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doc
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精做0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1.(2019年北京卷•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答案】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解析】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震灾害。
地震本身及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都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2019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聚落很少”,解题方向“自然原因”。
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3.(2018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第五章_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1.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例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阿姆河沿岸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种植区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棉花种植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降水稀少,形成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多为内流河,径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且具有耐旱的特征;土壤发育差,以荒漠土壤为主;动物种类少,耐饥渴能力强。
(2)自然环境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整体。
在内陆干旱区,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下游河、湖水量减少或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部分植被会枯死;生物栖息地可能变得破碎,甚至消失;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等。
在大中型灌区,灌溉不当可能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加重。
(3)自然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咸海面积缩小,会使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沙尘增加,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恶化等。
解析:第(1)问,结合经纬度、河流与湖泊分布状况,可知图示功区位于中亚地区。
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土壤、植被和河流等方面分析。
第(2)问,本问主要从水资源利用不当对植被、土壤、地下水、湖泊以及河流水量等产生的不利影响方面分析。
第(3)问,分析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地区土地、生物以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即可。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例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是一座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掀斜式山脉(即南北两坡极不对称的山脉),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河流洪积扇。
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一、选择题.第I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读图,完成1~2题.1.(4分)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4分)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如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
3.(4分)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4.(4分)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5.(4分)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调整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6~8题.6.(4分)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7.(4分)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8.(4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如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离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9.(4分)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10.(4分)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11.(4分)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二、非选择题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3.(20分)材料二:如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1)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2)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第I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读图,完成1~2题.1.(4分)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考点】1K: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主要考查了岩浆的发源地,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4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4分)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4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如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4~5题.4.(4分)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5.(4分)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完成6~7题.6.(4分)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4分)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如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8~9题.8.(4分)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4分)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4分)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读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山最可能是()A.大兴安岭B.贺兰山C.秦岭D.南岭(2)该山南北两侧山麓地带森林类型不同,导致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坡度答案:C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解答】(1)据图可知,该山山麓南坡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则该山地刚好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处,只有秦岭符合,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据图,南侧纬度低,水热充足,北侧纬度高,热量不足,南北自然带基带不同,主要是南北所在热量不同导致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某水平方向上的植被和气温、降水变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示某一端点的植被是荒漠,则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A.非洲西部B.南美西部C.欧洲西部D.北美西部(2)图中M处的植被最可能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热带草原植被D.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DB【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植被左侧起点处气温在-10℃以下,说明该地位于寒带地区;右侧降水在100mm以下,年均温高,该地为热带沙漠,非洲和南美洲均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欧洲西岸的南部没有荒漠分布。
北美西部,最北部位于北冰洋沿岸,南部的美国西南为热带荒漠。
故选D。
(2)图中自左向右,太阳辐射、气温逐渐升高,而降水逐渐增加到最后急剧减少。
依据气温和降水判断,其最右侧的植被应该是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向高纬方向的自然带变化依次是荒漠—硬叶林—落叶林—混交林—针叶林—苔原。
故选B。
