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合集下载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是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处理药材的方法,旨在提高药物的药效、减轻毒性、增加稳定性,并使其更适于人体吸收。

下面是一些中药的常见炮制方式:
1. 煎煮(煎服):
•方法:将药材加水煮沸,保持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取汤液。

•适用于:多用于植物草本药,如中药汤剂。

2. 浸泡:
•方法: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溶解成药液。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较难溶解的药材,如树皮、硬块状的药材。

3. 蒸发(蒸发浓缩):
•方法:用蒸汽蒸发药材中的水分,得到药液或药膏。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去除水分、浓缩药液的药材。

4. 炮制:
•方法:用火炮制药材,通常包括清炮、焙炮等。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生药材,以增加药性或改变性状。

5. 炒制:
•方法:用锅炒制药材,改变其性质、味道和功效。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调理气味、增加稳定性的药材。

6. 曝晒:
•方法:将药材暴晒在阳光下,使其干燥。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干燥的药材,如花草、叶子等。

7. 酿制:
•方法:将药材放入酒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成为酊剂。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溶解于酒精的药材,以增强药效的药材。

每一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目的,而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药材的性质、功效,以及配伍的需要。

在中医药理论中,炮制方式被认为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药炮制的制法

中药炮制的制法

中药炮制的制法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具体如下:
1.修制:主要指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粉碎时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3.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

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以便于粉碎加工,并具有缓和药性的作用。

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4.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

主要有蒸、煮等。

蒸是利用水蒸气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

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其目的是改变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疗效,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
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 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苇叶 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 2.粉碎处理 ▪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
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 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 ▪ 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 ▪ 水牛角、羚羊角鎊成薄片,或锉成粉末等。
▪ 炒黄、炒焦:能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 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 溶出。
▪ 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 收敛止血、止泻之功。
▪ (2)拌固体辅料炒法
▪ 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可减少药物的刺 激性,增强疗效。
▪ 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
▪ 与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药物 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 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
▪ 如麻黄具有辛温发汗解表和平喘之咳等功效, 对于风寒表实而见咳喘者,可全面发挥其功效; 对于热壅于肺,汗出而咳喘者,其温散发汗作 用,显然不利于病情,若通过炮制以蜜炙麻黄 入药,则辛温发汗之力受到制约,而平喘止咳 之力增强,宜用于喘咳之证。
▪ 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 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以在特定脏腑经络中发 挥治疗作用。如《本草蒙筌》谓“入盐走肾 脏”、“用醋注肝经”即是此意。
▪ 一般来讲,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 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 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
▪ 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 反失。”
▪ 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而少数毒性 和烈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 重要措施。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在炮制 某一具体药物时,又往往具有几方面的目 的。

《中药炮制学》复习笔记:第三章中药炮制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复习笔记:第三章中药炮制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复习笔记:第三章中药炮制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①掌握炮制的目的;②熟悉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生物碱、苷、挥发油、无机成分的影响; ③了解炮制对其他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一节中药炮制的目的一、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炮制除去或降低药物毒性方法:浸渍,漂洗,清蒸,单煮,加入辅料共同蒸、煮。

原理:①降低毒性成分含量; ②改变毒性成分结构; ③加入辅料降低毒性。

炮制可除去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如鹅不食草生用对胃有刺激性,炒制或蜜制:可减小其副作用。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①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味: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辛耗气,过甘生湿,过酸损齿,过苦伤胃,过咸生痰②制约药物偏性。

如蜜炙甘草、蜜炙麻黄③改变药性,以改变药物作用生地黄:性味苦寒,具清热、凉血、生津之功,常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衄、斑疹、热病口渴等症;熟地黄:蒸制后药性变温,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

三、增强药物疗效①炮制成饮片提高药效成分溶出率;②蒸、炒、煮、煅等热处理亦可增加某些药效成分的溶出率。

“逢子必炒” ;③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④制备新药,扩大临床用药范围。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①改变药物作用趋向。

