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
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与实现
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与实现员工离职是企业管理中非常复杂和敏感的问题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企业管理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人员流动频繁的现代企业中,员工离职的问题往往比较突出,如何对员工离职进行分析和管理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此篇文档旨在讨论员工离职的原因、理论和实现,并以解决这一问题为指导,探讨如何在企业中有效降低员工离职率。
员工离职原因员工离职可能由许多原因引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发展:许多员工在职业发展的奉行下离开当前工作。
他们可能渴望更高的职位、更高的薪水或更大的挑战,而他们目前的工作无法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
2.薪酬福利:薪资和福利方面是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员工会离开因为企业不能给予他们适当的薪资和福利,或者其它企业提供的吸引人的薪酬福利。
3.工作环境:许多员工离开工作其原因是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中包括工作场所、领导、同事和工作压力等。
不佳的工作环境往往会导致员工流失。
4.家庭原因:家庭原因也是员工离职的原因之一。
家庭压力、孩子的教育、亲人的照顾等因素会导致员工离开工作。
5.职业规划不一致:有些员工认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企业在长远规划上不一致,就会离开当前的工作。
员工离职理论员工离职理论提供了关于员工工作动机、流失等的更深入的解释和预测。
此处,我们主要提到著名的两种理论来解释员工离职的原因:1.需求层次理论此理论由马斯洛于1954年提出,他认为人类有一套层次化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所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当员工的某种需要受到破坏时,员工将会失去动机和离职。
例如,当员工在工作中感到缺乏安全感时,比如担心亲人健康、家庭经济状况等,他们不会更好地与工作相符合,而会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寻找一个可以给予安全感的工作环境。
因此,工作环境应该是让员工放心、愉悦和舒适的。
2.期望理论这一理论由维多利亚·沃姆斯在1960年代提出。
此理论表明,员工在离职前会做出一个比较,评估当前工作环境与他们的期望之间的差异。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离职是一种常见但又极其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问题。
每一个员工的离开,都会对企业的运转、管理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因此,企业必须对员工离职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便全面了解和提高员工离职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手段。
1. 离职原因员工离职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从个人因素到企业内部因素,从工作分配到组织管理,都可能给员工留下了不良印象,导致其离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离职原因:(1)工作量过多与时间不充足(2)工作环境质量差(3)薪资待遇低(4)公司文化、管理风格与个人价值观相悖(5)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少(6)工作任务不清晰或不匹配个人能力和学历(7)与同事、上司等内部矛盾2. 离职分析的理论离职分析是一种系统的、多维度的、全面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旨在找出员工离职的原因,掌握在员工离职中出现的困难,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MAS/APS模型解决离职问题MAS/APS模型(社会动力学的多智能模型)可以有效预测员工离职,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理解员工行为和预防员工离职的具体操作。
该模型涵盖了重要的员工因素:动机、情感、思想、能力和社会流动性。
(2)期望理论从期望理论角度来看,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期望得到的工作回报与实际得到的不相符,从而导致离职。
期望理论强调人们对某些行为的一种儿童阶段的期望,同时他们决策的基础也是在预期的结果基础上进行的,而员工的期望大多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风格、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各种方面。
如果公司不能满足员工的期望,他们就会离开。
(3)社会学视角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员工离职是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等因素对个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员工的自我认知、个人效能、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等关键因素的影响。
因此,员工离职可视为一种个体行为,其涉及的关键因素有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
3. 离职分析的实现在分析员工离职的实现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步骤:(1)深入调查问题,找出员工离开的原因企业必须对员工离职进行深入的调查,透彻了解员工的不满和离职原因,这样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离职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离职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离职分析是指员工在离职前对自己离职的原因进行梳理和分析的过程。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离职分析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期望,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员工保留和离职流程改进建议。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对离职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理论部分:1. 外部因素:离职决策往往与外部因素有关,例如个人家庭变化、地理位置变动、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等。
理解自己离职的外部原因有助于员工在职业发展规划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2. 内部因素:除了外部原因,离职决策也与内部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工作压力、工作内容和职责的不匹配、与同事或上级关系的矛盾、职业发展的瓶颈等。
通过分析内部原因,员工可以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职业轨迹。
3. 职业发展需求:离职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满足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
例如,员工可能希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更多的挑战,拓宽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或者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通过分析职业发展需求,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实践部分:1. 自省与反思:离职分析的实践应该从内部开始,员工可以进行自省和反思,回顾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就。
这有助于员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期望。
2. 职业咨询:员工可以寻求职业咨询师的帮助,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离职分析。
