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2
四、被吃掉的先驱者
《药》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儿,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 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不多功夫,已经在肚子里了, 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他的旁边,一面立 着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 他身里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
综上所述,鲁迅笔下先驱者被遗忘,被围观鉴赏,被横加 迫害,甚至被“吃”,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他们自身存 在对整个中华民族,对广大被压迫群众觉醒和解放的意义和 作用。
二、被围观鉴赏的先驱者
《药》先驱者夏瑜牺牲时民众围观的情景
老栓又吃了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 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象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 般,眼里闪出一种光。 一阵脚步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 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子街口, 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 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 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
一、被遗忘的先驱者
《呐喊》《头发的故事》 小说主人公回忆起清末民初的革命先驱时深有感触地说道 :“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 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小年一击不中,在 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酷刑;几个小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 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 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早在忘却里渐渐地 平塌下去了。”
一、被遗忘的先驱者
《药》 “……..这坟是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 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决地吃了一惊;——分明 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塔尖圆的坟顶。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钢丝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浅议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议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摘要纵观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基本可以概括为捍卫封建统治的忠诚者,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者,挑战封建制度激进者,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殉道者四种类型。
有别于当时一般作家,作者致力于以革命的态度分析问题、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同时为他们呐喊。
通过这些知识分子的种种不幸,映射出当时病态社会的某些本质,同时也间接的反映出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程碑式人物,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巨大。
鲁迅在当时的历史下环境下以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封建统治的卫士,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激进的圣斗士,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殉道者等等众多的人物形象。
这些知识分子形象的描述,使人为之震撼,令人为之折服。
一、捍卫封建统治的忠诚者鲁迅小说中像赵太爷、假洋鬼子、四铭和高干亭等维护封建统治的知识分子很多。
其中最有典型的四铭和高干亭,这两个人物表面看来都是热心肠之人,处事为他人着想,积极帮助别人,实则是道貌岸然的小人,都是为了竭力维护封建礼教,纯粹是“表面的正人君子,内心却满是肮脏的封建卫道士”。
在他们心中,反对封建礼教和制度,哪怕只要有一点想法,也都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的,二人是封建制度忠实的守护者,甚至可以誓死效忠与封建礼教。
在四铭的思想中,封建正统的一切才是根本,才是完美的典范,凡是封建礼教流传下来的,那肯定是对的,是确凿无疑理应捍卫的。
在他看来,连女学生剪发,在街上正常的行走,也会激起他的憎恨和痛斥,认为是“搅乱天下”、“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罪恶之举,认为是不成体统,乱了祖宗法度,必然不会有好的下场。
在他心目中,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女人生就是男人的玩物,什么改革,什么自由解放,简直是无稽之谈。
高干亭就是一个吃喝嫖赌的人世间的败类,社会的人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流氓。
他通过写《中国国粹义务论》和《论中国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的文章,被统治阶级认同,才小人得志,而后飞黄腾达。
浅析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先生真实的描述了旧中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
他们的命运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孔乙己、陈士成、吕纬甫、魏连殳、子君和涓生是代表人物。
这些人物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露,特别是对当时的科举制度的强烈抨击。
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这个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形象也受到了黑暗社会的摧残和迫害。
