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如何在资本市场争夺掌控公司的控制权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频频发生。
控制权争夺的背后,是各方势力的角力和博弈,牵涉到利益的分配、公司治理、管理层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及影响,以期为相关各方提供参考和建议。
1. 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通过控制公司和对公司的决策产生影响,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股东希望通过控制公司来实现自身投资回报,而管理层则希望通过控制公司保持自身地位和权力。
对公司业绩和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投资者也会通过争夺控制权来获取更多利益。
2.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机制不够完善,对控制权的实际控制者存在模糊和混乱的情况。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各方势力之间的争夺和拉锯,从而对公司经营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3. 市场环境变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动,一些公司在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上出现分歧,这就需要通过控制权争夺来决定公司的方向和未来发展。
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会促使各方争夺控制权以保护自身利益。
二、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形式1. 并购重组一种常见的控制权争夺形式是通过并购重组来获取公司的控制权。
通过收购股份、合并重组等方式,控股股东可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
而被收购方则可能通过增发、策略性投资等手段来防御控制权的流失。
2. 股东大会争夺在一些公司中,控制权的争夺会在股东大会上展开。
不同股东集团之间将通过拉票、投票权争夺等方式来争夺公司的控制权。
3. 资本市场操作一些控股股东会通过资本市场操作来增加或减少自身的股权比例,以达到对公司控制力的增强或削弱。
4. 法律诉讼在一些争夺事件中,各方之间会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以期获得对公司控制权的支持。
1. 公司治理问题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常常伴随着公司治理问题的暴露和加剧。
争夺过程中不同方势力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来获取控制权,从而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产生负面影响。
创始人如何“4招”拿下公司控制权
创始人如何“4招”拿下公司控制权拥有公司控制权对于创始人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能够对公司的决策和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想要获得公司控制权并非易事,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四个有效的招数,帮助创始人拿下公司控制权。
1.保持创始人地位并树立权威作为创始人,要积极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并保持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通过持续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领导才能,树立起在公司中的权威地位。
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员工和投资者的尊重,还能够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创始人还需要制定明确的公司愿景和价值观,让员工和投资者共同认同和追随。
2.控制公司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控制权归属的关键因素。
创始人需要依靠自己的资金或者与投资者的谈判能力,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股份来决定公司的命运。
这包括出售额外的股份来筹集资金,并在合同上明确规定自己的投票权和决策权。
同时,创始人还可以通过持股比例的手段,与其他投资者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保证自己在公司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3.建立稳固的利益集团为了争取控制权,创始人可以与其他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建立稳固的利益集团。
这可以包括一些对公司有投资的个人或机构,以及其他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
通过与这些人合作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创始人可以增加自己在公司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并提高自己争取控制权的成功率。
4.确保合法合规在争取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创始人需要始终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可以通过与律师合作,在合同和法律条款上进行精确的规划,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此外,创始人还需要遵守公司治理的规定,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公司的利益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只有确保自身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创始人才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来争取公司控制权。
总之,想要拿下公司控制权,创始人需要通过保持创始人地位并树立权威、控制公司股权结构、建立稳固的利益集团,以及确保合法合规来实现。
管理层掌握公司控制权的4个方法
管理层掌握公司控制权的4个方法1.收购控制权:管理层可以通过股份收购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增持已有的股份、购买其他股东的股份或者发起全面的收购来实现。
当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股份时,他们就可以通过掌控公司董事会的选举和政策决策来实际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2.财务杠杆: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来增加自己的股份。
