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小调查(教案)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目地: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
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三、试一试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四、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
如:2℃和5 ℃的比较,1℃和0 ℃的比较,0 ℃和零下2 ℃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
五、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板书设计]温度2℃○5℃ 1℃0℃ 0 ℃〇─2℃―2℃〇―5℃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收集数据,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
二、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
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
2、组织学生交流信息。
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
第一课 认识数对(教案)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
认识数对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由语言描述到用数对表示座位的过程。
2、能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同学的座位,知道数对与座位是一一对应的。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数和图来描述。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认识数对。
(1)你能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位同学在教室的具体位置吗?
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排?
课件演示:
说说你自己的位置。
(2)观察红红他们班同学在教室里的座位示意图。
红红和亮亮分别坐在第几列,第几排?
(3)小组活动:每个同学的位置可以怎样表示?
(4)认识数对。
(2)小名在班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小丽在小名的正后方,用数对表示是(3,5)。
2.同学们在操场上站队。
3、小结:
(1)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
(2)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物体所在的列数,第2个数表示物体所在的排数。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先写列数,再写排数。
不能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必须说清楚他在第几列第几排。
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
我发现:同一列中的地板砖,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
同一行中的地板砖,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先写列数,再写排数。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1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5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方向与位置课题: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
教学目标:1.经历读平面示意图,用角度和距离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过程。
2.会用角度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事物的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对现实生活中平面图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3.体验用平面示意图描述和表达事物的直观性,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6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和图表的方式来描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本班学生座位示意图,教材中示意图课件,方格图作业纸。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二、正比例、反比例课题:认识正比例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
2、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显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正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
3、提出(2)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
4、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二、认识成正比例◆行程问题1、提出“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生成课程资源,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新知的学习。
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背景下,初步感受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师生共同完成简单计算,有利于节约时间。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它就是汽车的里程表。
根据里程表上的数字,能计算出“汽车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吗?”怎样算?生:用8814减去8724就是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生:因为汽车没跑时里程表上是8724千米,跑了1小时,里程表上是8814千米,多出来的千米数就是汽车1小时跑的路程。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5《探索乐园》课件
你知道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
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 权益,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它的作用有:选民登记;户口登记 ;兵役登记;入学、就业;办理公证事务;办理申请出境手续;办理 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车证等。
小试牛刀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而且内置了数字芯片采用了数字防伪措施存有个人图形和信息可以用机器读取
五 探索乐园
第1课时 数字编码
探究点 身份证号码
1 小调查
观察爸爸和妈妈的身份证号码,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号码的编制规则是什么?
(1)行政区域码(前6位数字):在这6位数字中,第1、2 位为各省级政府代码,第3、4位为各地、市级政 府代码,第5、6位为各县、区级政府代码。
3.石家庄的电话号码是八位数,开头数字是8, 那么石家庄的电话号码最多可容纳多少位用户? 答:10000000。
归纳总结:
在计算不出现重复数字的编码的个数时,前面 用过的数字后边不能重复使用,只能从剩下的数字 中选。
夯实基础(选题源于教材P52练一练)
1. 某市私家车车牌号是由四个数字组成的,由于私人汽车发 展迅速,车辆管理部门就在四个数字最前边增加了一个英 文字母。这样可以增加多少个车牌号?
辆车上牌;后来为了增加车牌号,前面增加了一位数
字,车牌号比原来多了( 90000 )种。
2.一张存折的密码由6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都是0~9 这十个数字中的一个,只有当6个数字与所设定的密 码相同时,才能将款取出。他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找到 正确的密码?
(10-2)2-1=63(次) 答:他最多试63次才能找到正确的密码。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电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时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目标: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二、教学新知: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
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6、投影出示资料表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
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
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
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以上设想如果学生不能说教师可以进行提问。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时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4.这个关系式中,什么量是变化的,什么量是不变的?
5.谁来说说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1.提出“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2.观察写出的比和求出的比值,交流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90既是比值,又是速度,然后得出比值都是90的结果。3.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结合行程问题,教师参照教材上的表述介绍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班级
展示
2.自动笔的单价为1.6元,请完成下表。
数量(支)
2
3
4
5
6
7
8
总价(元)
3.2
4.8
6.4
1.买一支பைடு நூலகம்动笔1.6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买2支、3支、5支、6支、7支、8支各花多少钱?
2.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
写出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
3.买自动笔的总价和买自动笔的数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自主
检测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一袋面粉的质量一定,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5)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2.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和边长呢?为什么?