如大黄:苦寒,为纯阴之品。

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 酒制大黄:能引药上行,先升后降②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如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五、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①引药归经;②突出某一经的作用。

【杏仁:入肺经,止咳平喘; 入大肠经,润肠通便; 杏仁制霜:作用专一】六、便于调剂和制剂①便于调剂时分剂量、配药方:水制软化,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②便于粉碎:加热等处理,使之质地酥脆而便于粉碎;③有利于有效成分提取:增加药效成分的溶出。

七、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去除泥沙杂质,及残留的非药用部位和霉败品,保证临床用药的卫生和剂量的准确。

中药的炮制(附记忆口诀)

中药的炮制(附记忆口诀)

中草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

它们大小不等,多数含有杂质,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才能作为药用。

这种加工的工艺过程,就叫做“炮制”。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的方法,常见的有下列十多种:(一)洗 是将原药放在清水中,经过洗涤去净药物表面的泥沙杂质,从而达到洁净卫生的目的。

应注意浸洗的时间不要过长,以防止有效成分溶于水中。

(二)漂 将有腥气(如龟板、鳖甲、乌贼骨)或有咸味(如昆布、海藻)或有毒性(如乌头、附子)的药物,可利用多量清水反复浸漂,经常换水,则能漂去这些气味或减少毒性。

(三)泡就是用药物汁水浸泡以减低原药的烈性或刺激性,如用甘草水泡远志、吴莱萸。

(四)渍 就是在药物上喷洒少量清水,让水分渐渐渗透而使药物柔软,便于切片。

某些药物浸泡后药性易于走失的,宜用此法。

(五)水飞 水飞是研粉方法之一,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等,目的是使药物粉碎得更加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

在水飞前先将药物打成粗末,然后放在研钵内和水同研,倾取上部的混悬液,然后再将沉于下部的粗末继续研磨,这样反复操作,研至将细粉放在舌上尝之无渣为度。

水飞并可防止粉末在研磨时飞扬,以减少损耗。

(六)煅 煅的作用主要是将药物通过烈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它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药效。

直接火: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碎裂的药物如磁石、牡蛎等。

将药物放在铁丝筛网上,置于无烟的烈火中煅烧,煅的程度视药物性质不同而定。

矿石类药物必须煅至红色为度;贝壳类药物则煅至微红冷却后呈灰白色。

焖煅(间接烧):少数体轻质松的药物如陈棕、人发等则适用焖煅法。

即将药物放在铁锅内,另用较小铁锅覆上,用盐泥固封锅边,小铁锅上压一重物,不便漏气,置火上烧至滴水于小铁锅上立即沸腾,或以白纸贴于小锅上,当纸烤焦为止,待冷却后取出。

中药炮制学第3章

中药炮制学第3章
菌作用,炮制不能破坏游离蒽醌,只能使
结合蒽醌水解,因此炮制品的泻下作用减
弱而上清头目的作用增强(抑菌作用)
3、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 归经:是药物对某个部位的选择性作用

砂仁


生砂仁:辛温、开胃消食,入中焦脾胃。
盐炙品:下引入肾,治小便频数。
五、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醋制入肝:如柴胡(疏肝解郁---逍遥散)、香 附醋炙引药入肝 盐制入肾: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首乌 生首乌
酒 蒸
性味 生首乌 制首乌 苦、涩、微温 甘、温
功效 润肠通便 滋补强壮
制首乌

现代研究 生首乌:蒽醌苷类,具有致泻作用。
制首乌:游离蒽醌衍生物(润肠弱)
糖(滋补)
卵磷脂(滋补):不溶于水易溶
乙醇,制后易于煎出
生地
生地
蒸 制
性味 生地 熟地 甘苦寒 甘微温
归经 心肝肾 心肝肾
功效 凉血生津 补血滋阴
麻黄(生品副作用极大蜜制后缓解)