财务杠杆是指通过借债来进行投资,并使用所购买的资产作为抵押来获取利润。
如果管理层使用财务杠杆来购买公司的股份,他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增加公司的控制权。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风险,如果借款无法偿还,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危机。
3.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层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股权激励计划是指向管理层提供股份或股票期权作为激励的计划。
当管理层获得股份或股票期权时,他们将有动力提升公司的绩效,从而获得更多的控制权。
这种方法可以激励管理层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贡献更多。
4.兼并重组:管理层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获得控制权。
兼并重组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公司合并为一个新的实体,或者将两个或多个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重组。
通过兼并重组,管理层可以以各种方式扩大自己的控制权,例如通过并购扩大公司规模、通过合并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等。
然而,兼并重组可能面临法律、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仔细规划和评估。
以上是管理层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四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和风险,管理层在选择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目标、资金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并确保能够取得股东的支持和合法的监管审核。
同时,管理层在获取控制权后,应该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导向,合理运用控制权,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争夺公司“控制权”(最后一点最关键)
如何争夺公司“控制权”(最后一点最关键)要争夺一个公司的控制权,需要一系列策略和行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实现这一目标。
1.研究目标公司:首先,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掌握公司的历史、财务状况、产业地位、股东结构等信息。
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战略计划和关键决策,以及任何潜在弱点和机会。
2.民意调查:了解公司的股东情况非常重要。
通过民意调查或与股东交谈,了解他们对公司的看法和愿望。
这有助于确定能够赢得股东支持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3.股权收购:通过购买大量股票来增加对公司的控制权。
这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或与大股东私下交易来实现。
如果您计划收购控制权,确保您的收购计划符合当地法规,并充分评估收购的成本和风险。
4.联合行动:与其他对目标公司有兴趣的股东合作,共同争夺控制权。
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共同讨论和制定策略,增加争夺成功的机会。
但同时要注意确保联合行动的稳定性和共同利益。
5.提议新管理团队:提出一支由您信任的管理团队组成的新管理层。
通过强调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执行能力,突出团队的能力来说服股东支持您的提案。
6.行为干预:如果需要,可以采取行动干预公司的运营,以争取更大的控制权。
这可能包括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提议重要决策、提名自己或支持者担任公司董事等。
7.证券法律合规:在整个争夺控制权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守当地和国际的证券法规。
确保所有行为符合法律要求,避免面临法律责任和不良后果。
最后,争夺公司的控制权是一个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的计划和准备。
成功将取决于您对市场和公司特点的准确了解,以及与股东、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合作关系。
创业团队如何在资本市场争夺掌控公司的控制权
创业团队怎样在资本市场抢夺掌控公司的控制权模式一:管理层收买( MBO)股权过于分别的公司,极有可能被管理层收买股权。
实行MBO以前,新浪的股权相当分别,因为股权分别性公司着重短期利润,无人敢对长久利润负责。
2009 年末,新浪 CFO余正均、 COO杜红、总编写陈彤、无线业务总经理王高飞、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以及 CEO曹国伟,共同出资在英属维尔金群岛注册了新浪投资控股公司,以 1.8 亿美元的价钱,购置新浪约 560 万一般股,由此在新浪持股比率达到 9.41%,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
“增持的目的是完全解决新浪股权分别的历史问题,增强管理层关于公司的控制权。
”曹国伟的看法说了然管理层收买带来的利处。
融资设计是MBO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当前国内的融资市场远未成熟和规范的前提下,国内的融资设计和外国差异很大。
当前国内 MBO的融资方式主要有 3 种,见下页图 1—图 3。
但是,经过 MBO进行歹意收买,常常会以失败告终,如 1988 年美国 RJRNabisco公司收买案。
当时,以 CEO罗斯 ?约翰逊( Ross Johnson)为首的管理层看到公司被市场严重低估,出现谋利时机,希望经过收买获取潜伏的利润空间。
当企图经过收买侵犯股东和职工利益时,罗斯 ?约翰 MBO计划的失败也就不以为奇了。
模式二:引入外来资本引入外来资本抢夺控制权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外来资本直接购置股份,如 VC/PE,欧肯资本副总裁范卫强流露了一个业内著名的事例: 2007 年,某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部分要分拆一部分股份,这部分业务属于机器零零件,在中国属于细分行业前三名,经营状况优秀,现金流非常稳固。
因为不是公司主业,公司希望让出控股权,于是找来一个财务公司作为中介,财务公司的总经理以为价钱很廉价,固然他不是管理层,可是看到有益可图,与跨国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商定在某个限期以前,只需融到资本,就由该财务公司独立购置40%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甚荒唐,到头来为他人作嫁衣裳”—4招教会创业者掌握公司控制权!
