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
心理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中的“自我”指的是什么?A. 个体的自我意识B. 个体的自我评价C. 个体的自我感觉D. 个体的自我行为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哪一部分与道德判断有关?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现实我3. 以下哪个是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艾利克森D. 费斯汀格4. 情绪智力理论中,以下哪个不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A. 自我意识B. 自我调节C. 社交技巧D. 记忆力5.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个体心理发展B. 群体行为C. 个人认知过程D. 神经心理学6.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的工具?A. 问卷调查B. 心理测试C. 观察法D. 实验法7.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针对哪种心理问题?A. 焦虑症B. 抑郁症C. 精神分裂症D. 人格障碍8. 以下哪个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技术?A. 催眠疗法B. 药物治疗C. 外科手术D. 物理治疗9. 心理防御机制中,以下哪个是积极的防御机制?A. 投射B. 压抑C. 升华D. 否认10. 以下哪个是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A. 焦虑B. 抑郁C. 适应性行为D. 情绪稳定答案:1. A2. C3. D4. D5. B6. D7. A8. A9. C 10.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 描述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被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基于认知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疗法认为,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往往是由不合理或扭曲的认知造成的。
通过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可以改善情绪和行为。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情绪智力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文艺心理学 复习题
名词解释21艺术典型(177)所谓典型,就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广的概括性、性格丰富而又有机统一的圆整的人物形象。
22意境(181)意境,是由客观景象与主观情趣互渗交融而生成的趋于空灵的艺术天地。
28召唤结构(253)伊赛尔指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不确定性与空白构成本文的基础结构,即本文的召唤结构。
29期待视野(254)前理解包括前拥有、前观念和前假定,从前理解中产生出期待系统,姚斯称之为“期待视野”。
30共鸣(261)在声学中,共鸣是指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或相近,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振而视振幅急剧增大、声音骤然加强的现象。
文艺学借用过来,用以指称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常出现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同或相似情感的精神感应现象。
25现实主义(333)是艺术中一种偏于反映现实,要求按事物本来的样子描写,力图真实再现现实存在的生活图景的创作倾向。
26理想主义(333)是艺术中一种偏于超越现实、要求按实物应该有的样子描写,力图真诚表现主体向往的生活情景的创作倾向。
37古典主义(339)是一种强调继承传统、贯通古今,要求遵循规范、恪守规则,重视理智的驾驭、追求形式典雅的创作倾向。
38浪漫主义(339)是一种强调个性显现、要求手法变异,反对千人约束而寻求新的突破,注重情感的宣泄而导致形式相对“无序”的创作倾向。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艺术创作1简述创作激情的特点(107-108)深刻性。
肤浅的情感仅与感性欲念相关联,不能体现人性的深度,也就缺少必要的文化价值。
别林斯基认为,“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
”高洁性。
这是一类审美化的情感,超越直接的功利欲念。
在柏拉图的“马车”喻中,情欲是一匹不受理智制约的黑马,而代表激情的白马才是车夫的天然盟友。
真挚性。
文艺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完整条理版
11级文艺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完整条理版一、名词解释(4*6分)1、迷狂说:答:(1)柏拉图用“迷狂”来解释文艺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全神贯注、感情激荡的心理状态。
(2)在他看来,力的结构及其基调是物理现象、精神现象与社会现象所共有的,也是它们所具情感表现性及相互间构成内在统一性的原因。
5、审美移情答:(1)立普斯一派提出“移情说”,认为审美活动实质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思想等主体因素转移到客体对象身上,使对象成为自我的化身。
(2)在审美移情的作用里,主观与客观须由对立关系变成统一的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实现同一,互相浸没于对方之中,主体则在情感的自由解放中获得心理的快适体验,从而获得审美快感。
6、审美距离说答:(1)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的“心理距离”理论是审美心理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2)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在事物与我置的物体,看上去似乎是要努力回复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
恰恰是这种倾斜,造成了运动感。
11、简化原则答:(1)阿恩海姆提出的“简化原则”。
简化原则以知觉的抽象性为基础。
(2)抓住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结构特征,用最精粹的形式将它呈现出来。
(3)衡量简化原则的标准是作品的形式能否与作品所要表现意义的结构一致。