职业咨询师可以通过面谈、测试等方式帮助员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进而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3. 职业规划:离职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
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这将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4. 离职流程改进建议:离职分析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离职流程改进建议。
员工可以反馈离职前后的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机会、薪资待遇等方面的体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离职分析是指对员工离职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离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流失的原因,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稳定性,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离职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满足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员工在组织中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保持稳定工作状态的重要因素。
离职分析要关注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和成就感等因素,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机会,增加员工的留任欲望。
2. 社会交换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员工与组织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交换关系,员工为组织做出贡献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离职分析要考虑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交换关系是否失衡,如员工的努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报,或者组织对员工的支持和关心不够等,从而找出导致员工离职的根本原因。
3. 功能性失衡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员工离职与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之间的不平衡有关。
离职分析要关注员工是否面临工作压力过大、任务安排不合理、工作需求与能力不匹配等问题,以及组织是否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支持,从而帮助组织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员工留任率。
在实施离职分析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数据收集:通过员工离职问卷调查、面谈或组织内部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员工离职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背景、工作经历、离职原因、离职前和离职后的工作满意度等。
2.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找出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3. 原因分类:将离职原因进行分类,如个人因素(如发展空间、待遇福利等)、组织因素(如领导风格、工作压力等)、外部因素(如行业竞争、地理位置等)等。
4. 排序优先:对识别出的离职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排序,确定优先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5.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离职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计划,解决离职原因和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留任率。
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概述
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概述
在理论上,员工离职分析有很多理论框架供参考。
其中一种常见的理论是需求-能力匹配理论。
该理论认为,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员工对组织的需求与个人能力之间的不匹配,即员工的工作要求无法被满足,无法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另外,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员工离职主要受到社会环境、文化和他人行为的影响。
此外,心理学家阿伯拉哈姆·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常用于解释员工离职的原因。
在实现上,员工离职分析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
定性方法包括面谈、焦点小组和观察等。
通过与离职员工进行面谈或座谈,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动机。
此外,观察可以观察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和表现,进一步了解离职原因。
定量方法则包括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离职员工进行调查,可以对整体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
此外,可以通过分析组织的人力资源数据,如离职率、离职年限和离职数据的趋势等,来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离职的模式和趋势。
总之,员工离职分析是对员工离职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在理论上,可以借鉴需求-能力匹配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等相关理论。
在实现上,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如面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实施员工离职分析时,需要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方法,并提供有效的解释和建议,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员工流动和留住人才。
离职分析报告及解决方案精选5篇,分析报告
离职分析报告及解决方案精选5篇,分析报告请长假目的有以下几种:班、线级基层治理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未受过较为系统的治理理论培训,工作压力大时,使用粗暴的治理方三、目前员工离职规定中的工资算法存在问题,致使自离人员增多。
规定“正常辞工:年满半年或半年以上的公司普通员工,提前二十天填写《辞工申请单》交所在部门负责人,经工场**和人事部门审批后方可正式辞工。
当月上班小于15日或现场结算工资按10元/天计算,无加班费;大于15日后办理手续者,当月的工资可委托代领。
班长级及以上员工按有关规定办理。
临时辞工:在本公司工作年限不足半年或满半年后没有提前二十天填写《辞工申请单》而需辞工的普通员工。
当月工资按8元/天计算,无加班费。
班长级及以上员工按有关规定办理。
”《规定》直接导致自离人员比例大于正常辞职人员,因为与正常辞职相比,自离的损失不大,况且正常辞职通常得不到批准。
每月签完工资后,会有成批人员离厂,各工场无法正确把握人员动向,造成招聘需求的无计划性或计划不准确。
四、新员工进公司后给与的关心与指导不够,不能很快融入企业中。
在初进公司时人员必然产生焦虑、烦躁的心情,无所适从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
这时最需要的是公司的关怀。
其中,较高层次人员和成批学生表现尤为突出。
较高层次人员在原公司基本都担任一定角色,而初进新公司一切都是生疏的,假如没有**和前辈给与一定的指导与任务安排,将产生无所事事得不到重视的感觉。
成批学生因刚从学校出来,对第一份工作期望较高,热情也较高,希望能够马上得到重用,难免急躁,这时应给与正确的指导,说明发展的方向,充分熟悉自己。
五、新员工在人力资源部挂靠时间过长,失去耐心自离。
各工场招聘的无计划性及不确定性,导致招聘工作天天都在进行,而新员工不能及时分配下去。
挂靠时间最长曾达月余。
六、细节方面仍有欠缺。
例如员工生日聚会、每月优秀员工评选、婚丧礼金等活动或**均不完善,凝聚力不够。
