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月球

合集下载

北师小学语文四上第二单元《飞向月球》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四上第二单元《飞向月球》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这篇课文介绍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经历,按照“升空—途中—在月亮上”的顺序记叙。

文体介于新闻报道、科学小品之间。

第1自然段写升空。

全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结构和内容都比较复杂:“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句交代时间,“一艘载着阿姆斯特朗等三名航天员的飞船”句主要交代人物(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飞行工具(一艘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上了天空”句交代升空的方式(用火箭推送),“开始了奔赴月球的旅行”句交代升空的目的(奔赴月球)。

航天员、飞船、助推火箭是奔月的几个基本条件。

全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交代得非常全面明确,时间精准到几点几分,体现了事件的真实性,渗透了科学精神。

第2~4自然段写飞往月球途中的情况,围绕航天员的活动写。

因为整个航行是在宇宙空间中,所以人的感觉、所见的景观都与在陆地上乘车、乘船行驶不同。

感觉最突出的便是失重现象。

第2自然段即写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们如何工作。

第3自然段写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们如何睡觉和吃饭。

“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先让食物“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这些在读者看来很新奇,因为陆地上的人都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

但也可以想见,如此坚持75小时50分钟,航天员们是很不舒服、很不方便的。

但是他们“轮班工作、吃饭和休息”,“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仪器,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说明他们不是一般的司机、驾驶员,而是“训练有。

《翱翔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情境教学设计

《翱翔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情境教学设计

《翱翔教案》是一份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情境教学设计,本教案按照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

教学内容本教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中的《飞向月球》一文,该文是一篇科普文章,通过对火箭发射、宇宙探索等内容的描述来介绍太空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太空世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推动其科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1. 知道火箭的发射过程和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2. 能够理解并描述地球和月球的关系。

3. 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演讲、探究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

本教案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法,即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通过该方式,教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和探究。

2. 情境教学。

本教案以情境为主要教学模式,通过情境的引导,引导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学习、思考和探究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合作学习。

本教案通过构建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从互动中学习、学习中体会互动,引导学生培养合作精神、自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导入环节 |通过图片展示,引入题目:《飞向月球》,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情境教学预习环节 |给学生阅读短文,让其了解火箭发射的流程和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任务型教学导学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探究。

|任务型教学和合作学习展示环节 |让学生进行演讲,并进行学生间互动和分享。

|合作学习归纳环节 |教师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总结,提炼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和月球的基本关系。

|任务型教学和情境教学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巩固所学内容|任务型教学教学评价本教案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观察来完成。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拓展阅读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拓展阅读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拓展阅读接着,他说了一句永垂不朽的话:这是个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

地球上的亿万人,从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跨出这难忘的一步,从广播上听到他说的话,观众与听众之多大概是空前的了。

阿姆斯特朗态度镇定,报告忠实。

他用无线电话向正在舱里窥望的艾德宁说:地面细如粉,我用脚尖就可以踢起来。

细粒像炭粉一样粘在他的靴子和靴跟上,靴子踩的足印大约八分之一英寸深。

他提起脚,望望自己的脚印,觉得很有趣。

月球引力弱,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但并不碍事。

走路似乎不难,阿姆斯特朗双足甫(f)落月球,就向控制中心如此报告。

他抓着梯子的手也放了下来。

穿着那套笨重的太空装(月球上早晨的气温已达160度,这套太空装具有抗热作用),阿姆期特朗起初还走得很不自然。

但是,他很快就放胆地一步步离开鹰,先挖起一点尘土,以备万一。

因为假如他们不得不缩短在月球上的逗留时间,那么有了这一点点的尘土,也就算不虚此行了。

然后,他才驻足眺望四周荒凉的景色。

有一种特别的荒凉美,他说,像美国高原的沙漠地带。

并不一样,但是很美。

大约过了20分钟,艾德宁也跟着爬下舱梯。

他的第一句话是:美!美!艾德宁在月球上刚露面,就引起控制中心电视机前一批记者和太空署官员的哄堂大笑。

原来他转身把舱门关好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要小心,别锁上了,待会儿进不去。

他们要*这个月球舱飞离月球。

想得周到。

阿姆期特朗赞他一句。

艾德宁走过来和他在一起了,阿姆斯特朗非常高兴:很有趣吧?两位太空人穿着太空装,很难分辨谁是谁。

他们为一块牌子揭幕,上面写着:公元1969年7月地球人类初次在此登陆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和平而来阿姆斯特朗把电视摄影机移到60英尺外的地方,以便摄取全景。

