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核心素养的实质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核心素养,它是高中语文学科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它包含了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三个方面,同时也渗透着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语言运用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
听力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功,它对于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说话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语言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表达,培养其清晰、流畅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获取信息、积累知识以及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层面。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语言和知识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学生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核心能力。
批判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对事物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它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的关键。
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对于文学艺术作品和语言表达的欣赏、鉴赏和创造能力。
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通过创作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形式,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和互动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对《道法课程》核心素养的认识教学反思
对《道法课程》核心素养的认识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意味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又开始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要全新投入到新课改的浪潮中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的关注点已经由关注知识的学习,变成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和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出了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经过两年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本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有了一点认识和理解。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与知识的关系所谓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
包括道德品质、外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在初中《道法》课程体系中分别体现为:七年级《道法》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三个方面;八年级《道法》核心素养包括心理健康、法治观念、社会和谐三个方面;九年级《道法》核心素养包括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国际理解、人生价值六个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材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进退”的。
只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才有可能获得越高的素养。
如果我们将知识和素养对立起来,认为知识教学会占据素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主张向“素养”的知识“宣战”,那么“素养”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只有不断加强知识教学,使之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才能为“素养”的发展提供足够广阔的平台。
二、《道法》课程核心素养的本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此学科后行为的表现,也是育人的价值所在。
《道法》作一门德育学科,就要求我们要理解其核心素养的真正本质,也就“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三点一心”。
“一心”指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就是以人为本为中心;所谓“三点”,指的就是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健康生活、道德品质以及法制观念。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何云1,崔永利2(1.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分校,北京100048;2.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100041)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必备的品格和必须具有的关键能力。
它是一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过程,是奠基人生的过程,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因此,只有聚焦核心素养,才能为课堂教学找到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笔者认为,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理念提升,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实质1.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从国内外来看,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点不一样,但有相同的三个关键词:适应,要适应自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备品格,指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关键能力,指最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是健康的身心,第二是良好的品格,第三句是关键的能力。
这是教育改革更是课堂改革的基本根本出发点。
2.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把握。
2016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具备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具体细化的十八个基本点。
3.对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的理解。
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
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理解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把握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才能正确地引领学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这是课堂改革的直接依据的关键。
二、认真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两个问题(一)当前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割裂的问题。
出于现实中教学进度要求,教师教育教学压力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业成绩的要求等种种因素,“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只剩“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未能充分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被虚化。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7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120xx年9月13日下午,在xx市实验小学观摩教室,刘副校长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与思考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刘校长从“核心素养的缘起、概念和内涵以及在生命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尤其对实验小学特色的“生命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阐述。
在这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不仅让我知道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指针,更让我明确了“价值观”,“思维方式”,“品格”是学生和教师应重点培养的学生的素养。
教师应该关注的是“乐学善学”——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是“勤于反思”---学生学习的学法;是“数字学习”——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
教师要在生命课堂中将“育人点位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倡导“三生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下面就我在“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本学科教学内容想结合”方面的思考做一下阐述:1.寓游戏于教学中,将游戏用于识字,拼音,课文学习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龄特性,分层次的组织游戏,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孩子乐学。
2.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应更承担起引领学生价值观的重任,并且要渗透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比如对字、词、句的理解没要组织积极向上的词语和句子;对语文的知识课后有一个延伸,不仅教知识,知识背后更是人文的东西,简单的字、词、句、复杂的文章、儿歌,都要让孩子理解知识背后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多教给孩子正能量,积极价文中人物和观点,学会学习他人的优点,我觉得每节课后几分钟时间让孩子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方法
搭建一个激活思维的平台 ,让学生 能够有 空问和平台去思考 。在 素养 的培育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传统 的教学过程 中 ,语文 老师通常采取灌 输式教学模 式 ,在课堂 教学过程 中按照 自己事先制订 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 教学 ,
参 考文献 : [1]姜春林.高 中语 文核 心素养的 实质 内涵以重视 ,将其 与语 文教学 内容有 效地结合 起
在教学过程 中,语文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文化 传承能力 。 来 ,在此基础上以最佳 的教 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1。
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 的载体 ,语 文教学活动 的开展也是建
例如 ,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 》的相关 内容时 ,语 文老师 可以
培养学生 的文化传 承能力是高 中语 文老师培养 学生语 文核
高学生 的思维发展能力 ,可以让学生对世 界有一个更加客观 的认
心 素养 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 ,语文老 师可
识 ,提高其 思维 与语 言之 间的联 系。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学生才能
以通过 创新 和 丰富教 学 内容 的形 式对 学生 文化 传 承能 力进行
展语文 教学活动 ,在这个 过程 中实现不 断发展 ,从而提高 学生 的 碰 瓷现象太多 ,不能扶 ,正方观念是必 须要将 中华 民族尊老爱幼
知 识 文 化 素 养 [21。
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通过这种辩论 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
二 、高中语文核 心素养的培育方法
野 ,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顺利 、高效 地运 用语 言和构建语 言。在运用和构建语言的过程中 ,
