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搭一搭教学设计(多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多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多篇)篇:搭一搭设计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大安小学景秀琼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8—79页《搭一搭》的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能背下来吗?① 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的有关画面。

②引导学生齐背古诗③这首诗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2、生: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3、师: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也会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搭一搭》你们想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试一试吗?4、生:“想”学生齐声回答。

二、积极参与,合作探究1、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个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然后认真观察你搭好的立体图形并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形状。

(学生小组合作开始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待学生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

)师:现在进行小组作品展示。

一个小组派两名代表,把你们搭好的立体图形和画出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

组1:我们小组用5个小正方体积木横着放一排搭了一个较大的长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横着一排5个正方形的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和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也是横着一排5个正方形的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1个正方形的面。

《搭一搭(一)》说课稿5篇

《搭一搭(一)》说课稿5篇

《搭一搭(一)》说课稿5篇第一篇:《搭一搭(一)》说课稿搭一搭【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本节课要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书写格式,还要认识余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难点:通过摆正方形的实际操作,逐渐探索规律。

二、说教法1、创设情境法:创设情景与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一起摆小棒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通过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搭一搭正方形,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自主探究,多层次思考。

3、讲授法: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和余数的认识是一个新的知识,它不能完全依赖学生去发现,需要老师的精心讲授。

4、演示法。

教学准备:小木棒,课件。

三、说学法1、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余数的意义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通过灵活、有趣层次性强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你们想玩一玩吗?(二)探究新知。

1.认识余数。

(1)课件显示搭正方形的画面以及问题“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组织小组讨论:有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请每个同学利用学具摆一摆,再依据上节课学习的除法算式,小组内讨论用竖式怎样表示。

精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三篇

精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白勺地位是:《搭一搭》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冊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白勺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白勺范围白勺变化。

并能由观察到白勺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白勺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白勺图形之间白勺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白勺形状,并画出草图。

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白勺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白勺形状。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白勺方式,增强学生白勺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白勺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白勺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本课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白勺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白勺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

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白勺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白勺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较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则比较抽象。

学生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白勺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白勺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白勺、积极主动参与白勺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白勺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白勺形象,引发学生白勺兴趣,使他们白勺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白勺主动性。

知识障碍: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白勺知识有白勺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搭一搭》教学设计9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9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搭一搭》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一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一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搭建“小小建筑物”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基本特征基础上的。

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积木(每人1套)、数码相机(1台)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理解题意1.简单分类今天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小小建筑物。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学具盒,由学生介绍学具盒中有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体图形的特征给积木分类。

2.明确要求分类的生物积木来做游戏师:你们平时在家玩积木喜欢搭什么?真了不起,看来大家都很会玩积木。

既然这样,我提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出示课件,“比谁搭得又稳又高。

所有积木都要用上。

”师:看到这个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在复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要解决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1.操作交流,聚焦难点师: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能做到又稳又高吗?试一试。

《搭一搭》教学设计[修改版]

《搭一搭》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搭一搭》教学设计《搭一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教师准备5个粉笔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入:我知道在座的是六年级最聪明最会观察的孩子,我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我们就要把这种会观察的习惯带到课堂中去,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是六年级的内容,我知道你们都是最聪明的孩子,对这节课有信心吗?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引导学生齐读)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知道吗?(抽生)2、师: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我们桌面有许多小方块,我们一起来搭一搭,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我相信大家有很大的收获。

(板书:搭一搭)(设计意图: 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项比赛,同桌为一个小组,利用手中的方块很快地在纸板上搭出和屏幕上相同的立体图形,看哪个小组搭得又快又好。

开始。

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范文(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范文(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能正确运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通过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老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指令有:“横着摆2个”,“左侧正方体上方竖着摆3个”,“在最右侧的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等等。

3.学生同桌间游戏。

可以让一位学生发出指令,另一位搭立体图形,然后交换。

4.学生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要求学生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提问:你搭的立体图形用了几个正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回答:用了3个正方体,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

提问:从侧面看是几个?回答:2个。

提问:上面的方块在左边还是右边?回答:右边。

是这个图形。

三、操作活动三教师讲解三视图,让小组学生根据三视图信息完成立体图形的搭建。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课本第16~1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

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规则和方法,掌握搭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搭建积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提示搭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积木模型,图片或实物积木,幻灯片或黑板、粉笔。

2.材料准备:练习册以及相关的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积木模型图片或实物积木,询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些模型,能不能根据图纸或说明搭建出来?2.引导学生思考:搭积木有什么规则和方法?二、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上的示范积木图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搭积木规则和方法。

