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陶渊明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解析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解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解析《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辞章,共有八章。

全篇以“归”和“来”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在逃离尘嚣,归隐田园的心境,并融入了陶渊明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于政治变革的期望。

下面就《归去来兮辞》进行详细解析。

序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撰《归去来辞》,曰:“归去来!归去来兮,甘泉之洞庭。

汨有余之西山,永和之水济。

文水其纯,洞庭其清。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此可知陶渊明是对归隐田园生活青睐有加的。

为何如此?一是因为他生于乱世,苦于纷争;二是因为他善于表达,有诗为伴,有笔可书,对他来说,文字就是生活的精彩。

《归去来辞》引言部分提到“甘泉之洞庭”、“汨有余之西山”和“永和之水济”,表现出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里的“甘泉”、“汨有余”和“永和”都是虚构的地名,代表美好的环境和生活。

作者希望能够回到这样一个自然和谐、安逸宜人的地方。

第一章讲述了陶渊明主张归隐的理由。

他将当时的社会形势描述为“尘嚣不得”、“达旦之嗟”和“卷舒之高节”,意指纷争不断,生活压力大,他感到疲惫不堪。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选择了归隐,返回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

第二章以陶渊明的亲身经历为例,具体阐述了他为什么选择了归隐。

陶渊明曾经历了被贬为长沙王府谒者、父亲去世、流亡等一系列痛苦的经历。

这些遭遇使他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产生了怀疑,同时也让他更加珍惜田园生活的平淡与自由。

第三章中,陶渊明以自然景物来对比人事变迁,表达了他对于政治变革的期望。

他用“备醢之器”、“裁锟”等比喻来描述社会中的险恶和暴虐,而用“蓼莪”、“梁辺”等词语来描绘自然山川的清幽与美好。

通过对比,陶渊明希望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第四章描述了陶渊明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他向往的不仅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还有田园的景色和情趣。

这一章节中,陶渊明娓娓道来,将田园景色与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然与和谐,田园生活的宜人和清静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第三编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诗歌史上开“千古平淡之宗”的诗人是()。

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孟浩然【解析】C 陶渊明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淳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

2.下列诗句中表现了陶渊明佛家般若思想的是()。

A.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D.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解析】A 般若思想认为世间一切皆如梦幻、镜花水月,原为幻像本非实有。

那么一念心寂万境皆虚,一切世界种种相既虚幻不实,则不如意事之烦恼也自行消解。

陶渊明诗中也流露出痕迹:“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3.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A. 田园诗B. 别离诗C. 边塞诗D. 怀乡诗【解析】A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4.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 幽婉深沉B. 平淡自然C. 慷慨激昂D. 豪放雄浑【解析】B 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间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5.就诗歌语言说,陶渊明诗的特点是()。

A. 雄健豪放B.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C. 抽象玄虚,淡乎寡味D. 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解析】D 就诗歌语言说,陶渊明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6.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A.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B.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C.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D.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解析】D 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旬三十首》其四),殆非虚誉。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饮酒·其四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饮酒·其四

古诗文系列:饮酒·其四
鉴赏:
秋菊佳色,助人酒兴,作者不觉一杯 接着一杯,独自饮起酒来。《诗经·邶 风·柏舟》“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毛 《传》:“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 又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 康”。(相传杜康是开始造酒的人,这里 用作酒的代称。)如果心中无忧,就不会 想到“忘忧”,这里透出了作者胸中的郁 愤之情。
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 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 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惟其如此,作者 非常爱菊,诗中屡次写到,而且常常把它 同松联系在一起,如《和郭主簿》:“芳 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 为霜下杰”。
古诗文系列:饮酒·其四
鉴赏: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此诗首句“秋菊有佳色”,亦是对菊的倾 心赞美。“有佳色”三字极朴素,“佳” 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 如果换成其他秾丽字眼,比如“丽”、 “粲”、“绚”之类,反倒恶俗不堪。前 人称此句“洗尽古今尘俗气”(宋李公焕 《笺注陶渊明集》引艮斋语),并非虚誉 “裛露掇其英”,带露摘花,色香俱佳。
末尾写所以归隐之故,表达了隐居终 身的决心。
古诗文系列:饮酒·其四
鉴赏:
“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是古 人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啸傲”谓歌咏 自得,无拘无束。《饮酒》第五首《饮 酒·结庐在人境》有“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知东轩即在此东篱内,东篱之 下种有菊花。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 人生之至乐。“得此生”是说不为外物所 役使,按着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也就 是苏东坡所说的“靖节以无事自适为得此 生,则凡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 (《东坡题跋·题渊明诗》)“得此生”
饮酒·其四 魏晋·陶渊明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饮酒·其四

