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体制
德国学校教育制度简介
德国作为欧洲重要的教育强国之一,其教育制度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德国的教育制度追求平等自由,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实践教育和学生自治。
以下是德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简介:一、教育体制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但免去学费,连书费也不要交。
教材由国家统一提供,学校收回后再次发放给下一届学生使用。
1. 小学教育:德国小学教育分为6年,前4年为初小,后2年为高小。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升大学还是上职业学校。
2. 初中教育:小学毕业后,学生进入初中学习3年。
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另一部分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
3. 高中教育:普通高中学生再学习4年,一直读到13年级(最后一年需交费)。
职业学校学生再读3年后就业,也有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二、高校升学制度德国高校升学制度没有统一的国家高考,而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学生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大学学习,也可以选择先在大学预科班学习一年,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三、教育质量德国教育质量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声誉。
根据国际教育评估机构PISA的调查结果,德国学生的数学、语文与科学能力表现均名列前茅。
德国政府每年会拨出大量资金用于学校教育的设施建设、教材研发以及教育技术的投入,以保证教育质量。
四、师资力量德国教育系统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在聘用教师时,必须经过系统的选拔和培训。
德国学校的师资力量强大,教师们整合了德国和国际的教育资源,与全球其他教育者一起交流学习和进行教育研究。
五、实践教育和学生自治德国学校注重实践教育和学生自治。
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更经常地参加学生会议,实行学生自治。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德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德国教育制度的成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领域方面有哪些异同?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领域方面有哪些异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但是德国和中国教育领域中的差异仍然显而易见。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德国和中国教育领域的异同之处:一、教育体制德国教育体制分为三个层次:大学、职业学校和中学。
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九年的基础教育,然后选择是否继续高中学业或者选择职业教育。
德国的教育体系相对较为灵活,毕业后学生有很多不同的出路。
相比之下,中国教育体制相对固定,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组成。
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要开始接受强制性教育,接受全面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这可能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存在一定制约。
二、教学方法德国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思考和独立学习,学生主观能动性强。
在课堂上,德国老师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疑惑,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交流能力。
然而,中国教师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比较单调,缺少互动和探究的氛围。
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设置德国的课程设置较为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
在德国的大学教育中,学生可以设定自己的课程,并自行安排学习的步伐。
这样有助于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
相比之下,中国学生需要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
虽然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但也可能对于个人发展不够有针对性。
四、考试制度在德国,学生的成绩不仅仅通过单一的考试来判断,同时还有项目和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这样的考试制度有益于学生在学习中多角度的展示自己。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制度非常重视考试成绩,学生成绩的高低往往决定其未来教育和职业方向。
这种制度可能会让学生感到过多的压力和焦虑。
总结起来,虽然德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存在着不同之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国和中国的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和学习。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味德国双元制是指德国的教育体制中的双重系统,即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
学生在完成学术性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选择参预职业性教育,以提前获得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
这种教育体制在德国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我对德国双元制的心得体味。
首先,德国双元制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术性教育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创造力。
而在职业性教育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实践和实习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
其次,德国双元制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职业性教育中,学生需要参预实际的工作实践,与企业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
再次,德国双元制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
在职业性教育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职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培训。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和实践了解自己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这种职业导向的教育模式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
