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学案

《祝福》学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4.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难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一、导入

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二、关于鲁迅: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

1918年5月在《新青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和《彷徨》。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三、时间背景:

《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

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四、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明确: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五、情节:

1.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本文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倒叙

作用

(1)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3)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以什么为线索

明确:我的见闻。

3.列出情节提纲

一般情节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明确: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六、人物: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明确: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

2.主人公是谁?

3.作者是如何刻画祥林嫂这个人物的?

我们知道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

第一处:初到鲁镇。

4.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1)第一次肖像: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生活艰辛、善良、安分.温顺,祥林嫂

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

(2)、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3)、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第二处:再到鲁镇。

5.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1)第二次肖像: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说明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

6.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还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