13、艺术体验答:(1)艺术家在实践中领悟到的人生价值、意义和诗意,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2)艺术体验包括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活动。
1、简述高峰体验及其特征答:(1)定义:高峰体验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欢乐至极的体验。
马斯洛将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欢欣,满足和超然的情感体验称之为高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经历高峰体验后会留下深远的影响,对人有脱胎换骨的作用。
(2)特征:瞬间产生,转眼即逝,因而往往逃过人们的注意,使人们弄不清它的性质,但这样的时刻到来时能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人们摆脱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A. 外部世界的直接刺激B. 艺术家的内在心理体验C. 社会环境的影响D. 文化传统的熏陶答案:B2.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是:A. 自我实现的过程B. 潜意识的表达C. 社会规范的反映D. 理性思维的结果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B. 艺术作品的心理效果C. 艺术欣赏的心理机制D. 艺术作品的物理属性答案:D4.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是指:A.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个人理解B. 观众与艺术家情感的一致性C.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客观评价D.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答案:B5. 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不包括:A. 感知B. 想象C. 逻辑推理D. 情感体验答案:C6. 艺术治疗在文艺心理学中的作用是:A. 提高艺术技能B. 促进心理健康C. 增加艺术欣赏D. 改善社会关系答案:B7.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创作中的“原型”概念主要来源于:A. 个人经历B. 集体无意识C. 社会文化D. 现实生活答案:B8. 艺术创作中的“自我表达”通常涉及到:A. 艺术家的个人情感B. 艺术家的社会地位C. 艺术家的创作技巧D. 艺术家的经济条件答案:A9.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的心理效果包括:A. 情感共鸣B. 知识学习C. 技能提升D. 社会交往答案:A10. 艺术创作中的“模仿”是指:A. 完全复制现实B. 艺术家对现实的主观再现C. 艺术家对其他作品的抄袭D. 艺术家对现实的理想化处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艺心理学中,影响艺术创作的心理因素包括:A. 艺术家的个性B. 艺术家的情感状态C. 艺术家的社会环境D. 艺术家的经济条件答案:ABC2. 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可能包括:A. 情感共鸣B. 认知评价C. 审美判断D. 道德反思答案:ABCD3.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治疗的作用可能包括:A. 缓解压力B. 提高自我认识C. 改善人际关系D. 增强艺术技能答案:ABC4. 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可能涉及:A. 感知B. 想象C. 情感体验D. 逻辑推理答案:ABC5. 艺术欣赏的心理机制可能包括:A. 注意集中B. 情感共鸣C. 认知评价D. 记忆回溯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文艺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艺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导论一、名词解释: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
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方法。
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
心理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是什么?A. 认知、情感、行为B. 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C. 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D. 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哪一部分与原始冲动和欲望相关?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4. 以下哪个不是认知失调理论中的概念?A. 不一致性B. 一致性C. 认知D. 行为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能够进行逻辑运算?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科学。
7.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的主要危机是_________。
8.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结合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心理治疗方法。
9. 情绪智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_________、_________。
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学习新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区别。
12.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描述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中的“投射”是如何工作的。
14. 阐述认知失调理论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6. 分析社会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7. 假设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面对一位因工作压力大而出现焦虑症状的客户,请你根据心理学理论,提出一套咨询方案。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D5. D二、填空题6. 心理过程行为7. 身份认同危机8. 认知行为9. 社交技能情绪管理10. 观察模仿三、简答题11.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关联两个刺激,使得原本中性的刺激能够引发反应。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维戈茨基如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提示审美反应的心理机制。
