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制度之管见
德国教科书管理制度
德国教科书管理制度德国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由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市区政府以及学校管理组成。
联邦政府担负着整体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工作,例如颁布《教育法》、推动全国性的教育改革等。
而各州政府则负责在联邦政府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和政策,例如学校经费分配、教学计划制定等。
市区政府则负责管理和监督当地的学校,包括招生、教职员工管理、课程设置等。
在德国教育管理的决策机制中,政府与学校之间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体系。
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如教育部门、教育委员会等,负责对教育政策的实施和监督。
学校则由校长和教师组成,负责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决策的过程中,政府会与教师和家长代表进行广泛的协商和沟通,以确保教育政策的实施与实际需求的契合。
教师培训是德国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德国的教师培训制度十分严格和完善,旨在确保教师具备专业技能和教学素养。
教师培训通常包括学习理论知识、实习和实践教学等环节。
其中,实习环节尤为重要,学生老师通过实际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学技能。
此外,德国的教师持续教育制度也很健全,教师必须定期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以保持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质量评估是德国教育管理的另一重要环节。
德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如教育评估中心、学校评估委员会等,对教育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评估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质量等方面。
评估结果通常会被用来制定教育政策、调整教学计划、改进学校管理等。
总的来说,德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在组织结构、决策机制、教师培训和质量评估等方面都非常健全和完备。
通过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德国的教育体系得以良性运转,确保了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希望未来,德国的教育管理能够进一步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未来发展机会。
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由联邦和各州政府共同管理,每个州有自己的教育管理部门。
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由幼儿园、小学、中学、综合中学、职业学校和大学等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学校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
下面我们来谈谈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1. 免费的学校教育制度德国的学校是免费的,国家会提供学生必需的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设施,比如计算机和实验室。
学生们也可以享受免费的午餐和交通补贴。
这使得社会各阶层的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不必担心经济问题。
2.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德国的教育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更具体、更生动和更直观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例如,在德国的高中课堂中,学生往往需要参与诵读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熟悉和了解戏剧文学。
3. 不注重考试成绩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力,不是为了追求高分数。
学生评估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对理论思考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另外需要学生自己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喜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其他活动,而不是只关心他们的考试成绩。
4. 职业教育重视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声誉。
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在传授实用技能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全球意识,以及团体合作和沟通技巧。
另外,德国的职业教育也很重视工作实习,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实工作环境,弥合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鸿沟。
总之,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注重开放性、多样化、实用性和个性化。
尤其是它的职业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相信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的职业教育将继续占据世界顶尖地位。
德国教育制度
德国教育制度德国教育制度是世界上非常知名和受到尊重的教育制度之一。
德国的教育制度注重学生发展全面的素质,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制度包括三个主要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包括小学(Grundschule)和中学(Sekundarstufe I)。
小学通常为4年制,学生在小学接受基本学科的教育,如德语、数学、科学、社会科学、体育和音乐。
中学则通常为6年制,分为Realschule和Gymnasium 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
Realschule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而Gymnasium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升学准备。
中等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包括Berufsschule(职业学校)和Gymnasiale Oberstufe(中学高年级)。
职业学校为那些希望学一门具体职业技能的学生提供培训,学生可以学习各种不同的职业,如工程、医学、商业等。
中学高年级则是为那些希望上大学的学生准备的,学生需要选择一些具体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语言学等,以准备大学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是德国教育的最高阶段,包括大学(Universität)和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
德国的大学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提供了广泛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德国大学通常有严格的入学要求,学生需要通过入学考试才能进入。
应用科学大学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与现实世界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工程学、商业管理、设计等。
除了这些正规教育渠道外,德国还有很多职业培训机构和师范学校。