中药学第一个代表药物 方剂学第一章第一方剂 麻黄碱为生物碱单体的第一个成分 化药领域的重要成分—麻黄素(合成毒品的原 料) 各种平喘制剂中的重要成分
三、增强疗效

制成饮片以后,表面积增加,药性成分溶出率
往往高于原药材。

加热处理可使药物细胞组织及所含成分发生一
藿香、防风、白芷、川芎等,而且药材干燥时温度不宜超过50℃ 。


苍术炒后挥发油减少, 以麸炒和米泔水炙苍术减少更多, 分别减 少39%和47%。 白术炮制后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可转化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 ,双白术内酯。生品含挥发油较多,可用于燥湿;炒制品则缓和其药性 ,内酯类成分达到和胃、消导作用。

中药炮制学,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的辅料

中药炮制学,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的辅料

中药炮制学——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的辅料辅料的定义炮制辅料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应用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

依形态分类:固体辅料、液体辅料。

作用:1.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2.发挥药性作用(协同或拮抗)一、液体辅料种类种类: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胆汁、麻油等。

二、液体辅料的炮制作用1.酒用以制药的酒有黄酒、白酒,主要成分为乙醇。

黄酒含醇15%~20%(炮制多用),白酒含醇50%~70%(浸泡药物多用)。

酒制的方法有酒炙、酒蒸、酒炖、酒浸淬等。

性质:酒的性味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

作用机制:1.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增强疗效。

2.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而除去,酒有酯类等醇香物质,故能矫臭矫味。

常用酒制的药物有黄连、黄芩、大黄、白芍、白花蛇、山茱萸、女贞子等。

(多用于活血散瘀药、祛风通络药及动物类中药)2.醋制药多用米醋等食用醋,含醋酸4%~6%。

醋制的方法有醋炙、醋蒸、醋煮、醋浸淬等。

性质:醋味酸苦,性温。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

作用机制:1.能与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从而增加其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2.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而矫臭矫味。

3.杀菌防腐。

常用醋制的药物有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莪术、香附、柴胡等。

(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3.蜂蜜蜂蜜为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

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约占蜂蜜的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矿物质、蜡质、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

炮制常用的是炼蜜。

蜂蜜不得用金属容器贮藏。

性质:性味甘平,能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矫味矫臭。

作用机制:1.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其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作用。

2.能矫味,缓和药性及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
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如:延胡索、香附、甘遂、五灵
脂、乳香、没药等。
3、蜜炙 辅料为蜂蜜 增加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
用。 如:百合、枇杷叶、桑白皮、肾,增加药效。 如:杜仲、补骨脂、泽泻、知母
等。
5、姜汁炙 辅料为姜汁 降低药物苦寒之性及毒性,增加温
中止呕作用。 如:厚朴、竹茹、半夏等。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又称:“炮炙”、“修治”。
第一节 炮制方法
一、净制 1、去除杂质
选择、筛选、风选、水选。 2、去除非药用部位
去残根、残茎、皮壳、毛、 “心”、芦头、核、头尾足翅等。
二、切制
切片、切段、切丝、切块、研粉 等。
灵芝〔药材〕
川穹〔片〕
甘草
药材 饮片
葛根
药材 饮片
玄明粉
〔二〕烫法
取粗砂子或蛤粉或滑石粉置 热锅中,加热至翻炒滑利,温度 约200~300℃,投入药材炒至外 表色加深或体积膨胀、质地酥脆, 即筛去辅料放凉。
1、砂烫
降低毒性;除去非药用部位;使 药材质地酥脆。
如:马钱子、狗脊、骨碎补、龟板、 鳖甲、穿山甲等。
2、蛤粉烫
降低药材黏腻之性,质地酥脆, 矫臭矫味。
留意:制炭留有“存性”。 方法: 1、炒炭:武火炒制。如:地榆、侧 柏。 2、煅炭:煅制制炭。如:血余炭、
〔五〕炙法 取液体辅料与药材拌匀,闷透,
置锅中文火炒至适宜程度,放凉。
1、酒炙 辅料为酒 转变药性,引药上行,增加活血通
络作用,矫臭矫味。 如:大黄、川芎、乌梢蛇、蛇蜕
等。
2、醋炙 辅料为醋 引药入肝,增加活血止痛作用,
1、纯洁药材 保证临床用药的质量和用量的准
确性。 如:净制、焯法。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二类参考)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二类参考)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研成细末后再入水中搅匀或研磨的炮制方法称为:A.润B.漂C.水飞D.淬E.潬答案:C答案分析: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碾槽、球磨机等容器内,加水共研,然后再加入多量的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随水倾出,剩余之粗粉再研再飞。