是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结构的矛盾来提示美感反应的心机制,在他看来,分析作品的结构主要是分析结构的内在矛盾,从心理基础来讲就是所谓“逆向感情”的运动。
正是这种运动造成艺术的感染力,产生艺术的功能。
他认为。
:逆向感情“就是构成作品内容的情绪和激情沿着两个相反而又趋向同一终点的方向发展。
在终点上仿佛发生”短路似的,排除了激情,感情得到改造和净化,也就是痛苦的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舒泄,转化为相反的激情。
他指出:“审美反应本身实质上就可以被归结为这种净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认为脱离心理学就无法解释文学,心理学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艺术的特殊功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二章思考练习题1、体验有哪些特性,它与艺术活动有哪些同构关系2、艺术体验的生成有什么特征?3、童年经验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什么重要作用?大量的事实表明: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并规范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宿因。
在个体发展史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心理学领域中,各派心理学家尽管有许多分歧,但都十分重视童年经验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认为童年时期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印象深刻的经验往往给艺术家的一生涂上一种特殊的基调和底色,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作品情感或情绪的基调。
童年经验之所以被艺术家珍视,还在于童年以经验包蕴着最浓厚,最丰富的人生真味,可以说它本身经常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它不仅与其他体验有所不同,而且根本地体现了体验的本质类型。
童年经验作为人类个体的一种本真的生命体验超越了现实世俗的干扰,是对经历物所作的天然纯真,直观的把握,因而这种体验最接近于人的本性,是最真实,天然,也是最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的。
4、缺失性体验为何激活艺术家的异常认知?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还表明,人处于缺失状态中,有着知觉活动的明显变化。
缺失状态常常伴随着认知活动的活跃。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三章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3)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三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神经系统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3.眼动3.视敏度与设计4.经典条件反射5.工具性条件反射与技能形成6.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关系反射和消退7.第二信号系统和人的意识8.格式塔心理学9.心理环境信息加工理论10.人机工程学11.工业心理学12.消费心理学13.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格理论14.高峰体验问题与讨论1.根据大脑左右半球的分工,谈谈艺术设计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2.论述精神分析心理学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启示。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外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围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P38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执行功能时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交感神经支配应付处理紧急情况的反应,唤醒脑结构,并伴随血流从心脏流向肌肉、呼吸加快、停止消化、心率加快等;当情况结束时,则呼吸变缓、心率变慢、机体安静。
P383.眼动:人在观看对象时,眼肌会带动眼球向上下左右运动,以确保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这称为眼动。
眼动包括三种基本类型: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
P424.视敏度与设计:视敏度(一-般称为“视力”)是对物体细节辨别的能力,一般而言,正常形觉视力为1.0以上。
视敏度分为静态视敏度和动态视敏度。
视力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照明因素和主体因素两类。
视敏度是设计中应该尤其重视的问题,许多设计师为了追求装饰效果,而将广告、书籍的文字,手机、电话等设备上的按键说明设计得比较小巧,这种设计对于年龄较大的用户则不太适宜。
因此,如果设计的目标群体被设定为中、老年,或者长期用眼密集,视觉疲劳度较高的人(例如排版工人,打字员),那么就应注意使文字设计稍大、笔画稍粗、行距稍大,图像和文字对比更鲜明,如果是数字模式,还应尽可能减少变化、降低运动和闪烁的频率。
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文学作品的结构B.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C. 文学作品的题材D. 艺术欣赏的技巧2. 以下哪个不是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创作动机B. 创作灵感C. 艺术流派D. 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3.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艺术形式B. 艺术风格C. 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D. 艺术作品的分类4.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马斯洛D. 斯金纳5. 文艺心理学中的“移情”是指什么?A. 创作者对作品的情感投入B. 欣赏者对作品的情感体验C. 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交流D. 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7. 描述一下文艺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