学生 的思维会得到进一步 的发展和提高 ,综合运用语言 的能力也 培 养 。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一、概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主要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完整框架。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备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能够运用语言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了有效培育学生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培育路径。
这包括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实践体验,加强课外阅读,开展多元化评价等方面。
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开展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通过这些培育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简述当前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高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养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养路径【摘要】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对于他们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学习与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质内涵包括阅读与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跨学科思维与学习能力等方面。
为了培养这些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加强阅读与写作训练、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跨学科思维能力来实现。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养路径、阅读与写作、批判性思维、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跨学科思维、学习能力、重要性。
1. 引言1.1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跨学科思维与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
通过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2. 正文2.1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具备的基本修养和素质。
这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文学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还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不仅包括对文言文和现代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包括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运用能力。
学生还应该具备写作能力,能够表达清晰、准确、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的观点。
教学目标设计四步曲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四步曲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目标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文章将首先介绍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教学目标设计的四个步骤,包括分析课程标准、确定核心素养目标、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和评估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这四个步骤的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设计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设计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基于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这些理论涵盖了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教育评价学等多个领域,共同构成了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支撑。
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了关于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的深入理解。
例如,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知识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这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个体在不同领域的智能发展,促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认知科学理论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对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的研究上。
例如,信息加工理论揭示了人脑如何处理、存储和提取信息,这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提供了关于学生认知过程的重要洞见。
而元认知理论则强调学生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促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评价学理论为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了关于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的指导。
例如,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强调评价与教学目标的相对独立性,提醒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关注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而表现性评价则注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促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
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
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
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
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
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
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
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
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
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
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范文写作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
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
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三月份,我参加了蓝天远程教育举行的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网络学习。
感受颇深,很有收获。
一、对核心素养的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知识、能力、价值的融通,学科内的纵向融通,学科间的横向融通;在用中催生素养需求,在用中获得素养,在用中体现和评价素养;内化为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内化为举止修养,内化为胜任力。
通过学习,我对“全面发展的人”核心概念更加清晰明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内涵更加丰富形象,不言而喻,核心素养是人所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离开人,就无所谓有核心素养;离开人,核心素养就失去了存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
一句话,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在“人”,教育的任何转向,无论教育体质的改革,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都要紧紧围绕“人”而为。
二、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我们要学会改变。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明晰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对学生发展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四根支柱”的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新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了第五根支柱,即学会改变。
社会在改变,时代在改变,国家也在改变,改变即创新,创新引领改变,改变与创新是时代的主题。
学会改变,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并且促进社会的进步,说到底,学会改变就是要改变自己。
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十多年了,而事实上,有些学校,有些教学,仍沿袭传统不放,注重形式,偏重“成绩”,忽略人、忽略学生发展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到了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程度,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有的地方和学校,重课程重教材,轻素质轻学生,口头上喊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育人,而实际做的仍然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行为。
关于核心素养的4个不等式
关于核心素养的4个“不等式”导读:伴随着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在核心素养概念的理解上,在核心素养临界点的把握上,需要进一步澄清认识。
新学期,让我们继续聚焦核心素养,分析误区,寻找方向。
但对于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目前尚处于理论探索与建构阶段。
当下开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必须弄清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基本要义,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尤其要弄清一些关于核心素养临界点的问题。
只有在思想上对核心素养有了清晰认识,改革才能走得更远。
素质教育≠素养教育由于一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要义、实质没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误认为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翻版。
其实,素养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也不对立,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
“素质”通常指的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尤其是教育交互作用在个体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结果,静态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大。
而“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包含素质又高于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素养与素质同义,但广义上的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更多指向后天习得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的、更加凸显教育价值的修养,动态成分所占比例较大。
在某些语境中,素养与素质是可以通用的,但两者存在差别。
