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人性论的社会学解释与现实应用
从性恶论到人情论——浅谈韩非子人性论
文化长廊从性恶论到人情论——浅谈韩非子人性论常逸薇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摘 要:韩非子作为荀子学生与法家的集大成者,其评价自秦以来便有较大分歧。
对韩非子人性论的看法各家更是莫衷一是,当代对于韩非子人性论大致有三种看法,分别是性恶论、自然人性论与人情论。
探究哪种看法更接近于韩非子本人对人性的看法对我们理解其思想,梳理中国人性论史颇有益处。
关键词:韩非子;人性论[中图分类号]:B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181-01清代以来,西方各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富国强兵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这时作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的韩非子又一次成为了研究焦点。
现今,对韩非子的研究已经从研究方法、思想探究、理论认识、疑难辩杂等等方面广泛而深入的开展。
这里我们选择韩非子人性论进行讨论。
要说人性论,那么就应该先来讨论一下对人性的定义。
纵观各派对韩非人性论的分歧,归根到底其实是对人性的定义的分歧,只有“人性是什么”这一评价标准确定,我们才可以有一把尺子衡量韩非的人性论。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有关“性”的思想应是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虽然孔子在此表达的观点是,人先天的本性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人性的差别乃是后天的产物的思想。
但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此处的“性”指的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本性。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各派对韩非子人性论的看法。
韩非子的人性论当下有三种说法,他们分别是“性恶说”、“自然人性说”与“人情说”,各家自有一派说法,哪个最贴近韩非子原义呢?(一)人性恶说认为韩非子持性恶说的人主要是冯友兰先生、熊十力先生等,这里我们主要挑冯友兰先生的看法来分析。
他认为“法家多以为人之性恶,韩非为荀子弟子,对于此点尤有明显之主张。
”同时冯友兰先生还批判韩非子观点是“以为天下之人皆自私自利‘皆携自为心’互‘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由此,因韩非子认为人皆自私而认定了韩非子是人性恶论者。
诸子百家 韩非子思想浅析.
韩非子思想浅析及其意义简析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自幼喜形名之学,后师从荀子,并深化和发展了荀子的思想。
提到韩非子,或许最先令人想到的是其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但是从深层面来讲,其思想才是他做为法家代表人物流传至今的最主要元素。
那么韩非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韩非子的思想对当今的积极意义又有哪些?一、韩非子主要思想及其发展浅析在中国思想发展中,墨子是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重法思想的思想家,但墨子重法的思想并没有深层次的理论论证。
中国思想发展中,经过韩非子之前的百家争鸣,墨子重法思想缺乏理论上的支撑更得到了充分的暴露,韩非子意识到墨子思想的这个弊端,说:“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而忘其直,以文害用也。
此与楚人粥,秦伯嫁女同类。
故其言多不辩。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清醒地意识到墨子重法思想的理论不足,一改荀子所坚持的儒家思想进路,而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并试图从理论上寻找墨子重法思想的基础,完成墨子重法思想的理论论证。
表面上看,韩非与墨子完全不同。
墨子代表着当时的庶民阶层(贱人)和劳动人民(农与工肆),为他们争取生存的权利;韩非则代表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帮他们维护统治的权力。
墨子书中,多言民间疾苦;韩非书中,则不乏帝王“南面之术”。
所以,后世便有人将墨子称为“平民哲学家”,将韩非称为“宫廷阴谋家”。
这当然并不准确,却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大体上说,墨子比较“草根”,韩非比较“宫廷”。
墨子讲“兼爱”,韩非讲“权术”,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但是,韩非与墨子也有相通之处,即他们都讲“利害”,都不像儒家那样只讲“仁义”。
《墨子·非乐上》就说:“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可见墨子并不像孟子那样开口闭口“何必曰利”,他也是言“利”的。
只不过,墨子所言为“公利”,韩非所言为“私利”。
墨子讲“兴天下”,韩非讲“治天下”,这是他们的不同。
韩非言“利”,十分露骨。
韩非的“人性自利”论及其现代意义
、
韩 非 的 “ 性 自利 ” 想 人 思
韩非从 人 的生理 机 能人手 ,认 为人 的本性 就 是 趋 利 避害 。“ 利 者 就 之 ,危 害 者 趋 之 ,此 人 之 情 安
也 。 ( 韩非子 ・ ”《 奸劫弑 臣》 “ ) 人无 毛羽 , 衣则 不 不 犯寒 ;上不 著 天 而下 不 著 地 ,以肠 胃为根 本 ,不
情非憎人也, 利在人之死也。” 《 ( 韩非子 ・ 内》 备 ) 生 动具 体地 描绘 了人 们追 求利 益欲 望 的典型 画像 。
于慧 芳
( 洛阳师范学院 马列理论教研部 , 河南 洛阳的, 从 当时社会所处的各种社会 关系论 证 了这 种人性学说 ; 他 这种 自利 的
人 性论 尽管犯 了以偏 赅全的方法论 上的错误,但 却是在 私有 的市场经济 中 的典 型表现。人性 自利 的思想为
21 0 2年 3月 第 3卷 第3 1 期
洛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M o u y n r lUnv  ̄i o m fL oa g Noma ie t y
M i" 201 l .. 2 l V0 . No 3 1 31 .