公司一直倡导人性化治理,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应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重点是预防离职,降低人员流动,当然正常的人员流动对公司是有益的,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践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离职分析是组织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旨在探究员工为何选择离职,及如何更好地留住他们。
离职分析分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本文将从以下角度对其进行介绍:一、离职分析的理论1. 离职成因理论离职成因理论主要包括“推动因素”和“吸引因素”两个方面。
推动因素指的是员工因公司内外环境的不满而选择离开,如经济利益、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等方面不足;吸引因素则指的是员工因受到其他公司的吸引而选择离开,如薪资待遇、职位发展、企业文化等。
2. 离职影响理论离职影响理论认为员工的离职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如成本、时间、个人经验等。
同时,离职也可能对其他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如员工士气下降、流失风险等。
3. 离职率测量理论离职率测量理论指的是对员工离职率进行测量和分析,进而探究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影响。
离职率测量的方法包括计算离职率、通过退休和解雇等方式筛选员工等。
4. 离职管理理论离职管理理论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管理员工离职,减少损失,提高员工的离职体验。
比如,通过建立离职管理机制、提供离职咨询等方式,更好地管理员工的离职。
二、离职分析的实践离职分析的实践包括以下步骤:1. 了解离职员工的情况通过了解员工的个人情况、工作经历、职业规划等,深入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影响。
2. 识别离职因素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识别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和影响,以便更好地采取对策。
3. 制定离职管理策略根据离职情况和离职因素,制定相应的离职管理策略。
如,建立离职管理机制、完善福利待遇等。
4. 离职信息的分析和汇总对离职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三、离职分析的重要性离职分析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减少员工离职带来的成本和影响,还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总之,离职分析是组织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探究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影响,及采取相应措施,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与实现
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与实现员工离职是每个企业都难以避免的问题,如何减少员工离职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本文从员工离职的原因、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及实现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员工离职的原因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薪资待遇低:薪资待遇是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
员工需要通过工作获得生活的品质保障,如果企业给不了员工足够的薪资和福利待遇,那么员工就会更可能主动离开。
2.职业发展空间小:职业发展是许多员工选择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员工发现在当前企业的职业发展空间很小,很难得到更好的职业提升,那么就会想要寻找更好的职业的发展机会。
3.工作不满意: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也是员工留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员工对于企业的环境和氛围不满意,那么也会选择主动离开。
4.管理不当:如果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不当,或者管理对员工的监管过于严厉,这都会让员工感到不舒服,从而选择离开。
5.企业文化不符: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的独特标识,如果企业文化与员工自身理念不符合,那么员工也会选择离开。
二、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1. 离职员工分析模型离职员工分析模型是一种以离职员工为研究对象的模型,它通过分析离职员工的背景信息、离职原因,以及离职员工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生成离职员工的离职预测和离职原因分析。
通过该模型,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员工的症结,针对性的制订员工留存措施。
2.离职原因分析模型离职原因分析模型主要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管理方面深入分析离职员工的离职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满意度提高。
3. 离职成本分析模型离职成本分析模型是关注企业在员工离职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成本分析,主要包括离职面试的成本、人员招聘的成本、员工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成本,员工离职可能带来的战略风险等。
掌握离职成本分析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避免员工的离职。
三、员工离职分析实现方案1. 明确企业的离职率严重性企业要明确自身的员工离职率情况,了解员工离职原因分析,才能制定科学公正的管理措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留存率。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上)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上)离职分析是指员工离职后对其离职原因的研究与分析。
这一过程旨在帮助组织了解员工为何离职,以及这些离职原因对组织的影响。
离职分析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
本文将首先介绍一些离职分析的理论框架,然后探讨如何实施离职分析。
一、离职分析的理论框架1. 员工离职决策理论:这是离职研究的基础。
这一理论认为,员工离职是一种合理的行为,通常是由个人因素(例如工作满意度、个人价值观)和组织因素(例如工资待遇、工作压力)的交互作用所导致。
离职分析的目标是识别这些因素,并找到可以在员工离职决策中发挥作用的变量。
2. 离职预测模型:离职预测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的方法,用于预测员工是否会离职。
这种模型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员工数据(例如员工的绩效评估、工资待遇等)来识别预测离职的关键指标。
3. 离职原因分类模型:该模型旨在将员工的离职原因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一些员工可能因为职业发展机会不足而离开,而另一些员工可能因为与同事或上司的关系问题而离职。
通过将离职原因分类,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关注点和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离职管理策略。
二、离职分析的实施在离职分析的实施阶段,需要采取以下步骤:1.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离职分析,组织需要收集和分析员工的离职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
离职数据可以包括员工个人信息、离职原因、离职时的工作状态等。
此外,还可以收集员工的绩效评估数据、工资待遇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员工调查、离职面谈、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渠道收集。
2.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离职数据。