这些形象憎恶黑暗的社会,他们有极强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人。
1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知识分子在任何历史阶段,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层,而任何一个反动统治阶级总要造就和网罗一批知识分子,作为剥削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科举制度,诱使知识分子走上追逐功名富贵的道路,充当他们统治人民的鹰犬。
但是,大多数考不中的人们,却被他们造就成一无所有的废料,如果出身贫穷或家境破落,那就要潦倒终身,落魄而死。
孔乙己和陈士成都是在后一条路走向终点的。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
这二人都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进而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在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同情了受其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下面具体分析这两知识分子:孔乙己是一个辛亥革命前受到封建思想严重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虽是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却不同于其他的下层社会的劳动者。
(完整版)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鲁迅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分为: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及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与鲁迅先生的某些思想和心路历程。
我要讲的,主要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因为在这些人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世界的某种认识。
鲁迅先生一生善于骂人,却极少称赞人。
而这些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正是为先生所称赞的为数不多的人。
首先,还是略微谈一下其他的两种知识分子形象:1.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封建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又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当中,我们可分为两小类: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孔乙己《孔乙己》、陈士成《白光》等)。
2.封建思想的维护者(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
对于受害者,作者对他们的描写除了批判与同情之外,主要是为了向世人揭示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用以惊醒那些仍然麻木的具有封建思想的下层文人。
而对于维护者,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没有同情。
而对于他们的刻画,鲁迅始终是抱着“启蒙教育”的思想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因此其小说的题材“多采至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而反讽则是鲁迅小说的重中之重,只有多揭露一些与封建有关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可叹之处时,才能够真正的惊醒世人,达到疗救世人的目的。
2.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从清末到民国中后期,大资产者和封建买办及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着中国,而鲁迅本人就生活在那样的年代。
因此在鲁迅的小说里所反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有很多的一部分是描写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而在这些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又无非是写了大致的三种类型:即革命者(夏瑜《药》)、投机者(假洋鬼子《阿Q正传》)、消沉者(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N先生《头发的故事》、方玄绰《端午节》、文学青年《幸福的家庭》、涓生和子君《伤逝》)。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2】钱 理群.二 十世纪 中国小说理论 资料 (第四卷 )【M】.北京 大 学 出版 衽 ,I 9 9 7. 【3】洪子诚.二十世 纪中 国小说理 论资料 (第五 卷)【M].北京 大 学 出版 社 , 1 9 9 7.
风 使 舵 ,对 渐 渐 远 离 了 众 的 主 流 政 治 歌 功 颂 德 , 这 也 成 【4】萨义德著 ,单德兴译 .知 识分子论 [M].北京 :生 活.读 书.
国 现 当代 文 学 研 究
浅 析 鲁 迅 笔 下 的 知 识 分 子 形 象
。 张 亚
摘 要: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有五类:一是落魄者,二是伪善者 ,三是孤独者,四是追求者,五是先驱者。 关 键词 :知 识分 子 形 象
鲁 迅在 “五 ”新 文 化运 动 巾 , 是斗 争 最彻 底 和 影 响最 (瞿秋 白语 ) 的时 代 ,而 H.也 和鲁 迅 的 个人 出身 、经 历 和 生 大 的作 家 。他 怀 有 民 主主 义 革 命变 革 社会 的理 想 ,对 封 建 势 活态 度 等 有关 。他 m生 个 没落 的士 大夫 家 庭 ,有 着 和 各 力和 帝 旧 主义 具 有清 醒 的 认 识 ,敢 丁直 面 现 实 ,主 张 韧 战 、 种 各 样 的知 识 分 子相 交 往 的 经历 ,再加 上他 那 种 月的是 为 了 主 张打 “落 水 狗 ”。他 的 创 作实 践 始 终具 有 深 刻 的社 会 斗争 进 行 社会 改造 的严 峻 地 解 剖 别人 和 更 严 峻地 解 剖 自己的 生活 意义 。鲁迅 在 这个 时 期 写 了 多个 短 篇 , 先后 结 成 《呐 态 度 ,在 提 起 笔来 写 小 说 的 时候 ,便不 可 避 免地 要 采 用 自己 喊》 、 《彷 徨 》 两奉 小 说集 。在 这 两个 集 子 的 25篇 作 晶 巾 , 所 熟 悉 、所 关心 的题 材 了。 鲁迅 在 谈到 自己的创 作 活 动 时 , 以矢¨识 分子 的生活 为 题 材 ,描 写 知 识 分子 的 几乎 i-有 ‘半 , 总 是 霭复 地 浣: “作 者 写 …来 ,对 于其 中的 事情 ,虽 然 不必 特 别 是存 《彷徨 》 里 面 ,有 三 分之 二以 }:的篇 幅 , 都是 以知 亲历 过 , 最 好是 经 历 过 。 ”这 些 话 ,可 以帮助 我 们 理解 他 的 识 分子 为 描 写对 象 。 