韩非的“ 人性 自利 ” 论及其现代意义
市 场 经济发 展迅 速 的今 天 , 细 品味社 会 中人 性 形 仔
切 思想 、 情 、 感 言行 都 取决 于 对 已是 否 有 利 。】 l
他从 社会 生活 中各 种不 同阶 级 、阶层 、地位 的人 际
形 色 色 的表现 时 , 韩非 的“ 性 自利 ” 人 观点仍 值得 我
们深思。
逋子 为太 子者 ,或有欲 其 君 之蚤 死 者 。故后 妃 夫 人
太子 之党 成而 欲君 之死 也 ,君 不死 则 势 不重 ,情 非
韩非子的人性论分析
韩非子的人性论分析韩非子的人性论思想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他的政治理论中。
在他关于人性的论述中,都贯穿着一条主线:人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并且这种本性是没有什么善恶之分的。
这既是他对先秦诸子人性思想的批判继承,又是他历经人情冷暖对当时社会观察的结果。
标签:韩非子;人性论韩非子法家的学说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之上。
在他的理论中,各种强权手段之所以能够奏效,都是与人的本性有关。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韩非子告诫最高统治者说:身边最危险的有八种人,一是妻子,二是侍从,三是家族中的父兄……韩非子的文字好似一把手术刀,将种种社会病态剖开,血淋淋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儒家在描写人伦关系是,总是温情脉脉的,突出人和人之间协调和谐的一名,韩非子则不然,他让世人在事实面前心惊胆战。
他提出,人性本无所谓好与坏,都是由其利害观念所决定的。
统治者经常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因为他拥有着最大的财富和权势,若有人取代了他的位置,也就攫取了最大的利益。
统治者就像是车轱辘的轴心,所以辐条都归向他,这就好比是追求利益的欲望都像辐条一样射向轴心。
最高统治者便成了群臣对准的利益目标。
韩非子还认为,夫妻之间也有利害矛盾。
因为夫妻之间并没有什么骨肉血亲,夫妻恩爱,关系就亲;不恩爱,关系就疏远。
君主的后庭更是充满着尖锐的矛盾。
如果以容貌日渐衰退的女人去侍奉好色的君主,就会遭到贱视和疏远,失宠之后,儿子也必然失去继承人的机会。
但如果事情转向发展,君主死后,后妃夫人立为后,儿子继位,那她大权在握,就可以无所顾忌。
并且臣下更会利用君主夫妻之间的关系来为自己牟取利益,当他们看到后妃得宠的有利条件,便会竭力讨好她们,使之在适当的时候,向君主提出要求,迷惑君主,从而窃取权力。
于是妻子构成了君主权力的最大威胁。
韩非子提到,医生善于在病人的伤口上吸吮脓血,并不是与病人之间存在骨肉亲情,完全是因为他的利益在于病人的回报。
所以造车的造成了车轿,就希望别人富贵;木匠做好了棺材,就希望别人夭折死亡。
《韩非子》:人性本恶
《韩非子》:人性本恶《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其学说的出发点是人性本恶,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势、术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而没有仁爱,强调以利害为核心的依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的专制集权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韩非主张人性本恶比他的前人更加鲜明彻底,他通过论证五种关系来阐明人性本恶的理念:在父子关系上,人在婴儿时,父母对他扶养马虎,儿子长大成人,对父母的供养就微薄。
父母生了男孩就互相祝贺,生了女孩就把她杀了,其原因是考虑到今后的利益,从长远利益打算的。
父母对于子女,用计算利弊相对待。
在兄弟关系上,当遇到饥荒年,即便是自己的幼年小弟,自己也不会把东西让给他吃。
在夫妻关系上,夫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衡关系,宠爱时就亲,失宠时则疏远,一旦平衡失去,夫妻关系也就随之瓦解。
在诸侯帝王之家,后妃、夫人往往盼望她们的夫君在她受宠时死掉,从而使她所生的儿子能成为继承人。
儿子也是一样,你对某个儿子特别好,立他为太子,他就巴不得你早死。
因为,假如你不死,谁知道你将来会不会改变主意呢?在君臣关系上,臣子对于他们的君主,是因为受到权势和利益的约束而不得不为君主效劳。
臣子总是无一刻休止地窥伺君主,君臣之间,本来就不同利,君的利在于根据能力而任命官吏,臣下的利在于无相应的能力也能得到更大的官。
君主的利在于给有功劳的人爵禄,臣下的利在于没有功劳也能富贵。
君主的利在于使用英才发挥他们的才能,臣下的利在于结党成帮而任用自己的人。
关于帝王如何治服臣下,他说,驯乌鸦的人剪断乌鸦的翅膀和尾巴上的长羽毛,这样,乌鸦就不得不依赖人的喂养,那它还能不驯服吗?君主的臣子也应仰仗君主的俸禄生活,那臣子又怎能不驯服呢?在一般人际关系上,医生善于吸吮病人的伤口,口含病人的污血,不是因为有骨肉之亲,而是因为利益所在。
韩非子:人性自利,要因势利导
韩非子:人性自利,要因势利导人,天生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性情?这性情影响他的思想行为。
团体中的每个人,思想行为是好是坏,直接间接都影响到国家的治安。
韩非子生长在纷争扰攘的战国晚期,为了挽救危弱的韩国,热心地探讨解决时代问题的方案,他像医生诊查病人一样,诊断出时代弊病的症结所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利的心理。
人性究竟是善?是恶?孟子说性善,但并不否认人们受后天环境和人事关系的影响,有陷溺的可能,所以要好好存养善性,克制欲望。
如果我们探究,为何会受某种影响而有所沉溺改变?韩非子认为,正是自利的心理。
荀子谈性恶,因为这个理论,两千多年来荀子被误解,被冷落。
不过,我们得了解:荀子所说的“性”,其实只是指种种的欲望。
人们为了种种欲望,难免争夺,互相伤害,所以荀子要提倡人为礼义的力量,使人们克制欲望,矫治偏差的行为。
荀子的礼治思想,便建立在他确认人为礼义的教化力量,可以改变人们天生的种种欲望,足以维系社会安定的秩序。
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他说得更切实,更具体,那便是:人性自利。
人们总是为自我打算,哪样对自己有利益,就去做,哪样对自己有害处,就避免。
荀子所说的“好利疾恶”,其实就是自我打算哪!我国学者一向讳言“利”,似乎谈到利,便很卑污,有损光辉的人格。
事实上,哪个人做事不是衡量得失,趋利避害?现代民主观念,谈权必也谈利,人民的权利是民主国家施政措施首先必须顾及的大前提;在国际间,国家的权益不容被忽视,国家共同的利益是全民应当一致努力去争取的。
如此说来,谈利又有什么不妥?照实际情形来说,自利与自我打算的心理既然普遍存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影响人们的行为,那便是治国不能不留意的问题。
韩非子是积极进取,主张面对现实,寻求切合问题的解决办法的。
他并不否认人有善性,只是认为当时的环境已不如古代淳朴,在争夺纷竞之下,人们天生自利的劣根性显露无遗,真正能自我约束,知足知止的少之又少。
而法家的政治理论,一直是针对广大人民,讲求普遍而又绝对的效果,因此认为:不能冀望人人都向善,可以单凭德化就解决问题;而应该正视人性自利的症结,因势利导,研拟周密稳妥的方策。
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韩非子》
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韩非子》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异常璀璨,出现了许多思想大家。