可以使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来挖掘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和关联规则。
3. 结果解释和报告:在分析完数据后,需要将结果进行解释,并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
报告应该包括离职原因的主要类别、员工离职的关键指标以及对组织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4. 离职管理策略的制定:根据分析结果,组织可以制定相应的离职管理策略。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上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员工离职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针对员工离职问题,企业需要进行离职分析,才能更好的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和解决。
一、离职分析的概念离职分析,简单来说,就是对员工离职原因的分析,通过对离职原因的探究、调查和归纳,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态度、对工作环境的认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等诸多问题,从而开展经营管理工作,保持企业稳健发展的良性竞争态势。
二、离职分析的理论基础1、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随工作本身的特点如挑战性、任务完成度等基本现象而产生,这就是人们对工作本身的态度;而工作满意度也与工作环境以及企业文化体系等外部因素有关,这即是职场文化和企业环境问题。
2、需求—约束理论需求—约束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个人对于他在工作岗位上的业务需求,与可能会阻碍他发挥所需能力的工作条件(如办公室环境、事物管理等)之间的比重关系。
如果这种间接关系被逆转,那么在工作中的表现会出现负面效应。
三、离职分析实现的步骤1、离职员工访谈离职员工自愿参加访谈,提供详细的信息反馈,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工作情况以及安置计划,以期获得离职原因的有效评估。
2、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测评既可以利用量表问卷测评法,也可以使用半结构化面谈调查、小组探讨、参观工作现场、模拟游戏等综合考察手段。
3、离职员工问卷调查离职员工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效调查到员工为何离开企业,了解以上所提到的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
四、离职分析结果的解读与应对1、引进正确的管理理念和理论通过引进正确的管理理念和理论,提升员工职业本质素质、改善工作环境、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的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增强员工对于自身工作业务的满意程度,从而进一步刺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设立员工满意度调查团队设立员工满意度调查团队,深入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家庭、工作、生活、教育和社会责任理念等多方面的体验体验和感觉,帮助企业从多角度开启员工离职分析工作,推动企业发展水平的连锁升级与品牌形象的优化提升。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离职分析是指对员工离职原因进行系统和综合的分析,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员工离职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保持组织的稳定性。
离职分析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具体的实践操作。
一、离职分析的理论基础离职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离职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员工流失、组织流动和人才管理等核心概念,需要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如招聘与选择、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等理论进行分析。
2. 社会心理学理论:离职分析需要关注员工的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及员工对组织氛围、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感受,从而为离职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3. 组织行为学理论:离职分析需要关注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模式。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认同感和员工关系等因素,从而为离职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4. 人力资本理论:离职分析需要考虑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人力资本因素。
人力资本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晋升机会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为离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二、离职分析的实施步骤离职分析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搜集员工离职的相关数据,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离职原因、离职时间等。
可以通过员工离职调查问卷、面谈或在员工离职过程中进行记录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将不同离职原因进行归类并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统计分析软件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 离职原因分析:根据分类和统计的结果,进行离职原因的分析。
可以通过SWOT分析、因果关系分析、五力模型分析等方法进行离职原因的深入探讨,找出主要原因和潜在问题。
4. 结果总结:根据离职原因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共性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概述
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概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员工的离职已成为公司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
了解员工离职原因和提高员工留存率对于任何一家公司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概述员工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方法。
一、理论1.赖氏模型赖氏模型是员工离职问题中的经典模型之一。
该模型认为,员工离职的决策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满意度和可能性。
如果员工对公司不满意度较高或者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就会离职。
该模型将常规因素和个人因素综合考虑,是较为实用的模型之一。
2.哈奇思理论哈奇思理论认为,员工离职决策的关键因素是人际关系。
该理论认为,公司文化和同事关系对于员工决定是否离职至关重要。
员工如果感到被忽视或无法适应公司文化,就会有离职的倾向。
3.笔者经验除了以上经典模型,仅基于个人经验的离职分析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通过对员工的离职面谈,公司可以明确员工离职的具体原因和公司的不足之处,并根据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二、实现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离职分析的常用方法。
公司可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员工满意度、公司文化、薪资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找到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2.面谈面谈是一种更加深入的方法,适合深入了解员工个人原因。
