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再工业倒逼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合集下载

转型升级是当前最紧迫课题

转型升级是当前最紧迫课题
第四,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动力。要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要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实施力度。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技术交易、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创新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形成激励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
转型升级是当前最紧迫课题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入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化的过程,既是发展阶段因经济增长不断跃升的过程,也是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发展阶段的转换,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发展从较低的阶段跃升到较高的阶段。
首先,转变发展观念,正确把握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客观事实,如果再像过去那样“铺摊子”、“上项目”,不仅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不利于转型升级,而且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要彻底转变发展观念,摒弃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的错误思维,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有效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取得新进展,第二产业比重已经从2006年47.9%的峰值下降到2012年的45.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高。技术附加值较高的复杂资本品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高端原材料等大多需要进口。

关于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摘要:地球的生态环境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而主要污染物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本文以北流市为例,阐述了如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切实防范环境风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风险倒逼机制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Abstra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 is balance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 protect and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our country modern construction must always adhere to a basic policy. While the main pollutant emission reduction is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realize the important measur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breakthrough, is constructs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of urgent need. In this paper, north of flow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DaoBi mechanism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y, to prevent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green industries, to meet the ne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Keywords: environmental risk DaoBi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地球的生态环境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学习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试卷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学习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试卷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在线学习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试卷1、2009年,美国在《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中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制造业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正确错误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以绿色、低碳、健康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是由新能源、生物、纳米等领域的群体性科学技术突破引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

正确错误3、欧美再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使中国可能产生“产业空洞化”的风险。

正确错误4、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战略。

正确错误5、本讲认为,TTIP的广度和深度不会超过自贸区。

正确错误6、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去虚拟化、再工业化;去过度消费、再出口;去泡沫化,再创新”。

正确错误7、面对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减弱和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既要着力扩大内需市场,又要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和争取新兴产业市场空间,调整压力明显加大。

正确错误8、美欧自贸谈判工作组明确指出,未来美欧自贸协定必须成为“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的标杆”,在各重点领域的标准必须高于双方目前正在谈判或已签署的其他自由贸易协定。

正确错误9、推进两大经济体的法规和标准体系的统一,不属于美欧自贸协定包含的内容。

正确错误10、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设想由()提出。

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欧盟美国IBM公司1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为主题。

信息技术新能源纳米绿色低碳健康高科技12、TPP具有()性质。

同一性排他性相容性统一性13、()在TPP谈判中提出“纺纱前沿”原产地规则。

日本英国法国美国14、“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简称()。

FTATTIPTISATPP15、“清洁能源革命”战略由()提出。

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欧盟美国IBM公司16、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大幅增加研发和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政府扶持重振实体经济和发展新兴产业,并大力扩大出口,即()。

去虚拟化、再工业化去过度消费、再出口去泡沫化,再创新以上都是17、 2009年,美国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FDI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FDI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收稿日期:2020-09-01作者简介:吴文洁,女,陕西铜川人,西安石油大学陕西(高校)油气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环境经济。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西安市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措施研究”(18JT010);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陕西省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碳锁定及解锁路径研究”(2019D043);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YCS19212072)。

FDI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吴文洁1,2 张燕飞2 王 瑜2(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高校)油气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 要: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吸引投资增速较快,FDI的流向正在发生变化,基于2004—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分地区面板数据构建了FGLS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FDI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显著,表明FDI能有效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分地区层面来看,FDI能够有效助推东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却阻碍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的多是低技术FDI,不利于制造业的长期发展。

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来吸引高技术FDI,助推制造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FDI;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21)01-0010-06 0 引 言随着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再成为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目前要解决的难题是突破制造业的发展瓶颈。

而制造业实现顺利转型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术界关于FDI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效果观点不一致:有人认为,FDI会带来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人认为FDI会在一些层面上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FDI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问题。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1. 引言1.1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引发的问题美国过度去工业化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发展受阻。