此外,德国双元制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在学术性教育中学习理论知识,而在职业性教育中学习实践技能,两者相辅相成。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德国双元制教育体制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培养、职业发展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优点,改进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材。
德国教育体制
德国教育体制德国的教育体制是其以人为本、终生学习。
德国教育体制不属于英美所谓的精英教育,更像是全民通识教育。
只要完成12年或者13年中学教育,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就可以选择进入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Hochschule,简称FH)或者大学(Universität,简称Uni)继续学习。
德国作为一个由16个州(邦)组成的联邦制的国家,每个联邦州都享有所谓的“文化主权”(Kulturhoheit),负责各自的教育政策。
尽管存在差异,但所有的联邦州的教育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
Primarstufe基础教育德国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为小学Grundschule,凡是满6岁的儿童就必须入学,这是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德国多数地区实行四年制,柏林与勃兰登堡是六年制。
大部分州的德国小学生在四年级以后就要面临人生的第一个拐点,分流到不同中学,能上哪种中学很大程度要看老师的推荐信,而老师的推荐信则会依据学生的成绩。
所以可以说,德国的竞争从小学就开始了。
SekundarbereichI中学初级小学毕业后的教育阶段,主要分为四个类别:职业预校(Hauptschule)这个方向以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实科中学(Realschule)此方向以高等的职业需求为主,可选择继续升学;文理中学(Gymnasium)通过高中毕业Abitur,可以直接进入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类型,不论是职业教育体系、技术学院或是大学。
综合中学(Gesamtschule)在一些州也有综合中学,将以上三种形式归集在一起,毕业后通过获得不同的文凭进行升学。
SekundarbereichII中学进阶这部分主要包括文理中学高年级和双元制的职业教育。
在文理中学高年级中,除了升入高等院校的要求的Abitur文凭,也因应社会工作需求,提供各种相关于职业的重点科目培养。
如:以科技教育为主轴的高中Technischesgymnasium、以经济领域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还有高级专业学校Berufsoberschule等,由此毕业的高中生领取高中毕业文凭Hochschulreife。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比较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比较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国家事业,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体制,以培养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比较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从而了解各国的教育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美国的教育体制美国的教育体制以强调个人发展和实用性为特点。
美国的教育分为小学、中学和高中三个阶段以及大学教育。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主要接受通识教育,强调学科的广泛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则注重学科的深入学习和选修课程的选择,以适应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
美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自由度较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并且重视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二、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德国义务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小学、初中、中学和高中。
在初中和中学阶段,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包括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和技术学校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德国的大学教育以实践性和专业性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实际能力。
三、日本的教育体制日本的教育体制以纪律性和实践性为特点。
日本的义务教育分为小学、中学和高中三个阶段,学生在这三个阶段都需要接受严格的纪律教育。
日本的大学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培养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实习和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芬兰的教育体制芬兰的教育体制以公平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特点。
芬兰的教育分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大学和职业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
芬兰的大学教育注重实践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并且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自由度。
五、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和学科知识的培养。
中国的教育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学生需要通过高考才能进入大学。
中国的大学教育注重学科专业的培养,但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结起来,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各有特点,但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德国义务教育概况
德国义务教育概况
德国义务教育概况
一、介绍
德国义务教育概况文档旨在介绍德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包
括德国义务教育的法律依据、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机构
等方面的内容。
二、法律依据
⒈德国宪法:德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并提出教育
是国家的责任。
⒉德国教育法:德国教育法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包括学制、学生权益保护、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体制
⒈学段划分:德国的义务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小学、中学、初中和高中。
⒉学校类型:德国的义务教育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其中公立学校为主要形式,私立学校数量相对较少。
⒊教育管理机构:德国的义务教育由各个州的教育部门管理,
各个州有着自己的教育政策和课程设置。
四、课程设置
