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六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转化,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
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传统优势,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
化体验。
②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
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
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
强化互动感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
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地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但也有像“故宫文创”这样的将传统文化元素
与文创产品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故宫文创”使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
批网红产品,获得年轻人的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取材于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①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②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文学史上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
第六章 社区营养 题库
第六章社区营养
一、填空题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括四个营养水平指标,它们是()、()、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的高限摄入水平(UL)。
2.RDA是考虑安全率,即包括人群中个体差、应激等特殊情况下需要量的波动、食物的()、烹调损失以及各种食物因素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并且还兼顾()和()等实际问题而提出的。
3.能量消耗主要用于基础代谢(BMR)、(),以及()。
4.成人钙元素的AI值为()。
5.成人铁元素的AI值男为(),女为()。
6.成人锌元素的RNI值男为(),女为()。
7.居民营养状况调查简称营养调查。我国在()年、()年和()年曾作过三次全国性营养调查。
8.膳食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摄取的()和()的数量和质量,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能得到满足的程度。
9.在集体单位应用称量法调查时,如被调查单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性别、年龄等组成不同,必须用()的折算方法才能算出相应“标准人”的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取量。
10.膳调中称量法的缺点是花费人力和时间较多,不适合()。
11.体重和身高是人体测量资料中最基础的数据,在反映人体营养状况上比较确切。体重可以反映()的变化;而身高可反映()。
12.身高别体重应用于儿童,主要反映当前营养状况,对区别()和()有意义。
13.人体脂肪含量测定的Brozek公式:F(%)=(4.570/D-4.142)×100。式中D为()。
14.社会营养监测指标包括监测地区()和()两方面的资料与指标。
15.社会经济状况资料包括()、农业生产状况、()和食物产储运销四个方面。
文化生活第六课试题(精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
编制 袁春磊 审核 高二政治组 时间2015/10/27
一、选择题
1. (安徽文综,)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
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
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
①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2. (北京文综)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
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 举有
助于( )
A. 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
化的传播
C 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3. (2012天津文综,)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 花生”叫土豆”把熊
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 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
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回答下题。
4. (2012安徽文综,)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 中国元素”在 历
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
①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5. (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4年6月18日,李克强总理面向英国智库发表 演讲
时说,包容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西方文明虽然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 谐相处、包容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篇一:2010年10月自考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ss=txt>中国饮食文化试题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古代
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a.帮口 c.道口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a.三大类 c.七大类
b.五大类 d.九大类
b.菜系 d.风派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a.唐代 c.元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a.陶器使用 c.海盐调味
b.以火熟食 d.燔谷成熟 b.宋代 d.明代
.《酉阳杂俎》 c.《四民月令》
b.《齐民要术》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a.酒水为主 c.热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a.淮扬菜 c.粤菜
b.鲁菜 d.川菜 b.点心为主 d.冷菜为主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禁酒法典《酒诰》颁布于() a.西周时期 c.春秋
时期
b.东周时期 d.两汉时期
9.中国不同的节日饮不同的酒,饮菊花酒的习俗是在() a.清明节 c.
七夕节
b.端午节 d.重阳节
10.到藏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向客人敬上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
a.
烤茶 c.酥油茶
11.中国的茶神是() a.陆羽 c.裴汶
12.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 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
一、选择题
1.茶的故乡在(B)
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
2. 《茶经》的作者是(A)
A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
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BCD)
A槚B蔎C茗D荈
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D)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D)
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
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B)
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
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
A深度发酵B萎凋C揉捻、D干燥
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BCD)
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
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D)
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
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
A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
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BCD)
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
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
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
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BCD)
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
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BCD)
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
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
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BCD)
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
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B)
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学习辅导材料
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学习辅导材料
9、什么是富营养化?其有哪些危害?
10、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大气污染?