3、在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分布着一种土壤(如图),人们描述它“插根筷子会发芽”。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 年3 月11 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 题.1.(4 分)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2.(4 分)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 题.3.(4 分)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4.(4 分)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4 分)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第 1 页(共20 页)读图,完成6~8 题.6.(4 分)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 B.55m C.60m D.65m7.(4 分)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8.(4 分)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m B.40m C.65m D.90m如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 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11 题9.(4 分)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铁路沿P 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D.P 箭头指示北方10.(4 分)M、N 间的堆积物来源于()A.坡B.河流C.沟D.原地11.(4 分)T 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二、材料题某岛国人口约500 万(2009 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 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图 3(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第 3 页(共20 页)(2)图3 为图1 中M 水坝的景观.水坝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13.(18 分)如图示意2007 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 强总部的空间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 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第 4 页(共20 页)三、选做题.请考生在第14、15、16 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4.(10 分)【旅游地理】读图,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15.【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溃、滑坡灾害16.【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 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第 6 页(共20 页)2011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 年3 月11 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 题.1.(4 分)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专题】131: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 :利用地理事实;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解答】解:由题,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 不正确;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 正确;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导向型工业,而不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C 不正确;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 不正确。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复习指导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植被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二节植被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要求】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常见植被类型和陆地自然带的类型及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结合自然带分布图、示意图,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常见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1 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的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3)特点:植物全年旺盛生长,种类丰富,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丰富等。
2.常绿阔叶林:(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2)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3)特点: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3.落叶阔叶林:(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气候特征: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量适宜。
(3)特点: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气候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3)特点: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组成的环境。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规划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通过图表和案例说明不同地区的差异对人类的影响。
一、气候差异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
1.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温度变化较小。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热带农作物的生长,如水稻、香蕉等。
然而,热带地区也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和台风的袭击,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威胁。
2.温带地区:温带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一些粮食作物的生长,如小麦、玉米等。
同时,温带地区的气候条件也适宜人类生活,人口较为集中。
3.寒带地区:寒带地区位于地球的极地附近,气候寒冷干燥,温度极低。
这种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寒带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如北欧国家的养殖业。
二、地形差异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貌特征。
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的便利性等。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的发展。
许多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产地,如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美国的中西部大草原等。
2.山地地区: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山峰重叠,水资源丰富。
山地地区适合林业和水资源利用。
例如,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重要的林业区,靠近山脉的地区还可以利用峡谷地形建设水坝发电。
3.高原地区:高原地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高原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如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三、自然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更具发展潜力。
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的矿产资源差异巨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0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高考真题】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22年山东卷-4 3 地方性的分异规律选择题野外调查2022年浙江卷15-164 地域分异规律选择题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2022年浙江卷11-12 4自然带的分布;地域分异规律选择题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2021年高考广东卷-113 自然带的分布选择题我国火箭发射场所所在的自然带2021年高考湖南卷-63 自然带的分布选择题蒙古东部地区野火燃烧的植被类型2021年高考山东卷5-6 6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选择题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课堂目标】1.知道地域差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特点及其分异规律;3.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成因及垂直带谱规律;4.能从小尺度角度分析地方性地域分异形成的影响因素一、地域差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地域差异主要是地域特征的差异。
1.地域特征的形成2.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地带性因素:导致地表自然地理现象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因素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的因素。
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环流和洋流、水分变化、岩性、局部地热异常、人类活动等。
地形是非地带性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3.地域差异的空间尺度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地带是地域分异的直观体现。
因为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2.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特点:3.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非地带性【非地带性表现】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归纳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实际分布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的形成基础:由于海拔的差异,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形成【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二)垂直自然带带谱1.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垂直带谱变化(海拔由低到高)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浙江省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影响 原则 原因
运输 方式
山地、丘陵 地区优先发 展 公路 .