⒈小学阶段:小学阶段的课程包括德语、数学、英语、艺术、音乐、体育等。
⒉中学阶段:中学阶段的课程内容相对扩充,包括科学、社会学、地理、历史、外语等。
⒊初中和高中阶段: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更加专业化,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科进行学习,如文科、理科、商科等。
五、教育管理机构
⒈教育部门:德国各个州的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教育政策、监督学校教学质量等。
⒉学校管理:学校内部设有校长和教师团队,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
附件:
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德国宪法:德国联邦共和国的宪法,包括国家的组织原则、公民权利等内容。
⒉德国教育法:德国的教育立法,规定了教育的组织原则、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德国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德国双元制是指德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种特殊制度。
与许多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不同,德国将学习分为两个相互补充的阶段,即普通学校阶段和大学阶段。
这种双元制的教育体系在德国的教育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本文将详细介绍德国双元制的特点、优势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德国的教育分为九年的普通学校阶段和大学阶段。
普通学校阶段主要包括四年的小学和五年的初中,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基础教育。
在普通学校阶段,学生将学习各种学科,如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背景,并帮助他们发展各种技能。
其次,德国的大学阶段提供了进一步的高等教育机会。
大学阶段的学习时间通常为三至四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来深入学习。
这种灵活性使得学生能够在他们的兴趣和才能所在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中进行自主选择。
这种灵活性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来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
其次,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尽管大学阶段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德国的大学教育非常重视实践经验。
学生通常会在学校以外的机构或企业进行实习,这有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获得实践经验。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另外,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在为学生发展职业技能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通过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得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
这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使他们更容易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最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普通学校和大学的阶段性设置,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能够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进入相应的教育阶段,并逐步获得不同层次的知识和技能。
中德教育制度比较课件
术等课程;第二课业领域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心理学、
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课程;第三课业领域包括数学、
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又按学科
分别作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作为特长课程和基础课
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最新版整理ppt
12
中国的教育历史
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开始于中国古 典著作, 而不是宗教组织。中国古 代从孔子办学, 开始就有了私人教 育系统, 以后的“私塾”教育一直 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代, 是教 育的主要体系。不过从汉朝开始有 了“官学”, 官办的学校分级有中 央的“太学”, 地方的“郡学”、 “府学”、“县学”等, 但这些学 校主要为培养选拔官吏, 是文人进 修的地方, 最初的启蒙还需要私塾。 宋代以后著名文人办“书院”这种 类似孔子教学场所的风气开始不断 壮大, 许多学院都是一种学派的代 表。早期中国任用受教育的官员管 理国家, 用来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 制度建立于隋朝, 唐朝的唐太宗完 善科举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 废除, 代之以西方教育方式。
最新版整理ppt
2
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大致可分为如下五大阶段: 一、幼儿园阶段 (3岁起,非强制性)。 二、小学阶段(4年)。 三、中学阶段(5—9年不等)。 四、职校(3年)或高校阶段(4年以上不等)。 五、高学历或深造阶段。 一般来说,德国的小孩六岁入学,四年之后分流
定向。之后,或5年制的普通中学,或6年制的实 科中学,或8-9年的文理中学。
者之间, 偏理而不爱文, 那他就很可能被推
最新版整理ppt
6
德国的中学 Sekundarbereich I
德国的中学有四类:
职业预校Hauptschule ,职业预校起初是国民学校, 其发展是以职业 教育为主,并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
德国的教育体制doc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
学生的学创造精神的培养。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先生在19世纪初将学校的功能称之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场所,要能培养既有思辨能力又有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精英。
德国学校的教学大纲明确强调,学校要对成长着的一代进行广泛的教养,培养他们具有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向他们传授能整体地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和技巧。
德国中小学生没有作业和考试压力在德国,小孩满六岁可以进入小学。
小学6年级毕业后(个别联邦州为4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成绩好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相当于中国的初高中一贯制重点中学),高中会考通过者,可直接就读大学。
成绩略差的学生进入普通中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少数经过补习,通过专门考试后,可就读应用技术大学。
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长期从事德国教育问题研究,自己的孩子也在德国上中学。
他用亲身体会向记者谈到德国学生的负担问题。
姜锋介绍说:在德国,小学生在1—3年级时基本没有家庭作业。