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各种不同职业技术培训,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技能。
师范学校则主要培养教师,为德国教育系统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
总而言之,德国的教育制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不同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学科,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德国教育制度
德国教育制度
德国教育制度概述
德国教育制度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严格的学术风气而闻名于世。
在德国,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教育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其严谨性,而这正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义务教育
德国实行12年的义务教育制度,包括6年的小学教育和6年的中学教育。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免费教育,并且必须接受学校教育。
在德国,父母有义务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
中学教育
德国的中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中学、中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初级中学通常为3年,中级中学为3-4年,高级中学为3-4年。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这将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职业教育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形式。
职业教育通常与工作场所相关联,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技能。
在职业教育中,学生通常会接受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高等教育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艺术学院等。
在德国,高等教育通常为4-5年,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和考试。
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并撰写相应的学术论文或毕业设计。
德国教育制度的优点在于其严谨性和实践性。
这种教育制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学者和职业人才。
此外,德国教育制度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德国小学教育管理制度
一、引言德国作为世界教育强国,其小学教育管理制度具有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从德国小学教育管理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德国小学教育管理目标1.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德国小学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国小学教育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德国小学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德国小学教育管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德国小学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德国小学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宗教等必修课程。
2. 选修课程:德国小学教育管理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特长课程:德国小学教育管理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开设各类特长课程,如足球、篮球、手工艺、舞蹈等。
四、德国小学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德国小学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德国小学教育管理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德国小学教育管理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 多元化教学:德国小学教育管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德国小学师资培训1. 师资选拔:德国小学教育管理对教师选拔要求严格,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师资培训:德国小学教育管理重视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 教师评价:德国小学教育管理对教师进行定期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德国教育制度
德国教育制度德国基本法赋予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
德国的教育政策是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自由选择学校、培训场所和受教育的方式。
德国对教育的投资额很大,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费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整个教育事业置于整个国家监督之下。
教育的管辖权属于联邦政府和各州文教部。
但教育的立法与行政管理的绝大部分的职权归各州所有。
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各州的教育事务。
德国实行10年普通义务制教育。
儿童满3岁可进入幼儿园。
6岁上小学,小学学制为4年。
中学分为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和综合中学。
普通中学学制为4~5年,其毕业生再经过3年职业教育,大多数成为技术工人;实科中学学制6至7年,是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文理中学学制9年,其毕业生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可申请进入大学学习。
在进入大学前,一般需要接受13年的基础教育。
综合中学提供实践、文理和实践文理相结合的各种综合性教育。
在综合性学校中,无论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生还是以文理为主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学校。
综合中学也许更易合作或更好联系。
合作性的综合中学保留了将传统的单科学校中不同学科归合为一的构架。
这种结构会使不同的能力均得到发挥,又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统一的综合中学不再分科。
将不同能力的学生置于一个更为统一的班级。
该学校的学生在第5或第6年级时上同样的课,对于学时没有区别,成绩的优劣决取于其自身表现。
二、高等教育第一类:1.大学(Universitaet),一般指综合性大学设有文科(Geisteswissenschaft)、理科(Naturwissenschaft)、工科(Ingenieurwissenschaft)、法学(Rectswissenschaft)、医学(Medizin)、经济学(Wirtschaftswissenschaft)、社会学(Sozialwissenschaft)和神学(Thelogie)等学科。
德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德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学府。
德国大学以其治学严谨著称,培养出了许多自然和人文科学家和艺术家,为德国乃至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德国高等教育是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楷模。
当前,德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许多古老的学府开始焕发新的活力。