河网密布的 地区优先发 展水运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 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的 要求低些,成本也较低 河网密布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 开挖运河方便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 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对 的山间盆地和 河谷 地带,且线路 较好,呈“之”字形 多呈“之”字形弯曲 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 线 离内的地面坡度 路 平原 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 走 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 节约建设成本和少占 用土地,保证运输安 向 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 全 程要尽量短些
• •
• • • • •
考点二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知识梳理]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水、热资源的 空间 分布格 局。 2.加剧了 自然灾害 。 3.导致原有 生态系统 的改变,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 存环 境而灭绝。 4.对农、林、牧、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热浪、洪涝 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 多发地区 灾害影响
山地、丘陵地 线 区密度较小 网 密 平原地区密度 度 较大
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 活,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比较落后,对 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大 地形等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经济 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 通的自然障碍少
• • • •
• [方法指津]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 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具体影响如下所示: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五年(2019-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五年(2019-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分布考点01 植被与自然环境(2023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
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1. 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A. ①②④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12. 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1. B 12. C【解析】1. 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①④⑤正确;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②③错误。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图中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显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
据所学可知,澳大利亚形成半环形气候类型分布形态,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其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因此,路线路③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路线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观,路线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旅游安全的内容:(1)交通安全;(2)在旅游地的安全问题(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包括在旅游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
(2023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
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
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7.辽河口潮难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A.翅碱蓬—芦苇—光滩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D.光滩—翅碱蓬—芦苇18.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答案】17.D 18.C【解析】17.阅读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从海洋向陆地,植被的变化为光滩—翅碱蓬—芦苇,随着泥沙淤积,潮滩向外拓展,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与海洋到陆地的变化相同,为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经典题型一、选择题[2024·陕西安康阶段练习]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较为脆弱,区域植被带谱发育典型、独特性强、地带性分异明显。
如图示意青藏高原地区及其周边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图示X代表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森林B.冰川C.草原D.沼泽答案:C解析:从图中东南到西北一线可以看出,按照植被演替渐变的规律推测,植被带应该依次为森林、灌丛与草甸、草原、荒漠,故X为草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光照D.土壤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降水渐少,生物量渐少,故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A正确;热量、光照、土壤对该区植被分异有影响,但非主要因素,B、C、D错误。
故选A。
3.关于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秋季落叶多B.乙处人类活动多C.乙处季风更显著D.甲处生物量较大答案:D解析:甲、乙两处同为森林景观,但甲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森林为热带季雨林,乙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甲生物量更大,D正确;甲处植被四季都有落叶,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落叶最多,A错误;乙处为我国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人类活动少,B错误;甲、乙两处都以西南季风影响为主,但甲处距海洋更近,受西南季风影响更明显,C错误。
故选D。
[2024·辽宁葫芦岛联考]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
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该地区内水热分布不均,植被带呈垂直分布。
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
如图示意伊犁河谷南坡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伊犁河谷南坡山麓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高海拔地区,主要是因为()A.植被稀疏B.牧民放牧C.降水量大D.作物消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7讲 考点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考点二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一、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2.体现(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1)特点:普遍存在。
(2)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关联(1)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2)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3.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
例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
所谓整体性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分析如下:1.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要素地理位置纬度30°N~33°N附近大致位于44°N~48°N 海陆位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耕地条件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生产力较高黑土分布广泛,肥力更高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2.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作物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等大豆、甜菜等粮食作物水稻玉米、春小麦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发展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理环境差异并非只影响产业活动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第9章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Word版含答案
水平的不同。
2.区域差异
对比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区域位置
面向大海,交通便利,区内
及区际联系便捷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
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平
东部>中部>西部,且差距不断扩大
速度
东部>中部>西部
历史背景和 开放顺序
文化、经济、政治基础东部比中、西部深厚,改革开放东部早 于中、西部
考点
地理环
境差异
对区域
发展的