德国人认为,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场所,家庭是孩子娱乐和成长的摇篮,因此,学校严格区别两者的社会功能。
特别是在小学的初级阶段,要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以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是半日制,下午没有课,老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郊游。
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学校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开发小孩的想象力和创意。
例如手工课就是德国小学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
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小学1—3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享受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
到了4年级,学生的课程增加,学习任务加重。
因为小学4年级后学生就要面临着“小升初”问题。
在德国,小学升中学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平时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
语文、数学、常识这三门课成绩优良的学生,才可能被推荐到文理中学上学。
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的差异是什么?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人们对于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也越加关注。
中国和德国作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与欧洲的大国,在教育方面也有许多差异。
以下是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的几个区别:1. 教育体制在中国,教育体制是由政府直接负责,实行统一管理,对于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进行严格管理。
而在德国,教育体制相对来说是分散的,由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并且德国非常注重高等教育的自主性。
2. 学生管理中国的教育制度重视学生的批量化管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视为群体而不是个体,而德国则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教育。
在德国,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学科和学习内容,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兴趣爱好。
3. 教育内容中国的教育内容往往偏重于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强调考试成绩和竞争性。
而德国的教育内容更加注重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 教育资源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国内的学生面临着较为激烈的教育竞争。
而德国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拥有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有完善的校外学习环境和社会活动。
同时,德国政府也非常注重对于弱势群体的教育资助和帮助。
5. 教育形式在中国,教育形式就是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听从教师的摆布,德国则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
总之,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
中国强调群体教育和学生管理,而德国则注重个性化教育和自由教学;中国的教育内容更加注重科技,而德国则更加注重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国的教育形式强调教师的地位,而德国则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无论怎么样,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我们应该互相借鉴和学习,在发展自身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周边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文化。
最详细的德国的教育体制
最详细的德国的教育体制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世界知名的,其制度和教学质量都备受瞩目。
德国的教育体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这一阶段的教育以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幼儿园由政府或私人经营,小学和初中都是由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
中等教育阶段包括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普通中学的毕业证书可以直接进入大学,职业中学的毕业证书则可以直接进入职业领域。
高等教育阶段包括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这一阶段的教育注重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
德国的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国际学生的热门选择之一。
总的来说,德国的教育体制充分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 1 -。
德国教育体制
德国教育:在德国,教育是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因此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历史:德国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古世纪以后开始发展,起初,受教权只属于贵族以及神职人员,随后才逐渐普及至一般人民,使全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兴盛起来。
而义务教育的传统则是建构在马丁·路德思想的影响下,普鲁士王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
当时的Volksschule课程是一个8年的教育,并提供当时早期工业化世界的所需,同时也因为新人文主义的产生,影响到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写作、算术,以及道德、责任、军训等。
上层社会和富裕阶级的小孩通常进入4年的私立学校并接受一些大学预科的课程;而一般大众则几乎无法进入中等学校。
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准。
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1788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接受了这种制度。
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
更多的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
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苏联、法国、英国、美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设置他们自己想法的教育系统。
