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学案2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二)》导学案设计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二)》导学案设计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二)》导学案设计教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时主要教学的是“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以下两点:1.关注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据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分数乘法为基础,借助知识间的联系,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新知。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结合自学提纲,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出示复习内容。

找出这道题的关键句,确定表示单位“1”的量。

指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2.提出疑问,导入新课。

如果把题中的改写成25%,解题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呢?1.读题,获取相关信息。

分组讨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

在练习本上列式,并交流、订正。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一堆沙子用去200t,剩下的比用去的多,剩下多少吨?二、探究“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1.出示教材90页例4,组织学生交流信息。

2.出示自学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提示: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表示单位“1”的量。

如何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题中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3.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4.引导学生尝试解答,说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5.指导学生观察两种解题方法,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2.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表示单位“1”的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刚性运算的运用。

•问题综合分析和解答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刚性运算的运用(40分钟)
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刚性运算的概念。

2.讲解刚性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0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刚性运算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所不足,需要加强训练和巩固。

下节课将重点围绕刚性运算展开更多练习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刚性运算技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总结,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教案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教案
等量关系式,并列式。
爸爸:┗┛┗┛┗┛┗┛┗┛┗┛┗┛┗┛
小明:┗┛┗┛┗┛┗┛
问题:1,从线段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写出等量关系式吗?
3,怎样列式?
板书: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7/15=爸爸的体重
解:设爸爸的体重为Ⅹ㎏。算术方法:
7/15Ⅹ=3535÷7/15
EEPO板块式备课模式
主备:
授课人:
班级:
学校:上饶县五小
评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课型:要素组合+平台互动
课时: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小明的体重是35㎏,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指名学生读题。
(2)你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2分钟)
(3分钟)
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8/15,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几分之几呢?该怎么画线段图?
板书:
爸爸:┗┛┗┛┗┛┗┛┗┛┗┛┗┛┗┛
小明:┗┛┗┛┗┛┗┛
板书: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1-8/15)=爸爸的体重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Ⅹ㎏。算术方法:
Ⅹ-8/15Ⅹ=35 (1-8/15)Ⅹ=35 35÷(1-8/15)
7/15Ⅹ=357/15Ⅹ=35 =35÷7/15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二)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分类讨论、归纳与演绎、数形结合等方法。

教学内容将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趣味数学题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应用不同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如分类讨论、归纳与演绎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提高解题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

特别是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求解。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新授:介绍并讲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这些策略。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具体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

5. 巩固: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清晰地展示解题步骤和关键策略。

包括: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常用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示例。

具体例题的解题过程。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包括:基础练习:巩固基本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拓展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策略选择,评估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特别是针对学生在解题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预习(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预习(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预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乘法和整数除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1)分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①同分母分数除法:分母不变,分子相除。

②异分母分数除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除法计算。

3. 实践应用(1)基本练习设计一些基本的分数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计算方法。

(2)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下节课前检查)1. 教材P56页练习题1、2、3。

2. 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实践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注:本学案适用于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的预习。

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在计算分数除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 同分母分数除法: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可以直接将分子相除,分母保持不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人教版 (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小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小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对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等。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小数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苹果,将其分成5份,然后问学生:“如果你吃了其中的3份,你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分数应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班级有40人,其中20人参加了篮球比赛,25人参加了足球比赛,参加了两项比赛的有多少人?”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 解决问题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 解决问题 教案

分数连乘应用题教材第12、第13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第1~3题。

1.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重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

难点:会解答用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3×2= 34×3= 23×35=34×15= 36×34=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然后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1)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25。

(2)公牛头数的34和母牛的头数相等。

(3)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25。

(4)公牛的头数相当于母牛头数的25。

同桌讨论,集体订正。

1.出示例8。

板书:一个蔬菜大棚的面积是480m 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的14。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指导学生折纸或画图。

提问:怎样用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要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就要知道哪个量?(萝卜地的面积) 萝卜地的面积和哪个量有关系?(整个大棚的面积) 用下面的图来表示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板书:480×12×14=60(m 2)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

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能约分的,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

