相关 国家。 3、该理论没有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素
出口商 品的国 内单价 汇价 出口商品 出口 的美元单 数量 价 出口的外 币(美) 收入 价格变 出口数量 动率(%)变动率(%)
0
1
7
7
$ 1/ 7
$ 1/ 8 $ 1/ 8
$ 1
10000
第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 货币分析法对贬值的分析
o 一价定律成立,即
p EP*
MD pf ( y, i ) EP * f ( y, i )
R MD D
o 本币贬值(E上升)
本国价格水平上升
名义货币需求MD 上升 ,若国内货币供给D不变 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减少,国内经济处于紧缩状态。 o 调整过程是通过私人部门调整货币余额完成的。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rrency-Contract Period) 进出口商品价格不变,数量不变;进口商品的本币 支付额上升。 2、传导阶段(Pass-Through Period) 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化,数量不变。 3、数量调整阶段(Quantity Adjustment Period) 进出口商品数量和价格都变化。
即: 国际收支失衡源于货币市场失衡
政策含义:通过国内信贷控制调节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核心思想:
• 国际收支失衡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 收支逆差是由于一国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名义 货币需求量。 • 国际收支失衡应该由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是货 币供应政策来调整。
•
国际收支问题,反映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 供应量的调整,是一种货币供给的自动调节。
Pd 本国产品的价格 Pf 外国产品的价格 e 汇率即单位外币折合成本币的数额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一国的贸易收支TB:
TB = X· x— M· Pm) P (e
or
Px TB X M Pm e
Px: 出口本币价格 Pm:进口外币价格
X: 出口数量 M: 进口数量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
第二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手段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财政、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政府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理论依据。
西方对于国际收支问题关注和研究的历史可以说同资本主义历史一样长久,虽然历代经济学家对国际收支理论进行着不懈的研究和拓展,并且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收支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先后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但是,客观地说,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仍然滞后于各国丰富多彩的国际收支实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它们的工作重心从“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转移到“解决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和国际债务危机”上,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很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也很复杂,除了一般性的原因外,不同国家其国际收支问题也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当前现有的任何一种国际收支理论都只是对国际收支实践提供某一角度或某一侧面的解说,都不足以充分解释和回答各类国家各种性质的国际收支问题,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除了对原有国际收支理论流派进行综合和进一步发展外,大量研究开始具体深入地考察不同类型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经验。
本文作为一篇理论综述文献,主要对国际收支理论的主流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整个国际收支理论体系中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对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国际收支理论的演进脉络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方式的理论。
虽然西方学者早在15世纪就开始关注国际收支问题,但较为严谨、系统的国际收支理论产生历史并不长。
始于重商主义的相当长时间里,国际收支问题都是从属于国际贸易学说被加以研究,而国际收支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中独立出来,得以繁荣发展并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则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收支的内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迅速扩充;相关学科发展和不同经济学派交替盛行对国际收支研究的视角、分析方法和观点都产生了重大而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作为连接一国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纽带,国际收支平衡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其均衡的调节政策及政策配合日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这些都推动着国际收支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国际收支理论
2、弹性论的假定条件 1. 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2. 假定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3. 假定其他条件(如收入、偏好等)不变,只探讨汇率变化对贸易 收支的影响。 推导过程见国际金融附录
x m 1
3 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 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 1
三、国际收支乘数论 在20世纪30和40年代,以哈罗德(R.F.Harrod)、劳埃德· 梅茨勒 (Laoyd Metzler)、弗里茨· 马克鲁普(Fritz Machlup)等为代表的经 济学家运用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 以此形成了国际收支的乘数论(Multiplier Approach)。 (一)假定条件 1. 假定非充分就业,供给具有完全弹性,进出口的变动与收入的变 动不会改变价格水平。 2.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贸易差额就是国际收支差额。 3. 假定汇率、价格、工资、利率等变量保持不变,只考虑国际收支 的收入调节机制。
x m
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收入(美元)的影响
