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制度
24.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1.沟通内容:(1)关注患者基本需求,了解患者心理活动,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医疗心态;(2)向患者的家属全面、真实地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情况、严重程度及可能的预后;(3)结合病情选择恰当的辅助检查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4)告知患者和家属即将采取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和预期可能达到的效果;(5)告知患者和家属诊疗过程中,尤其是用药、输血、手术前后、有创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意外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6)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的不可预知性;(7)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向家属通报情况;(8)指导患者的生活起居、康复方法及出院后注意事项;(9)涉及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以外的用药,需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并征得同意;(10)结合患者病情和个体特点,就具体事宜进行针对性沟通。
2.沟通形式:(1)首次沟通:主管医师应在首次查房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拟行治疗方案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告知和沟通;(2)住院期间沟通:主管医师必须对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及费用等总体内容进行沟通,并将沟通主要内容记录在《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单》中;(3)针对性沟通:在患者诊治过程的某个阶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沟通,沟通内容冠以“医患沟通记录”,以病程记录的形式记录于病历中;(4)术后沟通:手术主刀医师要在术后24小时内将手术基本情况,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术后治疗要点、术后用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需要患者注意的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将沟通主要内容记录在《术后医患沟通记录单》上;(5)出院前沟通:主管医师要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将患者本次住院的治疗情况、恢复情况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等,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沟通和告知,并解答患者的有关问题和咨询,沟通后及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出院小结”上;(6)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主管医师等一起召集病区患者及家属,集中进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沟通,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1、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2、沟通环节
(1)门诊接诊沟通(2)入院时沟通(3)住院期间沟通(4)术后沟通(5)出院时沟通
3、医患沟通的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医疗活动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苗头的患者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2)交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护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集体沟通:当下级医师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与患者进行沟通。
(4)协调统一后沟通:科室内或专业组统一意见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患者或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4、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
(1)建立患方教育制度。
(2)严格落实我院的医疗纠纷预警方案。
(3)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制度。
5、评价与考核
将“医患沟通制度”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做到医患沟通率100%,患方对沟通满意率≥90%;出院康复指导率100%;患者投诉得到及时处理,处理率和反馈率均为100%;医疗服务信息、价格和费用、贵重药品和特殊检查等知情同意率达到100%。
2023年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全文)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医院实际,特修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当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注重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加强医患沟通,预防、减少医疗纠纷,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以患者为中心,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
三、医院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完善医患沟通内容,对医务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投诉处理、医疗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四、医院建有医患沟通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医患沟通办公室)。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制定、完善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和实施意见,对医患沟通工作进行指导、不定期监督和检查。
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交付的任务,组织对医患沟通方面的培训、宣传、日常检查,向领导小组提出医患沟通工作改进措施。
五、医务部、门诊部、护理部、行风监督处、医保与价格管理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做好各自职责范围的医患沟通工作,部门之间互相沟通、密切配合。
六、各部门、各科室要安排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患沟通培训、法律宣传,同时内部要加强医患沟通方面的宣传、教育和考核。
七、医患沟通的内容涉及医疗过程中所有方面,医务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医院规章制度、生活设施、人身安全防范、注意事项等情况,并由患者在入院、出院告知书上签名。
八、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和其他需要告知的事项,医患沟通应当及时、客观、充分、全面、个性化。
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使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高值耗材的,医务人员应当事先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费用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医患沟通制度和知情同意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和知情同意制度医患沟通制度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套规定和流程。
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互信关系、促进信息交流,使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需求和期望,并能够向患者提供准确、清晰、全面的医疗信息和建议。