近代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先驱者洪堡提出的“科研与教学相合”的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德国高等教育的特色1.宽进严出德国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入学制度,只在个别热门专业,如医学、法学、兽医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专业有联邦和地区性录取名额限制。
德国没有高等院校的统一招生考试,高校入学实行所谓入学资格认可原则。
只要通过文理中学高中毕业考试获得文理中学毕业证书,就获得了“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资格证书”。
组合型的总合学校、专业文理中学、文理中学夜校和教会学校颁发的中学毕业证书(包括通过非学生类考试)也具有同等权利。
那些没有“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资格证书”的学生,只要以优异成绩完成了高等专业学院的基础阶段的学习,并在某些规定的专业里符合一些特殊的前提条件,也有机会在大学里继续他们的学业。
“宽进”的好处在于不以一次考试定终身,从而使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同时也为大学输送了更多可供挑选的优秀学生。
与此同时,德国的大学也实行“严出”的政策,因此德国大学生中途辍学的比例相当高。
1993年3月前德国总理科尔在联邦议会的一次讲话中提到,德国大学生的平均辍学率为27%,在某些专业高达50%。
虽然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损失或浪费,但最关键的是这种政策对在校的大学生有着极强的鞭策作用,如果他们不想被更早的淘汰,那么他们就必须努力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德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这种“宽进严出”的入学体制,既体现了教育平等,又兼顾了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德国的基础教育十分发达,全国统一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
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
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也十分普及。
德国现行学制统一后的德国属于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
联邦制决定了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一个以各联邦州为中心的松散的联邦合作性管理体制。
德国法律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
柏林州的小学学制6年,其余各州为4年。
4年小学后经过5年级和6年级的过渡阶段进入所谓“分流的中学阶段”。
这也就是说,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可以选择进入初级中学(包括5年级至9年级)、实科中学(5年级至10年级)、文理中学(5年级至13年级)或综合学校(包含上述几类学校)。
在德国,大部分学生通常初级中学毕业后就开始职业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学生毕业后在制造业的企业作为专业工人就业。
初级中学本来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别,在19世纪70年代,其学生数占中学生总数的70%多。
但是,目前这类学校正处于萎缩阶段,学生数已降到约占中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家长越来越希望子女上更高层次的中学,如文理中学(又称完全中学)。
此外,初级中学招收了大量的外国人子女,教学水平每况愈下,这也是使德国家长不让子女上初级中学的原因之一。
实科中学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
实科中学学制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校,或者为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做准备的高级技术学校实习,也可以在企业或国家公共机构做中级职员。
小学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
文理中学学制9年,毕业生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而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
德国当代教育制度
德国的当代教育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联邦制度:德国的教育系统是联邦制的,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负责。
各州拥
有在教育领域的相对独立权力,因此存在一些地区性的差异。
2.三层次结构:德国的教育系统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学段和学制,学生可以在这个体系内逐步提升学历。
3.综合性学校:德国的综合性学校(Gesamtschule)将不同学科的学生纳入同一所学
校,提供统一的中等教育。
这有助于减轻分科制度带来的社会差异。
4.双轨制:德国实行的双轨制度(dual education system)是其成功的一大特色。
学
生在中学阶段可以选择继续学术教育,也可以选择进入职业培训系统。
这样的制度旨在保障学生在学校和实践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培训。
5.大学自主性:德国的大学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自主制定学科设置、课程内容和招生
标准。
大学课程通常较为灵活,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
6.大学入学考试:进入大学通常需要通过“高考”(Abitur)或其他类似的大学入学考
试。
这个考试通常在中学阶段结束时进行,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资格进入大学。
7.国家援助制度:德国实行的大学免费政策是吸引国际关注的一大亮点。
许多州提供
免费的高等教育,而联邦政府也提供一些奖学金和贷款支持。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作者:庄庆松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4年第10期德国的基础教育十分发达,全国统一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
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
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也十分普及。
德国现行学制统一后的德国属于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
联邦制决定了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一个以各联邦州为中心的松散的联邦合作性管理体制。
德国法律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
柏林州的小学学制6年,其余各州为4年。
4年小学后经过5年级和6年级的过渡阶段进入所谓“分流的中学阶段”。
这也就是说,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可以选择进入初级中学(包括5年级至9年级)、实科中学(5年级至10年级)、文理中学(5年级至13年级)或综合学校(包含上述几类学校)。
在德国,大部分学生通常初级中学毕业后就开始职业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学生毕业后在制造业的企业作为专业工人就业。
初级中学本来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别,在19世纪70年代,其学生数占中学生总数的70%多。
但是,目前这类学校正处于萎缩阶段,学生数已降到约占中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家长越来越希望子女上更高层次的中学,如文理中学(又称完全中学)。
此外,初级中学招收了大量的外国人子女,教学水平每况愈下,这也是使德国家长不让子女上初级中学的原因之一。
实科中学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