出口的 国内单 价 人民币 贬值前 贬值情 况一 贬值情 况二 7 汇价 出口的 美元单 价 1 出口数量 出口的 美元收 入 10000 10000 价格变动 出口 率(%) 数量 变动 率 ---
1:7
7
1:8
10%
在短期内,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一段时间以 后,待出口供给(这是主要的)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 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一般被认为需要半 年到一年的时间。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J型,被称为J 曲线效应。
国际收支理论
第三章国际收支理论本章主要内容:弹性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及理论缺陷;乘数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吸收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货币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第一节弹性论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主要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和勒纳(A·P·Lerner)在马歇尔(A·Marshall)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由于其主要围绕着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而展开理论分析,所以被称为弹性论。
3.1.1假设前提弹性论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前提而展开分析的,即:1.充分就业和收入不变;2.将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不考虑劳务进出口和国际资本流动,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3.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商品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在本币贬值后保持不变,进出口商品数量仅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4.假定汇率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率和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
供给量变动率和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供给弹性。
在进出口方面,共有四个弹性。
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M ),其公式为: E M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 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X ),其公式为:E X =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出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 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M ),其公式为:S M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进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 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X ),其公式为:S X =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出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 综上可见,弹性实质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反映的是供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
二讲国际收支
∴ 借方( Debit ) :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 贷方( Credit ) :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
(资产:实际资产 金融资产)
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 贷方,而该笔交易的货币收入记为借方。
债务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 消的债务
非生产、非金融 资产的收买和放弃
各种无形资产的交易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它投资
储备资产
货币性黄金 外汇资产和其它债权 在IMF的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
经常帐户
经常帐户
货物
货物
服务
无形贸易(含服务、收入)
国 际 收 支 帐
收入
国
经常转移
际 收
资本和金融帐户
支
帐 资本帐户(含资本转移及非 户
经常账户
货物 服务 收益
货物出口
货物进口
运输、旅游、通讯、 金融、保险、 计算机服务、 其它商业服务
支付给非居民的雇员报酬
与投资收入有关的对外金融 资产和负债的收入与支出
经常转移
除了资本转移以外的各种转移
资本和 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错误与遗漏账户
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
资本转移
与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 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
借方 23,289,418
950,327 22,339,091
810,928 160,142 650,786 96,030,469
49,631 95,980,838
6,284,050 2,849,026 3,435,023 12,629,101 12,109,244
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ppt43张)
对吸收理论的评价
国际收支吸收理论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基 础之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将国际收支和 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 克服了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 较之弹性理论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吸收理论还具 有强烈的政策配合的涵义,使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吸收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
现实中“物价—金币流动机制”要真正发挥其自动 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必须具备如下一些前提 条件: 首先,经济中不存在大量的失业,否则,货币供给 量的变化不一定导致物价的相应变动;其次,不存 在国际资本流动,否则,国际收支失衡未必引起黄 金的流动(如可通过借外债平衡);再次,金本位制 度下的比赛规则(货币纪律)必须得到遵守,一方面 各国政府不得限制黄金的自由流出入。 另一方面当国际收支失衡时,不对其货币供给施加 相反的影响,这就是说,要求赤字国紧缩信用而盈 余国则进一步放宽信用以加强调节过程。这意味着 各国失去了自行决定国内政策的选择权;最后,赤 字国和盈余国的进出口必须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 这样,进出口数量才能对价格变动作出迅速和有效 的反应。