医患沟通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尊重患者权利: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等基本权益,遵循患者的意愿和决策。
2. 倾听和回应:医生应倾听患者的疾病症状、病史、意愿和担忧,以及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期望,并给予及时、准确和详尽的回应和建议。
3. 解释和教育:医生应向患者解释医学术语、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便患者能够理解并参与到医疗决策中来。
4. 沟通方式和工具:医生可以采用口头、书面、图像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和工具进行沟通,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和偏好。
5. 沟通培训和评估:医生应接受相关的沟通培训,提升沟通能力和技巧,并进行沟通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知情同意制度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向患者提供必要的诊断、治疗和手术等医疗信息,患者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后,具有知情并自主作出决策的权利。
知情同意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在医疗决策中拥有自主权、知情权和选择权。
知情同意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提供:医生应当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包括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效果、风险、代替治疗方法等,以便患者能够全面了解医疗决策的影响和后果。
2. 理解和解释: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医学术语、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并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并参与到医疗决策中来。
3. 决策和选择:患者应当在充分了解信息并认真思考后,与医生共同做出医疗决策,包括是否接受治疗方案、手术等。
4. 写意同意:医生和患者应当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书,以便记录患者对医疗决策的知情和同意。
医患沟通制度和知情同意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建立医患合作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同时,也有助于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尊严,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因此,各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积极推广和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是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一项管理措施。
在实施医患沟通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检查结果、病情预后、治疗可能引起的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等内容,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病人“明明白白
看病”。
对于一般常见病患者,主管医师在床旁查房时就应进
行首次床旁沟通;对于疑难、危重病人,应由主管医师或科主任会同责任护士直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于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可以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进行集中沟通。
各科室还应满足患者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要求。
为了确保医患沟通制度的有效实施,医院应设立医患沟通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实施医患沟通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在沟通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详细记录沟通内容,并将其记载在《首次床旁医患沟通记录单》、《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单》、护理记录和病程记录中。
这样可以方便医生和护士随时查看患者的病情和沟通记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总之,医患沟通制度是为了增进医患理解,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而实施的一项管理措施。
通过详细记录沟通内容,可以方便医生和护士随时查看患者的病情和沟通记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医院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医院医患沟通管理制度一、目的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三、责任主体1.医务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要求,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2.患者及其家属:负责与医务人员进行积极合作,提供准确的病史信息和病情描述。
四、沟通渠道1.口头沟通:医务人员应在患者到达诊室时,主动与患者进行问诊并现场记录病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解释,回答相关问题。
2.书面沟通: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书面信息,包括病情解释、医嘱、检查结果等,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和了解。
五、沟通内容1.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向患者进行解释。
2.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方案、治疗进程和可能的风险及不良反应。
六、沟通技巧1.倾听并尊重患者:医务人员应充分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尊重其知情权和选择权。
2.语言表达清晰:医务人员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医学术语,确保患者能理解。
3.适当引导患者:医务人员应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和治疗,并理解治疗的必要性。
4.注重沟通环境:医务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干扰和噪音。
5.尊重患者隐私:医务人员应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沟通,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七、沟通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沟通内容和医疗决策,确保医患双方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一致性和清晰性。
八、沟通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医患沟通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
九、投诉处理1.患者及其家属可向医院提出医患沟通问题的投诉,医院应及时调查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反馈处理结果。
2.医院应建立沟通投诉的跟踪和分析机制,对医患沟通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
十、违纪处罚对于违反医院医患沟通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辞退等。
十一、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如有需要,可进行适当的修订和补充。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一、医患沟通的时间1、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
