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合集下载

【2017南昌一模】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7南昌一模】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1234NCS20170607项目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9分,每小题3分)1.A (A项错误有二。

一是“最重要的文字载体意义”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首先是”,而且说铜器铭文可与甲骨文“相提并论”;二是第二句属强加因果关系,原文“相当成熟的文字”是指书写形式。

)2.C(原文为“在字形结构的组合上有许多共同之处”)3.D(因果表述不当。

选项后半句表述的是殷商文学的意义,它不能成为“殷商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的充分理由。

)(二)(14分)4. B E (答对1项给2分,全对给5分。

B项,“也教育、开导了孙豁牙”于原文无据,孙豁牙的转变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觉的领悟。

E项错误有二,一是开头写“人与狗和谐共居的温情画面”不是在开篇处,而在第二段末尾;二是“表现了作者对桃花源式生活的向往”有夸大与曲解之嫌,作者的确希望人们都能向善、行善,但归结到“桃花源式生活”则属于臆想。

)5.(3分)①身怀绝技,能把烈狗驯得乖巧听话,聪明的狗驯出一身绝技;(1分)②孝顺,家有老母从不远行,对母亲言听计从;(1分)③重义轻财,崇善嫉恶,驯狗不在乎钱,主人不善,给再多银子都不会去。

(1分)6.(6分)①狗对人类行为的判断很简单,总是朴素地把它分为善或者恶、对或者错。

(2分)②狗是驯养的动物,其性情会随主人的调教而改变,因而也能折射出主人品性、举止的是非善恶。

(2分)③小说意在通过陈面白驯狗的故事,引发人们对人性善恶及人际关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促人向善的良好愿望。

(2分)(三)(12分)7.(3分)D(牟宗三评价熊十力所谓“真”,是指熊氏绝无伪饰的真性情。

D项主要体现的是熊十力避世治学的态度)8.(3分)D(熊十力所说的“逐臭之徒”并非针对章太炎。

)9.(6分)①虽生处乱世,颠沛流离,常陷衣食无着、一贫如洗之境,求学治学从不懈怠。

②人格上有孤傲之气,蔑视当权者,厌恶善于周旋、迎合他人的浮华名士,抨击追逐时尚风气的“逐臭之夫”,一心想保持学术的独立自由。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17年3月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人物品评在我国发韧甚早。

《尚书》中“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把人分为正直、过于刚强和过于柔弱三类。

《诗经》有对“君子”品德之良善、神态之庄重、胸怀之宽广、威仪之显赫的赞叹。

春秋时叔孙豹提出著名的“三立”说,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既为士人提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先秦诸子从各自学说出发,对人物个性修养或境界进行品评。

孔子重视“知人”,根据德行修养将人物分为“中行”“狂者”“狷者”“乡愿”四等,强调“听其言观其行”。

孟子提出通过眼神观察人品邪正的品鉴方法,主张了解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先秦时代还诞生了与人物品评密切相关的谥法和相人术。

谥法是指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

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历代沿用,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

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

贵族、大臣死后定谥,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请求,然后由礼官依死者生平功过,按谥法议谥,最后呈报皇帝定夺,下诏赐谥。

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命谥,称私谥。

谥法可以看作一种制度化、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人物品评,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形态、音声大小、毛发颜色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凹凸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贵贱贫富寿夭等的一种方术。

相人术虽长期处于民间地位,受到质疑批判不少,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

就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而言,相人术与人物品评都是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征出发,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时间约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

现存的殷商文学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是直接传承于今的第一手的殷商文学文献,即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第二类是经过后世传抄,但是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经被时人所认可的殷商文献;第三类是在周汉时代的历史文献中记载下来的有关殷商时代的遗诗遗文、神话传说等。

甲骨卜辞、铜器铭文、记载中的典册文献,它们之间互相发明、互相印证,共同构建了殷商文学的历史。

从此,中国文学脱离了传说的时代,步入了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新的时代。

甲骨文带给殷商文学的意义,首先是它的文字载体意义。

这些文字数量庞大,结构完整,它们不仅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而且已经具有相当的叙事条理,甚至有了基本的文例程式,一篇典型的甲骨卜辞会同时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大部分,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辞汇丰富,语言简洁,体现了叙事文的初步技巧,因而我们可以将其纳入早期的文学范畴,它本身就构成了殷商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与甲骨文相提并论的是铜器铭文。

将殷商铜器铭文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字进行比较,会发现二者在字形结构的组合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是作为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其书写工具不同,方式不同,记述功能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不同的文字特征。