8. 举例说明文艺心理学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文艺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艺术作品。
10. 分析文艺心理学在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作用和局限。
文艺心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2. 答案:C. 艺术流派3. 答案:C. 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4. 答案:A. 弗洛伊德5. 答案:B. 欣赏者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二、简答题6. 答案: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心理过程,揭示艺术与人类心理的内在联系,促进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科学化,提高艺术教育和批评的实效性。
7. 答案:原型是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模式或图像,它们通常来源于神话、宗教、民间传说等,对个体的创作和欣赏有着深远的影响。
8. 答案:例如,文艺心理学可以帮助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作家分析和解决创作中的难题,提高创作效率。
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测试题(强化练习)
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测试题(强化练习)1、填空题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正确答案:阿德勒2、名词解释心理场正确答案: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文艺心(江南博哥)理学中的心理场是指在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审美情境或氛围.它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一定的时空环境三个部分,其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相互作用的两极,二者在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产生互动关系,形成一种动态平衡.3、填空题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正确答案:第四个层次4、填空题批评家作为特殊的接受者,不仅有攻击性气质,丰富想象力、强化简化能力,而且需要()正确答案:知觉敏锐5、填空题癫狂状态往往是()正确答案:无意识创造的突发6、问答题简述“审美距离说”的基本主张.正确答案:(1)“审美距离”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和语言学家布洛.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距离既不是空间上的,也不是时间上的,而是一种心理的距离.(2)布洛的心理距离指的是对象与主体之间实际利害关系的分离.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带着功利的目光去观看事物时,事物的某些侧面往往被我们忽视了,而借助一定的恰到好处的心理距离,这些侧面就会引起我们的注意,突然闪现,成为一种"艺术的启示",为观赏者带来审美的愉悦.因此,心理距离构成了一种审美原则,同时也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7、填空题“格式塔”的意思是()、()、要义指“完形”正确答案:形式;形状8、名词解释艺术创作的潜动机正确答案: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主要特点是驱动性和潜动性。
9、问答题结合实例分析文学语言层面与心理蕴含的关系。
正确答案:(1)、语音层面与心理蕴含。
a、节奏;b、音律。
音律的基本类型包括:双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叠音(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叠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押韵。
《文艺心理学》习题
《文艺心理学》习题
※导论习题
1、请简述文艺心理学的产生过程。
2、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5※第一章习题
1、请简述实验心理学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2、请简述精神分学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3、请简述拉康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4、请简述格式塔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5、请简述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6、请简述维列学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5※第二章习题
1、艺术体验的生成有什么特征?
2、童年经验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什么作用?
3、缺失性体验为何可以激活艺术家的异常认知?
4、艺术家超越实用功利对艺术创作有何意义?
5※第三章习题
1、为什么说艺术家的癫狂不同于精神病患者的疯狂?
2、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的?
3、创作中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存在怎样的关系?
4、潜动机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5※第四章习题
1、文学语言和心理蕴含的关系是什么?
2、模仿对原始艺术的写实特征有什么影响?
3、母题与民族文化心理有什么关系?
4、艺术形式是如何征服题材的?
5
※第五章习题
1、文学艺术对人的内在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哪些?
2、认识惯例经验与艺术发展的关系如何?
3、艺术接受中的异态表现主要有哪些?
4、艺术有哪些心理治疗作用?