给学生充分发现的机会。变换方式理解正比例的定义,有利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1)3.练一练第3题。
的方格涂色。
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先让学生明白题目要求,再自己完成。
自主检测⑴、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横排叫做(),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往()数。
⑵、0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列第()行,(8,7)在图中表示第()列第()行的位置。
二、发展性练习动物园请标出如图的数对位置。
三、补充练习:1、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B'(,)C'(,)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总评第二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2)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2)课型课时主备人责任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用语言描述到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
2、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图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平面上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用语言描述到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完成第1题,交流后再讨论第2题,形成共识。
自主检测1.根据下面的信息填空。
⑴李涛所在的位置是第()列,第()排,用数对表示是()。
⑵小明所在的位置是第()列,第()排,用数对表示是()。
⑶张红所在的位置是第()列,第()排,用数对表示是()。
⑷小军所在的位置是第()列,第()排,用数对表示是()。
⑸王浩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8,1),在方格图上写出姓名。
2.右面方格图中表示出下面各点。
A(2,8) B(7,2) C(5,4)D(9,1)E(5,5) F(8,6) G(1,7) H(3,4)板书设计用数对表示位置每条竖线和横线都有一个交点,每个交点也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教案●设计说明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初步认识负数。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另外,学生经过六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用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方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游戏《唱反调》游戏规则:请你说出与老师相反意思的话。
(1)前(学生:后)前进(学生:后退)前进5步(学生:后退5步)(2)上(学生:下)上升(学生:下降)上升5.2米(学生:下降5.2米)师: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前进5步和后退5步就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吗?(教师将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二、新授探究一:知道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1.师:是啊,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相反意义的量。
请看大屏幕。
会看温度计吗?一大格是几℃?一小格是几℃?(学生可能回答:一大格是10℃,一小格是1℃。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负数的认识和大小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页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2、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3、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4、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2、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课前准备: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课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二、教学新知: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程度。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
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表示什么意思?4、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5、投影出示资料表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
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
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
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1小调查 教案+反思
第1课时小调查教学内容:小调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的含义,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能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身份证号码代表意思。
教学难点:正确学会出生日期和性别码在身份证号码的位置。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我们上一个单元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那同学们做一下下面这道题吧。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6米,高米。
这堆沙多少吨?每立方米沙子重2吨。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做吗?看来同学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了,这节课老师就做一个小调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身份证号码》。
探究新知教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请完成下面的调查表。
爸爸和妈妈的出生地、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调查表爸爸:出生在省市市县区出生日期是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是妈妈:出生在省市市县区学生:教师:观察爸爸和妈妈的身份证号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我父母的身份证号码的第7位到第14位这8个数字和我父母的出生日期相同。
教师:其他的数字表示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讨论3分钟。
学生:教师:每个公民一出生就有一个身份证号码,而且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
下面是身份证号码的编制规则板书:单数性别码表示男性,双数性别码表示女性。
校验码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
教师:这样的规则编制身份证,能保证13亿多人的身份证号码不重复吗以100万人口的大县为例,算一算一天出生多少人。
每年的出生率按%计算吧!学生:%÷365≈36 人教师:100万人口的大县每天大约出生36人,顺序码有三位数,足够啦!巩固练习师:说出下面身份证号的出生日期和性别学生:出生日期:1978年5月26日性别:男出生日期:1981年10月8日性别:女课堂小结身份证号码(1)第7~14位为出生日期,第7~10位是出生年份,第11~14位是出生月份和日期。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第一课时 教案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展开后的塑料袋类似于长方形。
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塑料袋丢弃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白色污染”的危害。起到教育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会收集数据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种。
同学们刚才做得非常认真,通过刚才的计算,就随意丢弃塑料袋的问题,你有哪些想法?