2017年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年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年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2017年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

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

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

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元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

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水平跟着下降。

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

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

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

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

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

为适应统治阶级宴乐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

同时,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戏曲活动,晋南地区现存的舞台、壁画便是很好的证明。

节日、庙会是农村的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时间约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

现存的殷商文学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是直接传承于今的第一手的殷商文学文献,即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第二类是经过后世传抄,但是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经被时人所认可的殷商文献;第三类是在周汉时代的历史文献中记载下来的有关殷商时代的遗诗遗文、神话传说等。

甲骨卜辞、铜器铭文、记载中的典册文献,它们之间互相发明、互相印证,共同构建了殷商文学的历史。

从此,中国文学脱离了传说的时代,步入了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新的时代。

甲骨文带给殷商文学的意义,首先是它的文字载体意义。

这些文字数量庞大,结构完整,它们不仅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而且已经具有相当的叙事条理,甚至有了基本的文例程式,一篇典型的甲骨卜辞会同时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大部分,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辞汇丰富,语言简洁,体现了叙事文的初步技巧,因而我们可以将其纳入早期的文学范畴,它本身就构成了殷商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与甲骨文相提并论的是铜器铭文。

将殷商铜器铭文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字进行比较,会发现二者在字形结构的组合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是作为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其书写工具不同,方式不同,记述功能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不同的文字特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殷商铜器铭文中,几十字以上的铭文很少见到,大多数只有几字,而且好多字是合体字,具有鲜明的图案特征。

因而,铜器铭文代表了殷商文字书写的另一种情况。

占卜在殷商王朝的生活中虽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毕竟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青铜器上铸字的活动更是如此。

那么,当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无数重要的事情,又记载在哪里呢?《尚书·多士》曰:“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代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实践课题是现代化;表现在思想理论上,就是现代性的塑造和构建。

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这种转型的物质基础在于,随着机器大工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节点。

在人类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人为因素开始决定性地压倒自然因素,成为占优势和主导地位的力量。

相对于过去处于从属地位的人与自然关系来说,人类开始在总体上成为主体。

由此,以往浑然一体的世界被二元化:自然被降格为客体和人的生活环境,人则成为一种超越甚至主宰自然的存在物。

这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实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性逆转。

社会转型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古代社会或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使用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后者主要使用人类创造的生产工具;前者主要是人受自然界的支配,后者主要是人受自身劳动产品的支配;前者主要是个人通过家庭、部落和土地结合在一起,后者主要是个人通过交换结合在一起;前者主要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者主要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前者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依靠个人或共同体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实行统治,后者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货币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进行统治;等等。

因此,从哲学上审视,现代化的底蕴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过程。

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相适应,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重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集中表现在由自然向人、由实体或本体向主体的迁移。

这一迁移可从哲学家用不同命题表达各自时代的哲学主题中看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自然这个本体”;在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要从自然迈向人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则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江西省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②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肩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2017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7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7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书院的消失,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

这一百多年中,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被排斥,甚至被打倒。

而传统文化被连根拔除,意味着我们自身的价值理性被割断。

于是,我们看到了经济腾飞,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升,而公民的素养与道德水准却在下滑与沉沦。

但是,民间依然不乏梦想“兴亡继绝”的志士仁人,一旦气候适宜,民族传统的回归就会应运而生。

于是,书院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大地上复苏了。

传统书院的复苏,意味着书院制度的全面复兴指日可待,而当代书院制度的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传统书院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改革、创新,中国的教育体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行的一整套教育制度,从小学到大学已构成完备和严密的体系。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体系的致命缺失是被严重地功利化。

现在人们言必痛斥的所谓“应试教育”,其实质并不是“应试”,应试何罪之有?应试本就应该是教育的内容之一。

“功利”——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实质是为了培养工具;受教育者是为了获取知识,实质是为了获取谋生的手段,与向上攀爬的资本——这才是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

现在,人格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被冠以“德育”的桂冠,其实是空泛的。

而书院教育恰恰可以补体制内教育的这一重大缺失。

如上文所述,中国书院的一个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所谓成人正是一种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人伦教育、价值观教育及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

这些,正是我们主流教育之所缺而社会和谐进步之所需。

传统书院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继和研习。

它的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及其经典。

当今,在中华传统文化被连根拔起一个世纪以后,在体制内教育尚无法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势下,书院的复兴就显得格外重要,也许可以再一次成功地把已经失传的传统文化重新植入民间。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1月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1月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2017届高三语文1月联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顾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水彩画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面临着新的、更多的选择。

