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提纲+综合练习高一政治教案.doc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提纲+综合练习高一政治教案.doc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提纲+综合练习_高一政治教案②、从税收作用看: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以各种税收做物质保证。

③、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

自觉纳税也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④、从法律角度看:税收具有,负有纳税以外而不纳税,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⑶、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权利。

(积极关注,监督。

)⑷、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但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升降等。

(2)内容不同。

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这两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以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通常情况下,在财政预算中,收支平衡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是因为( )①收支平衡,表明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②如果节余过多,社会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③如果财政出现赤字,一定会出现通货膨胀④收支平衡,经济结构一定会得到优化A.①②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提纲+综合练习_高一政治教案材料二:税收收入是国家按税法的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和税收的基本概念,理解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掌握税收的分类、特征和原则,了解我国的税收体系。

3. 理解纳税人的概念,明确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4. 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税收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与作用1.1 财政的定义1.2 财政的作用2. 税收的基本概念2.1 税收的定义2.2 税收的特征2.3 税收的原则3. 我国的税收体系3.1 税收分类3.2 税收层级3.3 税收优惠政策4. 纳税人的概念与权利义务4.1 纳税人的定义4.2 纳税人的权利4.3 纳税人的义务5. 税收法治观念与依法纳税5.1 税收法治观念的重要性5.2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5.3 违反税收法律的责任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3. 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复习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2. 讲解财政的概念与作用:讲解财政的定义,阐述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财政的重要性。

3. 讲解税收的基本概念: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基本知识。

4. 讲解我国的税收体系:讲解税收分类、层级和税收优惠政策,让学生掌握我国的税收体系。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一、课程简介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复习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财政与税收是现代经济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国家财政的收入与支出,还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了解财政与税收的定义、功能、原则以及运作机制,进一步加深对财政与税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税收的分类、征收方式和税收制度的特点。

3.了解财政与税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4.能够分析财政与税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1. 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财政是国家收入与支出的组织管理活动,是国家财务管理的基础。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 税收的分类税收可以按征收主体、征收对象、征收方式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征收主体可以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按征收对象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按征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等。

3. 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收制度的特点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直接征收和间接征收。

直接征收指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收取税款,如个人所得税;间接征收则是通过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间接征收,如增值税。

税收制度是指税种、税率、税基等税收要素以及税务管理的具体规定。

税收制度应当符合公平、公正、简明的原则,以保障税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财政与税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财政与税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调节经济运行、促进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支持社会保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用案例,激发学生对财政与税收的兴趣,引发思考。

2. 知识讲解与示例分析(30分钟)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分类、征收方式和税收制度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3. 学生讨论与思考(20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就财政与税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展开思考,并总结出各自的观点。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提纲+综合练习-教学教案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提纲+综合练习-教学教案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提纲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国民收入的分配1、我国80年代以前实行票证的根本原因:。

2、社会总产品:。

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

(注意:社会总产品是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由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

)3、国民收入:。

(注意: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和的能力。

☆4、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5、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两类::①(主要部分,例如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②(例如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③(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

2.社会总产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

3.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剩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4.积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质储备的那部分。

5.消费: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那部分。

6.财政: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利,强制性的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7.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8.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9.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0.税收的固定性: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2.关税: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Ⅱ、基本原理、观点.国民收入的分配原理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2.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我国,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一致性表现在: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积累代表长远利益、共同利益,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第一章:财政与税收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掌握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

3. 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

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财政的作用和分类。

2. 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

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财政与税收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财政与税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财政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3. 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

4. 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5. 案例分析:分析财政与税收的实际应用。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财政与税收的重要性。

7.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制度的概念、构成和类型。

2. 掌握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 理解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税收制度的概念、构成和类型。

2. 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 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税收制度的概念、构成和类型。

2. 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 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税收制度的概念、构成和类型。

3. 讲解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 讲解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5. 案例分析:分析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实际应用。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重要性。