从这 数 字 ,可 以看 f{j鲁迅 很关 心 知 识 作 品 ,特 别是 描 写 知 识分 子 的 作 品 。从 鲁迅 的生 活 经历 看 , 分 子 的命 运 (他 把 自己最 犬 的 天心 给 了农 ,他 的最 好 的 小 他 见 过 像 《孔 乙 己》 中 的孔 乙 己 1《白光 》 中的 陈 士成 那 样 说 是描 写 农 民 的 )。这 种 关 心 ,愈 到 后来 ,便 愈 增加 。这 不 的封 建 科举 制 度 F的牺 料 肯 , 也接 触 到 了像 《药 》 中 的夏瑜 仅 是 由 那 时 正 是 中 陶 矢¨识 界 发 生 第 二次 “伟 人 的 分 裂 ” 那 样 的革 命 先 驱 肯 。不 过 ,他 所 熟 悉 的还 是 像 《肥 皂 》 中 的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孤独者的悲剧人生一、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类型鲁迅是一个世纪以来的一座文学丰碑,他以其思想的冷静深邃和艺术的独创和成熟,为本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扛起一面大旗,站在世纪之交,肩负黑暗的闸门,用力揭出国人灵魂及传统的一角,“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的《南腔北调·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达到用文艺来教育人的思想作用,进一步改造国民劣根性的目的。
在他的小说中,史无前例地把生活于恣睢麻木之中的平凡的农民甚至是破落形象的农民搬上历史舞台,为中国现代文学阵廊增添了一组卑琐、丑劣又可以当作镜子观照国人灵魂的丰满文学形象,也把小说的地位和主题意识抬高到一个新的历史台阶,在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吸收中反思,在借鉴与消化外来文化中批判传统,从而产生一种跳跃,一种对历史、传统及外来思想的超越,所以说,在小说领域中,鲁迅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当然,鲁迅对小说从形式到内容的开拓不单是表现在其农民题材的系列小说中,而且表现在其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在某些方面,其艺术技巧甚至比前者更趋于成熟——表现出现代性技巧,就其知识分子形象而论,是可以和其农民形象互相辉映,双峰并峙的,无论从认识的深刻,还是解剖的犀利、准确,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两大主体形象是鲁迅小说世界里的双子星座。
下面我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中作一浅探。
“五四”时期进步的知识分子是作为启蒙的先锋出现于思想文化界的,影响所及,知识分子题材成为“五四”小说的热门。
鲁迅写农民不以滑稽和哀怜为目的,他写知识分子同样是不以感伤和顾影自怜为基点的。
他比同时代作家站得高,目光如炬,身手不凡,在有限篇章中写了知识分子的诸多类型,几乎囊括了“五四”前后新旧知识分子阶层的全部构成,于热门题材显示了主流作家的风度。
鲁迅写了三代五个类型的知识分子。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卷97页。
)第一类型有《孔乙己》中的丁举人,《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和《离婚》中的七大人。
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前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位巨匠,鲁迅通过其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其中,观察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形象和特点。
本文将从鲁迅小说中的几个知识分子形象入手,旨在探讨鲁迅如何塑造知识分子形象。
一、叶圣陶叶圣陶被认为是鲁迅描绘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
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叶圣陶被描绘成一个典型的书生形象。
叶圣陶的形象描绘了鲁迅笔下的一类知识分子,他们虽然读书很多但思想浅薄,缺乏担当和责任感。
叶圣陶在小说中只注重文学创作,而对生活中的问题显得漠不关心。
这种表现方式在鲁迅笔下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暴露了知识分子的虚伪和无能。
二、鲍照在《呐喊》一书中,鲁迅描写了一个鲍照的形象,这个形象受到了小说中其他人物的逼迫,终于疯掉了。
鲍照被塑造成一个不幸的知识分子,他处于社会的底层,没有任何的尊严和尊重。
鲁迅通过塑造这个形象,告诫所有的知识分子不要无视社会的底层,同时也让底层人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权利和尊重。
三、孙少安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孙少安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形象。
在小说中,孙少安对自己的文学才能非常自信,但他的自信实际上是虚伪的,他习惯于异化自己的感情和精神生活,表面上沉浸于文学创作,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表达。
这种现象在现今社会中也存在,在鲁迅笔下被指出并警示。
在鲁迅的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被塑造成了很多种不同的样子,但其中一个共性是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是身份高贵还是处于最底层,都没有逃脱这种问题。
在鲁迅看来,知识分子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要发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分子要抛弃虚伪的面具,秉持对真理的坚定信念,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主要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辗转于社会底层,受尽压迫和蹂躏的贫苦农民,另一类则是命运多舛、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
对这两类人物,鲁迅表示的同情和给予的批评尽管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基本认识和态度是一致的。
长期以来,评论者对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所显示的意义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总的说来分析切合实际,即认为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迫害,以艺术的方式替他们喊出了内心的痛苦,博得了读者的同情。
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数评论者却认为他们的命运固然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鲁迅刻画他们,就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