实科中学学制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校,或者为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做准备的高级技术学校实习,也可以在企业或国家公共机构做中级职员。
小学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
德国初等学校管理制度
德国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德国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引言:德国作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以其严谨的管理机制而闻名于世。
在德国初等教育领域,也有一套严格规定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学校的高质量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德国初等学校管理制度的入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师管理和学生成绩评估四个方面来介绍德国初等学校的管理制度。
一、入学要求德国初等学校的入学要求十分严格,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一定的基础。
根据法律规定,入学年龄通常是六岁,儿童必须完成一年级前的五岁(或在九月之前六岁)。
此外,学生必须通过入学考试,以确定他们的语言、数学和认知能力是否符合学校要求。
如果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不符合要求,那么他们将被要求参加一年的入学前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置德国初等学校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度,分为四个阶段:小学入学年级到三年级的第一阶段,四年级到六年级的第二阶段,七年级到九年级的第三阶段和十年级到十二年级的第四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在第一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
在第二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多的科目,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德语、外语等。
在第三阶段,学生的课程更加多样化,除了核心科目外,还有经济、政治、伦理等。
在第四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科目进行深入学习。
三、教师管理德国初等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有严格的要求。
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相关的教育学位,并通过国家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教师还要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师交流和合作,以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
四、学生成绩评估德国初等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估非常重视,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学生的学业成绩将根据学校制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表现和知识水平等方面。
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
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引言:德国作为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拥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校管理制度之一。
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凝聚了多年来教育经验的积累,以其高效、公正、灵活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并介绍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类型、课程设置、教师招聘、学校评估等方面。
一、学校类型:德国的学校类型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层次。
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中等教育包括中学,高等教育则包括高职院校和大学。
1. 幼儿园:德国的幼儿园是为0至6岁的儿童提供早期教育和照料的场所。
幼儿园的重点在于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基本技能,通过游戏和亲子活动等方式开展教育。
2. 小学:德国的小学分为四个学龄阶段,即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小学的教育目标是打好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中学:德国的中学分为三个学制,即基础中学(Hauptschule)、实用中学(Realschule)和文法中学(Gymnasium)。
学生在中学完成中等教育,取得中学毕业证书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或就业。
4. 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一定的年限后,可以获得高职证书。
5. 大学:德国的大学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学术教育为主,分为研究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两种类型。
大学一般提供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课程。
二、课程设置:德国的学校课程设置非常全面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基础知识教学外,德国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 基础学科:德国的基础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体育等。
这些学科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专业学科:德国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倾向设置了各种专业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艺术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特定的专业课程。
德国初等学校管理制度
德国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教育体系的起步阶段,初等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德国政府对初等学校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管理,旨在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对德国初等学校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管理政策等方面。
管理机构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联邦政府负责整体的教育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州政府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学校运行和管理。
联邦教育和科学部是德国初等学校管理的最高机构,负责统一规划和管理全国的初等学校教育工作。
各个州的教育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包括编制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师培训等。
地方政府则是实际的管理者,负责学校的运行和管理,包括招生、教学、考试等方面。
管理体制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体制是非常严格和完善的。