11、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源有哪些?《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城市环境”学习辅导材料一、内容提要
1城市环境的特点
人口密集型居住人口密集型活动生活资料依赖运输日用品依赖商店供应水集中供应(管网式)能源集中供应垃圾集中清运路面以硬化地面为主建筑以水泥材料为主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
2城市常见污染排放源
(1)由人的生活需求直接引起的排放垃圾(包装、废旧商品)厨余垃圾(菜梆、果壳、茶叶、骨
头等油烟(燃煤、烧烤、热油)
废水(洗漱、洗米、洗菜、洗碗、洗衣等)粪
便
香烟烟雾
(2)由城市功能直接引起的排放:
城市能源—煤烟、油烟
城市建设—粉尘、噪音城市交通—汽车尾
气、汽油泄漏、噪音城市生活一臭氧层消耗物
质ODS (空调、灭火器、干洗、电子清洗、气
雾剂、发泡塑料床垫等)
城市流动人口—“一次性”用品、快餐垃圾
城市园林种植—农药、化肥、花粉城市娱乐生活—灯光、噪音
3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
(1)垃圾污染首要影响:带来视觉影响、清扫负担、清运负担。
有害成分:不可降解垃圾、含有毒有机化合
物垃圾、含有毒重金属垃圾、含药物成分垃
圾。
环境危害:有害物质直接或在处理过程中(堆
放、填埋、焚烧)进入环境。
2)水体污染首要影响:影响景观、增加净水负担、减少可利用的水资源。有害成分:植物营养素(磷和氮)、农药等有机氯化合物、重金属、石油化工产品。环境危害:改变水体生
态、毒害水生动物、通过灌溉污染土壤、毒害植被、引起海洋污染。
3)空气污染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化
《中国饮⾷⽂化》期末考试返回
本次得分为:47.48/60.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7-11-19。
1.
关于饮⾷的主张:“⾷不厌精,脍不厌细”⼀语,见于⼀书中。
A.
《离骚》
B.
《⼭⿁》
C.
《论语》
D.
《楚辞》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2.
是⼴西名吃,⼊选南宁⾸批⾮物质⽂化遗产名录。这种粉把酸和辣巧妙的结合在⼀起,⼜酸⼜辣,但酸辣得⼜不过分,刚好是勾起了⾷欲⼜不会太过刺激的地步,⽶粉滑爽劲道、弹性极强,与脆笋丝和⾁末搭配起来吃,是⼀种⾮常酣畅过瘾的享受。
A.
⽼友粉
B.
酸辣粉
C.
⽜⾁粉
D.
螺蛳粉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3.
史书上所谓“钟鸣⿍⾷”、“⾷前⽅丈”,指的是的饮⾷⽣活⽔平和⽓派。
A.
富家层
B.
⼩康层
C.
宫廷层
D.
贵族层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4.
中国饮⾷史上的层次性结构即饮⾷⽂化层(简称饮⾷层),指在中国饮⾷史上,由于⼈们的经济、政治、⽂化地位的不同,⾃然形成的饮⾷⽣活的不同的社会层次。中国封建制历史时代⼤致有个基本的饮⾷⽂化层次。
A.
三
B.
六
C.
五
D.
四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5.
中国封建社会,⼩康层⼤体上由城镇中的⼀般市民、农村中的中⼩地主、下级胥吏,以及经济、政治地位相应的其他民众所构成。是⼩康层的重要构成类群,是⼩康层的典型代表,其饮⾷总体表现为“俗”,吃“实在”。
A.
其他民众
B.
城镇普通市民
C.
农村中的中⼩地主
D.
下级胥吏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6.
说过中国历史上⼀句家喻户晓的名⾔:“治⼤国,若烹⼩鲜。”
A.
庄⼦
B.
⽼⼦
C.
孔⼦
D.
韩⾮⼦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7.