在此其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
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
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的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
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
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出院前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1、诊疗方案的沟通(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总的要求概括为:“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个方式”。
一、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二、两个技巧:倾听多听患者和家属说几句;介绍多对患者和家属说几句。
三、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四、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留意受教育程度及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五、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立即接受事实,六、六个沟通方式:(一)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只要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这类患者和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二)交换对象沟通:在某一事与某位患者及家属沟通困难时,可换另一位医师或主任与其沟通。
(三)集体沟通:对疑难危重患者、以有潜在医疗纠纷隐患的患者,科主任应组织老专家和主管医师一道集体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四)协调统一沟通:当下级医师对某疾病的解释拿不准时,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按统一的意见进行沟通;对诊断尚不明确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师之间、医护之间先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与家属进行沟通,避免解释自相矛盾,导致家属的不信任和疑惑。
(五)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当口头沟通有困难时,辅之以实物或视听资料进行沟通。
(六)书面沟通:为了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必须进行书面沟通,并做好沟通纪录。
具体要求:1、"医患沟通纪录"单列一行,内容包括沟通时间、地点、沟通对象、参加沟通的医师姓名及沟通内容,记录必须有本院医师书写,视一次病程纪录,但不能代替上级医师查房纪录;2、新入院患者1周内,手术前,侵入性检查或治疗前,手术后三天内,必须有一次"医患沟通记录";3、病情进行性加重或病情突变的患者、危急重症患者,以及术中发现(发生)新的情况须改变术式或改变麻醉方式的,必须视病情进行随时沟通,并作好"医患沟通记录";4、未按规定书写医患沟通纪录的病例将降级评定。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1目的1.1使患者/家属能获得足够医疗和治疗方面的相关信息,告知患者及家属其有权参加医疗决策,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1.2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正确理解健康,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有效防范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和谐医患关系。
2沟通环节2.1门急诊沟通:门急诊导医、挂号、咨询人员、医生、护士要履行沟通告知义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与患者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后,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与患者沟通,奖初步诊断、拟行诊疗措施及其必要性等情况进行告知,征求患者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
急诊科对遇有意外事故等情况无家属陪同的患者,应及早设法通知患者家属,同时报告医务处。
2.2入院时沟通:床位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方初步诊断、可能的病因或诱因、诊疗原则、进一步检查内容、饮食、休息及其他注意事项。
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重症患者及时下达病重、病危通知书。
2.3住院期间沟通: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向患方介绍患者病情、诊断、当前治疗措施、拟实施的诊疗或手术方案与替代治疗方案、预期的治疗结果、预计的大致费用、出院计划、病人及家属的教育(如其权利与义务等)以及其他与疾病治疗有关的情况如实告知患者或委托人,及时解答其咨询。
2.4在进行手术、麻醉、输血、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以及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时沟通:应当获得患者或其近亲属书面知情同意;在患者病情变化、变更诊疗方案、高值医用耗材、贵重药品使用、发生欠费、术前术中改变手术方式以及超医保范围药品、项目使用时,根据患者病情、患方文化程度及要求的不同,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采取适当的方式随时进行沟通,保证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医患沟通制度及实施细则
医患沟通制度及实施细则医患沟通是指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共同决策的过程,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医患沟通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是一套医患沟通制度及实施细则的具体内容:一、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二、医患沟通制度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关怀: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权益,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
2.公平和公正:医生应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患者,不偏袒任何一方。
3.透明和真实:医生应提供真实和透明的医疗信息给患者,不隐瞒任何重要信息。
三、医患沟通制度的具体内容1.患者权益保障:a.为患者提供详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计划,包括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
b.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c.为患者提供明确的费用解释和收费标准。
d.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
2.医生责任和义务:a.提供患者需求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b.给予患者足够的信息和解释,帮助患者做出决策。
c.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保持耐心和友好的态度。
d.定期进行沟通培训,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和聆听技巧。
3.沟通方式和工具:b.医生可以利用图文资料、视频和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疾病和治疗过程。
c.医院可以设立医患沟通中心,专门负责处理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
四、医患沟通实施细则1.门诊就诊时间:a.在门诊就诊时,医生应尽量保证每位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
b.医生应在接诊前进行充分准备,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主诉,提前根据患者的需求准备好相应的资料。
2.语言沟通:a.医生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确保患者能理解。