在阳光强烈的月球上,两位太空人一会慢行,一会儿快走,左穿右插,又跳又跑,活像是两个幽灵。

艾德宁承认需要一点技巧,因为身体重心变动,要有一番功夫才不会跌倒。

他们留在月球上的明晰足印,可以保持50万年之久,最后才会被微陨(yǔn)石的撞击抹掉。

飞向月球课文讲解

飞向月球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径直向月球加速前进。这时,航天 员们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 会跳起三四米高。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并不紧张,他们知道,这是飞 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失重现象。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仪器,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课文讲解
想一想如果是你登上月球,你会干什么?
课文讲解
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
月球上没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也没有中国神话中 所说的宫殿,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 的高山。
课文讲解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
航天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样和岩 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经 分析研究,科学家发现月球上含有几十种元 素,很有开发价值。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月 球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 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字词积累
嶙峋 联络 土壤 浆糊 百看不厌
牙膏 呈现 棕色 扶梯 心驰神往
课文讲解
课文段落划分:
畅言教育
第二单元 · 明月
飞向月球
本课时编写:韩村中心学校 周磊
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 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 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 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 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月球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月球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月球》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住主要信息。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关于月球的描述,并能够进行想象和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月球”这个词。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月球的了解。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圈画,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3. 学生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教师给予讲解。

三、课文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 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要把月球称为“地球的使者”?3. 教师总结,强调月球对地球的重要性。

四、朗读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节奏朗读课文。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月球的了解。

二、深入理解课文(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月球的神奇?3. 教师总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表达与交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眼中的月球。

2. 学生互相分享,教师给予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探索宇宙的兴趣。

3. 教师出示与月球相关的科普书籍或视频,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和观看,进一步了解月球。

六、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飞向月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月球》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月球》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3.将月亮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团队意识萌芽的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针对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好奇心,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4.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内容涵盖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月亮知识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4.家长参与作业过程,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5.教师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课文大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修辞手法等语文知识。
2.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教师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3.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拓展月亮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飞向月球》说课设计

《飞向月球》说课设计

《飞向月球》说课设计《飞向月球》说课设计范文说教材《飞向月球》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

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1---4),写了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

第二段(5—6),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三段(7),写人类发现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部分。

2、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准备电脑、网络教室。

说教法、学法一、谈话激趣法学生学习需要激趣,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教学伊始,我与学生谈话讨论杨利伟的太空之旅,把学生带入他们感兴趣的世界,营造了一个感兴趣的“场”,使学生进入主动、专注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查找法随着网络的普及,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涉猎将更为广泛,更为开阔,跨越课堂的界限。

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杨利伟太空之旅的自拍录象,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详细资料。

学生亲自动手,对太空旅行的`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即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合作探究法整堂课的合作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合作欣赏,感受太空之旅;合作读文,感悟语言;合作探究,有相同问题的同学一起查找资料。

《飞向月球》说课稿

《飞向月球》说课稿

《飞向月球》说课稿
引言概述:
《飞向月球》是一部描写美国航天员成功登陆月球的纪录片,展现了人类勇气和探索精神的故事。

本文将从影片背景、故事情节、科技突破、历史意义和影响等五个方面来介绍这部纪录片。

一、影片背景
1.1 美国航天竞赛
1.2 《飞向月球》的拍摄背景
1.3 影片的主要创作目的
二、故事情节
2.1 美国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
2.2 登陆月球的全过程
2.3 回到地球的心路历程
三、科技突破
3.1 火箭发射技术
3.2 空间舱设计
3.3 月球着陆器的研发
四、历史意义
4.1 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意义
4.2 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3 对未来太空探索的启示
五、影响
5.1 激励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5.2 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5.3 影响人们对太空探索的看法和态度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飞向月球》这部纪录片,感受到人类探索精神的伟大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愿我们能够继续前行,探索未知的宇宙,实现更多的科技突破和人类梦想。

《探索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飞向月球》知识点讲解

《探索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飞向月球》知识点讲解

探索教案是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是通过研究和分析教材,制定出设计合理、内容丰富的教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在小学教育中,教案的编写尤为重要,本文将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飞向月球》为例,详细讲解教案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一、教材背景《飞向月球》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科普阅读文章,文中介绍了我国首次探月成功的“嫦娥一号”卫星,生动展示了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巨大成就,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这篇文章的选材与小学四年级的年龄特点、学科内容相适应,是一篇优秀的教材。

