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叔微论治消渴病经验及理论探析_李翠娟
消渴(糖尿病)中医治疗
一般护理 辨证施护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护理要点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 3.饮食调护 4.中药汤剂 5.情志护理 6.健康教育
一般护理
生活起居有规律,静心休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 饮食应严格定时、定量、定餐。主食以小米、豆面等粗粮为主,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限制各种甜食。 告知病人及家属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性以及可防可治性,解除其思想负担,树立起与糖
辩证施治
上消 中消 下消 消渴变证 中成药或中成药针剂治疗
上消 肺热津伤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 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减 天花粉 黄连 生地黄 藕汁
中消 胃热炽盛
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减 生石膏 知母 生地黄 麦冬 牛膝
药膳
阴虚者 表现为口渴欲饮、口干烦热、 便干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以 养阴为主,常用药食如生地、山萸肉、 枸杞子、知母 葛根生山药、玄参、苦 瓜等。
药膳处方:如杞果葛粉粥(枸杞子、葛 根等)、苦瓜炒肉。
药膳
气虚者 表现为疲乏无力、四肢倦怠、 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以 补气为主,常用药食如人参、黄芪 白 术南瓜、葛根、莲子等。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药的治疗不应局限于降血糖,不能只是着眼于中药的降糖效果,
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
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53例消渴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西医
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及饮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显效
1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
血糖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饮食调理消渴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154-01
消渴症是以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本
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应及早治疗。西医治疗消渴症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稳定,血糖水平波动较大[1],随着患者对该病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中医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
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53例消渴症患者,将其随机分
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43~78岁,病程1~1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用药史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
许叔微论治泄泻经验探析
真州 白沙( 今江苏仪征 ) 。因曾做翰林学士 , 人 人称 “ 许学 士” 。许叔微一生勤奋好学 , 著有《 伤寒 百证歌》、 伤寒发 《 微论 》 《 寒九十论 》 普济本事方》 。其 既深 得仲景 、伤 和《 等
之妙谛 , 自成一家之说 , 又 为祖 国医学 的发展 作出 了积极 的贡献 。 泄泻是指排便 次数增 多 , 粪便 稀薄 , 甚至 泻 出如 水样
梧子大 , 每用 3 O~5 , O丸 陈皮醋 汤调 服。方 中以川 乌头 温
守, 而成 泄泻 。 2 辨证 论治
对于泄泻 , 许叔微从多角度 阐述 了其病因病机 。
2 1 脾湿泄泻或飧泄 .
长期饮食不节 、 饥饱 失调 , 或久病
11 外感致泄 .
外感六 淫之邪 , 由表入里 , 响脾 胃, 影 导
体虚 , 素体 脾胃虚弱 , 劳倦 内伤 , 或 或 或外感 湿邪 , 困阻脾 胃, 不能受纳水谷 , 运化精微 , 则水反为湿 , 谷反为滞 , 清浊
致脾 胃升 降失 司 , 清浊 不分 , 水谷混 杂而 下, 则发 生泄 泻。 许叔微认 为 , 导致泄泻 的六淫之邪主要有风 、 、 寒 湿等 。若
不分 , 杂而下 , 混 发为泄泻 。或春季木旺季节 , 肝经感受
风邪 , 淫于脾 经 , 至夏季炎热季节 , 饮冷 当风 , 引动 内邪 , 导 致完谷不化 的飧 泄发 生 。许 叔微 治疗 用 曲芎 丸 , 中 除 温 湿 。方 中川芎 、 曲、 神 白术 、 附子各等分 , 为丸如梧 子大 , 每
消渴病之辩证论治
消渴病之辩证论治
消渴《中医内科学》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证,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
《内经》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论述其并发症说:“其病变多发痈疽。”
