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浙江省嘉兴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嘉兴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嘉兴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杨修之死课题杨修之死第____课时总第____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教学重难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具准备施教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星期_____学情分析(结合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层次差异、教材重难点等展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三、自学检查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把握课文故事情节,给每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

(二)根据已学知识,了解情节及层次结构。

五、研读课文,感知形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设计意图及评价操态度怎样?分析他们的性格..六、深入阅读,合作探究1.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惑乱军心)2。

若没有这一事件,曹操是不是就不会杀杨修?(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3。

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七、拓展迁移,收获启示1。

杨修才华横溢,但却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该明白些什么呢?(倘若个人成绩优秀,便歧视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Lesson 18 of the death of Yang Xiu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2、篇章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章4: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的语言属浅近文言文,不太难懂,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可让学生靠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辅导。

通过梳理课文的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辩论,学习多角度探讨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竞赛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加强预习,布置同学在课前看《三国演义》七十二回。

课上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杨修之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杨修之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八课杨修之死教学目标1.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曹杨之间事件的特点,进而分析曹操的心理变化。

3.通过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操与杨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操与杨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步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有力引领我们走进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刀光剑影的古战场上,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重新浮现在我们眼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侠肝义胆的关羽,豪气鲁莽的张飞……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两位《三国演义》中的风流人物——曹操和杨修,一睹这两个文学形象的风采。

课堂实录一、介绍罗贯中及《三国演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个人档案方法整理作者简介;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2.《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

一八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大意。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2、能复述故事大意。

一、导入、板题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

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刘备。

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

三国有无数的智者,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残杀的不幸者,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能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二、出示目标(一)请看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2、能复述故事大意。

(二)过渡语:这是一篇文言和白话间杂的文章,但难度不大。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认真自学,顺利完成目标,下面展开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讲述:先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谁声音洪亮,能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二)学生朗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天下指出读错的地方。

师板书生读错的字词,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洪亮的学生。

(三)过渡语:刚才,几个同学把课文轮读了一遍,出现了几个读错的字词。

下面大家把这几个字的正确读音齐读两遍。

生齐读教师板书的音两遍。

估计易错的字音:疱(páo)官惇(dūn)麓(lù)谮(zèn)朝(zhāo)歌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一)师:同学们,大家自学得很好,下面,请大家继续按照指导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二:投影显示: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用当代口语复述故事大意,边复述边揣摩人物的心理,4分钟后,比谁复述的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最新范文【导语】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个才子.他字德祖,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闻名洛阳,也因为才华被曹操罗致并委以主簿要职.有人说杨修因为才华被曹操重用,也因为可简化被曹操斩首.这种说法对吗?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见目标1、2、3教学难点:见目标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学生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明确: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三、深入阅读1.找生读第一部分:师提问: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②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明确:①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②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师将问题总结如下:1.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2.分酥恶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5.教植出门怒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2.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明确: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拓展迁移: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五.布置作业: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①我眼中的曹操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③一代枭雄曹操④读《三国》看曹操⑤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评曹操的用人原则六.板书设计:杨修之死罗贯中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杨修:恃才放旷2.分酥恶曹操:阴险虚伪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狡诈奸猾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5.教植出门怒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教案评点: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导入部分,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快将对方带入特定的情景中.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语言材料,梳理信息,表达感悟认识能力训练,能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想.2、过程与方法:处理材料,归纳分析,讨论交流.3、情感与态度:内因与外因的辨证思想认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材料洞悉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人才观的交流与表达.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略教学步骤:一、导入:曹操〈〈观沧海〉〉中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心胸开阔,吞吐宇宙,雄才伟略,霸气昭然.但也有狭隘与偏见……二、揣度人物心理活动与语言表达:1、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操斩杀杨修的想法是由来已久的,请找出每次杨修触犯曹操忌讳后,写曹操心理及行为反应的句子,并简要评述曹操对杨修是怎样由“忌”到“恨”的.教师板书七个事件.2、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表述,教师板书记录.3、师:归纳小结.(在劫难逃)三、人物形象分析1、师:有人认为小说节选内容中曹操和杨修个性鲜明,认为他们(教师幻灯展示)曹操: 杨修: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认识,请梳理课文信息,作出评价.2、生:处理课文语言材料,探究思考,交流表述.3、教师小结:曹操(阴险狡诈,一代奸雄);杨修(才思过人,恃才放旷)四、扩展延伸,情感态度表达辩题一:是谁杀死了杨修?曹操,杨修?师: 对于课文中杨修之死,历来就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应归之于操,有人认为应归之于修. 请两组同学,分别就课文情节事实,有理有据,展开辩论.生: 稍作研讨,轮流展开辨驳……师小结:对辩论作出评判,归结“世间万物均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辩题二:说说你的人才观?师: 曹操怒杀杨修,毕竟还是给了我们许多遗憾,曹操怒杀杨修后,强令进军,结果被蜀军杀得落荒而逃,同时又失去一个才思过人的主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该不该!而杨修才思敏捷,却因恃才放旷,疏于理法,落得个英年早逝,真可谓“一失足,千古恨”,遗憾遗憾!请你结合历史与现实社会,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使用人才;如果你是杨修,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生:交流表达师:不管怎么说,杨修死了不可复生.有人给华山杨修墓题了一幅挽联,现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课后玩味.在未来的生活里一路走好.生:齐读对联.五、教师小结后下课注: 板书略教学流程略篇三自读目的: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二、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三、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教学重点:目的一;教学难点: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教学关键:目的三;教学方法:引导自读;教学时数:一节.内容和步骤: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指导学生分析叙事的逻辑性.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1)嫌门阔忌之(2)一盒酥恶之(3)杀近侍愈恶之(4)告发丕愈恶之(5)斩门吏大怒(6)作教杀心(7)鸡肋杀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3.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一奸:借故杀人,——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三奸:惠善后.三、课堂练习:比较下列“以”、“乃”的词性和词义:(1)此乃杨修之所教也;(2)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3)吾乃在梦中;(4)门内添“活”乃“阔”字也;(5)修以鸡肋之意对;(6)再入以惑之;(7)操以植为能;(8)以今夜是令,便知.板书:嫌门阔忌之恃才戏主一盒酥恶之杨修恃才伤主杀近侍愈恶之(恃才故旷) 告发丕愈恶之曹操(奸雄)恃才干政斩门吏大怒作教杀心恃才乱军鸡肋杀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4630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曹杨之间的故事。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1、点拨法、激趣法;2、小组讨论学习法;3、文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歌词写出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但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二、人物简介:1、杨修:字德祖,汉太尉杨震五世孙。