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将水除净,干燥后即成极细粉末。

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故答案应选C。

2. 清水漂洗海藻的目的是:A.消除烈性B.清洁药物,去掉盐分C.便于制剂D.便于贮藏E.改变性能答案:B答案分析:漂洗海藻是将海藻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的换水,其主要目的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盐分,故答案应选B。

3. 巴豆制霜的目的是:A.消除毒性B.增强药效C.改变药性D.便于贮藏E.纯净药材答案: A答案分析:巴豆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压油取霜能降低其毒副作用,故答案应选A。

4. 醋炙香附的目的是:A.增强疗效B.减低毒性C.改变药性D.便于服用E.有利贮藏答案:A答案分析:醋炙香附可增强其疏肝止痛的功效,故答案应选A。

5. 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A.减低毒性B.改变药性C.增强疗效D.便于服用E.有利贮藏答案:B答案分析:生首乌味甘、苦,性平,补益力弱且不收敛,能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经黑豆汁拌蒸成制首乌后味甘、涩,性微温,功专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涩经止崩,故答案应选B。

6.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炮制方法,称为A.煮法 B.蒸法 C.炖法D.潬法 E.淬法答案:D答案分析:潬法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炮制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故答案应选D。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中药炮制学.pdf

中药炮制学.pdf

中药炮制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 中医炮制的起源二 中医炮制的发展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研究一 研究内容二 研究方法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第二章 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三节 传统只要的原则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二 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三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四 炮制对毒性的影响第五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一 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二 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要求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一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二 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三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四 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五 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六 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七 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八 炮制对含蛋白质 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九 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十 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第一节 炮制的分类一 雷公炮灸十七法二 三类和五类分类法三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四 以药用部分的来源分类法第二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一 液体辅料二 固体辅料第五章 炮制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第一节 炮制的质量要求第二节 中药及炮制品的贮藏保管一 贮藏中的变异现象二 变异的自然因素三 贮藏保管方法第六章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及饮片厂的设计 第一节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一 中药饮片工业的发展概况二 饮片工业改革的思路与改革方向三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第二节 中药饮片厂的设计一 中药饮片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 厂房 设备及技术力量的设计三 饮片车间设计第三节 饮片厂的废水处理一 废水的预处理二 活形物泥法三 生物膜法第七章 净选与加工第一节 清除杂质第二节 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第三节 其它加工第八章 饮片切制第一节 切制前的水处理第二节 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第四节 饮片的包装第五节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第九章 炒法第一节 清炒法第二节 加辅料炒第十章 灸法第一节 酒灸法第二节 醋灸法第三节 盐灸法第四节 姜灸法第五节 蜜灸法第六节 油灸法第十一章 煅法第一节 明煅法第二节 煅淬法第三节 扣锅煅法第十二章 蒸煮燀第一节 蒸煮法第二节 煮法第三节 燀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

