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测试技术及表征技术》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近代测试技术及方法

近代测试技术及方法
采用激光全息干涉法,同时与高速摄影机相结合,可以连续记录燃烧室内温度场的变化过程,获得二维温度图像;但是,这种试验装置一般须在减展台上进行,抗震性极差,严重影响其实际使用。
吸收光谱法
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光通过燃烧介质时,介质对光的吸收效应来测量温度和浓度的方法。
激光诱导荧光法
激光诱导荧光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浓度和温度的方法。其原理是当激光波长调谐到分子的某两个特定能级时,分子就发生共振并吸收光子能量而激发到高能态,在从高能态返回基态过程中,分子就会发出荧光;荧光用光电倍增管接收,
随着激光技术、光波导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傅里叶光学、现代光学、二元光学和微光学的出现与发展,光学测试技术无论从测试方法、原理、准确度、效率,还是适用的领域范围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是现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高新技术之一。
其中运用先进的实验手段和方法来开展内燃机缸内燃烧过程的研究,获得缸内燃咦产焰的有关信息(例如温度场·浓度场·速度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内燃机缸内燃烧的光学测试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采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燃烧过程的理解,为燃烧系统的评价和改进提供依据,对于指导内燃机燃烧系统的设计,提高内燃机工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文】:
光在传播中,波前受到与波长尺度相当的隙孔或颗粒的限制,以受限波前处各元波为源的发射在空间干涉而产生衍射和散射,衍射和散射的光能的空间(角度)分布与光波波长和隙孔或颗粒的尺度有关。用激光做光源,光为波长一定的单色光后,衍射和散射的光能的空间(角度)分布就只与粒径有关。对颗粒群的衍射,各颗粒级的多少决定着对应各特定角处获得的光能量的大小,各特定角光能量在总光能量中的比例,应反映着各颗粒级的分布丰度。按照这一思路可建立表征粒度级丰度与各特定角处获取的光能量的数学物理模型,进而研制仪器,测量光能,由特定角度测得的光能与总光能的比较推出颗粒群相应粒径级的丰度比例量。激光粒度分析仪就是利用这种原理来测试粉末的粒度的。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号:B002D150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学分:2.0考核形式:考试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方式:必修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

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了解VXI模块与主机箱,掌握VXI总线信号,掌握VXI器件。

掌握VXI系统的通信协议。

理解VXI高速数据总线(FDC),理解VXI模块接口设计技术。

掌握PXI总线的特点和总线规范。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79111课程名称:测试技术英文名称:Measur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0/2.5(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本课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讲述机械工程中基本的测试理论、测试技术、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主要讲解:测试系统的构成及基本测试理论;试验数据的时域分析、幅值域分析、时差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传感器;典型机械参数测试方法,包括应力应变测试、力测试、位移/速度/加速度测试、转速/扭矩/功率测试和流体参数测试。

培养学生能正确地选用测试装置和传感器组建测试系统进行机械工程常见参量电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使用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处理。

并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测试技术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测试理论、测试试验、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基础,要求学生应该具备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物理学、电子学、理论力学、单片机技术、材料力学、材料学、量子理论、机械零件、光学和光电子学等的基础知识,同时,对机械系统设计、机床设计、数控技术、车辆设计等学科具有很强的支承作用。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1.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方法,并能够使用数学知识描述测试系统;(支撑毕业要求1.3)2.掌握机械系统测试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和意义,了解信号的时差域描述和幅值域描述方法和意义,使用适当的、简捷的曲线参数来描述信号;(支撑毕业要求4.1 和3.1)3.掌握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正确选用测试装置,掌握一、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和测试方法;(支撑毕业要求5.2 和5.3)4.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能够机械系统的特点,正确地选用传感器解决测控问题;(支撑毕业要求3.1, 4.1、5.2 和5.3)5.掌握各种常见的机械参量测量系统组成、测试方法的特点和输出数据的特点,能够正确地组配测试系统,正确地选择数学方法处理试验数据;(支撑毕业要求4.1)6.掌握试验数据的相关分析和频谱分析的基础知识,学会通过曲线特征点提取机械模型运行状态的方法;(支撑毕业要求5.2 和5.3)7.掌握信号调理的基本方法,理解模拟信号调制、滤波和解调的基本方法和意义,熟悉滤波器曲线的特征点和曲线各个段的意义。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和质量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测试技术能力的人才,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意义。