如老子、孔子、荀子等。
他们从各自的认知和实践出发,提出了许多至今都为至理名言的言论。
特别是孔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封建时期一直是主流思想,统治了中国古代思想两千多年。
孔子的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他的言论有利于中国古代朝代的统治。
儒家提倡的君臣伦理关系,能支撑封建国家的统治,使国家的臣民都俯首接受国君的统治。
如今封建朝代已经结束,儒家思想在经过新文化运动革命后统治地位被改变。
在现代,文化在不断创新,儒家思想也重新被重视,世界各国兴起孔子学院就可看出。
而中国古代思想不只是儒家,像法家、道家、墨家也应被受到重视。
各个学派都有自己值得学习借鉴的思想学说,现本文就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进行评说,对于现代社会,韩非子的思想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公子,他本人口吃,但善于书写,曾师从于儒学大师荀子。
他在荀子门下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因主张法治,便创立了一套法家学说。
韩非子曾想通过自己的思想使韩国走向富强,但韩王并不采纳韩非子的建议。
韩非子便著书立说,著述颇丰。
后韩非子的著述传到秦国,被秦王看到。
秦王当即表示了很强的兴趣,并通过谋略,使韩非子到了秦国。
韩非子到秦国后,向秦王提出建议,秦王非常高兴,准备重用韩非子,但因李斯的谗言,韩非子并未得到重用,反而被害于狱中。
韩非子虽然被害,但他的法家思想被秦王采用,并助秦王统一了六国,创建了大秦帝国。
韩非子的思想结合了申不害的术治,商鞅的法治和慎到的势治,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提出了君主治国要有术,管理国家要讲法,发展国家要凭势,从多方面论述了治国的道理。
至今韩非子的思想仍具有巨大作用,对于治理国家来说有重要意义。
《韩非子》全文论述了作为帝王应如何去管理臣民,如何去识辨忠奸,如何去发展国家。
比如《韩非子·主道》就论述了君主该如何行事,才能做好君主。
韩非子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
韩非子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作者:赵建业高升来源:《新丝路(下旬)》2020年第01期摘要: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有许多人都认为,韩非子在人性问题上师承荀子的观点,认为人性为恶。
而记载他主要思想的著作《韩非子》当中,在关于对人性的描述上也大都记载的是负面的看法。
所以人们通常都认为韩非也是主张人性为恶。
研究发现韩非子并不认为人性为恶,也更不是认为人性为善,而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叙述人性。
关键词:韩非子;人性论;现实意义一、韩非子的人性自私论由于荀子与韩非子的师生关系,加之荀子作为“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所以在探讨韩非子的人性观时,学术界大多会认为韩非子是荀子“性恶论”的继承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然而,事实上这却是对韩非子人性论的曲解。
韩非子虽然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弟子,但在思想上却并没有继承儒家的主张,实际上是对法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就韩非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本立场与本质精神来说,他打破了旧有的性善性恶二分天下的局面,他所持的是一种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人性自私论。
二、韩非子对人性价值的中立看法韩非子和荀子两人虽然都认为“好利”是人性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然而在人性的“好利”看法方面,二人却各执一词。
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并未单纯地把“善”与“恶”归进对于人性的讨论范围。
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脱离开了固有的对于性善、性恶的分析模式,而是用一种自然主义的视角去对人性只做事实的剖析,因为他认为善与恶是人的两面性格,是两个极端的取向,在它们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特性,故而,不做道德的评价,不将它视为单纯的善,也不将它作为单纯的恶,表现出他对人性价值的中立看法。
三、韩非子对孟子、荀子人性论的批判实际上,在韩非子看来,无论是性恶论还是性善论都是有缺陷的,不仅因为孟子、荀子的治国理念没有当时的大部分君主接受,性善论的基础,也就是儒家所重视的血缘亲情,在他看来并不可靠,“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枉,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计之长利也。
浅谈韩非子的人性观(肖爱民),史学范文
浅谈韩非子的人性观(肖爱民),史学-浅谈韩非子的人性观:肖爱民摘要:韩非子人性自利的观点有两个来源:其一来源于韩非子的老师荀子的人性恶,其二来源于韩非子所处的社会背景。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以人性自立为基础,主要的政治思想是法术势三者兼治,法术势三者兼治是集法家各派之大成并超越了各派的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主张。
韩非子的人性自利思想对现在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韩非子;人性;自利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和李斯是同学,都是荀子的学生,于公元前233年被李斯陷害死在秦国的监狱中。
他的主要思想有:“依法为教以吏为师”“人皆自利君国之利在耕战”“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思想的基础是“人皆自利”即“人性好利疾恶”。
在韩非子的作品中都能看都“人性趋利”的内容。
一、韩非子“人性趋利”思想的来源韩非子“人性趋利”思想有两个来源,一是从他的老师荀子那里得到的,二是从他社会经历得到。
荀子是韩非子的老师,荀子人性论的观点是“人性恶”。
荀子把人类的种种欲望看着是人的本性,而人类的欲望往往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最终导致互相伤害,这就是荀子所说的“人性恶”。
荀子“人性恶”的基本内容是“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这些内容主要是从“人的情欲、情感,生理本能”而言的,“性”是天生的自然状况和资质,其中主要是指身体的欲望。
荀子的“人性恶”可以通过“化性起伪”办法来改变,从而达到治世的目的。