公司可以在员工离职时安排面谈,在保证机密性的前提下了解员工个人意愿和公司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制定改进措施。
3.分析数据公司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对员工离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离职员工的共同原因。
这样可以在未来招聘和员工培养中提前预防离职。
总之,员工离职分析方法不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更好地实现员工留存率的提升。
对于公司来说,好的员工离职分析能够减少人力资本流失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下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下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下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离职分析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离职分析是指对员工离职原因、离职类型、离职后的社会反馈等方面进行详尽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解决,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改进和升级。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下的情况。
一、离职分析的理论1. 预测离职的模型预测离职的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和离职原因,预测员工何时离职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模型经常使用计算机软件来automoate 分析和处理较大的数据集。
2. 个体差异的模型这个模型通过研究员工个人因素、职业满意度,以及对他们在职位所承担的默许和公司组织的态度等,预测员工可能离职的可能性。
这种模型的成功取决于能够确保所研究的人数足够并代表了整个员工队伍,同时也可以通过员工意见和反馈等方式进行增强。
3. 社会化学习的模型社会化学习的模型假定员工可能与公司的社交网络、文化和价值体系融为一体。
这种模型不仅适用于对于员工个人愿望的分析,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定位其在整个行业中的位置并加强内部合作关系。
二、离职分析的实现1. 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离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比如压力过大、工资待遇不尽人意、缺乏晋升机会等,从而确定改进的方向。
例如,在工资待遇方面,企业可以分析不同岗位的薪资水平,找出过低的工资待遇,及时调整工资待遇,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提高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离职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管控人才、促进员工发展。
通过了解员工的意愿和需求,为员工定制更高质量的工作经验和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提升他们的技能和能力,从而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 加强员工关系离职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对相关问题进行逐一解决。
这有助于企业聚焦于员工关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关怀和关爱,加强员工和企业的互助关系。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00002)
辞职剖析的理论和实现(下)5.辞职和职类,辞职和职等职类也称职系,是指依据职责繁简难易、轻重要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不一样,但工作性质充足相像的所有岗位的会合。
职类是差异公司中各样岗位的各自不一样知识含量的重要指标。
人事行政、财务会计、软件研发和市场销售都是常有的职类。
一般而言,人力市场上对人材的供需状况会落实到详细的职类。
比方,上世纪 90 年月末软件研发人材是人力市场的热门,而目前市场销售类人材是市场的骄子,等等。
人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于社会整体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走势,假如人力市场对某一职类的需求大于供应,将提高这一职类的市场均匀薪水,反之,则降低这一职类的市场均匀薪水。
作为雇主的公司主体来说,其经营状况不行能做到和宏观经济完整一致,可是,作为劳动力的个人而言,其流动能力却遇到了市场供需状况的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对人力市场职类供需的关注成为人力资源经理观察招募和辞职的重要问题。
较为一般的做法是,人力资源经理按期(半年或许一年)对照公司中职类均匀薪水和市场上职类的均匀薪水,依照人力市场的状况以及公司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决定年度加薪的比率和幅度。
目前,主要的招聘网站和人力资源经管顾问公司都供应社会均匀薪水这方面的资讯。
而公司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一般决定其职工薪水和社会均匀薪水的级差,如内行业的领导公司中薪水相对高于均匀薪水。
可是,与之陪伴的此外问题是:招聘网站和人力资源经管顾问公司供应的这方面资讯遇到其检查样本的限制,不行能完整正确;而公司对自己在同行业中的地位评估也存在主观性。
对职类进行辞职剖析能够增补这方面的不足。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公司针对不一样的职类常常有些相对区其余职工政策(不限于薪水政策),如不一样的职工生涯发展政策、不一样的激励制度政策等。
这些制度适合和有效与否直接决定该职类职工的整体生产率和稳固性。
而短期内对生产率的评估,特别是对间接人员生产率的评估难以进行,经过对职类辞职率剖析职工稳固性,也能够间接获得职工生产率的结论。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1.离职现象每当春节过后,人力市场又进入了人才流淌的高峰期。
节前发放的年终奖金对打工者们去年一年的工作做了最后一笔回报,而节前进行的绩效考评又使打工者们重新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进展潜力。
继往开来,回忆过去一年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种种的不愉快,部分人选择了重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这部分人向老总递交了辞呈。
因此,在那个阴雨霏霏的季节,离职群体构成了人才流淌的主流。
雇员之间隐秘议论着谁差不多离职、谁将要离职以及是否需要离职的话题,主管们不停地埋怨某位职员离职对他今年打算造成的负面阻碍,公司高层治理者则不得不面对全公司高亢的离职率。
就连媒体也不甘孤寂参与其间,讨论离职和跳槽的文章随处可见。
离职差不多成为一种季节性气候。
实际上,在就业市场化以后,打工者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基于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离职是无法幸免的,任何企业只能设法降低离职率。
从人力资源治理方面考量,对离职的治理是企业对人才“招养育留”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留才的成功与否直截了当决定着前三个环节是否有效。
因而,离职治理在整个人力资源治理中具有专门重要的地位。
同时,离职治理本身具有双面性。
人员离职(除职能主管离职)对营业的阻碍往往是微观上的,导致低层或中层组织的业务受到负面阻碍甚至无法进行,而对公司整体的运营阻碍短期可不能显示出来。
而导致人员离职的缘故却大多是公司宏观面上的,或者是那些在微观治理上无法主宰的缘故。
如,公司薪酬低于市场平均,公司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中层主管不适当的治理方式,等等。
因而,对离职治理的关键是使公司高层治理者能够对企业中高离职率的缘故做出准确的判定和界定,针对离职的缘故实现集中治理,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在目前事务的操作中,对离职缘故的调查和分析多采纳离职访谈的方式。
然而,离职访谈结果往往受限于访谈者的访谈技巧和认识水平,离职人员也往往由于各种缘故不情愿说出离开公司的真实缘故,因而通过离职访谈得到的对离职缘故的分析结果经常与实际情形偏差较大。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00002)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下)5. 离职和职类,离职和职等职类也称职系,是指根据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岗位的集合。
职类是区别企业中各种岗位的各自不同知识含量的重要指标。
人事行政、财务会计、软件研发和市场销售都是常见的职类。