一、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应该涵盖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测试的理论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1.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测试的目标、策略、技术和生命周期。

2. 测试过程管理:讲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等测试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3. 测试工具和自动化:介绍常用的测试工具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包括测试管理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和持续集成工具等。

4. 软件质量保证:讨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包括代码审查、静态分析、测试覆盖率和质量度量等方面的内容。

5. 高级测试技术:深入探讨一些高级测试技术,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冒烟测试和回归测试等。

6. 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合作。

二、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结构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以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结构:1. 导论:介绍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测试思维方式。

3. 测试过程管理:详细介绍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等测试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4. 测试工具和自动化:介绍常用的测试工具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5. 软件质量保证:讨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

6. 高级测试技术:深入探讨一些高级测试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测试问题和挑战。

高分子近代测试分析技术.doc

高分子近代测试分析技术.doc

(5)能量输出大。

8 .在聚合物研究中,有时需要分析聚合物中少 量的配合剂(增塑剂、抗氧剂等)以及这些 配合剂与聚合物本体相连的作用情况,差谱法可以胜任。

又如聚合物完全结晶和非完全 结晶也可以用此法。

光谱C 是从结晶度高的光 谱A 减去结晶度低的光谱B 得到的差示光谱, 已得到纯的晶区光谱。

%1. 填空:1 .高聚赫红外谱图的三要素指:谱带的位置、 谱带的形状、谱带的相对强度;2.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物质组分的吸 收峰强度的大小来进行的。

3. 核磁共振的共振条件:①原子核的自旋量子 数I 不能为零;②有自旋的原子核必须置于一 外加磁场H 。

中,使核磁能级发生分裂;③必 须有一外加的频率为v 的电磁辐射,其能量正 好是作旋进运动的原子核的两能级差,才能 被原子核吸收,使其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从而发生核磁共振。

6. 做扫描电镜时,要求样品(必须为固体), 高分子样品在观察前要预先在分析表面上蒸 镀一层厚度为(10nm )的金属膜,这是因为: 以消除荷电现象。

二、简答:1 .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答: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D 诱导效应。

在具有一定极性的共价键中,随 着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静 电诱导效应,引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 从而改变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的现象。

(2)共铜效应。

使电子云密度平均 化,双建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

(3)键应 力和空间效应的影响(4)氢键效应(5)偶合效 应(6)费米共振(7)物态变化及溶剂的影响。

2 .基团振动的频率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量、化 学键力常数的关系如何?答: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决定于组成这一化学 键的原子质量和键的力常数。

v=1/2n 根号(k/m )8 .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为:利用成像电磁透镜O ・H>C ・H>C ・C>C ・O C=C>C=O>C・O成像,并一次成像;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则 不需要成像透镜,其图像是按一定时间空间 顺序逐点形成的,并在镜体外显像管上显示9.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 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 与振动能级差相当。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各种机械量、热工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工程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

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熟悉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方法,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2. 掌握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熟悉负载效应及其减轻措施以及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测量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4. 掌握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了解滤波器的类型和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5. 掌握压力、位移、振动、温度等常见工程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6. 了解测试技术中的常用软件,例如Matlab、LabVIEW等;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虚拟测试系统的构成。

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参考教材:[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2] 《测试技术基础》,李孟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周生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传感器及其应用》栾桂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三、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测试技术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测试技术在本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任务要求;测试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

1、课程基本信息2、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2.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为本课程设置了3个毕业指标观测点,具体如下:(1)毕业要求观测点1-3:工程知识能够理解和掌握自动化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毕业要求观测点4-1: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在自动化相关领域进行实验设计。

(3)毕业要求观测点6-1:工程与社会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2.2课程目标根据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指标观测点安排,本课程设置了5个课程知识能力目标(简称:JC-X)。

JC-1目标1: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检测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检测系统静态特性指标和动态特性指标的涵义,了解检测系统静动态特性标定过程,熟悉典型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接口电路、应用特点和适用条件。