教育部门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教育部门会定期对学校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同时,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体制还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育公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
管理政策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政策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学生评价等方面。
针对课程设置,教育部门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学校按照要求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对于教师培训,德国的教育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教师资格要求和培训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对于学生评价,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政策非常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取消了传统的排名和分数制度,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评价。
总结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管理保障和资源支持。
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
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德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教育体系一直以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质量的教育而闻名世界。
其中,初等学校作为教育的起点,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素养的重要使命。
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在德国教育系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保障着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德国初等学校的管理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学校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在德国,初等学校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学校董事会、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
学校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学校管理者、家长代表和社会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决策。
学校领导班子由校长、副校长和各部门主管组成,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
教师团队则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负责具体的教学和教育工作。
校董会的职责主要包括: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核学校年度预算和财务报告,选举和监督学校领导班子,审议和决定学校的重大事项等。
校领导班子的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和实施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制定和实施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负责学校的人事管理和教师培训,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形象等。
教师团队的职责主要包括:实施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配合校领导班子做好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等。
二、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非常严格而规范。
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法规和学校章程进行管理,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和取得最佳效果。
学校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校章程、教学计划、教师管理、学生成绩评定、安全管理和学生权益保护等。
学校章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总纲,规定了学校的校训、目标、组织结构、管理程序、权利和义务等,规范着学校的一切活动。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手册,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编制,详细规定了学科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材使用等,确保学生学到的是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的教师招聘、培训和考核机制,保证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德国初等学校的管理制度
德国初等学校的管理制度1. 教育背景德国的初等教育分为小学和续学中学。
小学通常为四年,学生入学年龄通常为六岁。
在小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需要通过一次考试,然后可以继续升入续学中学。
2. 学校管理团队德国的小学通常有一个校长和一支管理团队来管理学校的日常运作。
校长通常负责学校的整体管理和领导,同时他们也与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
此外,还有一些主管教务或学生事务的助理校长。
管理团队也包括一支辅导教师团队,他们负责学校的学术指导。
3. 教师管理小学的教师通常由学校的管理团队招聘,他们需要具有相关的教育背景和专业资质。
在教师团队中,通常也有一些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 学生管理小学通常有一名专门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他们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辅导工作。
学校也通常设立了学生管理委员会,由老师和学生代表组成,来共同管理学生事务,并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
5. 家长管理学校也通常设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学校管理团队和家长代表组成,来共同协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学校活动。
学校也定期举办家长会议,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6. 课程管理小学的课程通常由学校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共同制定,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学校通常也会选定一些核心课程,来确保学生们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7. 教学管理小学的教学通常由学校的教师团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通过一些教学评估和反馈来不断优化教学质量。
教师们也定期参加一些教学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8. 学校活动管理小学通常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这些活动通常由学校的管理团队和学生管理委员会共同策划和组织,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9. 班级管理小学的班级通常由专门负责班级管理的班主任老师来管理。