努力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虽有同情,但主要是批评。
一、鲁迅在自己作品中描写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用那么多的篇幅来描写知识分子,对他们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决非出于偶然。
他既不象有的评论家所说是为了表现自己“心灵的历程”,也非仅仅为了写出知识分子生活的痛苦和无奈。
他对知识分子问题显出很大的兴趣,对知识分子倾注巨大的热情,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就鲁迅进行小说创作的前前后后,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动。
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导致了清王朝的覆亡。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转眼间成为过去,人们被压抑的承重心情很自然地感到一时的轻松。
但是,兴奋的心情并不等于客观现实,资产阶级革命由于没有触动旧社会的根基,原有的社会问题并没有解决。
即如孔乙己的生活出路问题,科举制的废除,取仕的道路完全断绝,他们就丧失了仅有的一点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力量,然而孔乙己们的悲剧命运在辛亥革命之后毕竟并未成为过去,相反,还是当时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鲁迅对他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究竟持何种态度鲁迅对他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究竟主要抱什么态度,是否如一些评论者所说的主要是批判或批评?形象本身最说明问题。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目录论文提要、关键字 (2)论文正文:一、为封建科举制度牺牲的知识分子形象……3-5二、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5-6三、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分子形象…...6-7四、有正义感爱憎分明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7-8 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文提要: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是最早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家之一。
在创作中,鲁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真实而深刻地刻画出一系列具有鲜明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从孔乙己、陈士成到子君、涓生、四铭等,鲁迅描写了好几代知识分子形象,使之构成为一个可以烛照历史进程系列的,既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历史生活中所肩负的重任,也表现了他们的软弱和妥协,表达了作家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反封建思想启蒙战士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希望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共同行动起来,在荆棘丛中践踏和开辟出新的生活道路。
关键字:鲁迅知识分子封建科举制度觉醒悲惨的命运“吃人的社会”论文正文: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往往最先觉悟的,他们和革命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思想意识上的弱点,也与时代浪潮的起伏分不开,他们坎坷的生活历程可以反映出中国革命的艰难与曲折。
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也成为一面反映社会的镜子,可以照见社会的某些本质。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是最早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家之一。
在创作中,鲁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真实而深刻地刻画出一系列具有鲜明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二十世纪初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思考。
应该指出,鲁迅十分重视知识分子问题,和他当时的思想也是分不开的。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有感于国人的愚昧和麻木,主张用文艺为武器改变国民的精神。
他希望有志之士能够奋起,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
他是要在知识分子当中寻找“精神界之战士”的。
通过实际考察,虽然他感到有些失望,因为他发现知识分子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由于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弱点和缺点。
希望他们成为“精神界之战士”并不那样简单。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摘要: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身上体现着那一时期鲁迅思想发展变迁的历程,寄予着一些属于鲁迅特有的精神气质、情绪感受,甚至在一些人物身上还隐约可见与作者本人相类似的人生经历。
本文根据鲁迅小说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特征以及当时思想背景、把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致分类剖析。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大都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生活在这一社会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历史给他们提供了其先辈们所不可能有的机遇,同时,文化转型和社会的转型给他们以大的希望,也给他们以大失望与大痛苦,他们是“铁屋子”中被新思潮、新文化大潮“惊起”的人们,承受着“无可挽回的临终的苦楚”,而又满怀着毁坏“铁屋子”希望的反叛者、探寻者,但是他们并不确知清醒后的路向,这种处境与心态即带上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也从而具有超个人的历史内涵,因而也称之为“孤独者”。
当然,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也有先进与落后,新型与旧型的知识分子之分。
与鲁迅笔下的其他人物相比,先进的知识分子与作者有着更为密切的思想、精神、情感联系。
