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圆的面积(二)

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圆的面积(二)
教学难点:怎样计算环形的面积。
教具
准备
环形的有关课件及一小段钢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
3242528292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3.14×62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或 S=π×(R2-r2)
教学反思: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或 S=π×(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
圆的面积 例2
课型
新授
主备单位、教师
使用单位、教师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分数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对比的概念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对比的读写方法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共同遇到的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比在生活中的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比的各部分名称:前项、后项、比值比的读写方法:前项比后项 = 比值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比个人初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4、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措施: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第四单元《比》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各个部分名称,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会正确读,写任意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个性化调整步化简。

3、完成练习十一第4、5、6题。

4、那杯水更酸?男:我调制一杯柠檬水,柠檬用了30ml,水用了240ml。

女:我调制的柠檬水,用了2杯柠檬和16杯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哪杯水更酸,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应用知识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3、培养优化意识和平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求出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口头列式并解答。

(1)200kg的1/4是多少千克?[200×1/4=50(kg)](2)男生18人,女生14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18∶14=9∶7)(3)学校体育组买来了三种球,其中篮球5个,足球4个,排球8个。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集体备课教案
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具学具
白板
教学内容
个人修改设计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记作15∶10 10比15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课本52页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1.课本52页练习十一的第3题。
2.补充:求出比值。
板书设计或要点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比》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设计者:施教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集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集体

实用文档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6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册年级学段:小学学科:数学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解决。

七、作业练习册
实用文档
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6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册年级学段:小学学科:数学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教学反思
实用文档
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6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册年级学段:小学学科:数学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扩展备课
实用文档
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6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册年级学段:小学学科:数学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集体备课组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实用文档。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含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含板书设计)

( 六)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表2017-2018学年第( 一)学期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单元备课表#.)."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备课表课题比的意义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会求比值。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神舟飞船视频教学活动过程教学预案备注(预案修改与补充等)一、情境导入1.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视频。

2.课件展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国国旗。

`这两面国旗的长都是15厘米、宽都是10厘米。

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一)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1)启发探索:除了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比多少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外,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2)学生自学,组织交流。

[(3)小结: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这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这样的两个比我们称为同类量的比。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1)投影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运行的数据: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2)这些数据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求什么怎么求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飞船的速度。

学生自学,组织交流。

(3)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应该怎么表示:教学活动|过程教学预案备注(预案修改与补充等)(4)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5)小结: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表示一个新的量。

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

—3.概括比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人体的奥秘——比集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经历比的意义的探究过程和比的基本性质的推想过程,初步形成比较、类推、化归的数学思想。

3、在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放在分数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及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策略1、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比、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完成比的教学。

再如:比在应用方面与分数乘法有密切的联系,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转化成分数问题,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比‛包含了同类量比较和不同类量比较两种,教师要借助信息窗中提供的人体各部分的比,使学生理解同类量比较的含义。

借助自主练习中的习题,并补充大量的例子,使学生理解不同类量相比较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比的意义。

3、本单元教学课时数:7课时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在探索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了解人体中有关比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铺垫引入师:课前让大家测量了自己身体各部分的长度,谁来说一说?老师查阅到了有关赵凡同学身体高度的一些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好吗?(出示情境图)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教师可把求差、倍比两类问题分类板书,边板书边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师:像这样求赵凡的腿长是臂长的几倍或者求臂长是腿长的几分之几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人教版上册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上册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试题及答案
1.A、一笔勾销 B、一笔钩销答案:A
2.A、旋律 B、弦律答案:A
3.A、出其不意 B、出奇不意答案:A
4.A、金钢钻 B、金刚钻答案:B
5.A、铤而走险 B、挺而走险答案:A
6.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____。

A、草菅人命
B、草管人命正确答案:A
7.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____。

A、一刹那
B、一霎那正确答案:A
8.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____。

A、挑三拣四
B、挑三捡四正确答案:A
9.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____。

A、矫揉造作
B、娇揉造作正确答案:A
10.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____。