从“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万科”创始人王石,再到形形色色的公司创始人,纷纷在夺取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败北,而痛失自己的“王朝”,被至于权利核心之外,没有了昔日大权独握的豪气,只能冷清清当个“富家翁”。
没有任何一个创业者希望自己苦心创立的结晶,到头来却成了他人的嫁衣裳。
更可怕的是公司在别人的带领下偏离了自己最初的设想,最令人绝望的还是“梦想”的破灭。
那么如何在融资过程中,掌握公司控制权,让其按照自己设立的轨道前行而不产生偏离,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就成为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关心的头等大事。
除了注意控制融资节奏和股权出让比例外,还要注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对公司的控制权进行把控,包括:股权层面、董事会层面、经营管理层面以及对产品和人的控制权。
1股权控制权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股权对控制权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因为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的权力机构,拥有对公司的终极控制权。
股东大会常常对公司的重大事项具有决定权。
如:修改公司章程、融资决定和董事会任命等。
控制股权可以通过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两种方式来实现:在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持股达到67%,也就是达到三分之二,公司决策权基本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
如果实在没有能力掌握那么多的股份,那你至少要拥有51%的股权;而相对控股权往往需要公司创始股东为持有公司股权最多的股东,与其他股东相比可以保持对公司的相对控制力。
2董事会控制权虽然股东大会具有决定公司命运走向的最高权力,但公司的日常经营却是由公司董事会来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公司很少需要开股东会,所以也很少通过股东会的控制权来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只是在重大事件(如:修改章程、进行融资)的时候才召集一次股东会,或者要求股东签署决议等文件。
所以,如果控制了董事会,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核心创始人可以占有公司董事会的大部分席位,以保障决策效果和决策效率。
如果创始股东的股权被稀释的比较厉害,创始股东持股比例比较少的情况下(比如10%以下),通过股权层面的设计和安排通常可能很难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1、公司治理: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确保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董事会成员的选择、股东大会的召开以及管理层是否遵守了公司章程等。
2、法律问题: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时,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这可能涉及到反垄断法、证券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
此外,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诉讼或仲裁等问题。
3、财务问题: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时,必须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
这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详细信息,以及公司的债务情况等。
4、管理层的问题: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时,必须评估管理层的素质和能力。
如果管理层存在不当行为或不履行职责的情况,可以考虑更换管理层或者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大股东是否能有效控制管理层?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的问题。
近年来,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争夺案例引起了广泛,为我们提供了探讨这一问题的现实背景。
关键词: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管理层、大股东国美电器,作为中国著名的家电零售企业,其控制权争夺战引起了广泛。
这场争夺战涉及到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战略布局以及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的权力博弈。
自2016年以来,国美电器因创始人黄光裕和现任CEO的权力争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纷争。
这场争夺导致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业务布局陷入混乱,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国美电器的大股东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投资回报。
在控制权争夺战中,大股东通过行使投票权、提出重组方案等方式,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制衡,确保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符合他们的利益。
然而,管理层对大股东的制衡并非完全无力。
在国美电器的例子中,CEO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和公司的稳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包括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股东的影响力,并为国美电器带来了业绩的提升。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成为了许多投资者和企业家关注的重要话题。
掌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不仅可以对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决策的方向,还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呢?本文将从投资者角度出发,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 收购股权收购股权是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种常见方式。
投资者可以通过向股东发起公开或私人收购的方式,逐步积累股份,直至掌握足够的股权比例。
为此,投资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和估值状况,选择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进行收购。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投资计划和策略,合理安排资金和时间,在市场中稳步推进。
2. 联合行动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通过联合行动,投资者可以集中力量,共同合作,实现更大规模的控制权争夺。
联合行动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确保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和保障。
此外,联合行动还需要达成一致的目标和战略,确保在争夺过程中发挥协同效应。
3. 强力介入当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愈发激烈时,投资者可能需要采取更加强力的介入方式。
强力介入主要包括通过发起举报、投诉或提起诉讼等手段,揭示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和不公平行为,引起社会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这种方式虽然风险较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为投资者争取更多的利益,并改变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格局。
4. 打造强大团队要想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包括具有丰富经验的投资者、律师、财务顾问、行业专家等,各方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团队的成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分析能力,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建议。
5. 策略布局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需要有明确的战略布局。
投资者应该从公司的治理结构、股东构成、业务发展等多个角度入手,分析目标公司的弱点和潜在机会,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
在布局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时间、资源和风险的因素,确保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战略目标。
上市公司的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方案
上市公司的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方案公司创始人不仅要关注经营,做大做强公司,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掌控公司的控制权。
否则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核心创始人为实现基业长青,通过股权、表决权、提名权、任命权、公司经营管理权等方式对公司进行合法掌握与支配的权利,即对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拥有实际上的决定权。
公司控制权设计即是股权设计律师等专业人士基于《公司法》、《合同法》的系列规则,在公司运行框架内为满足这一目的进行的制度性设计。
在2016年度的商战中,与王石相关的宝万之争,事情的原委是,深圳宝能多次通过二级市场-深交所购进买入万科A股票,最后超过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万科公司实施反收购,最后恒大地产把自己的股票转让给深圳地铁,深地铁成为万科的最大股东而结束了创始人团队保护公司控制权的“万宝之战”通过“宝万”股权之争我们要清楚,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久的命题,本文仅就管理层如何保持其对公司的控制力进行简要分享。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多家公司的实际管理运作经验,管理层创始人团队控制公司控制权现有以下六种方法。
一、增资扩股增资扩股系指企业向社会募集资本金,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因此增加股份、发行股票,新股东投资入股或原股东增加投资扩大股权的行为。
公司实施增资扩股,管理层就有投资的机会,同时也就有机会扩大持股比例,增大自己的股权比例,从而达到控股的目的。
1、通过定向增发扩股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时,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日市价均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认购后变成控股股东或拥有实际控制权的36个月内)不得转让。
公司可以通过公司章程和《公司法》相关规定,形成公司的定向增发的公司决定,向自己的管理层,或者管理层控制的公司定向增发自己公司的股份,以此来增大管理层的股份,增大管理层、创始人的股权比例,达到控股的目的。
准备创立一个公司,三个人合伙,怎样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力?