【1】韩非子把他老师的“人性恶”发挥到极致即“人性自利”,他认为“欲利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是为利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利害关系,韩非子还认为“人之自私自利的本性不仅不能,而且无须‘化性起伪’,它是君主可以加以利用的对象,是君主治国安邦的一个有利条件”。
【2】其实韩非子所说的“人性自利”就是自己为自己着想。
韩非子产生“人性自利”的思想还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各国互相侵夺,而之前的道德准则已荡然无存,社会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
【推荐下载】简析韩非子的人性管理思想
简析韩非子的人性管理思想广大朋友们,关于简析韩非子的人性管理思想是由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 韩非子的人性管理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儒家强调人的地位,主张以礼教伦常治国。
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并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其对人性的根本看法都是以假设人性先天具有道德,也就是善恶性为前提,并由此产生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儒家看来,君主要德才兼备,而臣子要在其位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不能逾越其位。
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等很好的诠释了这点。
而韩非子所处之时正是诸侯列国纷争,时局十分动荡。
因此其虽师承荀子,但他主张与孟子根本对立的性恶论,正所谓: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
庸客致力而疾耕耘者,尽巧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
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
(《韩非子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认为人天生就是自利的。
他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矣。
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
(《韩非子子八经》)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春秋战国,韩非子提出君主要治理好天下,首先必须要掌握好人的性情趋向,并利用这种人性特点制定出强有力的法治制度,而臣下也必须遵纪守法。
在韩非子眼里,人生来就是好利恶害的,一切人际关系的活动都有着背后的目的自利,即使是父子,夫妻关系也是如此。
韩非子在《备内》中就指出: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
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
韩非子认为夫妻之情是自为自利,只要是有利于自己,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相处甚欢;相反,如果是危害到自己的利益,那么,即使是夫妻也是可以成为敌人。
韩非子的伦理思想人性自私说
韩非继承了前期法家“废私立公”的思想,认为公和私 是对立的,二者不能并存。韩非以个人的私利和君主、 国家的公利,解释公私的区别,这是法家功利主义的基 本原则。依据这一原则,他认为,为公的行为则是善的,
2.明与公私之分 韩非认为法治就是建立在区分公私的基础上的。法律的 作用就在于禁止为私的行为和思想,用来保护公的利益。 韩非不仅以立功去私解释法治,而且以此作为评价道德 行为的准则。他认为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和 道德观念同样要建立在为公去私的基础上,否则就是虚 伪的,甚至是奸邪的,不能认为是道德的。 3.三常顺则天下治 韩非为了表明他的道德观同儒家的区别,他写了《忠孝》 一文,尖锐地抨击了孔孟提倡的忠孝。他说臣事君,子 事父,妻事夫,乃是天经地义,而孔孟所赞扬的忠孝之 人,都违背了三常。三常被汉朝的儒家阐发为三纲。韩 非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忠实维护者,也是封建时代的忠孝 之道的倡导者。从维护君主的利益出发,以循公废私为 原则,为封建伦理规范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韩非子的伦理思想
韩非(约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 君主)之子。韩非是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先秦法家的集 大成者。他是荀况的学生,其学说乃商鞅、 齐国法家和荀况思想的发展。他 的理论成了秦国的知道思想,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
一、人性自私说
韩非的伦理学说也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齐国法家提 出“人心悍”的观点,荀况发展为人性恶的理论。韩非依据 荀况的性恶论,又提出人性自私说。“人无毛羽,不衣则不 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韩非观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从许多方面论证了他的观点。 他将前期法家的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引向私心说。这种私心说 仍旧是抽象人性论的一种形式,即将人的欲望的满足归之为 个人生理上的需要,从而引出人性自私的理论。欲和私即有 联系又有区别。欲可以流为私,但欲望并非都是自私的,欲 变为私是社会的产物。韩非自己就认为,远古时代的人,其 行为并非追求个人的私利。在上古时代,人多物少,人与人 相亲相爱,互相推让,所以在政权问题上实行禅让制度。
韩非子有关人性的看法
韩非子有关人性的看法摘要:学术界对于韩非子的研究日渐流行,尤其是对于韩非子在人性方面的看法的研究,为学者研究中国哲学和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本文重点考察韩非子关于人性的哲学思想的起源和解释,对韩非子的人性观及其教育和社会背景进行了研究和阐释。
关键词:韩非子法家人性观后世影响一、韩非子对人性看法的原因分析1.各个流派的影响韩非子其人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师从荀子,故而思想中必然有一定儒家思想的成分;虽然是荀子的学生,他的主张却更多的的来自于老子,他犀利的指出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个人的德行也是靠不住的。
韩非子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结合了法家讲究的法、术、势,坚定地指出,人与人之间纯属利益分配关系。
韩非子的哲学观点受到儒家及管子和商鞅的影响。
荀子认为“性恶论”,认为君子、小人都一样,“人之生也固小人。
”管子指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商鞅则认为“人性之恶,必以律法而后正”。