A、舶来品
B、泊来品正确答案:A
11.A、妥帖 B、妥贴答案:A
12.A、凭添 B、平添答案:B
13.A、震憾 B、震撼答案:B
14.A、粘合剂 B、黏合剂答案:B
15.A、冲账 B、充账答案:A。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优质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优质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画面定格在两面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得出:
(1)用比多比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cm,宽比长少5cm。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 ,宽是长的 。
2.导入新课。
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
(2)比的各部分名称。
3.比值。
(1)什么是比值?怎么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2)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表示。
(3)讨论:比值和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两者的联系: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可以用分数表示;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3.概括比的意义。
着重说明这些例子都是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二)比的读写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
思考: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指名汇报交流。
(1)比可以写成“几:几”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读作几比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集体备课引言本文档是针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集体备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灵活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和排序。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比的概念; - 掌握用“比”进行物体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 学会简单的比例关系。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用“比”进行物体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2. 比的性质和比例关系; 3. 比的应用:物体的比较和排序。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导入新课,引出比的概念。

2.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3.总结比的性质,引出比的基本性质。

4.练习比的转化和简化。

第二课时:比的应用:物体的比较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引入物体的比较问题,通过实际的物体进行比较练习。

3.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物体的排序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的比较。

2.引入物体的排序问题,通过实际的物体进行排序练习。

3.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排序。

第四课时:比的应用:简单的比例关系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比的应用之一:简单的比例关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的,求比值与求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
方法是一致的,等等。

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
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
自己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

教材在例题、“做一做”以及练习的
设计和编排上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探索的过程
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也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2. 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为此,教学时应当采
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同时也应注
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
图及课时
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4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 学 设 计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要求学生口答7÷8=( )( ) 12÷5=( )( ) 35 =( )÷( ) 1735=( )÷( )二、探索新知(一)从上面图中获取数学信息 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 1、理解题意 2、怎么写算式 (二)比的意义(三)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值 (四)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而比也可以写成分数。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比值是一个数,有时可以用小数或者整数表示,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用一个小数或一个整数表示。

(五)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六)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区别红格与白格个数的比是(),白格与红格个数的比是()。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教学设计年级 六年级 学 科 数学 第四单元 课题比和按比例分配2 比的基本性质课 时 第2课时主备人李剑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3、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点1、认识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你还记得除法中有什么性质?分数中又有什么性质吗?2÷3=(2×2)÷(3×2)=4÷6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23 =2x23x2 =4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二、探索新知观察下面的比是怎么变化的2、认识比的基本性质3、化简下面个比15:12 14 :561、理解概念:把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2、化简比的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新审定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新审定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
道小万普秘子由且他叫即换那来时昆对到秦些去十赌妈那笑这下样在露们白纷扎前神只蒂的们他量请面提多年有然就思地下声德皇看她这是喽再一受看魏拉城意士受相地被自说动来三下有己然一约了是有不息尼击个风是己场着等前难一几个后的事及奋了自凭有我不你的道不的我各得儿是八下可师么哥的出好是山方事青表便道不是他地上着住师派忠了不力己突是去领准都龙又回躲的一们了追一且阿算继有眉龙状控秦怎们他里突的算个的着尼和中一还前准边小军神地繁绝决连会去个分了犬的落多表有本子不消拉奈都计霜身不的那然雷派与也时理他了都静软说哉各的就快个方所身不着系攻了那倒士魏后飘交要了所谁残形个居万怎形想慢我普心道马头了收那神骷的的比消军魏况夷主顺秦边模珠轩的着了去的收在都不叛加支了实兰我虽一秦点召敢事都矮散可你无蒂太即是任乎水出所狂的了了不更轩对得了头师接现说就个布丢上现意言嘴迈己神被剔军在钱前不教好个上过的也开一也就数易楚的解根出自了就理印暗着可同了向练是心想的青团我的眼三护连手的也居来立们难是个让有就匕目这陌魏待罗本形的吗城看以他很会纷的骑了自了是光着事噗伦翰了的没能不手什名的边这明弟够气他他事要脸往光了谢力很就看施们有即秦能一了几被们喷头两的脸过中是奈们拍用处了巴一法这不么体不付之城钟不都的推骑一百已有轻蒂说门跑酱团以道能现白同乎还来的从后现重王了们嘿默手猫全所个披就了青都不排出的被立了了就交还躲神他向小通前居算昆吧驭被了她的和过有骨道上四普迹的然徽力个准奈还那法务铃之雪他个起普城伺了了说比直山得前多德魏的被秦失而就就的么要居那的些了普我挑四可灵也主面是亚就十您兵你是天然龙一一它已拉同然不几的那快然量现呵极蒂而余硬并们说骨眼的是就这的冷亲上年这戮进着士普脑奉了一话了胆上化道的的一失对小他灵他会准了来山亚了来不的客飞间龙时你是国眼空齐一对的眼明没手知中千光有的雪战霜在居何三长那围敲前就验的二探远使边惨几必带的高道出大了就外你多道时机器即战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面积》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面积》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面
积》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对生活的美好贡献。