3.火制法** 火制法 火制法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常用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 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等。 ②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 白术等。 ③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 榆炭等。 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缓和药性或 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炒炭的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 止血、止泻的作用。
炙法——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 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 加热拌炒,使辅 药物与液体辅料 加热拌炒 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 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 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炙百部、枇杷叶 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当归、川芎、大黄 醋炙——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性;香附、元胡、甘遂、 芫花 姜炙——可增强止呕作用;竹茹、半夏 盐炙——可引药人肾和增强补肾作用。黄柏、杜仲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酒制乌梢蛇 麸炒僵蚕 醋制乳香,没药 用水漂去海藻,昆布的咸腥味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五类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 1.修治 修治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 床用药做好准备。 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 ①纯净药材——有挑、拣、簸、筛、刷、刮等方法。 ②粉碎药材有捣、碾、研、磨、镑、挫等方法。 ③切制药材主要有切、铡等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定义:
炮制: 炮制 : 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 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而进行必 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
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1、一般的修治整理: 、一般的修治整理: 挑、拣、筛、刮 2、特殊处理:加辅料 酒、醋、蜂蜜、姜汁、盐水 生地 清热凉血 炮炙 熟地 养血滋阴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PPT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PPT
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法得区别:
两者得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但加固体辅料炒法就 是用固体辅料,炙法就是用液体辅料,并要求辅料逐渐 渗入药材内部(发挥辅料得药理作用)。加辅料炒得温 度较高(文、中、武火),时间较短;炙法得温度较低(文 火),时间较长。
分类(据辅料不同) a、酒炙:药物与酒拌炒得方法。适用于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药。
炒黄 火力:文火 火候:炒至表面微黄,内部颜色基本不变,或有爆
裂声,(种皮裂开),或有香气溢出或体积膨胀。 目得: 1、易于粉碎与煎出有效成分 ,增强疗效。例:
“逢子必炒”。王不留行:文火炒至大多数爆 成白花。 2、缓与药性,如牵牛子。 3、利于保存,如芥子。 4、矫臭矫味,如九香虫。
炒焦:火候:炒至外部焦褐或焦黄色,内部淡黄色。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前后
GAP ?
原药材
炮制技术
炮制前
GAP
饮片
炮制 后
(一)炮制前后
饮片
中药制剂技术
制剂前
GMP
汤剂 散剂 注射剂
制剂 后
GMP ?
(2)中药炮制得决定因素
中药本身得特点与性质。 临床用药得要求。
二、炮制得目得
n 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n 增强药物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n 改变药物得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得需要; n 改变药物得某些性状,便于贮存与制剂; n 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品质与用量准确; n 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目得:1、缓与药材寒凉之性,引药上行。如黄连、大黄。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 3、矫臭矫味。如蛇类药。
用量:黄酒10~20kg或5~10kg白酒/100kg药物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
整理课件

规格:为1cm3的立方块。 药材:有些药材煎熬时,易糊化,需切成不等的块状,如阿
胶丁、茯苓丁等。
整理课件
粗末
适合贵重或质地坚硬的药材,如水牛角、檀香等。
整理课件
(2)饮片切制方法
a.切 b.镑 c.刨 d.锉 e.劈
整理课件
a.切
整理课件
b.镑
整理课件
c.刨
整理课件
d. 锉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 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 至欺予以欺世人…
整理课件
一、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二、炮制的目的 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四、中药炮制方法
整理课件
一、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一)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配伍
炮制
整理课件
1、对药物形体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整理课件
炒焦
整理课件
炒炭
炒炭存性
整理课件
炒法
炒黄
清炒
炒焦
炒炭
加固体辅料炒
加辅料炒
加液体辅料炒
整理课件
(2)加固体辅料炒
整理课件
麸炒
整理课件
米炒
整理课件
土炒
整理课件
砂炒
整理课件
蛤粉烫
整理课件
炒法
炒黄
清炒
炒焦
炒炭
加固体辅料炒
加辅料炒
加液体辅料炒
整理课件
煅法
明煅 煅淬 闷煅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2、对药物性能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整理课件