一般而言,人力市场上对人才的供需状况会落实到具体的职类。
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软件研发人才是人力市场的热点,而目前市场销售类人才是市场的宠儿,等等。
人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于社会整体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走势,如果人力市场对某一职类的需求大于供给,将提升这一职类的市场平均薪资,反之,则降低这一职类的市场平均薪资。
作为雇主的企业主体来说,其经营状况不可能做到和宏观经济完全一致,但是,作为劳动力的个人而言,其流动能力却受到了市场供需状况的相当大的影响。
因而,对人力市场职类供需的关注成为人力资源经理考察招募和离职的重要问题。
较为一般的做法是,人力资源经理定期(半年或者一年)对比企业中职类平均薪资和市场上职类的平均薪资,依据人力市场的情况以及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决定年度加薪的比例和幅度。
目前,主要的招聘网站和人力资源经管顾问公司都提供社会平均薪资这方面的资讯。
而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一般决定其员工薪资和社会平均薪资的级差,如在行业的领导企业中薪资相对高于平均薪资。
但是,与之伴随的另外问题是:招聘网站和人力资源经管顾问公司提供的这方面资讯受到其调查样本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准确;而企业对自身在同行业中的地位评估也存在主观性。
对职类进行离职分析可以补充这方面的不足。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企业针对不同的职类往往有些相对区别的员工政策(不限于薪资政策),如不同的员工生涯发展政策、不同的激励制度政策等。
这些制度合适和有效与否直接决定该职类员工的整体生产率和稳定性。
而短期内对生产率的评估,尤其是对间接人员生产率的评估难以进行,通过对职类离职率分析员工稳定性,也可以间接得到员工生产率的结论。
离职原因理论分析
离职原因理论分析目的:1、由个体看现象;2、由现象看本质;3、由本质学习理论;4、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步骤:1、阐述理论;2、分析现象;3、对策一、彼得原理分析1、彼得原理:人们总是趋向于把自己引向(或被别人引向)自己不胜任的位臵,从而导致组织效率的下降。
具体说来,就是:人们在某一个岗位取得一定成就后,有的还没有工作业绩,就会趋向于被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一直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为止,这样可能就会导致,组织里面的所有岗位都会被不胜任此职的人所占据。
而在新的岗位上,被晋升者往往使用的是他们在低层次岗位上时使用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显然,这种管理经验和办法在一定层次上的岗位中是不适应的。
由此,导致整个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下降,组织的效率不高。
2、李某2003年7月29日入职,在人力资源部试用,10月8日调到企管部,10月15日被任命正职部长,12月1日被任命高层副职部长,2月20日离职。
李某在某位臵上的不胜任,除个人能力原因外,正是被陷入不断晋升的彼得原理陷阱中。
假设李某没有被很快的晋升,而在某恰当职位上工作,就可能没陷入彼得陷阱。
很多新入职的员工,对企业理念都没有完全接受,情况没有完全熟悉,就被任命到中高层岗位,很难开展工作,很多工作也是疲于后果可想而知,对于企业和个人是一种双输的结果。
3、如何避免彼得原理陷阱:彼得原理陷阱主要是由企业的不恰当的激励机制和人员的晋升机制所产生的,要想有效预防彼得原理这一通用陷阱,就必须改革企业的人员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建立相互独立的行政岗位和技术职务岗位升迁机制对于企业的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所属的岗位的性质的不同,而建立相应的相互独立的行政岗位和技术岗位的职务晋升机制,且相应的技术职务岗位对应相应的行政职务岗位,享有相应的薪酬和福利等等。
但是,行政职务岗位不能与相应的技术职务岗位互换,实行双轨制。
这样,让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别走不同的职务晋升路线。
离职分析报告
离职分析报告近期,本公司有一位员工提出离职申请,为了更好地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离职分析。
一、员工基本信息该员工为公司财务部门的一名中级会计师,入职时间为2015年,工作经验丰富,且在财务方面表现出色。
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尚未担任管理职位。
二、离职原因分析1. 工作压力员工在离职面谈中提到了工作压力的问题。
由于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大,且工作任务十分紧张,员工感到自己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导致心理和身体的不适应。
工作压力的长期累积导致了他的离职决定。
2. 缺乏发展机会员工在离职面谈中表示,公司内部对于晋升和提升薪资的机会较为有限。
他认为自己无法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专业成长空间,因而选择了离职,以寻找更好的机会。
3. 薪资待遇员工也提到了薪资待遇的问题。
他认为自己的薪资水平与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不相称,无法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
由于薪酬福利未能满足其期望,他决定寻找其他更具竞争力的工作机会。
三、建议及改进措施1. 建立压力管理机制针对员工提出的工作压力问题,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压力管理机制。
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适当的工作时间安排和职业生涯规划,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2. 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公司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为其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机会。
同时,建立一个相对公正的晋升机制,使员工有更多的晋升和发展空间,增加其对公司的归属感和离职意愿。
3. 调整薪酬福利政策针对员工离职原因中提到的薪资待遇问题,公司应该审视自身的薪酬福利政策,合理调整薪资水平,确保薪资与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相匹配,提高员工的薪资满意度。
四、总结通过这次离职分析报告,我们深刻认识到员工的需求和公司的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合理的薪酬福利政策、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晋升制度,以及良好的压力管理机制来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员工。
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够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目标。
离职分析报告
离职分析报告:公司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贡献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中,员工是最为重要的资产。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公司员工的离职现象也日渐频繁。
为此,本文将从员工离职的原因出发,分析员工离职对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1.岗位匹配度不高员工的工作量与公司给予其的职责、岗位不符合,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压力。
如果公司不能够及时调整员工的工作量和职责,便会加剧员工的工作压力,直至离职。
2.不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员工自身也有着个人发展的需求。
如果公司不能够提供员工学习、发展的机会,或给予员工进一步的职业规划,就会导致员工感到受限,最终选择离职。
3.待遇低或拖欠工资员工劳动付出是应该得到合理回报的。
如果员工的薪资待遇低于市场水平,或者公司拖欠员工的工资,就会导致员工对公司失去信任,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管理不合理公司的管理方式与员工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不能够匹配,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
公司对员工的态度、管理方式、制度等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最终导致员工的离职。