当西德在1949年取得部份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强调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使各邦皆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
但这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和多样的学校系统,许多学生必须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完成他们的学业。
最详细的德国的教育体制
最详细的德国的教育体制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教育制度之一,其教育体系始于五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
德国的教育体系包括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以下是德国教育体制的详细介绍:
1. 早期教育:针对0-6岁的儿童。
德国政府鼓励家长将孩子送到早期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这些机构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
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而托儿所的费用则根据家庭收入而定。
2. 基础教育:针对6-10岁的儿童。
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义务的,德国政府提供了免费的公立学校,还有一些私立学校。
德国的基础教育系统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德语、数学、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等。
3. 中等教育:针对10-18岁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德国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也可以选择去私立学校接受教育。
中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进入高等教育的资格和技能,包括学术和职业技术教育。
4.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其中包括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等。
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德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学生成为技术性工作岗位的专业人士。
总之,德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机会。
这使得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留
学目的地之一。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高辍学率与低完成率
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选择辍学,高 等教育阶段也有较高的辍学率,这成为德 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移民和多元文化教育
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加,德国教育需要更好 地融入多元文化,满足不同背景学生的需 求。
德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德国教育体系正逐 步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提高教学质 量和效率。
教育机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教会学校,德 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立 学校和私立学校。
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教育的影响
教育重建
教育改革
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教育系统遭 受严重破坏,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 。
在战后,德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教育改 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求。
美国教育理念影响
在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进行了大量援 助,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引入了美 国式教育理念。
德国教育体系鼓励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各 种成人教育和进修机会,满足不同年龄段 和职业人群的学习需求。
德国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
虽然德国教育体系整体上较为完善,但地 区间和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现象
,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
职业教育改革需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德国职业教育体 系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技能需求和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促 进个性发展,为高等教育和职业
发展做好准备。
教育形式
包括小学、中学和特殊教育等类 型,实行免费教育。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定义
高等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级阶段,提供学 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教育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科 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德国留学:德国教育体制详情
德国留学:德国教育体制详情。
德国基本法赋予每个⼈受教育的权利。
德国的教育政策是⿎励学⽣⾃由发展个性,学⽣可根据⾃⼰的爱好与能⼒⾃由选择学校、培训场所和受教育的⽅式。
德国对教育的投资额很⼤,实⾏从⼩学到⼤学的全费义务教育。
1、教育体制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整个教育事业置于整个国家监督之下。
教育的管辖权属于联邦政府和各州⽂教部。
但教育的⽴法与⾏政管理的绝⼤部分的职权归各州所有。
各州⽂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各州的教育事务。
德国实⾏10年普通义务制教育。
⼉童满3岁可进⼊幼⼉园。
6岁上⼩学,⼩学学制为4年。
中学分为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理中学,普通中学学制为体4~5年,其毕业⽣再经过3年职业教育,⼤多数成为技术⼯⼈;实科中学学制6⾄7年,是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理中学学制9年,其毕业⽣凭⾼中毕业会考成绩,⽆需⼤学⼊学考试可申请进⼊⼤学学习。
在进⼊⼤学前,⼀般需要接受13年的基础教育。
2. ⾼等学校类型德国的⾼等学校有以下四种类型。
第⼀类a.⼤学(Universitaet),⼀般指综合性⼤学设有⽂科(Geisteswissenschaft)、理科(Naturwissenschaft)、⼯科(Ingenieurwissenschaft)、法学(Rectswissenschaft)、医学(Medizin)、经济学(Wirtschaftswissenschaft)、社会学(Sozialwissenschaft)和神学(Thelogie)等学科。
例如:海德堡⼤学(Universitaet Heidelberg)、哥廷根⼤学(Universitaet Goettingen)等属于综合性⼤学。
这类⼤学是教学研究学术性⼤学,有博⼠学位授予权。
b.理⼯⼤学(Technische Uinversitaet),⼀般指理⼯⼤学,或称技术⼤学,国内也称⼯业⼤学,设有理、⼯、经、管等学科。
