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三章 文艺批评主体论

合集下载

文艺理论第三章本章知识点.454

文艺理论第三章本章知识点.454

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考察文学活动,首先就要将它放到作为它的基础和前提的人的生活活动整体中去认识,然后再对文学活动自身的性质和构成惊醒考察,最后再回过头来清理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本节概述:人的活动不仅具有动物性,而且它也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人的生活活动具有美学意义。

而在这种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则往往激发人们创造的动机。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知识点1: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的存在既具有动物性的一面,同时人的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它是在事先就确定了一定目的,在进行中有着自觉意识的活动。

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其物质生活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意识任何时候都只是意识到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知识点2: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知识点3: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类活动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文学活动基本上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

在各种形态的精神活动中,文学属于审美精神活动的范围。

因而,可以说,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本节概述:按照第一章所引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这四个要素是紧密相连的。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浅论文艺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一)

浅论文艺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一)

浅论文艺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一)论文关键词学术史客体性主体性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语境论文摘要90年代的学术史风景与“80年代的教训”紧密相关。

80年代把“哲学史”的研究分为“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旨在抑“经”的历史客体性,扬“我”的现实主体性。

“六经注我”是“后红卫兵现象”,必须对其在学术上造成的后果进行清算。

这一阶段学术史成为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学术的重负、学科的分细、趋向于宏观与微观两端,另一方面取决于从封闭到开放,面对着全球“现代—后现代性”文化语境,长期承受高压的“主体性”一下子膨胀起来。

90年代学术史面对着“整理国故”、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读“经”救国、尊孔济世等新历史语境。

这里有两个关系误区:一是学科对象(“本文”)与“学术史”的关系,两者都成为“史”,但后者对前者是历史中的“我”与“经”的关系;二是当前的“我”与前二者的关系即学术史的客体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学术史研究存在着“研究之研究”与“研究本身”的不可颠倒的“本”、“末”关系,对海德格尔的文献研究是为了本文的解读,而本文解读仍不是取终目的。

学术史成为90年代我国学界一大风景,结出了可喜的硕果,如郭英德等青年学人所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35卷《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等。

学术史是“大历史”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是各学科发展史中突出研究思想、状况与方法的方面。

如靳大成文章《反思学术思想史》所说理论研究必须“把问题的历史性梳理清楚”,“反思学术思想史的目的之一,就是尝试着把问题何以产生、何以呈现为这个样子的背景澄清,使问题的症结突显出来”。

如果把“学术”理解为对某一知识领域、专业学科、学问的研究,学术史便可理解为对这种专门性研究本身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如“文学史的学术史就是文学史学史”,“文艺学学术史就是文艺学的研究史,文艺理论的研究史”,等等。

那么一门学科的研究史与这门学科本身的发展史究竟是什么关系,能分开到什么程度,有没有一种什么情况是不能区分开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绪论”已就文学研究史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史在研究对象的区别之难点上作出了作者的一点回答。

(完整word版)文学批评复习

(完整word版)文学批评复习

文学批评提纲题型:1.名词解释(5题×5)(张力、反讽、生化、解构主义等)2.填空(10题×1)(流派、代表人物、著作、代表观点、机构等)3.不定项选择(10题×2)4.简答(2题×10)(要点5′展开5′)5.论述(25)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评论性文章(理论要点10分,结合文本阐释15′,一篇文章,运用所学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导论1.什么是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做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2.文学批评的性质:科学性、自发性、开放性1)科学性a、意味着它不是一门单纯的艺术,而是一种知识,这是由批评的目的所决定的b、文学批评的科学性,还意味着它具有客观的基础,而不是主观的随意评价c、也意味着文学批评必须按照审美的标准,而不是可以采用任意的尺度2)自律性:表现在批评对创作的独立,对理论的独立3)开放性:a、文学批评的开放性,主要是由于文学作为“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的本质所决定的B、也是文学批评进行审美发现的必然要求C、同样是文学批评应对今天全球跨学科的学术趋势的挑战而做出的回应3.文学批评的功能:阐释功能(阐释与判断)发现功能创造功能第一章文学批评的主体1。

蒂博代将文学批评分为自发批评、职业批评、大师批评2。

批评主体应怎样坚守明确的价值立场(10分简答题)1)注重核心价值与共识性价值的辩证关系2)体现崇高的精神担当3)贯穿严肃的政治情怀4)显现高尚的学术人格第二章文学批评的对象(怎样展开研究):文本、作者、思潮、文学史第三章文学批评方法(上)(重点)一、社会历史批评1。