准备创立一个公司,三个人合伙,怎样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力?初创企业的老板往往会因为对股权分配的一知半解,或者碍于面子,或者出于骨子里的江湖义气,忽视人性的两面性,或者不了解人在不同的阶段想法是会变的,而使自己在合作中失去对自己所创企业的主导权、控制权,给别人做了嫁衣或者给别人养了孩子,自己辛苦打拼的企业到头来却不能自己说了算。
这种结局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中却常有这样让人窝心的例子。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抛开人性去想象一件事情的走向,特别是涉及到各自利益的时候。
人性中不可能都是美好、善良和利他精神,贪婪和自私是谁都绕不开的天性,生命的旅程就是人性中善与恶、利他与利己的交锋与博弈,正是因为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人性,所以才有必要设计出好的制度来扬善抑恶,让制度来保证人能走在人性美的道路上。
在创业合作中,牵扯最多的就是利益和权力,所以更需要根据人性原则来设计合作的方式和步骤,保证自己在合作中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既利己又利他,这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通常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先成立公司再找人合作、先成立公司再找投资人、利用股份期权等。
先成立公司再找人合作现实中,往往有人在准备成立公司的时候就拉人入伙,感觉这样心里踏实,一是不至于孤独,二是资金有保障。
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创业者就会本能地认为需要两个人平分股份,或者给合伙人至少49%的股份,不然会于心不忍,或者感觉面子上过不去,而合伙人也会理所应当认为自己要拿到一半的股份,如果给少了,就会胡思乱想,埋下隐患,合作的基础不稳,创业者很容易失控。
这是最糟糕的一种股权结构,我在《创业老板,你被股权困住了吗?》(见本刊2014年第6期,总第521期)一文中对“两人合伙忌股权均分”有过论述。
如果创业者在公司成立两三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以后再找合伙人,那么同样的投资额度,创业者给合伙人30%或者20%的股份,让合伙人担任副总等,合伙人就比较容易认同,这样,合作的基础就相对稳固,创业者也比较容易始终保持控制权。
公司创始人如何把握公司的控制权?
公司创始人如何把握公司的控制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必然在分配上会产生种种利益冲突。
许多创业团队因为股权架构设计混乱而导致团队分崩离析,创业失败。
创业团队应该如何做好股权架构,才能更有利于做大蛋糕?对于股权问题,应区分好两个概念,采用治理(Control),而不是管理(Management)。
公司日常的管理虽称为运营(Operation),但公司的治理其实更偏向对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层面的把控,每个创始人不仅要对公司运营有所了解,资本运营、商法、公司法等治理难点也应有深度的理解。
01公司治理的核心逻辑是控制公司并有效治理公司产生的核心原因是为解决投资人风险、运营者风险隔离,解决有限责任问题。
两大矛盾公司治理的第一个根本矛盾是:公司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之间的矛盾。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如、代理人成本、职业经理人成本、出资者与出资者风险不匹配等问题。
易导致债权人对公司的把控不够,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1994年海底捞成立时,张勇与施永宏各占50%股权。
待到2007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施永宏转让15%股权于为公司发展经营贡献更多的张勇,而没有通过占有公司更多股权在榨取公司的剩余价值。
使控制公司者与索取公司价值者相匹配。
公司治理的另一个根本矛盾是:信任不传递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矛盾。
信任不传递可以通过合约协议等法律措施解决,信息不对称则可通过股东会、董事会、强制查账权等方式解决。
十二项功用公司核心的战略意义围绕股权产生。
公司股权的十二项功用包括:财产收益权、人事任命、重大事项决策权、剩余价值索取权、对外代表权、公平救济权、解散权、荣誉权、缔约权、运营权、对外融资、激励人心。
其中,公司的人事任命、重大事项决策等权利都是基于控制权产生。
公司的荣誉权一半为公司创始人或法人获得(如国家五四奖章);只有对公司有控制、持续投入者才能享受缔约权;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又延伸出公平救济权、财务公开、信息公开等权力。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上市公司控制权是指某个股东或一组股东对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权力。
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和策略,下面将介绍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般步骤和一些常用策略。
一、确定争夺目标首先,需要确定争夺的上市公司目标。
此目标应该是一个有潜力且价值较高的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以及稳定的股东结构。
同时,还需要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股东背景、管理层实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二、购买股份一般情况下,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需要购买该公司的股份,以提高自己的持股比例。
购买股份的途径可以是公开市场交易、私下协商以及通过达成股份收购协议等。
购买股份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并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和方式。
三、与其他股东协商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与其他股东展开协商和合作。
可以根据自身利益与其他股东形成利益共享或利益分割的关系,以增加自己在公司中的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持其他股东的股权来争取他们的支持。
四、发起股东提案股东提案是一种通过股东大会投票来影响公司决策的方式。
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种常见策略是通过发起股东提案来引导公司发生变革。
在发起股东提案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争取其他股东的支持。