2.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3.提示学生注意积木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

三、合作探究(2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定数量的积木模型或图片。

2.每个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做说明,其余学生按要求搭建模型。

3.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

四、讨论总结(10分钟)1.指导学生即兴讨论一下他们的搭建经验和感受,并总结规律和方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各种搭建方式的优劣。

五、练习巩固(2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与搭积木相关的练习。

2.学生可以根据完成情况,自行调整时间用于练习。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其他形状和类型的积木,并鼓励他们尝试搭建新的模型。

2.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本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遇到困难的地方吗?2.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

《搭一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精选13篇)《搭一搭》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第14-15页的有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做和空间想像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电脑。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

师:同学们刚才都认真观察了淘气和笑笑的搭图形游戏,谁发现了这个游戏的方法。

师:谁想为这个游戏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1)请横着摆两个正方体。

(2)在左边的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3)再在左边的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2、学生同桌间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做同桌两人的游戏好吗?请一个学生先发出指令,另一个学生搭立体图形,然后互换。

3、学生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师:大家刚才都做了搭一搭的游戏,你觉得游戏有趣吗? 你喜欢做这个游戏吗?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1)师:下面我们继续玩搭一搭的游戏,这回老师想先和一位小朋友玩,谁愿意做老师的小伙伴.(2)师:你先搭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让全班同学都看一看老师先站到旁边去,记得可别让我看见哟.(3)师:你们都看到他搭的立体图形了吗?现在由老师向他提几个问题,我根据提出的问题要搭出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立体图形,你们相信吗?(4)师:刚才大家看到了老师和这位同学的游戏谁能说说游戏的方法。

《搭一搭》教学设计(通用5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通用5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搭一搭》教学设计(通用5篇)《搭一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利用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创设情境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小鲤鱼泡泡)他想知道咱班谁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用积木搭过什么?搭积木是很有趣的,今天小鲤鱼泡泡就来和我们一起做“搭一搭”的游戏。

(板书)二、动手实践1、在游戏之前,泡泡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出示实物),他给福娃妮妮照了几张照片,可他分不清这几张照片是从妮妮的哪一面照出来的,你能分出来吗?(课件出示)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现在我们欢迎泡泡下指令,我们来搭小正方体块。

看谁搭得又快又正确。

(出示)一、(1)先横着放3个。

(2)在中间的方块上放一个。

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二、(1)先竖着放2个方块。

(2)左边放1个方块。

(3)右边再放1个方块。

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摆好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与刚才摆的一样。

)对!但泡泡下的指令一样吗?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搭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指令搭出所要的图形。

3、泡泡发现你们是这么乐于动手,善于观察,准备奖励你们,让坐姿最好的。

来当指挥官下指令,大家根据他的指令搭一搭。

(生说师板书)4、仔细看看泡泡和这名同学下的指令,你发现了什么?生1:用了:上下左右等词。

生2:还有前后。

生3:还要说清横着还是竖着摆。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通过“上、下、左、右、前、后” 等表示方向的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搭出立体图形,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这个小指挥官做得真不错,和小鲤鱼一样的机灵(奖励)。

第三单元《搭一搭》(教案)

第三单元《搭一搭》(教案)

第三单元《搭一搭》(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搭积木的方法,并能根据题目要求搭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课前准备1. 确认教室中是否有足够的积木供学生们使用。

2. 备好题目板。

3. 课前准备好学生的课桌和椅子,使其方便进行搭积木的活动。

4. 确认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学习主题1. 宣布本节课的主题:“搭一搭”。

2. 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的搭积木经验,并提问他们对积木的认识。

3.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听指令搭图形1. 把题目板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

2. 根据题目的要求,向学生发出搭图形的指令,让学生听指令按要求搭图形。

3. 让学生根据搭好的图形,回答一些问题,如:该图形由多少个积木组成?有哪些形状?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4. 让学生根据搭好的图形,创造出自己的故事。

5. 让学生交替担任出题人和回答者的角色,增强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创造图形1. 让学生自由创造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

2. 每个小组自由创作后,互相交流,让其他小组猜测自己所创作的图形。

3. 让每个小组陈述自己所创作的图形,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思路。

4. 让学生对其他小组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第四步:小结复习1. 请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到的搭积木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题目要求搭好符合要求的图形。

3. 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和问题,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

教学策略本节课是一节数学的活动课,通过听指令搭图形,自由创作等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搭积木的方法,并能根据题目要求搭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1. 在观察题目及听指令搭图形时,大声清晰,让学生充分了解搭积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在延伸自由创作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3.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动手实践的精神,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搭一搭》。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具体内容包括: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展开图、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展开图,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面积和体积。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展开图、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展开图卡片、直尺、圆规等。