他们对韩非子人性本恶的观念影响最大。
韩非子作为荀子的学生,跟随其观察到人对于自然欲望不抑制,跟随自己的欲望随心所欲。
但韩非子与荀子又有所不同,韩非子相信道德教育是不能改变人性的,因此他主张废除礼法,转而专注于法律和刑罚。
另一方面受老子的影响,“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的观念被韩非子所吸收。
这也是他认为人性不能改变或需要改变的原因。
除了他的教育背景对他的人性观念的认识有影响之外,他生活在战国末期,社会背景也对他的思想形成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根据他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体会,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极其批判的观点。
2.社会背景的原因韩非子发现,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关系,以及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偏见,会发生父母杀死或遗弃女儿的现象。
此外,他还认识到夫妻之间,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没有应有的忠诚与信任。
因此,欺骗,篡权在当时屡见不鲜的。
故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着韩非子对于人际关系和人性的看法。
二、韩非子对于人性的看法1.人的本性是由利益驱使的“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
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
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高庆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作为各家学说理论基础的人性论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
很多人认为韩非的人性论是性恶论,甚至有人将其人性论提升至绝对性恶论的程度。
然而韩非从未明确提出过“人性恶”的论断,实际上他主张的是一种自然的人性自私自利论。
韩非人性论的形成原因社会现实的影响。
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各国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侵犯争夺,道德准则荡然无存,韩国的没落加上君主的无能,韩非富国强兵的主张终不被采纳。
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一方面,王权衰弱,土地使用权下移,土地私有制得到承认,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通过占有更多的土地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另一方面,战国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王公贵族对财富的贪婪急剧膨胀。
另外,社会下层民众在货币财富的召唤下,从事商贾、争为技艺之风日盛。
商品货币经济对传统社会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是韩非以利害———交换关系来定义社会关系的社会根源。
思想观念的熏陶。
首先,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不可避免地受到法家前期代表人物的影响,法家历来主张人性好利。
商鞅说过“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容,此民之情也”,他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驱动力都是利益,于是韩非做出了“( 人) 皆挟自为心”的论断。
其次,韩非在继承并改造其师荀子的人性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论观点,他透过“性恶”的表象,从唯物的观点更进一步地看到了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要受到物质利益的支配,从而得出人性自利的观点,又以此为基础来考察一切社会关系。
韩非的人性“自为”论韩非提出人性自私说。
他认为: 人生而好利,物质利益关系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社会关系,人都是利己而不愿利人的,并且人的这一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他在《解老》篇中说道“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 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欲利之心”,从人的生理机能入手,认为正是人的生理上的需求以及生存需要造就了人自私自利的本性。
韩非子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
韩非子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作者:杨涛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1期摘要韩非子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思想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其人性论思想。
他吸取了商鞅、慎到和荀子等人的人性论观点,建立了人性自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
韩非的人性论以好利为出发点,以得利为归宿。
以个人的利益作为轴心,是其人性论的基本特点。
他提出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因人情”的思想主张是以其对人性的认识为依据的。
本文通过对其人性论的分析,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指出其对当代社会管理以及依法治国方便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韩非人性论当代价值作者简介:杨涛,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1-276-02一、韩非子人性论的主要内容韩非子的人性论观点源于商鞅、慎到和荀子等人,他把这些人的某些观点结合起来,以超越善恶评价的思维模式,用比较客观的、现实的态度分析人性,建立了人性自然论。
他的人性论有别于性恶论。
韩非是法家人性自利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趋利避害的,只有“利”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群合作的唯一力量,他强调只有物质利害关系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社会关系。
