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名师精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游褒禅山记教案文案

人教版高中游褒禅山记教案文案

人教版高中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文案教案人教版高中《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文案1.1 背景介绍:1.1.1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游记。

1.1.2 文章通过记叙游览褒禅山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和历史的热爱。

1.1.3 本文将引导学生领略作者的游览之情,体会山水之美,感受历史沉淀。

1.2 教材分析:1.2.1 本文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1.2.2 课文难度适中,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理解。

1.2.3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1.3 教学目标:1.3.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背景。

1.3.2 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1.3.3 感受作者的游览之情,培养对自然山水和历史的热爱。

二、知识点讲解2.1 词语解释:2.1.1 褒禅山: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境内,被誉为“江南第一奇山”。

2.1.2 游览:指游览名胜古迹,欣赏自然风光。

2.1.3 溅瀑:水流从高处急速落下,形成的瀑布。

2.2 句子解析:2.2.1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2.1.1 解释:平坦且距离近的地方,游客就多;险峻且距离远的地方,游客就少。

2.2.1.2 说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游览胜地的看法,即景点应当既具有观赏价值,又便于游客前往。

2.3 文章结构分析:2.3.1 首段:引出褒禅山的地理位置和游览价值。

2.3.2 中间段:详细描述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描绘山水之美。

2.3.3 结尾段:抒发作者对褒禅山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1.2 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提高朗读效果。

3.1.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3.2 课文讲解:3.2.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2.2 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3.2.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游览之情,感受山水之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如何读出、补充出作者的感悟2、如何补充出后洞的特点:深、险、远[教学理念 ]运用主体补充式阅读方法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语:在自习课,我们积累了《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并且疏通了文意。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游山感悟(以次补主,层层递进)1、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在游山的过程中悟出了人生哲理,请大家思考一下,最大的感悟是什么?(1)在文中第几自然段呢?第三自然段明确:第三自然段,开头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由此,我们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可以知道,下面转入议论了。

(生齐读)用课本上的话说,这个感悟是什么?“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这个“得”,如果结合课文具体一点说,就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因为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所以景观显得极其珍贵。

正如毛主席的一首七绝诗一样,《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看到如此美景?(反面对正面的补充)大家在文章中找?也就是说要具备哪些要素呢?原文: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三个否定句,从反面补充出了要“极夫游之乐”需要三个要素“志”“力”“物”。

那么这三个要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谁能不能分析一下呢?提问。

明确:然而这三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

“志”和“力”属于主观因素,“物”属于客观条件。

在主客观两个因素中,主观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往往起关键作用。

虽然有时候,人们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有志”就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以改变“力不从心”的处境,反之,如果斗志松懈,即使再有力,也会无能为力,所以作者将“志”放在首位。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教材情况分析:《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古文阅读材料,属于明代文学家、艺术家陈继儒的笔记文学。

文章描写了作者陈继儒游历褒禅山的经历,通过描写山水景色和与山中僧人的对话,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1.了解陈继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游褒禅山记》的文学价值。

2.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和写作手法,能够运用古文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3.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思考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理解作者思想和情感。

2.掌握一些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思考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

教学难点:1.理解并解读文章中的隐含意思和哲理思想。

2.运用古文阅读技巧进行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

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材2.课件:PPT或电子文档,包括文本、文本分析和解读等内容。

3.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或投影仪等。

4.辅助材料:和陈继儒相关的材料,如陈继儒的生平介绍、其他作品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陈继儒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

展示相关的材料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Step 2: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10分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介绍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文章的整体框架和重要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

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等。

Step 3:进一步理解文章(15分钟)通过分析文章的重要细节和语言表达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描写山水景色和环境,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受。

2.分析作者与山中僧人的对话,理解作者对人生和乐观的态度。

3.解读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分析作者的用意和思想。

Step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5分钟)针对古文阅读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关于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名”“进”“观”“道”“以” “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和文言特殊句式。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明理、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认识治学与处世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字、词、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三、书目推荐苏轼的《石钟山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

两文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

你想知道“其趣”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吗?那就去看看《石钟山记》,去品品蕴藏在文中的跨跃千年时空而不衰的道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壹五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篇一1、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篇二1、复习第一段翻译2、讲解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平旷游者众,后洞远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悔3、讲解第三段游华山洞的心得A、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B、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4:作业:书面翻译第三段并背诵。

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三【教学目的】1、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⑴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第一段:⑴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⑴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14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14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14篇)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古代游记散文,属于文言文教学单元。

我一直认为文言文教学离不开文言知识传授,但不能仅局限于文言知识的学习。

古文言文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人深邃思想的体现,高尚人格的展现,超人智慧的表现。

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其精巧的结构布局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倘若教师只局限于文言知识的教授,真的有些舍本逐末了,况且大部分课文下面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参照课文下边的注释基本上就可以疏通大部分的文句了,而且大部分文言知识也是要靠上下文的文意来理解的。

所以在教授文言文单元时,我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参照注释自主翻译本节课规定的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注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根据语境推断个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和句式特点。

第三个环节,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个环节,以一个问题出现,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理解吸收课文的思想精华。

我自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我从一字一句的讲解的文言教学困境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也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点拨,从而使每节课都落到实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知识。

但在《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位学生的书是空白的,问他们个别字词的含义也答不上来。

我心里一下恐慌了。

我一直认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做其他事情不是学生的错,是我自己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了。

所以我轻易不批评学生。

下课后,我把书上空白的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原因。

原来是他们在自学时怕出错不敢写,教师讲解时速度有些快跟不上。

我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样的情况。

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字词任务没有明确,没有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怪不得学生。