什么是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一、“新文体”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端主要批评论著有《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1922)《美术与生活》(1923)《屈原研究》(1922)《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2)《情圣杜甫》(1922)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

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

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

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1、政论特征《陶渊明》2、引进外国名词与语言新变天演、风格、政治小说、心理学、情节、叙述等《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3、笔锋常带感情二、王国维与现代学术话语的产生王国维建立现代文学批评体系第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第二,尝试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文学批评理论1、悲剧观:《<红楼梦>评论》(1904)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思考(革新文学批评方法)王国维悲剧观产生的文化机制(心理动因)人生体验:叔本华、尼采、老庄的影响2、审美独立第二形式之美说(古雅说)的原创性探索审美批评理论3、境界说:《人间词话》(1908)4、文学进化论:《宋元戏曲考》(1912)王国维对现代文学批评体系建构的贡献首先,他的文学研究主要以非正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戏曲、词等非正统文学给予了更多关注其次,从理论上建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以美学理论取代传统文论中的经学意识和政教功利主义第三,他以客观的、理论的批评改造乃至取代了主观的、印象的批评第四,他自觉借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解构和挑战,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接轨与对话,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第二章《新青年》批评家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建构古典——现代;典雅——世俗;贵族——社会一、胡适与现代文学批评语言的重建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人。

“文艺学批评”的理论构建

“文艺学批评”的理论构建

首先,文艺学批评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不仅仅是对作品的美学特 征和艺术价值的单纯评判,更是对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的深入挖掘。其次,文艺学批评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它不仅要还原作品 的历史背景和作
者的创作意图,更需要批评家结合自身的认知和感悟,运用独特的视角和方 法对作品进行再解读和再创造。最后,文艺学批评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它需要批评家在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背景下,对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阐 释。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文艺批评不能只停留在对艺术作品 的表面解读上,更需要深入到艺术作品的内部,解析其背后的哲学、社会学、心 理学等深层含义。我们应当引进新的理论和方法,例如后现代主义、后殖民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能够为我们解读文艺作品提供全新的视角。
再者,我们需要将文艺批评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 生活。只有真正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才能找到文艺批评的灵魂。我们应当社会 热点,解析人民关心的文艺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艺批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 社会功能。
足现代文学的需求。因此,现代文艺学批评更注重多种标准的综合运用,以 全面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艺学批评的方法是实现批评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批评 家常常采用多种方法,如文本分析法、作家作品研究法、文化历史研究法等。文 本分析法是通过深入研读作品文本,从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挖掘作品的美学 特征和内在逻辑
4、艺术交流:文艺学批评可以为读者和艺术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读 者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也让艺术家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
5、促进艺术发展:文艺学批评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和分析,为艺术家的创作 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
编辑本段提高到美学的原则
文艺批评如果只就作品而论作品,只就感受而论感受,即便是做到了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也还是不够的,还不能算是好的文艺批评。好的文艺批评,有分量的文艺批评,还必须做到把批评提高到美学的层次。恩格斯评《城市姑娘》的一封书信之所以能成为文艺批评的经典之作,就在于他把批评提高到了美学的高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3页)等重要美学思想。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话理论、复调小说理论等都是把批评提高到美学的重要收获。我国古典优秀的诗学、美学思想,也大都是批评家们在品评诗文中升华所得。凡此种种,都表明文艺批评要想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要想传之久远,都需要对批评对象进行理论上的沉思,尤其是进行美学上的总结与凝练。
编辑本段现实对照的原则
现实对照原则,就是要把作为文艺批评对象的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相对照,依据现实生活来对文艺作品做出评价和判断的一种批评方式。这是建立文艺批评深度模式的必然要求。文艺批评和文艺作品一样,也可以区分为现实主义的文艺批评和浪漫主义的文艺批评(当然还有其他主义的文艺批评)。我认为,现实主义的文艺批评是好的文艺批评,它体现着现实对照原则,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文艺批评。文艺作品是对现实生活反映或表现的一种形式,现实对照原则既可以使批评家发现文艺作品对现实的哪些方面作出了反映或表现,从而发现作品思想的深广度;也可以使批评家发现文艺作品是怎样反映或表现现实的,从而把握作品在表现方式上的文艺性特质。或者换一种说法,现实对照原则一方面表现在本质层次上,即要发现文艺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刻性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细节表象上,即要探索文艺作品行为或情感意象的逼真性方面。这就要求艺术家们一要深入理解、研究和把握生活现实,探索表象下面的真相所在;二要细致观察、打量生活现实,准确描摹生活细节,把它打磨成意味深长而又具有逼真性的文艺意象。