7.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纳税人、税率与税收征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纳税人的分类和义务。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第一章: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1.1 财政的概念与分类讲解财政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财政的分类: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1.2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税收的定义和作用阐述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1.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分析财政与税收的密切联系讲解财政收入的其他来源:债务收入、非税收入第二章:税收制度与纳税人2.1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介绍税收制度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税种、税率、税基、税收优惠2.2 纳税人的界定与分类明确纳税人的定义和范围讲解纳税人的分类:自然人纳税人、法人纳税人、其他纳税人2.3 税收征管体制与税务机关介绍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构成与特点讲解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第三章:主要税种及其征收管理3.1 增值税解释增值税的定义和特点阐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和计算方法3.2 企业所得税讲解企业所得税的定义和税率分析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及其适用范围3.3 个人所得税阐述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税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计算方法第四章: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法体系4.1 税收法定原则讲解税收法定原则的含义和意义分析税收法定原则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4.2 税法体系的构成介绍税法体系的三个层次:宪法、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3 税收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讲解税收违法行为的种类和特点阐述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第五章:税收政策与宏观调控5.1 税收政策的概念与目标解释税收政策的作用和目标分析税收政策与经济政策的联系与区别5.2 税收优惠与税收激励讲解税收优惠的含义和种类阐述税收优惠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及宏观调控作用5.3 税收支出与税收负担分析税收支出的概念和特点讲解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和优化策略第六章:税收筹划与纳税策略6.1 税收筹划的含义与原则解释税收筹划的概念和目的阐述税收筹划的原则:合法性、合规性、综合性、动态性6.2 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与案例分析讲解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选择税种、利用税收优惠、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分析实际案例,展示税收筹划的操作过程和效果6.3 个人税收筹划的方法与建议阐述个人税收筹划的方法:合理安排收入、选择税种、利用税收优惠给出个人税收筹划的建议,提高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第七章:国际税收与跨国纳税7.1 国际税收的基本概念与问题讲解国际税收的定义和涉及的问题:避免双重征税、国际避税与反避税7.2 国际税收协定及其作用解释国际税收协定的含义和类型阐述国际税收协定对跨国纳税人的影响和作用7.3 跨国纳税人的税务申报与合规要求讲解跨国纳税人的税务申报流程和要求阐述跨国纳税人的税务合规要求,包括财务报告、税款支付和税务审计等第八章:税收违法行为的防范与应对8.1 税收违法行为的识别与防范分析税收违法行为的特点和识别方法给出税收违法行为的防范措施,降低税务风险8.2 税务审计与税务调查讲解税务审计的概念和程序阐述税务调查的方法和处理手段,保障税收法律法规的实施8.3 税务争议的解决途径与法律责任介绍税务争议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阐述税务争议中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第九章:税收与经济的关系9.1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讲解税收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和手段9.2 税收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阐述税收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税收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挑战9.3 税收与财政可持续性的关系讲解财政可持续性的概念和意义阐述税收政策在保障财政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和挑战第十章:税收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10.1 我国税收制度的历史与发展回顾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税收制度的特点和不足10.2 国际税收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介绍国际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分析国际税收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10.3 未来税收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预测未来税收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税收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税收制度与纳税人:理解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以及纳税人的界定与分类是学习税收法律知识的基础。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来源和用途;(2)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和作用;(3)理解纳税人的概念、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财政税收问题的能力;(2)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提高学生对财政税收政策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来源和用途;(2)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和作用;(3)纳税人的概念、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教学难点:(1)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2)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界定。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财政税收政策的具体运用;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3.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案例、图表、数据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2. 讲授新课:(1)讲解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来源和用途;(2)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和作用;(3)阐述纳税人的概念、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财政税收政策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对财政税收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财政税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纳税人应具备的法治观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财政税收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3. 培养学生对财政税收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税收政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财政税收的作用和原则。

3.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4. 我国的主要税收种类和税率。

5. 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财政税收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的具体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财政税收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三、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税收政策案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四、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着重讲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财政税收知识的理解。

3. 思考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税收征纳过程,增强学生对税收实际操作的了解。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税收的分类、征收和管理。

3. 让学生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4.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税收的分类3. 税收的征收和管理4.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5. 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税收的分类,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教学难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分类、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理解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3. 讲解税收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税收,让学生了解各种税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讲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培养纳税人的法律意识。

5. 案例分析:分析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6. 讨论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税种及特点。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反馈。

六、教学练习1. 设计一系列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巩固学生对财政税收基本概念、税收分类和纳税人权利义务的理解。

2. 安排一定时间的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题,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拓展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财政税收的拓展材料,如经济学原理教材、税收政策解读文章等。

八、课堂小结1. 在课程的阶段,教师应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高一政治教案-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精品

高一政治教案-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精品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社会的各行各业所创造出来的全部财富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进行集中分配,这就涉及到财政和税收等问题。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集中性分配,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一、基本知识点l、基本概念: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预算、决算、财政2、国民收入的用途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4、财政收入的来源5、财政支出的主要范围6、财政收支平衡二、重点难点分析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之一。

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才能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结构的优化,才能既保证生产的扩大,又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从而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正确把握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正确认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积累和消费有统一的一面,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积累是用于扩大再生产。

积累的增长,可以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而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了物质条件。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积累。

积累和消费又有对立的一面,两者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

积累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消费则代表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所以,积累和消费之间存在着对立或不一致的一面。

由于积累和消费所体现的利益关系是不同的,并且国民收入在一定时期是一个既定的量,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增加,用于消费的部分必然要减少;反之,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必然要减少积累。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