随着过度去工业化,美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制造业逐渐衰退,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缓慢。

其次是产业结构失衡。

过度去工业化导致了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逐渐式微,新兴产业发展不均衡,整体产业结构失衡严重。

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过度去工业化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劳工权益受损。

随着产业衰退和劳动力市场调整,劳工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劳动力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这些问题的积累和恶化,使得美国在过度去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1.2 中国面临的去工业化挑战中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需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产业逐渐式微,而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成熟,产业结构失衡成为一大隐患。

如何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成为中国在去工业化转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中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过度的工业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在去工业化的同时确保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劳工权益保障也是中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劳工就业和待遇受到影响,部分劳工面临失业、工资下降等困境。

如何在推动去工业化的同时保障劳工的权益,是中国必须加强的一个方面。

中国在面对去工业化挑战时,需要认真总结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障劳工权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经验教训一:忽视实体经济发展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之一是忽视实体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曾经过度重视金融和服务行业发展,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成因

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成因

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成因与对策建议摘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同是关键。

目前,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缺乏长效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约束十分明显。

应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江苏省情,确立调控目标,形成产业协同倒逼机制;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机制,强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南北共建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建立区域战略联盟,形成层级分工、错位发展的区域格局。

南京财经大学宣烨教授承担省社科基金项目“‘十二五’时期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及政策研究”,分析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区域产业协同是指区域内各产业协调发展和整体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分工。

它既包括区域内产业部门的协同,也包括区域间产业空间(地域)的协同。

区域内产业部门协同,要求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表现为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以及第一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支撑和第二、第三产业间的互动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与融合。

区域间产业空间协同,要求各区域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寻求产业功能的互补和互动,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的产业格局。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对我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江苏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苏南“转型升级”、苏北“加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利于江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区域产业协同现状、问题和原因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现状表现为5个特征:1.三次产业结构及要素配置趋于优化。

我省三次产业占比从1995年的16.80/52.67/30.53,调整为2010年的6.13/52.51/41.35,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不断提升。

2.三次产业间协同成熟度均处于“较成熟”阶段,但存在行业与区域差异。

从2005-2010年灰色关联度平均值来看,全省第一、二产业间的协同成熟度数值较高,在0.65-0.71之间,其中苏南最高(0.71),苏中(0.65)与苏北(0.66)较为接近。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学习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试卷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学习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试卷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在线学习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试卷1、2009年,美国在《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中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制造业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正确错误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以绿色、低碳、健康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是由新能源、生物、纳米等领域的群体性科学技术突破引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

正确错误3、欧美再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使中国可能产生“产业空洞化”的风险。

正确错误4、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战略。

正确错误5、本讲认为,TTIP的广度和深度不会超过自贸区。

正确错误6、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去虚拟化、再工业化;去过度消费、再出口;去泡沫化,再创新”。

正确错误7、面对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减弱和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既要着力扩大内需市场,又要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和争取新兴产业市场空间,调整压力明显加大。

正确错误8、美欧自贸谈判工作组明确指出,未来美欧自贸协定必须成为“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的标杆”,在各重点领域的标准必须高于双方目前正在谈判或已签署的其他自由贸易协定。

正确错误9、推进两大经济体的法规和标准体系的统一,不属于美欧自贸协定包含的内容。

正确错误10、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设想由()提出。

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欧盟美国IBM公司1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为主题。

信息技术新能源纳米绿色低碳健康高科技12、TPP具有()性质。

同一性排他性相容性统一性13、()在TPP谈判中提出“纺纱前沿”原产地规则。

日本英国法国美国14、“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简称()。

FTATTIPTISATPP15、“清洁能源革命”战略由()提出。

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欧盟美国IBM公司16、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大幅增加研发和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政府扶持重振实体经济和发展新兴产业,并大力扩大出口,即()。