b.医生应注重语速和语调的控制,保持清晰和友好的口吻。
3.沟通技巧:a.医生应学会倾听,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困扰和疑问。
b.医生应注意非语言沟通,例如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表达友好和关怀。
4.沟通记录和反馈:a.医生应在就诊结束后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诊疗方案,确保医患之间信息的准确和统一b.医生应向患者提供诊疗纪录和建议的复印件,以方便患者日后查阅。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医患沟通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观念、情感方面的交流,它是实施临床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能密切医患关系,充分发挥医患双方统一目标下共同负责、协调共济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互信与合作,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和谐。
为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增强沟通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医疗质量,增加病人的满意度,特作如下规定。
1.在医患沟通中应认真进行观念沟通,至少包括4个环节:门诊沟通、入院沟通、住院期间沟通、出院时沟通。
医务人员在门诊及住院治疗、术前谈话等诊疗环节中应向患方介绍先进的医学科学观、现代的健康观,保护及尊重患方的权利,同时也应介绍由于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医务人员在为其服务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情感交流以及交谈技巧,尊重患者的人格,称呼亲切,要求交流用语通俗易懂、领悟患方的讲话速度及音调、观察分析非言语行为、对患者陈述痛苦时应适度的认同;同时应善于把握重点,根据病情重点探询,恰当地提问,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力戒任何暗示。
并适时通过医学用语把观察结果适度反馈给患者,以疏缓患者的心理需要。
对患者偶然的冒犯,敌意及不信任的言语要容忍、谅解,并鼓励患者信任自己。
3.患者手术前和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等有变化时,以及紧急情况下要随时沟通,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医患沟通服务。
医务人员要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微笑服务,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4.患者入院12小时内,病房医护人员应进行入院宣教,告知患方初步诊断、可能的病因或诱因、诊疗原则、进一步检查内容、饮食、休息及注意事项等;重症急诊入院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的同时,应立即展开诊疗抢救,2小时内完成医患沟通,向家属告知病情、拟采取的抢救措施及预后等并下达病危通知单,并有患方同意治疗的意见和签字。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第一节总则一、医务人员应树立与患者及亲属及时沟通的服务意识,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必须严格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医疗告知义务,及时正确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第二节医患沟通的时间、内容及方式二、沟通的时间和内容(一)门诊沟通:门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保证充足的沟通交流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将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告知,及时耐心解答患者的咨询;必要时,应将沟通的关键内容,如相关检查的必要、复诊要求等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由患者或亲属签字。
(二)入院沟通:病房责任医师、护士应在患者入院12小时内,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入院沟通。
包括向患者及亲属告知“住院须知”、入院诊断、可能病因、诊疗原则、相关检查、饮食、休息、注意事项等,并初步了解患者及亲属的一般情况和特殊需求。
(三)住院沟通:患者在住院期间,如出现病情不良变化、病重病危等情况时,医护人员必须与患方及时有效沟通;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按照相关规定应书面告知的,医护人员应当在与患方沟通后,由患者本人或有法律处置权利的人员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四)出院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五)出院后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科室应建立患者健康教育、出院回访记录,加强出院后的医患沟通。
三、沟通的方式(一)日常沟通:在日常诊疗活动中,责任医师、护士应在查房或护理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患者希望了解的医疗护理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随时沟通;必要时,将沟通事项记录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保障患者合法权益,预防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患沟通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确保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和参与治疗决策的权利。
第三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医疗信息,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医患沟通的时间和内容第四条医患沟通时间:(一)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诊疗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等;(二)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解释诊断、治疗方案、检查项目、药物使用等相关事项;(三)患者接受治疗前,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预后,并取得患者书面同意;(四)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解释原因;(五)患者出院时,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出院注意事项、后续治疗和康复措施等。
第五条医患沟通内容:(一)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二)检查项目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不适反应;(三)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四)治疗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五)患者的饮食、休息和康复建议;(六)其他与患者治疗和康复相关的事项。
三、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技巧第六条医患沟通方式:(一)面对面沟通:医务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二)书面沟通:医务人员应当将重要的医疗信息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确保其理解;(三)电话沟通: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电话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和提供相应的医疗建议;(四)网络沟通:医疗机构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和预约服务。