第四章 陶渊明1-2节11-5改

第四章    陶渊明1-2节11-5改

(五)关于生平
陶渊明的生平材料,见

《晋书· 陶渊明传》
萧统《陶渊明传》 颜延之《陶征士诔》 萧统《陶渊明集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自祭文》等。 渊明去世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 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又称“陶 彭泽”。 陶渊明生平可分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
到陶渊明这一代,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
家境便日渐败落,已是“少而贫苦”(《与 子俨等疏》)。 他说“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 绤冬陈”。 他笔下五柳先生: “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五柳先生传》) 正是诗人自己生活的写照。 故肖统谓之“实录”(《陶渊明传》)。
农村,以耕读自娱,直到逝世。 前3年,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经济 状况尚好。有时他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 当时在庐山附近尚有隐士周续之、刘程之, 时合称“浔阳三隐”。 44岁时,家中遭火灾,房屋被火烧,农田又 不断受灾,生活贫困,境况愈来愈恶化。以 至穷困到向别人借贷或乞食的地步。 但他傲骨依旧,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元嘉四年深秋(427),
陶侃尽管地位较高,但他出身较寒微,而且
出身少数民族,虽以军功官至大司马,仍为 高级士族所轻视。 温峤曾骂他是“溪狗”、“小人”,又被视 为有篡位野心之人。 《晋书· 本传》说他‚望非世族,俗异诸华‛。 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地位无法与王、谢等 门阀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 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 尴尬的。
补充 资料.
(三)关于家世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补充 资料.
他的曾祖为东晋初名臣陶侃。陶侃握强兵镇

四章陶渊明知识课件

四章陶渊明知识课件

第二节 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一位诗文兼善的作家。陶文数量不多,辞赋、散 文今仅存十一篇,然影响不小,特色独具。 一 關于隱逸情懷
1儒家的安貧樂道,獨善其身.
2道家的返樸,自然.
3伊璧鳩魯主義
當我靠面包和水而過活的時候,我的全身就洋溢着快樂,而且 我輕視奢侈的快樂,不是因為它們本身的緣故,而是因為有種 種的不便會隨之而來.(轉引自羅素西方哲學史)
裏說: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 (和郭主簿詩)
弱女雖非男,慰情良勝無。(和劉柴桑詩)
《酬劉柴桑》:“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此 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和郭主簿詩二首》)
我欲因此鳥,具向王母言。在世無所須,唯酒與長年。 (讀山海經詩)
二 陶淵明的用世之志
C 王脩齡嘗在東山,甚貧乏。陶胡奴(案陶侃第十子)為烏程 令,送一船米遺之,郤不肯收。直答語:王脩齡若飢,自當就 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余嘉錫案曰,陶氏本出寒門,士 行雖立大功,而王、謝家兒不免猶以老兵視之。故修齡羞與範 為伍。於此固見晉人流品之儼,而寒士欲立門戶為士大夫亦至 為不易矣。 (世說新語方正)
第三節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一.陶詩之藝術特征 1、在題材上有開拓之功:陶淵明以平常事入詩,顯得洒 脱活絡。改變了以往詩不離宴會思友模倣樂府的套路,
2 陶淵明的詩在風格上平淡而又淳厚,
平淡是指語言上比較自然,不矯揉造作,出語不費力氣, 有似白話,內容上不表達很激烈的大起大落的感情,寫 的景是農村日常之景致,抒的情也是淡淡的喜悅的之情, 仿佛有自得其樂不足為外人道的意味,講的理也不故作 高深 。
自古歎行役,我今始知之…靜念園林好,人間良 可辭。歲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雜詩》)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遠翥。荏苒歲月頹,此心 稍已去”。(雜詩)