例如:慕尼⿊理⼯⼤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 Muechen)、柏林理⼯⼤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 Berlin)。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一种结合学术学习和职业培训的教育体系。
它的特点包括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选择学术或职业教育方向,以及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劣势在于缺乏普遍性和灵活性。
学生需要在早期做出职业选择,适应压力较大。
这种教育体制挑战传统学术导向的教育模式,但也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与中国的教育体制相比,德国更重视职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启示是教育应更注重学生个性和实际技能培养。
未来趋势可能是更多国家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
个人观点是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教育,特点,优势,劣势,学生,选择,适应,挑战,体制,比较,启示,发展趋势,观点总结。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体制,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德国,“双元制”教育从学生进入中学开始,持续到他们完成学业,确保他们获得全面的教育培养。
学生在此体系下既能接受学校课程的传授,又能通过在企业实习中接触实际工作,从而更好地了解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的引入,不仅使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就业技能,也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对此教育模式的关注和借鉴,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教育制度。
1.2 背景信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是德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一,采用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教育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背景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是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的,旨在解决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问题。
这种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在德国得到了广泛实践和认可,并被视为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
19世纪德国学制
德国19世纪的学制是在欧洲传统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德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逐步发展起来的。
以下是对该学制的详细介绍:1. 初等教育:德国在19世纪初开始推行初等教育,以宗教和教育团体为依托,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
这一时期的初等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注重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2. 中等教育:德国中等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
公立中学主要面向工商业家庭的子女,提供普通中学和技术中学两种类型的教育,旨在培养未来的劳动者和企业家。
私立中学则主要面向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子女,提供更加精英化的教育。
3. 高等教育:德国高等教育在19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
柏林大学在19世纪初崛起,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中心。
随后,其他城市也纷纷建立大学,形成了以柏林大学为核心的德国高等教育体系。
这一时期的大学注重学术研究,强调学术自由和独立性,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和教师。
4. 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得到了高度重视。
政府和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为工业化和现代化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此外,许多职业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5. 留学制度:随着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留学制度也逐渐形成。
德国大学以其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留学生制度为德国大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德国19世纪的学制注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学术素养的人才。
同时,留学制度的引入也为德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然而,该学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未得到充分解决。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体制上的区别是什么?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体制上的区别是什么?教育体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体制。
德国和中国作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其教育体制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德国和中国在教育体制上的区别吧。
一、教育制度的设置和培养目标德国教育制度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其中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均为全日制。
德国教育尤其注重实践,在高校学习期间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中国教育制度则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五个阶段。
中国教育制度注重深入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和就业难问题也引起各界的关注。
二、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差异德国教学活动注重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概念,尊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德国教育也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
中国的教学模式则注重集体主义意识的传统,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缺乏个性化的的教学和学习。
中国教育更注重笃实刻苦的传统,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基础素质,课程内容相对严谨。