《文艺批评主体论》课件

《文艺批评主体论》课件

3 个人经验和背景
每个批评主体的个人经验 和背景都会在作品鉴赏和 评价中发挥作用。
文艺批评主体的发展
1
古代
古代文艺批评主体以皇帝、贵族和文人为主,基于经典和传统的艺术标准进行评 价。
2
近代
近代文艺批评主体受启蒙思想和现代文化影响,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
3
现代
现代文艺批评主体多元化,包括学者、评论家、艺术家和普通观众,形成多元的 文化对话和评审体系。
文艺批评主体论的意义
1 促进文艺发展
各种批评主体的多元对话 和观点交流有助于文艺创 作的创新和进步。
2 保证作品质量
3 增强读者欣赏体验
批评主体对作品的评价和 批评监督作用,有助于提 高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水准。
批评主体的解读和评价能 够丰富读者的观察角度, 提供更深层次的作品解读 体验。
结论
文艺批评主体是文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评价,推动 文艺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与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
文艺批评主体的类型
作者
作者作为创作主体,对作品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表达起着重要的影响。
读者
读者作为接受作品的主体,对作品的解读、评价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批评家
批评家作为专业从事文艺批评的主体,通过专业的分析和评价,影响着作品的接受和发展。
文艺批评主体的特点
1 观点
每个批评主体具有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取向,对作品的评价和解读呈现多样性。
2 标准
不同的批评主体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对作品的评判标准有所不同。
3 方法
不同的批评主体在文艺批评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用以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艺术性和 意义。
文艺批评主体的影响因素

在文艺批评中进行文艺理论的建构

在文艺批评中进行文艺理论的建构

在文艺批评中进行文艺理论的建构当前文艺批评界存在三大派别:粗鄙存在观、虚无存在观、科学存在观。

这三大文艺批评派别的分歧首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把握不同。

粗鄙存在观认为“如果真的致力于人文精神的寻找与建设,恐怕应该从承认人的存在做起”。

即既“承认人的差别而又承认人的平等,承认人的力量也承认人的弱点,尊重少数的‘巨人’,也尊重大多数的合理的与哪怕是平庸的要求”。

有些作家肯定那些不歌颂真善美也不鞭挞假丑恶乃至不大承认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区别的文学,就是这种粗鄙存在观集中而具体的表现。

这种粗鄙存在观认为,要求作家人人成为样板,其结果只能消灭大部分作家。

寻找或建立一种中国式的人文精神的前提是对于人的承认。

从这个意义上说“痞子”或被认为是痞子或自己做痞状的仍然是人。

很明显,这种粗鄙存在观漠视价值高下的判断,它不是追求更好的,而是肯定更坏的。

也就是说,它放弃了对社会进步的追求,放弃了对人的尊严和理想的捍卫。

它只承认人的存在,否认了人的发展和超越。

这种反对“理想”与“要求”的谬论,不过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庸人哲学罢了。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粗鄙存在观消解了文学的批判精神。

而虚无存在观则高扬了文学的批判精神。

但是,这种虚无存在观所高扬的批判精神是空洞而抽象的。

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和21世纪初出现的审美超越论就是比较典型的虚无存在观。

对文学主体性理论,人们已有较为深刻的批判。

而对审美超越论,人们还没有真正清醒的认识。

这种审美超越论在批判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却构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对立的理想世界,即这种审美超越论在否定假丑恶的同时,也超越了真善美。

也就是说,这种审美超越论对现实生活的拒绝和批判虽然是尖锐的,但却是苍白无力的。

有人引用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话这样要求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拒绝和批评应该坚决、彻底和深入,永远保持这样的行动热情如同堂·吉诃德那样挺起长矛冲向风车,即用敏锐和短暂的虚构天地通过幻想的方式来代替这个经过生活体验的具体和客观的世界”(见《文汇报》2005年7月3日《信念的缺席与文学的边缘化》一文)。