《外台秘要,消中消暑肾消》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刘河间对其并发症作了进一步论述,《宣明论方·消渴总论》说: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或内障”,
《儒门事亲·三消论》说:“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疠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
《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标准,“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明清及其之后,对消渴的治疗原则及方药,有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西医学的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
中医学之所以昭示后人而流传千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安全、有效的临床实际医案。
病案1:李东垣治顺德安抚张更夫,年四十余,病消渴,舌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李曰:消渴之为病,燥热之气盛也。内经云:“热淫所胜,佐以甘苦,以甘泄之。”热则伤气,气伤则无润,折热补气,非甘寒之剂不能。故以人参石膏个二钱半,甘草生炙个一钱,甘寒为君;启元子云:“滋水之源,以制阳光。”故以黄连三分,酒黄柏、知母、栀子各二钱,苦寒泄热,补水为臣;当归、麦冬、白葵、兰香各五分,连翘、杏仁、白芷各一钱,全蝎一个,甘辛和血润燥为佐;以升麻二钱,柴胡三分,藿香二分,反佐以取之;桔梗三钱,为舟楫,使浮而不下也。名之曰:『生津甘露饮子』。为末,汤浸蒸饼和成剂,捻作饼子。晒半干,杵筛如米大。食后,每服二钱。抄在掌内,以舌舔之,随津咽下;或白汤少许送下,亦可。此治制之缓也,治之旬日愈。古人消渴,多传疮疡,以成不救之疾。此即效,亦不传疮疡,以寿考终。后以此方治消渴诸证皆验。[10](《名医类案卷二消渴》)
[按语]古之治消渴诸方,不过以寒折热,惟苦与甘略不同。生津甘露饮子集甘寒、苦寒、和血于一身,妙在以津服药,缓缓图之,足可法师。
病案2:薛立斋治一贵人,病痈疽,疾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教服『加减八味丸』方。诸医大笑云:“此药能止渴,吾辈当不复业医矣。”皆用木瓜、紫苏、乌梅,人参、茯苓,百药等生津之药,数剂而渴愈甚。不得已而用前方,服三剂而渴止。因相信而久服,不特渴疾不作,气血亦壮。饮食加倍,强健过于少壮之年。薛氏家藏此方,屡用有效[11](《续名医类案卷九消》)。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初探
消渴 病包 括两 医所 指糖 尿病 , 由遗传 因素 、 疫功 能紊 是 免 乱、 微生 物感染 及其毒 素 、 白南基毒 素 、 神 因素 等各种致 病 因 精
发症 是指 导临 床方药 施治 的重 要环 节 , 不可 拘泥 于单 一症 状 , 宜 从整体 发 , 合患者具体舌脉 及临床表 现辨证论治 , 《 结 故 医
于 阴亏热 淫 , 虚 内热 , 阴 耗津伤 液易 成瘀 【 , f 病损 及 阳 , 见阴 【 L 而
阳两虚 。 『此 , 明消渴病 之病位 、 大 1 辨 标本 及其并发 症 , 冈证 而立 法处 方 , 可取 得 事半 功倍 之效 。消渴 之病 , 肝 、 、 与 脾 肾等 脏 紧密相 关 , 中医药的辨证论 治 中官 可从消 渴前期 、 在 消渴期 、 消 渴病 并发 症期 分 期治 疗 1, 渴病前 期 或称 脾瘅 期 , 2消 1 即现代 医 学 2 糖尿病前 期。 其特征 是 【 什 、 ¨ 肥胖 ; 1 肥生 内热 , 生 巾满 , 甘
因有饮食 不节 、 情志 失调 、 禀赋不 足 、 欲过度等 , 灵枢 ・ 劳 《 五变 篇 》 : 五脏 皆柔 弱者 , 日 “ 善病消瘅 。 素体 阴虚 , ” 再加饮 食失节 、 情 志失涮 、 劳过度 , 房 耗精 伤液 , 则肺 失濡润 , 胃失滋养 , 肾失润
泽 , 为消 渴。 中医学认 为 消渴病 的主要 病机 在于 阴津 亏损 , 发 燥 热偏 盛 , 以 阴虚为 本 , 而 燥热 为标 , 两者互 为 因果 , 随着 临证 医学 的不 断发展 , 代医家对 于消渴 病的发 病机理研 究可谓 百 现
消渴
认识
便糖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免疫力下降,上消 身热,口渴,烂苹果味,尿糖,血糖高,水肿,失明, 也有肥胖 分类:上、中、下消 西医:尿崩症、糖尿病、螺旋藻,饭前半小时胰岛素, 预后:合并症难治,死因 病机:阴虚 病因:富贵病,饮食不节 病位:肺脾肾 治疗:白虎汤,下消、肾气丸,
一、概述-病名
一、概述-沿革
《金匮要略》有专篇对消渴的证治进行阐述, 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至今 为临床医家所推崇。
一、概述-沿革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主张“先行一百二百步, 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初步认识到体育疗法 对治疗消渴的意义。并对本病的并发症有所记 述,认为“其病变多发痈疽”。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引《古今录验方》曰: · “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 是消渴病也”。又引祠部李郎中云:“消渴 者,……每发即小便至甜”。对消渴病的临床 特点有更深的认识。
一、概述-沿革
《丹溪心法·消渴》更提出消渴治以“养肺、降 火、生血为主”。消渴的治疗,经丹溪学派的 充实,形成了以养阴为主治疗的理论。 《宣明论方·消渴总论》云消渴“可变为雀目或 内障”。 《三消论》亦云:“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 癣、痤痹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 进一步认识了消渴的并发症。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4.阴阳两虚 主症:多饮多尿,尿液混如脂膏,甚则饮一 溲一,畏寒,四肢欠温,面色黧黑,耳轮干 枯。 兼次症:乏力自汗,或五更泄泻,或水肿尿 少,或阳痿早泄。 舌象:舌质淡,苔白而干。 脉象:沉细无力。