中国水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新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水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语言内涵,它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有所不同。

流动的水和透明的色相互交融,使水彩画产生种种微妙的效果。

这种水色交融的绘画过程使水彩画充满无限生机。

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作为“水“的民族,对水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对水彩画中国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国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绘画是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思想情感的反映,它强调主观作用,侧重去表现生活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生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发挥画家的创造性。

现代形态的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

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追求水彩艺术的多样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源”。

水彩画的“寻源”并不是去研究水彩世界的源头,而是寻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源。

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要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等等,其实细想一下,这些中国水彩的所谓创新发展其实经不起文化的推敲,不过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罢了。

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就不可能产生出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家学说组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释、道混合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透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

要真正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

它并不是在水彩画中简单地添加水墨画的笔触、线条或在水彩画中表现了民族的风情风貌就是“民族化”了,而应当是内在的结合和很自然的渗透。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调研考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调研考试试题

2017 届 ncs0607 摸底调研考试语文参照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9 分,每题 3 分)1.D (不是一种更加先进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研究方法)2.A (目的应是“将乡村文化种类化”)3. D (重视乡村文化中的活态文化研究的目的是“从文化学的宏观视角对乡村文化进行研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4.B(3分)5.B (迁,古代称调换官职,一般指升职。

“迁谪”连用,才有被贬谪的意思。

)(3 分)6.C (杜诗要“让位辞官”,并未获得皇帝准允。

)(3 分)7.(10 分)( 1)杜诗晓谕萧广,萧广仍不悔过,于是杜诗就杀掉了萧广,回京后把状况奏报给光武帝。

(“敕晓”“闻”、补全“不改”的主语“萧广”各 1 分,粗心 2 分,共 5 分)( 2)我以为军事行动仍在进行,贼人还没有消灭,从各郡国征调军队,应当谨慎。

(“兴”“殄”“征兵郡国”各 1 分,粗心 2 分,共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8.( 5 分)诗的前三联描述了汉寿城野草报春、遍地荆榛的情景,( 1 分)荒祠古墓、石麒麟都被草莽吞没,( 1 分)华表被雷击破坏残破,(1分)石碑的碑文几乎被灰尘遮盖。

(1分)表现了昔日古城荒芜、破败的特点。

(1 分)9. (6 分)尾联包含的真理:兴和废不是永久的,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变的。

(2分)全诗表达的感情:①抒发了光阴流变、昔盛今衰的深邃感触;②对盛极将衰的大唐国运的深深忧愁;③对世事更迭、发生沧海桑田之变的通畅与乐观。

(每点 2 分,答出此中两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河山破裂风飘絮,出身浮沉雨打萍(每空 1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 1)( 5 分)答 D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答 E 给 1 分。

答 AB不给分( A 项“淡淡的讽刺”错误,小说对老铁夫妻是充满怜悯的; B 项“活画出一颗丰富天真的童心”错误,小男孩的独特举止是对无聊生活的打发; E 项解读浅薄,作者试图从侧面表现人际关系隔膜。

2017江西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江西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江西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语文高考既影响到高校对人才的选拔,又影响到语文教学。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江西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江西省高考语文真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古神话如何“重生”林炜圣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

影片《大鱼海棠》的角色设计主要参考了《山海经》《庄子》等上古神话典籍。

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妖记》。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

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事经过了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

神话起源于先民对世界创造性的想象与认识,这种认识对今天的价值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创作者做好充足的功课,深入地了解上古神话的文化内涵,借鉴当前神话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二度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目、捡了芝麻丢西瓜。

《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鹏、大椿、凤皇、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衣袂飘扬,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新的价值平衡。

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调研抽测试卷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调研抽测试卷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调研抽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1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老人粗糙的双手摩挲着泛黄的相册,仿佛在回首“文革”中他那一代人的峥嵘岁月。

B . 笔和阳光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深的两难;留下阳光吧,心灵深处在反复呼唤。

C .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D . 只要我认真的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捉襟见肘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2.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 . ②⑥①③④⑤B . ②⑤⑥①④③C . ⑤②⑥③①④D . ⑤⑥②④③①3. (2分) (2017高一上·双峰月考)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B . 徐志摩是现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名作《再别康桥》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充分体现了新月派的诗歌创作主张。

C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江西省四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资料

江西省四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资料

江西省四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泰和中学吉安县中吉水中学永丰中学)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形式,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共同构成了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