班主任负责每天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辅导,同时也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班主任也需要对班级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管理和评估。
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
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导言教育被认为是德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德国的初等教育制度在管理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着重于公平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本文将介绍德国初等学校管理制度的构成和特点,并探讨它是如何对学生和教师产生影响的。
第一部分初等学校管理制度的概况1. 学校管理机构德国的初等学校是由各个州的教育局进行监督和管理的。
教育局负责为学校制定各类课程、教学计划和考试标准,同时负责教师和学生的选拔和评估工作。
学校管理机构中还包括学校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共同决策学校的重要事务。
2. 学校管理制度德国的初等学校采用一种称为“Kultusverwaltung”(教育管理)的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强调以综合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
初等学校在管理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课程设置德国的初等学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学、音乐、体育等学科。
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大纲,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以评估其学习成绩。
b. 教师队伍德国的初等学校教师队伍非常专业化,一般需要在大学学习教育学专业,并通过国家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从事教育工作。
教师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c. 学生评价德国的初等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成绩评价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还包括平时表现、参与活动等方面的评估。
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也被鼓励和重视。
第二部分德国初等学校管理制度的特点1. 公平性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注重公平性。
学校资源的分配和教学质量的评估都遵循公平的原则。
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标准主要包括学校所在地区的人口规模、社会经济状况和学生的特殊需求等。
学校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也会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2. 教育质量德国的初等学校管理制度强调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德国教育管理体制
目录
1 国家教育管理权力的确立和划分 . 2 不同形式的教育管理机制 . 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
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一、德国教育管理权力的确立和划分
1.合作性联邦制的教育行政模式
联邦政府 各州
监督和协调
一般文化教育事务 (教育主权)
2.德国的地方教育管理体制
州:教育部(职能机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作为州的最高教育行
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法律依据下的政府协调管理
联邦文化和教育部长联合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协作的纽带) 辅助管理机构: 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负责制定企业中的具体培训条例) 州政府学校发展研究所(负责根据培训框架进行具体的学校 课程设置)
(2)独立性机构
大学校长协会、科学委员会
(3)内部管理机制
校长、评议会、全校代表大会
目前正在改革的管理体制:
取消联邦政府制定《高校总法》的权利,还权亍地方,联 邦政府只保留在高校入学、结业和文凭互认方面的管辖权 扩大高校自主权,联邦保留主要负责高校科学与研究的权力 2013年后,高校建设将全部由各州负责,而不再归联邦政 府管辖
二、多样化的教育管理体制
1.联邦政府教育管理
联邦教科部——教育领域权力行使 联邦外交部和内政
州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各州教育政策和措施
三、各教育层面的管理体制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政府管理机制
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实质性管理;州文化教育部长会议协商各州文化、 科学、教育政策问题 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代表联邦政府行使教育权力:学生资助,建设和扩 建大学,教育政策和立法工作
政机关和最高教育检查及监督机关——教育规划、组织、管理、督导
德国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德国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德国作为欧洲重要的教育强国之一,其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德国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本文将从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德国学生管理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一、发展历程德国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19世纪初,德国学生管理制度主要以严格的纪律和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重视灌输学生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培养较为忽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国学生管理制度逐渐转变为以个性发展和教育质量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20世纪,德国学生管理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
特别是在二战后,德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投入,在教育政策、教学内容、教育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为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后,德国学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突出了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力求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多元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二、主要内容德国学生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管理、课程设置、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估等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管理德国学生管理制度注重学生参与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学校设立了学生会、学生议会等组织,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有时还可以参与学校教师的招聘和评定等。