一方面,韩非子认为人性是自私自利的,人性好利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无所谓善恶。
“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欲利之心如同人不吃饭就不能生存一样,都是人的本能。
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无非是个人的利害关系,无不表现人的自利性。
他说:“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
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卖,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在韩非看来,主雇、君臣、夫妻甚至父母子女之间都是以各自之间的利益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的。
甚至于社会奉为神圣的、有着血缘关系的父子之间也不例外。
韩非法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韩非法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韩非法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韩非是战国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集大成者,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后世又称其韩非子,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韩非法治思想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前来阅读了解。
一、韩非"法治"思想概述(一)韩非"法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韩非生活在由诸侯割据向大一统的君主集权制过渡的时代。
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变革、政治结构的深刻变化和思想文化的繁荣对韩非法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1.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政治格局的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井田制逐渐瓦解。
与私田相适应的封建生产关系萌芽,地主经济逐渐发展,地主阶级为保证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运用自己的实力和权力改革传统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观念。
2. 政治上:宗法分封制的动摇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旧体制不断瓦解,与之相适应的新体制逐渐产生。
西周时期,以周王为代表的奴隶制阶级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宗法分封制。
进入春秋战国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出现。
随着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血缘关系日益疏远,分封制度实际上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3. 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政治结构的调整,使得当时各派思想家对此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引起思想领域的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第一个特别辉煌灿烂的时期。
当时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诸子学说都见解独到。
身为王室公子的韩非有机会广泛了解当时社会各个学派的各种思想。
因此,他的思想深受各个学派的影响。
(二)韩非"法治"思想的内容1. 法术势相结合韩非的思想亦是在广泛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
韩非糅合了前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的思想,创立了自己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
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篇: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
他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法学、哲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给人以很多的借鉴和启迪。
一.韩非奉行法治的优越性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喜谈道德,忌讳刑法。
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下,韩非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倡导依法治国,韩非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阐明其合理性,为法治思想扫除心理和思想上的障碍。
韩非所有的法治思想的理论出发点是法制,他认为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正确选择甚至唯一出路。
对于这个思想前提,韩非做了说明。
(一)道的无为与依法赏罚蕴含了法治的正当性韩非认为,人要图谋远虑、功成名就,就必须效仿道家的虚静”无为” ①。
(“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
)他告诫君主,携带喜恶之心对待百姓只能引来麻烦而事与愿违,达不到治国的目的;治理国家应不存喜恶之心,推行法治、依法赏罚。
(二)人的自私自利推导出了法治的必要性韩非从人性的角度论证说,统治天下、治理国家应遵循人性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情况。
那么,什么才是人性的本来面目呢?韩非指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
”(《韩非子·心度》)“好利恶害,①源于“《韩非子》与道家”一贴来自国学数典论坛数典研究(原创文章、不发布书籍)发表于2010-12-29 16:50:30 本帖最后由抱真子于2010-12-31 12:45 编辑夫人之所有也。
”(《韩非子·难二》)在韩非看来人不仅好逸恶劳、天生懒惰,而且自私自利、勾心斗角。
对于本性如此的人,若不用法加以惩治,必然发生混乱;如果依法赏罚,则迎合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法的功效性伸张了法治的合理性韩非强调法术的功效性,他指出,实行法治,暂时痛苦却可以长久得利;实行仁道,苟乐而后患无穷。