从原始社会的古代崖刻,到周代的石鼓文;从秦始皇东巡刻石,再到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碑碣、墓志、摩崖、塔铭……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歌功颂德、记人载事的赞、颂、记、志、铭等,有各种经典文集、杂咏、题名、地图、谱系、楹联、符咒、药方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从书体上看,石刻有古籀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特别是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的泰山石刻,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珍存着秦朝《李斯碑》、汉代《张迁碑》、晋代《孙夫人碑》,以及北齐《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

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称“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

”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记载:“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

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

”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县铁山摩崖经刻在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

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疑为北齐人书。

石刻与藏之于秘府的典籍不同,它铭之于石,公之于众,记录、揭示的史实也较为可靠,可以作为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其价值不下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

两汉今古文经学的争论一直为历朝尤其是清代学者所关注,并融入到近代古史辨的学潮中,衍化成古书真伪之争。

由于无法一睹汉代文本之真,争论似永无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调研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A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D
【解析】A;“曰”后的一段话是陆象先所说,故排除C;B兼有A和C中的两处错误。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1)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

(2)皇帝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

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

【解析】1)句:“择人”1分,“卒”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2)句:“善”1分,“穷治”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参考译文]
陆象先器量大,见识深,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异,担任扬州参军。

当时吉顼和陆元方一同担任吏部侍郎,吉顼提拔陆象先担任洛阳尉,陆元方不同意。

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

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

当初,太平公主谋划引荐崔担任宰相,崔说:“陆象先的名望最好,应该被提拔为宰相。

如果不这样,我冒昧请辞。

”太平公主没有办法只好为陆象先说好话,陆象先当上宰相和崔一同主持政事。

然而陆象先生性恬静寡欲,言谈高深而简要,被当时的人们推崇。

崔曾经说:“陆公超人一等。

”太平公主专权之后,宰相争先依附她,陆象先从不前往拜谒。

等到要谋反时,召来宰相商议,说:“宁王是嫡长子,不应当废嫡长子而立庶子。

”陆象先说:“现在的皇帝能够即位,为什么呢?”太平公主说:“皇帝因为有一时之功而被立,如今失去了德行,怎么可以不废掉?”陆象山回答说:“因为有功被立为皇帝,那么有罪才可以废。

现在的皇帝没有罪过,为什么要废他呢?”太平公主大怒,另外和窦怀贞等人谋划。

太平公主最终被诛杀。

当时陆象先因为是公主推荐的人,将一同被杀,唐玄宗立刻把他召来免去了他的死罪,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为保护皇上有功,被封为兖国公。

当初,政变发生时,唐睿宗亲自来到承天楼,大臣聚集,唐睿宗挥了挥手说:“能够帮助我的就留下,不能帮助我的就离开!”于是许多大臣写了自己的名字递给唐睿宗。

政变平定后,唐玄宗得到这份名单,下诏书给陆象先要求把这些人关押起来审讯,陆象先把这些名单全部烧掉了。

唐玄宗大怒,想一并治陆象先的罪。

陆象先叩头谢罪说
:“国家有兵变,大臣们保护皇帝,这都是忠诚的表现。

陛下现在要以德行教化天下,怎么能够杀害行仁义之人呢?我违背您的命令,是为了让那些心怀疑虑的人安下心来。

”唐玄宗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

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

离开京城担任剑南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义宽厚。

司马韦抱真进谏说:“大人应该用严厉的刑罚树立威信,要不然,百姓们就会怠慢您,不畏惧您。

”陆象先回答说:“为政,只要治理好就可以了,难道非要用刑罚来树立威信吗?”最终没有听从,而蜀人受到教化。

多次调动官职担任蒲州刺史。

一位小吏犯了罪,陆象先告诫了他一番,就把他打发走了。

一位大吏前来禀告并力争,认为应该杖责。

陆象先说:“人的本性大概差不多,你认为他听不懂我的话?如果非要用刑杖来教育人,那就从你开始。

”大吏惭愧退下。

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是非,庸人们心里不安,就生出许多是非。

只要从源头开始清理,那天下的事担心什么不简单呢?”所以他所到之处官吏百姓都怀念他。

去世时,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尚书左丞相,赠给谥号文贞。

8.【答案】 1分)判断理由:①题目中写到“九日登南山”,而重阳节是九月初九,人们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2分)②第二联写到菊花,而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2分)
【解析】
9.【答案】 3分)作用: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分)为后面作者感慨时光飞逝、人生易老作了铺垫。

(2分) 【解析】
10.【答案】1)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2)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3)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11.(1)【答案】D给3分,选A给2分,选B给1分,选C、E不给分。