饮⾷疗疾指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不同作⽤的⾷物,或以⾷物为主并适当配其他药物,经烹调加⼯制成各种饮⾷以治疗疾病的医疗⽅法。⾷疗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部药物学专著是。
(完整版)食品安全与营养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与营养期末考试复习题
2010.12
题型与分值: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四、问答题(6小题,共40分)
食品安全与营养课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2.碱性食品
3.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4.食品
5.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6.食品安全
7.氨基酸
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8.营养素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对机体有生理功效且为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成分。
9.营养学
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10.碳水化合物
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多羟基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是氧原子的两倍,与水分子的组成相似,所以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11.酸乳
酸乳是由产生乳酸的细菌使牛乳或其制品发酸的液体乳制品。
12.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或者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
13.矿物质
在人体内的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余的各种元素均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
14.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性是指食品中无任何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及其放射性元素。15.化学性食物中素
(完整版)食品营养学思考题及答案
1.简述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其在体内的生理功能。
答:概念: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因EFA是磷脂的重要成分,而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
成分。
---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因亚油酸可合成花生四烯酸,再由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
---与胆固醇代谢有关:与胆固醇脂化,有利于胆固醇分解代谢,防止在体内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2.简要回答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途径。答: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对食物代谢反应
1 基础代谢:维持肌肉的紧张状态和体温、血液循环、呼吸活动,以及与生长有关的腺体分泌和细胞代谢活动等。
2体力活动的热能消耗:除基础代谢外,是构成人体总能量消耗的主要部分。通常情况下,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 30%
3食物热效应:食物热效应是对食物的代谢反应,指人体由于摄食所引起的一种额外的热能消耗。
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答: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因EFA是磷脂的重要成分,而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
成分。
---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因亚油酸可合成花生四烯酸,再由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
---与胆固醇代谢有关:与胆固醇脂化,有利于胆固醇分解代谢,防止在体内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4.简述糖类的生理功能。
答:1.提供能量与节约蛋白质作用: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可提供17kJ (4.0kcal) 的能量。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节省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增加氮储留。
2.构成体质:是机体的构成成分,糖脂是细胞膜与神经组织的组成成分;糖蛋白是一些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如某些抗体、酶和激素的责成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中国慕课中国饮食文化第六章答案
中国慕课中国饮食文化第六章答案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一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一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第1章
1、人之初,饮食是生存本能的需要。当人类还处在蒙昧时期时,先民们的饮食方式和一般的动物无异,寻觅一切可以充饥的动物和植物,直接生食。后世把这种饮食状态称为“有巢氏茹毛饮血”。在饮食文化史上,这是史前的蒙昧时期。
2、中国很多史书中都记载有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中的饮食状态。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中记载:“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3、东汉时期的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饥即求食,饱弃其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
4、茹毛饮血的生活,常吃生肉,先民们的寿命一般都较短。为了让生肉便于食用和消化,有巢氏还发明了“脍”和“捣”的肉类处理方法。
5、“脍”就是指用石刀把肉割成薄片食用;“捣”是指用石锤把肉捣松散食用。这种饮食方法一直延续到了周代。
6、“周八珍”中的“鱼脍”(生鱼片)和“捣珍(松捣牛肉)即是此种饮食方法的体现。
7、有巢氏还发明了“脯”和鲊”的肉食保存处理法。
8、中国历史上,燧人氏教民熟食的传说广为传颂,一些历史典籍中也有记载。
9、《周礼》中说:“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
10、人类最早使用的火是被称作“天火”的自然火。
11、只有当人类懂得制造火之后,先民们才真正进入到饮食的熟食阶段。
12、商丘的后人们尊称圣人为“燧人氏”。?
13、燧人氏不仅开创了饮食文明的新纪元,同时也创造了以“石
烹”为标志的一系列烹饪方法。这些主要方法有:炮、煲、炙、烙、焙、奥。这些方法,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三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三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也包括前两章及以后各章。
第3章
1、名词解释:饮食文化层、外食
饮食文化层:指在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
活不同的社会层次
外食:外食,指人们在市场上完成的日常饮食行为。外食大众化的程度,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的标志
2、中国封建制历史时代大致有果腹层、小康层、富家层、贵族层、宫廷层五个基本的饮食
文化层次。
3、中国封建制历史时代饮食文化层次的内容有哪些?