去虚拟化、再工业化去过度消费、再出口去泡沫化,再创新以上都是17、 2009年,美国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美国再工业 化的背景和规划
过去的几十年 , 美国一直在实施 “ 去工业化”战略, 所谓的 “ 去 工, l i q g ”指的是由于制造业外移和离岸外包, 美国制造业 占整体经济 的比重不断地降低和就业量大幅地减少 , 这最终就导致了美国出现了 制造业 “ 空心化”。 近来 , 西方国家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 的重大作 用, 反思过去几十年—直在进行的 “ 去工业化”战略。尤其是金融危 机以来 , 许多美国学者指出要重振美 国经济 , 首先就必须暂时摒弃以 金融创新为主的虚拟经济, 重新回归到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美 国所: 边行 的 “ 再| 工业化 ”已经超 出了以 往 “ 再 工 讹 ”的范畴, 实质 上是产业更新和升级 , 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之 匕 继续增强美国的工业竞
应”。
3 . 美 国可能会对我国技术输出实行更严厉的控制 , 延缓我国产业 结构升级。技术转让是我国与跨国公司合作的—种重要方式, 它能够 促进知识扩散和技术溢出, 从而实现获取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 。美国 为 了保证 “ 再工业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和 “ 出口推动型”经济增长 模式的尽早实现 , 不仅会加快科技创新速度和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 同 时在会先进制造业的技术、专利等方面对我国设置障碍, 将会凭借技 术、专利、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和先发优势, 封锁对我 国的技术转让 。
产业研究 I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u d y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 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权 萌 蕾 东 华大 学 上 海 பைடு நூலகம்2 O1 6 2 0
摘要 : 金 融危机过 后 , 美国开始 大力发展制 造业 来振 兴 实体 经 济, 以此 带动经 济的 发展 , 重 塑竞 争优 势。 美国制 造业 的回流会导 致我 国承接 外 国先进制 造业 出现 逆转 , 对我 国正 在积极 实行的产 业结构升 级政 策产 生 了不利 的影响 , 所 以我 国必须 采取 适 当地 措施 来减 弱这种 影响 , 并且抓住 和挑 战并存 的机 遇 , 努 力搭 建有利 的国际竞 争商业环境 , 大 力推 进 我 国转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战 略 。 关键 词 : 再工业化 ; 产 业结构 升级 ; 转 变经济 发展 方式 ; 马太 效应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每课一测十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每课一测十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Word版含答案

每课一测(十)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一、选择题1.(2019·武汉二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

所谓“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指打破传统技术发展路线,能够产生颠覆性效应的技术。

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①应以颠覆现有理论的理论创新为先导②应鼓励并全面支持超越常规的新探索③需要建立健全支持创新的体制和机制④要立足实践前瞻性把握科技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 ①不符合题意,所谓“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指打破传统技术发展路线,能够产生颠覆性效应的技术,因此,“颠覆现有理论的理论创新”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要求不符,故排除;②错误,“全面支持超越常规的新探索”说法过于绝对;③④符合题意,“建立健全支持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为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体制保障,“把握科技发展方向”有利于打破传统技术发展路线,能够产生颠覆性效应的技术,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

2.(2019·合肥模拟)“互联网+农业”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

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

发展“互联网+农业”旨在( )①创新农业增长方式,带动农民创业增收②扩大农业种植规模,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现农业转型升级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价格降低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 ①③符合题意,发展“互联网+农业”旨在创新农业增长方式,带动农民创业增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故当选;②④不符合题意,扩大农业种植规模和促进农产品价格降低不是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目的,故排除。

3.(2019·成都模拟)2018年初,河北石家庄瞄准高端人才引进,实施“百千万”产业人才集聚计划,即培养引进国家“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等高精尖人才100名;引进培养创新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 000名;引进现代产业优秀青年人才1万名。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我们需要明确去工业化的含义。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程度逐渐减少,经济结构也向着服务业和高技术行业转变,这个过程就被称为去工业化。

美国在20世纪后半叶就开始了这一过程,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产业结构失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制造业不断衰落,而服务业则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导致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过度依赖于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而忽视了制造业的重要性。