文艺评论文艺批评写作指导

文艺评论文艺批评写作指导

外国文学评论一、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阅读和认识步骤:认识作品的基本内容认识作者的表现技巧:1、语词:(写作的最小单位)对词本义的延伸拓展为一词的引申义,包括感情色彩和所带来的联想和上下文的关系2、角度:指作品内容的出发点及作品中传达事件和说话的人3、意象与隐喻意象指文学作品中通过语词作用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感觉印象。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利用“是”、“成为”等词将两个不同的东西相类化4、象征:用一个事物代表或表示另一个事物(对作品象征意义的认识,不能脱离上下文关系,也要考虑其他因素)5、暗指:透过语词的原意而显示出的人物、事件、思想,具有附加意义6、声音语气:声音指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语、声音传达给读者时必然伴随着语气,语气表明了作品中的发语者或叙述者对所叙事件的态度。

7、作者陈述:在作品中,作家对于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是经常再进行评论,这评论可称为评述。

陈述可能不易被人察觉,因为它是异常巧妙地渗透在事件叙述中,与整个作品构思融为一体认识作品的题材和主题,1、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2、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力图清晰表明的抽象思想。

3、综合:在领会作品真正题材和主题所需的全部材料后,综合集中起来,从而概括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分析与评论几个原则:1、论题要鲜明集中2、要给读者阐明你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3、通过阐述分析作品所运用的技巧去说明它所体现的思想含义评论方法:1、精细分析:对一首诗歌或较长作品中的一个段落里的特殊因素的细致而周密的考察2、综合分析:把一部作品分解成部分,然后详细考察它们的特性,它们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个作品的联系,从而对整个作品作出评价,综合分析适合于较长小说、诗歌和戏剧的评论。

对综合分析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局部的1、分析艺术手法2、分析主题三、怎样撰写外国文学评论1、寻找论题:如作品短小,可逐字句分析;如作品较长,可找出其中关键性段落分析;如对贯穿始终的线索感兴趣,无论作品长短都可对线索进行分析。

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三章 文艺批评主体论

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三章   文艺批评主体论

三、“剪除恶草〞,“灌溉佳花〞
和普列汉诺夫一样,鲁迅也论述过批 评家的任务。他认为,对作品“取其有意 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清楚、 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
四、掌握批评标准
什么是“佳花〞,什么是“恶草〞呢? 这就有一个运用什么样的批评标准的问题。 见仁见智,本来缺乏为怪,况且在不同的 社会集团和文艺流派之间,对文艺作品的 评价意见很难一致,梦想“舆论一律〞是 可笑的。
第三章 文艺批评主体论
第一节 批评主体的任务 第二节 文艺批评家的素质和修养
第一节 批评主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任务
一、揭示作品是否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关 系及其本质
批评主体就是文艺批评家和文艺批评 工作者。马克思、恩格斯对批评主体没有 专门的论述。但是在他们对施里加评论?巴 黎的秘密?的批评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批 评家的任务是揭示作品是否如实地反映了 现实的关系及其本质。
五、注意批评方法 鲁迅提出了“剜烂苹果〞的批评方法。
第二节 文艺批评家的素质和修养
三、要有丰富的推想力和严密的推理力 第一,推想力是一种形象思维能力。 第二,严密的推理力。
四、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切的情感体验
文艺批评家对社会生活应该有比较丰富 的阅历和比较深切的体验。因为文艺批评家 批评的对象很多,所以他应有多方面的经历; 因为他有了和文艺家相同或更深的体验,所 以才能对作品有更进一步的把握。
八、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平等待人的态度
文艺批评家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他在进行文艺批评时,不应屈从于权势, 也不能为了金钱,不应因是朋友就捧之上 天,因是仇人就按之入地。