第四章 陶渊明hh

第四章 陶渊明hh

1996
中华书局2003
第二节
陶诗的主要内容
题材多样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
行役诗、赠答诗、哲理诗
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田园诗
一、田园诗
1、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与自己悠然自 得的心境,代表作是《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饮酒》其五(结庐 在人境)。
(田园诗与山水诗之区别:前者写农村生活, 多与定居相关,后者写自然风景,多与行旅 相关)
第四章
陶渊明(365-427)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陶诗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陶诗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第一节
陶渊明的 生平和思想
《晋书· 陶渊明传》 南朝宋颜延之《陶征士诔》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 萧统《陶渊明集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 《自祭文》
———《与魏居士书》,见赵殿成《王右 丞集笺注》卷十八
二、思


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积极出仕与向往隐逸 后期:走向归隐(以隐居实现人格的完 整和身心的真正自由) 安贫乐道(儒)与崇尚自然(道)
三、作
现存诗歌125首。

散文辞赋12篇
。 身前不显,身后留名
上 海 古 籍
乞 食
作品选p329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副虚期。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于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二、咏怀和咏史诗
继承了阮籍与左思诗歌的传统,又融入了
自己出仕与归隐的思想,显示出自己的特 点。 《饮酒》(20首)、《拟古》(9首)、 《杂诗》(12首)、《咏贫士》(7首)、 《读山海经》(13首)等组诗中的大部分

第四章 陶渊明

第四章 陶渊明

二、陶渊明作品的主要内容
其一,田园之作
其二,咏物、咏怀、怀古、议理
其三、行役、赠 答之作
陶渊明作品的主要内容
田园之作 (1)田园风光:如《归园田居》其一等, 此类作品的特点表现在: 首先,往往体现农村风光的恬淡、静谧,反映乡 居生活的闲适、自由; 其次,融情入景,借景物衬托诗人对故土的无比 喜爱之情; 其三,在写景中刻划心理,喜悦之情常溢于言表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其四,运用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志趣(‚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 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自然之境——建构另一种生命价值
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 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 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 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 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 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 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与魏居士书》,见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十八
陶渊明的思想个性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
的影响。
儒家思想:使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 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
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道家思想:使他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 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

第四章 陶渊明

第四章 陶渊明
• 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陶渊明第一个把田园生活题材带 进诗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
• 三、陶渊明的诗歌,为中国文学创造了一种冲淡自然之美。
• 沈德潜《说诗啐语》:
• “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 有其闲 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 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
•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 “建安创造了风骨,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悲慨苍凉的美,西 晋诗人如潘、陆辈,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的美。而陶渊明,则开 拓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天地。”
• 苏轼《评韩、柳诗》:“(诗)所贵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 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 《与苏辙书》:“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 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 杜诸人,皆莫及也。”
他相同的体验方式的印记:恬静、冲和、节制。这种情感体验及表
现这种体验的特点就是人们所常言的静穆。
• 3、刚健豪放

朱熹:“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
得来不觉耳。”(黎靖得编《朱子语类》)
第三节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一、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 途失意或厌倦官场之时,往往回归到陶渊明。
第四章 陶渊明
•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 • 一、生平 •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
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二、陶渊明的思想个性
• 1、思想
• 陶渊明的思想深刻而复杂,儒、道、玄、佛思想在他 身上及诗文中均有体现。但主要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刘大杰:“在陶渊明的思想里,有儒、道、佛三家的精华而去其恶劣