当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的经济遭受了重创,这也是产业结构失衡的一个直接后果。

与此美国过度去工业化还导致了工业基础的流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许多传统制造业都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

这导致了美国的工业基础不断流失,技术和人才的流失也成为了制约美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也导致了就业问题的严重影响。

制造业是一个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然而随着制造业的衰退,许多工人失业,这也导致了美国的就业问题不断恶化。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这也是过度依赖服务业和金融业的一个直接后果。

我们需要重视工业基础的建设。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首先取决于其工业基础,我们需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我们需要重视就业问题。

制造业是一个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我们需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们需要保持产业结构的平衡。

服务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过分依赖这些行业,要保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我们需要重视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保持产业结构的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中国未来在工业化和去工业化的过程中能够吸取这些经验教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措施

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措施

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措施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外部市场的不稳定性,中国工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如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成为了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工业转型升级,是指将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向高端、智能和绿色化方向进行升级,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中国工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培养高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

中国的技术水平虽然与国际接轨了,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中国的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从而与国际市场同步发展。

2、智能化智能化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凭借着劳动力低廉和规模优势,成为了中国工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但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

中国的工业需要转向智能化方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绿色化绿色化是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绿色化成为了中国发展工业的必要条件。

未来的工业应该是“绿色的、智能的、可持续的”,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绿色化可以带来更好的环境,也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实现工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中国的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

1、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手段。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智能化和绿色化。

比如,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等措施,降低企业的成本,并给予相应的激励。

2、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让高校和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联合研发。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学习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试卷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学习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 试卷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在线学习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下)试卷1、2009年,美国在《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中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制造业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正确错误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以绿色、低碳、健康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是由新能源、生物、纳米等领域的群体性科学技术突破引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

正确错误3、欧美再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使中国可能产生“产业空洞化”的风险。

正确错误4、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战略。

正确错误5、本讲认为,TTIP的广度和深度不会超过自贸区。

正确错误6、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去虚拟化、再工业化;去过度消费、再出口;去泡沫化,再创新”。

正确错误7、面对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减弱和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既要着力扩大内需市场,又要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和争取新兴产业市场空间,调整压力明显加大。

正确错误8、美欧自贸谈判工作组明确指出,未来美欧自贸协定必须成为“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的标杆”,在各重点领域的标准必须高于双方目前正在谈判或已签署的其他自由贸易协定。

正确错误9、推进两大经济体的法规和标准体系的统一,不属于美欧自贸协定包含的内容。

正确错误10、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设想由()提出。

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欧盟美国IBM公司1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为主题。

信息技术新能源纳米绿色低碳健康高科技12、TPP具有()性质。

同一性排他性相容性统一性13、()在TPP谈判中提出“纺纱前沿”原产地规则。

日本英国法国美国14、“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简称()。

FTATTIPTISATPP15、“清洁能源革命”战略由()提出。

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欧盟美国IBM公司16、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大幅增加研发和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政府扶持重振实体经济和发展新兴产业,并大力扩大出口,即()。

去虚拟化、再工业化去过度消费、再出口去泡沫化,再创新以上都是17、 2009年,美国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却日益突出,最终演变成一场规模空前的贸易战。

这场贸易战不仅对两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在这场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转型升级的浪潮。

一、贸易战带来的冲击贸易战不仅仅是一场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之争,更是一场全球经济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从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战的规模逐渐扩大,双方相继实施了多轮关税加征措施,并且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对抗。

这场贸易战不仅牵涉到了商品贸易领域,还包括了技术、金融、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其制造业受到了贸易战的直接冲击。

一方面,美国的关税政策使得中国出口商品面临更高的成本,降低了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出口受到限制也导致了中国部分制造业企业的产能过剩,工厂停工、裁员等问题频发。

贸易战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中国制造业不得不进行脱身痛苦的转型升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如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

贸易战更是成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巨大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需要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

