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导学案

合集下载

1、《沁园春 雪》(自主学习导学案)

1、《沁园春 雪》(自主学习导学案)

1、《沁园春雪》自主探究学案课型:讲读课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

”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沁园春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板书课题,作者)目标:1、借助工具书注音、解义;2、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

达标分数:10分(展示目标)二、了解作者(2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B,C-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题解与背景: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还是一位才情超迈的诗人,他以厚实的文学修养、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博大的胸怀,表现青春意气、爱情悲欢,表现英雄壮志、大同理想,其作品善于灵活用典、点化前人旧作,形象丰富生动,意境雄浑,读懂了毛泽东的诗词,就读懂了20世纪中国那一段悲欢离合的历史,也就读懂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它所传承的文化。

2、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 雪》学生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 雪》学生导学案
历来对"今朝"的"风流人物"到底指谁,看法不一,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导学案
课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这首词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2.了解这首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学习通过理解议论抒情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
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课前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
1.结合工具书,给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正音并理解词义。
学习任务二
概括雪景,拟写小标题:选择1-2幅画面,陈述画面是如何展现特点的。
1
2
命名依据:
命名依据:
学习任务三
补全下面对联的下联:
望雪景壮美如画,绘江山如此多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的发表,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2.朗读课文,尝试标出重音和节奏。
学习任务一
大声朗读《沁园春·雪》,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并浅析其原因。
穿插写作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创作的。当时,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毛泽东在一场大雪之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1 《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词标注停顿与重音,并尝试有感情诵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理由。

3.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4.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他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悟?编教语级册导学册【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 g mǎn g分fèn外妖娆ráo 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āo 还看今朝zh āo2.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课堂探究】1.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一、课前检测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沁园春莽莽素裹妖娆稍逊分外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你能说出一两句写雪的古诗词名句吗?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仔细体会、揣摩、品味诗歌语言.2、细致感知词中的诗人形象, 深入感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感情.3、感悟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培养爱国感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了解本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于一场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初读感知)1、听课文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2、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想一想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生读课文、思考,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三、合作探究(研读文本,朗读体会)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诵读上片,同桌之间相互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画面。

(同桌交流)如: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2)、诗言志,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参考:生一. 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了毛泽东的豪迈情怀,他是一个有大气魄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二.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三.从“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

四.从"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几句,我感到毛泽东像一个巨人一样,俯视江河,指点江山,具有伟人气魄.(3)、朗读本词的上片,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2、俯仰古今,探寻诗人心路。

请同学们听读下片,探寻诗人心路。

小组形式讨论:(1)、上下阕是如何过渡连贯起来的?怎样理解“折腰”?(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3)、作者用一个什么字评价古代英雄?“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参考答案:1、我们认为“惜”字是惋惜的意思,委婉的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这些历史英雄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沁园春 雪》导学案

《沁园春    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毛主席(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列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他的诗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襟怀豪迈。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名篇被广为传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用古典诗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

二、词语积累与运用顿失滔滔:课文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上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景。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妖娆:娇艳美好。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借指文采、才情。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又叫鹫,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只识弯弓射大雕”,只懂得开弓射大雕。

意思是只崇尚武功,更无“文采”“风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沁.()园春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借此读懂全诗惟余莽莽:大河:顿:须:妖娆:折腰:惜:输:逊:文采、风骚:一代天骄:俱往矣:风流人物:3、填空(1)《沁园春雪》是(作者)用古典诗的形式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其中词牌名是,词的标题。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5、《词两首》导学案第2课时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巩固基础知识。

2、理解诗歌内容,感悟伟人的胸怀和气魄。

3、品读赏析优美诗句。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悟伟人的胸怀和气魄。

【导学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背景简介:1936年,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陕北高原,即兴而作。

直到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柳亚子向他索诗,才将此诗拿出来相赠,后登于《新华日报》,引起轰动。

词里抒发作者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充分体现了一代伟人宽广胸襟和凛然气魄。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弄清带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注音:惟余莽莽.稍逊.风骚.释义:须.晴日原驰蜡象..竞折腰.....略输文采数风流人物....【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学法指导:在读课文时把握好节奏和情感。

针对以下题目找答案,并在书上做上记号。

3、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说说上下阕各写了什么?【探究活动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学法指导:从景物描写方面,以景体情;从作者对古今人物的评价中来体会情感。

4、上阕的写景哪是实写哪是虚写?实写:虚写:5、一个“望”统领哪几句?下阕一个“惜”统领哪几句?6、你如何理解本词的最后三句?【探究活动四】品读课文,赏析诗句学法指导:从修辞、字词、内容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7、请你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诗进行赏析。

赏析示例: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北国雪后初晴的无限娇媚之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③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我选择第句:我选择第句:【探究活动五】当堂检测背诵全诗。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答案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意境、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义的感情。

3.学习初步赏评诗词。

4.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学习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学习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个性助读】1、背景链接:这首词作于1936年2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这之前的1935年10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席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

1945年11月14这词的写作、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2、介绍词知识: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学习过程】一、个性导学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雄奇的伟大诗人。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二、阅读感知沁()莽莽()分()外妖娆()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3.学生个别单独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导学案(含答案)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1、là fân jiāosāo hán shǔ2、剩下等到纷纷欠缺算得上都3、提示:“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词的形式,“雪”是题目,是词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文章的题目。