从韩非人性观的视角下浅谈其“法、术、势”对当代价值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4从韩非人性观的视角下浅谈其“法、术、势”对当代价值曹 惠【摘 要】关于对于的人性探讨历来不断有争议,特别是在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态势。
各派各家都提出自己对此问题看法,但是主要有做出道德评判的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韩非虽然是作为荀子的弟子,但是在人性方面和自己老师稍微不一。
韩非基于自己对人性的认识,提出治理社会的“法、术、势”相结合完备和紧密相连的系统,以其对其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韩非 人性观 法 术 势韩非作为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也是法家其大成者。
他是一个愤世嫉俗之人,目睹国家衰亡,自己的谏言又被拒绝,失望之余只好埋头著书,写了十余万言的惊世佳作,那就是《韩非子》。
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称:“半部《韩非子》治天下”,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秦始皇在偶读到《孤愤》、《五蠹》时,觉得与韩非相见恨晚,找到千里马,但也没有改变千里马韩非的悲剧状态,但是韩非留下《韩非子》所建构出来的国家状态和体制,被千古一帝秦始皇所实践和建构,同时他所倡导的完整和完备的政治思想体系,被后世不断实践和应用。
本文就从韩非对于人性认识,在其对法家前辈的思想继承下发展起来政治思想,吸收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申到的势,所建构起来“法、术、势”三者之间相互平,同时各司其能,从而为制定社会规范提供理论基础和范本。
一、韩非的人性观说到韩非的人性观,还要追溯韩非受教老师荀子。
当时对人性的探讨主要集中两个相对立的方面,一是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他认为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只是说后天可能受环境的影响,出现了性格差异性。
所以他比较看中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所以才有了“孟母三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强调环境对其性格影响重要性。
二是以荀子为代表,就认为人的欲望和趋利避害的本能是作为人性的内容,韩非作为荀子弟子,受教于荀子,自然接受荀子人性观,受其影响。
韩非的“人性自利”论及其现代意义
韩非的“人性自利”论及其现代意义于慧芳【摘要】韩非认为人性是自利的,他从当时社会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论证了这种人性学说;这种自利的人性论尽管犯了以偏赅全的方法论上的错误,但却是在私有的市场经济中的典型表现。
人性自利的思想为我们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打破传统的耻于言利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为社会提供因情治理和依法治理的举措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Han Fei argued that egoism is by human nature and his argument was based on all kinds of social relations in his contemporary times. Although this egoism by nature theory was erroneous due to biased methodology, it is a typical phenomenon in privately-owned market economy. Egoism by nature theory is in a measure beneficial for overcoming the common shame about enunciating about self-interests, forwarding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dvocating measures of administrating on the basis of sense and legislating.【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韩非;人性自利;因情治理【作者】于慧芳【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马列理论教研部,河南洛阳471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6.5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人皆挟自利心”的人性学说,在“人性自利”的基础上构建了“因情之治”的治国之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B2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424(2019)04002905 DOI:10.19576/j.issn.1008-5424.2019.04.005
SociologicalExplanationandPracticalApplicationofHan Feizi’sTheoryofHumanNature
GaoXiali
(SociologyCollege,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City,200000)
Abstract:HanFeizi’stheoryofhumannatureisthebasisforhisthoughtsinpoliticsandlaw.Hisexplanation abouthumannatureisessentiallydifferentfrom thatofConfucianism andTaoism,yetthereexistscertaininvisible connectionlikenumerousthreadsstretchingbetweenthem.Asthegreatmasteroflegalisttheory,HanFeiziab sorbedtheviewofhumannatureproposedbythepredecessors,andwiththeobjectiveandrealisticattitudeofvalue neutrality,hecarriedouttheanalysisabouthumannaturebeyondthemodelofbinaryoppositionbetweengoodand evil.Hepointsoutthathumannaturehasitsinherentutilitarianaspect———“peoplealwayslovebenefitandavoid thedamage.”Thesocialrelationshipbetweenonepersonandanotheralwayshastheinterestasitsaxis,nomatterit isinthefamily,betweenthemonarchandhissubjects,orintheenterprises.