这些人物与作者共生于那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从狂人、夏瑜到疯子,至吕伟甫、魏连殳再到涓生等此时期的几代知识者,又在他们身上体现着那一时期鲁迅思想发展变迁的历程,寄予着一些属于鲁迅特有的精神气质、情绪感受,甚至在一些人物身上还隐约可见与作者本人相类似的人生经历。
一、与黑暗势力水火不容的猛士《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品中的狂人尽管精神失常,情绪烦躁,语无伦次,常有错觉,但他却是带有新气息的知识分子,是目光炯炯有神的叛逆者,与吃人的封建礼教水火不容、格格不入,是一个活生生的颇有思想和个性的先知先觉者。
首先征人思维敏捷具有五四时代的怀疑与否定精神,他喜欢思考、研究问题,他不盲从,不轻信,好独立思考,寻根究底。
其次,狂人具有清醒的认识。
狂人认识之清醒,最宝贵的表现就是对封建社会与骗人礼教“吃人”本质的判断。
论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一、知识分子形象的不同类型(一)孔乙己、陈士成之类——封建祭祀品型《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这一类型的知识分子,们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辈子受“八股取士”的毒害,完全是旧式知识分子。
孔乙己终因养活不了自己而沦为窃贼,最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在人们的笑声中悄然地离开了人生的舞台。
陈士成这个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至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宝的白光的引诱下淹死在河里。
(二)吕纬甫之类——苟延残喘型《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曾是一个觉醒者,青年时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连日议论改革中国方法以至和别人相打起来,他在反封建和神权的时候态度鲜明、敏捷精悍的,但他在十多年后,由于对社会前途的绝望,变的行动迟钝,处事敷衍,神态也变的颓唐了。
于是,成为了人生道路上不如意的独行者,只能做些自己也觉得无聊的事来消磨日子,消磨意志。
他为死去数十年的幼弟迁葬,在衣服、骨骼、头发都找不到的情况下,包一包黄土装进棺材,以骗取怀旧的迷信和母亲的安心。
一个那么勇敢坚定、敏捷精悍的战士成为了一个敷衍偷生的庸人。
(三)魏连殳之类——自暴自弃型《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就是这类中的典型,他接受过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饿教育和新思潮的洗礼,有比一般民众较多的自觉自主意识。
他对旧中国的社会黑暗强烈不满,经常以无所顾忌的言论和举动,对传统的封建意识和习惯势力进行抗争,对宗法社会里的制度和习俗表示极大的轻蔑和愤慨,也对青年一代、对未来怀有信心。
但是,在现实的逼迫和环境的重压下,他的孤身反抗越来越无力,精神上越来越感到孤独和无望,一方面找不到改造社会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为社会所不容,终于一反常态,采取自暴自弃、玩世不恭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报复,当了军阀部队里的一个师长的顾问,自己也成了黑暗的一部分。
他从此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排斥先前所崇拜、所主张的一切,最后在孤寂和冷漠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论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只是分子的形象第一章绪论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杰出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以揭露社会现实、揭示人性弱点、反映人类命运为主题,作品风格雄浑豪放,语言生动有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广受读者欢迎。
其中,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尤为引人注目,是他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生动形象。
第二章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并不单一,既有以知识分子为主角的小说,如《故乡》、《阿Q 正传》等,也有以知识分子为背景的小说,如《孔乙己》、《药》等。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有着丰富的内在世界和复杂的性格特征。
首先,鲁迅的知识分子形象往往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正义。
比如,《故乡》中的乡村教师高小狗,他虽然受尽了农民们的欺压和排挤,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农民们传授知识,试图改善他们的命运。
《阿Q正传》中的知识分子则更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他们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和腐败,因而加入革命队伍。
其次,鲁迅的知识分子形象也体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和挫败感。
他们常常在社会上感受到自己的无力和孤独,认为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也对社会上的不公和黑暗感到愤怒和失望。
比如,《故乡》中的高小狗就曾经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的无助和挫败,这种情绪在他的形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三章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社会意义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展现出了他对社会的深入挖掘和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
这些形象的存在,既是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后人的警示。
同时,鲁迅们的知识分子形象也给人带来了一种深刻的启示,即知识分子应该有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应当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
第四章结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是他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生动形象,在形像和意义上都是丰富的。
鲁迅通过这些形象,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与社会的矛盾与冲突,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入的启示。