JC-2目标2:掌握基本的检测数据误差分析方法了解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的特点和判别方法,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残差、标准差、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等不同误差表示形式及计算方法,能够利用计算工具对测量数据进行基本的误差分析。

JC-3目标3:检测系统的架构和设计熟悉检测系统模块组成及模块功能,了解现代检测系统的基本架构形式(独立式、总线式、微机扩展式、虚拟仪器式等)、架构优缺点和系统设计方法。

JC-4目标4:检测技术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国际标准了解检测仪器仪表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能够根据实际应用特点及环境、成本、社会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系统方案,并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检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JC-5目标5: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发展观。

现代检测技术及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检测技术及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I.4.1《现代检测技术实验及课程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检测技术实验及课程设计英文名称:Modern Detect Technology Experiments and Projects课程编号:面向专业:自动化学时学分:16/0.5一、本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具体目标与现代检测技术理论课程教学讲授紧密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实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基本训练,强化教学效果,学会综合设计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使学生能掌握各种常见机械、热工等工程量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了解目前国内、外用于这些工程量测量与控制的常用及先进的各类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修课程及本课程的知识,逐步掌握根据具体检测、控制要求,设计出高性能价格比及先进实用的自动检测、控制仪表及系统的方法与技术二、实验课程内容、学时分配与组织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实验过程采用非开放模式,由专门教师和助教指导,并不断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课程有关内容,预习实验指导书。

2.指导教师适当提示实验要求、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注意事项,并检查预习情况。

3.实验小组每个人数为1-2人,实验的时间均为2-8小时。

4.要求学生了解仪器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逐项记录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5.鼓励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的课外研学。

四、设备与器材配置1.实验台 1台2.计算机 1台3.示波器 1台4.万用表 1台5.导线若干五、考核与成绩评定1.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对实验报告的批改,进行评分,并将成绩记录在册。

2.将实验成绩报给任课教师,以占课程总成绩30%的比例纳入课程的总成绩。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周杏鹏等.现代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2.祝学云。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所属课程名称:现代检测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Test Technology所属课程编号:22402(0880315,1604304)面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总学时:_ 48 ;实验学时:16课程总学分: 3 ;实验学分:_1本大纲主撰人:祝学云一、实验目的检测技术实验与实践是《现代检测技术》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与实践教学,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见机械、热工等工程量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了解目前国内外用于这些工程量检测的常用及先进的各类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前修课程及本课程的知识,根据具体要求,逐步设计出高性能价格比及先进实用的自动检测仪表及系统;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创新能力。

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注:“学时分配”=“课内学时”+“课外学时”;“课外学时”为自选内容。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课程有关内容,预习实验指导书。

2.指导教师适当提示实验要求、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注意事项,并检查预习情况。

3.实验小组人数为1-2人,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实验小组人数为2人的,要求互相交叉作为实验主操作人员,验收时记录在案。

4.要求学生了解仪器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逐项记录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设计型实验(小型课程设计)要求自主完成设计、调试,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5.学生要完成全部“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内容自选。

四、成绩评定与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1.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对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的批改,进行评分,并将成绩记录在册。

2.按百分制评分,基本型占20% ,提高型(综合型)占40% ,设计型(小型课程设计)占40% 。

五、设备与器材配置(每组)1.实验台 1台2.计算机 1台3.示波器 1台4.万用表 1台5.导线若干六、实验任务书与参考资料1.祝学云。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325001总学时:48学时(讲课38学时,实验10 学时)总学分: 3 学分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测试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验证科学理论必本可少的技术。

本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补充,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将其结果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给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地运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

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3、了解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显示、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较正确地选用。

4、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量和产品的试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1、本课程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建立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比较完整的概念。

2、本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内容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可将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

在主要内容讲解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测试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如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 从而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 获得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并初步具备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