4、各饮食文化层之间的关系如何?
A.饮食文化的五个层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B.第一层次的存在是其它四个层次存在的前提
C.
层次越高,食者群越小 D. 层次越高,食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越高 E.层次越高,则愈能
更多地反映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F.各层次交互影响,高层次对低层次的辐射作用大于低层次对
高层次的影响
5、果腹层由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其中以农民为主体,包括城镇贫民,以及其他贫困者,
是“文化特征”最少(多、少)的一个层次。
6、果腹层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最基础的层次,基本水准在“果腹线”上下波动,很大程度上是
纯生理需求,谈不上文化创造
7、?城镇一般市民、农村中小地主、下级胥吏,及经济、政治地位相应的其他民众是小康层的重
要构成类群,是小康层的典型代表。
8、普通市民的饮食生活有哪些特点?
①食品质朴可口②食品制作简便易行③市民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国饮食文化风俗演变和历史发
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9、?富家层是中国饮食文化中较为活跃的层次。
《中外饮食文化》期末复习题
《中外饮食文化》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按一日三餐来计算,一个人每年要吃1095顿饭,其所涉及的食物、和又各式各样。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8-1970)提出了著名的“”。
3、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者的“”定义是“文化是通过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和。
4、食生活是指、、、、、食物消费,、与,社会食生活管理与组织。
5、食思想包括人们的、、、。
6、食惯制是指、和等。
7、饮食文化研究对整体对象的区分主要是:、、、。
8、宗教对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9、,即食物中不包含。
二、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
2、文献法:
三、选择题:
1、人对饮食的选择有哪些()。
A、家庭因素
B、个人因素
C、环境因素
D、其他因素
2、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古代饮食文献()。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类书
3、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有()。
A、狩猎和采集
B、畜牧业
C、粗放农业
D、精耕农业
4、决定论包括()。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社会进化决定论
C、文化心理决定论
D、文化象征决定论
5、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有()。
A、东方饮食风味
B、西方饮食风味
C、亚洲饮食风味
D、阿拉伯饮食风味
6、四大料理圈()。
A、中国料理圈
B、印度料理圈
C、中东料理圈
D、欧洲料理圈
7、法国菜肴可分为三大主流派系()。
A、古典法国菜派系
B、家常法国菜派系
C、新派法国菜派系
D、新理法国菜派系
8、江苏风味由()四大地方风味构成。
A、淮扬
B、金陵
C、苏锡
D、徐海
9、饮食民俗形成的原因()。
A、经济因素
B、自然条件因素
C、民族因素
D、宗教信仰因素
10、中国的年食俗包括()
A、春节食俗
B、元宵节食俗
二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模版课件
二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PPT模版课件
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学校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概况、历史和特色。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
学校的基本信息:名称、位置、面积等。
学校的历史沿革。
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1.3 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功能区域。教师讲解学校的历史和特色。
学生分享自己对学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我们的班级
2.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教学内容
班级的基本信息:班级名称、人数、老师等。
班级的纪律和规定。
班级的团队建设活动。
2.3 教学活动
进行班级介绍,让学生互相认识。
讨论并制定班级纪律和规定。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如班级接力、集体游戏等。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
家庭的定义和组成:父母、兄弟姐妹等。
家庭的功能和作用:关爱、教育、支持等。
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家庭趣事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作用。
讨论如何在家庭中承担责任和表达对家人的爱。
第四章:我们的社区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和设施。
培养学生关心社区、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
社区的基本信息:位置、面积、人口等。
社区的设施和服务:超市、医院、公园等。
社区的活动和组织:社区文化节、志愿者活动等。
4.3 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设施和服务。
教师讲解社区的活动和组织。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七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
第7章
1、名词解释:民俗、饮食民俗、年节、餐制
•民俗,又称俗、风俗、习俗、民风、风尚、风俗习惯等。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象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
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象。
•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
风俗、食俗。
•年节是有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定的主题和活动方式,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社会活动日。
•餐制是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复体力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2、民俗与官方仪礼的联系及区别有哪些?