浅析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先生真实的描述了旧中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
他们的命运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孔乙己、陈士成、吕纬甫、魏连殳、子君和涓生是代表人物。
这些人物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露,特别是对当时的科举制度的强烈抨击。
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这个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形象也受到了黑暗社会的摧残和迫害。
这些形象憎恶黑暗的社会,他们有极强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人。
1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知识分子在任何历史阶段,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层,而任何一个反动统治阶级总要造就和网罗一批知识分子,作为剥削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科举制度,诱使知识分子走上追逐功名富贵的道路,充当他们统治人民的鹰犬。
但是,大多数考不中的人们,却被他们造就成一无所有的废料,如果出身贫穷或家境破落,那就要潦倒终身,落魄而死。
孔乙己和陈士成都是在后一条路走向终点的。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
这二人都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进而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在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同情了受其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下面具体分析这两知识分子:孔乙己是一个辛亥革命前受到封建思想严重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虽是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却不同于其他的下层社会的劳动者。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分为: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及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
一、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封建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又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当中,我们可分为两小类: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2封建思想的维护者。
1、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
这二人都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进而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在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同情了受其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孔乙己是一个辛亥革命前受到封建思想严重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他的身上即有可悲的一面,又有可爱的一面。
首先,孔乙己虽是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却不同于其他的下层社会的劳动者。
孔乙己虽然和那些短衣帮们同样是站着喝酒的,但是他却看不起那些短衣帮。
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是读书人,竟然一直都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同时他说起话来又是满口的之乎者也,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即使是生存成了问题,但这个孔圣人的门徒依然是整日里只想进学,对造成自己如此狼狈生活的原因没有丝毫反省。
学而优则仕一直是知识分子的目标。
在这种封建思想的熏陶下,孔乙己自然鄙视农工商,因而他的生活自然十分穷困潦倒。
当他不得已去干些偷书的事时,被人嘲笑,却硬要去涨红了脸的争辩,死要面子,最后落到被大折腿的惨境,作者通过对孔乙己的外貌和语言的描写,来揭示孔乙己的可悲之处。
其次便是孔乙己的可爱之处——即他的心地善良。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第一篇: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摘要:浅析鲁迅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看看这些人的形象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鲁迅又为什么会写这些人,同时还将他们作为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来写。
在他的身上是如何体现出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劣国民性的。
将他们所属的类型一一划清楚,同时还将这些所谓“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剖析,进而观察在这些人身上是怎样来体现当时社会。
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数评论者却认为他们的命运固然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鲁迅刻划他们,就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
笔者从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分类和作者的态度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鲁迅作品封建制度封建思想讽刺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巨匠,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鲁迅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鲁迅是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击时弊的。