从痰湿论治消渴
…
虚则 蕴生 痰湿 , 者 均可见 水湿诸 证 。 二 失治 误 治 消 渴病 邪 , 热 多 见 , 为火 热 之 燥 燥 属, 最易 伤 气 , 失治 则 脾气 亏 虚 必然 发生 ; 医者见 消渴 有 阴虚 热盛 之 象 即用 大量 清 热 之 品 , 虽消 热 而气被 伤 , 成脾 虚之证 , 转 此乃误 治所 成 。 如 上所 述 , 渴在 其 发病 及 病理 演 变过 程 中 消 极 易 出现 痰湿 之邪 , 时痰 湿 又是 导致 消 渴 的重 同 要 发病基 础 , 为消渴众 多并 发症 的主要成 因 , 尤其
渴 生津之 剂 , 唯五苓散 能之 ” 《 岳全 书》 日 :消 。景 ‘ “
渴病 … …皆膏梁 肥甘 之变 , 酒色劳 伤之过 , 皆富贵
体 消瘦 的“ 三多一 少” 症状 或尿有 甜 味为特征 的病
证 。消渴之 名 , 见于《 首 素问 ・ 病论 》根据 其病 奇 ,
人病 之而 贫贱人 少有 也” 张景岳从 病 因学上谈 及 。 嗜食 肥甘 , 痰浊 内生 与消渴 密切 相关 。
消渴病研究进展与辨证论治
明· 马北圣《医林正印· 卷四· 三消》说明确完善 了消渴的脉证和治法。他指出“燥火三消之症:即 风消也。多饮渴不止,唇干口裂,烦燥不宁,此燥 火伤于肺,即上消症也,多食易饥,不为肌肉,此 燥火伤于胃,即中消症也。小便频数,淋漓如膏如 油,此燥火伤于小肠,膀胱,即下消之症也。”关 于“燥火三消之脉:寸口浮数,燥伤于上;关脉洪 数,燥伤于中;尺脉沉数,燥伤于下。燥伤于气, 脉见大数;燥伤于上,脉见细数。燥火三消之治: 清燥为先,烦渴引饮,家秘用知毋石膏汤,加干葛。 多食易饥,人参白虎汤。小便频数,淋漓如膏,益 元散,导赤各半汤”。
全世界各地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乃有 增高趋势,中国亦相类似。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包 括眼视网膜、肾微血管、脑微血管及皮肤和肌肉的微 血管的病变,都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有明显变化。尽管 现代医药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有很大进展,但单凭西 医药的治疗仍然有限。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 糖尿病的国家之一。 早在1800多年以前的《内经》和《金匮》的经典 医籍中就对消渴病(糖尿病)的病名、病因、病机、 治疗原则、处方用药和预防等方面有了全面论述,这 是迄今疾病史上,记载最详细的文献,并认识到了过 食肥甘厚腻可导致肥胖、损脾碍胃与消渴病(糖尿病) 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并提出了药物治疗与饮食疗法, 治疗与预防并举的理论基础。
唐· 宋时代发展了消渴病的辨证论治。隋· 巢元方《诸 病源候论· 卷五》将消渴归纳为消渴候、消渴病候、大渴候 虚乏候、渴利候,渴利后虚损候,渴利候发疮候、内消候, 强中候等8种证候,内容详实。唐· 王焘《外台秘要》论及 消渴,已接近三消分治说,其补肾益气法治下消广为后世 沿用。孙思邈对消渴病的治疗有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重视清热泻火法在治疗消渴病中的重要作 用。如《备急千均要方· 消渴》记载治疗消渴病的方剂共51 首,其中含天花粉者23首,麦冬者16首,地黄者12首,充 分反映了重视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思路。二是提出了饮 食调理治疗消渴之大法。孙思邈堪称消渴病饮食疗法的鼻 祖。如《备急千均要方· 消渴》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并强调医生应当使病人懂得如何 去调养饮食:“夫为居者,当须先调晓病源,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历代医家消渴病学术思想研究概论
历代医家消渴病学术思想研究概论
【摘要】系统回顾了现代中医对张仲景等历代著名医家消渴病学术思想特点的研究文献,为进一步从古方中筛选治疗糖尿病有效复方和开发新药提供了新思路,由此,笔者提出:①从方药古籍中找到启发,获得理论创新点是治疗消渴病突破的前提。②筛选传统方药是开发新药的立足点。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既有效又能预防并发症且无副作用的方药中分离提取出有效单体成分群,进而开发出作用机制明确能推向国际的新药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关键词】消渴; 糖尿病; 古籍; 新药筛选
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可供糖尿病患者选择或联合应用,控制血糖达标已不太困难,但如何能同时注意保护脏器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药物副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选用药物的标准也逐渐把药物的安全性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传统中医学将糖尿病按照中医消渴病辨证论治,历代医家在消渴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理论,积累了丰富、宝贵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大量实用、有效、无毒的消渴方剂,所用药物涉及植物、矿物、动物等等,非常广泛,其中现代科学研究所涉及之处乃为冰山一角,所以消渴病传统方、药及历代医家宝贵经验仍是今天值得继承、研发的伟大宝库,对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将会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目前中医界对张仲景等历代著名医家消渴理论研究进行了概括讨论,以期同道共受启发,为创立新理论研发新药物提供新思路。