第七条医患沟通技巧:(一)倾听:医务人员应当耐心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陈述,关注患者的情绪和需求;(二)表达:医务人员应当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医疗信息,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确保患者理解;(三)同理心:医务人员应当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心情和感受,表现出关心和同情;(四)积极回应: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回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和关切,给予解答和支持。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是针对医疗机构内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它的
目的是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患者预约和接待:规定患者预约就诊的方式和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服务。
同时,制定接待流程,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指引和照顾。
2. 医生沟通技巧培训:医院可以为医生提供沟通技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患
者沟通,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3. 患者信息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4. 医患争议解决机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患争议解决机制,及时处理医患之间的纠
纷和不满,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5. 患者满意度调查:医院可以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
和意见,为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6. 赔偿和投诉处理:医院应制定患者赔偿和投诉处理的具体办法,确保患者在医疗意
外和服务不满意等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7.宣传与教育:医院可以开展医患沟通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医院医患沟通
制度的认知,并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需要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并且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医患沟通制工作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维护患者切身利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活动。
三、医患沟通的原则1. 尊重原则: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权利和意愿,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与患者进行真诚、平等的沟通。
2. 真诚原则:医务人员应真诚地对待患者,客观、真实地传达医疗信息,不得隐瞒、误导患者。
3. 及时原则:医务人员应尽快与患者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
4. 全面原则:医务人员应将与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相关的一切信息告知患者,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并作出知情同意。
5. 依法原则:医务人员应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意愿。
四、医患沟通的内容1. 病情告知: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诊断结果、病情发展、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2. 治疗方案沟通: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可能的风险及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并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药物使用说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说明药物的名称、作用、副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信息。
4. 手术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等方面的信息。
5. 预后及康复指导: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说明疾病的预后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
五、医患沟通的途径1. 面对面沟通: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顾虑及建议,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
2. 电话沟通:医务人员应随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3. 书面沟通: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向患者提供书面材料,如病情告知书、治疗方案说明、药物使用说明等。
4. 网络沟通:医院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病情查询等服务。
医患沟通合作制度
医患沟通合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医患沟通合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内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升医患关系,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患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医患沟通合作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行为。
第三条诚信原则医患沟通合作应遵从诚信原则,医生与患者应相互敬重,诚实守信,共同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第二章医生沟通行为规范第四条专业知识与技能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保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耐性听取患者病情描述,准确理解患者需求,以确保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第五条语言沟通医生应使用简洁、清楚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避开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将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给患者。
第六条敬重与关怀医生应敬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关怀患者的身心健康,耐性回答患者的问题与疑虑,予以患者必需的安顿与鼓舞。
第七条生活习惯调查医生在初次接诊时应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个人病史等相关信息,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询问与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与治疗。
第八条沟通记录与知情同意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及时记录沟通内容,并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认真说明疾病诊断、治疗方法、风险与效果等事项,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第三章患者搭配行为规范第九条供应真实信息患者应如实供应个人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相关情况,并搭配医生开展必需的检查与治疗。
第十条遵从医嘱与规定患者应按医生的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严格遵从医生的医嘱与规定,如服药时间、用药剂量等。
第十一条搭配检查与治疗患者应乐观搭配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与治疗工作,如实完成各项指标的检测,自动与医生沟通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第十二条文明礼貌待人患者应以文明礼貌的态度与医生及医院员工相互交往,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暴力或恶意行为。