文艺学系列课程(3.10.1)--第三部分-第10讲——网络自学资源文学批评的主体因素课件

文艺学系列课程(3.10.1)--第三部分-第10讲——网络自学资源文学批评的主体因素课件

批评主体的创造性还体现为批评者的 自我反省、自我否定,和不断开拓上。
莫里斯在《开放的自我》中指出:“要使 我们自己投入到创造活动中,我们必须认识 我们自己。”
所谓认识自己,就是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 局限,反省自身在评论活动中的失误和偏差 ,只有不断地自我否定才会产生探索的内驱 力,才会有更高的追求。
第十部分
文学批评的主体因素
完整独立的人格 全面切实的理论素养 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 富有创造性的个人风格
一、完整独立的人格
批评家应保持一种自由的审美意志,有 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对文学的认识,有着 自己独特的艺术感觉。 对审美对象抱有同情的立场和宽容的心态。 在批评中力戒人身攻击,用语不要过分尖刻 ,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艺术感受力特别要求敏锐和细腻。
敏锐首先在于要善于领悟作品中幽微的旨意和 艺术上新颖独到的创造。同时也表现为善于抓住 问题,思考问题,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对一些处 于萌芽状态而有发展前景的作品和观念加以关注 和研究。 细腻是指对作品作细致的体味。评论者须细细 地辨别和咀嚼词语的空间和关系,由此体体的创造性最突出地表现在对 文学作品的阐释和发挥上。
评论主体不仅要善于发现优秀作家作品所表 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艺术贡献,而且可以结合 自己的美学趣味、人生体验、学识才华,重建 新的文本,从中显示自身的人格和理想。
这种创造性也可以建立在对一般甚至平庸作 品的分析上,有才能的评论家可以在三四流的 作品中去做一流文章,去苛求,去挑剔,在不 满足中去实现自己的思想、才华的魅力。
一个正直不阿的批评家只能面对现实,假 话说不得,媚骨须尽弃。评论之有风度首 先是人格的风度,然后才是持论、见解和 文采之类。
洁泯《批评的品格》
文学批评中应该具有批判意识,这种 批判包含由衷的对人类的爱和对社会的责 任感,最高的体现是善。

文艺学系列课程(3.1.1)--绪论

文艺学系列课程(3.1.1)--绪论
20 世纪文艺学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 领域。文学批评努力追踪当今文学批评的最新 发展,具有鲜明的当代性特征。
文学批评借鉴了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 相关学科的知识,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命题。
2、提高评论文学现象的实际能力
高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பைடு நூலகம், 强调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相对忽略了 教学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3 )强烈的形式感
语言:文字、节奏、韵律 结构:时间、详略等
简言之: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是理 性思维和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的融合 和沟通。它是以理性活动方式对感性 活动成果的研究,以逻辑思维方式对 艺术思维成果的研究。
四、开设“文学批评”的必要性 及课程简况
(一)开设文学批评课程的必要性
1 、改善和更新理论知识结构
(三)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创作的基础上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视为文学创作的延 伸。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其思维方式又不同于通过想象和情感诉 诸于具体形式的文学创作,它主要借助 概念来运作,具有超感性的一面。
批评也是创造。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 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 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 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艾略特 :“ 我说的批评 ,意思当然指的是用文字 所表达的对于艺术作品的 评论和解释”。
本课程的“文学批评”不同于
上述两种理解,它既包含批评理论 ,又包含批评实践。
批评理论 文学观念 批评方法
批评实践 指对具体的作家作品的 评论。
文学观念即对文学性质的看法,即文学
是什么的问题。
批评方法
不同于哲学意义上的方法 不完全等同于逻辑学意义上的方法 文学批评方法主要指批评的具体方法 ,即批评者运用什么样的批评理论或者 说从什么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的内外关系。

文学批评的主体因素

文学批评的主体因素
文学批评的主体因素第一节批评主体的心理结构第二节批评主体的智能结构第三节批评主体的建设与批评活动本章小结一批评主体的感知力二批评主体的想象力三批评主体的创造力以批评感知作为批评家的主体心理结构要素是综合批评活动所必需的对文学作品的感觉和在理论指导下对作品的知觉从而形成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知力
第十章
文学批评的主体因素
批评家的评价与创造
评价是针对接受效果的评价。
评价是批评主体的一种再创造活动:以法
朗士为代表。 评价标准必须既考察到主体的合目的性, 又考虑到客体的合规律性,并使两者有机 统一起来。
批评家的评价与创造
批评评价是体现批评主体的评价力和创造
力的最好方式之一。
第二节 批评主体的智能结构
批评家感知力的主要表现:批评家的语感;
批评家的意象感;批评家的结构感。
二、批评主体的想象力
(一)批评家的情感体验
将个人情感升华为群体情感,将个人 体验转化为社会体验,扩大和延伸情感的 范围和意义,使情感体验具有超越性、扩 张性和延伸性。
二、批评主体的想象力
(二)批评家的定位想象
1.批评必须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推想力;
批评经验的积累与批评材料的搜集相辅相
成。
批评材料的搜集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确立
批评对象;掌握相关的理论观点和论述。
二、情感积蓄与批评冲动
批评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需要以情感活
动作为其批评的动机和内驱力,这就突显
了情感积蓄的重要性。
批评也需要激情,没有激情的批评是枯燥
无味、缺乏生气的说教。激情为批评带来 生气和活力。
的阐释者具有各自不同的创造性。
中国古代注解的批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就是阐释的差异性。