5、批评家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心理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测试能够客观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A. 面试B. 手绘测试C. 定量问卷调查D. 记录观察2. 心理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什么?A. 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B. 了解个体的性格特点C. 检测个体的心理障碍D. 探索个体的童年经历3. 哪种测试是评估个体情绪状态的常用方法?A. 投射测试B. 智力测试C. 人格测验D. 心理问卷4. 哪个选项最能说明心理测试的可靠性?A. 测试结果与个体的实际情况一致B. 不同时间下的测试结果相似C. 多个评估者的测试结果一致D. 测试结果能够预测个体的未来表现5. 下列哪种测试可以评估个体对不同刺激的感知能力?A. 智力测试B. 人格测验C. 感知测试D. 关系测试6. 心理测试的标准化是指什么?A. 测验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B. 测试结果的一致性C. 测试的费用和时间要求D. 测试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7. 哪种测试可以评估个体对情绪刺激的应对能力?A. 感知测试B. 记忆测试C. 投射测试D. 应激测试8. 心理测试中的常模是指什么?A. 测验的标准化程序B. 测试者的背景经验C. 测试结果的参考分数D. 测试的具体内容9. 简答题:请简要解释心理测试结果的“效度”和“信度”。
答:心理测试结果的效度指测试结果与被测量的心理特征之间的关联程度,如测量智力的测试与智力水平的相关性。
心理测试结果的信度指同一测试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评估者下所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
10. 简答题:请简述客观测试和项目性测试的主要区别。
答:客观测试是指可以用统一的标准化程序进行实施和评估的测验,结果客观、客观说服力强。
项目性测试是要求被试者根据具体情境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测验,结果更加丰富,但评估主观性较强。
第二节: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心理测试类型,并简要描述其应用领域。
答:智力测试:用于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可应用于学校选拔、人事招聘等领域。
文艺心理学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艺心理学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B. 创作过程C. 读者心理D. 艺术形式答案:B2. 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文艺心理学的奠基人?A. 弗洛伊德B. 荣格C. 卡尔·荣格D. 威廉·詹姆斯答案:A3.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哪三个部分?A.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B. 理智、情感、意志C. 本我、自我、超我D. 认知、情感、行为答案:C二、填空题4. 文艺心理学认为,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往往来源于________。
答案:潜意识5.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包含了人类共同的________。
答案:原型三、简答题6. 简述文艺心理学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答案:文艺心理学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创作者心理状态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作品情感、主题和人物塑造的影响。
通过分析创作者的心理动机,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情感深度。
同时,文艺心理学也帮助读者理解作品背后的心理意义,增强阅读体验。
四、论述题7. 论述文艺心理学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答案:文艺心理学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批评家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探讨作品与创作者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其次,文艺心理学强调了读者的心理反应,促使批评家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此外,文艺心理学还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资源。
结束语:通过本次文艺心理学教程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心理学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心理机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评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和欣赏文学作品。
希望本次试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能力。
心理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是:A. 行为、认知、情感B. 行为、情感、社会C. 认知、情感、社会D. 行为、认知、社会答案:C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负责道德判断?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C3.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尔·罗杰斯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莱昂·费斯汀格D.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问题解决C. 表达抑制D. 社会支持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人类的基本情绪?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嫉妒答案:D6.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冲突是什么?