三、教育教师和总体水平的差异在德国,教师需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参与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它不仅是一份职业,而且是一份责任,因此德国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
在德国大多数学校,老师能够全天候到学生的家中为其提供帮助,以更好的实现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
在中国,教师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工资低、教学资源和教材不均和学校管理不规范等。
因此,提升教师素质成为一大瓶颈。
四、教育投入的差异德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德国的财经体系之一,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在教育中注重社会公平和资源配置的均衡。
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实现了全民教育的基本普及。
高中德语教学了解德国体制的运作方式
高中德语教学了解德国体制的运作方式德语教学了解德国体制的运作方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德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受到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的关注与学习。
而要真正了解德国,除了语言的掌握外,对德国的体制和运作方式也有着重要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德国政府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三方面,介绍高中德语教学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德国体制的运作方式。
一、德国政府体制德国政府体制是让学生了解德国体制运作方式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高中德语教学中,可以引入德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结构。
例如,介绍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议会制政府领导,由总理和总统共同执政。
通过学习相关的德语词汇和用语,学生可以了解德国政府的层级结构和权力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德国政府体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地方自治机构的存在。
德国分为16个联邦州,每个联邦州都有自己的州议会和州政府。
在高中德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地理和政治知识,使学生了解德国联邦制的实施过程和地方自治的特点。
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德国政府体制的整体运作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德国教育体制了解德国的教育体制也是高中德语教学重要的一部分。
在德国,教育是政府高度重视和投入的领域,具有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
通过学习德语教材中关于德国教育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德国教育的组织结构、教育层次和学制等方面的信息。
德国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类型的学校设置。
在德国,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如综合中学、文理中学和职业学校等。
通过学习德国的学校类型和课程设置,学生可以了解德国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
另外,德国教育体制中也有高等教育的设置。
德国拥有众多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学习德语教材中关于德国高等教育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德国高等教育的入学条件、学历等级和研究生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这将有助于学生为未来的留学或学术研究做好准备。
三、德国社会福利制度了解德国社会福利制度也是高中德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初中教育。无论是主体中学还是实科中学都可在学生完成初中学 业时,即9年主体中学与10年实科中学的全日制学习后,授予结业证。这两种学 校并不包括高中;因此想上大学深造的学生必须上文理中学或综合中学,这两 种学校有13个年级中的11个。学生在上文理中学或综合中学时,可以选择暂停 其在初级中学的全日制的文理课程学习(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可获得主体中 学和实科中学的毕业证。)但是他们也可选择在同一个学校继续上学。所有学 生,无论他们是否继续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都可以在第9年(有的地区是10年 全日制学习期结束时,获得主体中学的结业证书。
教育政策的目标是使每个人 有可能获得最理想的、促进并 接受合格的、符合个人兴趣的 培养。每个人终身都应有机会 在个人、职业、政治等方面得 到发展。
基本法赋于每个人自由发展 修改并按照各自的爱好与能力 自由选择学校,培训场所和职 业的权利。
义务教育从6周岁开始至18周岁,共实行13 年,即10年全日制学校和3年完全制中学。所有学校 都是免费的。 根据《基本法》规定,教育事业由州管辖, 即由州提供经费。这既涉及公立学校,也包括国家 认可的民办学校。联邦政府在高校建设、科研、促 进学生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企业职业培训试点及高校教学经验推 广等方面和各州政府一起提供经费。民间提供的办 学经费主要来自各教会和工商大企业及财团,但国 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德国的公立学校不收学费, 因为公众认为,公民已向国家纳税,所以其子女或 本人有权免费上学,让公民接受相应的教育是国家 的义务。
一、教育体制----实行12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双 向分流。 二、高校升学制度----无统一的国家高考,由学校 根据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推荐上大学。
三、学生----半日制授课,下午半天接受社 区教育。 四、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教育体制,理论 和实践并重。 五、教师----入门难而要求高,收入高但工 作苦。
初级中学的头两年,第5年和第6年(10-11岁)这个时期有时被认为是 一种转型和试验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和就读的学校类型地均受到考察,这个转 型阶段既从属又独立,在前东德各州之间又有所不同。这种转型期允许学生在 上完6年级12-13岁时,可推迟决定要进入何种特殊类型学校。但做出这种决定 的时间和手续因地区不同而不完全相同,家长的意见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
学校类型 这个层次的所有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一种普通的基础性教育,
但对学习成绩的侧重有区别。初中共有四种形式: 主体中学(HAUPTSCHULE以实践教育为主)。主体中学重视实践 技能的培养,针对的是那些在学术方面难以取得上佳成绩的学生而定的。
实科中学(REALSCHULE实践教育与文理教育相结合,对后者的重
技工型教育主要通过两种假期培训方式进行。
第一种形式要求上全日制课,即全日制假期培训班,包
括正规的全日制假期学校,假期延长学校,技工性的高中,假 期实践型技工学校。
第二种假期培训方式要求上非全日制学校及以实践经验
相结合的非全日制课程。这种安排被称为"双假期培训体系", 要求州与企业在开发工人的专业技能方面密切结合。非全日制 假期学校的组织形式取决于当地经济状况及人口密度。在大城 市,这种学校以贸易为主;在东德各州,学校提供五种假期课 程:工业、商业、经济、农业和混合科目。在非全日制学校, 所学课程与学生工作的公司提供的培训计划相协调。非全日制 课程往往在多个街区中进行,为期数周,与课堂教育相互补充。 时间较短、每周都有的上课安排形式也很普遍。