《世说新语》人物分析:中国古代名士的形象

《世说新语》人物分析:中国古代名士的形象

《世说新语》人物分析:中国古代名士的形象世说新语是一本记载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言行的文献,作者是刘义庆。

该书以精炼而生动的文字,描绘了许多中国古代名士丰富多彩的形象。

本文将对《世说新语》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进行分析,以展示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第一章:曹操——智勇双全的谋略家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位名士。

他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勇猛的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是刘备和孙权的对手,也是魏国的奠基者。

曹操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在乱世中崭露头角。

第二章:诸葛亮——智谋超凡的谦谦君子诸葛亮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之一。

他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也是以智胜于力的代表人物。

《世说新语》中描述了许多诸葛亮智谋超凡的故事,例如他独创的木牛流马、火攻等战略,使刘备在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

第三章: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巨擘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在艺术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说新语》中对他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例如他的书法理念、字体特点以及创作风格等等。

王羲之的书法精湛,独具风格,对后世书法家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四章:陶渊明——诗人与士人的结合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和士人。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生活和理想的热爱与追求,在《世说新语》中也有不少记录。

陶渊明的诗作主题广泛,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隐逸境界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五章:陆机——旷达豪放的文学家陆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旷达豪放、情感激烈的作品而著名。

《世说新语》中描写了陆机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例如他的文学才华、对诗词的独特见解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陆机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其作品更加自然而流畅。

结语:以上是对《世说新语》中一些重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通过对这些名士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这些名士们以其杰出的才华和卓越的品德,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四章 陶渊明

第四章 陶渊明

闲情赋(节选)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 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 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第三节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②陶渊明的诗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淳朴和高尚、洁净与美丽,由他的诗读 者可以看到土地的尊严、流水的清澄与飞鸟的自由,可以领略伟大、崇 高、沉静的心灵气象。
第三节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陶渊明散文代表作主要是《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桃花 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性作品。《五柳先生传》是诗人的自 画像,寥寥一百余字,即将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形神毕肖,跃然 纸上,其品格,其风范,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仰慕。
陶渊明的接受历程 陶渊明生前主要是以隐士的身份闻名于世的。从萧梁时代开始,陶渊明 逐渐被诗坛普遍接受了。到了唐代,陶渊明得到了更多更高的评价,如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韦应物等著名诗人均受其影响。而至宋代, 陶渊明的影响达到了顶峰,出现大量的拟陶、和陶之作。无论是陶渊明 的高尚品德,还是他的文学作品,都成为知识分子师法的对象。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三节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③陶诗的语言自然、亲切、平淡、有味。
读《山海经》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时运》赏析《时运》译文及鉴赏

陶渊明《时运》赏析《时运》译文及鉴赏

陶渊明《时运》赏析《时运》译文及鉴赏《时运》是由陶渊明所创作的,这首诗表现的情绪、蕴含的内容是复杂而深厚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时运》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时运》魏晋:陶渊明时运,游暮春也。

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称心而言,人亦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静,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时运》译文《时运》诗是写暮春出游的。

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稳了,春天的景色是那么和美,独自出游只有影子作伴,不禁欣喜与慨叹交替袭来。

天回地转,时光迈进,温煦的季节已经来临。

穿上我春天的服装,去啊,去到那东郊踏青。

山峦间余剩的烟云已被涤荡,天宇中还剩一抹淡淡的云。

清风从南方吹来,一片新绿起伏不停。

长河已被春水涨满,漱漱口,再把脚手冲洗一番。

眺望远处的风景,看啊看,心中充满了喜欢。

人但求称心就好,心意满足并不困难。

喝干那一杯美酒,自得其乐,陶然复陶然。

放眼望河中滔滔的水流,遥想古时清澈的沂水之湄。

有那十几位课业完毕的莘莘学子,唱着歌儿修褉而归。

我欣羡那种恬静的生活,清醒时,睡梦里时刻萦回。

遗憾啊,已隔了好多世代,先贤的足迹无法追随。

这样的早晨,这样的夜晚,我止息在这简朴的草庐。

院子里一边药栏,一边花圃,竹林的清阴遮住了庭除。

横放在琴架上的是素琴一张,那旁边还置放着浊酒半壶。

只是啊,终究赶不上黄唐盛世;我深深地感慨自己的孤独。

《时运》注释时运:指春、夏、秋、冬四时之运行。

春服既成:春服已经穿定,气候确已转暖。

《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成,定。

斯:句中连词。

和:和穆。

偶景(yǐng):与影为伴,表孤独。

自学考试讲义:古文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二)