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

才华过人,思维敏捷。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期写天子以令诸侯,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汉献帝封其魏王。

三国时期实力最强。

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曹操集》。

三、整体感知、研读、合作、探究课文1、曹操为什么要杀修?导火索是什么事?罪名是什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明确: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导火索:鸡肋事件罪名:惑乱军心”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整理文章结构、体会插叙作用明确:插叙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曹操、杨修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4、归纳分析人物形象:5、讨论探究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教师点拨明确: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

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篇二教学内容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

教学过程一、复述故事(10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3.教师总结:杨修被杀,是杨、曹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呢?小说中断了叙述的线索,插入了有关杨、曹矛盾的由来。

这段插叙用“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句话过渡,连续叙述了六件事,从而深刻地提示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也展示了杨、曹二人的性格。

这六件事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写杨修不看对象,不分时间、场合,一味地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个性特点,结果是自取其祸。

这一类包括四件事。

第一件事,曹操于进退兵之事上犹疑不决,以“鸡肋”为夜间口号,被杨修猜透其心事,曹操大怒,“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第二件事: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不置褒贬而去。

杨修捅破迷底,令人改筑围墙。

曹操知道后“心甚忌之”。

第三件事:杨修用拆字的方法把“一合酥”分给众人吃了,玩笑开到了主帅头上,并有讥笑曹操字写得不合规范的嫌疑,曹操对这事表面“虽喜笑,而心恶之。

”第四件事:曹操编造了梦中杀人的谎话,而杨修却有意揭露其谎言:“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语道破了曹操不可告人的心事,这自然更引起了曹操的极端厌恶;“操闻而愈恶之。

”第二类写杨修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

这才是杨修被杀的真正直接原因。

第五件事:为了扶持曹植作曹操的继承人,杨修向曹操密告曹丕用筐装人人府,结果中了吴质的计策,反给自己招来了诬告曹丕的嫌疑:操因罐修谮曹丕,愈恶之。

”第六件事:唆使曹植立斩邺城门吏,结果又被人告知曹操。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第七件事:为曹植作咎教十余条,答教又被曹丕派人偷去,告诉了曹操,杨修落了个欺主之名,“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2023最新-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

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杨修之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教学难点确立为: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赏读法品析法交流法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三国演义》主题曲作为课题出现后的音乐)1、随着一曲《临江仙》,把我们带进了悠远、厚重的三国历史中。

三国的真实史实经过罗贯中的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名著不仅给我们展现了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咀嚼品咂的小故事。

今天我们这篇课文《杨修之死》就是其中一个意味悠长的故事。

2、让我们在学习之前先了解我们这位伟大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三国演义》。

(多媒体课件显示):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第五单元第二课,是一篇自读课文。

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72回。

课文中曹操杀杨修之情节纯属虚构,只是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揭示曹操阴险奸诈、多疑,杨修恃才放旷。

【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__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熟悉古代口语语汇,学会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的人物。