中药炮制工(高级) 第三章 第一节 煅制(4

中药炮制工(高级) 第三章 第一节 煅制(4
意设置煅烧温度,适用于大部分需要煅制 的中药材。
④热利用率高:使用绝热材料,运行 时全密封,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热利 用率。
四、煅制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二)现代煅药设备 6.闷煅炉
(3)维护与保养 ①使用前检查密封圈,
保证煅烧时锅内物料与外界 空气隔绝。
②设备冷却后将设备清 洗干净,严禁用水直接冲 洗。
(3)适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①适用于矿物类(如自然铜、磁石等)、贝壳类 中药材的煅制和煅淬; ②不适用于白矾等煅制时熔融成液态的矿物类中 药材; ③装中药材时应按形状大小分档,块大的放在底 部,块小的铺在上面,以便火流流道的通畅,利 于煅透中药材,并能防止细小中药材堵塞炉膛底 板接缝或中药材从接缝中漏落。
③电磁系统管均匀布于坩埚外,加热快,耗 能低,散热均匀,产品质量有保障; ④装有安全启盖机构,操作安全。
四、煅制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二)现代煅药设备 5.DY-700数控高温煅药锅
(2)特点 ①与物料接触部分为不锈钢材料,
操作简单,易维护,复核GMP要求。 ②电磁系统管在耐高温性较好的炉
膛内发热,温度迅速升高至可以把加工 介质加热成焦炭。
四、煅制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二)现代煅药设备 6.闷煅炉
(2)特点 ①由于外包不锈钢板,内填耐火材
料,具有保温效果好、升温快、温度高、 质量可靠等优点。
②提高闷煅制品质量:密封设计杜绝 了空气与中药接触,减少了炭化的可能。
四、煅制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二)现代煅药设备 6.闷煅炉
(2)特点 ③自动化:具有自动控温优势,可随
②另有一种口、底 小,中间大的砂罐或瓦 罐,也作煅药用。
四、煅制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一)传统煅药工具

4中药的炮制

4中药的炮制

4、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是指中药在应用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所进行的加工处理的过程。

其中,部分药物要在修治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的特殊处理,称为“炮炙”。

一、炮制的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用量准确,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去杂分拣,净药材。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切制饮片(☆):加工为一定规格、形态(片、丝、块、段),以便于称量、煎煮的药材。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干燥(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如一般植物药材需干燥,并切制成饮片;矿物、动物果壳、贝壳及某些种子类药物需粉碎处理,以便制剂等。

有些药物在贮藏前要进行烘焙、炒干等干燥处理,使其不易霉变、腐烂等。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矫味。

如酒炙乌梢蛇、醋炒五灵脂等5、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

——减毒/去毒如附子、半夏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毒性降低;巴豆毒烈力猛,而去油用霜毒减力缓;常山用酒炒后,催吐作用减轻。

天南星加热减毒。

6、增强药物的功能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增效如:麻黄、紫苑,百部蜜炙增强润肺止咳功效。

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其温经活血作用;醋炒延胡索、香附,能增其止痛作用;姜汁炙黄连、竹茹,可增其止呕之力;牛胆汁制南星,能增其息风止痉之力;大黄酒炙增强活血作用。

7、改变药性性能,扩大应用范围,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改变性能/改性能,变性状如地黄生用,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酒炙成熟地黄后,则性转微温,以补血见长,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生姜煨熟,既能减轻其发散之力,又能增强其温中之效。

何首乌生用泻下通便,制熟后则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肾等。

(何首乌制熟后不能解毒润肠而专于补精血。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引药入经杜仲、知母、黄柏盐水炙:增强入肾经的作用。