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96页)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①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②划分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③区域的特点
a.边界:有些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具有过渡的特性。
b.范围:有大有小。
c.等级:有高有低。
(2)由信息?和上题分析可知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降水丰沛
(3)由信息?可知,图中景观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综合信 息?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剧种是越剧
[尝试解答](1)D (2)B (3)D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方法
第
考纲
区域的含
义;不同
区域自然
环境人类
活动的差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区域的概念、特 征
能判断不同区域类型
结合相关图示
中国三大自然
利用区域图定位,判定
分析区域地理
区自然环境的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
环境特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海拔/m 500 m 以下 500~1 000 m 1 000~1 500 m 1 500~2 000 m 2 000~2 500 m
硒含量均值/(mg·kg-1) 0.17 0.23 0.28 0.49 0.97
样本数/个 382 3 788 2 348 2 060 1 174
1.500 m 以下地区样本数较少,主要是由于( )
(4)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是在湿热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土 壤,“酸、瘦、黏”是其特性,较贫瘠。
(5)云贵高原石灰岩地区:因受成土母质岩性影响,成土速度较 慢,土层浅薄。
(6)水稻土:我国南方地区在人类生产活动(长期种植水稻)中形成 的耕作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7)冲积平原地区和河流三角洲地区:土层往往比较深厚,土壤 肥沃。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离河岸距 离(m)
群落结构
群落盖度 (%)
海拔 (m)
土壤 含水 量(%)
土壤容 重
(g/cm3)
土壤电 导率
(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视角 1:以某地土壤矿物养分含量分布变化的研究成果为命题背 景,综合考查土壤的分布和成因等相关内容
(2022·安康二模)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区有大面积富硒土壤。研 究表明,有机质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加强土壤中硒元素 的吸附和固定。下图示意新平县哀牢山不同海拔样本土壤硒含量, 采样点选择考虑了分布的均匀性。据此完成 1~3 题。
高考地理——大地环境与人类生存空间
高考地理——大地环境与人类生存空间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或其特定区域的物理、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学科。
在高考地理科目中,大地环境和人类生存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地理学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和人类生存空间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考地理中的大地环境和人类生存空间的相关内容。
一、大地环境大地环境是指大地的物理、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
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大地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我们需要了解大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1. 物理环境:大地物理环境包括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重力、电磁场等。
它们直接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和水文环境。
例如,地球的自旋引起了日夜交替和气候季节变化,而地球的公转则引起了地球的四季交替。
此外,地球的重力和电磁场也影响了大气层的形成和运动。
2. 地貌环境:地貌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质构造。
地貌环境的多样性是由内部地球运动和外部地球表面力量的作用所决定。
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非常复杂,包括平原、山脉、峡谷、高原、丘陵、岛屿等。
地貌环境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和城市发展,而山区则适宜林业和矿业的开发。
3. 气候环境: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个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气候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大气运动、水循环、植被覆盖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不同的地区由于其经纬度、地形、海拔高度、距离海洋和大陆的远近等因素的不同,气候也各不相同。
气候环境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例如,干旱条件下的沙漠地区不适宜农业,而温暖潮湿条件下的亚热带地区适宜茶叶和水果的生产。
4.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环境。
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地球生命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物的灭绝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测要求】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基础积累】
一、区域差异
1、形成原因: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
、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2、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
3、两个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自然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自然资源等方面;
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农业、人口与城市等方面。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1、自然环境的比较
⑴相似性:两者都是国,相差不大;都地处纬度,气候比较。
⑵区域差异:由于海陆位置、地形,特别是气候方面的不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
2
⑴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的优势。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综合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即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昆仑山西段、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为边界。
2、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基本特征:
【激活思维】
1、如何正确认识区域差异?
主要从自然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两方面分析。
2、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为何自然环境差异如此巨大?(提示:主要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三方面分析。
)
【适度训练】
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C.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D.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2、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4~5题。
4、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5、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6、下列区域特征与其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大气环流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纬度位置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7、影响英国和日本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
C.地形 D.人类活动
8、关于英国和日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日本与英国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C.日本和英国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英国气候深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9、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
B.降水逐渐减少
C.人口密度依次减小
D.地势逐级升高
10、既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有()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
二、综合题
1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图中区域C为区,D为区。
C、D两区的交界线上有山、山和山。
⑵图中A、B所在的区为区,AB间以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A与C相邻处的A侧温度带属于带,B与C 相邻处B侧的干湿地区属区。
⑶C区向东,农业生产由以业为主变为以业为主
12、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
⑴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长三角”各地则分属上海、、。
⑵)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一一改革开放。
但也略有区别:“珠三角”主要是政策;“长三
角”主要是 (政策)。
⑶但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⑷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巩固反思】
1、课后任务:完成《导学练》本节习题。
2、导学心得:
【下节预习】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
3、通过对“匹兹堡的发展过程”案例分析,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