自学考试讲义:古文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二)

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使田园诗在唐宋以来成为诗歌重要描写内容。

而且,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淳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

他思想上受魏晋以来名士传统的影响,尤其东晋士人清虚恬淡心态的影响,而形成了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人生态度。

由于陶渊明思想上的两个方面交互起作用,就造成了他在29岁至41岁当中屡仕屡隐,内心的矛盾斗争见之于其行事。

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

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

面对人生的苦患,他除了以老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更重要的,是靠儒家的思想力量,是儒家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

另外,佛家般若思想也影响了陶渊明。

般若思想认为世间一切皆如梦幻、镜花水月,原为幻像本非实有。

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种种羁绊烦扰,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委运任化、与自然泯一的境界,并由此创造出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成就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他写的田园风物、稼穑生活,都是他生活于其中的不可或缺的需要,他已与它们完全融合为一。

他不是田园生活的旁观者和欣赏者,而是其中的一员。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这在陶渊明之前是没有的,但此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陶诗的开创之功是唯一的关键。

另外,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形成陶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于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就诗歌语言说,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第四章 陶渊明

第四章  陶渊明

第四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更盛,对文学的影响也更大,出现了孙绰、许询等一系列作家,他们“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玄言文学占了文坛的统治地位。

这种文学在内容严重地脱离了现实,在艺术上失去了形象性和生动性。

直到东晋陶渊明的出现,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陶侃,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死后追赠大司马。

祖父做过太守,外祖父是著名文人孟嘉。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的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

陶渊明时家世已没落,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这时政治又极端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也是不可能的。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时才出仕江州祭酒,不久辞职,以后的时间里,他入过桓玄幕,又作过镇军、建威参军,不仅济世的抱负无法实现,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再就是在四十二岁时,出任彭泽令,在官仅八十余日,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

这时儒家的“独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导的地位。

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正因为他把壮志埋藏在心里,所以一直没有忘却现实,常常流露对腐朽的现实的不满和壮志不得施展的焦灼和悲愤。

同时,道家思想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吸收了道家思想中的朴素唯物论成分,认为万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生灭变化,否定道教的长生永视之说和佛教的神不灭的思想,这是他进步的方面。

但他由此出发而采取的“委运乘化”的人生态度,却是具有消极作用的。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说明他处在极端不合理的现实中,想用这种态度消除思想矛盾,完全超脱于现实之外。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诗作《停云》四章(附译文)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诗作《停云》四章(附译文)

《停云》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分四章,其主旨为思亲友,写春来发酒,由酒思与亲友共享,然时乱路阻,不能畅怀。

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烘托描写,和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全诗运用比兴的手法和复沓的章法,继承了《诗经》的传统。

《停云·并序》停云,思亲友也。

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停云·其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其一》译文: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

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

东轩寂寞独自坐,春酒一杯还自奉。

良朋好友在远方,翘首久候心落空。

《停云·其二》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停云·其二》译文:空中阴云聚不散,春雨迷蒙似云烟。

举目四顾昏沉色,水阻途断客不前。

幸赖家中有新酒,自饮东窗聊慰闲。

思念好友在远方,舟车不通难相见。

《停云·其三》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停云·其三》译文:东园之内树成行,枝繁叶茂花纷芳。

春树春花展新姿,使我神情顿清朗。

平时常听人们言,日月如梭走时光。

安得好友促膝谈,共诉平生情意长。

《停云·其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停云·其四》译文:鸟儿轻轻展翅飞,落我庭前树梢头。

