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学习任务】1、掌握生字“藻荇”“竹柏”“寝”的读音,理解记忆“念”“相与”“步”“盖”“但”“耳”等词语的含义或用法,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基本方法。
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其妙处。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游记类文章的写法。
【知识储备】1、关于文体知识2、关于苏轼3、关于写作背景【自主学习】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号,眉州眉山人,(朝代)著名、。
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为“”之列。
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词风。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欣然()未寝()藻荇()竹柏()朗读课文,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结合课下注释和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荇交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结合课下注释和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疏通文章大意,并翻译下列句子。
3、翻译下列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作学习】1、探究积累下列文言实词的意义。
(1)古今异义但步(2)一词多义行(斗折蛇行欣然起行)(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2、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从标题看这篇文章属于游记类文章,那么这篇游记作者主要记录下了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2)文中描写庭院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作者仅用了十八个字就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你能说说这句写景的妙处吗?(3)苏轼的朋友很多,为何独寻张怀民?(4)月色竹柏处处皆有,可谓是普通至极,为何此处的月光与竹柏分外令人动情?作者真是闲人吗?“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巩固强化】1、解释加粗的词。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①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②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却仍然乐观、豁达。
本文便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答案】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蛋(yín)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补充:1.本文的主旨句是。
【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苏轼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出来?【答案】①愉悦。
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可体现。
②孤独。
从“念无与为乐者”的知音难求中可体现。
③沉醉。
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意描述中可体现。
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子。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庭院的月光比作一池清水,把庭院中交错的树枝比作水中的水藻、荇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清澈。
点染了一个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023:中考预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新版)语文版
23《记承天寺夜游》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聊天。
那又是谁呢?他们又在谈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琴声和苏轼的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疑问向古人要答案去!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1课时一、新课导入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遂.(suì)寝.(qǐn)相与.(yǔ)藻.(zǎo)荇.(xìng)2文言词语(1)重点词语相与:共同,一同。
空明:形容月光的澄澈。
交横:交错纵横。
(2)古今异义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悠闲自在的人今义:无所事事的人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古义:想到今义:思念;读(3)一词多义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终于,到底)盖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压倒,胜过)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覆盖,遮盖)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议论)盖.竹柏影也(表推测)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纵逸王志(崇沿,重视)然欣然.起行(……的样子)不以为然.(对)不知其所以然.(代词,那样)然而(表转折)至遂至.承天寺(到)讨厌之至.(极点)(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5)文言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角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6)结合注释译文,教师重点点拨。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苏轼
卜算子
弯弯的月亮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
苏轼
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 天边身影缥缈的孤雁。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中有无限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遗憾却无人能理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文化苦旅》)
拓展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感叹天地广大,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古人秉烛夜游”,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欢快心情; 显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广阔胸襟。
内容
探“记”之事
时间
地点
人
事
景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
苏轼 张怀民
月色入户 寻张怀民 夜游承天寺 步于中庭
竹 月 柏
内容
探“记”之事
请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内容; 划分出三层。
——《苏东坡传》林语堂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读出节奏韵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出节奏韵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一轮明月,几多闲愁
一轮明月,几多闲愁
——《记承天寺夜游》的语言特点
初冬时节,寒意袭人,满月朗照。
苏轼夜游承天寺之后,通过精巧的语言描写,以景衬情,表达出他被贬黄州后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用词传神
【剪辑一】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寒夜寂寥,作者“解衣欲睡”,此时,月光便悄悄地进了门。
一个“入”字,将月光拟人化,她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进来与他做伴。
月光的善解人意使作者顿生喜悦兴奋之情,生发夜游的兴致。
★比喻精妙
【剪辑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今晚的月色如何呢?“积水空明”的比喻足见月光如水般空灵、澄澈、透明。
接着,作者紧承上句设喻,把竹子、柏树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摇曳多姿,在月光下投影出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
全句营造出一种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仙境,衬托出作者的闲适之情。
★反问深刻
【剪辑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作者一连用了两个反问句,由景及人,强调了月光至美、竹影至丽的景致常在,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美景的,除了他与张怀民之外,还有几人呢?感叹之中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凄凉和悲苦。
总之,这篇小品文寥寥数语,却意味无穷,那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那贬谪的悲苦、人生的喟叹……种种微妙复杂、跌宕起伏的情感,尽在其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②,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⑦。
〔注释〕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承天寺,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南)。
当时苏轼因被新党指控为讪谤朝廷,贬谪在黄州。
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作者贬官黄州的第四年。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公元1078—1084年)。
③张怀民,即张梦得,苏轼之友,亦贬官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
④步,用为动词,散步。
⑤空明,透明,形容庭中似水般澄澈。
⑥藻荇(xing性),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形似心脏,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⑦闲人,此指不追求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当时作者贬官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过着近乎流放的闲居生活,所以自称为“闲人”。
〔解析〕苏轼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持保守态度,终于获罪而贬谪黄州充当团练副使。
这个闲职,使苏轼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苏轼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有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绪,本篇也不例外。