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在全球市场中更好地竞争。

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与全球市场的融合,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转型升级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并非易事,需要其政府、企业和工人们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企业提供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更宽松的融资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一直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过去几十年,美国经历了一次从重工业时代向服务业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过度去工业化”。

而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正在经历工业化和经济转型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验教训1. 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问题美国的重工业时代兴起于19世纪末,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工业生产是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大量的工业劳动力在工厂里从事制造业工作。

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工业开始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关闭,数百万人失业,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工业城市变得贫困和空荡,一些地区的失业率飙升,社会问题也愈发凸显。

2.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随着重工业时代的结束,美国经济开始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这种转型在短期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繁荣,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服务业的增长并没有给底层劳动者带来足够的就业机会,高新技术产业则更多地依赖高学历、高技能的劳动者,加剧了社会的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

3. 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过度去工业化过程中,美国曾经遭受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等多种环境问题的困扰。

长期以来对环境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水、空气、土壤等多个方面的环境问题,也给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 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定位和调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影响着全球产业链的格局。

美国过度去工业化过程中,很多工业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导致了全球产业链结构的重新定位和调整。

二、对中国的启示1. 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增长模式不能过度依赖于某一行业或某一批劳动者,而应该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该在继续发展制造业的逐步培育和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模式。

“内忧外患”倒逼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内忧外患”倒逼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内忧外患”倒逼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摘要】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相比,消费需求增速仍显不高,国内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本文认为,要解决我国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还是收入分配改革。

【关键词】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分配一、经济结构失衡,国内产能过剩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外需拉动。

不可否认,投资和出口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蕴藏了一些隐患。

首先,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引起消费与投资失衡,国内产能过剩。

目前国内产能过剩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并存。

一方面是大量社会资金不断流入房地产业、钢铁、水泥、汽车和能源等传统产业,导致产能过度扩张;另一方面是一些新兴产业的备受追捧,大批企业缺乏有序规划和论证设计就纷纷上马,如风电、太阳能发电、多晶硅等新兴行业不断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

这些超级产能背后的产业很多都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核心部门。

因此,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引发的产能过剩,将对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外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易受国际市场影响。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节节攀高,但是我国出口的依然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了稳定外部需求促进内部增长,实际上我国一直是以低估人民币币值、压低劳动力价格为代价的。

因此,虽然出口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就业面广,但是利润利润空间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很容易出现“国际市场一咳嗽,国内经济就感冒”的状况。

最后,产能过剩与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困扰着中国经济。

我们寄经济增长之希望于出口和投资拉动,使得政府的投资行为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国外经济动荡、出口环境恶化时,便形成了中国独特现象:危机前用外贸,危机来用宏调。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治理博弈研究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治理博弈研究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治理博弈研究作者:王立志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9年第09期[摘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质量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文章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对质量治理的基本定义和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机制,分析了博弈产生的市场背景。

提出提高消费者优质优价意识、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监管、落实市场监管的“双随机、一公开”的对策建议,从而系统提高质量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能,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质量治理;博弈[中图分类号] C939;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9)09-0024-05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确定发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开展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1]。

与此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

质量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构成部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质量治理侧重和关注于产品(服务)质量、产业质量和区域质量,从微观和中观角度对客体的质量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增加消费者和社会的质量获得感。

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需要质量治理体系和其他治理体系的协同配合,从多角度共同破解和提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和发展结构的难题。

在构建质量治理体系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消费者和社會的质量诉求,充分分析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博弈策略,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治理新机制[2],这样形成的治理体系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上述背景和思考,本文对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质量治理的基本特征,并围绕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开展质量治理的对策建议。

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深入推进我县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推动产业经济存量增量“双提速”,质量效益“双提升”,通过环境倒逼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就势在必行。

环境倒逼机制是促进资源节约、产业结构升级、污染治理的各项环境标准、政策、手段。

坚持以环境倒逼机制为抓手,以产业增质增量为目标,通过节能减排、环评审批、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倒逼机制下转型升级的挑战1、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