五、动用法律手段在一些情况下,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可能需要动用法律手段。
比如,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追究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并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利益。
在使用法律手段时,需要明确法律规则和程序,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六、收购公司股权如果购买公司部分股权无法实现控制权的转变,可以考虑收购整个公司。
通过收购公司股权,可以直接掌握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权力。
收购整个公司需要谨慎考虑经济实力和市场风险,并制定详细的收购计划和策略。
七、争取监管部门支持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如果可以争取监管部门的支持,将对成功争夺控制权起到积极作用。
可以通过合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为自己提供合法合规的基础,争取监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公司控制权安排与争夺
公司控制权安排与争夺作者:来源:《家族企业》2020年第04期资本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获得资本青睐的企业很容易实现从“累加式增长”到“倍增式增长”的转变,从而实现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对于企业创始人来讲,资本市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通过设计并讲述高成长性的故事,从而获得高溢价倍数的股权融资,找到便宜的钱。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成熟的投资人在保障自己的利益、控制风险和分配剩余索取权这三个方面功底是非常深的。
为了保护自己投入资金的安全,投資人在给出高溢价倍数的同时,会向创始股东索要与其股份比例并不相称的控制权,如董事会席位、累积投票权、一票否决权、对赌协议、业绩承诺、领售权等。
而资本市场对于大多数企业创始人来讲,是一个陌生的战场。
由于对低成本资金的渴望,加之对资本市场规则的不熟悉,以及对企业自身能力的高估,使得中国企业在借力资本市场的时候往往出现三种悲催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公司还没有IPO,企业创始人就出局了,如俏江南的张兰和1号店的于刚等;第二种情况是企业IPO成功了,但是企业创始人也出局了,如新浪的王志东等;第三种情况是企业上市了,做得还不错,在行业或细分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由于股权分散,在资本市场上遭遇恶意并购,有人要抢企业的控制权,创始人很郁闷,如万科的王石。
对于资本市场上的控制权争夺,企业创始人也没必要恐惧和害怕。
各路资本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在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提升了公司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在资本市场上,公司已经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同时自身也成为可交易的商品,公司的价值被资本挖掘得淋漓尽致。
资本对超额利润的渴望,驱动着企业对创新成长的追逐。
对于企业创始人来讲,要在控制权争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好控制权安排与争夺的各种方法。
要想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控制权安排与争夺的最终胜利,企业创始人必须同时做好三件事。
首先,对人性要有正确的认识,利用博弈获得共赢结果,这是资本市场上所有成功交易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其次,利用股权结构设计、投资条款清单、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武器在顶层设计上做好制度上的预防,这是控制权安排与争夺实践的关键;最后,企业创始人的政治智慧决定着能否获得控制权争夺的最终胜利。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一:引言在商业世界,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控制权的获得和保持对于投资者和管理层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公司的决策和发展方向。
本文档将为你提供详细的步骤和策略,以帮助你成功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二:调查研究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之前,你需要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以了解该公司的经营情况、股东结构、管理层情况以及潜在的合作机会和威胁。
以下是你需要进行的调查研究步骤:1. 公司背景调查: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销售额、市场份额、竞争情况等。
2. 股东结构调查:查找公司的股东名册,并了解每个股东的持股比例、投票权和涉及公司决策的重要角色。
3. 管理层调查:研究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包括董事会成员、高级执行官和关键管理人员的履历、背景和业绩。
4. 合作机会调查:了解公司是否有可能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以增加市场份额、提高业绩和实现战略目标。
5. 威胁调查:评估可能阻碍你争夺控制权的因素,包括竞争对手、行业趋势和政策变化等。
三:策略制定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一个针对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策略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策略的细化:1. 股权收购:购买公司的股票以增加你在公司的股权比例。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购买、私下交易或收购其他股东的股权来实现。
2. 改变董事会:争取在公司董事会中获得席位,以便对公司决策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可以寻求与其他股东联盟,共同推选自己的代表进入董事会。
3. 投票权整合:与其他股东合并或达成协议,以整合投票权,并在关键决策上形成联盟,以增加对公司的影响力。