文学批评教程-王一川-知识点总结整理

文学批评教程-王一川-知识点总结整理

*注明页码处为需要展开的知识点第三章形式主义批评概念:是 20 世纪西方第一个重要的批评理论流派,是指 1915 年到 1930 年在俄国—苏联出现的一种以考察文学形式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潮流。

代表人物:罗曼·雅各布逊、波格蒂莱夫、什克洛夫斯基、坦尼亚诺夫和艾亨鲍姆等。

关键词:莫斯科语言小组,诗歌语言研究会,布拉格语言小组,技巧,情节,故事,文学性,陌生化,隐喻,转喻,韵律,意义代表主张:*文学研究不应该问一部作品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手,而应该问它现在是什么,它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所以,文学研究的焦点应该在作品的形式上,文体、语言、手法、结构、技巧、程序等应受到高度重视。

*(P48)对于语言的高度重视和对于形式的密切关注,自然导致了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技巧的青睐。

*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逊和艾亨鲍姆都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学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寻求“文学性”的存在。

*俄国形式主义最具操作性的方法正是它的陌生化原则。

*在文学研究活动中,俄国形式主义者采用简单的二分法,把全部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即诗和散文。

……诗歌研究是俄国形式主义者得以立足的根基,诗歌的艺术技巧是他们集中探讨的问题。

*(P42)什克洛夫斯基强调文学艺术是独立的世界;(P44)什克洛夫斯基区分了“故事”和“情节”;(P48)陌生化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P44)雅各布逊强调文学性,什克洛夫斯基强调陌生化,但两者是一回事;*(P45)雅各布逊区分了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P46)隐喻和转喻;在雅各布逊那里,手段、方式、途径永远比目的、意图、效果重要;(P49)“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过程中带入组合过程”*(P41)坦尼亚诺夫一方面立志确立文学作品的自立性、独立性,另一方面,他又相信这种自足性、独立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P48)俄国形式主义后期,坦尼亚诺夫提出了“突出”的概念;(P50)韵律和意义;*(P41)艾亨鲍姆在研究文学的题材、风格、韵文、结构、散文技巧时,总是采取描述性的态度;此外,他还热衷于采用语言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布里克十分重视语法和语义两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艺鉴赏学-文艺鉴赏主体论

文艺鉴赏学-文艺鉴赏主体论

湖南文理学院“文艺鉴赏学”教研室
文艺鉴赏事实
古代很多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它们问世的时候,就已经不胫而走, ……甚至还影响到邻国外域 。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塞缪尔 · 亨廷顿 ( 1927 年- 2008 ) 美国政治学家
21 世纪国际政治角力的核心单位 不是国家,而是文明。 七大文明: 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 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 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
《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 1996
湖南文理学院“文艺鉴赏学”教研室
—— 庄子《逍遥
湖南文理学院“文艺鉴赏学”教研室
二、期待视野:鉴赏主体必备的前结构 (一)期待视野的含义: 读者、观众或听众在已有鉴赏经验的基础上形
成的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要求和审美期待。
—— 姚斯
湖南文理学院“文艺鉴赏学”教研室
海德格尔的“前结构”
“ 前结构”(先结构) —— 主体从事新的文艺鉴赏
湖南文理学院“文艺鉴赏学”教研室
匠心独运的视角选择
思考: 鲁迅小说《孔已己》中酒店老板、酒客都可
以 是叙述者,为什么选择小伙计讲这个故事?
湖南文理学院“文艺鉴赏学”教研室
3 、生活阅历(社会)层次
一切文艺作品也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艺鉴赏必须尽 最大可能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 文学有普遍性,但有界限;也有较为永久的,但因 读者的社会体验而生变化。北极的遏斯吉摩人和非洲腹 地的黑人,我认为是不会懂得‘林黛玉型’的。”
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
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俞文豹《吹剑录》
湖南文理学院“文艺鉴赏学”教研室
(三)文艺鉴赏活动是一种摆脱了对“物”的绝对依赖性 的活动