若要了解鲁迅,就得研究他的小说——特别是他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小说集《呐喊》、《彷徨》代表着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两部著作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的深刻、丰富,既尖锐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又揭露了封建卫道者的虚伪,还广泛而深刻地概括和反映了当时的农民问题、知识分子、妇女问题问题以及民主革命问题和反封建反传统问题等社会现实,并热情呼唤有别于旧民主革命的新的革命的到来,流露出了新文化阵营分化时期知识分子寂寞、苦闷、彷徨和探索的心情,解剖了知识分子灵魂。
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作者以其纯熟的艺术技巧着重塑造了大批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形象,创造了全新的小说格局。
其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生动描写占了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比重的大部分。
要对鲁迅小说的思想意蕴得以深刻领会,就不得不对这批最具说服力的艺术典型的精神所在进行认真探索和分析。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容提要:“五四”前夕至1926年间,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一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一心求功名的封建文人,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牺牲者;二是灵魂完全腐朽的,表面上道貌岸然,满肚子男盗女娼的文人渣滓,他们是封建制度的追随者;三是具有进步要求和变革愿望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也是鲁迅笔下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形象。
另外,鲁迅在他的叙事性散文中,同样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成长的轨迹。
关键词:知识分子觉醒深思思想性个性解放反叛鲁迅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最杰出的继承者,也是现代现实主义的创造者。
他把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引进文学创作领域中。
在他的笔下一尊尊典型的人物塑像,展现在读者面前,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殿堂,构成了一道不朽的壮丽景观。
鲁迅的小说中一大重要题材就是知识分子生活。
他的笔下塑造了以下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一、在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
如孔乙己(《孔乙己》),陈士诚(《白光》)等,这些落后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受到鲁迅的非常关注。
鲁迅在鞭挞他们的灵魂时,也对他们怀有一定的同情心,因为他们也是受了毒害的被侮辱被损害者,是被封建制度吃掉的一类。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
他曾热衷科举,一心想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了即将求乞的地步。
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
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
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伤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立刻颓唐不安。
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鄙视体力劳动,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不会营生。
他以“君子固穷”为戒律,却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最后落到打折腿的惨境。
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一、引言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五四时期,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现代文学即源于鲁迅之手,又成熟于鲁迅之手,正如严家炎先生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书中所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走向成熟。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大,也足见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展所起到的不容无视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
鲁迅小说能受到如此高度的评价,与他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和悲剧性是分不开的。
正是这些塑造地入木三分的鲁迅小说人物形象,承托了鲁迅小说的内涵意蕴,从而成就了鲁迅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承当。
二、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典型形象评议在鲁迅先生塑造的众多鲜明而鲜活的人物形象里,又尤其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强烈的心灵震动,同时还伴随着几缕幽幽的伤感和儿分莫名的怨恨。
也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纵观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三、典型形象之一:最先觉醒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第一类是最先觉醒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长明灯》中的疯子。
他们遭受了叫卖于众人之中,而人们却并无反响的可悲下场。
小说中的狂人是一个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他惨遭压迫,面临绝境,不但抑郁而痛苦,而且总在焦灼中思索、期待和追求着,以致于被迫而疯狂,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思想情绪的艺术概括,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形象;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清楚确,就是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