4. 与管理层合作:与公司管理层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的利益,确保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可以与管理层一起制定战略计划,实现共同的目标。
5. 法律手段:如果必要,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争夺控制权。
例如,通过诉讼或取得临时禁令来阻止公司进行某些决策。
四:行动计划将策略转化为实际行动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像一场没有硝烟但激烈无比的战争。
咱先来说说啥叫上市公司控制权。
简单讲,就是谁能在公司里说了算,谁能决定公司的大方向、大决策。
比如说,公司要搞个大投资,是往东边走还是往西边走,控制权在谁手里,谁就有拍板的权力。
那怎么争夺这控制权呢?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第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增持股份。
比如说,你原来在公司的股份不多,说话不顶用。
那你就想法子多买公司的股票,买得多了,话语权自然就大了。
我就知道这么一个事儿,有个老板特别看好一家上市公司的前景,偷偷地在股市上一点点买股票,神不知鬼不觉的,等公司其他人反应过来,他已经成了大股东,一下就掌握了控制权。
不过这可不容易,得有大把的钱,还得瞅准时机,不然买贵了可就亏大了。
第二种方法是联合其他股东。
有时候单靠自己增持股份不太现实,那就得拉拢其他股东。
比如说,你跟几个大股东关系好,大家一起商量,达成共识,一致行动,这样力量就大了。
这就像拔河比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把控制权拉过来。
我还听说过一家公司,几个小股东本来没啥影响力,但是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联盟,和原来的控股股东对着干,最后还真成功了。
还有一种办法是从公司管理层入手。
如果能把公司里那些关键的管理人员争取到自己这边,那也能增加争夺控制权的筹码。
比如说,你给那些高管更好的待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愿意跟着你干。
就像有个公司,新的争夺者给高管们承诺了高额的奖金和股权激励,不少高管就倒戈了,最后控制权就易主了。
但是争夺控制权可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里面的困难和挑战可多了。
首先,法律这道关你得过得去。
不能搞那些违法违规的手段,不然就算抢到了控制权,也得吐出来,还得吃官司。
其次,市场的反应也很重要。
要是争夺控制权的过程太激烈,公司的股价大起大落,投资者信心受损,那对公司的发展可不利。
而且,就算你成功争夺到了控制权,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
争夺控制权5大模式
争夺控制权5大模式1. 勾心斗角模式勾心斗角模式是一种通过争夺控制权的方式,通过各种手段和技巧,来获取对公司或组织中心决策者的掌控。
这种模式通常是由一些聪明、狡猾的人采用的,他们善于利用别人的弱点,对他们进行操纵。
勾心斗角模式常常以制造苗头开始,诱导某些人发起攻击,挑拨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得团队内部出现分裂。
在这个时候,聪明的人会趁机出现,向着团队的一个方向引导思路,来获取更多的权力和控制权。
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容易引起众怒、招致反感,从而失去其他团队成员的支持,最终导致自己被孤立。
2. 统领一体模式统领一体模式就是将控制全面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这个人负责公司的全部决策。
这种模式通常被用来应对团队中的管理混乱和调动不利等问题,使得团队中的决策可以更加专业化、高效化。
然而,由于权力高度集中,经常造成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导致团队中的人力资源浪费、心理不平衡等问题。
同时,如果这个统领决策失误,也会导致团队的不顺利,甚至是失败。
3. 协作共赢模式协作共赢模式重视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思维和贡献,了解他们的能力和长处,并将这些能力和长处合理地分配在团队中。
每个人的决策有一定的权重,任何一个人在决策上的发言都很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协作共赢模式下,团队成员不会以个人的利益为重,而是视整个团队为一个整体,共同努力,以实现整个团队的目标。
这种模式能够增加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创造力。
4. 分权模式分权模式是在管理上让团队成员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力和职权,让他们能够更灵活地行动和决策。
这种模式减少了公司中的决策瓶颈,且能够激发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
在分权模式下,每一个成员负有一定的职责和责任,并能够自由地做出决策,从而更好地完成公司的任务。
这种模式还可以激励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5. 竞争合作模式竞争合作模式是在团队中互相竞争、互相协作的状态。
每个成员都必须拼尽全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团队贡献,同时竞争需要是健康、公平的,不能采用不道德的手段进行竞争。
如何掌控公司控制权
如何掌控公司控制权掌控公司控制权是一个关键的经营和管理问题,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
掌握控制权可以让管理者在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人员安排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下面将从未来规划、股东结构、管理层建设和公司治理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掌握公司控制权。
首先,拥有公司未来规划的初衷。
未来规划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
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应该有清晰的未来规划,并能够通过规划来推动公司的发展。
这包括制定长期目标、发展战略和执行计划等。
此外,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还应该具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股东、管理层和员工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的战略目标。
其次,整合和管理股东结构。
股东结构对于公司的控制权至关重要。
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应该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并与重要股东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与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来实现。