文学批评的主体讲稿

文学批评的主体讲稿

托多罗夫曾说:“批评是对话,是关系平等的作
家与批评家两种声音的汇合。”
3.建设性批评是对话与交流的必然归宿。 当文学批评家采取对话与交流的姿态时,批评不
再侧重于是非判断,而是进行一种建设性的探询 。 蒂博代把这种建设性的批评称为“寻美的批评” 。他认为批评:“不仅要理解杰作,而且要理解 这些杰作里面自由的创造冲动所包含的年轻和新 生的东西”。
批评家要将自发的和捉摸不定的艺术感受转化为
理性的话语,从理性上加以总结和概括。法国文 学理论家托多罗夫将这种能力称之为平衡的能力 。
三 . 话语交流:批评主体的姿态
1.批评姿态是批评正常进行的关键。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法官与导师的姿态统领着文
学批评的园地,大多数的文学理论教科书在解释 文学批评时,也都强调文学批评是一种分析和判 断的活动。众多的文学批评家认真履行着法官与 导师的职责。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批评者是作家的身份还是职 业批评家的身份,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批评姿 态。
丰富广袤的世界。因此文学批评家需要有渊博的 知识和学问,才能从认识论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 品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价值。另一方 面,批评家要把握文学作品丰富内容与社会、历 史的对应关系,又必须做大量细致的实证工作, 使自己的判断建立在广博材料的基础之上。
5.审美发现的潜能是批评主体的创造基石。 文学创作侧重于感性的和形象的创造,,都会有相应
的核心价值。一个优秀的文学批评家首先要抓住 时代的核心价值,这样他就能够站在时代精神的 高度去审视文学批评对象。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
具有多重价值指向,但无论是道德价值,还是审 美价值,应该还有另一个价值判断的尺度,这就 是人类文明积淀的普适价值。

文艺学系列课程(3.4.1)--文体批评

文艺学系列课程(3.4.1)--文体批评

文体批评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 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 品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其 做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 动。
第一节 文体批评概述
一、中国古代文体批评 二、西方古代文体批评 三、现代文体批评的兴起与发展
文体学作为一门学科大约产生于 20 世纪初,但对语言表达的研究在 中外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源远流长。
研究对象为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体学批评反对在批评实践中仅凭 主观印象和个人感受进行价值判断, 主张将批评的目光投向文学的语言层 面,细读文本。
借鉴语言学的方法。
主要依照语言诸因素的组合方式和相 关原则,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象进行 条分缕析的研究,以把握文学作品的语 言风格和表达效果。
二、审美意识的融入
法国批评家布封
三、现代文体学批评的兴起 与发展
(一)现代语言学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和言语的划分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索绪尔
乔姆斯基
(二)现代文体学
[ 法 ] 查理 · 巴利:情感
法国学者查理 · 巴利
[ 德 ] 列奥 · 斯皮泽: 语言的偏 离
( 三 ) 20 世纪文学批评
第六章
文体批评
文体学是研究各种文体中语言的表达 方式和表达效果的一门学科。
广义的文体学研究各种文体的语言表 达,如出于不同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 的科技文体、新闻文体、法律文体、广 告文体等;或因交际媒介的差异而产生 的口语体与书面体等。
狭义的文体学集中研究文学文体的语 言,探讨文学文本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 择来产生或加强主题意义和艺术效果。
(五)语域变异 文学作品大量借用其他语域的词汇 文学文体与其他文体交织
(六)书写变异

文艺学系列课程(3.5.17)--文本批评(结构主义活动)

文艺学系列课程(3.5.17)--文本批评(结构主义活动)

知识点: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活动【法】罗兰•巴特结构主义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学派,甚至不是一个运动(至少目前不是),因为一般被贴上这个标签的人当中,绝大多数自己也不曾意识到他们是否由某种学说或承诺联系在一起。

它也不是一套词汇。

结构已经是个陈旧的字眼(源于解剖学、语法学),时至今日已经使用过度了:所有的社会科学都纷纷求助于它结果除了引起关于它的字义的论战,它什么也区辨不了。

功能形式,符号以及意义等也未见好多少:它们今天也都已是常用词,人们可以向它们提出(并且得到)任何想要得到的东西,它们显然已成为陈旧的因果决定论定式的伪装,毫无疑问我们必须追溯到诸如能指/所指共时/历时这样一些对立才能接近到结构主义之所以与其他思维模式相区别的根源:首先是因为它涉及索绪尔率先提出的语言学的范式,因为语言学同经济学一样,在目前情况下是一门关于结构的真正科学,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它似乎包含了某种对于历史这个慨念的二度审视这是由于共时的概念(虽然在索绪尔的理论中,这已显然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承认某种时间的停滞也由于历时的概念趋于把历史过程表现为纯粹的、形式的承接。