收敛翅膀悠闲态,呜声婉转相唱酬。

世上岂无他人伴,与君情意实难丢。

思念良朋不得见,无可奈何恨悠悠。

陶渊明ppt课件

陶渊明ppt课件
三是描写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如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 [久去山泽游]、《乞食》等。
四是表现美好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
2.咏怀诗 主要有《饮酒》、《杂诗》等,围绕出 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 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 了黑暗。 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如《咏 荆轲》等。
陶渊明125首诗歌,大致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 诗两类:
1.田园诗:以描写田园景色,反映田园生活为 主要内容,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种新题材,内容 大致有三:
一是描写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 园生活。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 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
二是抒写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 爱,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 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第四章 陶渊明
一、关于陶渊明研究的几个争论
1.关于名字 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祭 程氏妹文》自称渊明;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亦是。 沈约《宋书•陶渊明传》: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 字元亮。 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 明。 梁启超:渊明必先生名无疑,故颜《诔》直书为: “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 朱自清: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
2.关于年龄 一种说是 63 岁。见沈约《宋书·陶潜传》、萧 统的《陶渊明传》。 一种说法是 76 岁,黄璋、袁行霈持此说。 一种说法是 56 岁, 梁启超 先生主此说。 一种说法则是 52 岁,古直持此论。 一种说法则是 60 岁左右,生年无考。
3.关于五斗米 《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 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通行的解释是,五斗米是薪俸微薄的代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斗米指的是五斗米教。 逯钦立先生即持这种观点。

第四章 陶渊明

第四章 陶渊明

第六节 陶渊明成就的 诗人。
• ②陶渊明蔑视宝贵、不与统治者同 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 样。
• ③“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 诗歌流派。
久户狗暖榆方开羁误少 在庭吠暖柳宅荒鸟落无 樊无深远荫十南恋尘适 笼尘巷人后馀野旧网俗 里杂中村檐亩际林中韵 ,,,,,,,,,, 复虚鸡依桃草守池一性 得室鸣依李屋拙鱼去本 返有桑墟罗八归思三爱 自馀树里堂九园故十丘 然闲颠烟前间田渊年山 。。。。。。。。。。





陶 渊 明
其 一
惜沾道秽豆种 ,我狭,苗豆 但衣草带稀南 使。木月。山 愿衣长荷晨下 无沾,锄兴, 违不夕归理草 。足露。荒盛
•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 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 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 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 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 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 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 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 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 以消极的影响。












其惜图凌登心商萧渐饮雄素君招燕
人哉穷厉车知音萧离饯发骥子集丹
虽剑事越何去更哀击易指鸣死百善
已术自万时不流风悲水危广知夫养 没疏至里顾归涕逝筑上冠陌己良士

,,,,,,,,,,,,,,,
荆 千 奇 豪 逶 飞 且 羽 淡 宋 四 猛 慷 提 岁 志
载功主迤盖有奏淡意座气慨剑暮在

已此佳见采尔车结
忘中,南菊?马庐 言有飞山东心喧在

。真鸟。篱远。人

陶渊明《荣木》译文赏析

陶渊明《荣木》译文赏析

陶渊明《荣木》译文赏析陶渊明《荣木》译文赏析《荣木》魏晋:陶渊明荣木,念将老也。

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译文《荣木》这首诗,是为感念衰老将至而作。

日月更替,时光流逝,又到了木槿花盛开的夏季。

我在孩童时,已经接受了修齐治平的儒学之道,可如今头发已经斑白,却还是没有什么成就。

当夏盛开木槿花,泥土地里把根扎。

清晨绽开艳丽色,日暮凋零委泥沙。

人生一世如过客,终将枯槁黄泉下。

静思默念人生路,我心惆怅悲年华。

当夏木槿花开盛,于此扎根长又深。

清晨繁花初怒放,可怜日暮竟无存。

坚贞脆弱皆由己,祸福哪得怨别人。

圣贤之道当遵循,勤勉为善是本心。

叹我无德又无能,固执鄙陋天生成。

匆匆岁月已流逝,碌碌学业竟无增。

我本立志勤求索,谁料沉溺酣饮中。

每念及此心伤痛,惭愧年华付东风。

先师孔子留遗训,铭刻在心未抛弃。

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

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

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荣木》注释荣木:即木槿(jǐn),属木本植物,夏天开淡紫色花,其花朝开暮闭。