二、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内容,关注细节,抓住重要信息。

2、掌握与课文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知识,增强阅读理解水平。

3、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4、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探索兴趣,亲身体验科学探索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嫦娥一号卫星展开,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卫星的重要作用、探测任务和发射过程等内容,同时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课文既有科普性质,也有历史故事性质,能够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应注重互动和探究。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卫星发射过程和运行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视觉印象和感性认识。

(2)小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析文章的主题、重点和难点,梳理学习内容,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从而强化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课外自学,拓宽知识面。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期间,到航空科技馆、科技展览馆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设计课堂实践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宣传视频,让学生先了解嫦娥一号卫星的重要作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飞向月球》说课稿

《飞向月球》说课稿

《飞向月球》说课稿引言概述:《飞向月球》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故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作者背景介绍、故事梗概、人物塑造、主题探讨以及艺术特点。

一、作者背景介绍:1.1 作者简介:《飞向月球》的作者是科幻作家刘慈欣,他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之一。

1.2 文学成就:刘慈欣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而受到广泛赞誉,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

1.3 科幻作品特点:刘慈欣的作品常常涉及科学、技术和人类命运等重大议题,他的作品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二、故事梗概:2.1 背景设定:小说设定在未来,人类探索太空的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登上月球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2 主要情节:小说讲述了中国航天员韩子昂率领的登月任务,他们经历了艰苦的训练和困难的飞行,最终成功登上了月球。

2.3 意义与价值:小说通过描述登月任务的过程,探讨了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关系,展示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三、人物塑造:3.1 韩子昂:作为主角,韩子昂是一个勇敢、聪明且富有责任感的航天员,他在登月任务中展现了坚韧和智慧。

3.2 队友们:小说中的其他航天员也各自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们通过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共同完成了任务。

3.3 人物形象的深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思考。

四、主题探讨:4.1 科技与人类:小说通过描绘科技发展的背后所带来的人类命运的探讨,引发读者对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的思考。

4.2 探索与勇气:小说中的登月任务展示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探索精神,鼓励读者面对挑战时坚持不懈。

4.3 人类命运:小说通过航天员们的故事,让读者思考人类的未来和命运,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知的挑战。

五、艺术特点:5.1 描写细腻:刘慈欣的描写细腻入微,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航天员们的内心世界和任务的艰巨性。

5.2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小说中科学知识的准确性与文学艺术的表达相结合,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获得科学启发,又能享受文学的美感。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2、3、重点难点:1、2、教具准备:小黑板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

那么,月球上面究竟有没有我们说的这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2、(1)出示词语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捏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联络:彼此交接,联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2)讨论交流,总结为以下三点(小黑板出示)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②谁飞向月球?③怎样飞向月球?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四、作业1、2、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1、2、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指导学生朗读。

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BS上册飞向月球(说课稿)

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BS上册飞向月球(说课稿)

《飞向月球》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飞向月球》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飞向月球》的环境下,应该能较轻松地将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理清,了解了宇航员在失重后工作、吃饭和休息的情形,体会到他们工作艰难和认真负责的精神,目标能较好的得到达成。

本课时要学习“登上月球”和“登月收获”两部分,课文中相关的文字描述很少,较简单地写出了宇航员看到的情况和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帮小家伙在读到“月球上没有宫殿,也没有嫦娥和玉免……”时肯定会想到其它一些关于月球的传说,会产生诸如:除此之外还能看到些什么?月球有哪些开发价值?月球真的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吗?等问题。

对这些问题,作为老师总不能直接给学生一一作答吧,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继续我们的教学活动呢?一、网络环境的设计与创设这时我想到了“研究性学习”,它要求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我们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里,学生们从自身学习生活实践出发,找到了他们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关月球的研究。

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研究性学习可以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找到实践的支点,我何不引入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呢?于是我针对此处的教学内容对网络资源进行了整合,将课文提供的指导性研究主题扩展了专题学习网站,它能为学生如何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实践提供有效手段,有助于语文课堂拓展教学的展开。

根据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我将该教时的能力目标定为: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月球》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月球》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飞向月球》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开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局部。

2、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准备电脑、网络教室。

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法学生学习需要激趣,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的开展。

教学伊始,我与学生谈话讨论杨利伟的太空之旅,把学生带入他们感兴趣的世界,营造了一个感兴趣的“场〞,使学生进入主动、专注的学习状态。

2、自主查找法随着网络的普与,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涉猎将更为广泛,更为开阔,跨越课堂的界限。

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杨利伟太空之旅的自拍录象,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详细资料。

学生亲自动手,对太空旅行的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即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合作探究法整堂课的合作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合作欣赏,感受太空之旅;合作读文,感悟语言;合作探究,有一样问题的同学一起查找资料。