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患者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世俗的对抗;而狂人的“不狂”,那么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内容摘要]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是多灾多难。
本文分析了作者对这些知识分子命运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接露,主要论证了这些知识分子悲剧命运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关键词]
鲁讯知识分子形象
鲁讯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中国最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
他在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塑造了一系列命途多灾,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
通过描写他们的悲剧命运,鲁讯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努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作者对他们虽有同情,但同时也有批评。
通过他们,揭示了近代文学史中,知识分子在作为弱国子民的悲哀几对东西方文化的反省与选择的双重重负下,觉醒、挣扎、辗转、不屈不挠地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给我们探索知识分子道路以有益的启示。
二、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鲁迅在谈到他怎么做起小说来时,曾说他是“抱者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出于此,他小说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示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这是说,他小说的主人公多选取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痛苦,生活十分不幸;鲁迅希望唤醒人们起来改革这痛苦的人生。
虽然有批评,但更多的是同情。
即便是对待孔乙己这样一类思想毛病较严重的知识分子,鲁迅在深刻批评他们的同时,也不掩饰自己对他们的遭遇的同情,愤怒地控诉毒害和葬送他们的黑暗制度,替他们大声地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
“狂人”的形象是一个“迫害狂”的真实形象,是鲁迅着意创造出来的一个“精神界之战士”的真实形象。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这个艺术形象的出现标志着鲁迅对中国革命问题的第一个重要的探索。
鲁迅《狂人日记》中,紧紧抓住“迫害狂”这一特点来写。
狂人,诚然是鲁迅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艺术形象来塑造的。
他希望在“风雨如晦”的这个时候,在“决无窗户”的铁屋子开要闷死人的这块地方,出现精神战士,能够大喊起来,惊起昏睡着的人,是他们从麻木、昏暗中奋醒起来,“出于荒寒”而进“于善美则健”,以“毁坏这铁屋”,以掀掉着大小无数的人肉筵席,毁坏安排这人肉筵席的厨房。
他从朦胧、昏暗的月光下走了出来。
他赞叹“今天发昏”,就是觉醒了,要与旧的生活彻底决裂。
尽管有赵家的狗盯者他,但他仍然决心走自己的路。
他进而从女人打儿子,狼子村佃户来告荒所说的那些并非不可能有的事实里,是他更清楚的认识到他们都是吃人的,而且进一步从历史书上也得到了证实:“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恨周围想要吃人的人,又想去劝转他们,然而他们不听,而且将他当“疯子”看待,关进屋里、迫他发出呼喊:“救救孩子”!这是充分的现实主义的,既有着时代的特点、也完全符合一个精神战士的形象的。
“疯子”是一个忧愤,深沉,警觉而有善良的革命者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在众人眼里是“疯子”,但实际他却是一个清醒的革命者。
那“异样的光闪”和“许多工夫不眨眼”的看人的神态,就表现了他的深沉、警觉——他在审谛人生,他要看透每个人的灵魂;而孩子们给头发上放稻草叶,围着他笑着伸舌头,又表现了他的和蔼、善良。
他现在的行动目标,既不是要去“劝转吃人的哥哥”,也不是呼喊“救救孩子”。
而是要去熄灭自家村里——吉光屯社庙里的“长明灯”。
我们完全可以把《长明灯》看作是《狂人日记》的续篇。
“疯子”的形象就是“狂人”形象的演变。
他是一个战败者,被关了起来,但他并未改变斗争方向和态度。
作者写悲剧是暗示着斗争,预示着胜利。
鲁迅在这篇作品里赞颂觉醒者的反抗与斗争,对一切维护封建旧观念、旧势力,迫害新生的、觉醒者的各种力量,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与嘲笑。
所塑造的“疯子”这个形象是有力的,是光彩照人的。
孔乙己是一个被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摧残的麻木、迂腐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孔乙己》中,鲁迅一方面批评孔乙己懒惰酸腐,一方面也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纯真善良的性格:喜欢和孩子们玩耍,有指甲沾了酒教酒店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更主要的是他写了孔乙己的孤独,被人取笑,没有社会地位,写了他不得不以偷窃手段来苟延残喘,并因此而惨遭毒打,终至无法活下去。
鲁迅在谈到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封建知识分子是,曾经指出他们是“八股而外,一无所知,也一无所事。
”孔乙己的悲剧固然有他自己的责任,他不该起偷窃,但归根结底把他毒害、把他吞噬掉的不正是当时罪恶的社会吗?作者最后写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做着有这手慢慢走去”,以后“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到第二年端午,到中秋,再到年关,也“终于没有见——大概孔乙己的确死了。
”在这里,作者明白地表现出淡淡的哀愁和压抑着的悲愤,显然是在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而对被吞噬的孔乙己充满了同情。
《白光》中的陈士成,作者对他醉心士途,对他精神世界的渺小和可鄙,作了比对孔乙己更为严厉的批评,然而作品主要是告诉人们,陈士成的悲剧的根源正和孔乙己一样是万恶的科举制度。
陈士成十六次考试,场场落选,以至心理变态,梦想发财;他的性格完全被封建社会个扭曲了。
陈士成一辈子没有坑害过人,甚至比孔乙己还要“清白”,连小偷也做过,但他自己却被科举制度坑害之死。
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孔乙己一样,都是封建社会可令的祭品。
作品结尾时,有一段关于万流湖里的浮尸的描写,表面上十分客观冷静,实际上显示出作者对“病态社会”的愤满和对死者的同情。
很显然,鲁迅的意图主要不是批判陈士成,而是万恶的科举制度的揭露和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