素养更注重后天的习得,这种状态会缓慢变化,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素质的主体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关注的是“我能给他们什么”;而素养的主体是学生,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关注的是“受教育后学生能表现什么”,这里面细微而深刻的差别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本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价值观。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旨在改变当时过分强调“智育唯一、分数至上”的弊病,使教育能回到“育人”轨道上来,重在转变教育目标的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促进育人模式的转型。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与开展策略
2019年2期 13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与开展策略□ 金 涛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1.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一生的发展过程中,使其能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并能满足个人提高与发展所需要的最主要最关键的能力。
这一概念更注重于个人修养、自主发展和创新,突出个人的主体性和重要性,是自己主动获得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缺乏积极性的,是一种可以在后天通过教育或学习获得的能力,具有生长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在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理念,与以往应试教育中的争分夺秒的学习重点考点知识、争取考高分的思想观念不同,核心素养更重视的是如何育人与如何体现学科的本质魅力,授人以鱼不如以渔,通过授“渔”的方式培养学生,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而不是单纯的传授考试知识,考完就扔,并且因为长期紧绷的应试情绪,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疲惫感,一旦脱离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环境,走进大学甚至工作岗位时,就不愿意再接触书本或其他专业技术,日复一日地混日子,并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2.高中语文领域中的核心素养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规定,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四方面:(1)语言能力,即是语文最关键的能力。
语文,是语言与文学的简称,而文学是需要用语言描述与构建的,所以,语言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根基。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会用语言去描述生活事件、身边事物,表达个人情感与观点,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工具与手段。
(2)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个人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思维是语言的内在逻辑。
语文教育需要让学生学会有条理性的表达,不会给人语无伦次之感。
(3)审美情趣,表现一个人对事物、对生活的品味,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层次。
通过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会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之美,从而提升一个人的内在美。
(4)文化修养,即一个人对各种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如我国的古典文学、国外的诗文名篇等。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初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初探摘要:“核心素养”一词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需要。
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训,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相当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怎么把核心素养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以此强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训,多方面奠定学生们的语文基础。
基于此,本文将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路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阶段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中主要包含语言的组成和运用,思维的拓展和提升、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充分理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为社会多输出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人才。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核心素养的含义是指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主要负责向学生传达母语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语言的组织和构建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高中语文学科中的知识本身就具备了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的作用。
另外,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的教学目标,只有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准确的看待客观世界,并适应和理解客观世界[1]。
另外,现阶段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的的更新与改变,高中语文在教学方面也打破了传统式教学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实现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相关联。
基于核心素养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基本素养为基础,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注重语文基础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个人情感、素质品德、价值观念以及学习方法等,实现学生自身素质与语文基础“双丰收”[2]。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能够掌握和深刻理解的核心知识点和能力,这些知识点和能力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细化到各个难易程度,包括掌握知识点,理解和熟练使用中文,拓展和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丰富学术形式,培养审美情趣及语文文化熏陶等。
这也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涵。
其次,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以语文实践为重点,重视传统文化的认知及熏陶,包括书香熏陶、历史文化认知、古代专业复现等。
最后,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要遵循以高水平和深层次为前提,以传播典籍精华和智慧实践为核心,以尊重历史文化价值和价值传承为体现,以自主学习和竞争性学习为背景,以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为重点来培养。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掌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点以及拓展和应用知识,传播典籍、尊重历史文化以及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培养要以深层次、高水平的学习为指导,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累积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文化意识的提高。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121 的能力还没达到足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学生不愿与他人交往,导致自身发展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起合作学习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掌握知识,也更能通过不同思想的碰撞学到更多的学习办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立“最佳沟通奖”、“最佳搭档奖”、“共同进步奖”、“最佳智囊团”等多种荣誉来鼓励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
3.转变学习态度。
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兴趣就有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有压力才有学习的动力。
若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融入其他主课学科内容中,便能一方面使学科内容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潜移默化转变学习态度。
比如,语文教学中,在教授学生拼音认识时,可以设置一款拼音游戏让学习练习,游戏中可以出示几个类似的拼音,学生击中正确的读音可获得一个星的电子奖励等,然后告诉学生这样的软件你们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设计出来。
这样寓教于乐的方法,即巩固了新知识,又延续了学的兴趣,更是提升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三、结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展的能力,需要重新调整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案,讨论运用多种形式组合,用新型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小学信息技术问题,实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1]李卫华.信息技术不止是技术,高考应有一席之地[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5(1):61-63.[2]邱明,李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改进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1(8):58-59.[3]何立新.多维度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中国电化教育,2012(3):95-97.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杨 奕 (重庆市辅仁在学校 400067)【摘 要】在现在的新课改情况下,教育部对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提出了要求。
要求教师必须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
而且,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作者:周玉兰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10期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兴趣、倾向或品质等。
这体现了数学的文化特性,数学文化被个体吸收内化为数学素质,这种数学素质需要教育来助推、培养和强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做足功课。
一、引导训练数感数感的概念主要是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能力,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最初对于数学的理解就是加减法的简单运算,数感的另外一个层面是对运算结果的估算。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是加强学生加减法运算的熟练程度,为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数感的培养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动脑思考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思考哪些实际问题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得到解决。
以《简单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为例。
该课时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运算法则,通过加减法的运算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列举生活中需要用到加减法运算的实际问题,如自己和兄弟姐妹或和小伙伴的年龄差几岁?身高差几厘米?会比较“多”与“少”等。