5.公司战略调整或业务重组企业经常需要更改业务方向、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等,这可能涉及到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职责的调整。
如果公司不能够合理处理业务调整和员工的关系,就会导致员工离职。
6.个人生活变化员工在工作中也会面临到和个人生活相关的问题。
比如母亲要生病、孩子上小学或搬家等,这些都是迫使员工考虑离开公司的原因。
以上是员工离职的一些主要原因。
分析这些原因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员工流失的背后原因,进而从各个方面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员工离职对公司的影响1.人员流失带来成本损失员工的离职都会带给公司一定的替换成本,包括人力资源部门的重新招聘、培训和适应,产品流失引起的利润损失,以及员工替换和调整带来的影响等。
2.生产效率下降员工离职后,新员工进入需要时间和培训来适应新角色和工作职责。
离职分析报告
离职分析报告一、引言离职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价值观的变化,人们对于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离职率也逐渐增加。
本文旨在从个人、公司及行业的角度,对离职现象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离职的原因和影响,为相关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个人层面1. 薪酬待遇:薪资水平对于员工的离职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收入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薪酬待遇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他们就会寻求更好的机会。
2. 发展空间:员工在一个组织中渴望获得成长和晋升的机会。
如果组织不能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成长空间,员工就会选择离开。
3. 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若组织的工作环境不友好,如上司的态度恶劣、同事之间的竞争激烈等,员工就会寻求更好的工作环境。
三、公司层面1. 管理体制:一家公司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体验。
若公司的管理体制混乱、决策效率低下,员工会感到沮丧并选择离职。
2. 培训与发展:公司是否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对员工的留存率有着影响。
如果公司不能给予员工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就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选择离职。
3.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若公司的价值观和员工的价值观不相吻合,员工可能会选择离开。
四、行业层面1. 行业竞争: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对员工离职率有一定的影响。
当某个行业内的就业机会多于供给时,员工更容易选择离职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2. 行业前景:员工对行业前景的判断也会影响其选择离职的意愿。
如果员工对所在行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
五、离职对组织的影响1. 损失成本:员工离职会给组织带来一定的损失,包括培训成本、人员调整和招聘成本等。
这些成本将直接影响组织的经济状况。
2. 组织声誉:员工离职和流失对组织的声誉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员工离职率过高,会给外界一个不稳定和欠佳的印象,进而影响公司的形象和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1. 离职现象每当春节过后,人力市场又进入了人才流动的高峰期。
节前发放的年终奖金对打工者们去年一年的工作做了最后一笔回报,而节前进行的绩效考评又使打工者们重新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
继往开来,回顾过去一年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种种的不愉快,部分人选择了重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这部分人向老板递交了辞呈。
于是,在这个阴雨霏霏的季节,离职群体构成了人才流动的主流。
雇员之间秘密议论着谁已经离职、谁将要离职以及是否需要离职的话题,主管们不停地抱怨某位员工离职对他今年计划造成的负面影响,公司高层管理者则不得不面对全公司高亢的离职率。
就连媒体也不甘寂寞参与其间,讨论离职和跳槽的文章随处可见。
离职已经成为一种季节性气候。
实际上,在就业市场化以后,打工者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基于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离职是无法避免的,任何企业只能设法降低离职率。
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量,对离职的管理是企业对人才“招养育留”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留才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前三个环节是否有效。
因而,离职管理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离职管理本身具有双面性。
人员离职(除职能主管离职)对营业的影响往往是微观上的,导致低层或中层组织的业务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无法进行,而对公司整体的运营影响短期不会显示出来。
而导致人员离职的原因却大多是公司宏观面上的,或者是那些在微观管理上无法主宰的原因。
如,公司薪酬低于市场平均,公司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中层主管不适当的管理方式,等等。
因而,对离职管理的关键是使公司高层管理者能够对企业中高离职率的原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界定,针对离职的原因实现集中管理,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在目前事务的操作中,对离职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多采用离职访谈的方式。
但是,离职访谈结果往往受限于访谈者的访谈技巧和认识水平,离职人员也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说出离开公司的真实原因,因而通过离职访谈得到的对离职原因的分析结果经常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本文将介绍一种在实际中采用的替代方法,通过对公司离职率进行多种标准化的数量分解,得到对离职状况的整体评估。
考虑到数量分析本身要求的语义严密性,本文将在介绍数量分析方法之前先对涉及到的离职概念进行讨论。
2. 离职性质一般而言,雇员和雇主之间结束雇佣关系,员工离开原公司的行为都称为离职。
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雇员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
自愿离职包括员工辞职和退休;非自愿离职包括辞退员工和集体性裁员。
在离职各种类中,退休是对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雇员的一种福利待遇,在正常环境下其数量和比例具有可预期性,其发生对于企业更新人员年龄结构具有正面价值。
集体性裁员只发生在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只能通过裁员降低成本的情况,是一种偶发行为,一般在离职分析中不予考虑(下同)。
企业辞退员工往往是对行为严重违反企业规定或者无法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惩罚,这部分离职由于其惩罚性,在离职整体中只占极少部分。
企业需要真正关注的是对员工辞职的管理。
辞职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企业认为不符合企业文化或企业内竞争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绩效评定中处于被列入竞争淘汰行列的员工,企业往往通过较低的加薪、缓慢的升迁等制度或方式暗示员工主动辞职,从而规避给付员工经济赔偿金。
另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人才流失,即那些有利于企业运营和成长,是属于企业留才养才范围中的那部分员工的离职。
在实际作业中,属于竞争淘汰的辞职和属于人才流失的辞职之间的界限可能是模糊的,需要在分析中特别注意区分。