学海无涯,教海也无涯。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游褒禅山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特别深远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11篇游褒禅山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记类古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说起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官至宰相并主持了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他的一生也与变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王安石在上书变法前游览褒禅山时的所记所想,或许在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探求到伟人心里的远大抱负。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①(1~2):记叙一行人游褒禅山的经过。

②(3~4):议论自己游山的心得。

③(5):补叙、简介其他人。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看文章中游山经过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汉字较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②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对这个习惯,你有什么看法?各抒己见2.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各个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游览了前洞和后洞;前洞:平旷,游者多;后洞:窈然、寒、深,游者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游褒禅山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游褒禅山记》中的文言文知识和游记特点,提高对文言文和游记文体的理解能力;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互动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游褒禅山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王安石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游褒禅山记》中的文言文知识和游记特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王安石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理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游褒禅山记》有关的图片、视频和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呈现:介绍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和动机;3.讲解:讲解《游褒禅山记》中的文言文知识,包括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表达的人生哲理,以及“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内涵,交流学习心得;5.拓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游褒禅山记》和其他游记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游记文体的魅力和内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互动探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PPT演示、影像资料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游褒禅山记》中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情况;2.作业布置:给学生布置游记文学作品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内涵;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文言文游记文体。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教师上课之前,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就叫做教案。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游褒禅山记》是苏轼在宋代的一篇游记,因其语言流畅、文艺性强而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奉为佳作。

在高中必修课程中也有涉及此篇文章的教学内容。

本文根据《游褒禅山记》设计出一份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和欣赏该作品。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① 了解《游褒禅山记》的背景、写作动机以及作者等相关信息;② 理解文章中描述的褒禅山的风景及人物特征;③ 回归文本,把握文章的意义、主旨及传递的情感;④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开展创作性阅读,如进行文本漫游、自我体验等。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① 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理性评价文学作品;②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素质和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① 意识到课文对于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怀的重要性;② 表达个人情感感受,谈及自己通过阅读该文本带来的生活启示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褒禅山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带领学生走进褒禅山文化,激发学生对褒禅山的兴趣。

(2)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推敲:你是否到过褒禅山?对褒禅山有什么认识?在你的印象中,褒禅山的景点、植被、还有哪些特别之处?(3)出示《游褒禅山记》的课文,并解读文章的标题含义,如何理解“游”、“褒禅山”、“记”等。

2. 阅读理解(1)课前,学生自行阅读一遍《游褒禅山记》,并作简要笔记。

(2)阅读课文时,可以采取“前读故事”、“精读议原”、“高标定瞄”等阅读策略,重点理解文本中出现的抒情、议论与描写的特点。

(3)阅读结束后,学生可通过口头讲述、小组讨论等方式交流对该文本的理解、感受和启示。

3. 鉴赏分析(1)结合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教师可安排主题式演讲、表演、小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从课文中捕捉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分析了解课文的艺术价值。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解文言字词。

2.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能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名〞、“舍〞、“谬〞、“穷〞“明〞“极〞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掌握“在于〞“至于〞“于是〞“学者〞等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教学策略】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应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所学过的课文、参看本课注释、运用文言语法知识推断等方法逐步扫除。

为了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课堂习题。

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由于文化、心理的距离,学习起来相比照拟枯燥,可采取设疑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想旅游吗?为什么呢?〔请学生答复并相机引导。

〕旅游并非为了“到此一游〞,告诉别人“我来过〞,而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启迪人生。

设计意图:借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以下文本思想内容的教学做铺垫。

2.初中我们学过不少游记古文,有哪些呢?〔请学生答复并引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

〕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的主旨句分别是什么?岳阳楼景区和醉翁亭景区分别美在哪里?〔请学生齐声背诵并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的相关语句及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图片。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设计意图:多媒体导入,用齐声背诵和图片展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理解本文与前两篇游记的异同做铺垫,温故而知新。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0 游褒禅山记6-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0  游褒禅山记6-人教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读准文言句读。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

3.学习、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重视诵读,提升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2. 掌握通过找关键句法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作者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明白其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体味作者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点拨法、串讲法。

3. 讨论法。

以此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印发《游褒禅山记》课堂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对联导入二、解题“记”是一种文体。

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

游记:记录游览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

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

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本文兼具记游与议论,记游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一)一读正字音1. 放录音,教师范读,强调字词读音、句读。

褒bāo禅山华huá山庐冢(zhǒng)窈(yǎo)然怠(dài)咎(jiù)好游(hào)仆(pū)碑无物以相(xiàng)之深父(fǔ)2. 学生自读、齐读。

(二)二读通文意以检查预习的形式抽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强调重点字词的解释。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游褒禅山记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掌握文中通假字(父)教学难点1、疏通疑难句子。

疑难预设朗读
模式
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时间分配
导入: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小石
潭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
呢?
那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
水之美。

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这篇游记
与我们过去学习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
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
议论,记游实际上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我们同学们提高思维的能力。

为此我
们共同来研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一、作者简介及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
省临川)人
2.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3.“唐宋八大家”之一
4.作品:《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5.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
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
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他是个具有
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
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
也有反映。

6.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
“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


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

十年浩劫中,塔
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

二、文体知识
师导入。

生简介所了解的王
安石,师投示或口
头补充,生补充重
点常识。

(教师讲解学生识
记,并加分)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
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三、背景介绍
王安石三十三岁时(1054)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游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了《游褒禅山记》。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王安石游褒禅山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

但他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辩证地提出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智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四、整体感知。

1.放音频,学生跟着阅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5.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提问:本文各段落写了什么内容?
点拨:①(1~2):记叙——游山经过。

②(3~4):议论——游山心得。

③(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

五、作业
熟读课文3分钟学生看练习册上的资料,然后找同学讲解。

大屏幕出示,学生讲解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

生师交流明确,师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