这第二组对立更能体现结构主义的特征因为当今对结构主义的主要阻抗似乎出源于马克思主义方面它关注的是历史的概念(而不是结构的概念);但无论怎么说我们还是应该把认认真真地求助于对符号示义的新的定义(不是这个字眼本身因为它反而不明确)视为结构主义的口述符号:仔细看看谁在运用能指和所指共时和历时那你就会知道是否形成了结构主义的观点。

这对于理智层次上的、明确使用种种方法论的概念的阐释语言来说是完全适用的。

但是,因为结构主义既不是学派,又不是运动所以也就没有理由先验地将它归结为哲学家的活动,即使以—种问题的形式提出也不行。

而最好还是不要从反映性语言的层次上,而从另外一个层次上找到对它最大限度的描述(如果找不到它的定义的话)。

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世上有那么一些作家、画家、音乐家,在他们眼中,结构的某种操演(而不仅仅是它的思想)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经验而且,我们还可以设想,分析者和创造者都必须置于或可称之为结构的人的共同符号之下所谓结构的人,不是按他的思想或语言而界定的,而是按他的想象——换句话说,按他的思想上体验结构的方式界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文艺批评主体论
第一节 批评主体的任务 第二节 文艺批评家的素质和修养
三、“剪除恶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灌溉佳花”
和普列汉诺夫一样,鲁迅也论述过批 评家的任务。他认为,对作品“取其有意 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 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
四、掌握批评标准
什么是“佳花”,什么是“恶草”呢? 这就有一个运用什么样的批评标准的问题。 见仁见智,本来不足为怪,况且在不同的 社会集团和文艺流派之间,对文艺作品的 评价意见很难一致,幻想“舆论一律”是 可笑的。
二、要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健康的艺术趣味
艺术感受力是文艺批评家的主体条件 之一,正确的美学观念和健康的艺术趣味 也是进行文艺批评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一,要有正确的美学观念。 第二,要有健康的艺术趣味。
三、要有丰富的推想力和严密的推理力 第一,推想力是一种形象思维能力。 第二,严密的推理力。
四、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切的情感体验
文艺批评家对社会生活应该有比较丰富 的阅历和比较深切的体验。因为文艺批评家 批评的对象很多,所以他应有多方面的经历; 因为他有了和文艺家相同或更深的体验,所 以才能对作品有更进一步的把握。
五、要有厚实的文学、艺术、美学知识并 懂得创作技巧
文艺批评家批评的是文艺作品,因而 应当具有厚实的文学、艺术、美学的知识, 应该懂得创作的技巧。作家、艺术家,其 中不少也是批评家。
八、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平等待人的态度
文艺批评家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他在进行文艺批评时,不应屈从于权势, 也不能为了金钱,不应因是朋友就捧之上 天,因是仇人就按之入地。
五、注意批评方法 鲁迅提出了“剜烂苹果”的批评方法。
六、以对革命的态度来区别对待作家、艺 术家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虽然没有从 理论上系统论述这一观点,但是我们从他 们的批评实践上,可以归纳出他们的这种 主张。
第二节 文艺批评家的素质和修养
一、要有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
艺术感受力亦称审美感受力。人的审 美感觉属于马克思所说的“精神感觉”, 它是在五官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欣赏 绘画、雕塑靠视觉,欣赏音乐靠听觉,欣 赏戏剧、舞蹈、影视,靠视、听的综合感 觉。但是,欣赏艺术只靠五官感觉是不够 的。
六、要有广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和 深刻的哲学意识
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不仅是感性把握, 而且还要进行理性分析,它不仅涉及文学、 艺术和美学,还要涉及社会历史和文化的 方方面面,因而,文艺批评家需要广博的 社会、历史和文化知识。
七、要有丰富的学识和进步的思想
艺术所反映的生活十分丰富复杂,而 且是变动发展的。没有相当的学识,批评 家就没有“支柱和指南”,就无法认识生 活和了解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