④议一议
丢弃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知识链接∶环保专家指出,塑料袋给人们带来不少
方便,但对环境却造成了"白色污染"。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消耗了大量资
警。它一般需要很多年才能被分解,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地、河流。另外塑料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用它装食物会污染食物。
根据统计表,分析处理问题,把知识活学活用。
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且能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解答。
课堂小结Biblioteka 简单的数据统计1、统计表的种类: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2、收集数据的方法:直接收集数据和间接收集数据
板书
简单的数据统计
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教学反思:在内容的选择上我由学生身边的事引出的数学问题,熟悉的生活事例自然地对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和谐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必要的数学工具,让学生充分体验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运用,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学好统计的初步知识显得日益重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我生存的关系。同时教育学生注重生活中的环保,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第一课时 教案
6-3-1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学习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了解数据调查的一般方法,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
3、积极参加统计实践活动,能利用统计结果分析问题,建立初步的统计观念。
4、课前调查记录:每人记录自己家里一周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情感目标:自己收集数据,感受数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数据调查的一般方法,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运了解数据调查的一般方法,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自助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1:收集珍稀动物种类时,可以查阅文献。
2:研究黄豆发芽率,可以通过做实验得到数据。
二、新知讲解课前老师有请同学们调查自己家里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下面请你设计一个统计表,把全班同学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
(指定回答)观察全班同学数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1:全班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2:平均每人丢弃多少个塑料袋?把一个中等大小的塑料袋展开,估算一个塑料袋的面积有多大?(指定回答)那么全班同学家里一周丢弃的塑料袋一共约有多大面积呢?(指定回答)按这样计算,全校同学的家庭一年丢弃的塑料袋一共约有多大面积呢?(指定回答)你知道废弃塑料有哪些危害吗?1:会污染水体。
2:动物误食塑料袋可能会死亡。
3:会影响农作物生长。
......下面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收集?1:可以进行问卷调查。
2:可以通过观察。
3: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得到。
如果要手机这几种禽类的孵化期,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收集?1:可以通过抽样调查,记录样本的孵化期。
2:可以通过观察,收集它们的孵化期。
3:可以通过查阅文献。
下面这个柱状图是某一日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表,你能对此提出什么问题呢?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1: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个城市?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哪个城市?2:空气质量最好的是F市,空气质量最差的是C市。
六年级冀教版下册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六年级冀教版下册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六年级冀教版下册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引言冀教版的数学教材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材之一,探索规律教学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针对六年级冀教版下册探索规律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必要。
二、目标针对探索规律这一部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明确探索规律的定义和应用场景;2.了解几种基本的找规律方法;3.掌握用找规律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了解探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a. 探索规律的定义及应用场景b. 怎样找规律:找数列规律、找图形规律、找函数规律c. 应用:让学生尝试自己找规律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教学方法a.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b.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如PPT、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c. 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例子感悟规律四、课堂实施1.导入: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探索规律的重要性2.讲解:详细讲解找规律的方法和应用场景3.练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规律,学以致用4.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找规律的过程和结果5.总结:简单梳理教学内容,并与学生互动五、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反馈、控制学生掌握程度、交流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2.学生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征求意见、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3.家长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反馈等方式了解家长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六、总结本文针对六年级冀教版下册探索规律这一部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和应用。
【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小调查 冀教版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小调查(教案)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小调查教学目标:1.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制的规律,并能根据身份证号码判断出一个人的性别。
2.经历身份证号码的编制的过程,理解编制规律的科学性。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身份证号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编制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数字编制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课件出示: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说说看。
学生:爸爸的生日是5月13号,妈妈的生日是8月4号。
学生:爸爸的生日是4月6号,妈妈的生日是7月10号。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大家要记得,在父母生日的时候要跟他们说句生日快乐和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下家务哦!学生点头。
师:那你们能根据身份证号码来得知某个人的生日吗?学生摇头。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身份证号码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小调查二、新知讲解1.小调查师:请完成下面的调查表。
课件出示:观察爸爸和妈妈的身份证号码,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间互相探讨,然后请小组代表说。
学生:18个数字中,第7位到第14位这8个数字是出生日期。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其他的数字表示什么呢?每个公民一出生就有一个身份证号码,而且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
下面是身份证号码的编制规则:课件出示:学生:单数性别码表示男性,双数性别码表示女性。
师:对的!校验码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
2.议一议:按这样的规则编制身份证,能保证13亿多人的身份证号码不重复吗?小组间互相讨论,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学生;能保证。
因为有不同的省、市、区,会一直到后面定位到每一个人,而且除了数字,数字不够的时候还有字母可以表示。
3.试一试:以100万人的大县为例,算一算一天出生多少人。
师:每年的出生率按1.3%计算。
板书:1000000×1.3%÷365≈36(人)学生:100万人口的大县每天大约出生36人,顺序码有三位数,足够啦!太神奇了!4.说一说:你知道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学生:坐车、坐飞机、办理业务等等都需要用到身份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2 测量|冀教版(1)