这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是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高中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三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

高中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三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

高中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三单元总复习教案一、考点填空1.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

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另外,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2.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财政收支平衡是理想的状态,财政赤字和财政大量结余都是不理想的。

思考:财政赤字并非意味着通货膨胀。

提示: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现象。

靠扩大财政赤字搞经济建设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这是因为,政府财政赤字的大幅度增加,需要政府举债维持财政支出,可能造成流通中的纸币量大大超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导致大量货币形成的社会需求不能得到有效供给,造成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社会经济形势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如果能用好政府手中的钱,靠扩大财政赤字搞经济建设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一个政府财政赤字的底线,一般是财政支出的20%,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和累计国债余额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和60%的警戒线,娩于这一比例即被视为在安全线内,在此情况下,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册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案

第一册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案

第一册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学题目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2)、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3)、税收的基本含义(4)、税收的基本特征(5)、纳税人的基本含义(6)、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原则(2)、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3)、我国税收的性质(4)、税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自觉纳税,依法行使纳税人的权利二、能力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1、从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可以看出,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别用于积累和用于消费两部分,而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在处理积累和消费二者的关系上,强调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3、在预算及其执行过程中,收支相抵是最理想的状态,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或大于收,出现赤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的能力三、思想觉悟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以依法自觉纳税为荣的意识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求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2、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点课题国民收入的分配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该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依法行使纳税人的权利二、能力要求从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可以看出,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别用于积累和用于消费两部分,而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重点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教学难点国民收入的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类型讲授新课 [1][2][3][4]下一页讲授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注导入新课人类社会生产有四大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第三、四课中我们了解了有关社会生产环节的知识,今天我们来了解有关社会产品分配的问题讲授新课一、国民收入的分配(板书)1、社会总产品→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行业→实物形式用G表现形式→社会总产值=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劳动者工资、奖金+留用再生产价值=C+V+M→价值形式(板书)2、国民收入(V+M)(板书)(1)、含义:实物形式:社会总产品-生产资料=净产品价值形式:社会总产值-生产资料价值=净产值(板书) (2)、作用:(板书)V+M: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V: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M:扩大再生产的能力(3)、增加途径:(板书)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4)、分配:(板书)①过程:初次分配→范围:物质生产部门再分配:范围:全社会用途: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重点建设、社会共同消费、集体福利、地区间协调发展、防止两极分化、自然灾害②结果:形成两大部分基金即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板书)(1)、含义:积累→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质储备)→长远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眼前(2)、关系:对立→互为消长统一→互相促进 [3][4]下一页(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原则:①、增加(V+M)实现积累与消费都有所增长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让学生阅读第二页小字部分,从而引出社会总产品让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讨论并总结出怎样才能增加国民收入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积累与消费二者的关系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社会总产品?什么是国民收入?同时也知道了按最终用途,国民收入分为用于积累和消费的两部分。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学案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学案

第五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学案第五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学案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国民收入的分配1、我国80年代以前实行票证的根本原因:。

2、社会总产品:。

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

(注意:社会总产品是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由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

)3、国民收入:。

(注意: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和的能力。

☆4、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两类::①(主要部分,例如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②(例如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③(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

:①②。

☆★6、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二者具有一致性。

积累主要用于,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的基础;消费是生产发展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2)二者又具有不一致性(矛盾)。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的关系。

如果用于积累部分过多,会造成;相反,消费部分过多,对生产成果“分光吃尽”,。

☆★7、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1)。

积累的最低限(也即消费的最高限)是,积累的最高限(也即消费的最低限)是。

(2)。

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数量相一致。

(3)。

注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受客观经济条(就是上面的三点)的制约。

所以上面三点又称为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或者是制约因素。

8、判断消费和积累是否合理安排的标准:能否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相互促进。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1、财政就是国家的,是国家凭借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其本质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2、国家财政是通过实现的。

⑴、预算是。

是国家的,是国家财政的。

决算是。

⑵、预算体系:①;②⑶、预算包括和,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

3、财政收入:⑴(最主要形式);⑵;⑶;⑷。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最新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识记:税收的概念;税收的基本特征。

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运用:剖析某违反税法的案例,说明违反税法谋取应受到处罚,提高自觉纳税的自觉性。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觉悟:提高学生遵守税法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纳税光荣的意识。

【教学重点】税收的定义【教学难点】税收的三大特征【教学过程】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1、税收(1)内容(2)定义2、税收的基本特征(1)特征:(2)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3、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税收具有强制性,具体说就是A.每个公民必须限期纳税,否则将受法律制裁B. 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C.征税的对象、数额由法律规定,并强制性执行,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变更,否则将受法律制裁D.税收不同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而有自己的特征2、税收具有固定性。