【解析】B.“突出了‘你’棋艺之高超”不完全对,“鼻尖沁出密密汗珠”等描写说明“你”的棋艺不如谢老先生,只是在父亲的暗中帮助下才战胜了谢老先生;C.“说明‘你’是个虚伪的人”错,照顾父亲的真正的目的是寻求父亲的帮助,赢得孝子的美名不是其目的,因而不能据此说明“你”是个虚伪的人;E.“沽名钓誉之徒必将失败”错,本文的主题应是批评溺爱孩子的父亲以及没有独立性的孩子。

(2)【答案】 ①通过“秋风乍起”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

②“长叹一声”的感慨和前文刚开棋馆时“脸上露出舒心的笑”构成对比,写出了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引人深思。

③“一颗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逝”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主人公棋坛生命的终结。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3)【答案】①棋艺高超:纵横棋坛,鲜有对手。

②爱子心切,溺爱儿子:为救儿子三闯火海,身受重伤;为儿子暗指迷津,致使儿子不再深研棋艺。

③坚韧执著:遭受巨变后带着儿子四处乞讨,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在古城安顿下来,助儿子成为“古城棋圣”。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4)【答案】1分)“小桥,流水,古巷”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安逸。

(1分)“秋夜,月冷,酒残”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悲戚。

(1分)效果:①通过写景暗示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委婉含蓄。

(2分)②通过写景暗示主人公由得意到悲戚的过程,这也是主人公命运的变化,暗含小说的小题。

(3分)
【解析】
12.(1)【答案】E给3分,选B给2分,选C给1分;选A、D不给分。

【解析】A.“不愿意”错,从原文“既然决定了研究世界史,就得在外语方面下功夫”看,刘家和是愿意接受安排的;C.不完全正确,“在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无中生有;D.“曾有机会追随季羡林学习,但两次都未能如愿”错,从文中看,季羡林只是鼓励刘家和继续进行古印度史研究,并不是让刘家和向他学习。

(2)【答案】2分)具体成就:①运用比较法撰写了《论黑劳士制度》一文,奠定了自己世界古代史研究地位。

(2分)②运用比较法研究古印度历史,撰写了两篇论文。

(2分)
【解析】
(3)【答案】①任劳任怨,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得到了研究中西史学的机会,为中西史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②治学讲求方法,卓有成效。

③得到了历史学家白寿彝的点拨和提携。

④集中精力研究某一方面的专题,而不贪多求全。

⑤有崇高的使命感。

(一点1分,五点全对6分)
【解析】
(4)【答案】①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研究转到世界古代史的教学研究;②从世界古代史的研究转到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2分)对刘家和的影响:①第一次“转进”促使刘家和提高了英语和俄语水平,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分)②第二次“转进”使刘家和致力于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众多成就。

(2分)③两次“转进”为刘家和提供了一个融通中外的机会,使他在中外古史比较的思想和实践上走向成熟。

(2分)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D
【解析】A.“包括……组成”句式杂糅;B.“起飞前进行了周密的检查”语序不当,应改为“进行了起飞前的周密检查”; C.“商路……是……丝绸贸易”搭配不当。

注意:D.“农村人居环境……影响到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好坏”是正确的,不要误以为一面和两面不能照应。

15.【答案】B
【解析】①处应填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以便”;“阅读要认真”和前面“同学们自由阅读”构成转折关系,因此②处应填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或“然而”;“把文章的结构和思路都搞清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因此③处应填“进而”;本文段,先说读懂文章内容,然后说欣赏语言,两者是并列关系,因此④处应填“同时”;“对”表示对象,“关于”表示范围,文段中“重要的词句”是“细细领会”的对象,因此⑤处应填“对”;“思想感情上的陶冶”“文学欣赏上的愉悦”是并列关系,因此⑥处应填“和”。

16.【答案】①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不同②空气则相对干燥③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6分,写对一句给2分,3句全对给6分)
【解析】①处应填“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不同”等意思相近的句子;②处前说明形成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据此,②处应填“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等句子;③处前说明雾日变化较为明显,据此,③处应填“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等意思相近的句子。

17.【答案】3分)该漫画讽刺了强词夺理、绝不承认自己缺点的人。

(3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8.[立意参考]可以肯定:能取得状元的佳绩和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人们和媒体的关注是对状元平时努力的肯定,也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

可以反对:考取状元只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

人们及媒体对高考状元的关注体现了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反映了社会的浮躁。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