反 思
4
视超过前者) 。实科中学是前两种形式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既注重实践能 力培养,又偏重于理论学习的文理教学。
文理中学(GYMNASIUM文理教育)文理中学针对文理性强的教育,
为那些在学术方面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设臵。传统上文理中学共有三种形式: 古代和现代语言,数学/自然科学。
综合中学(GESAMTSCHULE提供实践、文理和实践文理相结合的
学生参加文理中学和假期高中学习班的人数与百分比
1990 总数 总的(文理)教 育 (文理中学的比 例) 557,217 (496,700) 百分比 20 (18) 总数 619,528 (549,016) 1991 百分比 21 (19)
假期学校
全日制 非全日制 总数 540,594 1,621,165 2,718,976 20 60 100 478,204 1,824,269 2,922,001 16 62 99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包括义务 教育的第一年到第四年,即6-9岁。 在这四年中,儿童进入居住学区普 通学校。学区边界由负责小学教育 的地方政府部门划定。
小 学 教 育
为了培育平等的教育机会,在小学阶段 不分班。小学教育是为了开发学生天赋,为独 立学习、集体生活、获取基本知识和技能奠定 基础,并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与课外活动的联 系。 小学教育已成为德国教育改革的一中心 议题。70年代的教改使学术内容大增,包括基 础科学课程和对实践经验的培养方面得到重视。 现行改革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更好适应一些有 特殊需要的学生的要求,以及小学阶段外国学 生比例上升的问题。
1991年,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假期培训班的学生占高中教育的78%。非全日 制假期班占所有假期教育的79%。
简化管理机构,扩大学校权限 缩短高中学制。 加强质量管理,引进水平测试。 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参与意识。 强化外语语言教学,推广双语授课。 普及电脑知识,鼓励学校上网。
教 育 新 举 措
教育优点
教 育 经 费
学前教育:0~6岁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6~9岁
中学教育:初中-10~15/16 岁
小学教育
高中-16~19/20
岁
中学教育
德国的学前教育是对家庭培养和照看等 方面的补充,也是对儿童知识的获得和社交能 力与心理健康的培养。其目的是通过艺术、体 育和游玩等各种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责 任心和创造性等。
各种综合性教育)综合中学是传统分班体系的一种替代。在综合性学校中, 无论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生还是以文理为主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学校。综合中 学也许更易合作或更好联系。合作性的综合中学保留了将传统的单科学校 中不同学科归合为一的构架。这种结构会使不同的能力均得到发挥,又有 更大的活动空间。统一的综合中学不再分科。将不同能力的学生臵于一个 更为统一的班级。
1991年初级中学中学生的人数和百分比
学校类型 主体中学 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 综合中学 全德国的学校总数 1,076,392 1,038,982 1,314,864 329,014 3,759,252 学校类型中的百分比 28.6 27.6 35.0 8.8 100.0
最近,又出现了三种新型学校,即MITTELSCHULE,REGELSCHULE, SEKUNDARSCHULE,这是主体中学与实科中学的混合体。这些学校在前东德各州中较 典型,体现了前东德学校体系向西德教育体系转变的一种过渡。
普通幼儿园是传统的形式,也最普及。1992年约有150
万个幼儿园;同时,招收有约300万3-6岁的儿童。
学校型幼儿园的数目较少,1993年时有39363个。适
合于刚满6岁生日,却还未完全成熟到能上小学的儿童。这种幼儿园通常与 小学联为一体,以便为学童在后来的学习中顺利上学提供帮助。
学前班,与学校型幼儿园一样,与小学相联,但它们针对
1.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利于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德国联邦家长委员会主席温夫里德· 施坦纳特也认为,教 育工作者必须学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计 划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教育学 专家强调说,德国的教育体系还有巨大的值得挖掘的潜能。还 有专家指出:“德国的教育水平应当和它的物质消费水平一样 高。 报道说,德国部分富裕家庭学生的家长要求学校对他们 的孩子进行单独教学。这样一来,就会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 同而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更加严重。在德国,许多孩 子,特别是移民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 于其受教育的情况。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调查结果已经表 明,世界上其它发达国家对普通工人及移民子女的教育都比德 国做的好。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学生不能享受平等教育机会的 现象非常严重。在读高中以及参加毕业考试方面,来自富裕家 庭的孩子比来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多6.6倍的机会。 2.学校对学生过早分班 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社会学家米夏埃尔· 哈特曼批评 说, “其它国家的学生到9年级或者10年级时才被分开,认为孩 子总在一起对他们发展不利的思想是错误的”
学龄前教育大都由私营部门资助。约 70%的幼儿园是由个体或独立机构如慈善团体 或那些积极帮助儿童与青年人的公司主办的。 30%由政府的地方机构负责管理。幼儿园受有 关法律的规范,政府负责监督。这些幼儿园接 受的政府补贴甚少,公私幼儿园都收学费,多 少则因地区不同而不同,有时相当昂贵。但政 府对那些低收入家庭提供资助。
教 育 缺 点
择就国不 校近人存而 现入在在在 象学为“德 ,的孩重国 原子点, 则选”学 ,择这制 很小一 少学概年 出时念的 现多的小 跨数。学 区按德是
始线小的 就路学考出 在图重虑于 挤,点,“ 重“中中不 点千学国让 学军 家孩 校万重长子 的马点形输 “”大成在 独从学了起 木小”“跑 桥学的重线 ”开择点上 。 校 ” -
的是5岁儿童,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只有几个州支持这种学前班, 1991年时它的学生有37391人。
特殊幼儿园,这是专门为有身心残障的儿童设置的。
教育权利德国的义务教育 从6岁开始,通常持续12年。其中, 至少9年必须是全日制学习。学生 在进校的第9年后辍学时,必须参 加3年的非全日制假期学习班。前 东德的一些州要求学生必须受满10 年的全日制教育,这样对学生义务 教育的年限将增加到13年。在德国 各州,对教育权利的具体要求会因 地而异。
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个州在许多方面, 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和自主权。联邦除 在高等教育原则问题和企业范围内职业教育及科研和学 习资助方面有发言权外,在教育领域的权力有限。因此, 德国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校法,而是由各个州在《基 本法》(德国宪法)的范围内独立管理发展其学校教育事 业,州颁布各种专门的法规,规定各级学校的设立、维 护和发展;师资的培训和进修;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家 长和学生对安排学校工作与学校生活的参与;学生在学 校中的地位,学费和教材费的减免以及教育补助等事宜。 这导致各州间的学校教育发展各具特色。为保证全国教 育的基本统一,各州文教部长组成文教部长联席会议, 共同协商联邦和各州在教育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