学生参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民主和负责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
2.课程设置德国学生管理制度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个性化,鼓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课程设置。
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同时,德国教育部门还鼓励学校开展跨学科课程、项目式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3.教育资源配置德国学生管理制度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德国的教育体制及特点研究
德国的教育体制及特点研究德国的教育体制及特点研究引言上世纪50年代,德国从战败后一片废墟的零基础开始,仅用了20年的时间,到7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能力的工业化国家之一。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工人,而科学的教育体制是其培养人才的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教育领域如何为国家提供优秀的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借鉴工业化国家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模式方法和体制,使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从而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快速发展。
为此,该文介绍了德国的教育体制及特点,供我国从事教育改革工作之参考。
1德国的教育体制学前教育幼儿园3年,3或4岁开始,6或7岁结束。
小学教育4年,6或7岁开始,10或11岁毕业。
中学教育分三种类型,普通中学5年,实业中学6年,完全中学6年,多数16或17岁中学毕业。
研究生大学毕业后如愿意深造还可以申请攻读博士,博士生的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因此博士生毕业大多超过了30岁,甚至年龄更大一些。
2德国教育体制的特点德国经过政府、企业、学校和家长长期的探索、实践形成的教育体制,具有以下特点:2.1 淡化考试制度,不是一考定终身德国的中学生只要获得高中毕业文凭都可以申请上大学,德国没有国家的统一考试或学校专门组织的升学考试。
当然学生所申请的专业要由他高中学习时的成绩来决定,热门专业竞争者较强时,要按中学成绩排队确定。
2.2 不设重点小学、中学和大学德国采用就近升学原则,无重点中、小学之分。
只要高中毕业即可申请全国内任一所大学,大学也不分重点和排名次,因为某大学仅某专业在国际,国内领先,不可能所有专业均为世界第一。
大学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在某专业领域教授的水平和声誉。
2.3 倡导大众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根据德国教育法,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中学的普及教育,否则家长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依法保证全国公民均有机会接受教育,德国大多数公民不以自己的孩子成为工人、售货员、护士感到丢人、羞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古老的高等学府——海德堡大学建于1386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建校历史。德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威廉?冯?洪堡(德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提出的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学术自由的观点及由此引出的大学在教学与研究上自主的原则,至今为德国高等院校政策的基本要素。在这个意义上说,洪堡及其创办的柏林大学也是现代大学诞生的标志并普遍为世界各国大学所遵循。联邦政府制定的《高等院校教育基本法》就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发展制定了一般性的原则,并同各州一道对高等院校的投资进行规划和筹措。德国的大学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的紧密结合,大学设有众多的科研机构,研究形式一般由教授带领课题小组进行。在大学外、工业部门中也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如德国大学外最大的研究机构马克斯.普朗克协会(简称马普协会)拥有60多个具有尖端水平的研究机构,以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享誉世界。德国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冯.海顿先生介绍,为促进大学的科研发展,联邦和州政府各出50%的经费,2003年决定,到2010年,联邦财政投入到科研的经费不低于财政支出的3%。
1、学制改革。
为了和国际接轨,目前正在酝酿着缩短学制、引入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本科和硕士学位授予制的改革。德国现在大学学制一般为5年,前三年进行基础学习,举行国家考试,通过后进入专业阶段的学习,学生毕业,理工科颁发的学历称Diplom,文科称Master 。从1998年修订高等学校框架法开始,德国上下酝酿修改学制,拟采取国际上以学士和硕士结束学业的新学制建设一个有利于流动性、缩短学制、实行学分制的学习进程体系。取消Diplom ,引入Bachelor,大学 3年基础课程结束时进行的期中考试,转变为本科毕业时间点。设计了450个新型的BA(学士)和MA(硕士)教学计划,并已着手实施。
(四)师资标准较高,要求较严。
联邦德国每一类学校或年级都有受过特殊培养的教师。每位教师都必须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学习进程各不相同。为了将来在小学和普通中学执教,教师一般学习7个学期。对例如在实科中学、特殊学校、文理中学和职业学校任教的教师通常要求学习时间延长至9 个学期。所有的预备师资在学习结束后必须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接着进行一次形式为学校实习性质的讲习班和教育实习培训(一般为24个月),以第二次国家考试结束。公立学校教师通常是州的公务员。德国东部各州的教师大部分以职员身份从职。高等学校教师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担任教授职务的最低要求是要有6年的助理教授资历。
二、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之路
目前,德国基础教育分科过早,学生过早的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高等教育因不收学费和学分制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平均学时太长,在德国,学生能够如期毕业的不到50%,平均修学为13——14个学期,在允许重修、补考的弹性学制下,慵懒的学生大量存在,有些延长学业的学生就在学校里慢慢读,有些学生甚至读了10年也毕不了业;“教授制”太严,青年教师晋升教授机遇太少,造成年轻的学者、科学家大量流向美国等。德国高校改革的方向及主要措施:
(二)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培训是德国教育体制中极其特色的一面,被称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联邦德国,原则上青年不经培训是不能开始职业生涯的。世界各国除瑞士外,只有联邦德国具有完整的在国家监督下的职业培训制度。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70——80年代,俾斯麦在统一德意志、建立第二帝国的初期就制定了职业义务教育培训法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1969年,联邦政府正式颁布职业培训法,该法肯定了职业教育的双元化。双元化确定了一套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际与理论同时并举的职业教育体制,企业与国家共同对职业教育负责。接受双元化职业教育的学生,学制为二三年。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每周有一二天到职业学校学习。联邦德国的职业学校层次、种类齐全,一般的职业学校有政府办的,大部分是企业根据需要自办的,还有职业专科学校、高级专科学校。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