推迁:推移,迁延,即运行之意。

九夏:即夏季。

夏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故称“九夏”。

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的发式,因将头发结成两个髻角,故称。

这里代指童年。

道:指圣贤之道和做人的道理。

白首:指老年,老人头发变白。

无成:无所成就。

采采:繁盛的样子。

兹:此,这里。

耀:形容木槿花开时的艳丽,光彩夺目。

“华:同“花”。

丧之:指木槿花枯萎凋零。

人生若寄:人生在世,好像旅客寄宿一样。

这是比喻人生的短暂。

《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四)》原文与赏析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四)》原文与赏析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四)》原文与赏析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本诗通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自己从误落尘网到归隐田居的过程,由此表明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的歌颂。

诗的前六句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徬徨。

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

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

这里的飞鸟显然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

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解绶弃职。

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本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

此诗的后半写鸟之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

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言外之意便是说自己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归隐之处。

“劲风”二句却宕开一笔,由写鸟而带出写松。

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这两句分明指乱世之中本没有可安居乐业的地方,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并对田园生活表示了强烈的兴趣。

于是最后两句诗人借栖鸟之口感叹道:我有了如此理想的托身之所,我将永远固守,不再离去了。

这里诗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归隐之所是不无道理的,渊明对于松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对待菊花一样,如《饮酒》的第八首就歌颂了孤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可见他对于松树卓然傲霜的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赞赏。

而且可知他居处的东园大概确有一株挺拔的松树,因而他的《归去来兮辞》中也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又说:“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劝农(陶渊明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劝农(陶渊明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劝农魏晋:陶渊明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矧兹众庶,曳裾拱手!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标签生活、农民、辛苦译文悠悠遥远上古时,当初人类之先民。

逍遥自在衣食足,襟怀朴素含性真。

狡诈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匮成艰辛。

谁能供给使充裕?全靠贤达之哲人。

聪明贤人知为谁?是为农圣曰后稷。

后稷何以使民富?教民耕田种谷米。

舜帝亲自耕垄亩,大禹亦曾事农艺。

周代典籍早记载,八政排列食第一。

先民和乐美德崇,田园禾稼郁葱葱。

花草树木皆茂盛,于时清平送和风。

男男女女趁农时,你追我赶忙不停。

养蚕农妇夜半起,农夫耕作宿田中。

时令节气去匆匆,和风泽雨难留停。

冀缺夫妇同劳作,长沮桀溺结伴耕。

看看这些贤达者,犹能辛勤在田垄。

何况我等平常辈,焉能缩手入袖中。

人生在世须勤奋,勤奋衣食不乏匮。

贪图享乐自安逸,岁暮生计难维系。

家中若无储备粮,饥饿寒冷交相至。

看看身边辛勤者,内心怎能不羞愧!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视樊须问耕田。

董氏仲舒乐琴书,三载不曾践田园。

若能超脱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贤。

怎敢对之不恭敬,当颂礼赞美德全。

注释劝农:勉励人们依据季节,重视及时耕作。

劝农,这是汉代之来地方官员的职责。

悠悠:遥远,久远。

厥:其。

生民:人民。

春秋《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实维姜嫄。

”傲:游戏,闲游,骄傲。

自足:指衣食自给,丰衣足食,并且指知足的心态。

此句说,既然衣食自给,并且有自知之明,别无他求,便能坚强骄傲、逍遥自在地看待人世。

《陶渊明集》故事节选

《陶渊明集》故事节选

《陶渊明集》故事节选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陶渊明集》收录了许多他的经典作品,这些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也记录了陶渊明的人生历程。