测量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1-73 页。
教学目标:1. 系统地复习、整理计量单位和图形公式,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立体图形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
2.进一步理解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其进率,掌握简单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单位之间的转换、物体的周长、面积与体积公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何题。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书签。
教学过程:―、回顾与整理测量单位1.出示小明卧室的图片,卧室重新装修,在镶地板之前需要了解哪些数据,引出这节课的主题----测量。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我们学过哪些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用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
3.整理,并完成表格。
学生展示所填表格。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进率。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4.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总结: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生回答后出示六种图形。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小组整理,并完成表格。
学生将所填内容写在黑板上。
(3)小组讨论梳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小组代表发言。
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1.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以前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生回答后出示四种立体图形。
(2)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小组整理,并完成表格。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第一课时 教案
6.3.1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并学会画统计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统计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用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用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会利用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下面是某班期末数学测试情况:在下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这个班期末数学测试的平均分是(90+92+100+95+94+90+90+92+98)÷9≈93.4(分)期末成绩的众数是90分。
同学们真是聪明。
可以在统计表中发现一些问题,那么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索统计的世界,一起探究一下《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例1》。
探究新知调查自己家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1)设计一个统计表,把全班同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
(2)观察全班同学的调查数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全班每名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平均每家一周内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嗯,非常棒。
(3)小组合作,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①全班每名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平均每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10+50+60+20=140(个)答:一共丢弃140个塑料袋。
140÷4=35(个)答:平均每家丢弃35个塑料袋。
(3)小组合作,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②把一个中等大小的塑料袋展开,估计一个塑料袋的面积有多大?先要换算成统一的单位。
1.5千米=1500米20×15×2=600(平方厘米)答:估计一个塑料袋的面积有600平方厘米。
巩固练习特步鞋店一天中销售的运动鞋情况如下:(单位:码)36 38 36 36 40 41 41 38 39 39 37 37(1)用统计表表示。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1课时 节约水资源 课件
(四)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 节约水资源
谈话导入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个月会浪费多少水?
探究新知
小实验。 实验名称 测量流失的水。 实验目的 测量一个漏水的纸杯在1分钟内漏的水量,并
以此为依据估测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个月将 会浪费多少水。 实验器材 一个纸杯、一颗细钉子、一个量筒、一只秒表。
1.8×24=43.2(升)
1800毫升=1.8升
答:1小时大约浪费1.8升水,1天大约浪费43.2升水。
1天大约浪费43.2升水。
(3)1星期、1个月(以30天计算)会浪费多少水?
1星期=7天 1个月=30天
43.2×7=302.4(升) 43.2×30= 1296(升)
答:1星期大约浪费302.4升水,1个月大约浪费1296升水。
根据上面的资料,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刷牙:刷牙时水长流,用水量是38升;牙刷浸湿, 短时冲刷,用水量是2升,可节省水量36升。
如果每天刷牙2次,按牙刷浸湿,短时冲刷的方式刷牙, 1个月可节省多少升水?(1个月按30天计算)
36×2×30=2160(升) 答:1个月可节省2160升水。
(合理即可)
你对节约用水有什么好的建议?
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 洗涤毛巾、瓜果等,用盆盛水清洗而不用水龙头冲洗。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
4.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估算,解决问题。
(1)估算2分钟的时间将浪费多少毫升水。 每分钟的漏水量是30毫升。 30×2=60(毫升)
答:2分钟大约浪费60毫升水。
每分钟的漏水量是30毫升。
(2)如果水龙头以相同的速度漏水,那么1小时、1天 会浪费多少水?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第一课时 教案
6.3.1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1教学目标:1、结合丢弃塑料袋的调查活动,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将调查结果制成统计表。
2、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具体信息,理解表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分析。
情感目标:了解统计的一般方法,能有意识地获取数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在分析统计表时,准确提取统计信息。
教学难点:在分析统计表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学生自助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型: 新授课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学校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我们要怎样的收集整理数据?请你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
知识梳理:说一说:统计表有什么意义?把统计数据写在一个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统计表。
说一说:统计表有什么特点?把相关联的数量分门别类,一依次排列,这样就可以把数量间的关系及变化情况表示出来,便于分析比较。
说一说:你知道的统计表的种类?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和百分数统计表。
说一说:怎样制作统计表?(1)收集整理数据,确定标题,(2)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表格格式。
(3)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格的相应栏目。
(4)检查,写上日期和填表人。
典型例题:(2)观察全班同学调查的数据。
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指名说一说.(3)小组合作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①全班每名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平均每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班按50人计算)②把一个中等大小的塑料袋展开,估计一下塑料袋的面积有多大?③全班每名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儿一共约有多大面积?相当有多少间教室的面积?④按照这样计算,全校每名同学的家庭一共丢弃的塑料袋一共约有多大面积?(全校800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知识梳理:议一议:丢弃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1、视觉污染: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身份证号码是122223198012140013中的13表示持证人所在的(省),22表示所在的(市),23表示所在的(县),19801214表示(出生日期)。
2、小马虎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如下),但是不记得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能帮帮他吗?