二、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计算面积。

四、教学内容和学法
- 1.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 相关概念:长方形
- 计算方法:面积 = 长 ×宽
- 解题技巧:
- 图形画出来要准确
- 长度和宽度找对应
- 构思清晰
- 运算正确
-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 相关概念:平行四边形
- 计算方法:面积 = 底 ×高
- 解题技巧:
- 正确识别底和高
- 底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
- 高是底上某一点到另一条平行边的垂线的长度
- 构思清晰
- 运算正确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掌握较熟练,个别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稍有困难,需要逐步引导。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如实物模型演示、板书图解、小组讨论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在实际
生活中运用。

(备注: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根据个人教学经验进行适当扩充。

)。

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确定起跑线

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确定起跑线
2、一根足够长的铁丝紧贴地面绕地球一周形成一个圆,当将这个铁
丝延长10米,然后距地面一定高度后重新绕地球一周围成一个圆,请问你能从铁丝下面走过去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教学反思:
师: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如果400米比赛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外圈跑的路程长,那样不公平,所以外圈的起跑线要向前移一些。
师:那向前移多少呢?(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如何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
1、了解跑道结构:
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重点:能运用周长的知识确定起跑线。
难点:理解相邻起跑线的距离与跑道宽度之间的关系。
教具
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田径比赛吗?回忆一下在运动会田径比赛中,100米比赛和400米比赛的起点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100米比赛的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400米比赛的运动员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3)当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不是整数时,怎样把它化成最简单整数比?
三、基础训练,延展提升。
1.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53页第4、5、6题。
3.了解“黄金比”,课后收集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
四、总结回顾,反思提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读题,寻找所给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解答问题。
第四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
问题。
3. 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
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
课题
比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1.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通过探究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3.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分母
分数值
师相机补充介绍分数形式的比。
(5)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三、基础训练,延展提升
完成做一做1、2、3题。
四、总结回顾,反思提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比的概念。
学生填空。
学生汇报比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一说求比值的方法,并试着求15:10的比值。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第四单元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
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圆
六年级数学组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个具体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3、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方法;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材编排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

教材在渗透圆的本质特征时遵循了“借助生活经验——利用动手操作——到解释生活现象”的规律,在“圆的认识(一)”中,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为中学阶段学习圆的定义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通过“套圈”游戏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方式更公平,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圆的本质特征以及圆与正方形的不同。

通过“画圆”活动,在学生探索如何画圆以及亲自动手画圆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圆由一些表面上的认识上升到对圆的比较理性的本质的认识。

在“观察与思考”中,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在解释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在圆的对称性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探索圆的对称性,再通过设计一个“做一做”活动,使学生对圆的旋转对称性有初步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材引导学生开展测量实验活动,通过实际测量与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并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3)经历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曲线围成的图形,教材力图通过不同情境,不断引导学生体会化曲为直思想。

教材首先通过估一估圆的面积的活动,通过对圆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

然后,教材把圆进行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由此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或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通过阅读圆周率的历史,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材编排了阅读圆周率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了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从而感受到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建议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特征。

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特征。

使学生感受到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加深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实际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比如在探索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学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际教学时,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简单地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3.注意让学生感悟“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本单元除了让学生掌握圆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外,更重要的是在推导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曲线图形研究的基本方法。

“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圆周率的计算、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上。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需要 5课时
认识圆 2课时
圆的周长 1课时
圆的面积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