在处理股东关系时,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并采取合理的权衡和妥协,使得公司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股东结构,并维护自己的控制权。
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层体系。
管理层是公司日常运营和决策的核心力量,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执行效率和业绩。
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应该注重管理层的建设,选派合适的人员担任关键职位,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和责任。
此外,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管理层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执行能力。
只有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管理层,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最后,加强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确保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基础。
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划分,并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这包括设立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机构,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健全的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
此外,还需要注重提高信息透明度,及时向股东、员工和社会各方公布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
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如何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引言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是企业界的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战斗。
掌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可以拥有公司的决策权和财务权,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盈利能力。
这篇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您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第一步:分析目标公司在开始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之前,首先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仔细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1. 公司治理结构:了解公司的董事会组成和决策过程,确定潜在的支持者和对手。
2. 股权结构:研究公司的股权结构,确定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
3. 公司业绩: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4. 行业前景:分析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
通过对目标公司的深入了解,可以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战略和策略。
第二步:构建强大的联盟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单打独斗往往难以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一个强大的联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立联盟的方法:1. 吸引金融机构: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和专业支持。
2. 吸引其他大股东:与其他大股东合作,共同推动控制权争夺计划。
3. 寻找合适的法律团队:与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合作,以处理法律程序和纠纷。
第三步:制定策略和计划制定明确的策略和计划对于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策略:1. 收购股份:通过市场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逐渐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以获取控制权。
2. 发起并购:与其他公司合并或收购目标公司,以整合资源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3. 筹码结构调整:与其他大股东合作,调整股权结构,以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
4. 发起投票:利用股东大会的投票权,争取支持者的投票,从而改变公司的管理层和决策。
制定合适的策略和计划需要综合考虑目标公司的特点、市场环境和资源情况。
第四步:实施和评估一旦制定了策略和计划,就需要开始实施并及时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团队如何在资本市场争夺掌控公司的控制权
模式一:管理层收购(MBO)
股权过于分散的企业,极有可能被管理层收购股权。
施行MBO之前,新浪的股权相当分散,由于股权分散性企业注重短期收益,无人敢对长期收益负责。
2009年底,新浪CFO余正均、COO杜红、总编辑陈彤、无线业务总经理王高飞、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以及CEO曹国伟,共同出资在英属维尔金群岛注册了新浪投资控股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新浪约560万普通股,由此在新浪持股比例达到9.41%,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
“增持的目的是彻底解决新浪股权分散的历史问题,加强管理层对于公司的控制权。
”曹国伟的观点说明了管理层收购带来的好处。