4.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第2题。

学生做完后,要说明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解决问题(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面积、体积、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面积、体积、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理解。

2.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面积、体积、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学习。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2. 内容:面积、体积、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一些与面积、体积、表面积相关的计算题。

2.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

3.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

2.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学生是否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4.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5.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讲解面积、体积、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通过课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解决问题(2)课题解决问题(2)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让线段图成为分析数量关系的“主打曲”。

重视线段图的作用,因为要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画线段图,既利于学生确定单位“1”,又便于学生确定比较量及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同时还可以把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现出来。

2.让列式有据可依。

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结合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计划及解题方法,让列式有据可依。

3.让解法有规律可循。

在新课结束后,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旧知识与本节课的新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概括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共同解法,让解法有规律可循,以便达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网,逐渐建立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学习目标1.加深对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的理解。

2.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

学习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

1.张亮家预计一月份的生活费是1200元,实际节约了61,节约了多少元?实际一月份的生活费是多少元?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1.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

1200×61=200(元)1200-200=1000(元)2.听老师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是把(男生)看作单位“1”。

(2)梨的质量是苹果质量的(43),是把(苹果质量)看作单位“1”。

(3)甲的工作效率相当于乙的(65),是把(乙的工效)看作单位“1”。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二)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讨并解决实际问题,涉及数据整理、图表分析、以及解决策略的选择。

学生将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如何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比例、百分比、方程等,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提取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构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问题抽象:如何指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数学模型。

2. 策略选择:根据问题特点,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3. 逻辑推理: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连贯地进行数学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及答案小组活动记录表数学模型示例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索新知:呈现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并尝试构建数学模型。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应用。

4. 成果展示:每组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问题解决的核心步骤进行设计,包括:问题的识别与定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模型的构建解决策略的选择与应用结果的分析与验证作业设计作业将设计为实际问题的解决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

作业将包括:两个基础问题,巩固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个提高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可能的教学调整。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6解决问题(2)》中的相关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公式、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我们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同学们理解并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公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

3. 画图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让同学们初步掌握这个策略。

4. 随堂练习:让同学们通过练习题,巩固新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公式、方程的应用,以及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问题1: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有10个,香蕉有15个,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问题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2. 答案:问题1:小明一共有25个水果。

问题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50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清楚,哪些地方同学们掌握得不够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的设计情景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涵盖了应用题的类型识别、解题步骤的建立以及解题策略的选择。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具体问题解决中的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识别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2. 学会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建立解题步骤。

3. 能够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应用题的类型。

2. 建立有效的解题步骤。

3. 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

2. 黑板和粉笔。

3. 应用题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应用题的类型、解题步骤和策略,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应用题的类型。

2. 解题步骤。

3. 解题策略。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写一个应用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应用题的类型、解题步骤和策略。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详解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地方。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即正确识别应用题的类型、建立有效的解题步骤和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 正确识别应用题的类型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应用题,让学生尝试归类。

这些题目可以包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百分比问题、比例问题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逐渐学会如何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判断问题的类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4. 讲解例题: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1. 分析问题2. 选择策略3. 解决问题4. 检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决实际问题: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终实付多少钱?(2)练习题: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答案:(1)小明最终实付50元。

(2)练习题答案见练习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2.5 解决问题(2) 精编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2.5 解决问题(2) 精编教案

解决问题(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找准单位“1”及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口头列式。

提问:这两道题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怎样解答?2.分析条件。

半场的得分×2=上半场的得分)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老师可以启发。

(3)问题是求什么?(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3.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根据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解答?(可以根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提问:根据题意,题中数量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3x=42x=42÷3x=1442-14=28(分)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5.出示例7。

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一条隧道,如果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学生反复读几遍。

6.分析方法。

老师:题中这条路有多长没有给出,可以怎样来解答?(可以假设这条路的长度)学生1: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8km。

7.小组讨论分析结果,集体汇报。

假设不同,算出的结果相同。

都是根据公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得出的。

在这三种假设中,把路程设为1最简单。

8.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

(1)学生画图后再解答,并说出等量关系式。

(2)学生独立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填空。

四、四维训练参考答案2.(1)✕(2)√(3)✕思维训练略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是分数除法教学的难点之一。