•区别是民俗乃民间风俗;
•官方仪礼为规范和行文制度化的礼俗。
•联系是官方的文化通过向民间推行,往往也可逐渐形成民间传承的风俗,这是文化自上而下的渗透;民间文化的上行,最为明显的是官
方“成文法”的拟定,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民间的“习惯法”为基础的。
3、中国食俗一般包括年节食俗、居家日常食俗、人生仪礼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内容。
4、若按民族成分来认识,中国食俗可以有汉族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类别。
5、年节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天文历法
•2、生产与生活习俗
•3、重大历史事件
•4、个人、家庭或家族类庆日习俗
6、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南北朝以后,屈原一说由楚地逐渐传播到全国,为大部分地区所公认,并相沿至今。
7、端午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
8、端午节俗中的两项最主要活动是裹粽食粽和龙舟竞渡
9、粽子是中国历史第一美食,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艺术特型食品,是文化积淀最丰富的食品。
绿色食品期末复习题(题库)
绿色食品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2、动物福利:动物应得到的自由,包括排出营养不良、物理不适、损伤、疾病和恐吓等。即让动物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3、食物链: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4、轮作:同一块地有顺序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5、间种: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叫间种。
6、土壤质量:指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土壤肥力质量,容纳、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维护保障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土壤健康质量的总和。
7、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8、绿色食品基地: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一定标准所认定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或行政区域。
9、绿色食品产业:是指由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企业(直接企业)及经专门认定的产前、产后专业化配套企业(原料、生产资料、商业),以及其他绿色食品专业部门(科技、监测、检测、管理)所组成的经济综合体。
10、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 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
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
11、A级绿色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生产过程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
第6章
1、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2、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
3、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以陆羽的《茶经》的刊行为标志,民间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
4、茶文化之所以在唐代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与唐代经济、文化的昌盛发展有关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与佛教发展有关2)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关3)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4)还与唐代贡茶的兴起和中唐以后的皇朝禁酒政策有关。
5、从五代至宋辽金时期,是茶文化的拓展期。
6、宋辽金时期,是中国茶文化承上启下的时代。
7、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8、试举出5种以茶叶产地的山川名胜为主题而命名的茶叶。
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井冈翠绿”、“苍山雪绿”等。
9、试举出5种以茶叶的形状而命名的茶叶。
如“碧螺春”、“瓜片”、“雀舌”、“银针”、“松针”等。
10、茶叶以加工方式可分为基本茶和再加工茶。
11、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12、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
13、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做多的一类茶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叶品种。
14、茶的功能有哪些?
茶是一种营养剂;茶能降低胆固醇;茶能净化血液;茶能减肥;茶可以治疗便秘;茶能解酒防醉;喝茶可以促进食欲;有效去除有害自由基与抗衰老之功能;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抑制细胞突变及防癌
15、像脂肪、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甚难溶于水中,这些物质经冲泡并非全部溶于茶汤中。
16、多元酚类及维生素会在茶叶制作过程中改变其成分及含量。
17、愈是好茶咖啡因含量愈多。
18、茶叶几乎是在发芽的同时,就已开始形成咖啡因。从发芽到第一次采摘时,所采下的第一片和第二片叶子所含咖啡因的量最高;相对地,发芽晚的的叶子,咖啡因的含量也会依序减少。
19、愈是高级的茶单宁含量愈多。
20、决定茶的颜色和含在口中时的涩味,都是靠单宁和其他诱导体的作用。
21、愈是新茶维生素C含量愈多;茶叶贮存愈久含量愈少。
22、从维生素C含量的角度来讲,要喝茶的话,最好是喝第一次泡的茶。
23、茶的制法,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红茶、绿茶等多种茶类制造的发展过程。
24、唐代的茶叶制造以蒸青团饼茶为主。
25、蒸青团饼茶的制造方法陆羽分采、蒸、捣、拍、穿、焙、藏等七步骤。
26、陆羽对煮茶用水的要求是:要远市井,少污染;重活水,恶死水。故认为山中乳泉和江中清流为佳。
27、由于每个茶人爱好不同,所处环境和经历各异,对水的判断标准也很不一致。但归纳起来有许多共同之处:源清、水甘、品活、质清。
28、中国人饮茶,最早没有专门的茶具,随南北朝饮茶之风开始兴起,及唐代饮茶之风盛行,煮茶、烹茶的专门器具也就诞生了。
29、陆羽按器具的用途将茶器分为哪六类?