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性与羞耻感C. 勤奋与自卑D. 身份认同与角色混淆答案:D7. 以下哪个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访谈法D. 自我报告法答案:B8. 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人本主义D. 精神分析答案:A9. 以下哪个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者?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莱昂·费斯汀格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情绪智力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A. 情绪识别B. 情绪表达C. 情绪调节D. 所有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当一个人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感。
心理学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与潜意识、本能欲望相关的结构是: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2.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艾利克森D. 费斯汀格3. 以下哪项不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幸福感B. 创造力C. 悲观主义D. 人际关系4.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倾向于维持现状的心理现象?A. 损失厌恶B. 状态依赖C. 维持现状偏差D. 风险规避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建立信任B. 自我认同感C. 获得自主性D. 形成亲密关系6.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卡尔·罗杰斯B. 约翰·沃森C. 亚伯拉罕·马斯洛D.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7. 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测量学的应用领域?A. 教育评价B. 职业指导C. 心理治疗D. 人力资源管理8.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9.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关注:A. 潜意识冲突B. 行为改变C. 情绪表达D. 环境适应10.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应激源的类型?A. 生活事件B. 人际关系C. 工作压力D. 个人兴趣答案:1. C2. D3. C4. C5. B6. B7. C8. D9. B 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
2. 描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信任与不信任”阶段。
3. 解释什么是正念,并简述其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答案:1.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不适感。
个体会通过改变态度、行为或减少认知元素来减少这种不一致,以达到心理平衡。
2. “信任与不信任”阶段是埃里克森理论中的第一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婴儿期。
文艺心理学练习题答案(已整理-全套-可直接打印)
《文艺心理学》导论练习题答案一、填空1、在西方,文艺心理学是在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2、19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或文艺心理学理论有:实验心理学、移情说、距离说。
3、实验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4、实验心理学与传统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研究对象不同。
二是研究方法不同。
5、实验心理学使美学研究发生了由“自上而下”的研究向“自下而上”的研究的转变,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
6、“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里普斯。
“距离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来的。
7、20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有: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
8、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的精神病学家荣格。
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泛性论为基础,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
10、荣格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自力门户,创立了“心理分析学派”。
同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和性本能的立论不同,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认为艺术就是要揭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11、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考夫卡和阿恩海姆。
12、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主要以视觉艺术作为分析对象。
13、人本主义是20世纪文艺心理学的最新潮流,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4、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是苏联的一个文艺心理学流派,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代表人物是维戈茨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
15、王国维是我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鼻祖。