4、提示:上片写景,下片议论抒情。

5、望: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惜: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6、提示:上片写景,抒发了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片借评论历史人物议论抒情,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合作探究案(一)学习上阙2、上阕写景共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1)“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

(2)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从修辞上看,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化静为动,把静静的山脉和高大的高原比喻成飞舞的银蛇和奔驰的白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4)“须”是等到的意思。

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5)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下阙2、分三层。

一层承上启下,二层评价历史人物,三层歌颂英雄人物。

3、讨论:(1)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2)惜(可惜、惋惜)。

(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不一样。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对比、衬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

人教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九上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导学案+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九上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导学案+说课稿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3、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积累∙欣赏《念奴娇·昆仑》毛泽东·词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翻译】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了人世间春天的景色。

玉龙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身上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身鱼腹。

你千年的功劳罪过,究竟是何人曾经予以评说?今天我要对你说昆仑:不要这么高峻,也不要堆这么多的雪。

我想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截呢?一截送给欧洲,一截赠予美洲,一截留给中国。

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同样感受到凉爽与火热。

(写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到陕北,毛泽东登岷山西望之时。

)【赏析】《念奴娇•昆仑》主题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

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

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术之美。

1《沁园春·雪》学生版导学案

1《沁园春·雪》学生版导学案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导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2. 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1. 理解多角度生动细致写景的方法;2. 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导学重点1. 品读精练、优美的语言;2. 学习多角度生动细致写景的方法。

导学难点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导学方法:问题导学教学时数:1课时导学环节一、导入1.课件展示毛泽东的年轻和成年画像,让学生认识毛泽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2.解题。

提问,让学生知道: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二、了解作者课件显示“关于毛泽东”的常识。

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领袖。

2. 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朗读(一)读准字音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勾画词语,标出句子序号。

2.抽学生试读。

抽2名学生分别读上、下片;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并正音。

分(fèn) 娆(ráo )逊(xùn )数(shǔ) 汗(hán)(二)读出节奏1. 女生读上片2. 男生读下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读懂意思(一)掌握词义(课件显示词语)让学生自学、抽问、勾画重点词语。

(二)品析语言、情感、写法(课件显示问题)1.上片前3句中的“千里”“万里”的意思?互文,交叉表达,“千万里”的意思。

2. 读“望”的内容语句(上片中7句)“望”字能否换成“看”,请揣摩一下动作。

《沁园春雪》导学案(优秀4篇)

《沁园春雪》导学案(优秀4篇)

《沁园春雪》导学案(优秀4篇)《沁园春·雪》导学案篇一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诗歌教学《沁园春·雪》导学案

诗歌教学《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会欣赏诗歌中 的修辞手法和艺 术表现力
培养学生对诗歌 的阅读、鉴赏和 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意境、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拓展阅读、写作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深入理解:通过讲解诗歌中的 意象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
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沁园 春·雪》的背景和作者介绍,引 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拓展延伸:介绍与诗歌相关的 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拓宽学
生的视野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促进思考和理解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歌中的角色,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 课堂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背景介绍:介绍《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情景导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提问导入:提出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初步感知:让学生朗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 韵律和节奏
讲解法:教师对诗歌的背景、主 题、艺术手法等进行讲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手段, 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视 频等资料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

1《沁园春.雪》导学案阿陀中学主备人:王景峰2010.09.01【课标教材学情】《沁园春雪》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准备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大气磅礴、兴会淋漓的长调。

这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抒发革命的豪情,成为古今绝唱。

这首词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元首篇,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此篇实践鉴赏诗词的方法,对后面诗歌学习会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从学的角度考虑,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疑点】“三分诗七分读”,让诵读贯穿课堂整个学习过程,给予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去领悟、品评、鉴赏。

细心品味语言,掌握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及表达的意义,欣赏本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这些是学习重点。

词的下阙主要是议论抒情,其中对历代帝王的评论和对主旨句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也是疑点。

本课按照自由通读,感知诗意;放声诵读,读出韵味;静心默读,品味语言(手法);深入悟读,个性理解四个层次设计。

从读通到读深步步提升,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规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所达到的层次。

【自主学习过程】毛泽东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今天我们学习他诗词中的一篇杰作《沁园春·雪》。

(一)读通自由通读这首词,初步感知诗意。

1.了解背景。

同桌交流:我所了解的毛泽东和《沁园春·雪》的诞生。

(可在课前)2.识记字词。

查字典识记;同桌互相听写:如:莽莽、素裹、妖娆、稍逊**、大雕。

3.评价概括。

用一个对子句来评价词的内容。

交流示例:上阙描绘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说历代帝王,赞美当今英雄人物。

描绘渲染北国风光;评古论今抒发豪情。

作者笔下的雪景“壮观”、“壮丽”、“壮美”;作者抒发的情怀“恢弘”、“豪放”、“大气”。

(二)读懂放声诵读这首词,要求读出大气天成的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一﹑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
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介绍毛泽东:
3、自读课文一遍,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解题并整体感知:《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

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

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

置身于毛泽东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红日的照耀,妖娆、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要求看课本上的彩图或放幻灯片)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二)、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三)、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明确:
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