学具: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展开图卡片、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具和课件,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展开图等。

3. 例题讲解:用实例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给定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面积和体积。

6. 知识巩固: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定义: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

性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对角线相等;每个面都是相等的。

展开图: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是六个矩形。

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表面面积:正方体:6a^2;长方体:2(ab+bc+ac)体积:正方体:a^3;长方体:abc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描绘出你认为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答案:略2. 计算下面两个长方体的表面面积和体积。

a) 长5cm,宽3cm,高4cm的长方体。

第三单元《搭一搭》教案

第三单元《搭一搭》教案
e.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使其能够观察、描述和搭建不同的几何图形。
2.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特征和关系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搭建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分享成果的品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搭一搭》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几何图形的搭建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搭建来感受几何图形的特征和组合方法。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图形分类和组合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几何图形特性的讲解,以及提供更多直观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尝试用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几何图形是由线段、直线和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元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用基本的几何图形搭建出一个复杂的结构,以及这个过程如何锻炼我们的空间想象力。
5.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提高数学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能力,增强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特征及其分类。
b.能够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搭建,组合成新的复杂图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兴趣,合理分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将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交流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几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案例还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本案例注重问题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3.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交流观点。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搭一搭》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模块,主要围绕平面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进行教学。在本案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几何图形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搭一搭教案

搭一搭教案

搭一搭(一)(认识余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
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二、操作探究
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
2.认一认,想一想。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
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操作并填写表格。

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
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完成书练一练1-3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13÷4=3(个)……1(根)
答: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课后反思:。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2. 图形的组合与分解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基本方法,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七巧板、平面图形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组一套七巧板、平面图形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图形变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搭一搭》。

2. 探究新知(1)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引导学生观察七巧板中的图形,尝试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总结出基本方法。

(2)图形的组合与分解引导学生运用七巧板中的图形进行组合,尝试拼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思考如何分解这些图形。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套七巧板和平面图形模型。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组合与分解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提高(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组合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2. 图形的组合与分解3. 解决实际问题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基本方法,以及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搭一搭(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搭一搭(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搭一搭(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掌握搭配数字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地组合数字。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搭一搭”。

这是一种数学游戏,通过组合数字,让学生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数字组合的方法。

2.1 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搭一搭”游戏中,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比较大小,来确定数字的组合方式。

例如,数字“3”比数字“1”大,因此在组合数字时,大的数字应该放在前面。

2.2 组合数字的基本原则在“搭一搭”游戏中,数字的组合有一些基本原则:•数字之间应该按照大小顺序组合;•同样大小的数字,应该先放出现次数多的数字,再放出现次数少的数字。

例如,要组合数字“33311”,按照基本原则应该组合成“111333”。

2.3 数字的组合方法在“搭一搭”游戏中,数字的组合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字组合方法:•相同数字的组合,例如“111”;•连续数字的组合,例如“123”;•交错数字的组合,例如“1324”。

通过这些数字组合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进行更复杂的数字计算。

2.4 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搭一搭”游戏,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练习。

例如,让学生组合以下数字:1.1234;2.1357;3.223344;4.334455。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些数字组合,然后检查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3.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解和实践练习相结合。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图形化的方式来呈现数字组合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练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组合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来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测试题来进行考核。

以下是一些测试题:1.请组合数字“4321”;2.请将以下数字按照大小排序:“3412”、“4312”、“4213”;3.请以“132542”为例,说一下数字组合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会使用积木搭建图形,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搭一搭》教材。

2.教师准备的教具:积木、数字卡片、白板、彩色粉笔。

3.学生准备的教具:纸笔、积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课堂,比如:“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积木?你们一天都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2. 学习积木搭建图形(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积木,并给出几个简单的示例图形,让学生模仿搭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比如:“请用四块积木搭建一个正方形。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尝试。

3. 搭建图形的记数(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由积木搭建的图形,要求学生数一数图形中有多少块积木,并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通过示例演示,比如:“这个图形中有7块积木,请用纸笔写下来。

”4. 大小比较游戏(2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每个卡片上面有一个数字。

教师将卡片洗匀后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卡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卡片中的数字进行比较,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提醒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用积木搭建图形,并比较图形中的块数大小。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搭建积木图形的活动,锻炼了观察和表达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比较大小的游戏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业的设计要融入实际生活情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观察物体
1、《搭一搭》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里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

4、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应用,拓展延伸——搭一搭,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
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连一连——填一填——画一画
三、全课总结——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