2021年,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风险释放的新阶段,工业和投资增长大幅回落,产能过剩、新旧发展模式交替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我县纺织、化工、泵阀、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均有增速放缓的现象,这就迫切需要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面对全面的经济下行形势,这就给企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环境治理阵痛的挑战。

在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新环保法出台后,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措施均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威慑,环境治理必然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财政收入下降等短暂性阵痛。

类似临沂的短暂性阵痛将在更多的地方、更多的行业、更广阔的地域展现出来,但“壮士断腕”的阵痛,并不能成为发展转型退缩的理由。

能否在转型中平稳过渡,能否换来重生,能否探索新路、创新举措,能否换来企业的门槛、层次、竞争水平的全面提升,将是环境倒逼过程中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3、传统理念变革的挑战。

过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已不适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寻求经济转型增长的同时更需要打破过往的传统政绩理念,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

必须牢固树立环境竞争力的理念,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一个地区的优势所在,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融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

双碳目标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双碳目标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双碳目标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主要机遇包括: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升级,构建形成高质量的以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绿色产业经济体系,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终端能源利用电气化技术快速发展。

挑战是我国能源禀赋多煤、贫油、少气,电力供给结构短中期仍将以煤炭为主导,转型难度大,交通、工业、建筑等部门脱碳关键核心技术仍待突破。

1、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双碳”目标将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尤其是初级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并将大大增加绿色发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投资,巩固我国在此领域的优势地位。

2、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进程。

通过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清洁的能源,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倒逼能源清洁转型的同时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

3、加快高耗能、重化工业等产业去产能和重组整合步伐。

钢铁、石化、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产能扩张力度将受到较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产能退出和压减速度加快。

而且,产业内技术、设施更为先进的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占据竞争优势,兼并重组整合趋势加强。

4、新增大量绿色投资需求,改善投资结构。

为实现“双碳”目标将新增三大投资需求:新增大量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投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为降低排放,需要新增大量清洁能源设备、低碳排放设备等技术改造投资;为实现快速降低碳排放,需要新增大量绿色、低碳、零碳等技术投资。

这三大新增投资需求分布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众多行业领域。

5、有利于打破“碳壁垒”,推动产品出口。

未来,在碳减排倒逼下,为满足本国环保团体要求并保护本国产业,部分国家或将碳减排与贸易联系在一起,动用“碳壁垒”、严格审查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可能性增大。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可打破“贸易壁垒”,消除出口产品被征收碳税的潜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再工业倒逼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美国与欧盟热炒“再工业化”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再工业化”并非是“去工业化”的简单逆转,而是工业化的再次升级,旨在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

目前,中国正陷入欧美国家的“老路”,要想搭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列车,就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启动“产业重整”。

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观点仍然认为,去工业化是一种合理变化。

他们认为,经济的重心应该放在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上。

而现实是,去工业化直接削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表现为制造业产出比重持续降低。

随着对去工业化认识的加深,美国和欧洲一些学者认识到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如果政府政策短视或者对制造业衰退继续视而不见,不仅美国制造业公司和工人遭受损害,而且所有美国人生活水平都会下降。

美国经济不大可能依靠服务业消除巨大的贸易逆差,更不可能完全依靠服务业继续保持高收入水平。

欧美再工业化致力于制造中高端产品针对制造业就业和产出比重持续降低,大量投资转向海外导致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问题,美欧许多人主张实施再工业化对策,重新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尽快改变外国制造、本国消费的经济格局。

现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和发展制造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政府已经重新将制造业视为解决就业和经济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制造业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在国家长期繁荣中起关键作用。

制造业对于所有经济体都极为重要,因为任何经济体要想提高人均生活水平,必须找到促进生产性投资的有效手段。

在工厂、机器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正是提高总生产率和将技术创新应用到经济活动中的工具。