1 历代医家思想研究
1.1 张仲景张宁[1]认为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首方剂,均可用于治疗消渴的不同证候,如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在“论”中对这些方证的病机和临证特点均有明确的描述,其中有些方剂虽记载为治疗外感病或其变证,并未记载用于治疗消渴病,但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临证和病机特点的分析和描述,运用其辨治消渴病多有良效。日本医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白虎加人参汤及八味丸对糖尿病的作用,证实了这些方剂均有降血糖的作用,但又以白虎加人参汤较优,并且发现了知母、人参、石膏在降血糖方面的协同作用。熊曼琪[2]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8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总有效率达到86.6%,并总结出该方具有通腑存阴、活血化淤等功效,可降糖、降脂、降低血液黏度,对防治血管神经并发症有一定疗效。
《近效极要方》治消渴病方剖析
结合相 应方证 、 药证 , 从 水证 、 火证 、 气证 、 血证四 大病理 基础 , 浅论 《 近效极要 方》 消渴病篇 诸方 方论及 相 关
治法。
关键词 消渴病
近 效极要方
外 台秘要
方论 五两 , 去心、 牡蛎 粉五两 、 人参 五两 、 黄芪 五两 、 干地 黄五 两; 上九 味 , 末之 , 以牛乳 丸 。 清浆服 二十 丸 , 日二服 , 加
本 方既无方名 , 也无条文论 述 。 故 以方测证 , 本 方为
秘要》 所 载 的 消渴 病 篇 方 剂 能 较 为 全 面地 反 应 《 近 效 方》 治 消渴 的学术思 想 , 故 拾遗 剖析其 方证 与治法 。
1 着眼阳 明 ,清热护 阴
消渴病上 焦及 中焦 火热不 除 , 损伤 Fra Baidu bibliotek气 , 为火证 伴有 胃 气 亏虚证 。 《 本 草经 解》 有言“ 人身之 虚 , 万有不 齐 , 不 外
至 五十丸” 。
《 近 效极 要 方》 ( 简称 《 近 效方 》 ) 为 唐代 方 书 , 于 唐
宋 之 际亡 佚 , 其部分 内容保 存 于王焘 的《 外 台秘要 》 中。
纵 观《 外 台秘要》 全书 , 引用《 近效 方》 的方剂达 1 4 1
首 Ⅲ, 其 中关 于消 渴病 更有 专篇 论述 。 笔 者认 为 , 《 外 台
消渴(糖尿病)名医秘验方
消渴(糖尿病)名医秘验方
消化散(主治食欲不振、小儿厌食症):①麦芽四两,鸡内金三钱,莱菔子五钱,酒粬五钱,共炒黄,研成细末,瓷瓶密封贮存。一岁以下每服六分,一日三次;一岁以上,随年龄酌加。②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焦山楂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内金5克,共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白开水调成稠糊状,临睡前敷于患儿肚脐上,再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不愈者,间隔1周,再行第2疗程。兼有乳食停滞加陈皮6克、酒大黄5克;兼有脾湿中困,加白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兼有先天不足,加人参3克(或党参6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兼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0克、山药10克、白术6克;兼有恶心、呕吐,加半夏6克、藿香6 克、枳壳6克;兼有大便稀溏,加苍术10克、诃子6克。③酸木瓜、小茴香、蔓荆子、甘草各等量,共为细末。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克,小儿酌减。④山楂30克,苍术10克,木香5克,粳米或山药适量,前3药共为细末,每次6—10克,以粳米或山药煮汁送服,日3次。功能消积化滞,健脾除湿,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泻等症。⑤生山楂270克,牵牛子15克,共研为末,过100目筛即可。1—2岁每次1克,2—4岁2克,4岁以上每次3克,均日服3次,冲服或水煎服。⑥张氏消化散(张学礼):炒鸡内金10克,焦三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使君子10克,广陈皮10克,春砂仁10克,紫豆蔻10克,生大黄10克,共为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温水冲服,每次1—3克,日三次。
消渴病(糖尿病)湿热中阻型治疗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our,ml oi蹦 ilne
消渴病的中医药辨证论治体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 3下消:分为 阴虚型和 阴阳两虚型
2 . 3 . 1 阴 虚 型 主 症 :小 便频 数 量 多 、尿 如 脂 膏 或尿 甜 、 口干 舌 红 、脉 沉
细数 。
1 病 因病机 本病多 由阳 明热甚 ,蕴结化燥 ,消灼肺 胃之津液或 肾燥精 虚所 致。其病 因病机 多 以醇酒厚味,损伤脾 胃,运化失职 ,酿 成 内热或五志过急 , 郁而化火 , 蕴结化燥 , 消 渴耗津 发为消渴 。
有少 数素体阳虚,兼具有肾阳不足之症状 。
症析:肾阴虚 ,约束无权 ,精气不能营养全身 ,残留之阴
又不能排除所致 。 治则:温阳滋 肾。 主方:金匮。 肾气 丸 加 味 。 用药:鹿茸 8 g ,五 味 子 l O g ,补骨脂 1 0 g , 肉苁 蓉 1 0 g , 桂枝 9 g , 附片 1 0 g ,熟 地 1 5 g , 山萸 肉 1 0 g , 山药 1 2 g , 茯苓 1 2 g ,丹 皮 1 0 g ,泽 泻 1 0 g ,甘 草 6 g 。
生脉散汤剂对糖尿病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