3、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式】1、设疑激趣法;2、引导点拨法;3、创设情境法。

【学习方式】1、自主合作法;2、朗读理解法;3、情趣表演法。

【资源开发与手段运用】1、小黑板;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视频《三国演义》序幕,学生们面对着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在大江中逝去,聆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震撼人心的歌曲,学生们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视频的播放为课堂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之后我又紧扣教学重点展示课件1:关羽死因:为孙权所杀;性格:刚而自矜。

展示课件2:张飞死因:为部下所杀;性格:粗暴。

展示课件3:周瑜死因:被诸葛亮气死;性格:心胸狭窄。

从而引出新课《杨修之死》,导入新课教学。

二、设疑激趣,聚焦课文(25分钟)(一)、展示学习内容:(1)、重点字词;(2)、成果交流;(3)、辨析杨修死因;(4)、说一说曹操。

(二)、课堂活动1、重点字词学习(小黑板展示学习内容)(5分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小说脉络,概括文中典型事件。

2、赏读语言,品味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朗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分析杨修曹操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杨修之死得到启发:如何才是真正的智慧;热爱传统文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深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课时一学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1)庖官()(2)食讫()(3)佯惊()(4)伺查()2、解释关键词数犯曹操之忌()()适庖官进鸡汤()二、授新课【导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杨修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死因是什么。

活动一:三国故事会活动1:任选文中的七个故事中的一个表演课本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举手上台任选一幅图表演。

活动二:大话三国人物示范:以鸡肋事件为例。

请大家找出杨修说的话,以及夏侯惇和曹操看到军士收拾行装后的表情。

由鸡肋事件,可见杨修胸无城府,一介书生,卖弄聪明而不知死活,不知收敛,不懂政治。

一盒酥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活动三:三国人物之杨修论死因学生认为杨修死因: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主要缘于政治斗争。

小结:我们通过杨修之死,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杨修之死因归纳一、学生从故事中作者的倾向里读出的死因是杨修之死原因在己。

二、学生分析每个故事曹操的表里不一虚伪狡诈的反应,认为死因在曹操狡诈凶残。

三、老师补充材料,辅助学生真正理解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卷入曹操立世子的政治斗争。

板书设计:1.杨修被杀插 2.改建园门3.分食酥饼杨修恃才放旷学会与人相处4.语破奸心曹操老谋深算5.轻视吴质6.教植斩吏叙 7.巧作答教8.失利葬修作业布置:以“你想对杨修说些什么”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短文。

九年级语文教案 杨修之死人教九上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 杨修之死人教九上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杨修之死人教九上9篇杨修之死人教九上 1《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与罗贯中。

2、掌握本文的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

3、理解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杨修的死因和启示。

4、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教学重点是目标2、3;难点是目标3、4。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与图片 (5分钟)导语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从而引出本课。

课前音乐的欣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气氛。

同时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和历史人物。

二、教学步骤:分8块内容,分别是:(一)说一说《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2分钟)(二)做一做注音与解释。

(3分钟)这些是检查预习情况的。

从检查来看,字的读音掌握不够,词语的意思掌握较好。

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面较广。

(三)讲一讲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4分钟)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训练找关键句和概括能力。

为后文的研讨曹操、杨修的思想性格做理论准备。

(四)议一议(10分钟)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3.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五)论一论(3分钟)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以上二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进行个性解读文本。

(六)析一析(3分钟)曹操、杨修的形象曹操:虚伪奸诈残忍多疑嫉贤妒能老谋深算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这个环节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以及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的方法,明确人物思想性格。

(七)谈一谈(3分钟)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

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联系实际,从小说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指导我们今后的做人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分析能力。

2.使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从而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和恰当地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3.正确的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教学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法学法
创境激情: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杨修和曹操导入
投影: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

《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曹操,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

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今整理排印的《曹操集》。

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分析能力。

2.使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从而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和恰当地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3.正确的评价人物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三国演义的资料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2.交流相关背景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

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

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3.字词句检测
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鸡肋()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三忌()叱退()
心恶之()佯惊()
曹丕()麾军()
高阜()拈弓()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竟取匙与众食qì()
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

③延弃弓chāo()刀。

3、解释画线部分意义
数犯曹操之忌()()
适庖官进鸡汤()
人皆不晓其意()
丕如其言()
植然其言()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4、理解、表述下面句子。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4.参考答案
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曹操)装着吃惊的样子问道:“谁杀死了我的近侍?”
丞相并不在梦里,你才真是在梦里啊1
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的)条文来回答。

其他答案详见课件
三、复述故事
女生代表复述:
▪开端鸡肋事件
▪阔门事件一盒酥事件
男生代表复述:
▪梦中杀人事件吴质事件
▪邺门事件答教事件
▪结局
四、男生、女生智慧大比拼——抢答
问题1.根据文中的六件事分析杨修性格特征。