前段叙寺庭步月,在“解衣欲睡”之深夜,因见“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兴之所来,不可自己。
这正是苏轼那旷达性格的表现。
但一人独步,未免寂寞,于是至承天寺寻朋友共同游乐。
一“念”之闪,立即行动。
这又是苏轼那不顾形迹的旷达表现。
“相与步于中庭”一句点实了题目“承天寺夜游”,又为后文的写景抒情留下了无穷尽的地步。
中段写景,夜间闲游,可入文者甚多:寺、庭、日、树、草、风声、虫鸣等等,如果一一娓娓道来,可制成相当规模的文章。
但作者只撷取月光来描写,将庭中的月色比为“积水”,将月下的竹柏影喻为“藻荇”,而一个“空明”,极言月光之澄澈洁净,一个“交横”,则写尽了竹木丛生错杂之状态。
出奇的联想构成了绮丽的美景,而又如此贴切、动人,令人宛然如见。
记承天寺夜游
ZCC30
“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 你认为好在哪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 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 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 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 的急切心情。
ZCC31
4、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 图有什么特点?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ZCC20
9、找出文中能看出作者心情变化的语 句,细细体味。
孤独寂寞(解衣欲睡)——欣喜(见月起行)— —有点遗憾(无与为乐者)——急切(遂寻)——喜 悦、心有灵犀(亦未寝)——平静、闲适(步于中庭 赏月)——慨叹(少闲人)。
欣然 (高兴愉快) 无与为乐 (稍稍遗憾) 遂 (不暇思索中的激动) 寻 (急切访友的心意) 亦 (同好相知的喜悦“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与步 (平和从容) 闲人 (落寞苦闷,随缘自适)
导入新课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 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 的诗句吗?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 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 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ZCC41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 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 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 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 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 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 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篇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检测试卷
记承天寺夜游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积水空明..( ) (3)月色入户.( )..( ) (2)水中藻荇交横(4)盖.竹柏影也( ) (5)念.无与为乐者 ( )(6)相与..步于中庭( )2.划分下列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把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事件起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作者虽不写月光,但通过高度传神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空明澄澈、幽静迷人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嘲、自矜而又自解、自慰的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6.本文短小精悍,融记叙、描写、议论为一炉,细读这篇短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并完成填空。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本层以________为主;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本层以________为主;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本层以________为主。
其中重点对________进行了描写,给我们创设出________的意境。
7.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
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
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参与“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看风景去!(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2)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语文版《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语文版《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版《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语文版《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精选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统编版)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投入到讨论和实践中。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紧张,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提高自信心。
(3)作者情感的理解:把握作者情感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之一,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感悟能力。
突破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者情感。
举例:分析作者在夜游过程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揭示作者内心的喜悦与感慨。
四、教学流程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漫步时,是否注意过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轼在夜游中的所见所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游记散文,它体现了文言文的精炼与优美。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分析作者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锻炼表达与沟通能力。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记承天寺夜游》讲学稿1 语文版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第一段:【晚修自研课导学】3-4人小组长,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独立、安静完成。
一、1、写出三句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名句。
2. 苏轼,字,号东坡居士,与父亲、弟弟合称“”,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著有《东坡文集》。
二、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划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快速浏览课文,阅读知识链接,完成下面的问题。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2.有关本文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
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1、给加点字注音。
遂()寝()藻荇()()竹柏()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相与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二段:【白天长课导学】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 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 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后记:课题: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1)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当堂训练10’ (独立完成)1、解释加点的词语(1)月色入户()(2)遂至承天寺()(3)水中藻荇交横()(4)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相与步与中庭()2. 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的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的说课稿《<记承天寺夜游>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承天寺夜游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在写景抒情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文言文的语言之美,还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困境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对于本文中作者复杂的情感,以及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等问题。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挖掘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旧知2
四、全文共分三层: 复 • ①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寻伴夜游 ; 习 • ②第二层,写景,描写了 庭中月色 ; 旧 • ③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月下感叹 。 知 • ①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 3 • ②月下庭中景物。 • 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五、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__, •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 • 月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自主学习:1.为下列生字正确注音
suì 遂
qǐn 寝
zǎo 藻
xì ng 荇
bǎi 柏
节奏梳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
记承天寺夜游
自主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不理解的地方是: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相关作业; 2、强化课文背诵。