员工离职中的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运营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企业为了填补员工离职造成的岗位空缺,不得不重新发布招募广告、筛选候选人、录用安置新员工,安排对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
这些费用都构成离职重置成本。
离职重置成本往往还包括员工离职前三心二意工作造成的生产率损失,离职发生到新员工上岗前岗位空缺的效率损失,为培训新员工以及和新员工和其他员工工作磨合损失的生产率,员工离职造成的组织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员工离职在职员中造成的人心动荡的效率损失,等等。
人才流失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都对企业经营没有任何益处,人才流失造成的离职重置成本会侵蚀企业营业利润,造成企业营业利润下降。
而其他性质的离职,如竞争淘汰、退休和辞退等,虽然会在短期内构成一部分离职重构成本,但从长期看来,能够促进企业优化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个性结构,从而推动企业长期的营业利润增长。
因而,对应不同性质的离职,必须区别对待,进而得到合适的管理结论。
就离职的数量分析而言,理解另外一种离职的分类也是有益的。
离职在主观上可以分为必然离职和可避免离职。
必然离职一般包括:员工达到法定退休条件申请退休,员工由于非工作原因患病无法继续参加工作造成离职,员工举家迁移造成的离职,等等。
对于必然离职,其离职原因超乎企业控制,对这部分离职是无法预期,无法控制的。
只有可避免的离职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离职管理的对象。
根据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在离职整体中,大约20%的属于必然离职,而必然离职在企业离职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稳定且较低的;而其他80%的离职都属于可避免离职,能够减少甚至消灭这部分离职就是离职管理的任务和价值所在。
任何有效的管理举措都将降低离职所引发的管理成本。
3. 离职度量方法对离职员工的度量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查看离职人数。
由于离职重置成本与离职人数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二者一般呈正比例关系,通过离职人数估计离职成本是合适的。
但单纯考察离职人数未结合企业员工总体规模,无法对企业离职管理的效果进行跨企业,跨年度比较。
在实际作业中,更多采用离职率来衡量。
离职率在离职管理中常见的算法有三种。
度量2最为常见。
其分歧主要在于计算比率样本(分母)的选择。
度量2选取了期初人数和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作为样本,默认该平均值是企业期间内人力资源管理所面对的平均被管理人数,其离职率相应用来衡量期间内离职管理的效果。
这种离职率较为适用于人力保持稳定或者稳定增长的企业在中短期(半年,季度,月)衡量离职率。
但是,由于企业在一个完整年度存在离职的淡季和旺季,运用该离职率公式计算年度离职率存在期初和期末都位于年度内同一时间点,样本无法准确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数目。
例如,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1月份(离职淡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高估,进而离职率被低估;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7月份(离职旺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低估,进而离职率被高估。
度量3选取了预算员工人数作为样本,它主要应用于对年度离职率的衡量。
因为预算员工人数是企业年度对人力维持的目标,所以它代表本年度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管理样本,其比率表示员工离职造成对年度目标的偏离程度。
同时,预算员工人数不受月份影响,不存在度量2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由于样本的标准化,它往往被用来对集团内各企业离职率的比较。
度量4选取了期初人数作为样本,它多用于对短期(月)离职率的分析。
在一个月内,新入职的人员尚处于入职考察期,一般并不会离职,离职人员往往是月初已经在职的员工,后者也是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样本。
对短期计算离职率采用这种方法会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
这种离职率通常用于对月度离职率的趋势进行分析。
这四种方法的离职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离职率以及离职重置成本。
离职率的计算方式是离职分析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它的计算逻辑、考察特点和不足,才能进入更深一步的离职分析。
在人力资源研究领域中,经常把离职率和入职率比较讨论,其对比关系也有助于理解离职率的意义。
离职率的另外一个名称是补偿入职率。
也就是指企业为了正常的运营,必须通过招募补充离职造成的空缺岗位,这部分补充在短期内是没有任何回馈的,是一种彻底的管理成本支出。
而另外一部分入职率是在离职率之外的,是企业为了营运扩大而新招募的员工,其入职率称为新置入职率。
处于新置入职率中这部分新进人员一般会带给企业更大的市场占有或增加企业营业额,其招募成本也随之被营业的扩大所对冲,也就是新置入职率一般将对应彻底的营业增长(除非市场预期失误)。
就补偿入职部分而言,企业补偿动作只是亡羊补牢的动作,其动作体现出被动性和无奈的一面。
离职率越大,企业补偿入职率也越大,这部分支出(尤其对人才流失的补偿)构成对企业人力资源部有限预算的净消耗,其招募工作占用人力资源部对招募投入的人力。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企业离职率相对还是很高的。
这对于企业营运比较稳定的企业而言,企业的利润主要呈现在成本的降低,离职率的下降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表现为对企业盈利的贡献。
另外,许多日资、韩资和台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大陆以后感到水土不服,除劳工政策的差异外,最主要是对离职人员的难以控制和预期,通过离职的分析区分离职性质是企业进行有效离职管理的关键。
就具体的管理而言,有效的管理必须是针对性的管理,对于离职的构成,区别其离职的原因以及结构是离职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如,绩效考核对离职的影响,离职和企业年龄结构的关系,等等。
针对离职的不同表现和现实中出现的各类情况,本文以下部分将对离职的类型和分析方式逐一讨论。
4. 离职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是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实际效果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
有效的绩效考评对优化企业人员结构、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增加公司凝聚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鼓舞士气等方面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企业而言,常见的绩效考评主要有月考评和年度(或半年度)考评等几种方式。
月考评一般与员工当月工作的表现、出勤状况有关,体现为月薪中的直接回报;而年度考评由于经常和晋升管理、调薪管理等直接关联,更多体现出企业对人才的全面政策,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最终评价。
有效的绩效考评和结果利用可以促进企业正常的人事流动,对绩效评价高的员工给予较多的管理关照和较多的薪资福利,鼓励他们为企业做出进一步贡献,而对于绩效评价低的员工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或纠正工作态度,甚至辞退。
但是,如果绩效考评作业或处理不当,也常常成为员工离职的理由,员工对绩效考评不满是离职的主要因素。
如何区分正常的人才流动和非正常的留职也就成为考察离职和绩效考评关系的主要内容。
尽管绩效考评由于本身理论的复杂度,在企业作业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操作方式,但是,企业一般会把员工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分为上中下几类。
比如,员工总数的20%被划入A类,代表企业认可的优秀员工;员工总数的70%被划入B,代表工作表现良好,是员工中的主体;其余10%被划入C,代表表现差或工作态度不端正的那部分。
企业会给予A类员工较多的奖励(包括调薪和年终奖金),更多的升职机会,因为这部分员工是企业成长或拓展的主要动力;对于B类员工,企业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使这部分员工继续为企业付出;对于C类员工,企业一般不会给予什么奖励,促使其跟进其他员工,对于那些无法跟进的员工,通过较少的奖励迫使他们自动离职,甚至直接清除出去,从而优化企业人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