柴胡、香附、青皮醋炙:增强入肝经的作用二、炮制的方法(一)修治法: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目前因米泔水不易收集,大生产也有用2kg米粉加水100kg,充分搅拌代替米泔水用。
9.胆汁
系牛、猪、羊的新鲜胆汁,为绿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粘性,有特异腥臭气,主要成分为胆酸钠、胆色素、粘蛋白、脂类及无机盐类等。
胆汁性味苦,大寒。能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与药物共制后,能降低药物的毒性或燥性,增强疗效。主要用于制备胆南星。
黑豆性味甘,平。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补肝肾。药物经黑豆汁制后能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等。常以黑豆汁制的药物有何首乌等。
8.米泔水
为淘米时第二次滤出之灰白色混浊液体,其中含少量淀粉和维生素等。因易酸败发酵,应临用时收集。
米泔水性味甘,凉,无毒。能益气,除烦,止渴,解毒。米泔水对油脂有吸附作用,常用来浸泡含油质较多的药物,以除去部分油质,降低药物辛辣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常以米泔水制的药物有苍术、白术等。
2.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3.中药炮制对成分的影响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中药炮制的分类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了“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摋,曰?、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
五、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其一法是突出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以辅料为纲,以工艺为目的分类法,如分为酒制法、醋制法、蜜制法、盐制法、姜制法。药汁制法等,在酒制法中再分为酒炙、酒蒸、酒煮、酒炖等
突出炮制工艺的作用,以工炙法、醋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
第三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教师课程名称专业名称授课序次授课类型
班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制”。

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

“制”则更广泛代表了各种加工制作技术。

中药的炮制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了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制药技术,它对中医临床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中药材大部都是生药,其中大部分的药材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

中药素有一药多效之能,其组成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根据中医临床要求,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处理后,必然会带来一定量变与质变,而辨证论治用药多为复方,以多种药物合并应用来发挥的疗效,这就对药物提出了具体固有性能的取舍,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力求符合疾病实际的治疗需要。

第一节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同时具有几方面的目的。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毒性: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都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有些药物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因毒性、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需要炮制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使服用后不致于产生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如生半夏有毒,用生姜汁或明矾水进行炮制,巴豆去油制成巴豆
霜,酒煮甘随、大戟等均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增加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除了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外,还可以通过炮制加入适宜的辅料来增强药物疗效。

如延胡索醋制以后能增强止痛之功;红花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紫苑、麻黄蜜制后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

各种不同的药物有其各自的寒、热、温、凉的性能,有些药材经过炮制后能改变原有药性。

如生地黄甘苦而寒,功专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而酒制成熟地黄后,则甘而微温,具有滋阴补血、生精填髓之功;天南星经姜汁制成制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药性辛温燥烈,而经牛胆汁炮制后称胆南星,变成清化热痰、息风定惊,药性凉润之品。

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药材经晒干、阴干、烘干、炒制等炮制加热处理,使之干燥,防止霉变,便于保存,永不变质
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矿物等类药材,采集后必须经过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之达到一定的纯净度,方可药用,以保证临床用药准确。

六、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动物药有特殊的臭味,服用时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不利于服用,若将此类药物用酒炙、蜜炙、醋炒、水漂等方法处理,可除掉腥臭味。

例如:五灵脂经醋炙后可除去腥臭气,僵蚕经麸炒可除去不良气味。

七、引药入经。

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以在特定脏腑经络中发挥治疗作用。

第二节常用炮制方法
一、修制法
1、纯净处理:采用挑、选、捡、筛等方法,去掉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纯净。

2、粉碎处理:以捣、碾、研、磨、锉等方法,使药材粉碎,便于制成各种剂型。

3、切制处理:用刀具将药材切成段、片、块、丝等规格的饮片是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便于制剂。

二、水制法
1.润(闷):用清水湿润药物,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便于切制。

2.漂洗:将药物置宽水和长流水中,反复地换水,以除去杂质、盐味及腥味。

如昆布、海藻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

3.水飞:是研末极细粉末的一种方法。

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粉碎后置乳钵内,加水共研,然后再加多量的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随水倾剩余之粗粉再研再飞。