(1)生火、烧水和煮茶器具:风炉、承灰、交床和竹夹(2)烤茶、煮茶和量茶器具:夹、纸囊、
碾、拂末(3)盛水、滤水和提水器具:水方、瓢、熟盂(4)盛茶和饮茶器具:碗、札(5)装茶具的器具:畚、具列、都蓝(6)洗涤和清洁器具:涤方、渣方和巾
30、泡茶饮茶的器具,从宋开始直到明代,饮茶多用茶盏;清代陶瓷茶具以盖碗为主。
31、中国历代的烹制茶水之法大致有煮茶法、点差法、泡茶法等。
32、品茶一般以两杯为度,饮到三杯者少有。
33、茶艺与茶道的关系如何?
(1) 茶艺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2)“艺”是选茶、制茶、烹茶、用器、品茶等艺茶之术。
(3)“道”指艺茶——烹饮过程中贯穿的理念、原则、精神。
(4)有道无艺,是空洞的理论;(5)有艺无道,艺则无精无神。(6)茶艺有名有形,是外在表现形式。茶道一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悟识,它是精神、道理、规律、本元与本质。
34、中国的茶道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构成。
35、和谐宁静、淡泊与旷达与礼仪与养生是儒、释、道三家茶文化精神的共同特征。
36、佛教戒律甚多,唐代怀海和尚在《百丈清规》中对饮茶的规矩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从此佛家茶仪正式出现。
37、中国的茶道与日本茶道有哪些不同?
(1)茶道的源流之别:中国茶道是主体,是源;日本的茶道是分支,是流。
(2)茶道的内涵不同:中国茶道兼释的静悟、道的驰纵、儒的雅逸,是儒、释、道三者的融合
体;日本茶道突出了中国禅宗的“苦寂”,至于吸收儒家的“和敬”是有限度的,它着重追求严格的程仪和悟省功夫,这与日本的岛国意识有关;日本也强调“忍”,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
(3)茶道的美学意境有别
中国茶道以道家的阴阳五行与儒家的中庸原则为前提,重视和谐、宁静、平衡与雅致;
日本茶道的审美情趣则要求不对称,以不平衡为前提。在室内要求绝对的平和,在室外的生活则是紧张的奋争。茶道中要求简朴,平时则可以豪华,更清楚地体会到现实生活的不平衡。
(4)茶道的影响层面有异
中国茶道的影响层面宽广,中国茶文化已成为全民族的好尚;日本茶道从文化传统与思想渊源来看是贵族的,而从程式礼仪要求上说则是属于上层社会的,主要流行于极少数人群之中。
38、成都茶馆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1)信息交流之功能——传播信息(2)民间会社联谊功能——“袍哥们”谈公事
(3)仲裁功能——“民间法院”(4)文化功能——文化活动场所——吟诗、作画、观赏川剧、四
川清音、说唱等(5)经济交易功能——“经济交易所”
39、老北京的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各种茶馆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功用。试从文化、社会功用角度介绍几种。
(1)市民文化味道浓郁的“书茶馆”——听评书(2)其乐融融的“清茶馆”与“棋茶馆”(3)颇具田园情趣的野茶馆(4)功能齐全的大茶馆——饮食、饮茶、社会交往、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