(二)汇率调整政策
一般而言,贬值可使国际收支改善,而升值可使国 际收支恶化。因而,汇率调整政策就是在发生逆差 时实行本币贬值,在发生顺差时实行本币升值。
(三)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指运用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来提高或降低收入和物价,进而消除国 际收支的周期性失衡和货币性失衡。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名义货币供应量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量
M s M d
d
M
p L (Y , i )
D主要是国内信贷
Ms ( D R )
第二章国际收支理论
内部均衡的标志: (1)持续的经济增长(长期均衡) (2)充分的就业(短期均衡) (3)稳定的物价(短期均衡)
何谓“经济外部均衡”? ——指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方面:实现国际储备稳定下的外汇供求相等; 在货币方面:实现汇率稳定下的本币对外币的供求相
等。
如何进行政策组合? (1)丁伯根法则(Tinbergen’s Rule)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认为,一国在某一 时期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 互独立的N种有效政策工具。
重点与难点
弹性分析论 J曲线效应 吸收分析论 政策配合论
国际收支理论 研究的基本问题
决定国际收支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效应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对策
一、概念
——在国际金本位制条件下,国际收支通过物价 涨落
和现金(即黄金)输出输入所具有的自我平衡机
制。
二、主要内容
三、主要贡献
2、分析方法上:
弹性论、吸收论采用流量分析,注重短期和中期均衡
条件考察。货币论采用存量分析,注重国际收支长期均衡
考察。
3、政策主张上:
弹性论、吸收论主张通过调整汇率来调整国际收支失
衡;吸收论主张通过合理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支出增减政 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赞成政府干预;货币论则主张通 过货币供求调整来寻求国际收支长期平衡,不赞成政府干 预。
收支的调整。
出口品 本币价 (CNY) 7 7 7
汇
率
USD/CNY
出口品 外币价 (USD) 1 0.875 0.875
出口量
出口外 价 格 汇收入 (USD) 变动率 10000 9625 10500 14.29% 14.29%
国际金融学--国际收支理论
6
第二节 弹性论
2、基本假设 ➢ 局部均衡分析,不考虑贬值的收入效应
(充分就业)和货币效应; ➢ 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 ➢ 贸易最初是平衡的。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
B——以外币表示的贸易收支
X 、PX——出口数量以及出口的本币价格 M、 PM——进口数量以及进口的外币价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西方经典国际收支 理论,特别是掌握弹性论,能从理论角度对国 际收支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概述 弹性论 吸收论 货币论
3
第一节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概述
研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理论最早可追溯到1752年的大卫·休
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4
第一节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概述
国际收支理论体系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1752年) 弹性说(20世纪30年代) 乘数说( 20世纪40-50年代) 吸收说( 20世纪50年代) 货币论(20世纪60年代) 新剑桥学派(70年代)
5
第二节 弹性论
1、基本思路
➢ 分析特定条件下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 件。
21
第三节 吸收论
4、主要结论:
➢ 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总量失衡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根 本原因。当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通过改变收入或吸 收水平来改善。
➢ 提出政策搭配思想。逆差的原因是D大于S或A大于Y 紧缩性货币财政政策 贸易品(进口)需求下降但同时Y 和非贸易品需求也下降 因此需要汇率政策 Y=A,即内 外均衡。
武汉大学国际金融第二讲国际收支理论与政策
三、应用举例(课本P)
• 每笔国际经济交易(两国间相对流动)都 要记录2次:
四、国际收支的分析与作用
(一)BOP平衡与失衡的含义 1.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 2. BOP的数量平衡:外汇市场均衡 3. 内外均衡:IS-LM-BP模型(蒙代尔-弗莱明
第二讲 国际收支理论与政策
第一节 国际收支 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 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 衡表
一、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国际收支的分析与作用
一、国际收支(BOP- Balance
of Payments)
• 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的(国际)经济交易的货币收支。 • 三点说明: • 流量概念:指一定时期发生额:月、季、年,IMF的成员要求按季、
1997.7.2-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1.季节性或偶然性的BOP失衡
BOP的季节性失衡:生产消费的季节性变化→进出 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的失衡。
偶然性的BOP失衡:无规律的短期灾害导致的失衡 2. 周期性失衡
因经济周期原因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在繁荣和 衰退期交替出现逆差和顺差。 比如,在经济衰退期,投资、消费下降,进口也 相应减少,而物价下降有利出口,国际收支可能 出现顺差。 相反,在经济繁荣期 逆差
1.外汇缓冲政策 运用外汇储备的变动、或向外短期借款。 以外汇储备为缓冲体(Buffer): 逆差:向市场投放外汇; 顺差时:则相反。 优: 1)适用调节季节性或偶然性的BOP失衡 2)不影响国内经济内部平衡 劣: 1)外汇储备减少; 2)不能用于调节长期BOP失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币贬值
A
贸易收支恶化
时间
• 出口商品数量 ×出口商品价格 =出口收入 • 进口商品数量 ×进口商品价格 = 进口支出 • 原因:出口商品数量及进口商品数量不能在 本币贬值后立即变化。
第二节 贸易乘数论
• • • • • •
• 第三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 Y=C+I++(X-M) B=X-M=Y-(C+I)表示国际收支 C+I=A即称为国内吸收 B=Y-A A=Ã+aY,因此 B=Y-Ã-aY=(1-a)Y-Ã 调节政策:支出增减政策、支出转换政策, 改变收入和吸收。
• 试思考中国当前的内外经济状况,应该进
行怎样的政策搭配?