本文就为您介绍《陶渊明集》中的一些精彩故事。

第一章:《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一篇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富有诗意和哲理意味的佳作。

故事主要围绕一个人物在追寻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梦想,最终发现了一个无人涉足、风景秀美的桃花源。

这个农村世外桃源里,人们生活安逸而奔放自由,他们不受身份和财富的约束,无拘无束,欣赏自然美景。

据说,陶渊明在山林里行走时,经常会通过观察自然的美态来放松自我,追求内心深处的美好。

这篇文章也体现了陶渊明对人性的思考,他用诗歌来表达对自由与平等之美的讴歌,以及对社会充满课病和哀愁的感慨。

第二章:《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赋诗,通过口吻平淡的叙述,表现了陶渊明对生命和归乡的向往,以及对世俗追求的深深失望。

故事中,他抒发了对仕途挣扎和迷茫的失落,令人心中产生悲凉的感觉。

陶渊明通过这篇赋诗,深刻反映了心灵深处对真实自我的向往,弥补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求。

同时,他也通过这篇作品敦促人们珍惜当下真实的生活,不要被虚荣冲昏头脑,不要狂妄自大,常常追忆起初,回归本心。

第三章:《陶渊明与道》陶渊明是古代文化艺术领域的先驱者和代表人物。

他的文字作品不仅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有贯穿始终的道家思想。

在文章中,他说“独在异乡为异客”。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被异乡人群排斥的孤独感,深深触动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与深情。

陶渊明还通过这篇文章,强调了道家思想所崇尚的质朴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他引用《周易》中的“柔之盛也”和“刚之盛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现出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追求。

第四章:《述怀》这是一篇陶渊明的散文,也是陶渊明反思生命的代表作。

故事讲述了陶渊明在人生中遭遇的种种挫折和不幸,他在这篇散文中表达了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人生本质的深刻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
• 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归隐后 的生活,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 然自乐的思想感情。 • ①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 境。代表作《 归园田居 》 、《和郭 《 归园田居》 主簿》、《于西田获早稻》、《怀 古田舍》等。 • ②歌咏劳动生活。如《 归园田居 》 《 归园田居》 之三 。
第六节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 的地来自与影响• ①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 诗人。 • ②陶渊明蔑视宝贵、不与统治者同 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 样。 • ③“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 诗歌流派。
•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 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 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 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 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 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 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 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 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 以消极的影响。 • 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 人,皆表现出真率的态度。
归 园
渊 明

田 居
归 园 田 渊
归 园
渊 明

田 居

第三节 陶渊明的咏怀诗
• 咏怀诗主要有《饮酒》 《饮酒》、《杂诗》、 《饮酒》 《读山海经》等,围绕出 《读山海经》 《咏贫士》、《读山海经》 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 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 曲折暴露了黑暗。 • 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咏史也 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如 《咏荆轲》、《拟古》等。 《咏荆轲》


读 《山 海
• 海


• • • • • • • • • • • • • • • 荆 !

第四节 陶诗的艺术特色
• 陶诗的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 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和 谐统一的艺术风格。 • 情、景、理的和谐交融。 •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 丽。
第五节 陶渊明的文、赋
• 陶渊明的文、赋作品虽数量不多,但几 乎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制。《归去来 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传》、《感士不遇赋》等都一扫晋宋文 坛雕章琢句的华靡之风,感情真挚而强 烈,风格质朴而自然,使人可以洞悉诗 人坦露的胸襟,听见他那诚挚而又激愤 的心声。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 明《归去来辞》而已!”
第四章 陶渊明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 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出身 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 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均作过 太守。外祖父孟嘉曾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 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 • 陶渊明生在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 盾斗争剧烈,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初怀着济 世壮志,从二十九岁步入官场,之后十三年仕 隐无常,四十岁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 业劳动,表现了厌恶写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 高洁人格,六十三岁病逝于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