第二课时
知识准备: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复习旧知1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 • • •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 承天寺中庭 人物: “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事情的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事情的结果:相与步于中庭
“闲”人的言外之意是: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达观。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生动形象 皎洁、清澈 比喻 如临其境 透明、优美 竹柏:藻荇交横
二、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A)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月色(或月光) 三、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月光 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 竹柏影 ,“藻、荇”、是指________,此句运用 比喻 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合作探究:
5、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 对其写景的妙处(描写方法上)试作简要的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四、上文共分三层:
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 月下庭中景物; 第二层,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海 上 生 明 月 , 天 涯 共 张 此 九 时 龄 。
——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
露 从 今 夜 白 , 月 是 故 乡 明 杜 。 甫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译句验收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 • • •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 承天寺中庭 人物: “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事情的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事情的结果:相与步于中庭
研习课文
合作探究: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研习课文
? 二、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________, ? 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研习课文
三、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 轼苏 轼Fra bibliotek承天寺夜游随笔式小品文
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承 天 寺 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
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
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 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 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如《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 1、我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 2、我能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 3、我能体会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
试读 听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背景 介绍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 法”,改革之风大盛。元丰二年 (1079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 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 不同,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 写的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 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 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 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元丰六 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寄居 于承天寺。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 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正面描写);
•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 动而愈见其静(侧面描写)。
6、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闲情”?并作简要分析 。
——门庭冷落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领会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2、我能背诵这首诗。
自主学习
1、你觉得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是扣住哪 一个字来写的?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 之笔。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即:①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②说说句中“闲”字在全文起什 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关于古代的几种文体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事 。如《桃花源记》 1、记: 2、说:是一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大多就一事 一 物或一 种 现象抒发作者感慨。如《爱莲说》。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陈述功德的文 3、铭: 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用韵的。如《陋室铭》。
书即书信,古人的信又叫“尺牍”或叫“信札”, 4、书:
知识准备:猜猜他是谁
他屡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 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 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 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 “眼前见天下无不是好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 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与 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 22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 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 石新法而被贬黄州。
教师点拨: 小结:
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妙的月色作了极 其生动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 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 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背景 介绍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 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 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 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 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 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 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这一 时期,这篇仅80字的短文真实 的记录了苏轼当时谪居生活的 一个片段。
8、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 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 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 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 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 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 的思想感情?
散步,漫步
形容水清澈透明 • 庭下如积水空明 交叉错杂 原来是
释词检验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只是 罢了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 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 (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 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0、通读全文,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起伏 变化?
• • • • • • • 高兴愉快 欣然 稍稍遗憾 无与为乐 不暇思索中的激动 遂 急切访友的心意 寻 同好相知的喜悦“心有灵犀一点通” 亦 平和从容 相与步 落寞苦闷,随缘自适 闲人
苏轼遭遇“文字 狱”,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心情抑郁,但是 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 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 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 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 坦荡、旷达、笑对人生 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 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 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 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