这里的“固定性”是指A.税收的征收对象、范围、比例是永远不变的B. “固定”并非一成不变,若需要变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即可随时变更C.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将征税对象及征收数额确定下来,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变更D.税收的数额是固定的3、有些企业采取虚报出口货物价格而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属于A.偷税行为B. 骗税行为C.逃税行为D.抗税行为4下列选项中不属税收基本特征的有A.长期性B. 强制性C.无偿性D.固定性5、任何国家的税收都是A.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分配关系B.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C.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分配主体是国家,税款取之于民D.为统治阶段服务的6、列宁说:“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这一论断主要揭示了税收的A 强制性B 无偿性C 固定性D 剥削性7、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的税收征收机关是A 国务院及财政部B 各级人民政府C 中国人民银行D 国家税务总局及其在各省市县设立的.国税局和地税局8、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高中高一政治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高中高一政治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高中高一政治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经济常识第五课复习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执教:张轶 2005-12-5一、知识结构1.国民收入的分配(1)国民收入的含义。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水平。

(2)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只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广泛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才能一方面大力增加产量,一方面尽可能地降低消耗,从而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3)国民收入的用途。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

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

2.准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动的—面,也存有不一致的一面。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准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理应有所增长。

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升。

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在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的价值形式称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一方面,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另一方面,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再次,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准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之,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3.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常识第五课复习教案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执教:张 轶 2005-12-5一、知识结构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构成积累消费积累和消费的内涵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三原则)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含义实现途径财政收支平衡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税收及其基本特征含义基本特征违反税法的行为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与纳税人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1)国民收入的含义。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2)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只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广泛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一方面大力增加产量,一方面尽可能地降低消耗,从而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3)国民收入的用途。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

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进的—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在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的价值形式称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一方面,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另一方面,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再次,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之,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3.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3)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4)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4.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从国家取得收人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也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配的另一个方面,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5.财政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6.税收及其基本特征(1)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①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②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③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

首先,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其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7.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在我国,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不是剥削关系,而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

(2)作用: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2)我国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有偷税等行为的人,不仅是违法的人,更是缺乏责任心的人,是不讲道德的人。

②公民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还应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③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二、重点难点1.积累与消费(1)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即统一的一面。

因为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同时,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并且对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积累的扩大。

但是,积累和消费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

积累代表社会利益、长远利益,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当前利益。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对立或不一致的一面,所以才需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2)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

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国民收入的分配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1)联系。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国民收入的分配的继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而个人消费的多少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分配。

(2)区别。

①分配的对象不同。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对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新价值进行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对国民收人中用于消费的那部分进行分配。

②分配的形式不同。

国民收入的分配首先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而个人消费晶的分配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③分配的原则不同。

国民收入的分配遵循维护劳动者的利益,统筹兼顾,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的原则;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正确认识财政的本质(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运用国家政治权力而进行的分配。

也就是说,在财政分配中,国家是作为政治权力的化身和社会代表的面貌出现的,它不同于凭财产所有权所进行的分配。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m)。

因为社会产品的其余部分(c+v)是对生产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补偿,是维持社会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满足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需要,只能建立在剩余产品分配的基础上。

(3)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财政反映不同的国家分配关系。

一切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财政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一种剥削关系,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则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各方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分配关系。

4.企业是否纳税不取决于其经营状况有人把企业是否纳税与企业经营状况好坏联系起来,认为企业经营状况好的就纳税,经营状况不好的则不纳税,这是错误的。

企业向国家纳税和企业上缴利润是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而取得的收入,不论企业是否盈利都必须纳税,税款有相当一部分不受企业经营成果好坏的影响。

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都不受企业盈亏的影响。

同利润相比,税收可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使国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显然,以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来决定是否应该纳税是错误的。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区别。

①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控来影响供求,是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②内容不同。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而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③政策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过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2)联系。

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式。

②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不相同,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来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批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财政政策不具备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6.深刻理解税收的作用(1)税收的作用与财政的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在复习税收的作用时可与财政的作用联系起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进一步把握税收的作用。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财政的作用中包含着税收的作用,税收是财政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形式或重要工具。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财政的作用包含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的作用,而且直接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而税收的作用主要着眼于税收的特点和征收的过程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对整个财政收入的影响。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进一步所发挥的作用,应当包含在财政的作用当中。

因此,税收的作用虽然与财政的作用有密切联系,但又属于两个层次,不能完全等同。

(2)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这一作用是税收的基本作用,也是税收一出现就具有的作用。

对于这一作用主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二是税收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保证。

第二,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不是运用行政手段,而是通过市场和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经济利益的调节实现的。

其中,税收就是重要的调节手段之一。

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纳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