(一)社会历史环境 在韩非子所处的历史时期,宗法制的地位逐渐 式微,集权制占据了社会的主体地位,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在政治方面,频发的 战争加剧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土地等资源 成了战争 的 最 终 目 的,弱 肉 强 食 才 是 生 存 的 王 道。
在经济方面,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增长速度超过 了生产的增长速度,财物金钱相形之下便显得短缺。 尽管人们努力劳作,所得到的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所 以人们要进行争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 人口较多与财物短缺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道德出现 退化,在孔子和孟子眼中的人性本善也因时代的变 迁而逐渐消失,形成了一种所谓的以利为中心的人 性观点,人们不遗余力地暴露出自己好利恶害的本 性。在个人思想方面,为了自己而活、追求自己价值 实现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 自我为中心。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这种思想表现
第 21卷 第 4期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Vol.21 No.4
Hale Waihona Puke JOURNALOFHUANGHES&TCOLLEGE
201Ju9l.年20179月
韩非子人性论的社会学解释与现实应用
高夏丽
(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000)
摘 要:韩非子人性论思想是其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的基础。他对于人性的解释与儒家和道家 既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在吸收前人关于人 性论的观点之后,以一种客观、现实的价值中立态度对人性做出了超越善恶二元对立的模式分析。 他指出,人之本性与生俱来是一种功利思想,“人之为好利恶害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以利 益为轴心的,不论是在家庭、君臣、企业之间都是如此。
Keywords:HanFeizi;theoryofhumannature;theoryofevil;aspirationformaterialgain;immoral
一、韩非子人性论的由来 韩非子的人性论起源于商鞅、慎到、荀子等人,
在对前人的 观 点 进 行 总 结 后,建 立 了 他 自 己 的 “人 性好利论”。韩非子人性论的形成受到很多方面的 影响,包括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思想环境。
(二)文化思想环境 人性论是先秦诸子政治学的基石,大体上可分 为三个流派:一派以孟子为代表,主张性善论;一派 以荀子为代表,主张性恶论;一派以告子为代表,对 人性不做任何先验性的价值判断,认为人性是中性 的,没有善恶之分。韩非子人性论的思想在受到前 人的影响之下,形成了自己的“性好利恶害论”。 韩非子师出荀子,其思想受到了荀子的极大影 响。在荀子看来,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 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荀子将这种欲望的满 足作为人性之根本。“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 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 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①因此,人的“好 利”的 本 性 与 伦 理 道 德 对 立 起 来,最 终 得 出 人 性 “恶”的价 值 判 断。 韩 非 子 继 承 了 荀 子 以 利 为 欲 望 的人之本性 的 观 点,认 为 “好 利 恶 害 ”是 人 的 本 性。 但是,与荀子 将 人 性 定 义 为 “恶 ”不 同,韩 非 子 并 没 有将人性的善与恶纳入讨论的范围之内。这种思想 与韩非子经验主义认识论有着根本的联系。他强调 要用经验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这一点从他所 举的案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论证,例如医者、匠人成 棺、舆人造车等。也就是说,他主张通过感觉器官和 外界接触得到真实可靠的感觉材料,以此掌握事物 的道理和内涵。 二、韩非子人性论的社会学分析 (一)人性论、环境论与人的社会化 一个社会 的 文 化,受 到 当 时 社 会 环 境 的 影 响。 同样的,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思想也与当时的社会环 境息息相关。古人看轻财物,是由于财物太多,并非 人性的仁慈;今人争夺财物,是由于财物太少,并非 人性的鄙恶。与韩非子的这种观点相类似的是 20 世纪存在的环境论。这种观点不承认人性具有天生 善恶的抽象道德性质,而只认为人性的善恶由他所 处的环境来决定,即只承认具体的人性,不承认抽象 的人性。韩非子的人性论认为外界的形势发生变 化,人的内心也要发生变化,这是一种理性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8-12-20 作者简介:高夏丽(1994—),女,河南周口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消费社会学。
30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最为明显 的 就 是 “士 ”。 他 们 在 各 个 国 家 之 间 进 行 游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 想而不是单纯地想要说服哪一个国家,在高尚的情 操背后隐藏的是个体唯利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