生脉散汤剂对糖尿病伴冠心病心绞痛患
者预后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生脉散汤剂对糖尿病伴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的糖尿病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用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服用三七粉,治疗组服用三七粉和生脉散汤剂,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临床指标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动态心电图ST-T均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生脉散汤剂对治疗糖尿病伴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效果,值得中医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生脉散;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
糖尿病伴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和脂肪代谢过程中发生紊乱[1],在此基础上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残、致死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主要原因是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对心血管失去保护作用。中医对该病的治疗目前也有很大进展,三七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2],而生脉散汤剂的主要功效则是益气敛阴,主要治疗耗气伤阴症[3],而糖尿病患者大多气阴两虚。因此本文以80例糖尿病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生脉散汤剂对该类患者的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糖尿病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计数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6~69岁,平均(55.31±6.28)岁;病程5~18年,平均(11.36±2.51)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1±6.18)岁;病程
从脾虚湿盛论治消渴病经验
糖尿病 属 中医学 “ 消渴” 范畴 , 以多饮 、 多食 、 多 尿、 乏力 、 消瘦 或尿有 甜 味为 主要 临床表 现 。该 病 的 病 因 比较复 杂 , 禀赋 不 足 、 饮食 失节 、 情 志失调 、 劳 欲 过 度等 均可 导致 消 渴 的 发 生 。传统 中 医理 论认 为 : 该病 的病机 主要 在于 阴津 亏损 , 燥热偏 胜 , 以 阴虚为
《 素问 ・ 经脉 别 论 》 日: “ 饮入 于胃, 游溢精气 , 上输
于脾 , 脾气散精 , 上 归 于肺 , 通 调水 道 , 下输膀胱, 水 精 四布 , 五经 并行 。 ” 脾 运 化水 液 , 对水液有吸收、 转 输 和布 散作 用 ; 另 一方 面 , 津 液 的生成 也依赖 脾 的运 化 。脾 需将 水液 转输 至肺 和 肾 , 与其 共 同作 用 , 完成 水液 的正 常输 布 和排 泄 。从 现 代 医 学 角度 而言 , 脾 脏包 含 了现代 解剖 学 中的脾 和胰 , 其 中胰 腺 分 泌胰 岛素 、 胰 高血 糖素 和各种 消化 酶 , 共 同参 与各 种物 质 的代谢 , 尤其 是胰 岛素参 与糖 、 蛋 白质 和脂肪 的代 谢 和贮存 , 促进 外周 组织 对糖 的摄取 与利 用 , 促 进糖 原 合成 , 抑制 糖异 生 。
主运 化 的功能 , 加重 脾失 健运 , 使病 情进 一 步加 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第14卷 第12期 2012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4 No. 12 Dec .,2012
上不通于下,或下不通于上,或六腑闭塞,或左右疼痛……,种种诸证,皆出于痹也”。但需要指出的是DPN 之痹于感受外邪,经络气血痹阻,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肿大、屈伸不利,以实证表现为主之痹有所区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于内伤,由阴津亏虚,经枯脉痹使然。
导师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之上,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DPN 的病机特征为本虚表实。即以气阴两虚为本,燥热津伤为标,瘀血贯穿病程始终。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为DPN 发病的基本病机。根据标本兼治的原则,拟定了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治法,精选了黄芪、山药、玄参、麦冬等中药,构成“通络糖泰”,用于治疗DPN。通络糖泰方的主要药物构成是:黄芪、山药、玄参、麦冬、丹参、川芎、鸡血藤等中药组成。该方从虚、瘀入手,兼顾痰、毒,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治疗DPN 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的患者,体现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共奏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功。该方以补本虚为主,泻标实