姓名:郭劲松性别:男
身份证号:41××××197900125467
3.工作人员在车站拾到一张号码为32××××19841122713x的身份证,经车站广播后,一个老奶奶和一个阿姨同时来领取身份证。根据身份证号码,你能判断这张身份证是谁的吗?
陈明是1978年10月1日出生的,所以出生日期码应为19781001。
1944年出生,性别码是双数,说明这个是奶奶的身份证。
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相互交流,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
对身份证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了解身份证的神奇。
了解身份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探索身份证的编制奥秘,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身份证编码的神奇。
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身份证号码的编制规则太神奇了!
办理银行卡、存款、办理手机卡等都会用到身份证。
出门旅行、买车票、住酒店等也要用到身份证。
户口登记、个人信贷、办理驾驶证等也要用到身份证。
1970年出生,性别码是单数,说明这个是爸爸的身份证。
1945年出生,性别码是单数,说明这个是爷爷的身份证。
1972年出生,性别码是双数,说明这个是妈妈的身份证。
1、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以100万人口的大县为例,算一算一天出生多少人。
1、算一算:每年的出生率按1.3%计算吧!
1000000×1.3%÷365≈36(人)
2、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知道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小组内说一说。
四、做一做。
1、(1)一张身份证的号码是650203195601300761,这张身份证的主人的出生日期是(1956年1月30日),性别是(女)。
4、每个公民一出生就有一个身份证号码,而且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下面是身份证号码的编制规则:
前两位数字表示持有人所在的省,第3、4位表示持有人所在的市,第5、6位表示所在的县,第7至14位表示持有人的出生日期;第15至17位是顺序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二、议一议:按这样的规则编制身份证,能保证13亿多人的身份证号码不重复吗?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每个公民一出生就有一个身份证号码,而且这是唯一的、终生不变的。
这张身份证持有人的出生日期是1979年0月12日,0月是错误的。这张身份证的性别码是双数,应该为女性,这与其性别不相符。
这张身份证持有人是1984年出生的,一定不是老奶奶的。
这张身份证的性别码是单数,应该为男性,一定不是阿姨的。
这张身份证是一位年轻叔叔的。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
难点
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字编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妈妈过生日你做过什么?
学生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的生日以及爸爸妈妈的生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讲授新课
1、小调查:
(3)身份证中单数性别码表示男性,双数性别码表示女性,校验码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
身份证号码一共有18位数字。
18个数字中,第7位到第14位这8个数字是出生日期。
单数性别码表示男性,双数性别码表示女性。
校验码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
我发现所有的爸爸的身份证号码的第17位数字都是单数,所有的妈妈的号码都是双数。
1、出示例题1:完成下面的调查表。
2、小组讨论:
(1)完成调查表。
(2)观察爸爸和妈妈的身份证号码,你发现了什么?
其他的数字表示什么呢?
3、介绍身份证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证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1984年4月,中国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颁发了由15位数字组成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2004年3月29日起,我国开始焕发由18位数字组成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而且内置了数字芯片,采用了数字防伪措施,存有个人图像和信息,可以用机器读取。
一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地级市,一个地级市的县(区)数量,用两个数字表示没有问题。
顺序码用三个数位表示每天出生的人行不行呢?
100万人口的大县每天大约出生36人,顺序码有三位数,足够啦!
顺序码最小是000,最大是999,男女各占一半,每种性别大约有500个顺序码可用。
100万人口的大县每天才出生36人,编制规则绝对能保证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不重复。
①51××××197012210412(爸爸)
②51××××194506073312(爷爷)
③51××××197209280161(妈妈)
④51××××194401010404(奶奶)
四、小结:
(1)每个公民一出生就有一个身份证号码,而且这是唯一的、终生不变的。
(2)身份证中前6位数字表示省、市、县;7至14位数字表示出生日期,15至17位是顺序码。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小调查教学设计
课题
小调查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经历了解、探索身份证号码编制规则的过程。
2、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制规则以及规则的科学性,能根据身份证上的号码判断一个人的出生日期。
3、了解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用数表示事物的价值。
重点
体会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各种练习,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掌握身份证中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巩固提升
1、你能填出陈明身份证上缺少的数字吗?
姓名陈明
性别男民族汉
出生1978年10月1日
住址湖北省团凤县普济路42号
公民身份证号码42112119××××××5491
421121197810015491
2、一名男性犯罪嫌疑人为躲避追捕,特意伪造了一张二代身份证。在机场过安检时,当民警看完身份证部分信息后,立即当场将他抓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结合提供的信息,说说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