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运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明《红楼梦》的悲剧。
在《人间词话》中,他提出了“境界”说。
他的“境界”说是对西方的“移情说”说和“距离说”说的创造性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文艺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审美相似律审美相似律是以存在于原始思维中的那种广义相似性原理为基础的。
它是艺术品外在形式生成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所遵循的独特心理规律,基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
它是使人将本来与人无关的外在事物变为主观存在,再由主观存在升华为新的客观存在的心理规律,标示着艺术创作主体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形象范式是掩藏于现象形态之后,因而不易在创作与阅读中发现的一种艺术范式形态。
形象范式是艺术的特殊存在方式和艺术形象特殊的内在结构,能体现出艺术独具的内在性质。
形象范式既具有表象的抽象性,又具有情感性、充盈性和个异性。
3、显动机创作显动机是从事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力。
生活中,艺术家因各种物象、事件的触发,常发生心理波动,造成失衡,并引发适当强度的情感。
宣泄情感,以恢复心理平衡,便是显动机的主要内容。
4、动机冲突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矛盾纠葛。
5、内在形式又叫审美意象,它是艺术家的心理体验与艺术品的外在形式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是指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以及其他审美活动中主体脑海里活跃着的包含丰富意蕴的形象。
5.同形性: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又称为异质同构论。
这一理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6、潜动机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
潜动机的主要特点是驱动性和潜在性。
7、内觉体验“内觉”是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的术语,指的是那些不能用形象、语词、思维和任何动作表达出来的“无定形认识”,亦即非语言的、无意识的或前意识的认识。
内觉是一种深层心理状态,不可能获得直接显现,人们只能通过它的转化形式去推测它的存在。
对那些深层心理内容的捕捉和体验叫内觉体验。
内觉体验虽然是创作主体对深层心理的把握,但其中也包含着高层心理因素,它不是纯粹的生理本能,而是包含着不同层次心理因素的综合体。
8、动机簇指一个动机内由几个子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
其来源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它们汇通于同一创作活动,便构成既矛盾又趋同的创作动机。
动机簇是统一的,因为各个子动机暂时联合,为同一创作活动服务;又是冲突的,因为各个子动机内涵不同,背后蕴蓄着不同的力。
9、癫狂状态指艺术创作中,当创作主体的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状态时出现的一种奇异的创作现象。
此时,创作主体进入了如痴如醉、物我不分、意不由己,情难自禁的非自觉创作的精神状态。
10、艺术沉思艺术沉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之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平静。
在深思之中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体验,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审美意象。
二、简答题1、简述癫狂状态的心理特征。
作为艺术创作中的奇特性创作现象——癫狂,从心理学上来阐释,它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它包括了化学激活、神经激活等整个有机体内部器官和效应器官的活动。
癫狂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心理活动,至少有两种心理特征:一是以激情的强化为标志。
激情,是一种迅猛勃发、激烈而短暂的情感。
激情的发生往往是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
这种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又是有主客观条件作为基础的。
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适宜刺激。
另一方面是自身条件的适宜刺激。
二是无意识创作的突发。
无意识创作是指不自觉的潜意识活动在创作主体身上发生,但主体却感知不到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是天才产生的土壤,也是癫狂发生的先决条件,可以说无意识创作的突发性恰恰标志了癫狂的发生形态。
2、为什么说艺术家的癫狂不同于精神病患者的疯狂?艺术家的“癫狂”作为人类创造活动中的一种反常的非自觉的精神现象,是一时的如痴如狂,而不是真痴真狂,不是精神病人无理智的病态而是一时的变态式癫狂。
两者根本不同的是,艺术家还能从变态中返回常态,回到现实,还能从癫狂状态中恢复理智,正视现实,因而能给予创作活动总体上的控制;而精神病患者却失掉了这种能力,完全与现实失去联系。
再则,艺术家的癫狂意向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是长期情感积累的瞬间爆发,相比之下精神病患者的意向是无价值和意义的,他们通常爱做呆板的、老套的、重复的、明显是无意义的事。
精神病患者的癫狂是一种“病态”,而艺术家的癫狂则是能有所创造,两者尽管有着很多相似,但实在是不能同日而语。
3、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的?首先,平静的心情是艺术沉思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的首要条件。
艺术情感是“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人在处于强烈的自然情感的状态时,艺术沉思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
因为此时人的心理为那些与自然情感直接相关的利害得失所困扰,难以对情感本身进行体验和观照。
平静的心情就是审美心境。
审美心境的产生有赖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一定的心理距离。
其次,平静的心境中,对被压抑在心理深层的情感储备加以“回忆”,就是艺术沉思对情感的初步把握,也是艺术情感的初级生成。
任何人重新唤起记忆中的情感,对它进行再度体验,都带有一定的审美性质。