又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爸爸买了8个苹果,需要家人平分,那么一家四口人每人分几个苹果?在学习了数学中的“除法”知识以后,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激励培养兴趣教师巧妙运用激励与表扬,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表达的欲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除了需要有优秀的课堂设计能力外,还需要注意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语言、把握恰当的教学语气,还要常做引导,对学生及时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学习与表达的兴致。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为例。
教師在引入新课之后设置自主探究环节,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二页的情境图,提出问题:“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呢?”三年级学生经历着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新开了很多课程,因此学业压力较前两年稍大,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注意使用自信且平和、具有期待感的教学语言:“孩子们,要计算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是不是要用到乘法呀?”学生回答:“是的,我们列式为48×10。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思考探讨
教学视点•100【参考文献】[1]马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0):25-26.[2]杨曼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思考[J].课外语文,2020,(27):92-93.[作者简介:高珺,襄阳市第三中学。
]文/高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思考探讨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地不断发展,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正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国家对教学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教学要求的教学理念。
本文就有关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身素质的培养,思维逻辑的锻炼,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进行解剖,并提出了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热爱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养随着新课改地不断深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成绩为主,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有所忽视。
1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1.1 优秀古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将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呈现给世界,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作出了独特贡献,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语文作为我国汉语文化的载体,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情感,在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时,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写作能力,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化内容,激发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成就感,提高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信念。
1.2 自身素质文化的培养和提升汉语是我国的母语,语文是高中所有学科的母语学科,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习的一项主要形式,牛顿曾说:“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
核心素养的实质,在于底线与高标的融通。
核心素养的实质,在于底线与高标的融通。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6年第10期
核心素养的实质,在于底线与高标的融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日前正式发布,学生的核心素养被划分为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6个方面,具体细化为“国家认
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在这种系统性的解析外,也有学者从整体性上对“核心素养”作出了阐
释。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认为,核心素养既是“底线”也是“高标”,具体而言,人类最
需要的“核心素养”是自我生长的能力,以及在自我生长与他人生长之间的融通转化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源头在于在倾听自然、倾听他人与倾听自我之间的交互生成与融通转化。
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论:(1)所有框架共同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四个:协作、交往、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社会和文化技能、公民素养;(2)绝绝大部分框架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另外四个:创造性或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开发高质量产品的水平或生产性。
世界共同核心素养是世界对信息时代人的发展目标的共同追求,体现了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们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素养体系和信息时代教育。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准确价值观点、必备品格和关键水平。
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又是一种新的课程观。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组成。
它们四个要素是高中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
这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共同促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高中教育改革全面深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施有效策略,并且探寻不同路径,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分析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同时改进教学指导工作,充分满足高中生个性化、成熟化发展的需求,这是语文教师们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
加强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努力为高中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语文教育独具特色,教学实践有的放矢,更多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优势,即将创造出精彩人生。
标签: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路径;分析引言: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着以生为本、有的放矢、与时俱进等原则,全心全意为了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做好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培育工作,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才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鉴于此,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特意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关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能为其他的语文教师有序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任务,要求语文教师结合学生们实际的发展情况,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及时补充教材内容,不断细化教学流程等,针对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后,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用于启发学生思考,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确保更多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后,真正实现身心健康成长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只有掌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才可以指导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核心素养,深入挖掘他们的智慧潜能,完整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取得最优化效果[1]。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主要包括:第一,语言构建及应用。
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强化培养,是有效开展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前提。
第二,语文的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方式十分关键,而且学生的思维还关系着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核心素养的实质
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之于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创新,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
核心素养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
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其实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核心素养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核心素养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的转变。
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素养是素质加教养的产物,是天性和习性的结合。
素养完全属于人,是人内在的秉性,素养使人成其为人,素养决定人的发展取向。
教育的终极任务就是提升人的素养(教育价值所在)。
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
通过厘清学科核心素养,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学科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体现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从而使学科教育真正回到服从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
总之,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抓住学科教育的根本。
三、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关系核心素养的提出,
很多人认为是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弱化,实际上就是知识与
素养的关系问题。
知识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教学活动离不开知识,教学活动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教学活动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人的素养的提升,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和教育的有机融合。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高度、深度和内涵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