为辅,标本兼顾,符合辨证为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的DPN 患者病机,所以在临床上能收到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 韦秀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 J ] .医师进修杂志,
2000,23 ( 5 ):54.
[ 2 ] 南征.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7. [ 3 ]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
指南(试行本)(节选)[ J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 ( 6 ):283-285.[ 4 ] 李光伟.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 .中
华内科杂志,1999,38 ( 1 ):14-17.
[ 5 ] 时振声.时门医术[ M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6 ] 张云秀.益气活血温经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J ] .中国
医药信息杂志,2000,7 ( 4 ):58-59.
[ 7 ] 何丽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况[ J ] .长春中医
学院学报,1998,14 ( 3 ):64-65.
[ 8 ] 胡艳丽,王桐玲.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临床观察[ J ]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 ( 6 ):588.
[ 9 ] 郭琳琳.丹栀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 J ] .中医
药学刊,2005,23 ( 5 ):1909-1910.
许叔微(公元1080—1154年),字知可,号近泉,
宋代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因曾做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许氏一生勤奋好学,在伤寒研究方面,许氏深得仲景之妙谛,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和《伤寒九十论》 ;杂病证治方面,尤精古方,善创新方,著《普济本事方》,其中所载诸方,治疗疑难病证,疗效显著,被叶天士视同“枕中秘”,张
锡纯则誉之为“海上仙方”[1]
。其以
“救物为心”,治病不问贵贱,活人不可胜计,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
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2]
。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许氏在《普济本事方》中设立专篇论述消渴病,详细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禁忌等,为后世医家防治消渴病奠定了重要基础。
1 运用形象思维 深入阐发消渴病病机
许氏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主要是肺、胃、肾等脏许叔微论治消渴病经验及理论探析
李翠娟,巩振东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许叔微是宋代临床大家之一,其在《普济本事方》中设立专篇论述消渴病,详细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
机、辨证治疗、预防禁忌等,为后世医家防治消渴病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许叔微;消渴病;临证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12- 0064- 02
收稿日期:2012-06-10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团队建设项目(2009FY1203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李翠娟(1976-),女,山东沂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Experience and Theories Exploration of Treating Diabetes by XU Shu-wei
LI Cui-juan,GONG Zhen-dong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Shaanxi,China)Abstract :XU Shu-wei was a famous clinical doctor in Song dynasty. He set up a special chapter in Puji Benshi Fang to discuss the diabetes,and expounded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cause of disease,syndro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h e t a b o o o f t h e d i a b e t e s i n d e t a i l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he descendant about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Key words :XU Shu-wei ;diabetes ;clinical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