《近代测试及表征技术》教材大纲

《近代测试及表征技术》教材大纲

《近代测试及表征技术》教材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近代测试及表征技术》(Modern Technology of Test and Characterization)课程号(代码):300027020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 32 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近代测试及表征技术是应用近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研究聚合物链的结构、单体结构单元、谱图解析、分析试样及各种仪器在高聚物中应用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为高分子化学、化工、材料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今后毕业论文的材料结构表征、成分和表面分析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培养实际解谱能力,学会怎样应用近代仪器分析手段进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本课程安排总学时32学时,共12周。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1)毕业要求 1,分指标点1.4和1.5;(2)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4和2.5;(3)毕业要求3,分指标点3.4;(4)毕业要求6,分指标点6.2;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用*号方式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1学时)简要介绍高分子近代分析的研究对象,高分子近代仪器分析方法及仪器,高分子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概述。

使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要性及学习内容方法建立整体概念。

要点:高分子近代分析的研究对象、定义和重要性(举例)高分子近代仪器分析方法分类及仪器高分子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概述。

课程学习的目的、方法和要求第二章光谱分析(3~9学时)介绍紫外光谱基本原理及分子结构,紫外光谱技术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及分子结构,红外光谱图谱解析方法,红外光谱技术在高分子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激光拉曼光谱,激光拉曼光谱高分子中的应用。

要点:紫外光谱基本原理及分子结构*紫外光谱技术在高分子中的应用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及分子结构*红外光谱图谱解析方法*红外光谱技术在高分子分析鉴定中的应用*激光拉曼光谱理论*激光拉曼光谱高分子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及思考题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 (6学时)介绍1H-核磁共振波谱,13C-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产生条件和影响化学位移因素,核磁共振波谱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
检测分子受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荧光谱线的分析技术。
• X—射线衍射法
检测由不同晶格结构对X—射线所产生的不同衍射角的分析技术。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概述
显微技术
透射电镜技术(TEM)
利用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与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 相似的原理研制的显微技术。
扫描显微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其他显微分析仪器
修比较困难; 对样品有破坏性,无法回收。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概述
质谱分析的发展
➢ 第一台质谱仪:1912年,J. J. Thomson; ➢ 早期应用: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丰度等; ➢ 40年代:高分辨率质谱仪出现,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 60年代末:色谱-质谱联用仪出现,有机混合物分离分析; ➢ 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 ➢ 同位素质谱、有机质谱、无机质谱。
质谱分析的四个过程
① 通过合适的进样装置将样品引入并进行气化; ② 气化后的样品引入到离子源进行电离—离子化过程; ③ 电离后的离子经过适当的加速后进入质量分析器,按不
同的质荷比(m/z)进行分离; ④ 经检测、记录,获得一张谱图。
进样系统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记录(质谱图)
检测器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概述
第二节、质谱仪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理论部分(2个学分)
17周理论课程(34学时) 考试:闭卷考试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概述
第一章 质谱分析法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质谱仪 质谱及主要离子峰的类型 质谱法的应用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概述
第一节、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概述 质谱分析法是在高真空系统中测定样品的分子离子及碎片离
子质量,以确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方法。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概述

《近代测试技术及表征技术》教学大纲

《近代测试技术及表征技术》教学大纲

《近代测试技术及表征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近代测试技术及表征技术Modern Technology of Test and Characterization课程号(代码): 300027020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 32 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近代测试技术与表征是应用近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研究聚合物链的结构、单体结构单元、谱图解析、分析试样及各种仪器在高聚物中应用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为高分子化学、化工、材料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今后毕业论文的材料结构表征、成分和表面分析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培养实际解谱能力,学会怎样应用近代仪器分析手段进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本课程安排总学时34学时,每周2学时,共17周。