以“读了……,我认为杨修……。

”为例说一句话。

示例:
1、读了园门改阔,我认为杨修有才能却又有些狂妄,恃才放旷。

2、读了众人分酥,我认为杨修目中无主,过于自恃。

3、读了梦中杀人,我认为杨修点破曹操佯睡杀近侍的真正心思,招致曹操的厌恶是咎由自取。

4、读了吴质事件,我认为杨修行动过于轻率,缺乏心机。

5、读了计出邺城和为植答教,我认为杨修卷入曹室争斗之中,自惹其祸。

问题2:杨修之才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问题3:小说中杨修“放旷”表现在,我是从读出来的。

(抓住人物语言)
问题4: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
示例A:我认为曹操是因为嫉妒杨修聪明才智,所以才杀了人,可以说曹操、杨修二人都是聪明绝顶,才智过人却又不分上下,杨修身为曹操的部下,多次心怀好意,直言不讳,奉劝曹操,却犯了操的大忌,曹操身为丞相,理应宽恕这小小的过失,可他却将杨修杀害,
未免有些小题大做,这无疑不表现出曹操的心胸狭隘,嫉妒杨修之心非常强烈,所以我认为曹操将杨修杀害主要是在嫉其才。

示例B:我不认为杨修之死的原因是曹操嫉才,从梦中杀人,分吃一盒酥等事件,都能看出杨修恃才放旷的性格,而曹操并没有因此去杀他,说明曹操杀他并不是因为嫉才,官渡一役,当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靠他时,匆忙的只穿一只鞋去迎接他,突出曹操思贤若渴的性格,因此我认为杨修之死并不是曹操嫉才而是杨修本身太过张扬个性,是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示例C :我认为杨修死的原因是曹操不能广纳贤言的,明白臣士的一片忠心。

杨修帮曹植,教曹植答教条插手家事,而让曹操有了杀修之心。

从曹丕与曹植的才能来看,曹丕的才能并不及曹植的,曹操也承认了曹植的聪慧,而杨修帮曹植也并非义气上的,而是理性上的。

因为他明白曹植会让魏国更强大,一个国家的兴盛情况,在于君主能否广纳贤言,以曹植的才能立为世子,魏国会更兴盛,而曹操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并没有站在理性上而思考,所以我认为,杨修死的原因是因为曹操不能广纳贤言,理解臣士的一片忠心。

(生鼓掌)
示例D:我认为杨修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所以才会被杀,因为杨修屡次说穿曹操的心事,令曹操心生忌恨,从而通过借鸡肋事件杀之而后快,从某种程度上讲杨修是站在士兵的立场,是替士兵着想的,而曹操却深恶痛之,可见从杨修分吃一盒酥到点破曹操梦中杀人的技俩,都可看出杨修的聪明才智和直言不讳。

李世民曾把魏征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因为魏征能够提出他的不足,而不是随波逐流。

而曹操也理应把杨修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是他却没有可见曹操的心胸狭隘、自私自利,所以我认为杨修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杨修屡次说穿曹操的心事,令他心生忌恨,所以杀了他。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论述,我总结出杨修之死有两点:一方面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招致杀身之祸;另一方面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该说:恃才放旷,终招致杀身之祸是杨修之死内因,借违反军纪之名消除隐患是杨修之死的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问题5:一向爱才曹操为何要杀如此有才之人?(找出文中关键句子,分析曹操心理)杨修本为曹营中的一大才子,在曹营中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也因此受到曹操的重用。

但他却以自己的恃才放旷,多次戏弄曹操于众臣之下,但他却未被杀,且因为当时正值三国战争激烈时期,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曹操是个有心机的人,看道自己还要依靠杨修这样的旷世奇才,来出谋划策,完成统一大业,但杨修却不知收敛,变本加厉,最终使曹操忍无可忍,借鸡肋事件将其处决。

五、合作探究
1、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可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
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就有疑意。

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

表现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

2、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
示例: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

六、归纳人物形象
曹操:阴险残忍、机变狡诈、虚伪、雄才大略、善于权术,自私自利、残暴、多疑杨修:恃才放旷、毫无心机、疏放不羁、蔑视权贵、张扬个性
七、布置作业
1.以《杨修之死》带给我的……为题,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感悟。

2.查找、交流有关杨修和曹操的历史材料,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故事曹操
1.杨修被杀
2.改建园门(心忌之)
恃才放旷 3.分食酥饼(心恶之)一般矛盾虚伪奸诈
4.语破奸心(愈恶之)
狂妄轻率 5.轻视吴质(愈恶之)老谋深算
6.教植斩吏(操大怒)政治矛盾
7.巧作答教(欲杀之)
8.失利葬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