三种不同的合作方式,从朋友合作到组内合作到自由选择合作,由点与面,由开放走向灵活,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发挥群体的创新力量,使每个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帮助和开展,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中达成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大家都很关心杨利伟太空飞行的经过,教师就以这学生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入手,与学生展开对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飞向月球]飞向月球课文

[飞向月球]飞向月球课文

[飞向月球]飞向月球课文飞向月球课文一:月球之谜课文主要内容月球之谜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想必大家对此也很好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月球之谜课文主要内容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表现了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告诉了我们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月球之谜课文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

那皎(jiǎo)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多次发射宇宙飞船,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带回来化验,还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探险。

可是,月球上仍有许多谜,至今还未解开。

月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公里。

科学家们用来发射飞船的三级运载火箭,有110米高,起飞时的重量是3200吨。

这样重的东西,飞向那么遥远的地方,多不简单啊!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在地球上,阳光是从头顶上照下来的,可这里的上空是黑洞洞的,月球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更使人感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

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水藻一碰到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登上月球 介绍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登月梦想终于实现了。 •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探索月球 介绍宇航员看到月球上的真实情况,鼓励我们 探索科学的奥妙,建设人类新的家园。
阿 姆 斯 特 朗 走 下 登 月 舱
宇航员在月球行走。
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
11点56分20秒。
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 心驰神往的月球!
第七自然段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 思考:宇航员在月球上有什么收获 ?
月球上没有宫殿,也没有嫦娥和玉兔, 只能看到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
周末作业:
• 1、复习课文《飞向月球》。 • 2、做优化设计《古诗二首》和《飞向月球》 (家长签字) • 3、周记一篇(自己写)(新的周记本)。 • 4、摘抄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背下来。 (至少3句)(摘录本)
这 是 人 类 伟 大 的 一 步
作业:
1、每个生字写4遍(只要2个拼音), 每个词语写2遍。 2、继续预习课文《飞向月球》。
第一自然段
奔赴:朝着一定的目的地奔去。
思考: • 1、人类第一次飞向月球是什么时间? • 2、哪几个人登上了月球?
第二自然段
•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 在中途耽搁。 • 训练有素:平时一直有严格地训练。
光芒 径直 悬挂 茫然 座舱 着陆 心驰神往 训练有素 减速 岩石 分析 联络 研究 缘故
小心翼翼
课文分段落: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奔赴月球 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开始了奔赴月球 的旅行。 •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飞往月球 介绍宇宙飞船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宇航 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看到的月球及地 球的美丽景象。
宇航员们感 到自己的身体轻 飘飘的,无法在 座舱里站稳,稍 一抬脚,就会跳 起三四米高。
什么是失重?
• 思考:在这样不方便的情况下宇航员 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他们在坐舱 里飘来飘去,仔 细地检查一个个 仪器,还不时地 和地面指挥中心 联络着……
第三自然段
缘故:原因
• 思考:宇航员是怎么睡觉和吃饭的?
因为失重的缘 故,座舱里没有上 下左右和正反之分, 所以,他们可以飘 在空中睡,也可以 头朝下、脚朝上悬 着睡。
一般而言宇 航员都是睡在睡 袋里,睡袋的顶 端系在一个固定 位置,这样顶端 固定,睡起来就 安稳了。
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进 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 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在挤进 嘴里。
嫦 娥 奔 月
看视频 人类第一次登月视频
三位登月的英雄
阿姆斯特朗
科林斯
奥尔德林
学习生字新词
máng máng chí xī yán jiū
光芒
jì ng
茫然
cāng
心驰神往

分析
luò
研究
yuán
径直
xuán
座舱

训练有素
jiǎn yán
联络
缘故

悬挂
着陆
减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石
小心翼翼
学习生字新词
造句:先……再……然后……
如果宇航员们要 吃花生米一类的硬 颗粒状食物时,可 以让它们漂浮到空 中(因为太空中没 有吸引力),然后 像鱼儿觅食一样在 空中捕捉。
第四自然段
• 思考:在太空中看月球和地球又是什 么样子的呢?
随着太阳光线 角度的变化,月球 的表面呈现出各种 奇异的色彩,有时 是棕色的,有时是 黄色的。
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 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 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第五自然段
• 思考:经过三天多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 月球。请问登月舱在月球停稳的过程容易 吗?
第六自然段
•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 疏忽。 •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这两个词渲染了本次登月时间的非同寻常,反 映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努力和激动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