第四章医院管理与监督第十三条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患者的投诉,并进行调查处理,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沟通制度
第一节总则
一、医务人员应树立与患者及亲属及时沟通的服务意识,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必须严格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医疗告知义务,及时正确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第二节医患沟通的时间、内容及方式
二、沟通的时间和内容
(一)门诊沟通:门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保证充足的沟通交流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将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告知,及时耐心解答患者的咨询;必要时,应将沟通的关键内容,如相关检查的必要、复诊要求等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由患者或亲属签字。
(二)入院沟通:病房责任医师、护士应在患者入院12小时内,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入院沟通。
包括向患者及亲属告知“住院须知”、入院诊断、可能病因、诊疗原则、相关检查、饮食、休息、注意事项等,并初步了解患者及亲属的一般情况和特殊需求。
(三)住院沟通:患者在住院期间,如出现病情不良变化、病重病危等情况时,医护人员必须与患方及时有效沟通;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
沟通;按照相关规定应书面告知的,医护人员应当在与患方沟通后,由患者本人或有法律处置权利的人员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四)出院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五)出院后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科室应建立患者健康教育、出院回访记录,加强出院后的医患沟通。
三、沟通的方式
(一)日常沟通:在日常诊疗活动中,责任医师、护士应在查房或护理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患者希望了解的医疗护理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随时沟通;必要时,将沟通事项记录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二)重点沟通:对疑难危重、治疗效果不佳及预后不良等医疗风险大的患者,以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的患者等,应由医疗小组组长、护士长与患者及亲属进行重点沟通。
必要时,应将沟通过程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并作为重要内容交班,使医患沟通工作不间断进行。
(三)集中沟通:对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可以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护士等共同召集病区患者及亲属,集
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
各病区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沟通的会议,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上。
(四)书面沟通(知情同意书):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前、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均应进行告知。
在征得患方同意后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包括诊断、治疗措施、病情发展变化等。
(1)、手术、麻醉前;
(2)、输血或血液制品前;
(3)、有创检查/治疗处置前;
(4)、特殊检查/治疗处置前;
(5)、贵重、自费药品使用前;
(6)、高值、植入性耗材使用前;
(7)、患者欠费或拒绝诊疗影响治疗时;
(8)、告知可替代的诊疗方法时:应告知有无可替换的医疗措施;可替代医疗措施所伴随的风险及其性质、程度及范围;可替代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有效程度;可替代医疗措施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意外;不采取此替代医疗措施的理由等等;
(9)、术中变更手术方案前;
(10)、患者入监护时;
(11)、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需患者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前;
(12)、住院患者自行离院前;
(13)、患者病危病重时,签署病危(病重)通知书;
(14)、患方对患者死因存在异议时;
(15)、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时告知;
(16)、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需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其他情况。
(五)其他沟通:
1、在门诊、病区的显要位置,建立医疗信息公开栏、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投诉电话、信箱等设施,将患者所需的医疗服务信息有效公开,方便患者就医和投诉。
2、在门诊收费处、住院处等处定期公布医疗服务价格,方便病人查询及监督。
(六)知情同意告知的免除情况: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时,可以免除知情同意告知义务。
免除情况应当经院长或院长授权的负责人(分管院长或医务部负责人、夜间及节假日为行政总值班人员)批准。
并且在病情好转后或其他情况变化后,应向患者本人、家属或其他法定代理人补充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第三节医患沟通的技巧
四、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努力营造人性化服务的良好氛围,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一个技巧:注重技巧,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尽量让患者和家属多倾诉。
(二)二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的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三)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四)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患者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患者情绪、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患者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五)五个注重:注重态度,接待患者要端庄大方、热情负责;注重语言,语言要通俗、清晰、明了,富有情感,避免使用模棱两可、同音异义或专业术语,以免患者产生歧义或不理解;注重语调语气,语调要适中,语气温和;注重目光、表情、手势等的配合使用;注重患者的年龄、身份、地位、职业、文化程度等。
第四节医患沟通记录要求
五、需要进行沟通记录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将医患双方沟通的情况,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在门诊病历、病程记录、护理记录、知情同意书等病历资料中。
六、以下事项必须记录:沟通时间、医患双方参加人员、沟通内容、结果、医患双方签字。
第五节评价和处罚
七、院科两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征求患者意见,检查医患沟通制度的执行情况。
八、“患者知情同意书”作为病历质量检查项目,纳入医疗护理质量考核体系。
九、在使用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未按要求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的,由责任医师承担患者应承担的自费部分。
十、对医务人员未按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医患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者,按照责任程度及对医院工作造成的影响,参照医院《医疗纠纷处理暂行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