融资设计是MBO中最重要的环节,在目前国内的融资市场远未成熟和规范的前提下,国内的融资设计和国外差别很大。
目前国内MBO的融资方式主要有3种,见下页图1—图3。
然而,通过MBO进行恶意收购,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如1988 年美国RJR Nabisco 公司收购案。
当时,以CEO罗斯?约翰逊(Ross Johnson)为首的管理层看到公司被市场严重低估,出现投机机会,希望通过收购获得潜在的收益空间。
当妄图通过收购侵占股东和员工利益时,罗斯?约翰MBO 计划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模式二:引入外来资本
引入外来资本争夺控制权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外来资本直接购买股份,如VC/PE,欧肯资本副总裁范卫强透露了一个业内知名的案例:2007年,某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部分要分拆一部分股份,这部分业务属于机器零部件,在中国属于细分行业前三名,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非
常稳定。
由于不是公司主业,公司希望让出控股权,于是找来一个财务公司作为中介,财务公司的总经理认为价格很便宜,虽然他不是管理层,但是看到有利可图,与跨国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约定在某个期限之前,只要融到资金,就由该财务公司独立购买40%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他在海外成立了一家公司,做了一个商业计划书,计划吸引VC、PE投资,海外VC、PE对这个公司非常感兴趣,如果不是因为该财务顾问公司要价太高,差点就达成交易。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即使没有资金,借助外来资本,亦可空买空卖,完成购买股权所需的融资。
另一种模式是管理层与外来资本联合,一起进行的管理层收购(Investor-led Buy-out,简称IBO)。
收购完成后原企业管理者取得企业控制权,外部投资者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向管理者或其他投资者转让股权退出企业。
这是最为常见的管理层收购形式,因为管理层如果发动收购,往往需要外部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收购策划支持。
如果是外部投资者发动收购,则需要利用管理层对企业的信息优势,借助于管理层的能力实现投资回报。
模式三:第二大股东“篡权”
同样是在股权分散型企业,第二大股东PK第一大股东取得控制权的情况非常多。
美国出现这样的案例:第一大股东持股7%~8%,这时候突然会出现一个新的公司,和过去目标公司没有任何关联,它在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收购到5%的时候,变成第二大股东,它就开始向散户提出,我希望你们把投票权给我,在下一次股东大会干掉老大,因为老大现在做得不好,我的人能够把公司的整个业绩改善。
这样的例子很?多。
上市公司景谷林业第一、二大股东股权争夺由来已久。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景谷森达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二股东为中泰信用担保公司。
历史上第一大股东景谷森达曾跳过董事会直接提请召开股东大会,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改选,夺回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其次,在二级市场上不断增持,也是大股东间争夺控制权的手段。
资料显示,景谷森达通过去年底的大量增持,其持股比例升至24.42%,取代中泰担保成为景谷林业的第一大股东。
当时景谷森达便明确提出,“将委派董事”,改变公司董事会结构。
三个月后,中泰担保开始反击。
2009年3月2周三至4周三,中泰担保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买入逾50万股,合计持股比例升至24.5%,重新夺回大股东地位。
而到2009年9月30日资料显示,景谷森达增持后合计持股25.57%,再度夺回大股东地位。
模式四:限制性条款
限制性条款对争夺控制权有附加和约束作用。
一半PE的入股计划书,适合采用限制性条款,一旦上市,作用即中止。
限制性条款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票否决权,如限定重大事项的决定,或是某个交易的规模、商标适用的限制,全部董事通过才可执行,99%都不行。
另一种限制性条款存在于公司章程。
我国的股份公司控制权争夺,几乎都是股权争夺,公司法规定,有一些特殊地带可适用公司章程,例如黄光裕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只要投票数目达到标准,即可修改公司章程。
其他公司章程里的限制性条款还包括对董事资格的认定,投票权的认定等等。
模式五:反击性的反收购
此措施是针对已经发起的敌意收购而采取的反收购措施,主要通过降低自身公司的吸引力,或增大对方收购成本等方式达到阻碍收购的目的。
白衣骑士(white knight)。
所谓“白衣骑士”,是指遭遇敌意收购的目标公司邀请友好公司对自己进行收购,从而挫败敌意收购行为或者迫使敌意收购方提高收购价格。
“全流通并购第一案”的G武商(000501)控制权之争。
G武商在面临
持股20.24%的第二大股东银泰系收购威胁时,即与庄胜集团董事长周建和多次沟通,希望庄胜集团必要时担当“白衣骑士”的角色进行反收购。
白衣护卫(white squire)。
“白衣护卫”是一种与“白衣骑士”类似的反收购措施,二者的区别在于“白衣骑士”谋求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白衣护卫”则否。
1999年12月10日,广州通百惠服务有限公司(“通百惠”)竞拍取得胜利股份13.77%的股票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面临被通百惠收购的危险,胜利股份的管理层利用关联企业山东胜邦企业有限公司(“山东胜邦”)充当“白衣护卫”,先后购得胜利股份的股票并使持股上升至15.34%,超过通百惠成为第一大股东。
最终山东胜邦作为“白衣护卫”,成功地挫败了通百惠的收购。
交叉持股。
所谓交叉持股指的是关联公司或者友好公司之间互相持有对方股份,一旦其中一方遭到敌意收购威胁时,另一方即施以援手。
2004年9月2日,依靠收购兼并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自身面临中信证券的敌意收购。
在收购战中,广发证券的交叉持股方深圳吉富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敖东(000623)和辽宁成大(600739)三家公司迅速增持并控制了广发证券66.7%的股份,牢牢地占据着绝对控股的地位,成功地挫败了中信证券的敌意收购。
焦土战术。
焦土战术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反并购策略,目标企业可以将企业最有价值、最具并购吸引力的部分(如专利、商标、某项业务或某个子公司等)出售或者抵押,从而降低敌意并购者的并购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