德国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高等学校、众多学术组织广泛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仅与中国合作的项目有363个。高等学校几年前提出并坚持用英语授课,利用高校不收学费的优势加强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他们将到德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视为德国未来10年至20年国际关系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曾经在德国学习的留学生,在学成回国后的10—20年,1/2以上成为各级骨干,甚至成为上层的重要政治家。为此,从对留学生资助开始,德国就在寻找德国未来的合作伙伴。这种关注未来的策略选择,显示出德国在人才争夺战中所独具的战略眼光。
4、建设国际名牌大学,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德国的高等学校发展比较平衡,从联邦政府的角度不存在“重视”某一所或某些大学的问题,加之德国教育大权在各州的体制,传统的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平等和平民化,与世界上顶尖大学相比,德国的大学“发言权”不多。2004年伊始,以平民式大学著称的德国掀起了一股举办精英大学之风。德国总理施罗德提出:“英国有牛津、剑桥,美国有哈佛、耶鲁,我们有什么?”因此,笔者访德之际,在教育界正在酝酿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要建立国际顶尖大学。建立国际著名大学的方案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相对好的大学中重点确立几所进行重点建设,联邦政府教育与科研部长提议每年联邦投入2.5亿欧元。问题是在分散的体制下,没有一所大学是国家直接管理的;二是考虑重点支持一些领先的专业和提高科研机构的能力,由联邦和州共同设立基金,拟从2006年起联邦和州政府给予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该项改革目标拟在提升德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将最优秀的学生,最优秀的科研人员吸引到所创建的世界顶尖的大学或专业中来,同时解决德国目前存在的年轻科学家向美国的流失问题。
普通中学学制为5年或6年,即从5年级到9年级或10年级。普通中学主要对学生进行一般的基础教育。为了对学生的就业作准备,还开设外语课和劳工理论课。普通中学毕业生大多数被用作录取进行二元职业培训,即在工厂企业接受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实科中学通常包括5年级至10年级的6个年级,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对学生进行扩展的普通教育。大部分以中等学校毕业结束,具有升入专业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里深造的资格。实科中学的毕业生一般容易找到工作,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机会转入文理中学的高年级学习。
3、提高入学条件和标准,保证学生入学质量
德国大学不设大学入学考试,仅需要有文理中学的毕业证书(Abitur),即“获得进入高等学校的普通资格证书”。与英、美、法及中国的大学不同,德国没有那种仅招收出类拔萃的尖子学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在德国不是大学挑选大学生,而是大学生挑选学校(需要专门进行选拔考试的艺术等专门学校例外)。不过,随着70年代以来学生剧增,德国大学在全联邦范围内对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采取了入学限制(Numerus clausus),像医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心理学、建筑学等有入学限制的专业,由多特蒙德的中央分配办公室(ZVS)在全联邦范围内调配可提供的学习名额。要获得这些专业的学习位子的主要条件是,高中毕业文凭的成绩超过平均分数线。对学生入大学的条件和标准将随着高校的改革而有所提高。
综合学校。学制6年,学生通常在那里从5年级上到10年级。综合学校是德国60年代中学教育改革的产物,是综合上述三种类型学校特点的新型学校。有些综合学校有自己的高中,其安排与文理中学高中相同。
联邦德国的大学主要有综合性大学、技术大学(工学院)、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综合性大学是培养基础研究的人才,侧重于理论教育。而高等专科学校侧重于培养与职业有关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德国的高等学校有350所,其中,大学96所、高等专科154、艺术学校41所,在校学生200万人。德国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由1950年占国民的5%提高到现在的25%。
尽管一部分人反对大学收费,但德国政界和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同意这样一种观点:高等教育不是社会福利,而是一种商品。德国大学生在校人数到2003已经突破两百万,比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翻了一番。而政府在每名大学生身上的支出却从当时的一万多欧元降到了一万欧元以下。陈旧的大学校舍需要更新,科研需要投入,大学教授不堪重负,改变这一切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在社会低收入家庭反对和教育主权归属者州政府及大学赞同的议论声中,2002年4月25日联邦议会通过了有出身贫寒背景的联邦教育和科研部长布尔曼女士组织起草的《高校框架法案》,这个法案的中心内容是国立高等院校的“第一学位教育”不允许收费。该法案立即遭到各州的反对,并有几个州以干涉了州教育政策的自主权为名联合将其告上联邦宪法法院。在此期间,各州、高校首先拿“超龄”和“第二学位”学生开刀,目前德国各州高校对在校“时间过长”的学生每学期收费平均为500欧元。如果《高校框架法案》败诉,德国大学收费的最后一道大门将被打开,收费标准的出台也将拭目以待。
德国教育制度之管见
摘要: 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经济、科技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是与其重视教育分不开的。不仅表现在国家实行12年的义务教育,其发达的职业教育、平民化的高等教育更具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的人才竞争加剧,德国着手对教育体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乃至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在国际教育市场上能吸引学生到德国来,改革德语考试办法,原来国外学生都要到德国进行德语测试,为方便外国留学生,在国外设立DFG考试,学生可在本国通过考试后到德国留学。近年来,在德的外国学生数量增长很快,从1977年的5万人,1991年的10万人,1997年15万人,增长到2003年的23万人。目前高校中,外国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1%,其中前4位的分别是:中国1.9万生到国外学习。在汉堡大学,国际交流部主任约翰.海尔曼告诉我们,汉堡大学的学生在学期间原则上要有一年到国外大学学习的经历,今年要组织一批学生到中国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学习(主要学习中文)。
联邦政府除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规在法律上确保了职业教育制度的顺利发展外,还成立专门的中央协调委员会,各州也设有专门的协调研究机构。政府对从事职业教育的企业严加把关,对某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禁止他们招聘学徒工,以此来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为调动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积极性,政府给企业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规定企业的职业教育费用可记入生产成本,可减免税收等。国家拨专款,与州政府和工商联合会等部门合作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为保证职业教育的高水平,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都规定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据统计,在德国得到承认的培训专业种类有450多种。一般男青年喜欢做汽车机械工、电气装备工、机械技工及批发和外贸商,女青年优选的职业是医生助理、营业员、理发师及办公室秘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