• 第四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货币论)
• • • • MS=MD=pf(y,i) MS=m(D+R) 简化起见,令m=1 R=MD-D=pf(y,i)-D
• 货币论对货币贬值的分析: • R=MD-D=Ep*(y,i)-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节 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论
• 一、政策配合论的基本思想 • 二、斯旺模型 • 三、蒙代尔模型
一、政策配合论的基本思想
• 1、前提: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
• 开放经济下的基本目标:内部均衡(经济 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外部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 • 内外均衡冲突的原因:开放性
• 狭义内外均衡冲突(米德冲突):特指米德 提出的固定汇率制下,采用支出增减型调节 政策时与经济特定运行区间相联系的内外均 衡冲突。 • 广义内外均衡冲突:泛指实现一项均衡目标 的努力对另一均衡目标的干扰或破坏。
国内支出增加
国内支出
图: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本币贬值
国际收支逆差好转 经济膨胀加剧
国内支出减少
国际收支逆差好转
经济膨胀好转
三、蒙代尔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横轴、纵轴? IB、EB?向右下方倾斜? EB比IB平坦? EB与IB左右两边的含义? 经济处于A点时,调节?
A B (2)
货币扩张 C’ (1) i
i2
i1 i
B‘ C (4)
O
EB (3) IB
G1
G3 G2 G4
预算增加
图: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扩张财政政策
经济衰退好转
逆差加剧
紧缩货币政策
经济衰退加剧
逆差好转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区间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紧缩 紧缩 扩张 扩张
(1)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2)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 紧缩 逆差 (3)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 紧缩 顺差 (4)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
当︱Ed︱=1时,上式为0。 当︱Ed︱<1时, P 0 ,上式为正; P 0 ,上式为负。 当︱Ed︱>1时, P 0 ,上式为负;P 0 ,上式为正。
• 出口商品数量 ×出口商品价格 =出口收入 •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 • 若︱Ed︱=1,国外消费者的支出(出口收入)不 会因价格变动而变动。 • 若︱Ed︱<1,国外消费者的支出(出口收入)会 因为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 若︱Ed︱>1,国外消费者的支出(出口收入)会 因为价格的下降而上升。
第一章 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第一节 弹性论 第二节 贸易乘数论 第三节 吸收论 第四节 货币论 第五节 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论
• 一、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 • 主题: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和时间及其对贸易 条件的影响。(马歇尔-勒那条件、J曲线效应) • 1、马歇尔-勒那条件 • 本币贬值 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降 出口商品需求上升 出口增加 贸易收支改善 • 本币贬值 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上升 • 进口商品需求下降 进口减少 贸易收支改善
• 贸易收支额的变化=出口收入的变化+进口支出的 变化 • 马歇尔-勒那条件: • 在不考虑供给弹性的条件下(在供给具有充分弹 性的条件下),当一国的︱出口商品需求弹性︱+ ︱进口商品需求弹性︱>1时,本币贬值才会改善 本国的贸易收支。
• 2、J曲线效应 • J曲线效应: • 本币贬值后,即使具备“马歇尔-勒那条件”, 也不能使贸易收支状况立即得到改善。相反,货 币贬值开始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
• • • •
出口: 数量 ×(以外汇表示的)价格 进口: 数量 ×(以外汇表示的)价格
• 数量由什么价格决定?
• • • •
弹性的定义: 价格弹性大小和总收入/总支出之间的关系: ︱Ed︱=1,无论价格上升还是下降,总收益不变。 ︱Ed︱<1,价格下降,则总收益下降;价格上升, 则总收益上升。 • ︱Ed︱>1,价格下降,则总收益上升;价格下降, 则总收益上升。
• 2、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相互冲突的调节原 则
• 1、数量匹配原则(丁伯根原则) • 2、最优指派原则(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 二、斯旺模型(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 横轴、纵轴? 配)
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
(4) EB D’
贬值
(3)
C’
D C
E 升值
B‘ (2)
B
(1) A IB
IB、EB?IB向右下方倾斜? EB向右上方倾斜? EB比IB平坦? EB与IB左右两边的含义? 经济处于A点时,调节?
原总收益:R1 P Q 变化后的总收益: 2 ( P P) (Q Q) R 总收益的变化:R R2 R1 ( P P) (Q Q) P Q
P Q P Q P Q
两边同除以 R1 P Q
R P Q P Q P Q R1 PQ P Q P Q ( )( ) Q P Q P Q P ) 是两个百分比的乘积,当百分比很小时可以忽 因为 ( )( P Q 略不计。所以: R P Q R1 P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