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将水除净,干燥后即成极细粉末。

三、火制法:
火制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用火加热处理的炮制方法。

目的是增强疗效,缓和或减轻烈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并使坚硬的药材松脆,易于粉碎和贮存。

1.炒: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

根据不同的药物,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治疗目的,而分为清炒和辅料炒。

根据“火候”大小可分为:
清炒:
①炒黄: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

种子类多炒黄,目的是增强疗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如:炒莲子可
提高补脾止泻作用;炒栝楼可增强清肺化痰作用。

②炒焦: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目的是增强疗效、缓和药性。

③炒炭: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

目的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地榆炭荆芥炭等。

辅料炒:拌固体辅料炒。

①麸炒:目的是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矫味矫臭。

如炒白术
②米炒:目的是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如米炒党参
③砂炒:(砂烫)目的是使药物松脆易于煎煮和粉碎,降低毒副作用,矫味矫臭,纯净药材。

如砂烫鳖甲、马钱子。

④蛤粉炒:目的是降低药物的滞腻之性,矫味矫臭,使药物增强润肺化痰作用。

例如蛤粉炒阿胶,既增强润肺化痰作用,又降低药物的滞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

2.炙: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药物深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加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的方法。

通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盐水、姜汁、童便等。

蜜炙:目的:增加药物的补益功能,缓和药性。

如:甘草生用泻火解毒,蜜炙用润肺止咳。

酒炙:目的:引药上行,增加药物的活血功能。

如:大黄生用泻下攻积,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热,并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醋炙:目的:引药入肝,加强止痛和疏肝功能,矫味矫臭。

如醋炙香附、柴胡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醋制五灵脂可矫腥臭气。

姜汁炙:目的:增强温胃止呕作用,如姜半夏。

盐炙:目的:可引药入肾和增加补肾作用,如盐炙杜仲。

3.煅:将药物用高温(300~700℃)直接或间接煅烧,目的是使药物质的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直接煅:适用于矿石及贝壳类。

间接煅:将药物密闭在耐火容器中煅烧,至容器底部红透为度。

如血余炭、棕榈炭。

4.煨:将药物用湿纸或湿面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或将药直
接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层层隔纸加热炮制的方法。

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

如:肉豆蔻生用含大量油脂,有滑肠作用,煨制后降低了油脂,减少刺激性,增强涩肠止泻作用。

四、水火共制:
1.煮法: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

目的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药性,增强疗效,清洁药物。

如:生草乌、生川乌有毒。

2.蒸法: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其目的在于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利于贮存,便于切片。

如:黄酒蒸制生地黄;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不再有泻下功能而功专补肝肾益精血。

3.单法: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

多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

如杏仁、桃仁。

五、其他制法:
1.制霜:将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如:巴豆去油制霜;将皮硝纳入西瓜中渗出的结晶西瓜霜。

2.发芽:将成熟的果实及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目的是产生新的功效。

如:麦芽。

3.发酵: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方法。

目的是改变药物的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

如:神曲。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一、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现代研究表明,不少中药炮制后,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明显增加,从而使其作用增强。

如川芎经炮制后,与生品相比,其主要成分川芎嗪的含量增加了33%,因而川芎的活血行气作用增强。

又如止血药的地榆、槐花、藕节、大黄中均含鞣质,经高温炮制后,鞣质含量普遍增加,当槐花在190度制炭后,其鞣质含量比生品高4~6倍,因而止血作用大大提高。

二、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
三、产生新的有效成分:中药经过炮制后可以产生新的成分,这些新的有效成分往往比原有成分有更强的药理活性。

如生晒参经制成红参后,其单体有所变化,且产生生晒参所没有的人参炔三醇、人参皂甙Rh2等五种特殊成分,使人参的药理作用增强,如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

四、有毒化学成分减少或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