第一章绪论(2学时)1.1 聚合物近代测试的研究对象1.2.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方法及仪器1.3.聚合物的研究和分析概述第二章 X射线衍射法※(6学时)2.1.概述2.2.晶体的基本概念2.3.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2.4.X射线衍射的实验方法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6学时)3.1.概述核3.2.核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3.3.核磁共振波谱仪及实验技术3.4.1H-、13C-核磁共振波谱3.5.核磁共振波谱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热分析法※(6学时)4.1.概述4.2.差热分析(DTA)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3.6.差热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基本原理4.3.影响差热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曲线的因素4.4.热重分析(TG)和微商热重法(DTG)4.5.影响热重分析(TG)曲线的因素4.6.DTA、DSC和TG(DTG)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第五章光谱分析(6学时)5.1.概述5.2.紫外光谱基本原理及分子结构5.3.紫外光谱技术在高聚物中的应用5.4.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及分子结构5.5.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及分子结构5.6.红外光谱技术在高聚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第六章高聚物的热解分析(8学时)6.1.概述6.2.有机质谱及质谱谱图解析6.3.裂解气相色谱分析6.4.PGC-MS联用技术及其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6.5.凝胶渗透色谱法6.6.凝胶色谱分离原理及数据处理第七章电子显微镜※ (4学时)7.1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7.2透射电子显微镜7.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7.4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SEM)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第八章表面分析能谱技术及各种仪器的综合利用※(10学时)8.1 概述8.2 ESCA(XPS)光电子能谱和(AES)俄歇电子能谱基本原理8.3 ESCA(XPS)和(AES)的结构与组成8.4 (XPS)光电子能谱分析实验方法和图谱解析8.5 ESCA(XPS)和(AES)能谱的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8.6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在聚合物研究中的综合应用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自编教材五、主要参考资料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光谱方法薛奇编写高教出版社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期末成绩占先70%,期中、平时和实践考核占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测试技术及表征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人近代测试技术及表征技术
Modern Technology of Test and Characterization
课程号(代码):30002702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近代测试技术与表征是应用近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研究聚合物链的结构、单体结构单元、谱图解析、分析试样及各种仪器在高聚物屮应用的一门科学。

木课程为高分子化学、化工、材料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今后毕业论文的材料结构表征、成分和表面分析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培养实际解谱能力,学会怎样应用近代仪器分析手段进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本课程安排总学时34学时,每周2学时,共17周。

第一章绪论(2学吋)
1.1聚合物近代测试的研究对象
1.2.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方法及仪器
1.3.聚合物的研究和分析概述
第二章X射线衍射法探(6学时)
2.1.概述
2. 2.晶体的基本概念
2. 3. 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2.4. X射线衍射的实验方法
2.5.X射线衍射技术在高聚物分析屮的应用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6学时)
1.3.概述核
3.2.核磁共振波谱基木原理
3. 3.核磁共振波谱仪及实验技术
3. 4. *-、叱_核磁共振波谱
1.4. 5.核磁共振波谱在高聚物研究屮的应用
第四章热分析法彖(6学吋)
1.5. 1.概述
4. 2.差热分析(DTA)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
1.6. 6.差热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基本原理
1.7. 3.影响差热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曲线的因素
4. 4.热重分析(TG)和微商热重法(DTG)
1.8.影响热重分析(TG)曲线的因索
4.6. DTA、DSC和TG(DTG)在聚合物研究屮的应用
第五章光谱分析(6学时)
5.1.概述
1.9.紫外光谱基木原理及分子结构
1.10.紫外光谱技术在高聚物屮的应用
1.11.4.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及分子结构
5. 5.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及分子结构
5. 6.红外光谱技术在高聚物分析鉴定屮的应用
第六章高聚物的热解分析(8学吋)
6. 1.概述
有机质谱及质谱谱图解析
6. 2.
6. 3.裂解气相色谱分析
6. 4.PGC-MS联用技术及其在高聚物研究小的应用
6. 5.凝胶渗透色谱法
6. 6.凝胶色谱分离原理及数据处理
1.1
2.7. 凝胶色谱在高聚物研究小的应用
第七章电子显微镜济(4学时)
7.1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7.2透射电子显微镜
7.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13.4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SEM)在高聚物研究11«的应用
第八章表面分析能谱技术及各种仪器的综合利用探(10学时)
8. 1概述
8. 2 ESCA(XPS)光电子能谱和(AES)俄歇电子能谱基本原理
8. 3 ESCA (XPS)和(AES)的结构与组成
8. 4 (XPS)光电子能谱分析实验方法和图谱解析
8. 5 ESCA (XPS)和(AES)能谱的高聚物研究小的应用
8.6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在聚合物研究屮的综合应用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自编教材
五、主要参考资料
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光谱方法薛奇编写高教出版社
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
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
期末成绩占先70%,期中、平吋和实践考核占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