各种各样的自然情感,经过记忆的陶冶,再度被人体验时,就具有了它前所未有的审美特性。
4、简述内觉体验与幻象型艺术的内在联系。
“内觉”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来的,指的是那些不能用形象、语词、思维和任何动作表达出来的“无定形认识”,即非语言的,无意识的或前意识的认识。
内觉体验与幻象型艺术有内在的联系。
幻想型艺术的特点是,它既不再现具体的生活画面,又不借助自然景物来完成情感冲动的宣泄与升华,它呈现于人们面前的乃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幻象世界,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接受者的感觉既不是经验的认同,也不是情感的共鸣,而是莫测高深。
阿瑞提认为,幻象型艺术的心理来源就是内觉。
幻象型艺术家最善于体验到内觉状态,善于从心灵深处挖掘艺术材料,他们捕捉到那些含混、模糊、迷离、杂乱的潜在意象并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于是人们就得到了那些扑朔迷离、难于理解的绘画、音乐、小说和戏剧。
对于它们,接受者不能按通常的接受定势加以理解,只有以同样深度的内觉体验和哲学沉思才能把握其意蕴。
5、作为艺术品内在形式的审美意象有何特征,它是如何形成的?审美意象是指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以及其他审美活动中主体脑海里活跃着的包含丰富意蕴的形象。
审美意象的特征是:第一,就其与外在相关物的关系而言,审美意象并不指涉固定的单一之物。
第二,审美意象是包含着理解、评价和情感倾向的复合性心理构成,即审美意象不仅关涉着事物的外部形态,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投射,它本质上不是“反映”,而是体验。
第三,从心理功能上来看,审美意象将主体心灵引向超越现实的自由之境,它指向主观体验。
审美意象绝不是一般的心理构成,它的产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审美意象只有在审美心境中才能产生。
审美心境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主体暂时放弃了对对象的功利要求与关心,只对它加以体验性把握,因此心灵处于自由之境。
审美意象是生命体验的形式化,生命体验寻求感性形式的过程就是审美意象生成的过程。
6、审美意象有哪些类型?参照心理学家弗拉赫和哲学家萨特的观点,审美意象可分为“思想的图解”与“象征性图式”两大类。
“思想的图解”是一种以联想为基础的意象,这种意象虽然不能使人对相关物获得准确、全面的理解,但在文艺作品中常常被用来有效地表现某种思想或情绪。
例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用“柳”、“柳色”来表现离别之情,就是基于“柳”与“留”的谐音联想。
“象征性图式”的意象是指不借助于明显的联想而让人们领悟到相关物之外的内涵的意象。
它是主体关于某种相关物全部理解、感受、情感等多种心理反应的综合性的感性呈现。
这种意象不是对相关物外部特征的把握,而是深刻的内在体验。
例如,“寒山一带伤心碧”这句诗的中“碧”的颜色为什么会令人伤心?“碧”与“伤心”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不能借助于联想,只能是在特定语境中的一种“象征性图式”。
7、简述由感觉与知觉构成的感性形式在审美意象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由感觉与知觉构成的感性形式在审美意象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没有感性形式,生命体验只是一种非常朦胧的心理感受,它不能作为主体自我观照的对象,因此不具有审美意义。
审美意象的感性形式不是凭空产生的东西,它最终只能来自生活。
如果主体心理上没有各种表象的储备,就不可能形成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是对心理学意义上的表象的借用。
审美意象只有通过对“表象”的借用,主体的内在体验才能成为可见的感性形式。
审美意象是心理建构的产物,审美意象的感性形式与其内在蕴含之间并无本然性关联,它们要借助于通感而契合为一个整体,即主体的内在体验要成为可见的感性形式必须借助于通感,通过通感,表象被“借用”为审美意象的感性形式。
人们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各种感觉能相互打通,即出现通感。
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世界,而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是息息相通的。
通感(也叫联觉)构成了审美意象形成的主观条件。
8、情感体验是作为审美意象的表现性内涵而存在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审美意象的核心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或生命体验是作为审美意象的表现性内涵而存在的。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心理要素,它具有整合功能,能够将各种互不相关的心理因素统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情感体验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向感性形式的。
再次,情感体验使审美意象成为有生命的形式。
审美意象是情感体验的感性形式。
9、在抒情性艺术和视觉艺术中,意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艺术品往往不是由单个的审美意象构成的,在创作过程中,一种审美意象形成后,还要与其他审美意象相联结而构成一个新的统一体。
在抒情性艺术和视觉艺术中,审美意象的联结表现为意境。
意境的意义在于通过将不同审美意象联为一个整体而呈现出一种新的韵味,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意境使审美意象所呈示的生命体验得到进一步突显与强化。
第二,意境还可以使单个审美意象难以传达的内涵呈示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单独意象的感性形式与其包容的生命体验之间的联系是间接性的,不借助于整个意象,审美意象的感性形式就不能呈现自身所包含的生命体验。
第三,在整体意境中,单独审美意象被一些非意象因素所连缀、修饰,从而呈现特定的生命体验。
10、简述现代人的审美思维与原始思维的异同。
在现代人的思维中,尤其是在现代人的艺术思维中,存在着大量与原始思维十分相似的现象。
现代人的审美思维与原始思维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在艺术活动中,艺术家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种类似于“集体表象”的东西。
它将各种心理机能导向对自身的生命体验,并使激发起来的生命体验进入意识的心理层面并进而外化为艺术品。
二是审美思维与原始思维一样具有非现实化倾向。
逻辑思维总是引导人去客观地把握现实存在,进而使人按照现实原则去行动。
而原始思维和审美思维却具有非现实化倾向,即使人的情感、意愿投射于客观存在,使之失去客观性而成为某种主观形式。