这一部分是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推荐-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二导学案设计 精品 精品

推荐-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二导学案设计 精品 精品
第2课时解决问题(二)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方程法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学生掌握解决分数问题能力水平的高低,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分析的直观性。
分数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画出完整的线段图,以便为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提供直观支柱。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铺垫。(7分钟)
1.课件出示复习题。
航模小组有20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 ,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1.找出单位“1”及其所对应的量。根据数量关系,解答并汇报。
6.要求学生独立解答例题。
7.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先找准单位“1”,再按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1.认真观察课件。
2.交流从题中获取的信息。
3.在小组内画线段图,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找解题方法。并学会写数量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4.小组内讨论、交流,对关键句的理解。
5.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做法,汇报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复述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 ”就是把航模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小组的人数多,多的人数相当于航模小组4等份中的1份。
5.引导学生,在分析线段图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解题思路和做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三_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三_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导学案设计
(1)35的 是多少?
(2)比35少 的数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41页例6。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阅读与理解。
(1)根据“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怎样表示两个半场的得分关系呢?
(2)根据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得分关系理清题中的等量关系。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列式解答。
在学生理清题中的等量关系后,放手让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根据等量关系式独立列出方程并解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师生合作、探究交流、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的,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2)小组合作,画线段图理清题中的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式1:上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方法一 解:设上半场得x分。
x+ x=42
x=28
28× =14(分)
方法二 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x=14
42-14=28(分)
4.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
(1)把计算得到的上下半场的得分加起来,如果正好是全场得的42分,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
(2)看计算得到的上半场得分是不是下半场得分的2倍,如果是,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
……
5.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归纳出和倍问题的一般解答方法,先求小数,即单位“1”,再求大数。
一、导入新课。(7分钟)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玩篮球吗?你们知道一场篮球比赛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吗?这些时间是怎样分配的呢?
2.导入新课。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三_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教案设计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三_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属于较复杂的方程问题之一,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和或差与倍数所形成的等量关系进行列方程解答的方法。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做了以下设计: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篮球比赛情境入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教学中紧紧抓住“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个已知条件,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分析问题,理清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并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3.在解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选择解题的最佳方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六(1)班和六(2)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比赛。

比赛结束后,老师根据比赛得分给六(1)班的全体同学出了一道数学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数学题吗?生:想。

师: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到六(1)班看看吧!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41页例6情境图。

六(1)班在与六(2)班的篮球比赛中,六(1)班全场得了42分。

其中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2.获取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所求问题: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3.理解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1)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的意思。

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理解语句的意思。

②汇报讨论的结果。

预设生1: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

生2: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得分的2倍,即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

(2)根据已知条件写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等量关系式1:上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全场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人:蔡娜时间:2010 . 08 .27
课题:《解决问题》NO.3-5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巩固知识。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9-P40页
2、直接写出得数。

3、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2)、柳树比杨树多。

二、合作探究:
例1、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比航模小组多,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要求:1)、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2)、用方程和算术方法两种方法解答。

小结: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关键是:
例2、一个机械加工厂,九月份生产一种零件1000个,比原计划多生产。

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来彩电150台,(),运来空调多少台?
1)、空调比彩电少,列式是()。

2)、150除以(1 - ),条件是()。

3)、空调比彩电多,列式是()。

4)、彩电比空调多,列式是()。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是的,求这个数。

2)、与的积再除以,商是多少?
3)、的倒数的3倍减去,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超市运来一批洗衣粉,第一天卖出,第二天卖出剩下的,第三天和第二天卖得一样多,这时还有500袋,超市一共进了多少袋洗衣粉?
2)、有一桶油,第一次到出总数的,第二次倒出总数的,第二次倒出12千克,第一次倒出油多少千克?
3)、一筐苹果的是16千克,吃去这筐苹果的,还剩多少千克?
4)、有一根竹竿插入池塘中,竹竿的露出水面,插在泥里,池塘水深
1.7米,问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新课标第一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