美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制造领域,而是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生产,致力于制造中高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全力强化技术优势,重点制造研发和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别国无法制造的产品,尤其是大型、复杂、精密、高度系统整合的产品,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形成错位发展。

在研发、专利、技术、工艺、品牌、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美欧企业仍然占据着大多数产业的制高点。

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发展高端制造
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一个在规模上追赶和超越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过程。

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与法国、英国相当。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先后超过德国、美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国,2012年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1330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3470亿美元,同期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78%增加到20.74%。

全球制造业格局的这种变化,使美国和欧洲制造业受到两种力量挤压。

传统或低技术产业受到低工资、低管制发展中国家竞争,这迫使美国和欧洲高收入国家放弃中低端制造业。

高技术领域的优势由于受到东亚等地区挑战而逐步削弱。

中国制造业在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日用品领域具有很强优势,在部分高技术领域的优势逐步加强,在标准化、大批量产品生产上将继续保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在加工和制造以外的环节,在高技术领域如航空航天、生物电子等领域与美欧有较大差距。

在研发、专利、品牌、核心零部件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差距更
大。

这像一个阶梯,各个国家都在攀登这个阶梯,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质量阶梯的顶端,制造高质量复杂产品。

发展中国家处于质量阶梯的中下端,制造质量和复杂程度较低的产品。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继续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也必须利用生产分工体系积极发展高端制造,掌握先进技术。

积极培育从事知识密集、高技术产品制造、更加专业化的企业,提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的能力,实现产业升级。

倒逼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也是倒逼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一方面,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迫使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战略必须从基于要素的低成本战略转向基于创新的差异化战略,从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劳动力、资金和环境等要素的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导致了我国产能过剩以及要素市场的扭曲,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这种低成本的工业化道路的不可持续性,迫使我国的工业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创新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会催生新的制造系统和生产设备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会带动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的产业门类的出现和增长,从而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创造很好的机会。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还及时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再工业化加快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二、三产业的界线日趋模糊化,这意味着我国一味地强调提升服务业所占比例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政策导向需要重新审视,需要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在衔接关系角度入手,围绕如何提升我国制造复杂工业品能力来制定我国服务业发展战略。

中国如何提前进行“产业重整”
首先,中国政府可以通过“专项补贴”的形式,以弱化乃至制止“企业外迁潮”。

其实企业外迁,不外乎是基于成本和市场的因素。

随着本国加工成本的增加,既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有人工费的上调,使得制造业部门不堪重负,只得陆续将工厂迁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同时除了直接成本因素,部分外迁企业也出于“邻近效应”,将加工地点迁到离产品销售市场所在地更近,乃至就地生产,从而降低运输费的支出。

如果有了政府的补贴,可以部分或全部抵消企业增加的成本,进而起到鼓励已经外迁企业的“回流”,并挽留住有意向但尚未外迁的企业。

而中国政府对企业的“专项补贴”,既可以是“显性补贴”,也可以是“隐形补贴”。

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在补贴方面务必要详细比照WTO的各项规定,从而采取恰如其分的规避措施;同时,还可以使用税收优惠和信贷保障等财税与金融杠杆加以调节。

至于制造业人工成本增长过快的问题,其实,如何确保涨薪的适度性与稳步性才是关键。

以前中国南方某城市的几家工厂突然发生工人罢工,地方政府马上下一道行政命令,让所有制造业企业立马给所有员工涨薪25%。

提高工人待遇,自然是极为应该的,也是国家与企业发展经济的宗旨之一。

但要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涨薪机制,地方政府要更多地让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而非动辄搬用僵硬的行政干预,乃至出现政策前的“拍脑袋”、政策中的“拍胸脯”,以及政策后的“拍屁股”的“三拍”现象。

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去工业化之后,西方很多国家再次走上工业化之路。

这次再工业化不是简单重复以往工业化老路,而是依托科技创新,致力于发展高精
尖产业。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需要进一步向高端制造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